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

穴位按摩不做白工 正確取穴3大祕訣

穴位按摩不做白工 正確取穴3大祕訣#按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穴位如同氣血運行所行經的孔洞,要疏通瘀塞堆積,先通大的孔洞效果自然比較好,大的通暢了,再清除小穴的堆積物,例如要瘦臀部,以「承扶穴」的效果最好,所以可別亂按一通,要針對需求,選擇最有效果的穴位!如何選擇最有效的穴位?但身體各部位是相輔相成的,不是只單獨刺激某一個穴位,就能治療一切疾病,也不是某種疾病只刺激某單一穴位才有效果。有時候對某種疾病可以列出數個有效的穴位,但並不表示要全部對這些穴位治療才有效,此時,應該正確選擇對患者產生反應的穴位,進行適合個人的治療方式,在按摩方式上,最好以一開始壓迫時有刺激感,但不久後卻能讓人感覺舒服的方式。因此,有了正確穴位療法的觀念後,在實際施行時,還要針對個人體質的差異而調整,這不但是穴位療法的精妙之處,也是較好的治療方式。但人體的穴位具有自我保護的作用,會躲藏在皮表組織之間,且穴點有大有小,例如:位於手指末端的少商、商陽,經估計大概細如筆心,而環跳穴則有五元硬幣的大小,因此常讓初次接觸穴位按摩的人找不到穴位。一般人在找尋穴位時,可先藉由看書來判定穴位的正確位置,如果壓下去沒感覺、無任何反應,可能是按壓的地方不正確,或是因個人差異而使得穴點的位置有一點點的不同,此時可在原來按壓的附近尋找,再壓壓看、揉揉看,如果附近有部位出現疼痛或舒服的感覺,就可以將此處作為穴位使用。精準取穴的3大祕訣按摩時,會談到取穴,但對很多人來說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取穴,這裡就是要告訴你,如何輕鬆取穴、做到萬無一失。1) 透過身體標誌尋找穴位/身體標誌,如:眉毛、乳頭、腳踝、肚臍等,都是常見判別穴位的指標。如:印堂穴位在雙眉的正中央、膻中穴在左右乳頭中間的凹陷處。2) 利用手指度量尋找穴位/中醫臨床經驗上,常以手只作為尋找穴位及度量尺寸的方法,稱為「同身寸法」。‧大拇指的寬度為一寸。‧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其橫寬面為二寸。‧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併攏,其橫寬面為三寸。3) 利用身體度量尋找穴位/利用身體部位及線條作為簡單的度量參考。‧兩乳頭的間距約為八寸。‧心窩到肚臍約為八寸。‧肚臍到恥骨約為五寸。要按多久才有效?一般而言,早晨及睡前各按摩一次,每次約10∼15分鐘,療程一般以6天為一個療程,持續6天後可以稍微休息1∼2天,再繼續療程,進行一個月後可以視症狀緩解的情況,而加以調整。慢性病則以1個月為一療程。按摩最重要是持之以恆,才能讓你的身體在每天的按摩中,慢慢變得健康、美麗!(本文摘自/穴位按摩圖典【熱銷16年精裝典藏版】/三采出版)

