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

心臟停擺2小時 空勤英雄奇蹟救回

心臟停擺2小時 空勤英雄奇蹟救回#胸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救人無數的 52歲的空勤總隊吳教官,以往並沒有三高或其他慢性疾病,某日待命時卻突然嘔吐、伴隨左胸劇烈疼痛送醫急救,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經急救他的心臟仍停擺將近2個小時,經葉克膜治療、裝設心臟支架後才順利脫離危機。心跳2小時失去功能 只能靠CPR、葉克膜、心導管保命吳教官約上午08:30被送到童綜合醫院的急診室,不但陷入昏迷、也沒了呼吸和脈搏。急診室團隊立即給予電擊去顫、CPR、插管,無奈此時吳教官的心臟此時已陷入持續性的心室纖維顫動,毫無任何收縮功能。經急救團隊的努力搶救後,終於在上午約10:30,讓吳教官心臟恢復跳動。總計約有2小時的時間,吳教官的心臟亳無功能,只能靠CPR、葉克膜、心導管打通冠狀動脈保住性命。如今吳教官病情已經穩定,也即將出院。不論年齡、性別 隨時都可能發生心肌梗塞急診部主任吳肇鑫醫師表示,若民眾出現突發性胸痛,有幾個非常關鍵救命因素一定要知道。突發性胸痛隨時有可能併發致命心律不整致死,因此患者突發胸痛時,身旁親友一定要當機立斷馬上送醫。急性心肌梗塞時,若冠狀動脈有嚴重的阻塞,心臟可能因為陷入缺血和心律不整而無法正常運作,如果「CPR+電擊」也沒有奏效,但此時腦部並無缺氧現象,葉克膜的裝置就是唯一的活命契機。吳肇鑫醫師提醒,急性心肌梗塞不論年齡、性別或有無慢性病,隨時都可能發生,民眾一定要了解附近的醫院有沒有24小時都可以運作的葉克膜團隊和心導管室,必要時才能搶救性命。

驚!肺癌死亡人數30年來成長近6倍

驚!肺癌死亡人數30年來成長近6倍#胸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肺癌死亡人數30年來成長5.7倍,換算下來不到57分鐘即有一人死於肺癌。另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肺癌患者有7成4發現時已為晚期,不論是家族病史、抽菸、長期接觸空汙、化學物質等高危險群都應該定期檢查,以免晚期發現時增加治療困難。晚期肺癌會使病人呼吸困難、背痛、胸悶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何肇基醫師表示,早期肺癌沒有症狀,不易發現,但到晚期一旦浸潤、壓迫或擴散,會使病人呼吸困難,產生背痛、胸悶等症狀,更會大幅降低存活率,增加治療困難。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因為肺癌的特性就是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肺癌患者其實需要更多武器對抗疾病!標靶治療能降低死亡率 延長存活期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進一步說明,在目前肺癌治療有許多武器可選擇,若要達成降低死亡率目標,除了早期發現,更應該搭配患者的病理型別,選擇適合的藥物,例如,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突變的肺腺癌病人,可選擇標靶治療為武器,其它型別或未突變的病人則以傳統化療優先,但突變病人和未突變病人比例相當,患者需要更多的治療武器來與肺癌抗戰。化療怕轉移 選擇多才能延長存率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醫師表示,臨床上曾遇過37歲、肺癌四期的病人,一路從化療、標靶、電療、放療到最新的免疫療法,經歷腦、骨等4次不同器官轉移,都得靠不斷的治療武器支援才得以存活這名患者發病時先以化療為治療準則,但化療3年後發現轉移,標靶做不到半年也再轉移,經過放療、電療苦撐到新的免疫療法出現,才又有一線生機,但病人多年來承受不斷的心理煎熬可想而知,也因此,必須給患者更多的治療選擇以延長存活。

氣溫轉熱別輕忽 心肌梗塞威脅整年!

