#胸悶

壓力大?身體警訊可自我檢測

壓力大?身體警訊可自我檢測#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王小姐是一位年約40歲、有2名小孩的職業婦女,因為工作和家庭兩頭燒,某日就寢前,她突然感到頭暈、胸悶、手腳發麻、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經精神科醫師評估,王小姐罹患了恐慌症,由於她長期處在快速、緊繃壓力狀態下,醫師建議她學習放鬆來改善恐慌症狀,後來王小姐學習生理回饋治療,以放鬆取代緊繃,情緒有顯著改善。偵測身體訊號 血壓、心跳、指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彭鍾伃表示,生理回饋治療是利用一套可以偵測身體訊號的儀器,包括血壓、心跳、指溫、肌肉張力、腦波等和自律神經系統有關的生理功能,並以影像或聲音的方式呈現出來,讓我們即時可以看或聽到身體內部活動的情形。學習放鬆 掌握自己的情緒狀態藉由這些訊號可以認識壓力、情緒與生理反應之間的關係,在治療師協助下,學習放鬆技巧來操控這些生理反應,進而學習控制與掌握自己的情緒狀態,經過反覆練習後,最終也能不需依靠儀器,自己覺察生理反應與情緒變化,且有能力自己調控壓力反應。長期壓力大 免疫力降低彭鍾伃醫師表示,現今快速忙碌與超重負荷的生活型態似乎已成為常態,過去研究已證實長期處在壓力狀態下,身體狀態會從最初的警覺對抗慢慢消耗殆盡,造成免疫力降低,各種疾病出現,任何人想要增加自我狀態的覺察、提升自我調控或對抗困境的能力,都可以藉由生理回饋的幫助達到目標。 

沙啞、說不出話 男氨氣中毒險送命

沙啞、說不出話 男氨氣中毒險送命#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0歲男性,在某工廠擔任司機,某天下午工廠在進行補充氨水業務,廠房非工作人員禁止進入,個案因為發現某同事下落不明,急忙協尋,在無安全保護的狀況下,由後門進入廠房,進入只聞到淡淡的酸味,大約20幾分鐘後,沒有找到同事卻不醒人事,隨即送醫就診。說話喘鳴聲、沙啞、肺損傷初步診斷為不明氣體中毒,該病人就醫後發生呼吸困難症狀,給予治療插管及呼吸器治療,住院數日後恢復良好出院,經數月後得知另一罹災個案,化驗結果為高濃度氨氣吸入導致窒息。氨氣為無色、鹼性刺激氣體,易溶於水,可以用於製造化肥、製冷劑等,一般不易導致中毒,濃度過高時會有刺鼻味,導致眼、鼻不舒服,對皮膚黏膜有侵蝕性,中毒者可能會有說話喘鳴聲、沙啞、說不出話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肺損傷、呼吸衰竭,意外情形吸入過多時可能造成中毒,也會有氣道阻塞、呼吸困難、皮膚黏膜灼傷等。劇烈咳嗽、心悸、胸悶遇到緊急狀況,為預防氨氣中毒,必須先保護自身安全,再施救他人,可以口鼻掩蓋濕毛巾,迅速離開事故現場,離開事故地後,可以將衣物脫下,避免皮膚受到侵蝕,在高危險環境工作的人,對於氨氣外漏經常無知覺,因此當氨氣開始侵入身體,許多人等到劇烈咳嗽、心悸或者胸悶才有所警惕。保護氣道 給清淡、流質食物氨氣中毒目前沒有特別的解毒劑可以使用,主要是以支持療法治療,支持療法包含吸氧,協助保護氣道,擴張氣管以保持足夠空氣流通,氨氣中毒者治療後因吞嚥功能未恢復,在飲食方面可以給予清淡、流質的食物。 

