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醫訊/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醫訊/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跟容易引起骨折。其中,5~20%的髖部骨折者會在1年內死亡,就算存活者也約50%行動障礙或永遠無走路。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25%有骨質疏鬆症,60歲以上,16%有骨質疏鬆症,裡面有80%是女性。而且骨質疏鬆一旦確立,就無法再回到過去,醫療處置也只能減緩惡化。對此,高雄長庚醫院特規劃「骨質疏鬆症」衛教講座,邀請風濕過敏免疫科邱文燦醫師主講,秋醫師將分享如何防治骨質疏鬆。該單位歡迎病友、家屬及民眾踴躍參加。活動須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骨質疏鬆症時間:102年1月16日(三)下午14:30~15:30地點:高雄大樹統嶺社區發展協會(大樹區統嶺里統嶺路95號)洽詢:07-731-7123轉2023

醫訊/如何保健骨骼

醫訊/如何保健骨骼#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跟容易引起骨折。其中,5~20%的髖部骨折者會在1年內死亡,就算存活者也約50%行動障礙或永遠無走路。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25%有骨質疏鬆症,60歲以上,16%有骨質疏鬆症,裡面有80%是女性。而且骨質疏鬆一旦確立,就無法再回到過去,醫療處置也只能減緩惡化。為此,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將舉辦講座,邀請振興醫院骨科朱唯廉醫師蒞臨主講「骨骼健康 快樂生活」,他將分享如何保養骨骼,預防骨質疏鬆等觀念、方法。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骨骼健康 快樂生活時間:102年1月13日(日)上午10:00~12:00地點:中正紀念堂(台北中山南路21號;捷運紅線中正紀念堂站出口5)演講廳洽詢:02-2395-5212基金會;02-2343-1100紀念堂

醫訊/更年期知多少

醫訊/更年期知多少#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更年期是指婦女卵巢機能退化到完全喪失的這段時期,停經是說1年以上沒有月經。一般停經年齡是在48~52歲左右,大約有1~5年的時間,會產生一些生心變化,社會關係與角色也面臨新的轉變。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婦女平均壽命可以超過80歲,更年期議就更顯得重要。因此,國泰醫院將舉辦「更年期分享團體座談會」,這次主題為「更年期知多少」,邀請婦產科賴宗炫醫師主講「更年期生理變化與調適骨質疏鬆」;營養組營養師主講「更年期婦女的營養保健」。該單位歡迎民眾與更年期婦女、家屬踴躍參加,需要預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更年期分享團體座談會時間:101年12月22日(六)上午09:30~12:00地點:國泰醫院(台北仁愛路4段280號)7樓視訊會議室洽詢:02-2708 2121轉5175

醫訊/認識乳癌與骨質疏鬆

醫訊/認識乳癌與骨質疏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國健局報告顯示,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1名,相較於歐美,我國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早,約在45~64歲之間,且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依據97年癌症登記及99年死因統計,有8,136人被診斷罹乳癌;1,706人死於乳癌,換言之,我國每日約22名婦女罹患乳癌;5名婦女死於乳癌。對此,梧棲童綜合醫院特規劃「咱ㄟ名-命名活動」乳癌病友會,邀請骨科鄭宇傑醫師主講「乳癌&骨質疏鬆」;「Amoena夢娜義乳」分享「義乳&胸罩介紹」;江珈瑋諮商心理師帶領主持「放輕鬆一下」;開懷協會主持「分享開懷人生」。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咱ㄟ名-命名活動」乳癌病友會時間:101年12月15日(六)上午09:00~11:30地點:梧棲童綜合醫院(台中梧棲區台灣大道8段699號)20樓交誼廳洽詢:04-26581919轉3514 枋護理師

