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醫訊/骨質疏鬆症的飲食預防

醫訊/骨質疏鬆症的飲食預防#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為鈣質,99%的鈣質是分布在骨骼與牙齒,如果鈣質攝取不足常見的併發症有骨質軟化症、骨質疏鬆症等疾病,一般而言,骨密度會在30歲前達到最高峰,之後隨著年紀增加,骨鈣會慢慢流失。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骨質流失的速度將會比同年齡的男性更快,在本次的講座中,營養科營養師吳宛真將提供如何藉由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飲食來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歡迎聆聽。名稱:骨質疏鬆症的飲食預防時間:105年9月29日 星期(四)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駝背又骨鬆 2萬人受關節炎苦

駝背又骨鬆 2萬人受關節炎苦#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脊椎關節炎是一群因慢性發炎影響脊椎關節的疾病,因為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為陰性,稱為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炎,包括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發炎性大腸疾病伴隨的關節病變等皆屬此類疾病,脊椎關節炎中約有2/3屬中軸型、以侵犯脊椎為主,其餘周邊關節型,則近半是乾癬關節炎所造成,估計台灣有超過2萬人罹患脊椎關節炎。下背痛、屁股痛、下肢關節發炎台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指出,脊椎關節炎患者常見臨床症狀包括下背痛、屁股痛、下肢關節發炎、經常性的肌腱韌帶發炎等,很多人會以為是因為自己太操勞或是坐姿不良、運動傷害引起。腳後跟痛 關節炎誤認運動傷害謝松洲主任表示,有些人的疾病是運動傷害衍生而來,即便症狀在運動後發生,看起來像是運動傷害,若頻率太高,尤其是有充分做好保護的情況下,也要懷疑可能是這個疾病,過去也曾有個年輕男性,每次打籃球腳後跟都會痛,一直以為是運動傷害,後來才發現是脊椎關節炎引起的肌腱發炎。這類疾病發病時患者年紀多半不大、又以男性居多,一忙起來,覺得小疼痛忍一忍過了,沒多注意也認為不必就醫,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在門診曾經看過駝背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7、80歲才知道自己原來罹患的是脊椎關節炎。細胞發炎 用抗腫瘤壞死因子蔡長祐主任指出,目前脊椎關節炎的治療用藥包括消炎止痛藥(NSAID)、以及可以把發炎途徑往正常方向拉的疾病病程修飾藥物(DMARDS),與更專一對抗細胞發炎物質的生物製劑,像是抗腫瘤壞死因子等,基本上,有發炎就要治療,除了解除疼痛,早點把發炎控制下來,可避免日後合併症發生,也能過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與疾病共存。

防骨鬆 每日晒太陽15分鐘

防骨鬆 每日晒太陽15分鐘#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現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代名詞,許多產婦、停經婦女、年輕上班族若長期維持同一姿勢,久坐不動、常駝背、走路低頭,也會提早有骨質疏鬆的問題,發生骨折之前並不會有明顯徵兆,一般人會以為樓梯爬不動、容易喘只是因為年紀大的症狀,忽略了治療骨鬆的最佳時機。日晒、無障礙設施、服藥、手術另外,孩童喜歡攝取油炸食物,不僅可能造成兒童肥胖,更重要的是會影響鈣質吸收,可能導致兒童高血壓,未來也可能會有慢性病潛在風險,骨質風險可能會增加,想要改善骨質疏鬆,有5方法能夠嘗試:1)    健康的生活習慣 /養成規律的運動,達到每週3次、每次30鐘的頻率來增加肌力,或是學習打太極拳增加平衡感,每天早晨或傍晚至戶外曬太陽10~15分鐘,增加維生素D的生成,以幫助鈣質吸收,飲食要均衡,維持良好體重。2)    居家設置無障礙設施 /無障礙設施不是公共場所的專利,居家環境中更需要完備的設施,由於老人跌倒的地方多是浴室、廁所和廚房,因此明亮的燈光、扶手、矮床、沐浴椅、無階梯等都是預防老人跌倒的必要設施。3)    適度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 /鈣質的每日攝取量建議青少年為1200mg、成年人為1000mg,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51~70歲的民眾為400IU,超過70歲則需要700~800IU,另外,由於女性在35歲之後,骨量會逐漸走下坡,因此建議女性朋友要適度的補充鈣質,以降低未來骨折的風險。4)    服用減緩骨質流失藥物 /有口服及注射2種,有1天、1周至1個月服用1顆藥的形式,或者3個月1次的注射針劑,適合婦女停經後及老化性骨質疏鬆症使用。5)    手術治療 /如不慎跌倒骨折,應盡早接受手術治療以解除疼痛,並且避免長期臥床,才能減少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 

