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溫差大 心肌梗塞患者6成都是首次發作

溫差大 心肌梗塞患者6成都是首次發作#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有民眾身體不適掛急診,診斷出疑似急性心肌梗塞,需執行緊急心導管手術,連絡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但該院當天缺乏技術員無法執行,轉診至他院,仍心臟衰竭死亡。衛生福利部表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應能執行全年24小時緊急心導管手術,要求衛生局協助調查,如該案屬實將予以適當處分並加強督導。急性心肌梗塞 手術黃金時間12小時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據國內學者統計,國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約為每萬人口5人,而美國心臟醫學會統計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約30至40%,建議執行緊急心導管手術之黃金時間為12小時。衛生福利部於98年起針對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創傷、及高危險妊裖,推動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制度。中度級醫院於平日日間提供緊急心導管手術,重度級醫院於全年24小時均能執行。迄106年,已有重度級醫院39家、中度級醫院80家,並結合一般級醫院78家,完成建置全國14個轉診網絡。氣候溫差大 心血管疾病注意服藥石崇良司長表示,為避免再發生類似事件,將透過區域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及地方衛生局確實掌握急救責任醫院之服務量能,督導各級醫院落實分級制度與異常事件回報,必要時協助人力調度。近日氣候溫差大,有心血管病史者應特別注意規則服藥。據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將近6成為首次發作,如民眾出現相關徵兆應盡速就醫,急救責任醫院名單可至衛福部官網查詢。

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控血脂有訣竅

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控血脂有訣竅#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人對於健康普遍沒信心,反映出身體狀況可能的隱憂,害怕未老先衰,而心血管問題是最令人擔憂的身體問題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心血管議題是全球十大死因之首,亦是台灣十大死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膽固醇數值若異常,易造成不良血脂,好好控制膽固醇有益心血管健康。高糖、油、鹽飲食 成心血管隱憂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品與營養科學系教授陳振宇指出,44%的台灣人擔心熟齡期的心血管問題,多半來自高糖、高油、高鹽的重口味飲食習慣。陳振宇教授指出,益生菌改變腸道內菌叢生態,幫助消化,提升自我保護力,更能幫助控制血脂、膽固醇,然而,益生菌的存活率更是發揮功效的關鍵。進出冰箱、果汁機攪打,已大幅降低益生菌活性,食用進入體內後又可能遭受胃酸、膽鹼破壞,效果有限。慎選益生菌、攝取高纖 維持消化道機能營養師林若君指出,市售的優格製品乳酸菌存活率約1%,建議慎選益生菌的菌種,而芽孢乳酸桿菌的存活率高達70%,可以自行產生堅固外殼,避免受到破壞。林若君營養師表示,可常温保存的益生菌活性較穩定,若能不受高温破壞、並且無色無味,可以搭配冰、熱飲,或者於食物烹調完成後加入益生菌。若習慣用果汁機打果汁,須留意選擇可承受快速攪打的益生菌,才能喝進有效的活性益生菌。林若君營養師進一步提醒,除了正確攝取益生菌之外,應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外食族應多攝取高纖蔬果,再搭配每天適量補充益生菌,讓消化道菌叢達到最佳平衡狀態。

