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醫訊/女性的骨質疏鬆保健

醫訊/女性的骨質疏鬆保健#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跟容易引起骨折。其中,5~20%的髖部骨折者會在1年內死亡,就算存活者也約50%行動障礙或永遠無走路。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25%有骨質疏鬆症,60歲以上,16%有骨質疏鬆症,裡面有80%是女性。而且骨質疏鬆一旦確立,就無法再回到過去,醫療處置也只能減緩惡化。因此,乳癌防治基金會特舉辦「女性的骨質疏鬆保健」衛教講座,邀請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郭文宏分享。名稱:女性的骨質疏鬆保健時間:102年11月8日(五)下午13:30~15:30地點:乳癌防治基金會視聽教室(台北林森南路4-2號6樓)洽詢:02- 2392 4115

別亂「鈣」!6成民眾分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

別亂「鈣」!6成民眾分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吳太太今年45歲,一年前開始覺得上下樓梯困難及膝蓋痠痛,原以為是骨頭問題,因此自行攝取一堆鈣片及牛奶,反而使病情越來越嚴重,就醫後才發現是關節炎應該補充葡萄糖胺,但因錯誤的方式而使症狀加重,悔不當初。長庚醫院骨科部陳文鈐醫師表示,關節炎是軟骨磨損造成的退化現象,而骨質疏鬆則是骨頭強度降低,兩者症狀及保養方式截然不同。近年來,診間也發現有近6成的民眾無法完全辨別兩者症狀,導致錯誤治療。呼籲民眾,一旦發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對症下藥,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近6成民眾搞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陳文鈐醫師說明,大部分民眾容易混淆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診間統計也發現,高達6成以上的病患無法完全辨別兩者症狀。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造成關節僵硬或疼痛的退化現象;而骨質疏鬆症則是因為骨質流失,造成骨頭強度降低,因此容易骨折或跌倒,兩者發生原因不同,症狀表現也完全不同。走路關節會痛是關節炎、容易骨折是骨鬆症到底該怎麼分辨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呢?陳文鈐醫師解釋,分辨方式相當簡單,只要發現關節緊繃或痠痛,像是走路膝蓋會痛、上下樓梯膝蓋無力,甚至年輕族群使用電腦坐姿不正,造成頸肩痠痛等關節疼痛狀況,就是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而骨質疏鬆症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到後期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跌倒或骨折,就好比是一棟海砂屋,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所以被稱之為無聲無息的殺手。關節炎初期可補充葡萄糖胺,骨質疏鬆多曬太陽補充鈣質陳醫師表示,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可透過葡萄糖胺,讓軟骨的增生以減低軟骨的磨損,到中後期就可能得施打玻尿酸或更換人工關節;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應多曬太陽及攝取小魚乾、深綠色蔬菜,補充維他命D及鈣質,尤其亞洲地區年過30歲以上的女性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民眾應定期做骨質檢測,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呼籲,健康的身體維繫於良好的骨關節系統,保健應同時兼顧骨骼、肌肉與關節,三者的保養缺一不可,才能擁有靈活的活動力。

更年期後女性 每4人有1人骨鬆

更年期後女性 每4人有1人骨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指出,全球約有2億的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並且女性過了更年期後,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質疏鬆症而骨折。今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IOF特別以「停經後婦女的骨骼健康」為主題,指出停經後的婦女骨質疏鬆症和骨折情形是最嚴重的,特別需要注意骨骼保健,防止骨質流失。約96萬停經婦女受骨鬆威脅以101年12月之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國內50歲以上民眾,約有36.3萬名男性及95.6萬名婦女正遭受骨質疏鬆威脅。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而骨質疏鬆症是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這些患者平常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大多不以為意,但是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有可能造成骨折。60歲以上有骨疏女性 近4成平常沒運動延緩骨質疏鬆的最好辦法就是運動,只要使全身的骨骼都受到足夠的張力和拉力,便能產生效果。藉由運動可增加骨質密度、降低因老化所造成的骨質流失。但依據國民健康署2007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結果發現,60歲以上患有骨質疏鬆的女性,自述平常沒有運動的比率,高達近4成左右(38.2%),而且沒有運動的比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表2)。高鈣、日曬、立地   儲存骨本三要訣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從年輕就要儲存「骨本」,她指出,存骨本三大要訣是:高鈣、頂天(日曬)、立地(負重運動)。邱淑媞說,從小要養成高鈣飲食習慣,包括:喝牛奶、吃起司、黑芝麻、小魚、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等;要適度曬太陽,讓身體增加維他命D的製造;並多多從事負重運動,強化骨骼,例如:健走、慢跑、跳繩、伏地挺身、舉啞鈴(雙手拿約0.5~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的罐頭或砂包代替,但必須是握得牢的)等。