骨鬆傷害大 2/3好不了

骨鬆傷害大 2/3好不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84歲的婆婆在家裡的浴室滑倒,家人緊急送至醫院急診室,經X光檢查發現為右側髖骨骨折,根據大千綜合醫院統計,今年每月平均就有15件類似的狀況發生,而造成老人骨折的元凶就是跌倒,年紀大了容易一摔就骨折,骨質疏鬆在老年人跌倒的原因當中,占有很大的因素。平衡感較差、肌力減退、藥物干擾大千綜合醫院執行長、骨科醫師陳進堂表示,老人因為平衡感較差、肌力減退、慢性病、藥物干擾或缺乏無障礙設施等因素,容易發生跌倒的情形,加上多數老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問題,更大大增加骨折的危險性。髖部骨折 1年內死亡率達20%一般來說,跌倒時用手撐,容易造成手腕骨折,若髖部著地則會造成股骨近端,如股骨頸、股骨轉子間、骨盆等部位骨折,跌坐在臀部時,最常見的就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其中髖部骨折的患者在開刀及復健治療後,能完全回復功能者僅有1/3,不僅造成患者身體活動功能的障礙,更有數據指出,髖部骨折後1年內的死亡率高達15~20%。無障礙環境、骨骼保健 預防骨折骨質疏鬆稱是老年人的隱形殺手,為了預防老人骨折的狀況發生,需將重點擺在預防跌倒及治療骨質疏鬆,老人骨折後常因疼痛影響睡眠及食慾,使得各種併發症隨之而來,不只造成生命威脅,也讓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因此平常做好無障礙的居家環境和骨骼保健,是預防老人骨折的不二法門。

「老」是摔跤 逾75歲易骨鬆

「老」是摔跤 逾75歲易骨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80歲的老奶奶,因長期骨質疏鬆,不小心跌倒後造成脊椎部位壓迫性骨折,傳統的手術,傷口大、流血多、復原時間長,對老年人來說,是不小的負擔,後透過經皮椎體成型微創手術的治療,傷口僅有針孔小,復原情況佳,成功解除了老奶奶的病痛。逾65歲婦女 50%以上有骨質疏鬆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龔煥文表示,隨著高齡人口逐漸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人口也隨之增長,根據統計,65歲以上婦女50%以上有骨質疏鬆問題,而75歲以後更高達90%,骨質疏鬆症沒有症狀,一般人不易察覺,如果摔倒或跌跤則容易產生骨折,好發部位除了手腕、髖關節之外就是脊椎位置。爆裂性骨折 下肢麻痛、癱瘓脊椎壓迫性骨折在急性期會產生劇烈疼痛,主要症狀是背痛,倘若壓迫至神經,則稱為爆裂性骨折,會造成神經學症狀,包括下肢麻痛、無力、癱瘓,大小便無法控制等症狀。傳統的保守治療方式為臥床休息,約需3個月以上,骨折處癒合後,疼痛才會緩解,但被壓扁的椎體無法恢復,可能造成酸痛後遺症。傳統手術失血多、併發症多龔煥文醫師進一步說明,如果保守治療無法緩解疼痛或骨折狀況持續惡化,就必須考慮手術治療,傳統手術使用螺釘做長節的固定與脊椎融合,缺點是傷口大、失血多、手術時間長、對年紀大或身體不好的老人負擔較重,術後的併發症也較多。經皮椎體成型術 傷口小經皮椎體成型術的手術時間非常短,骨水泥只要10分鐘就會完全硬化,大多數患者手術完畢,麻醉消退後,即能感受到疼痛減輕,效果十分良好,有的患者術後甚至可以直接回家休息,微創手術能有效減輕疼痛,併發症少,傷口僅有針孔小,後續復原情況佳,是目前治療壓迫性骨折的最好選擇。

