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呷老倒縮? 是骨質疏鬆啦!

呷老倒縮? 是骨質疏鬆啦!#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呷老倒縮」是許多老年人常開的玩笑,年紀大了之後,駝背的問題不僅造成身高倒縮、身形佝僂,導致行動不便、走路也變得更緩慢,骨質疏鬆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受身體其他各因素的影響,導致骨質開始流失、骨密度降低,如果沒有即時補充鈣質、注意營養,就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的併發症。日晒、規律運動 能夠強化骨骼近年來骨質疏鬆的年齡層逐漸下降,現在年輕人飲食習慣改變,外食比例高,高脂、高鹽食物不只會造成腎臟負擔,更會影響鈣質吸收,醫師表示日晒、規律的運動能夠強化骨骼,另外,定期進行骨質密度的測量,也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降低未來骨折的風險。骨質流失 導致骨頭變薄變脆南投醫院副院長鄭明德表示,骨質疏鬆是因為骨質的流失,導致骨頭變薄變脆,骨質疏鬆不太會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往往等到駝背、身高變矮甚至是骨折才發現事態嚴重,且骨質一旦流失便很難再恢復,因此預防很重要,建議民眾應定期進行骨密度的檢查,保障健康。1次骨折後 有4成機率發生第2次老人一旦發生第1次骨折,就會有4成機率發生第2次,因此平時要作好骨骼保養,定期測量骨密度,平時可以多到戶外進行運動,因為日晒可以幫助身體獲得微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身體有效吸收鈣質,保住骨本,而運動能夠強化骨骼健康,更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攝取高鈣食物,來遠離骨質疏鬆症。

頭歪、兩肩抽痛 頸椎骨折惹禍

頭歪、兩肩抽痛 頸椎骨折惹禍#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3歲的李先生多年來飽受僵直性脊椎炎之苦,前陣子在工作時幫忙同事拉樹藤,事後覺得頸椎痠痛,當晚頸部延伸至兩肩不斷抽痛,頸部延伸雙肩胛疼痛加劇,就醫後進行電腦斷層檢查,醫生告知頸椎第6/7節交界處骨折,因頭部的重量將骨折的地方拉開,導致頸椎上下錯位,開刀困難。下巴越靠近胸前 頭歪向右側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簡瑞騰表示,病人之前雖做過2次腰椎矯正術,卻仍殘留明顯頸胸椎後凸(駝背)變形,這次更因頸椎骨折後變形日益嚴重,下巴越來越靠近胸前,且頭歪向右側,X光檢查發現骨折處明顯前後錯位,核磁共振檢查更顯示脊髓神經受到壓迫,需手術以搶救神經並矯正變形。藉外固定器 微調「最佳角度」今年6月中,全身麻醉後,先架上俗稱halo vest(頭環背心)的頸椎外固定器,然後從頸椎後方行「V字形椎板截骨術」,並利用頸椎6/7節骨折處為支點,小心翼翼的把已經前後打斷的頸椎扳開並拉直,得到部分矯正,過程中需嚴格控制出血、並隨時注意脊髓神經有無受到壓迫或拉扯。之後在病房再藉由3次外固定器的「微調」(拉直及轉正),並反覆與病人再三確認「最佳角度」,包括站立可直視前方、坐著時可舒服的寫字及使用電腦、手機。若過度矯正,視角會朝天而影響日常生活,矯正量不夠則容易導致變形復發。頸部痠痛、活動有咔咔聲 盡速就醫這類病人關節雖黏連僵直,但骨質卻異常疏鬆,輕微拉傷或跌倒就容易骨折,此種骨折常因普通X光顯影不清楚而誤診,導致骨折癒合不良、變形加劇甚或造成神經壓迫,建議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一定要勤做復健、避免不正常姿勢或外傷跌倒,若有異常的頸部酸痛,或身體活動時有咔咔聲,應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補對方向才給力!

