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

有抽菸習慣?年輕人當心爆自發性氣胸

有抽菸習慣?年輕人當心爆自發性氣胸#胸悶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有抽菸習慣且年齡在10~30歲之間的高瘦男性要多注意了!他們是自發性氣胸的好發族群,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自發性氣胸是指在沒有外力影響的因素之下,肺泡突然無預警地自行破裂。常見的症狀有胸悶、胸痛、冒冷汗、呼吸困難等。男女發生的比例約 5:1到10:1。若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時,由於症狀與二尖瓣脫垂、肋軟骨炎、焦慮症等相似,需鑑別診斷,不可忽視。康宏銘主任舉例,32歲黃小姐,上班途中走在馬路上時,突然感覺胸口悶痛,由於平日有抽菸的習慣,偶爾也會有胸悶的感覺,因此也不以為意,經過一天之後情況仍未改善而求診,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肺有小量氣胸,治療後痊癒,另外還有位21歲邱小姐,在上課時突然感覺到胸口一陣刺痛,同時彷彿聽到胸腔裡有爆裂音,隨後即感覺胸悶、有點喘、甚至冒冷汗。胸部X光檢查發現右側有大量氣胸,右肺葉幾乎全部塌陷,治療後也已痊癒。不過康宏銘主任也提醒,雖然上述兩名患者已痊癒,但自發性氣胸再發率高達三成,第二次發作者再發機率則高達五成以上。預防再次發作,要避免吸菸(包括二手菸),以及避免進行高山活動及潛水。最後康宏銘提醒,自發性氣胸發生在年輕女性時較易忽略,但其實發生比例也不算少。發病時的病況可能很輕微,但嚴重者可能會危及性命,因此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者,應儘早就醫診斷治療。

罹胃食道逆流不舒服 按摩穴位可舒緩

罹胃食道逆流不舒服 按摩穴位可舒緩#胸悶

秋冬之際氣溫驟降,為了抵禦寒冷,人們的食慾增加,開始吃起麻辣鍋、吃到飽、烤肉、炸雞等高熱量食物,在狼吞虎嚥飽餐一頓之後,是否注意到您的胃悄悄在抗議呢?是否覺得左上腹常常悶悶脹脹,且隱隱作痛呢?是否時常覺得胸口悶悶的,並且帶有灼熱感呢?時常剛躺下就要咳嗽,喉嚨黏黏癢癢,非常不舒服而影響睡眠呢?或者是時常吐出酸水,嘴巴有異味,中醫師特別提醒,小心!胃食道逆流已經悄悄找上您。(圖:內關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內科醫師吳修安簡單歸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1)胸口灼熱感、胸悶痛:這是最常見的標準症狀,因為胃酸逆流至下食道部位,造成賁門發炎而引起疼痛、燒灼感,俗稱火燒心。也有人會合併胸悶腹脹、打嗝、泛酸及噯氣等症狀。(2)喉嚨異物感:胃酸逆流而導致喉嚨有異物或有痰的感覺,常常得清喉嚨才舒服。(3)咳嗽以及聲音沙啞:出現胃酸逆流上來而回流至氣管造成長期咳嗽,長期刺激到聲帶及咽喉,導致聲音嘶啞。(4)吞嚥困難以及出血:由於胃酸逆流造成食道發炎、糜爛,甚至引發慢性潰瘍,最後導致食道狹窄而出現吞嚥困難,或是食道潰瘍後引發出血。在生活管理方面,避免吃消夜,晚上八點之後就不要再吃東西,睡覺時可多放一個枕頭,把頭部墊高15到20公分,減低胃酸逆流機會。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這樣會增加腹部以及胃部壓力,並且應該要減肥。飲食習慣應該改善,避免在吃飯期間喝下大量水分,並且細嚼慢嚥。狼吞虎嚥以及吃飯期間喝下大量水液,會急遽增加胃部壓力,增加逆流機會。他說,細嚼慢嚥可以控制所吃的食物量,才不會吃太多,也有助於減肥。大量咀嚼可以促進唾液分泌,中和逆流上來的胃酸濃度。平時也可以按摩穴位,常見的足三里穴,內庭穴,內關穴,支溝穴對於保養或者是急性症狀緩解都有幫助。

胸悶、心臟砰砰跳 我會猝死嗎?