氣血暢通更強身 穴位按摩3大優點

氣血暢通更強身 穴位按摩3大優點#按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穴位按摩是最溫和、自然的治療方法,只要以簡單的按摩手法,就能消除不適,讓你通體舒暢!穴位按摩之所以能產生神奇功效,是因為穴位與經絡、體內臟腑環環相扣,所以要了解穴位,首先就要先了解「什麼是經絡?」什麼是經絡?中醫認為,人體器官之所以能運作正常,是因為有一個供給臟腑所需能源(中醫稱之為氣血)的循環通道,這個循環通道就是「經絡」。「經絡」是由經脈和絡脈組成,「經」代表主幹,「絡」為分支,因此經絡是佈滿全身,縱橫交錯的。經絡能溝通內外、貫通上下,將氣血流通於人體各個器官,使之運作,並組織成一個和諧的整體。經絡不適,氣血就不順!因此,可以將「經絡」視為氣血的通道,而「穴」是孔洞,當氣血在身體裏運行,循線會經過許多孔洞,就好比水流經湖泊,如果不順暢或淤塞,久了就會囤積,能活動的水自然就會變少,循環也會被阻礙,所以只要從這些孔洞中,祛除不好的淤積物,讓氣血流通變順暢,自然能達到保健功效;也就是說,要祛除體內的異常,常按摩穴位就能有效加以改善。按摩活絡氣血的神奇功效氣血是臟腑運作的能源,如果氣血凝滯不通,人體就會生病。而氣血可以分為「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先天之氣」是與生俱來的,是由父母遺傳給子女,而「後天之氣」是人體出生後,會吸收大自然的能量,來補足、加強先天之氣。中醫認為脾胃主司後天之氣,因此不管是藉由藥物或按摩,都可以強健後天之氣,使先天、後天之氣的能量在體內不斷循環,氣血因此而暢通,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而根據研究,使用摩擦的手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促進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所以可以保持皮膚的光滑與彈性。在中醫的說法中,按摩有行氣活血的功效,以現今醫藥的觀點解釋,因為按摩會使局部組織的微血管擴張,可促進紅血球和白血球的增生,增強局部的營養供應、促進組織修復,進而增強抵抗力,達到中醫所謂「通經活絡」的功效。按摩,趕走身上的「邪氣」!中醫認為,只要陰陽平衡,內臟機能處於正常的狀態,經絡能夠順暢流通,就能讓身體維持在健康的狀態;當能量不能流通與內臟的機能異常時,就無法保持健康狀態,人體就會因此生病。而疾病的成因,中醫認為就是「邪氣」侵入身體,如果邪氣的強度超過人體的抵抗能力時,就會產生各種失調及不適的症狀。邪氣可分為七種,就是寒之邪氣、暑之邪氣、風之邪氣、濕之邪氣、熱之邪氣、燥之邪氣、火之邪氣。例如:感冒就是「風」之邪氣,從風門穴入侵人體,就開始產生各種感冒的症狀。如果此邪氣長久積存於風池、集中於頭部後方的風府,就會使感冒更加惡化;也就是說,當邪氣進入人體,會影響全身氣血的流動,影響全身運作,也就招致疾病的產生。除了「寒、暑、風、濕、熱、燥、火」這七種致病的「外因」,人體的健康狀況還會受到情緒、精神因素影響,所以,中醫將人的情緒因素稱為「內因」,主要分為「喜、怒、憂、思、悲、驚、恐」,稱為「七情之亂」。由中醫的致病理論得知,對於因環境變化及精神因素所引起的疾病或症狀,使用中醫療法可以得到相當良好的療效。因此,從穴名當中,就可推知各穴位的主治疾病,如「風池」穴就是治療感冒的穴位,「睛明」穴主要治療眼部疾病,「肩井」穴則是可有效治療肩部疾病的穴位。按摩能反應臟腑疾病每條經絡因為主掌每個臟腑的運作,有其相對的名稱;而人體有六臟六腑,所以共有十二經絡,而其走向和分佈,有一定的規律,它的流經順序是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顧名思義,肺經與呼吸系統有關,胃經與腸胃道有關,而穴位就是分布在經脈的運行路線上,也就是每條經脈各有其固定的穴位,而同一條經脈上的穴位,都有治療本經疾病的功效。如承泣穴和足三里穴,其位置雖然一個在臉部,一個在足部,但是二者都屬胃經,所以,都具有改善消化道疾病的效果。除了可用作疾病治療外,穴位皮表的冷熱粗細或硬塊腫脹等特徵,都可作為醫師觸診時的參考。因此,當你頭痛而醫生卻幫你按壓手部的穴點,或是腰疼卻看到醫生刺激腳部的穴點時,可千萬別覺得太奇怪,因為經絡運行的緣故,而有所謂「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這種對症治療的口訣。所以,對於不易自行按壓的穴位,可以另選位在同一經絡末端(手、腳)的穴位替代,不僅施壓容易,也有相同的療效。按摩時為何會痠麻脹痛? 藉由按壓來刺激經絡穴位,輕則出現酸、麻、脹的感覺,重則會發生軟、痛的反應, 這些都是按壓穴位時,同時作用於相對應的經絡、血管和神經,所發生的綜合反應,而形成了一般人對穴位按摩「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治療印象。因此各種手法對經絡穴位的刺激,都會經由經絡、血管、神經系統,來影響臟腑的功能,進而調節經絡氣血,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達到扶正祛邪、保健養生的目的。穴位按摩的3大優點1) 施行容易/只要按壓身體的穴位,就可以針對某種症狀而加以治癒。而且不必經由專業的醫療器材,利用手部的按壓動作,隨時隨地都可進行。2) 應用效果廣泛/人體的穴位遍佈全身,從頭頂到腳尖都有能夠治癒疾病的特效穴位,不但可以達到治癒單一疾病的效果,還可以調整全身機能,強身健體,十分適用於平日保健。非疾病的症狀有即時緩解的功效,更能進一步預防疾病的發生。3) 治療方式安全/在治療過程中,只要懂得選擇合適的穴位,並注意按摩的手法及病患的反應,一般來說,穴位按摩是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可以說是人人都可接受的治療方式。(本文摘自/穴位按摩圖典【熱銷16年精裝典藏版】/三采出版)

