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講座/高血糖與骨質疏鬆

講座/高血糖與骨質疏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病人高血糖最常「沒有症狀」,部份會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症狀。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造成糖尿病併發症,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腎臟衰竭,嚴重時會需要洗腎、蜂窩性組織炎、傷口不癒合、傷口越爛越大甚至需要截肢、手腳末端感覺麻木或疼痛、糖尿病眼底病變、視力漸漸模糊甚至失明。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將於11月22日(四)舉辦衛教講座,由新陳代謝科李國陽醫師主講「談高血糖與骨質疏鬆」,講座中醫師將提供針對高血糖及骨質疏鬆等兩大危機教導治療及保健觀念。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談高血糖與骨質疏鬆時間:107年11月22日(四)下午17:30-18: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骨鬆性骨折易二次骨折!防骨鬆有一套

骨鬆性骨折易二次骨折!防骨鬆有一套#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質疏鬆是種不容易被察覺的疾病,隨著年紀增長,無論男女都有可能因為生活習慣、停經後造成骨質流失加速,其中50歲以上停經婦女和65歲以上男性更是骨質疏鬆高危險群。罹患骨質疏鬆造成骨折受傷的民眾越來越多,知道自己的骨質密度、如何改善飲食及生活作息,好好趁年輕「存骨本」就顯得更重要。50歲以上女性 每3人有1 人因骨鬆而骨折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醫師何春生表示,臨床上接觸不少因骨質疏鬆導致骨折的患者,近期研究發現,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1名,世界排名第9名。父母親曾髖骨骨折、停經婦女、70歲以上男性和65歲以上女性都是骨鬆骨折高危險群,其中50歲以上女性,每3人就有1 人因骨鬆而骨折,千萬不可輕忽骨鬆的危險性。骨鬆性骨折患者 發生二次骨折機率高達50%羅東博愛醫院脊椎外科主任陳劍龍表示,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建議攝取適量鈣及維他命D,平時飲食不過鹹、飲酒不過量。另外不抽煙、多曬太陽、勤運動,居家保持乾燥、電線收攏預防跌倒,也是避免骨鬆變骨折的方法。根據統計,骨鬆性骨折的患者發生二次骨折的機率高達50%,許多年長者也因為體力不堪而臥病在床,導致更多併發症與感染,不僅自己受苦,也造成家庭負擔。羅東博愛醫院表示,骨鬆高危險群建議積極求診,由醫師詳細檢查骨質流失的狀況,進一步治療才能防患未然。

照顧骨質別怕曬!補維生素D防骨鬆

照顧骨質別怕曬!補維生素D防骨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全球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也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如沉默殺手,50歲以上女性平均每3位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男性則是每5位就有1個人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因為骨質疏鬆症是一個沉默的疾病,無聲無息、沒有徵兆,然而國人對於骨鬆的疾病意識並不高,往往發生骨折後才驚覺骨鬆已找上門。骨質疏鬆警訊 易被誤會普通腰痠背痛約1/3的女性及1/5的男性,一生中會發生至少一次的「骨質疏鬆骨折」如脊椎體、髖部或腕部的骨折。骨質疏鬆症狀不明顯,背部彎曲駝背、出現瀰漫性慢性背痛、背部痠疼、無法仰睡、微小動作就導致骨折、起床時背部及腰部疼痛、向前彎腰的姿勢會感到痛苦不堪,都是骨鬆的癥狀,然被民眾視為普通的腰痠背痛,容易忽略骨鬆警訊。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提醒,臨床上只有1/3的脊椎壓迫性骨折被發現,下一步馬上就要面臨死亡性的髖部骨折,建議高危險族群應該定期就醫檢測骨密度,若經醫師評估屬於骨折高風險,建議應積極接受治療與定期追蹤回診,更希望藉由及早治療骨質疏鬆症,減少未來的致命性髖部骨折。曾骨折過 再度骨折的機率是2倍林高田醫師強調,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最新調查,估計有8成骨鬆高風險族群未就醫預防或治療骨鬆,因為骨鬆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民眾也就沒有警覺。然而骨質疏鬆症從年輕開始到老年都必須及早養成疾病意識,若父母曾發生過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則子女罹患骨質疏鬆症風險也會提高;曾發生骨折再度骨折的機率是没有骨折過的人2倍,不可不慎。服用類固醇藥物骨骼也會較脆弱,而停經的婦女、切除卵巢或女性在45歲前更年期就提早報到,因賀爾蒙影響也是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需定期檢測、避免發生骨折。日曬、多補充鈣質飲食 照顧骨質除了檢測,照顧骨質應從日常著手。林高田醫師建議,日常均衡飲食才能維持骨骼肌肉系統建康,鮮奶、優格、起司等乳製品都是優質鈣質來源,多日曬也能活化身體維生素D、強化鈣質吸收。負重運動則可以強健肌肉、增加骨質密度,改善身體協調與平衡、減少跌倒和骨折的風險。林高田醫師強調,骨骼健康關乎老年時的行動能力,應在年輕時養成正確的骨質疏鬆疾病意識,愛自己從用心呵護骨骼開始,預約更年期後的活躍行動力與健康!