哺乳恐骨鬆 醫師:多曬太陽

哺乳恐骨鬆 醫師:多曬太陽#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哺乳媽咪可別疏忽鈣質補充!台大醫院就發現5、6位年輕媽媽因為哺育母乳,竟然導致骨鬆案例,中醫師則是呼籲要多曬太陽,才能預防骨質疏鬆,而且想要使乳汁分泌充沛,可以服用中藥來改善。 維他命D不足容易流失鈣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浩瑞表示,婦女哺乳其實不易造成骨質疏鬆,因為女性生產之後,荷爾蒙會自行調整,並不會使其在危險情況下;反倒是不運動,不曬太陽,反而會因為維他命D不活化,因此而使得鈣質容易流失。 生產之後荷爾蒙會調整黃浩瑞醫師指出,由於婦女在懷孕時,荷爾蒙會下降,致使骨密度也會降低,就好像更年期之後的情形;所以,都會建議孕婦要多補充鈣質;但是,一旦生產之後,荷爾蒙就會調整,就不致會有骨密度降低的問題。 乳汁分泌不足要養胃 乳腺不通要疏肝然而,對於哺乳婦女乳汁分泌不足的問題,則是有中藥可改善,黃浩瑞醫師進一步指出,哺乳婦女若是有乳汁分泌不足的問題,代表腸胃吸收也不好,要養胃可吃桂枝湯與四君子湯;另外,若是有肝疏通不好的問題,會有乳腺不通暢,則是要疏肝可以吃茴香菜和蛤蜊,可以刺激乳腺分必乳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呷老倒縮? 是骨質疏鬆啦!

呷老倒縮? 是骨質疏鬆啦!#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呷老倒縮」是許多老年人常開的玩笑,年紀大了之後,駝背的問題不僅造成身高倒縮、身形佝僂,導致行動不便、走路也變得更緩慢,骨質疏鬆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受身體其他各因素的影響,導致骨質開始流失、骨密度降低,如果沒有即時補充鈣質、注意營養,就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的併發症。日晒、規律運動 能夠強化骨骼近年來骨質疏鬆的年齡層逐漸下降,現在年輕人飲食習慣改變,外食比例高,高脂、高鹽食物不只會造成腎臟負擔,更會影響鈣質吸收,醫師表示日晒、規律的運動能夠強化骨骼,另外,定期進行骨質密度的測量,也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降低未來骨折的風險。骨質流失 導致骨頭變薄變脆南投醫院副院長鄭明德表示,骨質疏鬆是因為骨質的流失,導致骨頭變薄變脆,骨質疏鬆不太會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往往等到駝背、身高變矮甚至是骨折才發現事態嚴重,且骨質一旦流失便很難再恢復,因此預防很重要,建議民眾應定期進行骨密度的檢查,保障健康。1次骨折後 有4成機率發生第2次老人一旦發生第1次骨折,就會有4成機率發生第2次,因此平時要作好骨骼保養,定期測量骨密度,平時可以多到戶外進行運動,因為日晒可以幫助身體獲得微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身體有效吸收鈣質,保住骨本,而運動能夠強化骨骼健康,更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攝取高鈣食物,來遠離骨質疏鬆症。

頭歪、兩肩抽痛 頸椎骨折惹禍

頭歪、兩肩抽痛 頸椎骨折惹禍#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3歲的李先生多年來飽受僵直性脊椎炎之苦,前陣子在工作時幫忙同事拉樹藤,事後覺得頸椎痠痛,當晚頸部延伸至兩肩不斷抽痛,頸部延伸雙肩胛疼痛加劇,就醫後進行電腦斷層檢查,醫生告知頸椎第6/7節交界處骨折,因頭部的重量將骨折的地方拉開,導致頸椎上下錯位,開刀困難。下巴越靠近胸前 頭歪向右側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簡瑞騰表示,病人之前雖做過2次腰椎矯正術,卻仍殘留明顯頸胸椎後凸(駝背)變形,這次更因頸椎骨折後變形日益嚴重,下巴越來越靠近胸前,且頭歪向右側,X光檢查發現骨折處明顯前後錯位,核磁共振檢查更顯示脊髓神經受到壓迫,需手術以搶救神經並矯正變形。藉外固定器 微調「最佳角度」今年6月中,全身麻醉後,先架上俗稱halo vest(頭環背心)的頸椎外固定器,然後從頸椎後方行「V字形椎板截骨術」,並利用頸椎6/7節骨折處為支點,小心翼翼的把已經前後打斷的頸椎扳開並拉直,得到部分矯正,過程中需嚴格控制出血、並隨時注意脊髓神經有無受到壓迫或拉扯。之後在病房再藉由3次外固定器的「微調」(拉直及轉正),並反覆與病人再三確認「最佳角度」,包括站立可直視前方、坐著時可舒服的寫字及使用電腦、手機。若過度矯正,視角會朝天而影響日常生活,矯正量不夠則容易導致變形復發。頸部痠痛、活動有咔咔聲 盡速就醫這類病人關節雖黏連僵直,但骨質卻異常疏鬆,輕微拉傷或跌倒就容易骨折,此種骨折常因普通X光顯影不清楚而誤診,導致骨折癒合不良、變形加劇甚或造成神經壓迫,建議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一定要勤做復健、避免不正常姿勢或外傷跌倒,若有異常的頸部酸痛,或身體活動時有咔咔聲,應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