輕熟女美白 骨鬆提早來報到

輕熟女美白 骨鬆提早來報到#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最新調查發現,35歲以後女性骨量開始遞減是骨鬆的高危險群,其中高達8成輕熟女沒有每日喝牛奶補鈣的習慣,7成1連一層樓梯都懶得爬,更有6成女性為了美白過度防曬,鈣質嚴重不足,成為新一代3大骨鬆高危險群,輕熟女面臨「缺鈣骨、懶骨、美白骨」的骨質危機。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不到更年期,骨鬆提早來報到,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型態」所引起,外食族增多、不喝牛奶且無補充鈣營養品或食品的習慣,使得鈣質容易攝取不足,加上輕熟女沒有規律運動的好習慣,甚至連樓梯都懶得爬,寧願搭手扶梯,久坐少動、能不動就不動的習慣嚴重影響骨骼健康。生活型態不佳 「缺鈣骨、懶骨、美白骨」新骨鬆高危險群陳芳萍理事長進一步解釋,身在亞熱帶國家的台灣,大致來說,維生素D3應該不至於缺乏,但因年輕人的生活型態不佳,如不愛曬太陽、不運動、使用高係數防曬乳美白防曬,導致高達5成民眾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現象,維生素D無法順利透過日曬生成,「美白骨」恐是造成骨鬆的元兇之一。預防骨鬆天然飲食最佳 外食族可用高鈣奶粉因應鑒於國人忙碌外食的生活型態,要如何正確補充鈣質,台北醫學大學營養保健學系講座教授謝明哲建議,鈣質補充從自然飲食中攝取最好,因市面上鈣質補充劑品牌眾多,含鈣量與吸收率都不同,容易造成攝取過量導致便秘的問題,與鈣質補充劑相比,透過日常飲食攝取鈣質吸收率更好,如奶製品等高鈣食品,而民眾也可選擇高鈣奶粉,是非常方便的補充來源。陳芳萍理事長也說明,牛奶、小魚乾、髮菜、五穀類、豆類、葡萄乾等都是不錯的鈣質來源,養足骨本應從小做起,趁年輕把骨本提高,是預防骨鬆的好方法。

日曬運動不可少 萬人齊步走防骨鬆

日曬運動不可少 萬人齊步走防骨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路跑正夯!但透過健走預防骨鬆就更棒!骨質疏鬆不再是停經婦女的專利,最新調查研究發現,因生活型態不良導致女性35歲以後骨量逐年減少,提早面臨骨鬆的威脅,為了引起廣大民眾對預防骨鬆的重視,除飲食上攝取足夠鈣質外,規律運動和適度日曬更是不可少的保骨方法,因此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知名廠商將於世界骨鬆日(10月20日)舉辦大型戶外健走活動,邀請全民一齊動一動,保護自身骨骼健康。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表示,根據最新國際骨鬆期刊發表的研究發現,台灣已成為亞洲骨折高危險區域之首,其中女性發生骨折人數更是男性的2倍,骨鬆是導致骨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醒女性應及早開始注重骨骼健康,才能遠離骨鬆威脅。女性骨鬆是男性2倍 骨頭保健應從生活好習慣做起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醫師也表示,上班族女性平日工作繁忙、三餐外食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難以補充每日人體所需的鈣質,再加上少運動且過度防曬等行為,使得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大為提高,因此建議女性35歲後應注重骨骼的保健,平日應養成進行負重運動的習慣,訓練骨骼強度,多喝牛奶補充鈣質,每天日曬8%的身體總面積30分鐘,預防骨質疏鬆症,要從良好保骨生活習慣開始做起。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知名廠商自2007年開始,每年皆舉辦大型戶外健走活動,至今邁入第7年,參與人數逐年增加,顯示出骨質疏鬆已逐漸受到國人重視,因此今年擴大規模舉行,希望號召萬人一同參與健走活動,當天還會免費提供骨密度檢測,幫助民眾了解自身骨骼健康。