3分鐘養生保健 3招簡易按摩

3分鐘養生保健 3招簡易按摩#按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如果懶得記穴位,中醫有所謂「離穴不離經」,也就是就即使沒有按摩在正確的穴位上,只要距離不遠,仍在同一條經絡上,也會有一些效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主任申一中比喻,經絡就像高速公路,穴位就像收費站,「只要記得路怎麼走,不一定要背每個收費站的名字。」提供3招簡易按摩法,每招按摩3~5分鐘就能養生保健:1)早上起床刺激頭臉部/頭部有許多經絡匯聚,每天早上起身前,可以躺在床上大範圍地用指間輕敲頭部,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有醒腦作用,讓思慮清晰。然後按摩臉部,中醫認為「心藏神,其華在面」,而且身上很多經絡會走到臉部,經常刺激五官,可以保養經絡氣血。先從眼周開始。用大拇指指腹按壓眼眶周圍,由雙眼內上眼角往外,範圍包含了眼睛內側的睛明穴、眉毛內側的攢竹穴、額頭兩側的太陽穴等。往下走,將手搓熱後摀著鼻子,能避免鼻子遇到冷空氣而鼻塞導致頭腦昏沉。接下來,有意識的咬牙切齒,先用力咬緊、再慢慢鬆開,鬆緊間活絡了使頭部、頸部的血管。再來是按壓耳穴:耳朵可說是全身穴道的縮小版,布滿密密麻麻的穴位,拉拉耳垂就能達到養生效果。2)上班時多活動手部/手部有許多穴道,上班族不論在開會時、坐在電腦桌前、甚至搭電梯,只要兩手虎口交叉、十指緊握或拍手都能刺激到合谷、勞宮等跟情緒有關的穴位。3)晚上敲打全身/睡前可進行全身按摩,右手握拳從左腹開始,握拳慢慢往上敲打,經過胸部、手臂內側、手臂外側,再經由左肩往下到左腰、左腳外側,按到腳背延著內側上來,回到腹部。再換左手進行右側的按摩。特別提醒,關節的部位氣血循環比較不好的人,可多敲打幾下。• 按摩頭部/頭部有許多經絡匯聚,大範圍地用指腹按壓或指尖敲打,就能達到效果。• 按壓耳穴/耳朵可說是全身穴道的縮小版,布滿密密麻麻的穴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針灸科主任吳建隆建議,每天輕拉全耳各處共36下,就有保健效果。也可用米粒輕壓全耳各處,按到會痠痛的位置就多按壓幾下,直到感覺不痛為止。• 背部輕輕碰撞牆或樹/背部脊柱兩側有一條膀胱經,起於眼內角,往上直達頭之頂部,再沿後腦,循著脊柱兩側下行,走至大腿後部小腿肚,經由外踝下方到達足尾趾尖側端,總共67個穴位,輕輕刺激可疏通全身。但切記碰撞時要吐氣(不可憋氣),以免積氣、氣不順而傷身。(本文摘自/經絡養生除病痛/天下雜誌出版)