「骨鬆」隱形殺手 這9族群風險高

「骨鬆」隱形殺手 這9族群風險高#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0歲的黃奶奶某次扶起在家跌倒的先生後就腰痛不適,一開始以為是拉傷休息就好,但下背痛持續長達2個多月,每天翻身或起床、走路或拿起稍微重的東西都會導致嚴重疼痛,疼痛導致黃奶奶睡眠品質、行動能力變差,生活品質嚴重下降。就醫經胸腰椎X光、骨質密度檢查後,才發現胸椎第12節及腰椎第1節壓迫性骨折,且已患骨質疏鬆症。經胸腰椎骨水泥灌注手術治療後,疼痛有改善,但骨質疏鬆症需要搭配骨鬆藥物長期治療及追蹤,才能避免骨密度變差及再次骨折。不要輕忽骨質疏鬆症,積極篩檢、及時治療,千萬別骨折後才知道骨質早已疏鬆。髖骨骨折20至25%一年內死亡彰化基督教醫院醫療長謝明家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認定骨質疏鬆症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2大流行病。在台灣,因為骨質疏鬆症高盛行率,髖部骨折發生率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九。骨質疏鬆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並在65歲開始驟增,女性百分比至少高出男性1倍以上,主要因為女性經歷荷爾蒙變化。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指出50歲以上的人群中,多達1/3女性和1/5男性會因為骨質疏鬆問題而易導致骨折。骨折會引起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和長期殘疾,其中又以髖骨骨折為最嚴重,因為一旦發生髖骨骨折,往往需要他人輔助照護,也喪失行動自主權,更嚴重的是約20至25%機率在一年內死亡。由於骨質疏鬆症並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民眾都是發生骨鬆性骨折後,才驚覺自己有骨質疏鬆的問題。7成骨鬆骨折患者未曾接受過骨鬆治療,因此骨質疏鬆症常被稱為隱形的殺手。父母患病、年過50婦女 骨質疏鬆高危險群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群包括(1)父母有骨質疏鬆症或駝背症狀者、(2)年過50歲或已停經進入更年期的婦女、(3)體重過輕、(4)連續服用類固醇超過3個月,(5)或長期服用胃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及抗癲癇藥物、(6)有甲狀腺或副甲狀腺機能亢進、(7)有喝酒或抽煙習慣、(8)避吃奶類製品又不使用鈣片、(9)及每天日照少於10分鐘又無攝取維生素D補充劑者。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主任謝承樸提醒,一旦確定骨質疏鬆症應該積極治療,避免骨質持續疏鬆脆弱造成傷害。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方式包括下列幾項:1) 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藥物非常多種,有口服型態、針劑類型,藥物使用頻次,健保給付標準也各有不同,藥物使用須經由醫師診斷及確認骨質疏鬆症成因及分類後,才能選擇合適藥物,民眾切勿自行服藥。2) 預防跌倒/根據統計,超過5成的骨質疏鬆症患者都是在住家環境發生骨折。建議住家地板保持淨空,浴廁加裝扶手及貼上防滑貼,房間、走道及浴室的燈光應明亮,夜間時有適當照明,避免視線不良而跌倒。3) 適量運動/適度運動可增加骨質,更有助體內鈣質的保留,建議進行緩和運動例如慢跑、健走等,還可搭配增加肌力和平衡感的運動,如游泳及太極拳。適度曬太陽還可以幫助體內維生素D合成,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吸收的重要營養素,缺乏維生素D鈣質便無法被吸收,吃再多鈣質也無助益。4) 均衡飲食/適度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平時攝取足量鈣質,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牛奶及乳製品、海鮮及海產類植物(如小魚、吻仔魚、海帶、海藻類)、豆類及綠葉蔬菜(如豆腐、豆干、黃豆、芥藍菜、莧菜等)。另外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鮭魚、金槍魚、鯖魚等。5) 定期骨質密度檢測/骨質密度檢測可以評估治療反應及效果,做為藥物治療調整的依據,一般而言,接受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持續1至2年後才會再次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確認治療效果。

