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

久咳、胸痛是警訊!小心「這4症狀」代表支氣管正發炎

久咳、胸痛是警訊!小心「這4症狀」代表支氣管正發炎#胸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0歲黃小姐多年來時常咳嗽並伴有黏液性濃痰,雖曾至診所求診,但是症狀不見改善。近期出現反覆咳血,由家人陪同至醫院胸腔科門診詳細檢查後,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症」(bronchiectasis)。 新竹台大分院胸腔內科醫師張嘉凌說明,支氣管擴張症指的是在肺臟中,支氣管永久性的病態擴張,當支氣管壁因受傷或被破壞後,黏膜纖毛功能變差,使分泌物無法被有效的清除,導致反覆呼吸道感染且慢性發炎,進而加重支氣管壁的破壞,形成惡性循環。 患者常見症狀,包括以下4種:1. 有痰的慢性咳嗽2. 呼吸困難3. 咳血4. 胸痛氣喘、肺阻塞、免疫功能差 小心支氣管擴張症找上身支氣管擴張症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針對氣喘或肺阻塞控制不佳、類風濕性關節炎、炎性腸炎或免疫功能不佳等病患,若久咳併濃痰時,都需要高度懷疑。 張嘉凌指出,造成支氣管擴張症的原因很多,常見包含以下4類:1. 肺炎感染後:如細菌性肺炎、肺結核、吸入性肺炎等。2. 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修格蘭氏症候群(乾燥症)等。3. 先天遺傳性疾病:如囊性纖維化、纖毛運動失能症等。4. 其它免疫球蛋白缺乏等疾病。台灣3成患者病因不明、2成4為肺炎感染導致在台灣,約有3成病患的病因不明,另有24%病患為肺炎感染後(post-pneumonia)導致。因此,支氣管擴張症的診斷需要包含詳細的病史詢問、胸部X光、胸部高解析度電腦斷層、肺功能、痰液培養和血清檢查等。 張嘉凌解釋,一般治療支氣管擴張症及預防急性惡化,包含病因治療、教導呼吸道清潔技巧、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和肺復原等。因其常見的共病症包含心腦血管疾病、胃食道逆流、缺鐵性貧血及癌症,如肺癌、食道癌等,適當處置亦能減少急性發作及死亡風險;當急性發作時,須經醫師評估,施以抗生素治療。 黃小姐在接受治療後,咳嗽併濃痰及咳血情形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也逐漸變好。張嘉凌說明,雖然支氣管擴張症無法治癒,但是透過適當治療可減少急性惡化,防止更多肺部損傷,大部分病患仍能正常生活。提醒民眾若久咳不癒,並伴有濃痰時等類似情形發生時,應主動尋求胸腔科協助,及早治療,避免惡化。