控糖、降壓又安腦 糖友記得這樣吃

控糖、降壓又安腦 糖友記得這樣吃#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糖友常感到疑惑,明明已經按時用藥,為什麼血糖還是忽高忽低?血糖控制是一種生活習慣,空腹血糖、飯後血糖及定期測量糖化血色素,是維持穩定血糖的重要三元素,稱為「控糖金三角」。糖友的血糖控制是一項長期挑戰,不過因為種族差異,東方人飯後血糖更容易升高。加上東方飲食習慣又多為米飯麵食類,攝入過多的澱粉,容易造成飯後血糖不易控制。逾50歲第二型糖尿病患 未來失智風險高2.41倍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王治元醫師表示,血糖過高就像將心臟泡在糖水中,人體中的血糖應該要維持穩定,若血糖控制不佳,濃度起伏大,身體各處的器官都有可能損傷。對腦部而言,隨著現代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身體越來越老化,失智症的風險也會隨之提高,而腦部血糖若不穩定,更可能增加失智風險。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逾50歲第二型糖尿病患,未來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是同年齡的健康者2.41倍 。由此可知,延緩老化的日常習慣對於失智非常重要!飲食方法一兼三顧 控糖、降壓又安腦  王治元醫師指出,國外研究顯示,針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患者,採用地中海飲食可降低3成糖尿病發生率,連續 8 週得舒飲食,整體血壓可降低一成,等同1顆降血壓藥物的治療效果 , 。馬偕醫院營養師許碧惠表示,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的特色,以全穀類替代高澱粉主食,並使用大量橄欖油增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結合得舒飲食富含高纖維及低鈉飲食,兩相搭配讓血糖維持穩定。而食譜的菜單中,也增加許多促進腦部健康的食材,如堅果、莓果、橄欖油及葡萄酒,並用魚肉及禽肉取代紅肉,以達到安腦的效果。 

講座/整合醫學與健康心血管

講座/整合醫學與健康心血管#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健康面面觀,身心百家談」,整合醫學與健康心血管,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舉辦講座,全方位解密身心靈療法與心血管間的關係,講座將由產官學界等13位專家,進行整合醫學講座探討,讓您輕鬆「護心」。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     時 間              演講主題     講 者 座長 08:50-09:00 知健康!行健康!得健康!–大家一起來  林承箕    09:00-10:00 心血管內科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殷偉賢  林承箕  10:00-11:00 中醫學與健康心血管 孫茂峰  劉鴻文  11:00-12:00 生物能信息醫學與健康心血管  李順來  劉鴻文 12:00-13:00 自行午餐/交誼 Lunch Time  13:00-14:00 順勢醫學與健康心血管  苑芝珊 葉明陽  14:00-15:00 音樂與健康心血管 謝汝光 葉明陽  15:00-15:30 花精與健康心血管 陳祈明 敖曼冠  15:30-16:00 營養與健康心血管 汪曉琪 敖曼冠 16:00-16:30 運動與健康心血管 李章智 敖曼冠  16:30-17:00 健康手法(若石足部健康法)與健康心血管  陳茂松 敖曼冠 一、 報名:1. 匯款報名:帳號:017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敦化分行) 210-09-15677-0  戶名: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 ※匯款後務請電郵[email protected]告知姓名、帳號末五碼  2. 網路報名:http://0723.cimpha.com/(附會員申請單)  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CIMPHA) 網址:http://www.cimpha.com   電話:(02)6600-9143 聯絡人:周秘書  聯絡地址:105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303巷6弄11號1樓   Email:[email protected]二、費用:  1.會員:凡已繳交年費者(贊助會員600元、個人會員1000元)一律免費(須完成報名手續)。     2.非會員:報名費600元(可折抵贊助會員年費,無入會費)。三、地點:台北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111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四段16號)   

