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密集復健治療 中風女教師喜獲新生

密集復健治療 中風女教師喜獲新生#心血管

一名50歲的女性高中國文教師,去年逛街時突然昏倒,送醫急救後發現是缺血性腦中風,導致右半身癱瘓。主治醫師表示患者沒有慢性疾病病史,平常也相當注重養生與保養,可能是因平常工作責任心重,常忙到三更半夜又得靠安眠藥才能入睡,長期下來身體不堪負荷導致中風。女老師中風後,右手右腳癱瘓,無法回到工作岡位,生活失去重心。雖然經過四個月的常規復健,但成效不彰,還是必須借助輔助工具才能行動,且手指攣縮、腳板無力造成女老師心情極度憂鬱。後來女老師轉介到復健中心接受強度較大的密集復健治療,每天都要進行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及矯正治療,一年後幾乎恢復正常。復健科醫師表示,中風後的病人如果神經功能受到損害又疏於復健治療,3至6個月後變形的肢體將造成不可回復的後果。若是及早接受密集復健治療,不但能減緩肢體變形,也能提升患者整體的癒後情形。女老師康復後重拾笑顏,如獲新生,現在移居國外修養。醫師指出,高壓力的生活型態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子,儘管沒有明顯的病史,也不代表心血管完全正常。建議50歲後的民眾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預防勝於治療。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 心血管疾病患者當心!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 心血管疾病患者當心!#心血管

目前正值春夏交替的時候,雖然天氣逐漸炎熱、白天陽光和煦,不過因春夏交際早晚氣溫溫差大,血管易受刺激而產生劇烈收縮、血壓容易波動,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特別注意。春夏交替之際,民眾常會感覺到白天陽光毒辣、氣溫炎熱,不過其實早晚溫差大;根據醫學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季節交替時,血壓容易發生波動,易引起血管痙攣,因此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進入高復發階段,需謹慎注意。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疾病,尤其好發於冬季,很多病患在冬季相當注意身體防護,但是春夏交替氣溫回升後,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易疏於防護;其實春夏交替時雖然白天炎熱,但早晚溫差大,血管易受刺激而產生劇烈收縮、導致心血管負荷加重,就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復發。根據醫學的建議,有腦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早晚應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與免疫力弱的患者;此外,患者必須按時規律服藥,並多攝取膳食纖維食物。

滿足口腹之慾下 也需注意體「粽」是否上升

滿足口腹之慾下 也需注意體「粽」是否上升#心血管

隨著炎夏氣溫驟升,端午佳節的氛圍也越趨高漲,加上今年端午佳節有三天連續假期,對於期待端午節來臨的心情油然而生,不知大家是否已經開始忙著採購粽料及粽葉,還是決定買個粽子來過過癮呢?不論您要自製還是外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都能提供大家一個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不造成身體腸胃負擔的聰明新選擇!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營養師藍玉芬說,記得以前小時候每逢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及鄰里之間,隨着陣陣清風飄來粽葉的香氣,在在提醒着人們,歡慶端午闔家團圓的日子來了,然而每個人對於粽子的喜好各有不同,有鹹、有甜,有北部粽、南部粽、客家粄粽、湖州粽、廣東裹蒸粽等,不論愛吃那一類型的粽子,幾乎在台灣都可以吃的到及買的到,台灣真是個美食天堂呀!隨着商業活動的興起,對於中國節慶的過法也有不斷演進,發展出不同模式,除了知名商家及傳統市場,現在連便利商店也加入販售粽子行列。除了眾所周知的傳統口味外,粽子產品也朝向禮品化及精緻化發展,然而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加,飲食不再是強調美味而己,健康飲食更是全民的期待。藍玉芬表示,如果購置市售粽子時,首先提醒民眾,選購時以全榖高纖低油低熱量為主,可以由外包裝及營養標示看出一些端倪來,例如主材料中是否使用全穀根莖類或蔬菜食材,以低脂的肉類、海鮮或堅果等食材代替傳統五花肉或蛋黃,以健康植物油替代飽和脂肪高的豬油。她說,如有多種口味享用,以「分食」為原則,品嚐粽子時,適量為限,才不會造成腸胃、血糖及心血管、甚至身材變形的壓力及負擔。此外,也希望民眾在享用粽子時,能搭配一份蔬菜及一份水果來攝取,補足粽子所欠缺的蔬果含量,更能幫助大家「均衡」過節!藍玉芬特別將市售常見的粽子作一分析與比較,各年齡層每天食用的份量表列出來,提供大家參考,不過隨着粽子大小、內容物食材的不同,熱量高低及鹽份相差頗巨,每個人應該依據自身年齡及身體狀態去攝取粽子,市售常見的小鹼粽約有1/4碗飯熱量、冰粽大約有半碗飯熱量、台式鹹粽約有1~2.5碗飯不等的熱量、湖州粽約有1.5~2.5碗飯不等的熱量。營養師提醒民眾,粽子美味但營養較不均衡,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粽子的美味,相信大家都可以無負擔、寬心過端午!延伸閱讀「市售常見粽子營養成分一覽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583