胸悶、咳嗽13年無解 竟是畸胎瘤作怪

胸悶、咳嗽13年無解 竟是畸胎瘤作怪#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63歲的許姓女士,胸悶、咳嗽、易喘長達13年,跑遍各大醫院治療,都被診斷為胸腔積水,也經歷引流治療,病狀皆無好轉。而近來咳嗽加劇到亞東紀念醫院就醫,醫師發現她右側胸腔內,有個排球大的罕見畸胎瘤,經胸腔鏡切除才復原。罕見純囊狀畸胎瘤 13年來誤以為胸腔積水收治此個案的胸腔內科王秉槐醫師,仔細詢問病史及診斷,發現病人胸腔內的陰影有比過去的胸腔影像擴大的現象,幾乎占據右胸的八成空間,懷疑是巨大囊腫,從縱膈腔往右側胸腔壓迫,將右側肺部壓迫到剩不到兩成的肺功能,並導致心臟被嚴重推擠,才會出現易喘、胸悶等狀況。加上她的腫瘤非實心而是水球狀,所以多年來數次就醫,常被錯認是慢性膿胸、肋膜積水等病因來治療,以致無法獲得正確之治療。氣喘、胸悶、咳嗽等症狀   易錯當感冒畸胎瘤發生年齡可從2歲至70幾歲,男女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腫瘤本身由2個或3個胚胎發育層的幾種不同類型的組織構成,這些組織可由成熟的、非成熟的或混合型成分所組成。常發生於卵巢,睪丸等生殖器官。但也可發生於後腹腔或縱膈腔。腫瘤本身可為良性或惡性,在縱膈腔內大部分為良性腫瘤,且腫瘤大部分含有較多實質的部分,像本案例這樣純囊狀畸胎瘤較為罕見,醫學文獻中僅有零星案例報告,因此容易被誤判。而醫師也提醒,長在縱膈腔內的畸胎瘤大部分沒有症狀,直到腫瘤大到壓迫肺部、心臟、氣管等重要器官,才導致例如氣喘、胸悶、咳嗽等不適症狀,容易誤以為是ㄧ般感冒來治療。

各種發炎症找上門 藥師:油炸食物吃太多啦!

各種發炎症找上門 藥師:油炸食物吃太多啦!#胸悶

(撰文/許家瑋) (諮詢/普登生技范月貌藥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   (台灣人好油炸物的飲食習慣,易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 大街小巷的鹹酥雞、雞排路邊攤位林立,可想見台灣人有多喜歡油炸物。這樣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體內慢性發炎、濕疹、皮膚搔癢、氣喘與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其中更可能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機率,范月貌藥師指出,由於現今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偏高脂、高油,使得體內Omega-3脂肪酸與Omega-6脂肪酸攝取比例失衡,而導致的體內「發炎症狀」。 Omega-6脂肪酸多半來自油炸食物,當它在體內的含量過多時,將會導致發炎症狀,而Omega-3富含於海藻及深海魚蝦類油脂中,是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的攝取,抑制發炎症狀。 藥師:魚油有助平衡Omega-6脂肪酸   (魚油富含Omega-3,有效平衡體內過多的Omega-6脂肪酸) 范月貌藥師進一步說明,Omega-3常存在於大眾所知的「魚油」中,魚油包含EPA(二十碳五烯不飽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不飽和脂肪酸)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能平衡過多Omega-6脂肪酸。 攝取足夠的Omega-3可預防濕疹、皮膚搔癢、氣喘、免疫機能失調等症狀產生,更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機率,而且不但能保養心血管,對於心臟、氣喘、乾眼症、大腦發育、產後憂鬱症等,都有所助益。由於現代人求快速營養補給、注重養生保健,富含Omega-3的魚油保健食品,常為消費者補充的第一選項。 魚油到底怎麼選、怎麼吃?   (魚油的挑選,需注意是否有重金屬汙染、天然食材的使用等問題) 但在魚油保健食品挑選上面,范月貌藥師建議,市面上部份市售的魚油,萃取自大型魚類可能使用有機溶劑萃取,恐有海洋毒物重金屬殘留疑慮,建議魚油來源選擇體型10公分以下小型魚,添加足量維生素E,因為維他命E有降低魚油氧化、維持成份穩定性。 消費者如需要購買魚油產品,要適當攝取、瞭解劑量,且魚油中所含的EPA和DHA易因光照、暴露於空氣或是未低溫冷藏而分解氧化,購買的產品應為避光容器包裝,購買開封後保存於陰涼處,並在有效日期內食用完畢,以確保產品品質。 在廠牌選擇上,挑選有品牌、有信譽的廠商,製程以蒸餾萃取出精純優質的魚油,如有通過國際品質認證之微生物、重金屬檢驗、有機溶劑檢驗、塑化劑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或認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產品,較來路不明的產品無健康疑慮。