骨鬆如沉默疾病 醫師教保骨撇步

骨鬆如沉默疾病 醫師教保骨撇步#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年紀愈來愈大,骨質流失容易導致骨質疏鬆問題,但許多老人家卻不自知,往往跌倒骨折後才發現。骨科醫師將教導大家預防骨質流失及保健骨頭的方法。骨質疏鬆症如沈默疾病 往往骨折才發現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副騰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沈默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常因跌倒而造成骨折甚至死亡。雲嘉南地區老年人居多,不少務農老人家認為自己身體力壯、骨頭「勇健」,直到摔倒、撞到後導致骨折,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問題。大林慈濟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謝明宏說明,骨頭每天都會流失及新生,當流失大於新生速度時,骨頭的度就會降低,就像花錢速度比賺錢快,很快將骨頭銀行掏空。唯有健康脊椎才能支持身體,預防骨鬆,也才能避免發生骨折的危險。停經後婦女、超過50歲男性為高危險群停經後婦女、超過50歲男性,發生骨質疏鬆症可能性較高,其中因骨鬆而骨折的比例約女性每3人有1人、男性每5人有1人。除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或腎臟病等疾病引起的骨質疏鬆症,過瘦、鈣質不夠、少運動、菸酒習慣等,也都容易造成骨質疏鬆問題。謝明宏醫師提醒,要延緩骨質疏鬆發生,除了均飲食衡,鈣質攝取充足,應從日常的飲食和運動做起。適當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增加骨骼血液流量和增強骨骼耐受力,也應避免喝酒、吸菸。若是明顯骨質疏鬆的病人,更應避免負荷重物、彎腰,同時防範跌倒,以免造成骨折。