胸痛是不是心肌梗塞?3招分辨急救關鍵

胸痛是不是心肌梗塞?3招分辨急救關鍵#胸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4歲李小姐近兩個月來總覺得胸口悶,嚴重時甚至呼吸困難,痛的感覺傳到背部,上網一查,自己的症狀竟和心肌梗塞好像!緊急就醫檢查後,排除心臟問題,原來是工作壓力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長期下來,出現自律神經失調,而引起胸痛。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 也會引發胸痛心臟內科醫師吳寶榮表示,網路上有些似是而非的訊息,易讓民眾產生誤解。李小姐不是三高患者,也沒抽菸或身材肥胖,其胸痛常在休息時發生,並持續超過半小時甚至1小時。經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後,排除心臟問題,是工作壓力衍生胸痛問題。 有民眾看了網路資料,心有疑慮而主動就醫,也有民眾隱忍胸痛,險些來不及就醫。吳寶榮就曾遇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65歲婦人,在一般診所接受規則治療,近一周出現呼吸困難,夜晚平躺睡覺會有咳嗽及胸口緊緊的感覺,丈夫直覺情況不單純,立即陪同婦人到心臟內科門診就醫。 經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後,確診為心肌梗塞併發心衰竭及肺水腫,立刻轉診至具有心導管設備的醫院,接受心導管手術及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置放術,已平安出院,目前接受門診追蹤及藥物控制。 同樣是胸口悶痛 結果大不同吳寶榮指出,兩個胸痛案例常見於門診,究竟胸痛是否為心臟病,須先了解造成胸痛的原因,可簡單的用心因性、非心因性區分。心因性胸痛可以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包膜炎、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狹窄、二尖瓣(三尖瓣)脫垂症候群等原因造成。 其中,典型冠心症胸痛(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為前胸靠近左側的壓迫感,或是重物擠壓感,有時合併呼吸困難的感覺。悶痛感可能會輻射到左肩、下巴、背部、頸部或左臂內側;非典型心絞痛是噁心、嘔吐、頭暈或昏厥、感覺異常等。症狀發生時間可從數分鐘到15至20分鐘不等,通常這種疼痛如果與工作或運動有關,可以在休息或使用藥物(如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後症狀減輕。 非心因性的胸痛有:1.肺部問題,例如肺炎、氣胸、氣喘;2.腸胃道問題,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胃穿孔等;3.胸廓肌肉神經疼痛,例如肌肉拉傷、帶狀泡疹引起的神經痛、挫傷或撞擊後的疼痛等;4.情緒問題,例如憂鬱、緊張或壓力可能會引發胸悶、胸痛,有時還會合併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最典型的就是換氣過度症候群。 從痛的感覺、位置及持續時間找病因如何自我評估是否需要儘快就醫或進一步檢查?首先,從疼痛的感覺及位置來看,假使疼痛是刺刺的痛,集中在某一個點,或是有壓痛點,抑或伸展動作會加重疼痛,這些都比較像是肌肉神經的痛。通常適度休息或服用止痛、肌肉鬆弛藥物可緩解症狀。 如果胸口正中央有灼熱或噁酸水,就偏向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假使胸痛感覺像壓迫感,有呼吸困難或冒冷汗等心絞痛現象,疼痛範圍大約有一個拳頭大小,位置在胸口中間偏左,甚至會痛到下巴或左上臂,就要強烈懷疑與心臟血管狹窄有關,必須儘速就醫。 其次是疼痛持續的時間,假使短暫幾秒鐘就消失,通常比較不是太大的問題,只需觀察。如果疼痛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完全沒有惡化跡象,比較傾向於非心因性的胸痛。 一旦胸痛位置及範圍符合心絞痛的症狀,且持續5分鐘以上,並會導致你無法再繼續目前的活動或工作,若引起呼吸困難等加重病情的症狀,就要考慮急診就醫,必要時撥打119請求協助。

年輕人也不能大意 劇痛且要命的主動脈剝離

年輕人也不能大意 劇痛且要命的主動脈剝離#胸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的背好痛,好像被撕開一樣……」躺在推床上的年輕男子一身冷汗,痛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因為上班時突然出現劇烈疼痛,被送到急診室。在一切正常的狀況下,卻突然發生劇烈的胸痛、背痛,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所以隨即安排檢查。「當確定診斷為主動脈剝離時,他其實非常的錯愕。主動脈剝離是非常危急的狀況,死亡率相當高,幸好在緊急手術後,患者已順利出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醫師回憶,「回診時,他說感覺好像又活了一次,得好好重新思考人生的規劃。」聽到心血管疾病,很多人會認為是老年人的專利,劉殷佐醫師提醒,然而近年來主動脈剝離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也不能大意!短時間內恐休克死亡 倖存也可能有腎臟竭、下肢癱瘓等後遺症劉殷佐醫師解釋,我們主動脈壁的構造有三層,包括內膜、肌肉層、外層,這三層構造本來是黏在一起,但是當主動脈內膜破損、產生縫隙時,高壓血流便可能灌入,並撐開主動脈壁。因為會造成主動脈構造整層分離,所以稱為「主動脈剝離」。主動脈剝離的發生,往往沒有任何預兆。大部分患者會突然間感到劇烈的疼痛,像刀割、被撕裂的胸、背痛,而且疼痛感幾乎無法緩解。主動脈剝離發生的位置不同,產生的症狀也會不太一樣。劉殷佐醫師分析,如果是從升主動脈開始剝離,患者會以前胸疼痛為主;如果只有降主動脈發生剝離,患者就會感到背痛。除了劇烈疼痛之外,主動脈剝離也會造成嚴重的急性併發症。當主動脈剝離造成主動脈破裂時,將導致大量內出血,患者會在短時間內休克、死亡。主動脈剝離後,蓄積在主動脈壁內的血液會形成「假腔」,逐漸鼓脹的「假腔」可能對「真腔」造成壓迫,進而影響血流,劉殷佐醫師解釋,「簡單來說,就是一條管路被撐開成兩條不一樣的路,若真腔被假腔壓迫就會造成正常的血流灌入不足的現象,導致器官缺血、缺氧。」依照主動脈剝離的位置,可能影響到不同的器官,而出現腎臟缺血、腸缺血、肢體缺血等狀況,如果影響到脊椎動脈,患者可能癱瘓,當腦部、心臟缺血壞死,患者可能當場昏迷、死亡,讓大家措手不及。幸運存活的患者,部分器官可能因為缺血受損而留下後遺症,例如腎臟衰竭、下肢癱瘓等,主動脈剝離的部位亦可能漸漸形成主動脈瘤,隨著時間,主動脈瘤將變大,破裂的風險也會越來越高,必須盡快介入處理。劉殷佐醫師強調,主動脈剝離是非常危險的急症,發作之前,患者感覺一切正常,發作之後,狀況會急轉直下,各種急性併發症陸續出現,進展很快,死亡率相當高。「大家平時要把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好,這些慢性疾病都會影響血管的健康。抽菸也對血管有害,最好能盡快戒菸。」劉殷佐醫師提醒,「主動脈剝離大多發生在老年人,但是近幾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千萬不能大意。」裝支架後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減少日後血管病變機會臨床上根據主動脈剝離的位置,區分成「甲型主動脈剝離(Type A)」與「乙型主動脈剝離(Type B)」,剝離位置包含升主動脈的稱為「甲型主動脈剝離」,剝離位置局限於降主動脈的稱為「乙型主動脈剝離」。劉殷佐醫師說明,甲型主動脈剝離容易影響腦部、心臟,死亡率很高,必須盡快手術治療;乙型主動脈剝離可能影響腎臟、腸道、脊髓、下肢等,往往需要住入加護病房,密切觀察。甲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以開放式手術為主,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會打開胸腔、切除發生剝離的主動脈,然後以人工血管重建主動脈。乙型主動脈剝離可能使用藥物或主動脈支架手術來處理,劉殷佐醫師解釋,主動脈支架手術是微創手術,醫師會從腹股溝處將導管放入股動脈,在X光的導引下,把一個特殊設計的覆膜支架送到主動脈裡,確認位置後再展開主動脈支架,讓主動脈的血液在主動脈支架裡流動,不會再繼續灌入內膜裂孔。「傳統開放式手術是開胸後把剝離的主動脈截掉,換上一段人工血管取代主動脈。」劉殷佐醫師說,「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現在可以利用主動脈支架從血管內層把內膜裂孔隔絕開來,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術後疼痛較輕、住院天數也較短。」主動脈支架一開始是設計給年紀較大、手術風險較高的族群使用,一般患者若解剖構造符合主動脈支架置放的條件,亦可以考慮使用。接受主動脈支架手術後要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減少日後血管病變的機會。(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高瘦國高中生胸痛別輕忽 氣胸恐引起休克