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補對方向才給力!#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難免會發生「關節卡卡」的現象,有些人以為是骨質疏鬆了,也有人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不免各種「補骨」食品樣樣來,但如果從一開始就「補」錯方向,豈不代表於事無補?因此許多人不免開始好奇,這兩種上了年紀後才有的骨骼病症,到底該怎麼區分呢?骨鬆為無聲疾病 退化性關節炎病徵明顯骨質疏鬆通常是指骨頭密度變鬆,內部骨質變為單薄,產生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也因往往在骨折前沒有明顯症狀,因而被稱為「沉靜的疾病」。若有局部遍佈全身的腰酸背痛、身高明顯變矮以及脊椎或關節變形等症狀時,就可能是骨質疏鬆所發出的警訊!而台灣罹患骨質疏鬆的年齡層逐漸年輕化,除了不正常飲食習慣外,熬夜、不當減重都是影響骨質提早流失的重要因素。而「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般中老年人常見的膝關節疾病,由於年齡漸長,加上長期過度站立或蹲姿,使得關節軟骨加速磨損,產生發炎、紅腫熱痛或關節腔變窄、軟骨鈣化成硬骨(俗稱長骨刺)等結構性病變,造成膝關節功能受損。常見的病徵有無法上下樓梯、走不久、無法久站;下肢無力、柔軟度不夠、走路容易喘等,對於喜愛進行登山、健行等活動的退休人士是個相當大的困擾。軟骨增生?吃鈣補鈣? 預防疾病各有招!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則可透過葡萄糖胺,讓軟骨增生以減低軟骨的磨損,到中後期就可能得施打玻尿酸或更換人工關節。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則應多曬太陽及攝取小魚乾、深綠色蔬菜,補充維他命D及鈣質,尤其亞洲地區年過30歲以上的女性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民眾應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測,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也呼籲大眾,健康的身體維繫於良好的骨關節系統,上了年紀的人除了應認真檢視自己遇到的是骨骼或關節問題,在平時保健上,更應同時兼顧骨骼、肌肉與關節,三者保養缺一不可,才能維護骨頭好活力,「走」得更長久!(文章摘錄自/優活健康網站內新聞)

騎單車秀肌耐力?先顧好膝關節

騎單車秀肌耐力?先顧好膝關節#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你也在瘋騎單車秀肌耐力嗎?前些時間柯P挑戰「一日雙塔」,從新北市富貴角到屏東鵝鑾鼻,全程520公里,挑戰的過程中遇到逆風、爬坡等狀況,這不僅挑戰體力、肌耐力,更是挑戰膝關節。到底騎單車會不會傷膝蓋?亞東醫院骨科廖伯峰醫師表示,假使民眾肌耐力原本就差,若一次不小心騎過度,很有可能造成膝關節的損傷。騎單車也會傷膝蓋?平日夜晚或週末假期,總是在腳踏車步道、河堤邊甚至是山區,都可以遇見三五成群的單車族,嘗試訓練自己的體能及肌耐力。不過,似乎很多人不知道騎單車也有可能會傷膝蓋,廖伯峰醫師說,其實要看年齡,也要看騎單車的時間與強度。如果今天是20、30歲的年輕人,騎單車當然沒有問題,不過若是中老年人,假使肌耐力原本就不太夠,一次騎太久的單車,或是坡度太陡、強度太強的話,的確有可能造成膝關節的損害。廖柏峰醫師就分享,自己的診間就曾出現騎單車騎到膝蓋受傷的患者,一問之下才發現運動前沒有先熱身,爬坡又又騎太久,結果膝蓋就受傷了。騎單車一次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騎單車怎樣的強度跟時間最適合?」廖柏峰說,正常來說,騎單車半小時內都還算可以,怕就怕有些人是一次騎太陡,時間一次就1、2小時,有些人甚至直接跑山,除非本身肌耐力就很好的人,否則一般人都會不太舒服,更何況是中老年人。廖伯峰建議,騎單車可以訓練肌力,是一項很棒的運動,建議民眾,騎單車先試騎平路,花個10分鐘先熱身一下,接著慢慢增加陡度,一次最好不要1小時最好;至於肌耐力不好的人,騎車時建議要戴護膝,保護膝蓋,若擔心負荷量太大,也可先騎定點單車,順了之後再上路。葡萄糖胺有助預防膝關節退化?「葡萄糖胺有助預防膝關節退化?」這個問題是許多退化性關節炎民眾都急迫想知道的答案,廖伯峰醫師說,葡萄糖胺是關節軟骨的重要成分,有研究發現,藉著補充葡萄糖胺可以幫助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不過在臨床效果來看有的人症狀明顯改善,有的人沒感覺,目前研究可能與使用藥品級或食品級葡萄糖胺有關,站在醫學的立場,廖柏峰醫師說,「請民眾依自己的運動習慣及關節使用量來斟酌使用。」他接著說,自己的病患吃了葡萄糖胺後,有些人關節不舒服的問題真的有改善,活動也變得比較順暢,但有些人則感覺不明顯,所以,民眾不妨可以適度適量使用,假使試了發現有改善,建議就持續服用;但3個月後發現沒有效果,則需考量是否該停止服用。

