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確診骨質疏鬆拒藥物治療 57歲女在家深蹲意外脊椎骨折

確診骨質疏鬆拒藥物治療 57歲女在家深蹲意外脊椎骨折#骨質疏鬆

確診骨質疏鬆症切勿輕忽,若導致骨折嚴重恐危及生命!1名57歲女性某天感覺到輕微腰酸疼痛,到醫院安排DXA檢測後確診為骨質疏鬆症。醫生建議除了衛教肌力訓練和營養補充外,也需要骨鬆藥物治療以將低骨折風險,但患者自認加強肌力訓練就能改善病況而拒絕。不料有天在家自主鍛鍊時,雙手各拿3公斤啞鈴做深蹲,竟造成脊椎劇痛。就醫發現脊椎壓迫性骨折,才趕緊回醫院接受治療。 骨質疏鬆症增加低能量衝擊骨折風險 藥物治療回升骨質成重要關鍵 陳建宏骨科診所院長陳建宏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症狀,卻在無形中讓骨頭變脆弱。隨著骨質密度降低,因低能量衝擊導致骨折的風險不斷升高。像是摔倒手撐地導致手腕處遠端橈骨骨折、臀部著地造成骨盆或髖關節骨折,甚至像咳嗽與打噴嚏,都可能讓骨頭承受不住肌肉施力而引起輕微的脊椎壓迫性或是肋骨骨折。 陳建宏醫師表示,診間57歲個案起先拒絕藥物治療,自認為僅需透過運動,就能讓骨質慢慢恢復。沒想到在某天自主練習時,因脊椎承受不住壓力而骨折。回醫院先接受骨水泥手術,再投入骨鬆藥物,才漸漸恢復骨質健康。維持骨質健康除了日常生活的保養外,預防性的骨密度篩檢(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 DXA)、和妥當的藥物治療也是不可或缺關鍵。 使用骨鬆藥物須考慮禁忌症 切勿中斷治療小心導致生命威脅 陳建宏醫師指出,骨質疏鬆藥物主要可分成抑制蝕骨細胞和增加造骨細胞兩種作用機制。醫生須先確認病人是否有禁忌症,再討論合適藥物,也可依據患者生活狀況,選擇長效型或短效型處方。患者治療期間切忌中斷用藥,否則恐導致骨質回跌,增加骨折的發生。 陳建宏醫師提醒,臨床上有發生骨鬆病患中斷用藥,使原本好不容易提升的骨質密度再次下跌,讓自己再次暴露在骨折風險之中。其中髖關節骨折一旦發生,就有非常高機率須進行手術,復原期間首先病人若因肌力退化太快,容易面對長時間臥床與坐輪椅,生活走向慢性衰弱階段,甚至自理困難最後導致失能。 陳建宏醫師強調,病患長期臥床可能引發諸多病症,如因不方便如廁,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的症狀;或是出現褥瘡難治傷口導致病菌大量滋生;或因咳痰不意導致肺炎,最終引發敗血症;更可能因開刀後食慾降低,造成營養不良和脫水,使得身體電解質不平衡而誘發心律不整猝死。事實上,失能患者恐因許多不利因素,使身體越來越虛弱嚴重更可能因此喪命。 女50男60就該注意骨質 良好生活習慣有助維護骨健康 醫師呼籲,骨質流失是老化過程之一,女性約50歲或是停經後、男性約60歲就要非常留意骨質狀況。日常維持良好鈣質與維他命D攝取、保持規律戶外運動習慣,且切記主動安排DXA骨密度檢測。一旦發現骨質檢測異常,或是發生彎腰駝背、腰痠背痛、身高變矮等疑似骨鬆性骨折所引起併發症,一定要馬上就醫請醫師進一步評估。 陳建宏醫師也說,骨質疏鬆症病人一旦骨折,即使術後身體慢慢恢復,若骨質不足情況未加以控制和改善,也很容易再次骨折。因此病患一定要配合醫生,使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平時也要做好生活維護,除補充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3外,加上適當肌力訓練,皆有助骨質慢慢回升、降低骨折危害。骨鬆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早期診斷、治療造成後續的併發症產生。 最後,呼籲大家不要因輕忽骨鬆性骨折所帶來的併發症而選擇不活動,如同我們不會因擔心嗆到而不吃飯。唯有積極面對每一天,照顧好自己,保密防跌才是保持健康和延緩老化的最佳方法,也才是對下一代最好的禮物。