運動、控體重 按摩4步驟防妊娠紋

運動、控體重 按摩4步驟防妊娠紋#按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肚子變大之後就會出現的妊娠紋,是肚子的皮膚突然被拉開,皮下組織無法跟隨著擴張,形成像裂痕一樣的線狀。因為妊娠紋一旦形成,即使變薄了也不會消失,所以從懷孕初期開始就要用心的保濕和按摩,預先提高皮下組織的彈力。另外,注意避免體重變化過大,留意適度的運動,也能夠幫助預防。預防妊娠紋的按摩法在肚子部位塗上具有保濕效果、對身體溫和的油或乳霜,讓油或乳霜深入肌膚當中,每天進行按摩。也可以把它當作是溝通感情的方式,請伴侶幫忙吧。1)從肚子下面,像是畫心形一樣,按摩3~5次。2)從肚子的正中央向外側,以畫螺旋狀般,按摩2~3次。3)雙手貼在肚子上,像是要從正中央往外拉開似的,按摩2~3次。4)把雙手放在側腹,沿著腰線往下滑動,按摩2~3次。(本文摘自/順產操/台灣廣廈出版)

研究:按摩促進寶寶發育 增肌肉協調性

研究:按摩促進寶寶發育 增肌肉協調性#按摩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尋求撫慰是人的本能,透過肌膚相觸,人們得以傳遞溫暖親愛。早在胚胎時期,觸覺便是發展最快的神經系統,當嬰兒出生後,更需藉著豐富的感官刺激讓身心發育成長。嬰兒按摩能促進寶寶發育 增加肌肉、關節的協調性近40年來,撫觸對嬰兒的幫助已逐漸被肯定,研究顯示,嬰兒按摩能促進寶寶發育,增加肌肉、關節的協調性。常被撫觸的寶寶較少生病、哭鬧,睡眠穩定,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功能較佳。此外,嬰兒按摩還能緩解疼痛及不適。撫觸能讓寶寶更有安全感。親子間正向的肢體接觸,讓孩子自覺被愛、被重視,強化自信及自尊,父母也可以在溫柔的親子撫觸互動中學習溝通技巧,敏感地理解與支持寶寶的身心需要。這種覺察能讓爸媽掌握孩子的狀況,了解自己的獨特寶寶,進而建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做好父母的角色。研究也發現,這種互動能讓父母放鬆而樂在其中,變得更慈愛、親切,以正面的態度處理問題。• 該如何為寶寶按摩?• 對初次按摩的敏感寶寶,一定要慢慢來。採用好用又適合寶寶當下需要的手法,可以滿足寶寶,有效調節他們的神經系統並安定身心。• 較大寶寶的按摩準備(4個月大以上):在寶寶能放鬆的時間做按摩,例如洗澡後或清醒、心情愉快時。選一個乾淨清爽的地方,將毯子或大毛巾鋪在地上,讓寶寶舒服地躺著。靜下心、不要掛念其他瑣事,可以放輕柔的音樂,專心準備按摩。穿著寬鬆的衣服,拿掉戒指,剪短指甲、洗淨雙手,摩擦掌心溫暖,滴數滴按摩油潤滑雙手。建議選用天然的植物按摩油,如杏仁油、葡萄籽油,易於吸收且能防止皮膚乾燥。記得深呼吸 用緩慢、有韻律的節奏進行開始動作前先告訴寶寶,按摩時則要注意寶寶的反應,不要勉強。在按摩的過程中,記得深呼吸,用緩慢、有韻律的節奏進行。你可以讓按摩成為寶寶每天或每星期的固定行事,但要慢慢來,剛開始只按摩少數部位,每個部位可隨著寶寶喜好的程度,逐漸增加時間和次數。記住,不是所有手法全都得一次做完,也不要硬幫寶寶按摩,這樣會讓寶寶感覺到壓力,比沒幫孩子按摩更糟。• 依寶寶反應 調整力道和時間/環境的光線、聲音、氣味及溫度,都要適合寶寶,例如為了避免寶寶著涼,必須在溫暖舒適的密閉空間做按摩,室溫約28 ~30℃,以穿薄衣仍覺得熱為準。秋冬時需開暖氣及除濕機。並將外界干擾減到最低,關掉電視,暫時不接電話。• 按對穴位,養出健康孩子/嘗試選擇依寶寶能接受撫按的身體部位來開始,有可能是腿部、背部等,再逐步慢慢增加其他身體部位的按摩。隨著寶寶可接受的部位逐步開放,父母一樣能按摩到寶寶的全身。按摩關節時要特別小心。按摩的過程中,試著保持一手不離開嬰兒的身體。不要在吃飽時按摩,稍等半小時後再做。力量要給得剛剛好是寶寶要的,溫柔而均勻。父母要學著辨認出寶寶被撫觸與按摩的接受與喜好程度,有彈性地調整力道。過程中隨時補充按摩油,但臉部則不需塗抹。寶寶發燒、身體不適時不要按摩。以寶寶的信任與反應做為引導,親子間的肌膚之親,就能建立在真正互信互愛的基礎上。(本文摘自/經絡養生除病痛/天下雜誌出版)