心腎糖病友怎麼吃?最新建議報你知

心腎糖病友怎麼吃?最新建議報你知#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長輩經常多種慢性疾病纏身,需要看多科門診,這群患者就是所謂的「心腎糖」病友,在照顧上須要花費更多的心力,並且更需要整合醫學團隊的介入,隨著病程中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治療策略,才能兼顧心血管、血糖及腎臟功能保護的多效成果。愈來愈多醫學整合研究發現:攝取過多肉類中蛋白質除了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更會造成胰島素的阻抗干擾血糖穩定與控制。大部分病友忽略蛋白質食物的調整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門診中,已經有高達50%腎臟病的患者因為糖尿病造成腎病變,大多數病友以為只要控制澱粉攝取就好,忽略蛋白質類食物應該隨著疾病變化而調整,結果是血糖更難控制,更傷害腎功能,再加上心血管問題大幅上升,造成疾病更難控制,藥物愈吃愈多,甚至必須提早面對洗腎問題。郭克林主任分析,過去醫界對於心腎糖病友的蛋白質攝取有些爭議,在2008年,美國一項營養學整合性分析研究分析了8份論文數據。結果發現,無論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是否限制蛋白質攝取,腎功能似乎沒有太大差異。採低蛋白飲食可延緩腎功能惡化但到了2013年,日本一項研究觀察13項大型、指標性研究,結果大為不同。研究作者認為,糖尿病病友採用低蛋白飲食,可以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患者較不會早早洗腎,這樣的觀點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腎臟營養學之父Joel D Kopple所提倡的低蛋白飲食不謀而合。現今醫學講求的是證據醫學,愈來愈多臨床證據顯示:過多蛋白質攝取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且造成胰島素阻抗,形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幅上升,且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郭克林主任強調,心腎糖病友在飲食方面,營養、熱量都要經過專業的評估與設計,以蛋白質來說,一般人蛋白質攝取量約占總熱量的12-14%,若長期蛋白質攝取過量時,糖尿病患者便更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造成血糖居高不下,甚至造成腎臟的負擔成為腎病變患者,隨著腎功能下降,體內的許多毒素排不出去,造成毒素在各器官持續累積,心臟、心血管就會開始出問題,因此建議心腎糖病友在攝取蛋白質時要隨著疾病的變化作適當的調整,才能保護腎臟、心血管並維持血糖的穩定。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建議糖尿病者的蛋白質攝取量應該是在16-18%的熱量佔比,對病友是更有幫助的,若蛋白質量占比達20%,長期下來的確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甚至需要藉由施打胰島素來幫助血糖的控制。補充蛋白質營養品也適合吃素的長輩一旦已經有腎功能問題時,更需要將蛋白質攝取量降低到10%熱量比,才能避免毒素的累積增加腎臟及心血管的負擔。若是必須洗腎維持生命時,則由於洗腎過程中蛋白質會流失,則需要將蛋白質攝取量增加到18%熱量比才能避免因為營養不良造成感染及住院機率增加。所以隨著疾病變化,蛋白質管理是關鍵:不能營養不足,也不能造成營養負擔。心腎糖病友到底應該怎麼吃?郭克林主任認為:適當調整三大營養素後也要兼顧營養均衡,配合營養師的建議攝取適當的分量,並且多變化食物種類及多選擇優質蛋白質;若日常準備食物有困難,可以補充適當營養素比例的蛋白質管理營養補充品,這類也非常適合吃素的長輩,不用擔心營養不均衡問題。(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生活習慣病」您知多少?遠離代謝症候群

講座/「生活習慣病」您知多少?遠離代謝症候群#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腰圍粗、血壓、血糖、血脂肪高,顯示您的健康亮紅燈,「代謝症候群」找上你!未來罹患心臟病、糖尿病機率大增。耕莘醫院新陳代謝科馬文雅醫師指出,隨著國人生活習慣改變,肥胖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代謝症候群是腹部肥胖、血壓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血糖偏低5項危險因子的集合,若民眾有上述3項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日後罹患糖尿病、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馬文雅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即是生活習慣病,可經由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改善習慣來增進身體健康。依據「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馬文雅感慨的說她是下醫,民眾罹病後才會到門診找她看病,她希望民眾要做自己的「上醫」,預防勝於治療。人體的器官是珍貴的非賣品,會陪伴我們走一輩子,她呼籲民眾需要從習慣養健康,好好對待自己,小幅降低血壓即可大幅預防心血管疾病。「遠離代謝症候群」系列講座將於5月19日、5月26日,週五上午9點至12點,舉辦第2、3場,分別邀請國泰內湖診所張斯蘭營養師講解「飲食與代謝症候群」、中華民國健康運動協會理事長劉政煒教練教授「運動與代謝症候群」,活動全程免費,非常歡迎願意為自己健康負責、實踐健康生活者報名參加(台北市民60歲以上長者優先),報名專線:(02)2365-7780分機29黃小姐,康泰基金會官方網站http://www.kungtai.org.tw/foundation/index.asp。名稱:「生活習慣病」您知多少?遠離代謝症候群時間:106年5月19日、5月26日 上午9:00至12:00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5號8樓洽詢:報名專線:(02)2365-7780分機29黃小姐