他打球軟腳關節痛⋯竟是「僵直性脊椎炎」發作!醫:5症狀●●歲前好發

他打球軟腳關節痛⋯竟是「僵直性脊椎炎」發作!醫:5症狀●●歲前好發#骨質疏鬆

僵直性脊椎炎別誤認是運動傷害!39歲的小諺從小熱愛運動、爬山、打籃球,但運動後常莫名「軟腳」,且出現髖關節疼痛、活動度受限情形,原以為是激烈運動所造成,多次看中醫喬骨,直到中醫也警覺有異,不敢幫忙推拿,後改至風濕免疫科就醫,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以下《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僵直性脊椎炎原因、症狀、治療方式相關資訊。

快速燃脂、練心肺⋯開合跳好處竟超多!正確「3步驟」跳對才有效

快速燃脂、練心肺⋯開合跳好處竟超多!正確「3步驟」跳對才有效#骨質疏鬆

想要快速減脂、提升肌力,不如試試「開合跳」吧!它是全球公認脂肪殺手,堪稱最簡單的熱身運動,卻又比跳繩及跑步更爆汗,還不用特地跑一趟健身房,只要選一處適合跳躍的地方,即使是馬路邊,都可以成為你的運動勝地。無論是保持骨質密度、加強心肺⋯你能想到的優點,開合跳都有。《優活健康網》特地選摘此文,一起來看正確的開合跳怎麼做吧。

膝蓋卡卡就是骨質疏鬆?還是關節退化?骨科醫揭:主要看會不會痛

膝蓋卡卡就是骨質疏鬆?還是關節退化?骨科醫揭:主要看會不會痛#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長輩常見的骨骼疾病,該疾病會讓骨頭變得脆弱,也更容易斷裂;然而,年輕人缺乏鈣質或不良生活習慣,也會造成骨質疏鬆。對此,骨科醫師表示,近幾年各國已經發展出很明確的骨質疏鬆治療指引,只要積極治療骨質疏鬆,可以減少未來發生骨折的機會,讓骨質疏鬆不再威脅身體健康。