骨鬆、關節退化分不清?物治師來解惑

骨鬆、關節退化分不清?物治師來解惑#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膝關節是人體中很重要的承重關節、也是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不但使用率高,也經常曝露在受傷危險下。現今醫療資訊豐富,從電視網路、報章雜誌取得都非常容易,近年越來越多人積極尋找保護膝蓋的治療方式,然而觀念真的正確嗎?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 病因、治療方式大不同「走路膝蓋卡卡、上下樓梯會痛」,訴說的症狀較傾向退化性關節炎;「膝蓋常疼痛,自行吃鈣片補充」,即便真的是退化性問題,一般是「軟骨」磨損發炎,鈣片只能補充「硬骨」營養而無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物理治療師何佳洋提醒,民眾若是從字面解讀,容易混淆專有名詞,其實這「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2種疾病的病因、症狀相差很多,治療方式更不同!錯誤觀念不但白花錢、錯過治療時機,還可能暴露在危險中。骨質疏鬆如沉默疾病 症狀易被當做老化現象骨質疏鬆症為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密度下降,疾病症狀不顯著,例如背痛、駝背、變矮等,容易跟老化現象重疊,常常骨折才發現,被稱作「沉默的疾病」。然而30歲左右骨質就可能開始流失,偏食缺鈣、少運動和曬太陽更加劇,已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全球第2大流行疾病,若造成髖骨、脊椎骨骨折,致死率並不亞於乳癌或是中風。骨質疏鬆症的診斷,一般透過骨質密度檢測是否低於標準值。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基因、代謝因素,也可能因過量使用,導致關節磨損、組織增生,好發年長、女性、肥胖、勞力工作、激烈運動或曾有關節受傷病史的族群。疼痛是最顯著的症狀,從關節僵硬腫脹、活動受限,後期可能長骨刺、軟骨磨損而加重發炎,久站、走路不適,嚴重甚至關節變形、肌肉萎縮,睡覺都不舒服。退化性關節炎的診斷,需透過X光判讀是否有關節腔狹窄或骨刺生成。退化性關節炎包括侵入治療、飲食、物理治療骨質疏鬆的治療除了以藥物減緩症狀,非藥物治療可藉由平時注意3大點:「飲食、運動、預防跌倒」。飲食首重鈣質及維生素D攝取,為了有效吸收維生素D還必須有足夠日曬量;運動著重在規律承重和肌力訓練,物理治療師會依個人的生理、服藥狀況,規劃適當的運動方式、強度以及指導。退化性關節炎治療包括侵入性治療、飲食及物理治療。侵入性治療包括藥物、關節腔注射玻尿酸增加潤滑效果、還有PRP治療,嚴重者可能須接受關節置換手術;飲食則可以多補充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營養品;物理治療除了常見儀器、徒手治療,輔具選擇、居家衛教和運動設計更重要,物理治療師需根據關節活動度、肌力、肌耐力、柔軟度甚至心肺耐力給予適合的運動處方。何佳洋物理治療師表示,兩者治療目標都並非治癒疾病,而是藉由整合性的臨床處置,避免更多傷害、改善症狀或減緩疾病進程。預防勝於治療,骨質疏鬆症與退化性關節炎近年都有年輕化趨勢,絕對不可以掛上老年疾病的標籤。如果本身是高風險對象或疾病初期,擁有正確資訊、及早介入治療,才能確保日後生活質量!

沒摔倒卻腰椎2骨折!嚴重骨鬆惹禍

沒摔倒卻腰椎2骨折!嚴重骨鬆惹禍#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0歲的阮楊女士6月初在家突然劇烈腰痛,沒摔倒也沒撞到,卻從後腰痛到前腹整整4天,坐、躺都不舒服,甚至引起多日便秘,就醫檢查發現竟然是骨質疏鬆造成。許多人都認為骨質疏鬆症患者只要盡量避免跌倒或摔傷,就可遠離骨折風險,但其實骨質疏鬆患者就算沒有跌倒,稍微改變姿勢或彎腰,都有可能引起骨折,甚至帶來劇烈疼痛!嚴重骨質疏鬆症 腰椎竟2處骨折烏日林新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鍾偉安表示,阮楊女士疼痛指數評估高達8級,直逼生產痛。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執行骨質密度檢測,一般正常骨質為T值大於或等於-1.0,T值介於-1.0~-2.5間為骨質不足,T值為-3.0則是嚴重骨質疏鬆症。阮楊女士骨質密度竟為-4.0,骨質流失狀況相當嚴重。接著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為嚴重骨質疏鬆造成的腰椎第一、二節骨折。阮楊女士腰椎共有2處骨折,且開始出現水腫,尤其第一腰椎椎體被壓迫到只剩1.5公分。跟家屬討論評估後決定在第一節腰椎骨折處施行「微創椎體矯正支撐術」,利用千斤頂撐起崩塌碎掉的骨頭,將椎體撐高復位後,再注入骨水泥。微創彈性骨水泥灌漿術 適用骨鬆致壓迫性骨折接著在第二節腰椎進行「微創彈性骨水泥灌漿術」,同樣藉由X光影像的導引注射彈性骨水泥至椎體,彈性的樹脂人工骨水泥可快速由注射針頭前端呈現圓周狀擴散、有效用來穩定椎體及填充骨折縫隙減緩疼痛,且彈性骨水泥富含彈性不易滲漏,效果佳、傷口小,是骨質疏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的重要治療方式。阮楊女士手術結束後,當天下午就可穿上背架自行活動步行,疼痛恢復7至8成,住院2天不需復健就能出院。術後則要穿上背架至少3個月到半年,每個月回診配合進一步的骨質疏鬆治療即可。逾50歲、停經女性 骨質疏鬆症高危險群鍾偉安醫師提醒,如果年紀大於65歲的婦女,突然出現不尋常疼痛,就算沒有創傷跌倒,都有可能是嚴重的骨質疏鬆引起!曾有病例70歲婦人上完廁所,只是在馬桶上轉身拿衛生紙,立即引發劇痛;另一名56歲婦人坐船去澎湖玩,因海浪搖晃,回來痛不欲生,這些病患也都是利用微創灌漿手術改善疼痛。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族群為超過50歲的中老年人及停經女性,尤其女性盛行率高達10.75%,是男性的近2倍。建議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避免發生骨折影響生活機能。