醫訊/保「密」防「跌」~遠離骨質疏鬆

醫訊/保「密」防「跌」~遠離骨質疏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進入中年時期後,隨著年紀增長,就越有可能受到骨質疏鬆症的威脅,很多人以為這是老人病之一,但其實該疾已經慢慢年輕化,目前有效的檢測方法有骨質密度測定法等,其可以在骨折尚未發生之前便已經檢測出來有無罹患該症。為此,台大醫院總院健康教育中心特規劃「保密防跌~遠離骨質疏鬆症」講座,由韓德生醫師主講。講座不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保「密」防「跌」~遠離骨質疏鬆症時間:101年12月14日(五)下午14:00~15:15地點:台大醫院總院一東第七講堂(台北捷運台大醫院捷運站)洽詢:02- 2312 3456轉62114

骨質疏鬆椎骨塌陷 勿仰賴微創手術

骨質疏鬆椎骨塌陷 勿仰賴微創手術#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脊椎壓迫性骨折,多半發生於中老年病患,多是因為外傷跌坐或者不堪搬重物而造成。因為常常會造成胸椎、腰椎節段的椎體崩坍,而導致脊柱構造不穩定,無法承受體重的結果導致背部極度痠痛。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謝榮豪若是脊椎骨遭侵蝕,造成發炎等不適,將需要藉由骨水泥成型手術治療,雖手術傷口小、復原快、疼痛可立即緩解,但是卻無法解決根本骨質疏鬆的問題。脊椎是身體胸腰椎段最主要的骨頭支柱,一旦有部分崩坍掏空,鄰近的其他軟組織的負擔便急遽加重,無力和急慢性發炎疼痛的不適感,往往讓一個平日活動自如的人臥床難起。傳統的治療方法,是臥床休息以及消炎止痛藥物。而骨水泥成型手術(即一般所謂注骨漿),手術後亦可不需住院的微創手術。有效安全的手術,約有80%的病人不再疼痛。也可減少年老病患長期臥床所帶來的各項併發症(例如褥瘡、感染與肌肉萎縮等)。  但手術本身的風險最主要包括骨水泥外漏,而造成的脊髓神經壓迫與肺部栓塞,這兩者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癱瘓與呼吸衰竭的風險。而以類似心導管氣球輔助的「球囊擴張椎體成型術」,在實際手術時可以較準確把骨水泥傳送到想要的位置和預估所需的量,或可減少一些風險。而如果病患合併有背痛之外的下肢痠痛麻無力,便要警覺有神經壓迫的病症,此時便不能單獨只以椎體成型術來解決病患的問題。如果一味地「灌骨漿」,反而容易導致鄰近節段的椎體受力更加吃重,而產生常見的「骨牌推倒效應」,有些人身上洋洋灑灑地被灌了多節的骨水泥椎體成型術發展已經有二十餘年,雖然有效方便地幫助了許多病患,但是絕對不是萬靈丹。須謹慎地使用,才能真正對病患有益。患者應更注意骨質疏鬆的治療。除了適度的運動和日光的曝曬、鈣質與維生素D3的適量攝取,更需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查,防止病情惡化。