不只要提防骨鬆!40歲後肌肉流失 退休「肌」金這樣存才有效率

不只要提防骨鬆!40歲後肌肉流失 退休「肌」金這樣存才有效率#骨質疏鬆

女性是家庭的健康守護者,但卻容易忽略自身健康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方姿蓉主任以腰酸背痛舉例,許多民眾會將其輕視為老化、更年期結果,但事實上,這樣的原因很可能與肌肉流失有關。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李純瑩主任根據調查進一步指出,每五位女性約有一位有肌肉流失的困擾 ,隨著肌肉流失加劇,許多人擔心的骨質疏鬆問題,可能提早發生或加劇病程發展;而一旦確診骨鬆且情況加劇,亦會導致「行動力下降→食慾降低而營養不良與肌肉刺激不足→肌肉流失加劇」的惡性循環。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表示,「健康的老化,關鍵就在從年輕開始」,因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持續針對院內與社區長輩進行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ICOPE),家庭醫學科與老年醫學科也持續透過衛教活動,提醒各年齡層民眾及早開始累積養老「肌」金的重要性。 母親節前夕,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更是攜手亞培台灣,在院內舉辦為期兩周的衛教策展,並邀請任賢齊現「聲」邀請民眾,用一分鐘的時間快速掌握自身的初步肌肉狀態 ,幫助各年齡層的民眾建議聰明養肌的關鍵。 40歲後快存退休「肌」金 掌握人生主導權、避免增加家庭負擔 方姿蓉主任提及,國人普遍關注骨質流失議題,但卻忽略了一個同樣重要的健康議題──肌肉流失風險。一旦進入40歲後,肌肉量就會快速流失,而這樣的情況在女性國人身上可能會更為嚴重。因女性的雌性激素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分泌減少,進而減少蛋白質吸收與肌肉生成,降低身體肌肉組織的比例;同時降低神經肌肉系統的效率,導致肌肉量、肌力及肌耐力下降 。 方姿蓉主任進一步指出,民眾在意的骨質疏鬆其實也會伴隨著肌肉流失。隨著骨質疏鬆越發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駝背、行走不便、甚至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影響老年的生活品質甚鉅 ,更不容忽視的是,患者因為骨質疏鬆導致活動量減少,肌肉量也會直直落。不僅如此,今日已有多則研究指出,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高度關聯,部分學者甚至提出「肌肉量可預測骨質」的觀點,亦有日本學者發現「肌肉分泌的蛋白質可以調控骨細胞分化」 ,更可以發現肌肉流失情況會因為多方原因加劇。 提及肌肉流失的衝擊,方姿蓉主任舉例分享,如果肌肉質量持續減少,體力衰退、容易疲倦、手腳無力等情況就可能發生,跌倒、骨折、臥床等情況也可能接踵而來,一旦民眾失去獨立生活能力,需要在床上度過,不只影響本人生活品質,對於照護者而言,也無形增加經濟及心力上的負擔,方姿蓉主任提醒民眾,在40歲後便要重視肌肉流失問題,及早開始存退休「肌」金。 四大關鍵營養報你知!「食」在好困難?上班族、長輩建議用均衡營養品顧營養 改善肌肉流失,運動固然重要,但透過日常飲食或均衡營養品攝取足夠的熱量、好吸收蛋白質、多元維生素礦物質同樣重要,李純瑩主任指出四大關鍵營養 ,幫助民眾檢視自身營養攝取。 關鍵營養一、每日每公斤30大卡的熱量,確保體內有充足熱量: 熱量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一旦熱量攝取不足,那許多人體的運作都會受到限制,如同手機一樣,若是沒電了,那就無法順利操作手機。因此,若缺乏可以推動製造肌肉的熱量,增肌之路可能會困難重重,甚至為了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蛋白質還會被分解、以作為能量來源,加劇肌肉流失。 關鍵營養二、每日每公斤至少1.1公克的優質蛋白: 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及延緩肌肉流失的重要營養素。以女性來說,研究指出,若攝取充分的蛋白質,有助於維持其未來20年的正常生理機能9。但提醒民眾,蛋白質要被分解成胺基酸後才能被人體所使用,比起吃的量,吃的內容也很重要!建議以原形食物優先,如:雞胸肉、魚肉等,避免加工食品,日常可透過均衡營養補充品作為營養來源,其中的「好吸收蛋白質」,可幫助強化增肌成果。 關鍵營養三、多元攝取維生素、礦物質: 有了生成肌肉的充足能量與原料後,透過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來保護肌肉或提升增肌效果更是事半功倍的作法,舉例而言:維生素C、維生素E、砷可保護肌肉細胞,維生素B6可提升蛋白質利用率,維生素D更是可以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並提升鈣質吸收、改善骨鬆 。 關鍵營養四、每日善用均衡營養品 補齊營養缺口: 李純瑩主任表示,為了要積極增肌,民眾需要充足且廣泛攝取多種營養素,然而,對於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而言,忙碌的生活使其難以仔細檢視、計算每種營養素的攝取,對於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且咀嚼能力比較差的長輩而言,要烹調、購買多元食物本就有困難,要吃下這麼多的食物,更是難上加難。李純瑩主任提醒,均衡營養品不僅攜帶便利,也不需要烹調、開瓶即可飲用,補充營養快速輕鬆。也提醒,均衡營養品若想到才喝,可能導致缺乏部分關鍵營養,養肌成效大打折扣。建議養成每日飲用一至兩瓶均衡營養品的習慣,這樣才能確保體內穩定維持充足的熱量、優質蛋白、多元維生素礦物質;亦可以選擇多元口味並搭配日常飲食一起飲用,舉例而言,可以搭配麥片作為早餐,或是當成下午茶飲用。市面上有許多均衡營養品可挑選,為了確保均衡營養品的品質、成分、成效,也建議優先挑選進行過多項臨床試驗、甚至登上國際醫學期刊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會較有保障。 鍾飲文院長提醒,肌肉流失是國人重要的健康問題,因為肌肉是儲存生成免疫細胞原料與刺激其生成的重要組織,只要肌肉量減少10%,免疫力就會下降、病菌感染機率也會提高增加,若肌肉劇烈流失了40%,死亡風險提升更會大大提升 。鼓勵國人不分性別與年齡,均需要養成危「肌」意識,在40歲後及早開始養肌,也鼓勵民眾在母親節時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肌肉健康,並主動溝通、建立其攝取營養的觀念,主動出擊改變健康危機。

