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冬季氣溫遽降 心血管患者需留心

冬季氣溫遽降 心血管患者需留心#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天隨著氣溫遽降,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增,氣溫降低時,人體血管會跟著收縮,血壓因此升高;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因為血管彈性較差,血管收縮時易導致冠狀動脈阻塞,而引發心肌梗塞、腦部血管阻塞進而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它是泛稱所有因血流不足引起心臟組織缺氧的疾病。當供應心臟氧氣的冠狀動脈產生阻塞,便會引發心肌供氧不足,進而導致心臟功能缺損的症狀,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心臟衰竭等。基隆市暖暖區衛生所提醒民眾,三高患者,以及肥胖、有吸菸習慣、缺少運動以及有家族遺傳心血管疾病之高危險群,要特別注意天氣之變化,因為天氣變冷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需注意保暖。而除了留意天氣劇烈變化外,亦需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中風之發生。

醫訊/常見心臟血管疾病介紹及預防

醫訊/常見心臟血管疾病介紹及預防#心血管

醫訊/常見心臟血管疾病介紹及預防(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心臟健康的中年人常常活得壽命更長,有的甚至可比同年齡者多活14年。反之,心血管疾病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面對這緊張、快速的社會,現在的人常感覺心血管的方面的不適。為此,基隆長庚醫院心臟內科暨社服課特規劃「心臟血管疾病座談會」,將邀請心臟內科毛畯台醫師主講「常見心臟血管疾病介紹及預防」,最後有綜合座談。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須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與保暖衣物。名稱:心臟血管疾病座談會時間:101年12月14日(五)下午 13:30~16:00地點:基隆長庚紀念醫院5樓大會議廳洽詢:02-24313131轉2244~2246心內檢查室 林菁菁小姐

別忽視! 天冷心病十大死因居第二

別忽視! 天冷心病十大死因居第二#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最近寒流一波波報到,氣溫逐漸降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需要特別當心,尤其是心律不整的問題。心律不整是一個隱形殺手,發生時症狀經常不會太明顯,甚至有一些病人可能完全毫無症狀。若有嚴重的心律不整,往往發作突然,病況嚴重時,甚至還會引起休克、心因性猝死。根據衛生署100年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死因第二位,而其中又以心律不整為主要原因之一。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也指出,目前台灣約有五十萬人有心律不整問題,嚴重心律不整者也將近上萬人。心臟內科主任謝敏雄指出,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就是心房顫動,這還可能提高中風或是血管栓塞的風險,很多病人往往中風以後,經過檢查才知道原來早已患有心房顫動。在年長族群中,心房顫動的盛行率甚至可能超過百分之十,由於臨床表徵不易發現,才造成心房顫動以及心律不整如此高的併發症和盛行率。因此替自己早期診斷出心房顫動,學會自我檢查的動作十分重要。當一個人懷疑自己有心房顫動或是其他心律不整的時候,尋求就醫診斷即可得知結果,亦可順利獲得合適診治。然而由於症狀的不明顯及不典型,許多患者根本就不會想到要尋求醫師的協助,或是即使看了醫生,因為認為症狀輕而不以為意,沒有提供出正確的資訊,造成沒有獲得正確的診斷。自我把脈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學會觸摸自己的脈搏、感受心臟的跳動,並分析是否有心律不整的發生,讓心律不整得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更可降低其他併發症的發生。謝敏雄主任呼籲每個人都該學會自我檢測,不僅簡單易學更可以避免遺憾發生。(圖片:臺北醫學大學‧市立萬芳醫院提供)

婚姻不健康 心血管疾病也會來報到?