天冷善用晨起按摩 3招對抗體寒

天冷善用晨起按摩 3招對抗體寒#按摩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利用在被窩裡也可進行的簡單按摩讓身體暖和,即使是寒冷冬天也可神清氣爽地起床。精神飽滿地起床,開啟身體一整天的活動模式。晨起按摩 暖和末梢循環血液循環變好,體寒自然不藥而癒。舒展指尖和腳尖,從身體末稍慢慢暖和起來!睡眠時身體會變冷,起床時不要一下子起身,要先慢慢舒展,讓血液循環通暢。可躺在被窩裡進行以下簡易按摩:1)摩擦手掌/早晨醒來時維持平躺姿勢,雙手舉到面前合掌,不要出力輕輕摩擦。這麼做會讓血流通暢、新陳代謝改善,如果用力搓揉會造成反效果。2)躺著刺激指尖/建議按壓指尖來溫暖手指。用棉花棒輕輕按壓第一關節指腹5到6次。雙手手指都像這樣各別按壓一遍。3)捏捏腳踝/不僅腳趾,腳部冰冷時要連腳踝都顧到,才能讓腳快快暖和起來。坐在被子上捏捏阿基里斯腱的部位可讓淤滯血流變通暢,讓身體變暖。起床慢慢舒展  讓血液通順早晨體溫是一日最低,因為睡眠期間身體不太活動,全身血液循環也變差。「我每天早上都爬不起來」「就算起床也是昏沈沈的」,這樣的人很可能是從體內開始變冷的。體質偏寒者在睡時降下的體溫尤其不易回升到活動模式時的溫度。早上體溫沒有回升,整天處在體溫偏低的狀態一直到晚上,身體就益發寒冷。希望大家每天早上都能養成習慣,做一做能舒展指尖腳尖、改善血液循環、提升體溫的「晨起按摩」,在被窩裡就能輕鬆進行,讓身體溫暖、讓自己舒舒服服地醒來。(本文摘自/祛寒治百病/出色文化)