氣溫轉熱別輕忽 心肌梗塞威脅整年!#胸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時序進入春夏,不少民眾都認為天氣轉熱會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若稍不留意恐讓奪命殺手找上門!一名60歲阿伯因胸悶、胸痛至急診就醫,醫師發現是典型的心肌梗塞,醫師採集血液驗「血液心臟旋轉蛋白(Troponin-I)」出現數值過高,這是一種心臟肌肉壞死會釋放的酵素,一旦升高可提前得知是否為心肌梗塞。醫師提醒,一旦身體出現不適,一定要立即主動就醫。患有先天性及病的年輕患者也要當心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楊景旭表示,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會造成心臟缺氧引起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好發族群一般多為65歲以上的病人,現在出現年輕化的趨勢,不只40、50歲都有可能發生,就連20多歲的患者,本身若患有先天性冠狀動脈異常或潛在性疾病,恐會出現心肌梗塞年輕化。春夏炎熱、出入冷氣房 也會影響血液循環很多人在面對氣溫下滑、季節轉換及溫差大的秋冬季節會特別注意心肌梗塞引起的猝死,但其實春夏炎熱季節也會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再加上頻繁出入冷氣房,室內室外溫差大、血管擴張又收縮,或是高溫流太多汗,沒有補充足夠水分,恐讓血液濃度變高,會導致血栓的形成。楊景旭醫師建議,若是有胸悶、胸痛、冒冷汗的狀況,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必須緊急送來急診,年長者、肥胖族群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民眾為高危險群,要當心心肌梗塞發作,三高患者不管春夏秋冬都要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血脂,這是預防心肌梗塞的三大因素,常常很容易因為春夏季節輕忽健康管理,產生心血管危機,平常也要多運動、補充蔬菜水果,及控管體重,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突破治療 肺癌可多活29個月!

突破治療 肺癌可多活29個月!#胸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絕大部分原因與環境髒汙有關,根據102年癌症登記年報,每年新診斷肺癌人數約12,000人,而死亡人數則逼近9,000人,近來空汙指標已超過紫爆,由原本的4等級改為6等級,增加「紅害」、「褐爆」!長期咳嗽、胸悶 骨頭疼痛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師蔡俊明指出,肺癌早期可透過手術切除的病人,約半數病人可存活5年,而晚期肺癌無法手術,需以化療及標靶治療為主,預後多半不佳,然而肺癌患者中,約8成確診時已為晚期,患者通常會出現長期咳嗽、胸悶、胸痛、吞嚥困難,甚至因癌細胞轉移造成骨頭疼痛等症狀。新標靶治療安全性高、少副作用蔡俊明醫師表示,研究發現,完全沒有抽菸或只有輕度抽菸史、以及年輕的族群(平均年齡52歲)及女性,有較高的ALK基因易位突變比例,目前針對ALK肺癌已研發出新一代標靶用藥,可直接鎖定並消滅癌細胞,且更不會影響正常細胞。蔡俊明醫師進一步說明,多項國內外臨床試驗顯示,新一代ALK標靶治療安全性很高,反應力高達94%,中位數無惡化存活期長達29個月,服用後腹瀉、反胃、便秘、嘔吐、疲累等副作用症狀顯著低於舊有標靶藥物,不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是患者能持續長期用藥的關鍵。肺部疾病及空汙 都是肺癌主因蔡俊明醫師表示,不抽菸、年輕人或婦女也可能罹患肺癌,事實上,除了抽菸之外,油煙、家族病史、肺部疾病以及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皆可能是引起肺癌的原因,蔡俊明醫師呼籲,在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避免接觸這些可能的危險因子,有以上敘述的高危險族群,最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配合醫師選擇最佳治療規劃。

還不打針?流感併重症79歲翁不治

還不打針?流感併重症79歲翁不治#胸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流感來勢洶洶,還沒接種疫苗當心!冷氣團上週來襲,新北市12日出現自105年10月起首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新店區79歲男性,有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病史且未接種流感疫苗。65歲長者、嬰幼兒、孕婦為高危險群衛生局呼籲,近期即將進入流感疫情高峰期,各年齡層的人感染流感都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其中又以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患及孕婦等為高危險群,如出現類流感症狀或流感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流感合併肺炎及呼吸衰竭、心肌損傷衛生局指出,12日新增的新店區死亡個案,11月21日出現發燒及漸進性氣促等症狀,24日病況惡化至醫院急診就醫,經診斷為流感合併肺炎及呼吸衰竭、心肌損傷,當日收治加護病房治療,因病況持續惡化施予心肺復甦術急救,但仍於30日宣告死亡,11月28日實驗室確診感染H3N2型流感病毒,並於12月12日研判死因與流感相關。40名流感併發重症 皆未接種疫苗衛生局強調,新北市自105年流感季(10月)迄今,共出現40名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去年同期僅6例),皆未接種流感疫苗,且多為50歲以上民眾(38位),並患有慢性疾病。衛生局提醒,幼童、長者與慢性病患為流感併發重症高危險群,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必要時依醫師指示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並在家休養,確保自身及親友健康。

突發性胸痛?50%恐致死!