高瘦國高中生胸痛別輕忽 氣胸恐引起休克#胸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小明是身材高瘦的高中生,平時熱愛籃球運動,日前在打球時突然感到右胸疼痛,但症狀緩解後,就沒有多加理會。直到後來某次打球時右胸突發劇痛,開始喘且呼吸困難,就近送到附近醫院,經診斷為氣胸,才又緊急後送至亞東醫院處理。小兒外科醫師表示,幸好小明有即時就醫,否則可能會引發休克。2年內復發率25% 若二次氣胸復發率上升至60%亞東醫院小兒外科醫師夏肇聰指出,氣胸是因為肺臟的肺泡破裂或是囊腫破裂,使空氣從肺泡進入肺臟與胸壁之間的腔室,造成氣體在肋膜腔內蓄積,壓迫到肺臟,造成肺臟無法擴張,進而引起胸悶、胸痛、氣喘等症狀。如果輕忽應對,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成「張力性氣胸」,導致心臟受到壓迫,血液無法回流到心臟,引發休克,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夏肇聰表示,氣胸分為「自發性」和「外因性」。自發性氣胸常見於年輕、身材高瘦的男性,其中也有小部分年輕族群的自發性氣胸是因肺部疾病所引起,如肺結核;外因性氣胸則通常是由外傷引起,例如車禍、碰撞等,這類病患通常會合併肋骨骨折或氣管的外傷。通常較輕微的氣胸會利用氧氣治療,若是已經出現症狀或是氣胸面積較大的患者,就會建議置放引流管。一般氣胸患者在兩年內復發率為25%,若不幸二次氣胸,復發率將上升至60%。如果接受保守治療卻還是一直漏氣或復發,可諮詢小兒外科或胸腔外科,尋求手術治療。氣胸患者避免潛水、跳水、高空跳傘等運動常見的氣胸手術方式有傳統開胸手術及胸腔鏡微創手術。不同於傳統手術,胸腔鏡手術傷口小、復原快,更大幅降低患者術後疼痛感。以小明為例,在接受胸腔鏡治療後3天就出院。夏肇聰表示,胸腔鏡手術是目前主流治療方法,臨床指出,接受手術復發率可降到5%以下。夏肇聰呼籲,氣胸患者要注意避免氣壓變化大的活動,例如潛水、跳水、高空跳傘等。此外,氣胸和抽菸有非常大的關聯性,除了建議戒菸外,更要避免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中。高瘦的國、高中男生若出現胸悶、胸痛、氣喘等症狀,都要非常小心,應儘快至小兒外科就醫。