避免骨鬆飲食小秘訣 讓銀髮骨骼壯壯

避免骨鬆飲食小秘訣 讓銀髮骨骼壯壯#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時代的來臨,銀髮族的保健日益重要!台灣老年人口發生老化疾病的機會增加,連遭受骨質疏鬆威脅的機率也增高,因此營養師透露幾招飲食小撇步幫助銀髮族存下好骨本,避免骨鬆引起的種種併發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國人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但統計資料卻發現,65歲以上老人鈣質攝取量平均每天約600毫克,只達建議量的6成,顯示銀髮族鈣質攝取普遍不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林姿吟營養師提供銀髮民眾存好骨本的小撇步,希望銀髮族能養成良好保健習慣,顧好骨本、健康無煩惱。飲食著手 存足骨本林姿吟營養師表示,除了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獲得均衡且適量的營養素外,還可增加鈣質攝取:如養成「攝取高鈣食物的習慣」,多吃芝麻、小魚、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乳製品(牛奶、起司)等;「多攝取豆製品」,午或晚餐用一份豆製品取代肉類食用;「補充維生素C」,幫助鈣質吸收,可於飯後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天然果汁。「大骨湯加醋」,熬煮大骨湯時,可加些許醋一起熬煮,幫助骨頭中的鈣質釋出;「減少會阻礙鈣質吸收的食物」,含咖啡因食物(如咖啡、茶)、避免攝取過多的豆魚肉蛋類、碳酸飲料、醃漬類等鹽分過高的食品,及減少使用醬料。保持適當活動與日曬 強化骨骼、幫助鈣質吸收多做運動可增加骨質鈣沉積、強化骨骼,如健走、慢跑,有助於鈣質吸收、骨骼強壯,並降低骨質疏鬆症及老年骨折風險;且每日適度日曬10-15分鐘(避開上午11點到下午3點),紫外線有助於維生素D的活化,也能幫助皮膚合成維生素D,讓骨骼更健康。

好重要!加入篩檢行列成為人生勝利組

好重要!加入篩檢行列成為人生勝利組#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台灣消化醫學會今日發布一項長達10年的監測研究結果,發現「癌症事前篩檢」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的風險,其中大腸直腸癌的死亡風險可以降低10%,且有做篩檢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大腸癌,可惜的是,目前的篩檢率僅33%,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有做真的有保佑」!學界跟政府共同呼籲50-74歲的民眾把握每2年1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免費篩檢服務。台灣消化醫學會副秘書長暨台大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邱瀚模醫師表示,癌症的死亡率可以經由一項方式(篩檢)顯著減少,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提高大腸直腸篩檢率需要更多人一同推廣;目前大腸直腸癌已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是死因第3位,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腸直腸癌防治最重要的原則,且不同期別的存活率更是不一,越晚期發現,存活率越低,如0-1期大腸直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而第3期才發現者存活率僅56.9%。篩檢率、參與率高 死亡率就降低 邱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研究指出,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比例每多1%,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則降3%,因此國內外的研究都指向,民眾的篩檢率、參與率越高,越能降低罹患風險。除此之外,篩檢的好處不僅有明顯較佳的存活率外,還能盡早發現大腸直腸癌前病變,如息肉、腺瘤需要5-10年的病程演變為大腸癌,所以提早發現切除息肉與治療,能減少發生不可逆的風險。採樣方便、採檢過程簡單、敏感度高 有效篩出高危險群目前「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對於大腸直腸癌的敏感度高達8成,但仍有些腺瘤(癌前病變)和早期癌可能因為只有輕微出血,未被糞便潛血檢查偵測到,因此唯有藉由2年1次的反覆篩檢才能避免重要的病灶被遺漏;可惜的是,約有3成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患者,因種種原因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檢查,錯失治療契機。針對民眾調查沒有意願進一步做大腸鏡篩檢的原因,最主要是過於忙碌,且接受大腸鏡篩檢過程容易產生不適、疼痛,有時甚至需要麻醉,更是排斥的因素;而有些民眾是根本不知道篩檢的重要,因此更需要政府部門和消化醫學界通力合作,提倡篩檢的重要性,造福國人健康。

小心!歲月正悄悄偷走你的「骨」本

小心!歲月正悄悄偷走你的「骨」本#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到底什麼是骨質疏鬆症?它真的好發於老人身上嗎?一般來說,正常人到了30歲左右,骨質便會開始流失,過了40歲流失的速度會開始加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社區醫學科孫文榮說,這種病雖然是一種老化引起的現象,但不能因此輕忽。畢竟罹患骨質疏鬆症的老人家一旦跌倒就容易骨折,一旦骨折就容易影響行動能力進而擴及生活能力。既然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隨著年齡而發展的疾病,孫文榮建議民眾不妨定期自我檢查一下,看看你的身體有沒有發出以下的警訊:1. 向前彎腰的姿勢讓你痛苦不堪。2. 起床時腰、背感覺疼痛。3. 因為一點小動作就骨折。4. 睡覺時一翻身就痛。5. 身高變矮3公分以上。然而談到鈣質攝取,孫文榮說,千萬不要以為只要吞服鈣片就萬無一失了,還需要透過日曬活化維他命D3,才能幫助鈣質吸收。當然,日曬時間最好在早上七至九時或下午三時三十分之後,以免補鈣不足反而中暑。孫文榮也提醒,由於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老人常見的疾病,病患不妨多利用各大醫院的老人整合門診,讓家醫科或老年醫學專科醫師為第一線的看診醫師,再視個別病患的需求,搭配其他科別的醫師共同看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