眼底出血注意 高血壓找上門

眼底出血注意 高血壓找上門#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撥開歷史的迷霧,高血壓病(hypertension)的診斷慢慢浮現在高宗的病歷上。所謂「血壓」就是指體內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壓力適中,人就神清氣爽;壓力過高,人則頭昏眼花,甚至舉步維艱。所謂的「高」,無獨有偶,也指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高血壓病人大多無明顯不適 是容易被忽視的主因現代社會,「高血壓」之名已深入人心,心血管病專家認為成人血壓低於120/80mmHg視為理想,高於140/90mmHg則稱為高血壓,當然必須以在平靜狀態下多次測出的平均值為準。高血壓可分為兩種:一種叫原發性高血壓,一種叫繼發性高血壓(只占所有高血壓約5%),前者具有某種程度的家族遺傳傾向,父母一方患病,子女得病的機率相對較高;後者有明確的基礎病因,如腫瘤、慢性腎病、內分泌異常或嚴重的大動脈病變等。患病初期,高血壓病人大多無明顯不適,能照常工作和生活,這是容易被忽視的主要原因;中期,病人可能出現頭暈等症狀。不知不覺中,高血壓已悄悄損害著人體的重要器官,平時無聲無息,一有機會便誘發眼底出血(失明)、心肌梗死、中風或高血壓腦病,可謂一鳴驚人,甚至一舉奪命。發病時頭痛、噁心、嘔吐 甚至昏迷死亡高血壓腦病指的是動脈壓力突發急驟升高,導致腦小動脈痙攣或腦血管調節功能失控,從而產生嚴重腦水腫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發病時有頭痛、噁心、嘔吐、抽搐、煩躁不安、呼吸困難、視力模糊、意識障礙,甚至昏迷死亡。高宗經常頭暈,最後更發展到頭痛、失明,比較符合高血壓的診斷,他最後可能死於高血壓腦病。或許有人會問,高血壓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高宗患病時才30歲左右,可能嗎?從現代臨床資料來看,高血壓的確會出現在中青年身上,且患者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對於具備家族史或高危險因素的病人來說,年齡已不是他們抵禦高血壓的法寶了。如何防治高血壓?請保持平和、豁達的心態和規律、有序的作息;睡眠充足;注意飲食的清淡(比如,每天攝鹽量應低於5公克;勿過多食用肉類和攝取油脂;保持飲食均衡;多吃含纖維質高的食物);戒菸限酒;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比如,達到一定速度的步行、騎車或練習氣功、游泳等,避免過度劇烈的體力活動),最後才是訴諸藥物。同時,建議中老年人或有家族病史的朋友每週測量一次血壓。(本文摘自/病榻上的龍/時報文化出版)

醫訊/高血脂衛教講座

醫訊/高血脂衛教講座#心血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習慣外食,卻總是忽略大魚大肉添加的調味料、油脂,不只造成膽固醇過高的問題,讓因為飲食生病的慢性病患越來越多。針對各個飲食等問題給予建議,由心臟科醫師李適宜分享,將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舉辦衛教講座主題「高血脂」,期望民眾在飲食上有更正確的觀念。名稱:高血脂時間:105年11月16日 星期(三) 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分機:(02)2791-9696轉1008   手機:0975-682-056(簡碼219148)      0932-155-63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