肺部有舊疾易復發肺炎 合併胸痛恐肋膜積水

肺部有舊疾易復發肺炎 合併胸痛恐肋膜積水#胸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炎除了65歲以上的長者、幼兒是高危險族群,中年人也不能輕忽!台中一名49歲李先生,從事消防器材工程一職,前陣子右胸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性疼痛,過了3、4天接連出現高燒、咳嗽、胸痛加劇,直呼:「從沒想過連呼吸都會痛,完全無法正常生活!」就醫檢查發現右上肺受到肺炎鏈球菌感染、白血球上升,且肋膜有積水情形,經住院兩周完成抗生素及相關治療,已經復原出院。肋膜積水未癒恐形成膿胸 治療更棘手烏日林新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建德表示,由於李先生5年前右肺曾患自發性氣胸,雖然痊癒,但一般而言,只要是肺部曾經受過傷,免疫系統都會變差,不僅大幅提升感染肺炎的機率,復發率相對更高。這次比較特別的是,李先生屬於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急性肺炎,一般的肺炎大多不會造成胸痛,但若有侵犯到肋膜神經則另當別論,屬於比較少見的情形。一旦出現肺炎的情形,若未及時就醫,可能演變成重度肺部感染,甚至造成呼吸衰竭等致命性風險;如果合併有肋膜積水,但卻久拖未治療,將會使得積液變濃稠惡化形成膿胸,後續治療將更加棘手。肺炎主要以抗生素治療來控制肺部細菌感染,一般療程約需 7~14 天,李先生同時也接受「肋膜腔積液穿刺引流術」,解決肋膜積水的問題。預防肺炎可施打疫苗 降低感染及合併出現重症機會肺炎在108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排行第三,僅次於癌症和心臟疾病。李建德主任強調,針對免疫功能差、曾有嚴重的肺部感染或肺氣腫、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的患者,皆屬於肺炎高風險族群,不僅非常容易感染肺炎,而且多半會再度復發。積極預防肺炎的有效方法,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及每年更要施打流感疫苗,降低肺部感染及合併出現重症(中耳炎、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的機會。

孩童胸痛別輕忽 提防心臟病悄上身

孩童胸痛別輕忽 提防心臟病悄上身#胸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0歲陳姓男童近來胸痛,呼吸也有點喘,躺下時胸口更是痛得厲害,就診發現心臟肥大,進一步檢查確診是心包膜炎,接受緊急積液抽吸手術,2周後康復出院。罹心包膜炎 心臟肥大積水成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朱映慈指出,這名男童因胸痛就診,檢查發現心跳偏快,胸部X光檢查有心臟肥大現象,心電圖檢查有低電位異常。男童再接受抽血與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血中心臟酵素上升及中量心包膜積水,確診是心包膜炎。朱映慈表示,兒童胸痛常見於小兒科門診與急診,統計顯示,每1000名門診與急診求診的孩童,就有6名是胸痛就醫。造成胸痛可能原因相當多,一半是不明原因的良性胸痛,3成是肌肉或骨骼軟骨發炎造成,因呼吸道疾病如氣喘、肺炎、氣胸約1成,腸胃道疾病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食道炎等不到1成。在青少年族群中,也可見因焦慮或緊張造成過度換氣症候群引起的胸痛。可能病因包括心律不整、瓣膜性疾病另外,兒童心因性胸痛相當少見也很危險,這是心臟疾病造成的胸痛,嚴重者可能致命。兒童心因性胸痛可能病因,包括心律不整、瓣膜性疾病(二尖瓣脫垂、主動脈狹窄)、心肌病變、心臟發炎性疾病(心肌炎、心包膜炎)、冠狀動脈疾病造成的缺血性心臟病等。心因性胸痛雖占兒童胸痛不到5%,但臨床上還是要注意表徵或危險因子,尤其是和運動相關的胸痛、合併心悸的胸痛、合併暈厥的胸痛、曾接受過心臟手術、及家人有心律不整、猝死家族史或遺傳性疾病,得視情況進一步檢查。