急性心肌梗塞瞬間奪命 5徵兆有跡可尋

急性心肌梗塞瞬間奪命 5徵兆有跡可尋#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入冬後強烈寒流連接來襲,心臟疾病患者人數急遽增加,救護車於路上疾呼而過的次數變得頻繁,刺耳的汽笛聲也宣告著病人的生死一瞬間。冬天是心肌梗塞好發的時期,心肌梗塞如同死神的鐮刀一般俐落的奪走了無數的生命。難道心肌梗塞真的這麼可怕,如此無跡可尋嗎?心肌梗塞致死率高  三高、老菸槍最危險郭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吳俊毅醫師說,心肌梗塞常發生於狹窄的冠狀動脈,因為動脈上的粥狀斑塊破裂而造成血栓形成,進一步造成冠狀動脈阻塞與心肌缺血,心臟缺血後,可能發生許多嚴重併發症包含致死性心律不整、心因性休克、心臟破裂、瓣膜乳頭肌斷裂等。三高與抽菸是已知重要的心肌梗塞危險因子,以性別而言,男性比女性有較高的風險。有家族心肌梗塞病史,尤其是男性55歲前發病,女性65歲前發病,也是危險因子。若有三高與抽菸的病人出現持續且無法緩解的胸悶、胸痛症狀,必須立刻排除心肌梗塞。而控制三高與戒菸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塞風險,避免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快速惡化。因此吳俊毅醫師也提醒,心肌梗塞的症狀常有以下特點,若有持續且無法緩解的壓迫性胸悶務必盡速就醫:1)突然發作的壓迫性胸悶與沉重感。2)持續疼痛,可能會超過15~30分鐘。3)疼痛可能擴散至上臂、頸部、下巴、背部。4)休息無法緩解。5)可能伴有出汗、噁心、嘔吐、頭暈,當符合以上狀況的胸悶發作,很有可能是心肌梗塞已經找上門,立刻就醫是保命法則。 定期檢查、提早就醫 避免悲劇心肌梗塞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奪走生命,所以有危險因子,如三高、抽菸、有家族心臟病史的人建議定期檢查治療,如果出現胸悶、胸痛症狀盡早就醫檢查、治療,並控制危險因子維持健康生活,預防心肌梗塞發作。