端午吃粽身體不負擔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

端午吃粽身體不負擔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心血管

端午佳節將至,各種口味的粽子紛紛出籠,古早味肉粽、客家粄粽、潮州粽、廣東裹蒸粽、八寶粽、豆沙粽…哇!一想到香味撲鼻的粽子,令人忍不住垂涎三尺。不過您知道嗎,粽子的營養以熱量為主,其次是蛋白質、脂肪、醣類,膳食纖維量明顯偏少,所以吃太多粽子,不但會對身體造成很大負擔,還會讓肥胖找上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指出,粽子的主角「糯米」,比較難消化,吃多了容易脹氣、肚子疼。胃腸不好或消化力較差的老年人、小孩可別吃太多。原則上,一般人一天應少於兩顆粽子,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的病人,一天則少於一顆粽子為佳。另外,享用粽子的時間可以放在午餐時段,避免放在晚餐時段食用,才不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影響睡眠品質。粽子的常客:五花肉、鹹蛋黃、肉燥、甜辣醬、砂糖、果糖…等,這些食物的油脂、鹽份和熱量相對偏高,對於正在進行體重控制,或有三高問題的朋友來說並不健康,也容易影響血壓的控制。周千欽建議民眾,不妨選用脂肪含量較低的瘦肉、豆干、香菇、紅蘿蔔、竹筍來取代五花肉、鹹蛋黃及肉燥;另外以不沾醬方式減少鈉鹽攝取。吃鹼粽時,可適量使用「代糖」取代砂糖、果糖,來降低熱量、遠離新陳代謝症候群的威脅。過節時,通常一餐裡只準備了粽子及一道湯。但若是如此,只會攝取過多油脂和澱粉,少了膳食纖維,而有營養不均衡的情形,如此食用三天以上,容易肩頸痠痛、沒有精神。周千欽建議,吃粽子的時候,可以再吃一盤深綠色的燙青菜,配一碗蘿蔔湯或竹筍湯,點心時間再補充約一個拳頭大的水果,以提供均衡營養素來源,達到營養均衡目標,才不會過了一個節,腰圍長大一圈。延伸閱讀「低卡粽子輕鬆DIY」: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494