婚姻不健康 心血管疾病也會來報到?#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很多人形容婚姻久了就像左手摸右手一樣,沒了激情也沒了新鮮感。光是婚前婚後就差很多了,結婚之後遇到的問題百百種!以前我們常說男人會有七年之癢的問題,但是最近美國有一項婚姻調查指出,將近6成的女生在結婚四年後就想離婚! 影響婚姻的因素有哪些?兩性專家WENDY指出,發生衝突的時候,過於理性以及講理,在據理力爭的情況之下,都會傷感情,人類是情感的動物,在婚姻關係裡,感性的處理會比較好。常聽人家說,結婚久了感情已不如以往熱情濃烈,難道結婚時間越長,婚姻的健康指數真的會越來越低?兩性專家也表示,愛情三角理論,激情、愛情關係、承諾,激情只能維持3至6個月,接下來說的是承諾,但講理論都是空的,所以婚姻久了沒有創造激情,健康指數當然會越低。剛剛是以兩性的角度來看,如果是再醫學的角度來看,女人結婚之後會有什麼改變?婦產科醫師陳保仁表示,女人在婚後內分泌會改變,通常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懷孕,另一個原因則是壓力衝突的開始,而內分泌產生變化。而如果婚姻讓你產生壓力,當心可是會產生許多身體病變的,長期的壓力會造成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醇上升,會造成慢性壓力症候群,腎上腺荷爾蒙對人體非常重要,一旦有不均衡的現象,便可能與許多臨床症狀有關聯,例如:焦慮、沮喪、慢性疲勞、癌症、肥胖、骨質疏鬆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打坐」能抗心血管疾病 放鬆紓壓身體自然好

「打坐」能抗心血管疾病 放鬆紓壓身體自然好#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許多人常說,壓力會造成疾病,因此讓精神放鬆、紓壓都可以避免疾病找上門來,根據最新研究指出,只要讓心情平靜下來,適時打坐、靜坐等活動,就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對於那些患有高血壓的患者來說,每天兩次靜坐,讓心情平靜,對心臟健康確實有幫助。研究者將62名高血壓青少年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每天2次靜坐,每次持續15分鐘,連續4個月,另一組則是讓他們接受如何降低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課程,但不需靜坐,之後使用專業儀器測量發現,確實發現對心臟健康有幫助。家醫科醫師洛桑加參指出,人若長期處在壓力下,會造成神經免疫系統紊亂,進而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而自律神經一旦失調,許多小毛病變會衍生,像是頭痛、心悸、腸胃不佳、手腳冰冷等問題出現。洛桑加參醫師表示,自律神經是一種不受意志操控、獨立負責協調身體機能的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兩者相互保持平衡的狀態,讓人體內部維持正常狀態,當壓力大時,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就容易失衡,產生疾病,因此像是打坐、靜坐、冥想等這類讓身體放鬆並藉此紓壓的活動,當然能夠降低身體疾病問題的發生。

高血壓控制不當 易破壞腎、心血管

高血壓控制不當 易破壞腎、心血管#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子因為經常頭痛難耐而到醫院看診,檢查後發現,血壓竟飆高到200mmHg,他一臉訝異地直說:「我怎麼可能有高血壓!」像他這樣罹患高血壓,卻不自知的民眾其實不在少數。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劉怡俊主任表示,高血壓是現代上班族最容易罹患的疾病,更是無形的健康殺手。由於工商進步,人們的步調較以往相對更快。沒有人想忙碌了一生後,換來的是高血壓這一類的慢性病纏身。為何說「高血壓」是無形健康殺手?劉怡俊表示,因為高血壓剛開始初期的症狀有時並不明顯,常見包括頭暈、頭痛,之後逐漸出現心悸、呼吸困難、耳鳴、流鼻血、胸部不適、後頸發硬…等。但卻是引發心臟病和中風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中有一半都有高血壓的病史。高血壓的出現,跟飲食習慣和生活型態有密切關係,例如鹽分攝取過多、肥胖、抽煙、飲酒過量、飲用過多的茶和咖啡、情緒緊張、壓力過大。另外,家族有病史的人也比較容易罹患高血壓。其實只要能控制血壓,就能大幅降低中風機率,但台灣的控制率並不算好。控制不良,與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以及沒有遵從醫囑按時服藥等都有密切關係。高血壓一旦未受到良好控制,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最常見也是最易致命的就是腦中風,包括腦溢血和腦梗塞。腦溢血是指由於血壓高導致腦部微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的疾病。腦梗塞則是由於高血壓使腦部動脈內形成血栓,腦細胞遭到破壞,造成部分腦部組織壞死。  其次是心力衰竭,因為長時間血壓升高的人,心臟要增加工作,逐漸變得肥大,直到再也不勝負荷,便會引致心力衰竭,造成嚴重的呼吸困難,即稱為心臟性哮喘,另外還會引致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  甚至連腎臟也無法逃離病變厄運,因為腎臟動脈若遭受到高血壓的強大壓力,腎內的小動脈會漸漸產生變化,形成腎硬化,最後導致組織被破壞而變萎縮,出現尿蛋白、血尿、腎衰竭等症狀,甚至轉變成尿毒症。  每個人只要活得夠久,就有九成機率,會得到高血壓。但只要能確實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習慣,就能預防和改善血壓高的情況。飲食上可把握「少鹽少油」的原則,含有味精、蘇打粉、防腐劑、醬油、雞粉等食品不可多食,以免對治療高血壓用的利尿劑造成干擾。最重要是每天測量並記錄血壓,就能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降低油脂攝取 遠離心血管疾病