胸悶、心臟砰砰跳 我會猝死嗎?#胸悶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一般內科主任江碩儒表示,近來聽聞名人或其親戚因猝死而英年早逝,造成社會大眾對「猝死」的驚恐和關注。門診中常有人問「我會猝死嗎?」,看來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經治療後已穩定,或正在好轉的患者,在很短時間內意想不到的死亡,令家人無法接受、朋友震驚。江碩儒指出,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臟病,大多數是因心臟功能忽然喪失,患者可能事先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心臟有毛病,更令人擔心的是,又無法預期。直接造成民眾死亡的原因是急性心室心律不整,這會造成心臟停止和心臟的血打不出去,若沒有在四到六分鐘內獲得急救,病人的腦部就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急性心室心律不整會造成死亡的原因包括心室頻脈和心室顫動,根據流行病學統計,80%的原因是「冠心病」,大部分是因為二條以上的心臟冠狀動脈阻塞。但其他20%或者是年輕人的猝死就要考慮更多了,包括先天或後天的,如瓣膜性心臟病,肥厚性或擴大性心肌病變,心肌炎,電解質不平衡,右心室再生不良或結構異常,或缺氧性的先天性心臟病,或先天心臟細胞異常等。有些研究顯示,劇烈體力運動中分泌的「adrenaline腎上腺因子」會誘發這些已存在的先天心臟異常產生急性心律不整而造成死亡,但另外有些研究顯示,這牽涉更複雜的原因。民眾有哪些不舒服時,要特別警覺是不是心臟有問題?江碩儒說,平常如有容易喘氣,上氣不接下氣,半夜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水腫,就要小心注意自已是不是有心臟問題。有些病患在死亡前會出現胸悶、胸痛、全身不適、呼吸困難、心律不整、噁心、冒冷汗、頭暈、心臟衰竭、昏厥等徵兆,但是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當然,怎麼預防治療也是大家所關心的。江碩儒建議民眾,要認真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戒菸酒。避免長時期緊張和情緒激動,培養樂觀態度。有症狀要趕快就醫。家族是否有猝死、早發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直系或旁系血親,這些可以使自己更警覺。一般可進行理學檢查,即量血壓、心臟聽診,或其他檢驗檢查,例如檢查血脂肪濃度、安靜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

輕微心悸也要注意 恐心肌梗塞奪命

輕微心悸也要注意 恐心肌梗塞奪命#胸悶

國片海角七號中的國寶茂伯28日心肌梗塞猝逝,讓許多人感到相當惋惜,茂伯的弟弟說,先前茂伯就有輕微心悸,但休息一下就好,而且他平時有運動,認為他沒問題。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王宗道表示,近來氣候變化大,許多患者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及中風,曾經一個晚上就有四名心肌梗塞患者來急診,他呼籲民眾勿輕忽胸悶、呼吸困難的小毛病。(圖片為心臟結構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王宗仁說,急性心肌梗塞的黃金搶救時間僅30秒,讓人無法反應,但事先並非無法察覺,就像地震來臨前會有些異狀。他指出,發生心肌梗塞前,就可能會產生心悸、胸悶的症狀,這時休息一下就會好其實是警訊之一,因為運動後心臟容易產生症狀,而這時心血管阻塞程度已到70%,否則是沒有症狀的,阻塞程度到90%以上更是會時常冒冷汗,一活動就心悸,所以心臟病患心悸休息後就算會好也應盡速就醫檢查。王宗道表示,9成心肌梗塞患者患者具危險因子,除了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肥胖者是心臟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尤其有高血脂更須小心;而瘦子(BMI>23)產生心肌梗塞的例子也不少,臨床發現因為瘦子血管沒有脂防保護,血管斷裂狀況比一般人更嚴重,另外抽菸、不運動的人風險也頗高。有中風嗎?看「笑笑殭屍會說話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43腰背僵硬痛到驚醒!當心僵直性脊椎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38&HN_Yr=0&HN_Mon=0天冷苦「腦」又傷「心」 三高群留意心腦血管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846&HN_Yr=0&HN_Mon=0