搶救黃金三分鐘 生死瞬間救命一擊

搶救黃金三分鐘 生死瞬間救命一擊#心血管

臺北市聖家堂的74歲李姓神父,某週五到復健中心與朋友聚會,在歡愉氣氛中,李神父高歌一曲分享給教友聽,剛唱完隨咳痰後突然倒地昏迷。一陣荒亂中,友人迅速撥打119求救。臺北市政府消防局119求救電話響起:有一名男性昏倒需要急救服務。受理人員在最短時間內,派遣消防局忠孝分隊高級緊急救護技術員EMT(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到現場協助昏倒民眾,消防員抵達現場時,該名男性心肺功能已止,高級緊急救護技術員立即現場發揮專業以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施予電擊。經過現場二次電擊恢復心跳呼吸,就近急送責任區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室,於送往醫院途中,救護車上再度電擊兩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室醫師黃永忠於2月18日中午收治這位李神父,當時李神父由救護車急送到院時已經失去心跳呼吸,院方判定「到院前死亡」(Death on Admission),黃永忠本著急救精神,立即再次進行電擊及插管治療,才恢復病患生命癥兆。該名到院已無心跳呼吸的病患,經過一連串急診室專業醫療處置後,順利恢復心跳呼吸。黃永忠判斷應屬心臟血管疾病,立刻會診心臟內科醫師林斯晨。林斯晨在半小時內急作心導管判讀是多數心臟血管堵塞,唯一適當醫療處置為心臟血管手術。經由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姜智耀向家屬說明手術方式、各項風險說明後,家屬在最短時間內,作出接受手術的決定,爭取時效順利完成心臟血管繞道手術,術後於仁愛院區甫成立「心臟加護中心」接受專業醫療照顧,病患邁向康復之路。姜智耀說,臺北市政府消防局高級緊急救護技術員所使用的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在心臟顫動失去收縮功能時,即時電擊能恢復心跳減少腦部缺氧時間,搶救黃金三分鐘,在第一線急救時,占有非常重要角色。此次經由高級緊急救護技術員電擊急救、急診室醫生分秒必爭再次搶救、心臟血管內科及心臟血管外科共同醫治的病患,正是聖家堂李姓神父,李神父在臺北市政府完善的「急救暨醫療體系」急救、醫療環環相扣中,挽回寶貴生命。聖家堂李神父於(3/18)出院,出院後將繼續為神職服務的道路,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的急救能力結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救暨專業的心血管醫療能力,將永遠為臺北市民面對突發心臟血管急重症治癒之後盾。延伸閱讀「生死瞬間急救流程說明圖」: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82

每天多坐一小時 高血壓風險增加近三成

每天多坐一小時 高血壓風險增加近三成#心血管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學會暨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於100年5月22日(星期日)上午假臺北市松山國小合辦「世界高血壓日健走GOGOGO」活動,現場有血壓及腰圍量測及臺北市民健康卡集點服務,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今年「世界高血壓日」為100年5月17日,主題是「Know Your Numbers and Target Your Blood Pressure」,係宣導以「健康數字 健康血壓~Half in Five」為口號。高血壓是國人最常見的疾患之一,是腦溢血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根據臺北市98年衛生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臺北市十大死因第2、3、9位,其死亡百分比各佔11.89%、7.59%、2.59%,合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百分比為22.07%,亦即北市將近每4.5名死亡個案中,即有1名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布,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35.5吋)、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5吋)就算過胖,腰圍過大之腹部肥胖係內臟脂肪型肥滿,則是罹患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和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因子。瑞典研究發現,每天多坐1小時看電視,高血壓等代謝症候群風險就增加26%,要運動30分鐘才能抵銷久坐1小時增加的風險,建議每坐50分鐘就必須起身休息活動10分鐘,伸展筋骨。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調查」結果顯示,臺北市18歲以上運動盛行率約69.68%,尚有四成人口未建立運動習慣。到目前為止已有不少研究證明,規律運動有降低血壓的功效,尤其是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的效果更大。尤其是耐力型的運動,如:步行、打太極拳、外丹功、高爾夫、登山、慢跑、游泳或有氧舞蹈等。然而,高血壓患者運動前,應先接受醫師的檢查,藉此了解自己的體能和安全的運動量後,再斟酌自己的病情和體能狀況來從事運動。今年世界高血壓日將舉辦適合一般大眾參加的健走活動,期許號召千人一起健走以保持「健康數字健康血壓」,宣導力行預防高血壓的日常生活自我健康管理八部:定期量血壓,維持理想血壓120/80mmHg以下,最好自己與家人也學會量血壓。 定期量腰圍,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不超過80公分。 控制食鹽食用量,健康的成年人8~10公克/天,高血壓患者,應控制於5公克/天以下(一茶匙約5公克的鹽)。 控制脂肪的攝取量,少吃肝、豬油等高脂肪食物。 不要吃的太飽,忌暴飲暴食,維持理想血糖於100mg/dl以下。 戒菸、少喝酒。 控制體重,適量運動,以保持心臟強健。 應養成清心習慣,維持輕鬆開朗的心情,凡事不急不躁,心平氣和。