骨鬆骨折恐失能 「骨本」從年輕開始存

骨鬆骨折恐失能 「骨本」從年輕開始存#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的報告顯示,50歲以上每2位女性就有1位有骨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s),每5位男性也有1位。對於年長者而言,由於骨鬆性骨折所造成的髖骨骨折相較於其他部位骨折來的高,且導致的失能及死亡所造成之經濟負荷也相對較高,大約有20至24%的民眾,在發生髖骨骨折的第1年即死亡,且髖骨骨折經常造成失能狀態,1年內大約有40%無法自行走路、60%患者需要協助,除影響患者及照顧者之生活品質及經濟負荷,也增加醫療支出。國健局表示,IOF訂定2012年世界骨鬆日主題為「stop at one」,指出發生第1次骨鬆性骨折後,將近一半的人會再發生第2次,如果第1次骨折發生後,能夠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骨質疏鬆,可以有效降低骨折再發率及節省醫療支出。因此,國健局除了呼籲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患者要接受進一步治療外,仍需透過飲食及運動來維持骨質及預防跌倒,避免再度發生骨折。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國人自述且經醫師診斷有骨質疏鬆的比例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婦女停經後更明顯增加,其比例在50歲以上男性為10.2%、女性為25.2%正遭受骨質疏鬆威脅,而7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因此,隨著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對國人的威脅會更加劇,相關防治作為更顯重要。國健局解釋,人體骨骼的骨質大約在20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脆、變弱,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而骨質疏鬆症是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這些患者平常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大多不以為意,但是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有可能造成骨折。同時,上述調查結果發現,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患者過去1年跌倒次數平均都在2次以上,比沒有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跌倒次數來得多。在骨鬆和跌倒的加成效應下,容易發生跌倒、骨折、住院、失能等不良預後,不僅增加整體醫療耗費與社會公共健康照護體系之負擔,且老人骨折後長期臥床的結果,經常併發感染而造成死亡。相較於正常體位的民眾,過輕、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的骨質疏鬆比率。經常節食及體重過輕會減少雌激素分泌,加速骨質流失,造成骨質含量變少及肌耐力降低而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體重過重則會增加骨頭、關節的負擔,因此國民健康局呼籲國人可透過身體質量指數(BMI)來瞭解及監測自己的體位狀況,當BMI小於18.5或是大於等於24,就要注意維持及控制自己的體重了。國健局提醒民眾,從年輕就要儲存「骨本」。存骨本三大要訣是:高鈣、頂天(日曬)、立地(負重運動)。國健局表示,從小要養成高鈣飲食習慣,包括:喝牛奶、吃起司、黑芝麻、小魚、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等;要適度曬太陽,讓身體增加維他命D的製造;並多多從事負重運動,強化骨骼,例如:健走、慢跑、跳繩、伏地挺身、舉啞鈴等。又依據IOF建議,每週3天,每天做45到60分鐘的負重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增加骨密度。至於已罹患骨質疏鬆的民眾,仍需養成正確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以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但運動計畫及強度應與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討論,不宜勉強進行,以免發生骨折。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應提高警覺,慎防跌倒,以降低骨折發生的機會。

骨質疏鬆造成駝背!存骨本防體態走樣

骨質疏鬆造成駝背!存骨本防體態走樣#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別以為女性只有更年期才會流失骨質,其實只要年齡增長,骨質也跟著流失,加上一般人若無適當補充鈣質、少運動、少日曬,久了容易傷害骨本,骨質流失出現警訊會造成體態走樣。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壓迫性骨折會造成脊椎變形、導致駝背,讓體態出現『胸線走山』、『美背不見』、『美腿不再』、『小腹凸出』等老態!輕熟女們愛美,建議力行美女三態:『沉肩、夾臂與縮臀』。這些運動不但讓自己保持健美挺拔的體態,又可以鍛鍊背肌力。除了多喝牛奶補充鈣質外,運動也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一環,建議輕熟女們可從事健走運動,就可輕鬆、簡單達到維護骨骼健康的目的;平常也應維持規律運動習慣,每周至少運動三至五天、每天三十分鐘,保骨又可維持好體態。」已經54歲的顧小姐,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自己的體態,看起來依然是風韻猶存,充滿年輕的活力,與女兒一同逛街還常被誤認為姐妹。人稱美魔女的顧小姐表示:「之前去醫院做骨密度檢測時,骨量值結果是正常的,連醫師都稱讚我的骨頭還很健康,沒想到我的骨值並沒有隨著年齡而減少,反而還算保持良好。由於顧小姐身高較高,容易因為駝背讓自己看起來沒有精神,因此她從年輕時就特別重視運動以及鈣質攝取來維持體態、遠離骨質疏鬆的威脅;顧小姐表示:「即使到了現在我還是每天至少一杯牛奶、每週保持運動習慣,骨頭健康人看起來體態優美,自然就很漂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