天氣忽冷忽熱 心血管患者應防心肌梗塞

天氣忽冷忽熱 心血管患者應防心肌梗塞#胸悶

最近正逢季節交替時刻,氣溫不穩定,日夜溫差大,對心血管的病患來說需要更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根據平面媒體報導,上月新竹縣警察局婦幼隊長俞嘉賢,突然全身冒冷汗、胸悶、胸痛、呼吸不順送醫急救,本月竹東分局錢姓、蔣姓警員也突然感覺胸痛,上班時身體不適,接連送往醫院急救,都被診斷出心肌梗塞,其中46歲的錢姓警員,更是緊急做了心導管手術,裝4根支架後才脫險。苗栗縣政府衛生局衛教文章表示,天氣轉涼時,對於患有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史民眾,就必須多加留意,因為當氣溫驟降時,血管也會跟著收縮,這時血壓容易升高,進而造成高血壓患者容易有腦出血的可能,另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本身血管因疾病關係,彈性會比較差,面對溫度的改變,血管收縮、擴張的調節能力也不好,所以,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未控制好,就可能會因為血管收縮導致冠狀動脈阻塞,而引發心肌梗塞、腦部血管阻塞引發腦中風苗栗縣政府衛生局衛教文章也提醒,有高血壓患者,必須要遵照醫師的指示,按時服用降血壓藥,飲食上最好保持清淡,同時也要避免高膽固醇(如內臟、蛋黃、魚卵、蟹黃等)飲食,少吃油炸食物,避免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另外,有感冒時,亂服藥可能導致血壓上升,所以購買前一定要詢問醫師,依照醫師指示用藥,確保自身用藥安全,最後一定要注意血壓的變化,隨時量血壓,注意自身健康狀況,才能健康過冬。心血管疾病秋冬保養之道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7459心血管疾病預防 從年輕做起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5628別輕忽代謝症候群 當心引發心血管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86

嚇壞粉絲!潘瑋柏自爆壓力大要看心理醫師

嚇壞粉絲!潘瑋柏自爆壓力大要看心理醫師#胸悶

潘瑋柏奪金鐘戲王引發演藝圈的各方質疑,讓他飽受壓力,甚至不敢拿獎座,根據媒體報導,指稱最近需要看心理醫生,嚇壞粉絲。根據行政院南投草屯療養院的文章表示,壓力大可能會出現一些生理狀況,像是胸悶、頭痛、腹瀉等問題,表示心理壓力所引發的身心症,需要就醫治療,不要因為面子問題,或是傳統的觀念導致更嚴重的精神疾病。潘瑋柏以「愛∞無限」奪下本屆金鐘獎最佳男主角,擊敗戲劇界的沙場老將,雖然金鐘獎的頒獎典禮已經結束了,但是潘瑋柏仍處於驚嚇的狀態,甚至有報紙指出,他在影片中自爆需要看心理醫師,讓很多粉絲為他捏一把冷汗。草屯療養院的文章指出,很多民眾心中仍對「精神科」懷有懼怕的心理,常常延遲至精神科就醫而加重病情。該文章表示,隨著人們生活的步調愈來愈快,壓力隨著也愈來愈大,如果伴隨頭暈、胸悶、腹痛、腹瀉等症況,就有可能是罹患心身症!草屯療養院林倪綺醫師指出,如有長期出現明顯生理不適現象,就診卻找不出病因,有可能是因為情緒因素所引發,就是心理適應不良所影響的生理疾病。民眾如常有生理病痛,找內外科醫師會診、服藥但症狀改善有限時!請注意那就有可能是罹患了「心身症」,必須同時搭配精神科的治療,才能根本治癒身心上的不適。乳房問題應看「外科」! 兩成婦女誤看婦產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08舌懸吊術幫大忙 退休女老師終於可好好睡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96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 也可能是惡性腫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93