高血脂控制不當小心引發心肌梗塞

高血脂控制不當小心引發心肌梗塞#心血管

根據國民健康局一項蒐錄5,000份樣本的最新本土流行病學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台灣高血脂患者,罹患心臟病的相對危險是一般人的1.8倍,而罹患腎臟病的相對危險性,也是一般人的1.58倍。」換言之,對國人來說,高血脂不僅僅會影響到心血管疾病,同時,也與慢性腎臟病的發生有關。在今年的台灣血脂日,醫界特別提醒血脂異常的患者,應該每半年至一年,檢測蛋白尿與腎絲球的過濾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心臟內科陳志鴻醫師表示,血脂異常,不痛不癢、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膽固醇過高,長期會讓動脈硬化,影響到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硬化、狹窄、阻塞。若造成心臟肌肉的缺氧,就是狹心症,如果冠狀動脈狹窄得厲害,沒有處理,有急性的血塊,就是心肌梗塞,是死亡率很高的急、重症,常需要裝心臟支架、作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甚至動用到葉克膜來救命,這是冠心病最可怕之處。陳理事長指出,冠狀動脈心臟症,急性發作時,情況通常都很緊急又危險,但其致病原因如:血脂異常,其實存在很久了,且在很多年以前就開始了。在血脂異常上,目前醫界最重視的是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這是因為壞的膽固醇跟動脈硬化的關係最密切。若是有冠狀動脈心臟病、作過心臟支架、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患者,最起碼要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mg/ dL以下,若能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mg/ dL以下更為理想。善用斯達汀類的降血脂藥物,減少並延緩發生心臟病的機會,在臨床上是很重要的事。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李建德醫師則表示:「腎臟是一個血管分佈很豐富的器官,血脂異常,像是氧化的壞的膽固醇,當然會對腎臟組織造成局部傷害,導致腎臟慢性發炎。而血脂異常的患者,也常合併有肥胖、抽菸、高血壓、胰島素抗阻,這些高危險因子,有可能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的傷害,引發一連串的器官病變。」。血脂異常,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加重或惡化慢性腎臟病病情的重要因子,若能作好血脂控制,在臨床上,也証實可降低蛋白尿,可以說是具腎臟保護作用,延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李主任強調,慢性腎臟病患者,一旦發現有血脂異常,就跟冠心病的患者一樣,一定要積極治療,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100mg/ dL以下;而第三期之後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在使用降血脂藥物時,應該特別注意劑量與安全性;藥物選擇上,依照目前的臨床治療指引,以斯達汀藥物中的LIPITOR、 FLUVASTATIN為優先。對於合併有其它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如:年齡大、抽菸、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症相關家族史的高血脂患者,罹患冠心症的風險較高。陳理事長建議,除了抽血作膽固醇檢查之外,亦可視個人的情況,安排相關檢查。 若中年男性有二、三種危險因子,可能會建議作運動心電圖或核子醫學檢查,即可看出心臟肌肉有無缺氧狀態;必要時,可作64切、256切的電腦斷層檢查(CT),可以看到冠狀動脈的鈣化指數和狹窄嚴重程度。若是有症狀、心肌缺氧、冠狀動脈鈣化明顯,必要時,也會安排進一步的心導管檢查。李主任則提醒,慢性腎臟病一旦有症狀,病情通常會較嚴重,因此建議血脂異常患者,至少每半年到一年,要檢測蛋白尿、腎絲球的過濾率,血壓也要一併監控。延伸閱讀「台灣血脂日」: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194

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 輕輕鬆鬆過好年

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 輕輕鬆鬆過好年#心血管

農曆年前的氣候變化極大,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是一項考驗。再加上過年難免想以豐盛佳餚來犒賞自己並放鬆心情,就常使人在年節氣氛中,疏忽了身體的保健之道。但是,別忘了,有心血管疾患的朋友的三高控制工作是不能跟著放假的!過年的應景食品多以高鹽分、高糖分、多油脂等成分為主,熱量極高,再加上無節制的大吃大喝,很容易攝取超過身體每日的需要量,使血脂肪上升,而容易讓動脈阻塞硬化。而市民朋友又常因天氣冷,懶得起身運動,因此更加重心血管的負擔。若市民能夠每天正確選擇食物,注意攝取量,並搭配規律運動,將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下提供年節時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第一招,溫差血壓要注意。第二招,輕食養身顧健康(健康主食聰明挑、肉類海鮮謹慎選、新鮮蔬果多食用、醬料低脂低負擔、飲料酒類慎攝取)。第三招,暴飲暴食不可取。第四招,規律運動保健康。第五招,天天開心健康來。小小的生活改變對健康有大大的影響,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祝福市民朋友開心健康過好年。延伸閱讀「五招心血管保健之道」: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id=37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