輕壓就痛?小腿肚按摩讀懂4警訊

輕壓就痛?小腿肚按摩讀懂4警訊#按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小腿肚會反映出身體不舒服的地方,詳細的判斷方式留待後面內容說明,首先讓我們來觀察整個小腿肚。小腿肚在下半身支撐著身體健康,我們試著以「對話、溝通」的感覺來撫摸小腿肚這個幕後功臣。透過按摩、揉捏提升小腿肚自癒力心理學的溝通分析(美國精神科醫師艾瑞克伯恩所創始的心理學理論)之中有名為「安撫」(stroke)的專有名詞,意思是「倡導、承認對方的存在與價值」。無論是親子,或者是夫婦與戀人、朋友,都少不了人與人之間不斷的互相安撫。而和小腿肚之間的對話安撫,並非是人與人之間,而是「自己與身體之間的關係」,同樣也非常重要。Stroke的原義就是有「撫摸」、「摩擦」之意,從這字面上的意義來看,與我們想透過按摩、揉捏來提升小腿肚自癒力的方法完全吻合,透過這種安撫的方式,小腿肚也會回答關於身體健康狀況的資訊。觀察4個重點,讀懂小腿肚的健康警訊在進行按摩、揉捏的安撫對話之前,先從以下四點開始檢查小腿肚的整體狀況:1) 肌膚的狀態/第一個就是先感受小腿肚皮膚的狀況,用手掌試著輕輕撫摸包含脛部的整個小腿部位,如果感覺柔潤有彈性,並且溫暖的話,代表你的健康狀況還不錯。反之,如果撫摸起來感覺肌膚乾燥、浮腫,或者冰涼的話,那就是小腿肚血液循環不良的證據,可以推測你全身的血液循環都不順暢。2) 粗細與觸感/對女性而言,為了愛美,總希望自己的小腿肚愈纖細愈好,但是如果從健康的觀點來看,那實在是危險的想法。不只是小腿肚,身上任何部位的肌肉,若沒有適度使用的話,就會萎縮、僵硬、變細,所以,纖細的小腿肚也就代表「使用率低、缺乏鍛鍊、沒有力量」。小腿肌肉無力,小腿肚的肌肉幫浦(依靠肌肉的收縮與放鬆,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就無法順利發揮功效。而且,當我們在做站立、走路、跑步這些基本動作時的力氣也會減弱。太細的小腿肚可能是血虛症狀從東方醫學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樣,太過纖細的小腿肚可能就是「血虛」的症狀,說白話一點就是血液不足。血虛也會引起各種婦女病,如月經失調、畏寒、貧血等等。單純只論粗細的話,標準實在不好拿捏。至少從膝窩往下後,曲線要先粗再轉為細的曲線,能確實感覺到肌肉的存在,才是健康的小腿肚。像根竹竿一樣直線條的小腿肚,就很有可能是肌肉不足與血虛。相反的,如果小腿肚整體給人又粗又厚實的重量感,有可能是因為水分過多而水腫,或者是因為脂肪太多所致。尤其是小腿肚的終點處,腳踝。由於腳踝是由肌腱與骨骼所組成的部位,如果看起來腳踝粗壯,就是累積了過剩的水分或皮下脂肪的證據。所以,就算小腿肚看起來渾圓顯胖,只要腳踝緊實,就可以判斷這個人基本上是健康的。3) 軟硬度/到底小腿肚是硬的好?還是軟的好呢?這個軟硬的標準因人而異,無法一概而論,而且也沒有判斷到底是僵硬、或者是結實的標準。但是一般而言,可以說「放鬆的時候,摸起來柔軟比較好」,例如田徑選手的小腿肚,在用力時會變得非常的硬,但是放鬆後就會變得很柔軟。就算不是田徑選手,有適度的肌肉量且健康的小腿肚,會有明顯的張弛變化:放鬆時能保持一定彈性,輕壓時感覺柔軟;在用力時則會變硬。總是僵硬的小腿肚,或是肌肉用力後還是軟趴趴的小腿肚,很有可能是肌肉不足或血液循環不良。4) 疼痛/小腿肚疼痛是很容易發現且重要的檢查點。血液循環不良或浮腫的小腿肚,大部分在按壓揉捏時,都會有明顯疼痛的感覺。如果平時會覺得小腿疲乏無力,有時會痛,或是有時走路會覺得刺痛,那按摩時就會有明顯的疼痛。就算是很輕柔的按摩,只要輕壓到痛點,就覺得非常疼痛。東方醫學所講:「氣,這種生命能量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我們可以想成會痛的小腿肚,就是血液循環不良所致。由於血液循環不良的肌肉容易抽筋,所以這樣子的小腿肚就容易發生腓痙攣(小腿抽筋),也因此會更加疼痛。小腿肚的血液循環暢通,當小腿肚不再「輕壓就痛」,代表健康也獲得了極大改善。(本文摘自/小腿肚6大經穴對症按摩/采實文化)