降低油脂攝取 遠離心血管疾病#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脂肪除了是人體主要的儲能形式、熱量提供者之外,食品中的脂肪,有助於脂溶性維生素A、D、E及K的吸收,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但是脂肪攝取過多與不足,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現代人飲食逐漸精緻化,攝取的食品不但多油脂又常缺乏纖維素,長期下來,這些過量的脂肪極容易增加心臟病、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罹患風險。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脂肪過量攝取? 澎湖縣衛生局提供幾個可以巧妙避開隱藏大量脂肪的方法給大家,在烹調技巧上,盡量選用低脂產品,選擇脂肪較少的肉類或在烹調時減去外皮及肥肉,烹調方式盡量使用蒸或煮、避免油炸,且減少調味包的使用,增加蔬菜量。在飲食方面,衛生局建議,在喝湯前可先撈掉浮油,炸豬排等食品先去除粉衣再食用,盡量少選焗烤或有奶油乳酪的主菜,可先吃菜、再吃肉,而在點心的選擇方面,酥皮點心、甜甜圈、乳酪、洋芋片、沙茶醬、燒餅 、油炸物等都最好避免。依據衛生署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普遍對維生素E嚴重攝取不足,因此特別呼籲國人,雖然腰果、核桃、杏仁、花生等堅果種子類食品是富含油脂的食品,人們還是要適量攝取,一天約一湯匙的量,促進身體健康。 澎湖縣衛生局鄭鴻藝局長也呼籲,除減低脂肪攝取外,選擇植物性油脂及魚油等不飽和脂肪則較動物性脂肪及反式脂肪為佳,選購食品時要多留意包裝上的營養標示。同時還要提醒減重者,低脂產品不等於低熱量,若不加以節制,效果也可能適得其反。正確的飲食觀念,配合適量的運動,如此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健康久久。

天氣忽冷忽熱 當心血管疾病發作

天氣忽冷忽熱 當心血管疾病發作#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六旬的老翁,睡覺醒來突然中風了!」這是在寒冷的冬天及季節交替忽冷忽熱之際,最常見心血管疾病。由於人體的血液循環較差,加上能量及氧氣的需要量增加,便使得原本功能不佳的血管更加「滯礙難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自然也就跟著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容易遺留身體功能殘障,造成生活自理及工作生存威脅,及整個家庭的負擔。阮綜合醫院 高血壓衛教師吳曄薰解釋,一般而言中、老年人最難逃這類疾病的糾纏,但隨著生活形態改變(運動量減少)及生活飲食的西化(高脂肪),有愈來愈年輕化的傾向。男性在45歲後要特別留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女性則因為有女性荷爾蒙可以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因此通常在停經後才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是動脈硬化的促成因子,因為血壓過高會促使動脈硬化,導致腦出血及腦栓塞;糖尿病患者由於長期的血糖偏高,會使心血管提早硬化,引發心臟、血管的問題。除了疾病因素外,家族遺傳、體質及肥胖等。膽固醇中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或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易形成血管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然而高密度膽固醇本身也具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因此提高高密度膽固醇,就保護了心血管。另外值得提醒的吸菸族,尼古丁已證實會加速血管粥狀動脈硬化。衛教師吳曄薰也提醒,藉由非藥物,控制生活中可被修正的危險因子,就能預防悲劇發生的可能;而平時應遵照醫囑定期服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均衡飲食,多攝取全穀物(如燕麥、糙米)、蔬果及富含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鮪魚、秋刀魚等;調整生活習慣,作息正常及避免肥胖,適當運動;秋冬、換季時節氣溫劇烈變化,早晚加強保暖,避免寒流來襲清晨戶外運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