大卵巢囊腫做怪 14歲少女腹脹、便秘

大卵巢囊腫做怪 14歲少女腹脹、便秘#胸悶

一名14歲國中女生,因半年來深受腹脹、排便所苦,經到雙和醫院小兒部求診後發現,少女腹部有個極大的卵巢囊腫,經婦產科手術切除後,少女原先的腹脹、排便困擾一掃而空,由於少女仍未成年,術後繼續由小兒科醫師進行後續追蹤。依據患者求診時自述,半年來,腹部一直不舒服,覺得有壓迫感,而且排便不順,醫師從患者的X光片中發現有異,進一步採取腹部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患者腹部有個大腫瘤,經由電腦斷層確認為左側卵巢囊腫。少女在接受手術切除後,已轉回小兒部門診繼續追蹤,方旭彬表示,青春期少女出現卵巢囊腫的情形很少見,雖然是婦科問題,但因患者在十八歲以下,仍屬小兒科照護的族群,該名病例在術後必須觀察青春期的發育與生育能力等。延伸閱讀「大卵巢囊腫」: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42

怎麼會暈眩到感覺快死了?小心是「恐慌症」發作!

怎麼會暈眩到感覺快死了?小心是「恐慌症」發作!#胸悶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若無法適度紓解壓力,突然產生暈眩、呼吸困難等症狀,可能是罹患恐慌症。代謝型態公司專業心理師王淳表示,當恐慌症發作時,患者會覺得頭暈、胸悶、感覺好像快要死掉,「以藥物與心理治療著手,才可治標又治本。」根據自律神經醫學會指出,恐慌症會伴隨許多身體上的症狀,如胸悶、心跳加快、手腳會麻,甚至有些人會出現喘不過氣、頭痛、頭暈、噁心、肚子痛、視力模糊等症狀,似乎從頭到腳都不舒服。自律神經醫學會說,當恐慌症發作時,有些患者覺得自己好像快要死掉,有時症狀看起來像是心肌梗塞、氣喘、中風、偏頭痛等疾病,以至於許多患者往往以為自己有這些疾病而就醫,不過檢查後並無異樣。心理師王淳指出,有恐慌症的人,通常都是壓力太大、且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恐慌症發作時,患者會覺得胸悶、呼吸不順、血壓升高、喉嚨有異物感,在發作的10幾、20分鐘過程,感覺快要死掉。王淳說,要治療恐慌症,除了以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也相當重要,才可以治標又治本;他說,有時患有憂鬱症的人,也會伴隨恐慌症的出現,「憂鬱症的治療,除了藥物與心理治療,均衡的營養也很重要。」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曾心怡說,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自律神經失調就是兩者作用失衡,導致焦慮緊張、生理不適,包括失眠、恐慌、憂慮與焦慮等症狀。她表示,據調查,全世界的人在其一輩子中,約有15%~30%的人有過類似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曾心怡指出,造成自律神失調主因為先天性格與環境壓力,環境壓力包括工作、家庭、生活等;對於自律神經失調,除了藥物治療外,重要的還是要學習放鬆、舒緩壓力,加上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足夠休息等,才可以有效改善。˙症狀類似心臟病 其實是「恐慌症」˙突如其來的極致焦慮 背後隱藏「恐慌症」危機˙該如何紓解 現代人的通病「恐慌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