心血管疾病上門 營養師:這樣做3高遠離

心血管疾病上門 營養師:這樣做3高遠離#胸悶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冬天腳步到!時不時就有胸悶、胸痛,運動過後甚至會有氣喘不停的現象嗎?要注意了,這些看似細微的小警訊,正預告著血管的固體脂肪、膽固醇也正緩緩堆積,一不小心就會成為阻礙腦袋、心臟運作的隱形殺手。營養學碩士謝宜穎指出,魚油中所富含的Omega3,可防止血栓、軟化血管管壁、提升血管壁彈性、阻止自由基的侵害,對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族群,有保健功效!氣溫低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營養師謝宜穎說,冬天因為溫度低,身體血管收縮比較明顯,血管彈性也跟著變差,因此要特別小心注意心血管疾病!她也提醒,平時身體的一些症狀,就說明著血管可能出現小狀況,比如經常容易頭痛,運動容易氣喘噓噓,甚至四肢末端冰冷伴隨麻的症狀,若出現以上情況,請好好留意自己的身體;如果嚴重一點像出現胸悶、心悸,甚至半夜會突然心臟痛到醒來,這樣的朋友更要在冬天做好保暖,趕緊就醫檢查,立即改變生活作息,搭配飲食控管,改善血管狀況。飲食是心血管疾病的幫兇!怎麼吃有訣竅「想要讓心血管保持健康,飲食真的很重要!」謝營養師說,飲食首重清淡,最好選擇天然食物,烹調方式盡量以清蒸、涼拌為主,同時要攝取好的油脂,讓飲食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一點,像是魚類或堅果類,都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另外,鹽份攝取多寡也需特別注意。另,纖維質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油脂,而蔬果中含有多酚等抗氧化物,皆有助心血管的健康。營養師:魚油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謝營養師強調,飲食中要特別注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原因就在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提高好的膽固醇(HDL)、降低血栓的發生,以及增加血管的彈性,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這種營養素大多藏在魚油及堅果裡。謝營養師說,一般民眾每天250毫克到500毫克即可,若要達到心血管預防疾病預防,則建議每天800毫克,如果是3高族群,則建議每天可攝取2-3克;最後,謝宜穎營養師提醒,若本身有凝血障礙,或是有肝病、需要開刀,有服用抗凝血劑等民眾,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才使用。

胸悶、冒冷汗 天冷慎防狹心症作怪

胸悶、冒冷汗 天冷慎防狹心症作怪#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狹心症在冬天及清晨特別容易發作,因為天氣冷血管容易收縮,加上清晨睡醒前後,交感神經活性旺盛,特別容易心肌梗塞。自從入冬後,李伯伯常早上睡醒時常覺得胸口悶悶的,一天寒流來襲、氣溫驟降、突然現胸悶、胸痛及冒冷汗等症狀,心肌梗塞緊急送醫住進加護病房。心血管疾病是現代人主要健康殺手之一,依衛生福利部103年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已位居慢性疾病死亡率的第二名。而狹心症這個名詞,有很多個名字,如: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心絞痛、心肌梗塞。廣義來說,這些名稱指的都是同一種病,只是在意義上有些許的區別,而心臟病不是男生的專利,女性罹患的機會也不少。好發晨起!起床喝溫開水減少發作台南市立醫院 心臟內科劉力瑋醫師說,人體的心臟上有三條大條血管稱為冠狀動脈,為心臟提供血液循環。而隨著年紀漸長,慢性病日積月累,冠狀動脈管壁會堆積脂肪漸漸增厚變硬化,管腔也隨之變狹窄,此時心肌缺氧造成胸口悶痛,就是所謂的心絞痛。典型心絞痛常發生在活動旺盛、心臟需要更多血液的時候,胸口會覺得悶痛或是像石頭壓住一樣,有時這樣的不舒服可能傳導到下巴、牙齦、左肩或是左上臂,也可能會冒冷汗。劉醫師也說,狹心症病人在冬天及清晨特別容易發作,建議患者起床可喝一杯溫開水,不僅維持身體的溫度,還可以讓血液不那麼濃稠,減少心肌梗塞的危險性。更提醒一旦有胸悶或是胸痛的感覺,可先試含俗稱「救心」的舌下片,錠緩解症狀。若連續服藥症狀沒改善,應盡速就醫,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年輕化趨勢 抽菸、三高者當「心」他也提醒,抽菸、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是家族史的人,都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它也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2~30歲的青年男女發生的案例也逐年增加,呼籲民眾都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健康。