「髖部骨折」術後如何快速恢復?醫建議「這1招」復健減少併發症

「髖部骨折」術後如何快速恢復?醫建議「這1招」復健減少併發症#骨質疏鬆

年老就會面對骨質疏鬆的問題,其中髖部骨折對老年人來說是相當嚴重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亞洲骨折率為全球第一,而台灣髖部骨折的發生率為0.45%,為亞太國家排名第一,堪稱「骨折王國」。對此,骨科醫師分享,老年髖部骨折術後立即負重,為新的復健策略,能精準將骨折復位,幫助患者重回美好生活。

關節保養怎樣最正確?醫:除UC-II,「這」關鍵成分更可強化結締組織

關節保養怎樣最正確?醫:除UC-II,「這」關鍵成分更可強化結締組織#骨質疏鬆

關節、筋骨退化非年長者專屬!神經醫學科醫師提醒,近來門診發現不少上班族由於久坐或者缺乏運動,造成肌肉提早流失,甚至影響行動力。不只是銀髮族,中壯年更應提早做好關節保養,為年老階段做好準備。 前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科主任顏得楨教授表示,退化是隨著年紀增長會發生的自然現象,但如果加上外來因素就可能會讓退化提早到來。顏得楨教授說明,不只銀髮族,年輕人若缺乏運動都可能導致肌肉提早流失,或者因不正確運動姿勢也會造成神經壓迫,影響關節健康。 地中海飲食、曬太陽、補充正確營養品 不少銀髮族退休後仍熱愛戶外活動,如果因為神經退化、關節疼痛甚至是骨質疏鬆而無法運動,反而提高肌少症罹患機會。除了透過正確運動型態來訓練,顏得楨教授認為營養補充也很重要。 顏得楨教授提出,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豆等都會建議銀髮族多攝取,或是採用地中海飲食少油、多植物性蛋白質、水果都很不錯,他也鼓勵適度曬太陽,不僅能改善睡眠品質,也能夠幫助強健骨骼系統。 補充營養品是現代人常見方法之一,40歲後特別是關節保養與神經系統維護更需注意提早補充,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關節保養品?以常聽到的葡萄糖胺來說,顏得楨教授解釋,主要作用是補充關節滑囊液體,增加潤滑度來降低關節不適感。 不過近年有些研究與案例發現部分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長期服用葡萄糖胺有產生血壓或血糖不穩定情形;以顏得楨教授門診來說,就曾有60幾歲病患原來病情控制都不錯,後來血糖突然飆高甚至要住院,經過問診才發現是自行補充了葡萄糖胺,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 最新蛋殼膜成分:補充一型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 因此近幾年來開始會以UC-II(Undenatured Collagen Type II,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作為關節保健的選擇。顏得楨教授補充,攝取40毫克的UC-II能達到1500毫克葡萄糖胺加上1200毫克的軟骨素的臨床功效,不僅大幅提高方便性,也因為用藥減少,提高了民眾的遵從度。 顏得楨教授說明,由於人體關節活動需要的膠原蛋白相當多元,因此在維持關節健康除了可以選擇有UC-II成分的營養補充品之外,也可以留意像是有添加蛋殼膜成分,能夠加成補充一型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等營養素,更能強化結締組織、肌腱等整體支撐力。 關節保養越年輕開始越好,顏得楨教授提醒,銀髮族熱愛爬山平時也要注意膝蓋關節的保護使用護膝工具,若有補充保健食品者,建議白天空腹時攝取效果較佳;另外如果已有關節疼痛症狀,必須先就醫找出問題再來做保養,才是維護關節健康正確之道。   圖說:前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科主任顏得楨教授

沉默的殺手「骨質疏鬆」死亡率大增!醫教你「4招」年輕先養骨頭

沉默的殺手「骨質疏鬆」死亡率大增!醫教你「4招」年輕先養骨頭#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大多不以為意。然而,骨折一旦發生,就有可能因臥床、減少活動,導致肌力、骨質加速流失,因此平常的保健也很重要。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骨質疏鬆症患者也要做好日常保養,飲食方面要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