30歲前是關鍵期 規律運動存骨本

30歲前是關鍵期 規律運動存骨本#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對於「骨質疏鬆」的認知大都是年紀較大的人容易發生,而骨質疏鬆的情形如果越來越嚴重,骨折產生的機率相對的增加!醫師表示,髖骨骨折如果不進行手術,患者將會不良於行,甚致最後只能長期臥床,而且會伴隨著疼痛不適,令人不勝其擾。外食高脂高鹽   影響鈣吸收據國健署網站資料指出,30歲以前是骨骼的成長期,骨質逐漸增加而達高峰,此期如能攝取足夠的鈣質,即可建立較緻密的骨質。中年以後骨質每年約減少0.3~0.5%,停經後婦女流失速度更快。且近來發現導致骨質疏鬆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骨質疏鬆不再是老人的疾病。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表亦,現代年輕女性多外食,飲食習慣偏向高脂高鹽等精緻化食物,這些原因皆會影響鈣質的吸收。保骨趁年輕  負重訓練增進肌耐力因此,王證琪醫師提醒,保骨問題不能在停經後再來思考,要預防骨質疏鬆,最好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平時可做些增進肌耐力、強化骨骼的負重訓練,譬如慢跑、健行,並多多到戶外運動,因為日曬是幫助身體獲得維生素D的重要因素,而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才能幫助身體有效的吸收鈣質,保住骨本。養成規律的運動搭配良好的飲食習慣,更是預防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並建議食材勿過度烹調,鈣質才不會從食物中流失,且應維持低油低鈉多蔬果的飲食型態,多攝取高鈣食物,例如牛奶、起司、優酪乳等乳製品及豆干、豆腐等豆類食品,使鈣質攝取達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的建議量1000mg,才能真正補到骨本,遠離骨質疏鬆症。

關節痠痛是退化還骨鬆?醫擔憂:分不清亂吃恐傷身

關節痠痛是退化還骨鬆?醫擔憂:分不清亂吃恐傷身#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關節無力有痠痛感是退化性關節炎還是骨質疏鬆症?到底要補鈣還是葡萄糖胺?事實上,由於兩者都是屬於年齡相關的疾病,又以女性為主,但多數民眾對於病徵表現仍然搞不清楚。對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家麟解釋,假使是骨質疏鬆,影響的範圍是全身性,且會駝背、慢慢變矮;若是退化性關節炎,只有關節位置會不舒服,最常見的即是膝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一有不適就自行買保健品食用,若是吃不對反而容易傷身。骨鬆、退化性關節炎傻傻分不清楚?4迷思必知Q1、關節痠痛是因為骨質流失所造成?不一定。吳家麟醫師表示,這也是民眾對於兩者最容易混淆的病徵。的確骨鬆到一定程度時,關節會開始感覺不舒服,假使是骨鬆造成的關節痠痛,還會伴隨著變矮、駝背、不小心骨折等問題。不過絕大多數的關節痠痛,都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所造成,也就是退化性關節炎所引起的關節無力、痠痛感。Q2、腰痠背痛、關節痛就是骨質疏鬆?吳家麟醫師解釋,幾乎80%以上的人都會經歷腰痠背痛的問題,有可能是姿勢不正確、運動傷害所造成,但是患者若是停經後的婦女,則強烈建議要作骨質密度檢查,因為患者的腰酸背痛或關節痛,很有可能是骨鬆所造成。當然退化性關節炎也會造成關節痛,但必須要看患者的年齡、症狀等一起評估才能確定。Q3、補充鈣質可以保護關節?錯!補鈣質與維生素D有助預防骨質疏鬆,而葡萄糖胺才是針對關節軟骨的保健。Q4、葡萄糖胺可以治療骨質疏鬆?兩者都是老化時可能產生的疾病,但骨質疏鬆主要是因骨質密度流失,進而造成腰痠背痛、身高變矮或壓迫性骨折等現象。真正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可分為雙磷酸鹽類、抑鈣素、荷爾蒙類、副甲狀腺素類,並非食用葡萄糖胺,民眾可千萬不要混淆。研究指出,初期退化性關節炎可以藉由葡萄糖胺來改善症狀,但對於中晚期的退化性關節炎,則應聽從醫囑建議給予不同程度的治療。吳家麟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市面上的葡萄糖胺可分為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與保健食品級的鹽酸鹽葡萄糖胺,臨床發現,病患適量補充硫酸鹽葡萄糖胺,對於舒緩關節疼痛的狀況感受比較強烈。他接著說,要改善退化性關節炎最重要的還是運動。他分享,多數被評估要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透過水療運動強化大腿肌肉後,疼痛的狀況改善很多。因此,假使發現自己有退化性關節炎,建議可以做些強化大腿肌肉的運動,像是水療、健走都很適合。冬季保養膝蓋首重保暖!吳醫師最後強調,其實很多患者會自行購買葡萄糖胺保健品,但要注意的是,假使本身患有肝腎問題的病患,真的建議少吃為妙,避免加重肝腎的負擔。同時建議,冬天因為氣溫低、血循差,關節問題容易找上門,假使有膝蓋不舒服的人,早上起床不要穿太短的褲子,或者可以戴上護膝,必要時用溫熱水沖沖膝蓋會比較舒服;另外,避免上下樓梯等可能增加膝蓋負擔的動作。