冬天心血管疾病好發 營養師:這樣做3高不上門

冬天心血管疾病好發 營養師:這樣做3高不上門#胸悶

(撰文/Megan Chen) (諮詢/謝宜穎營養師) (圖片來源/取自優活健康網、普登生技)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需特別小心) 冬天腳步到!時不時就有胸悶、胸痛,運動過後甚至會有氣喘不停的現象嗎?要注意了,這些看似細微的小警訊,正預告著血管的固體脂肪、膽固醇也正緩緩堆積,一不小心就會成為阻礙腦袋、心臟運作的隱形殺手。 血管阻塞的徵兆出現時,除了即時就醫檢查外,平時飲食上有什麼預防措施,能搶先採取與準備的呢?營養學碩士謝宜穎指出,魚油中所富含的Omega3,可防止血栓、軟化血管管壁、提升血管壁彈性、阻止自由基的侵害,對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族群,有保健功效! 氣溫低血管收縮 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   (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僅快就醫檢查) 為什麼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營養師謝宜穎說,主要是因為溫度低,身體血管收縮比較明顯,血管彈性也跟著變差,所以假使本身血管已有粥狀硬化,阻塞等情況,到了冬天,就要特別小心注意心血管疾病! 謝營養師特別提醒,平時身體的一些症狀,就說明著血管可能出現小狀況,比如經常容易頭痛,運動容易氣喘噓噓,甚至四肢末端冰冷伴隨麻的症狀,若出現以上情況,請好好留意自己的身體。 如果在嚴重一點像出現胸悶、心悸,甚至半夜會突然心臟痛到醒來,這樣的朋友更要在冬天做好保暖,趕緊就醫檢查,立即改變生活作息,搭配飲食控管,改善血管狀況。 飲食是心血管疾病的幫兇!怎麼吃有訣竅   (慎選飲食,少油、少鹽、多纖維) 現代人飲食西化,重油、重鹹、重口味,實在讓心血管招架不住!謝營養師說,尤其很多人喜好炸物,加工食品、愛吃肉,以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這些飲食及生活習慣都不利心血管健康,容易造就很多3高一族。 「想要讓心血管保持健康,飲食真的很重要!」謝營養師說,飲食首重清淡,最好選擇天然食物,烹調方式盡量以清蒸、涼拌為主,同時要攝取好的油脂,讓飲食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一點,像是魚類或堅果類,都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另外,鹽份攝取多寡也需特別注意。 另外,謝營養師還提到,纖維質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油脂,而蔬果中含有多酚等抗氧化物,有助心血管的健康;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水果的挑選上,應避免糖分過高,像是西瓜、龍眼、鳳梨等這類水果,建議以芭樂或蘋果為主要首選。 營養師:魚油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   (魚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益處多多) 謝營養師強調,飲食中要特別注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原因就在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提高好的膽固醇(HDL)、降低血栓的發生,以及增加血管的彈性,也就是說,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而這種營養素大多都藏在魚油及堅果裡。 不過,要找到適合的深海魚類,並且有時間自行烹調實在困難,尤其對於現代的忙碌族群,謝營養師建議,不妨可以購買魚油保健品,不過市面上魚油產品眾多,要怎麼挑呢?謝營養師分享幾個秘訣: 1)選擇有品牌、有信譽的廠商:由於魚油萃取技術不易,必須擁有精良的技術,才能萃取出精純優質的魚油。 2)確認來自純淨無污染的深海魚種:深海魚可能有重金屬殘留,要需特別注意魚油來源最好是選擇體型10公分以下之小型魚類,減少毒物累積疑慮。 3)檢視有否添加足量維生素E:可降低魚油氧化、維持魚油品質穩定。 4)確認是否使用蒸餾技術萃取而成,不使用化學有機溶劑萃取,可避免化學有機溶劑的污染。 當然最重要的是,產品應該具備並通過【國際認證品質微生物、重金屬檢驗及成份定量檢驗合格】,或認明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才讓人安心。 魚油怎麼吃?趕緊看過來!   (依個人體質不同,攝取不同的劑量) 不過,魚油要吃多少也有學問,謝營養師說,一般民眾每天250毫克到500毫克即可,若要達到心血管預防疾病預防,則建議每天800毫克,如果是3高族群,則建議每天可攝取2-3克;最後,謝宜穎營養師提醒,若本身有凝血障礙,或是有肝病、需要開刀,有服用抗凝血劑等民眾,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才使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