小松菜防骨鬆 鈣含量高達牛奶2倍

小松菜防骨鬆 鈣含量高達牛奶2倍#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要顧骨本一定要補鈣,醫師進一步解釋,鈣質是鞏固骨骼及牙齒的主要來源,也具有促進肌肉收縮、心臟跳動、血液凝固等作用,是體內極為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如果長期未攝取足夠的鈣質供給身體所需,便會使得鈣質和骨質流失,即為「骨質疏鬆」。68 歲的王媽媽平時保養得宜,加上個頭嬌小,外表看起來像個 50 多歲的貴婦,不少人更直誇她是美魔女。某日她和姊妹淘相約爬山,沒想到下山時不小心踩空,跌了一跤,卻疼得站不起來,一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骨折,而且醫生還跟她說,她有嚴重的骨質疏鬆,讓她不禁感嘆自己真的是一把老骨頭了!患病比例女多於男骨質疏鬆有「健康的沈默殺手」之稱,在台灣,65 歲以上的長者,平均每 9 人即有1人患有骨質疏鬆症;而 75 歲以上的銀髮族,則是每 4 人中就有 1 位深受骨質疏鬆所擾。性別比方面,則是女性明顯高於男性。其中,更有近 4 成的女性在更年期過後,就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要顧骨本一定要補鈣,醫師進一步解釋,鈣質是鞏固骨骼及牙齒的主要來源,也具有促進肌肉收縮、心臟跳動、血液凝固等作用,是體內極為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如果長期未攝取足夠的鈣質供給身體所需,便會使得鈣質和骨質流失,即為「骨質疏鬆」。根據統計,孩童的鈣吸收率可高達75%,成人對鈣的吸收率約為20 ~40%,年長者對鈣的吸收能力則更低。配維生素K更有效不少深綠色蔬菜都富含鈣質,如菠菜、小松菜等,其中,最近很夯的小松菜其鈣質含量還是牛奶的2倍呢!營養師指出,其實很多深綠色蔬菜都富含鈣質,但整體的吸收率較不佳,建議可搭配富含維生素K的蔬菜一起食用,因為維生素K就是負責將血液中的鈣質轉換成為骨質的重要元素,所以除了多吃深綠色蔬菜,同時也應多吃含有維生素K的蔬菜,例如高麗菜、大白菜、花椰菜、莧菜、四季豆等,都有助於增加鈣質的吸收率,以強化骨本。營養師建議,因為維生素K為脂溶性維生素,如需料理富含維生素K的蔬菜時,可選用如快炒等方式,搭配油脂的攝取,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