洗腎女身高縮水 副甲狀腺亢進惹禍

洗腎女身高縮水 副甲狀腺亢進惹禍#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中國有一名尿毒症患者持續4年多的透析治療,最近一年發現,臉部肌肉變形、身高縮水而且體重減輕,求診之後才知道是次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所禍。驚!慢性腎臟病末期 副甲亢機率竟有9成當地醫師表示,次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是慢性腎臟病合併症中較嚴重的一種,尤其是對於尿毒症患者,若沒有做好預防,會降低生活品質及預後,另外,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若有慢性腎臟病,會增加次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發病風險,而且病程進展到末期時,機率更高達9成。而且,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可怕的沉默殺手」!初期感覺不到任何症狀,通常都是等到骨痛、骨折時才發現,常被人們所忽視,很容易導致血管和軟組織鈣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其次,次發性副甲狀腺亢進,會導致腎性骨病變像是纖維性骨炎,使得骨密度降低,嚴重恐致死。定期追蹤血鈣 可預防病情惡化如果發生副甲狀腺亢進一定要做手術治療嗎?根據《優活》過去報導,病人如果只是血鈣稍高又無症狀,腎臟和骨胳都正常,可以和醫師討論暫不開刀和作長期追縱的可能性,包括每6個月偵測血鈣及腎功能,每年腹部X光檢查,及一、兩年後做骨質密度檢查,如果病情在一到三年後仍無惡化則可以延長檢查間隔。如果病人選擇上述長期追縱的話,應多喝水,常運動,並且避兔服用某些利尿劑。日後若有長期臥床的情況或嘔吐、瀉肚等腸胃疾病時,可能會導致血鈣上升,應回診檢查。

高齡化族群易骨鬆 選對營養品身體好吸收

高齡化族群易骨鬆 選對營養品身體好吸收#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人外食比例越來越高,對於身體所需的營養往往攝取不均衡,台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老年人也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身體對鈣質的吸收也不如年輕族群來的完全,如何完整吸收鈣是老年人需要注意的問題。高齡者補鈣需吸收 液態營養品較方便由於高齡化族群的咀嚼與吞嚥功能已慢慢退化,若透過固態的營養補充品(如鈣片),恐有吞嚥困難等問題,因此已有不少液態營養品,來補充身體鈣質,目前市面上推出一種以植物性葡萄糖胺為配方的奶粉,含有胺基酸、維他命、礦物質、植物性粟米油、高鈣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提供給人體補充營養的另一項選擇。牛奶營養完整 鈣+D3提高身體吸收率營養學博士謝明哲提到,「牛奶是最佳完整營養的來源,利用葡萄糖胺為配方的奶粉,含有5種營養配方,適合身體調養、產後補充,以及忙碌的上班族、運動量大的健身族、注重保養的長青族飲用。」營養師沈舉茀也表示:「目前市面上推出以葡萄糖胺為配方的奶粉,含有高鈣、活性維他命D3來幫助身體對鈣的吸收率,所使用的植物性粟米油,其熱量較低,飲用時不易攝取過多熱量。」由於成分降低了乳糖比例,對於乳糖不適者來說,也減輕了飲用後的不適感,而其中的植物性葡萄糖胺,也是長青族,及運動量大的族群適合的營養補充品,就連奶蛋素者也可安心飲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