突發性胸痛?50%恐致死!#胸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轉換,天氣變化溫差大,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跟著增加,40多歲的范先生,某天晚上因突發性的胸痛並伴隨右下肢無力,被緊急送醫,檢查發現,患者為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醫師與病人詳細解釋討論後,立即安排緊急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術後病人恢復順利而平安出院。主動脈剝離 死亡率不亞於心肌梗塞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斗六院區心臟外科主任游聖彬表示,提到胸痛,一般大眾最熟悉也最害怕被診斷的疾病是急性心肌梗塞,但同樣會有急性胸痛症狀的主動脈剝離,雖較不為人知,但它的死亡率並不亞於心肌梗塞。好發年紀為40~70歲 男性比例比女性高所謂主動脈剝離,指的是因主動脈血管壁內層的破裂,使得血液流入血管壁中造成血管壁的分離,好發年紀為40至70歲,男性比例比女性高,若血管壁剝離的範圍有到升主動脈,稱為A型,反之則為B型,A型的主動脈剝離若不緊急手術,病人在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以上,因此快速且正確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典型症狀為突發性胸痛、背痛或腹痛典型主動脈剝離的症狀為突發性胸痛、背痛或腹痛,但有些病人會以非典型的症狀如昏倒、中風、四肢麻、無力或疼痛等等不同方式表現,對於上述病人,診斷不容易,因此急診醫師的經驗和判斷就非常重要,對於有懷疑的病人,建議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確診。A型主動脈剝離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雖然醫學日益進步,A型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的死亡率仍高達20%,B型主動脈剝離則以藥物治療觀察為主,除非有其他併發症才考慮手術,現今有覆蓋型主動脈支架,使得手術風險降低許多。                

防血痰胸痛 第1步記得戴口罩

防血痰胸痛 第1步記得戴口罩#胸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入冬以來第一波冷氣團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年底將至,聖誕節、跨年及元旦連假陸續到來,民眾參加聚會、跨年活動或規劃外出旅遊,應留意個人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出現發燒、合併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應戴上口罩並在家休養,留意是否出現流感徵兆,迅速就醫以降低引發重症、死亡的風險。93%患者有慢性病史 89%未接種疫苗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流感重症通報及住院人數較前一週略降,門急診類流就診病例百分比近期呈上下波動,本流感季(今年7月1日起)迄今累計205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9成以上為50歲以上成人,其中93%有慢性病史,89%未接種流感疫苗。難呼吸、缺氧、血痰應儘速就醫205例重症個案中有24例死亡個案經審查與流感相關,71%死亡病例感染H3N2,92%病例有慢性病史,83%未接種流疫苗,目前國內檢出的流感病毒以H3N2為主,監測資料顯示98%H3N2病毒與本流感季疫苗株吻合,未發現抗藥性病毒株。難呼吸、缺氧、血痰為流感徵兆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開打至12月11日止,接種數已超過581萬劑,整體疫苗使用率已逾96%,勿輕忽流感嚴重性,如出現難呼吸、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低血壓等危險徵兆應儘速就醫,必要時依醫師指示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並在家休養。疾管署再度提醒,民眾應落實手部及呼吸道衛生,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以避免病毒散播造成疫情發生,另外,若有疑似感冒症狀,出入公共場所應配戴口罩。 

輕忽發燒胸痛 小心肋膜積水

輕忽發燒胸痛 小心肋膜積水#胸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女患者有發燒發冷的情況已持續有2年,呼吸時伴隨單側胸部疼痛,多次到診所求診皆無改善,之後到醫院家醫科門診檢查發現,右側肋膜腔大量積水,立即轉至胸腔內科住院治療,經切片病理報告為結核菌感染合併肉芽性發炎,確診為肋膜結核造成的肋膜積水,以抗結核藥物治療後不再發燒,肋膜積水也消失了。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呼吸時胸痛、咳嗽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醫師林敬凱表示,結核病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疾病,時至今日仍是全世界相當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結核病是因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造成,可因感染發病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之症狀。「肋膜腔」位於肺和胸壁之間,正常情況下僅含有薄薄的一層液體,作為人體呼吸時,肺與胸壁間的潤滑劑,當肋膜腔受到結核菌感染後,會使肋膜腔內體液累積,造成患者不適症狀之產生,常見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呼吸時胸痛、咳嗽、氣喘、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呼吸困難等。肋膜腔鏡 可提升超過9成診斷率林敬凱醫師說明,針對結核菌感染造成的肋膜積水,可以肋膜腔鏡(又名內科胸腔鏡)檢查,肋膜腔鏡是一種低侵襲性的手術,可以對肋膜腔內的病灶準確進行切片檢查,可提升超過9成診斷率,且可對因感染造成肋膜沾黏的位置同時進行治療。林敬凱醫師指出,肋膜腔鏡相較於傳統外科胸腔鏡檢查更為安全,不需進手術室做全身麻醉,只需以局部麻醉及一般鎮靜藥物,大大降低因麻醉及插管造成的風險,且術後傷口較外科胸腔鏡之手術小,恢復時間也較短,對不明原因的肋膜積水,如惡性腫瘤,肋膜腔鏡也是重要的診斷工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