小腿浮腫有襪痕?搞定小腿病就好

小腿浮腫有襪痕?搞定小腿病就好#按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小腿肚之力可以大略的從西方醫學角度與遠東醫學角度來談。首先,我們先從西醫的角度來談談吧!雖然我們的身體會因為年齡與性別而有所差異,但是大約6成是水分這點卻都相同。這些水分在血管、淋巴管、組織與細胞之內,互相往來流動於全身。小腿肚容易浮腫有襪痕 雖然說水分會循環於全身,但是如果不管它們的話,就容易沉在下半身,尤其最容易屯積水分的就是小腿肚。所以一天結束後,很多人的小腿肚都會浮腫到留下襪子的痕跡。但是,正因為小腿肚是最容易積水之處,所以小腿肚同時也是讓身體循環變好的關鍵所在。為了讓各位讀者能夠更了解這個意義,在此我們簡單的說明一下,關於身體水分主要通道的血液循環機制,到底是什麼樣子。負責搬運氧氣與營養的血液與水分一起,由作為幫浦的心臟送出之後,便經由動脈往全身各處而去。極富彈性的動脈會配合心臟的動作重覆進行收縮、擴張,把血液送往身體每一處。也可以說,動脈具有小幫浦的作用。動脈一次又一次的分歧,最後流到像編織品網眼般細微的微血管之中,到達末梢組織。在那裡以氧氣與營養作為交換,拿走二氧化碳與廢棄物。微血管一根又一根的再度會合,這次變成了靜脈,返回到心臟(體循環)。回到心臟的血液仍然帶著許多二氧化碳,所以要去肺部把二氧化碳與新鮮的氧氣交換,再回到心臟(肺循環),然後又被送出來。這些路線之中,讓血液從末梢回到心臟的靜脈是血管壁較薄,且是缺乏肌肉組織與彈性的血管。雖然為了防止逆流而有靜脈瓣膜,但並沒有像動脈一樣的自己把血液送出去的功能存在。心臟強大的幫浦力量,也無法遍及從末梢返回的靜脈。這個時候,為了從末梢把血液送回心臟而開始活躍的就是「肌肉」了。肌肉會運動,並且一直重覆著收縮、鬆弛,負起讓肌肉中的血管流動變好的責任。這個功用就叫做「肌肉幫浦」,這種肌肉的動作有點像是人給牛擠奶的動作,所以也叫「擠乳作用」(Milking Action)。全身肌肉都有作為肌肉幫浦的責任,但若是放置不管的話,血液很容易淤積在小腿肚。小腿肚有名為腓腹肌與比目魚肌的肌肉,可以說靠這些肌肉所產生的肌肉幫浦作用,是讓不容易回去的血液能流暢的返回心臟。因此,小腿肚也被稱為是身體的「第二個心臟」。增強小腿肚力量也就能讓這些肌肉確實的發揮功效,盡到第二個心臟的責任,所以小腿肚可說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順暢的重要關鍵。(本文摘自/小腿肚6大經穴對症按摩/采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