心臟病不只會胸痛 這部位痛也是警訊

心臟病不只會胸痛 這部位痛也是警訊#胸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病的症狀可能不僅是胸痛,一名70多歲的阿公因為牙槽疼痛去看牙醫,檢查出有牙周病,但牙齒拔光後,還是持續疼痛。輾轉到心臟內科就醫,才被發現有心肌梗塞現象,經心導管治療終於解除牙痛的警報,但也賠上牙齒被拔光的代價。心臟問題引發輻射狀牙痛一般人多認為心臟病的症狀只有胸悶、心痛,事實上並非如此。國泰健康檢查心臟專科院長葉勳龍表示,醫學上的心絞痛範圍是從上腹部到下巴,如果疼痛部位在下巴或左肩膀,有可能是心臟問題引起輻射狀的疼痛,不可不慎。胸痛仍是較典型的心臟病徵兆,常有患者因胸口疼痛的現象持續時間不久,就掉以輕心。葉勳龍院長提醒,如果胸痛來自心臟問題,代表是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雖然心絞痛未必會心肌梗塞,但心肌梗塞的必要條件是心絞痛,有些人因心肌梗塞來不及搶救而致命。主動脈剝離會有撕裂痛的感覺,範圍是前胸與後背同時疼痛,而且痛感是由「點」到「面」,愈來愈大,一旦有這樣的徵兆就很容易判斷是主動脈剝離,同樣有致命危險。實際上,若有胸悶痛的感覺,除了心臟本身的疾病外,還有包括胸腔疾病、消化系統問題。胸口刺痛多為拉傷、肺炎引起葉勳龍院長指出,來自於胸腔疼痛有八成是因為胸腔肌肉神經與肋膜引起,胸口如有刺痛感,因為肌肉神經拉傷,大部分跟姿勢有關。例如一個轉身或躺臥的動作,突然有刺痛感,或是感冒、肺炎引起肋膜疼痛等症狀,便可排除心臟本身的問題。現代人壓力大,會有胸悶不適等症狀,經檢查若無器官實質病變問題,研判可能情緒問題、壓力過大或緊張,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產生胸悶的不適感。葉勳龍院長呼籲,有心血管疾病及家族病史的民眾,出現胸痛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及早預防、治療,才能安心。

胸痛別輕忽!恐是前縱膈腫瘤

胸痛別輕忽!恐是前縱膈腫瘤#胸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19歲陳姓男大生因胸悶、胸痛造成無法起床緊急送醫。至雙和醫院急診檢查發現前縱膈有個約11-15公分的腫瘤壓迫心臟,張統優醫師診斷為前縱膈生殖細胞腫瘤(Germ Cell Tumor GCT),病理切片為精原細胞瘤,是性腺外生殖細胞瘤,等同男性的睪丸癌。採用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而非傳統的正中鋸胸骨開胸術,由劍突下小傷口取出腫瘤。病人目前已完成術後化學治療,情況穩定,後續再做定期追蹤檢查。腫瘤若壓迫氣管恐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張統優主任強調,一般來說前縱膈腫瘤病人,只有15%-20%為生殖細胞瘤,其中大約50%是良性畸胎瘤,個案本身的精原細胞瘤並非發自於生殖腺(男童為睪丸、女童為卵巢)再發生轉移,而是長在性腺外的原發前縱膈腔生殖細胞瘤,相當罕見。這種腫瘤常易生成巨大腫瘤,並會侵入胸腔附近的結構組織,好發族群在15至35歲的男性。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腫瘤若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狀。一般只有在有健檢的時候,或是大到壓迫性的前縱膈腔腫瘤造成呼吸衰竭及心臟血管的症狀才被發現。因胸部悶痛於世大運跆拳道國手遴選時失利目前就讀大二的陳同學說,小學5年級開始練習跆拳道,大約15歲就陸續有胸口悶痛感,多半發生5-10秒左右疼痛感即消失,認為是練習時受到的踢傷不以為意。去年11月中到花蓮比賽時,當時有胸口悶悶的感覺以為是小感冒便輕忽。比賽中被對手踢中胸口,導致胸痛,休息2天後,胸痛依舊持續。回到台北後胸部悶痛感急劇,夜晚無法入睡,送至急診時,才透過胸部X光檢查發現前縱膈腔有約11-15公分大小的腫瘤壓迫心臟,遂請醫師開刀處理。陳同學說,回憶當時因病與世大運跆拳道國手遴選時刻失之交臂,未來會好好注意自己的身體,不輕忽身體小毛病,保持愉快的心情,待休養完畢後再為國家與自己爭取運動的最高榮譽。張統優醫師強調,隨著微創手術技術進步,雙和醫院胸腔外科可針對不同各種病症如胸腺瘤、胸腺增大(重症肌無力)、畸胎瘤、神經性腫瘤等進行手術諮詢,建議民眾要定期做健康檢查,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才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