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牙痛火氣大?竟是根尖囊腫!

牙痛火氣大?竟是根尖囊腫!#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火氣大、體質燥熱的人,有時冬日吃補容易因為活血循環加速,造成嘴巴破洞、牙齦浮腫問題,此時許多民眾會自行購買成藥消炎,但若是出現單顆牙齒腫痛、甚至合併有膿包現象,醫師提醒,可能是牙根受到細菌感染造成的「根尖囊腫」發炎現象,嚴重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不可輕忽!單顆牙齒有腫脹感 伴隨芽孢台南市立醫院牙髓病科醫師黃致翔表示,一般的火氣大導致牙齦腫脹,大約會表現在整片牙齦,位置也會靠近淺層,只要加強清潔問題就能解決,但若發生根尖囊腫,患者會感到單顆牙齒有腫脹感,伴隨芽孢,雖然藉由藥物治療會有短暫緩解,但停止供給藥物後又會復發,此時尋求醫師協助將是唯一選擇。根尖囊腫好發率約15%,主因與牙髓受感染的程度有關,大部分是因為牙齒神經受到感染或外傷無治療,骨頭裡會形成慢性囊腫,慢慢導致單顆牙齒腫痛現象,醫師提醒,小孩也可能會得到根尖囊腫,切勿輕忽。生理期、孕期牙痛 主因在荷爾蒙出現短期的牙齦浮腫問題別慌!有些女性生理期時也會感到牙齒腫痛,黃致翔醫師表示,女性荷爾蒙量突然增加時,相當於牙周病細菌獲得足夠的養分支持,會在生理期時造成牙周病的細菌大量增加,孕期婦女常牙痛、牙齦出血也是肇因於女性荷爾蒙。定期檢查是預防根尖囊腫的唯一方法早期因手術方式的限制,根尖囊腫復發率高,傳統手術的成功率只有5~6成,而現因科技革新,可以將看不見的細菌也一併清除,因此現在的手術復發率低,約9成患者癒後狀況佳,僅1成機率復發,情況少之又少。黃致翔醫師表示,預防根尖囊腫主要在遠離感染源、注意牙齒外傷,基礎潔牙的貢獻有限,因此民眾的定期檢查將是預防根尖囊腫的唯一方法,每半年為檢查牙齒的最佳時機。

一肚子氣?下體排氣大揭密

一肚子氣?下體排氣大揭密#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醫師,陰道也會放屁嗎?」女性正值生理期時,有時可能會有下體搔癢、不自覺的排氣症狀,可能輕微到不會有感覺,也可能只要一變換姿勢就會發出像放屁一樣大的聲響,實在讓人難以啟齒又尷尬!為什麼有時候會感到陰部有氣體排出呢? 5種情形 可能導致陰部排氣現象恩主公醫院中醫部內科主治醫師廖唯宇表示,婦女有時會出現陰部排氣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腹部壓力比較大,運動時的伸展拉筋、長期有宿便甚至有便秘情形者,都有可能增加腹壓,引起這種情況,以下5種情形也有可能導致陰部排氣現象發生:1)  性行為時/陰道無法完全包覆陰莖時,氣體「有隙可乘」,就會發出惱人又尷尬的排氣聲。2)  感染/陰道裡面有很多菌,我們可以想像當菌種產生不平衡時,腸胃的細菌感染嚴重恐造成腹瀉排氣,對於陰道來說也有可能會發生。3)  更年期後/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造成陰道內膜肌肉不緊實,氣體自由進出造成的。4)  生產過後/生產過後陰道口擴張,骨盆腔陰道附近的肌肉鬆弛造成內部蓬鬆無力,或者因為生產過後,婦女的腸子跟陰道造成瘻管,也容易也有可能造成氣體堆積在骨盆內。5)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較低下,陰部較容易感染,可能會產生氣體甚至白帶。有排泄物的味道、伴隨分泌物 盡早就醫童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永玲說明,一般未生產過的女性,約有11%會因放射線治療、發炎性腸疾病等原因出現陰道排氣的症狀,生理期過後陰道ph值會提高,此時被感染的機率比較高,這時要特別注意清潔與保養,適當的清潔不會讓殘存的細菌繁殖,更可以保障陰部的健康。凱格爾運動、太極拳、八段錦 有效改善廖唯宇醫師表示,女性下體排氣現象,可以利用物理性的體操來改善,凱格爾運動、太極拳及八段錦可以訓練陰部肌肉的緊實,另外,簡單的穴位按摩也可以幫助活絡下體血液循環,腎俞、大腸俞等穴位,因其位於骨盆腔後方,可以有效活化子宮、卵巢,三陰交、合谷穴則可以幫助腸胃系統循環,基本上來說,利用穴位按摩,可以讓女性從頭到腳暖起來,慢慢的達到預防性的改善。

明年擴大結核診斷 2萬人受惠

明年擴大結核診斷 2萬人受惠#感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資料顯示,結核病接觸者若遭受感染成為潛伏結核感染者,2年內發病風險最高,隨時間逐年降低,終生均有發病可能,為降低感染風險,疾管署自明年1月1日起,將擴大結核感染診斷,只要曾為高傳染性結核病個案的接觸者,民眾可至衛生單位開立接觸者就醫轉介單,確認是否感染並評估治療選擇。可提供27,000人次檢驗及6,400人治療疾管署表示,自明年1月1日起,除現有對象外,104年以前曾為高傳染性個案(痰塗片陽性且培養鑑定為結核分枝桿菌)的接觸者也被回溯納入適用對象,預估將提供27,000人次檢驗及6,400人治療服務,可避免640人發病,也避免社區傳播。引進靈敏度高檢查工具為提升接觸者診斷及治療成效,疾管署今年除引進靈敏度較高的新診斷工具「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並於4月1日起提供國際推薦短程治療處方「速克伏」,截至目前已提供約35,000人次檢驗服務,治療5,528人,其中2,548人(46%)使用「速克伏」,執行成果良好。潛伏結核感染者 有10%會進展為結核病疾管署提醒,潛伏結核感染者雖不具傳染力,但終其一生有10%的機會進展為結核病,只要接受治療即可有效降低發病機率,為保護親友並維護個人健康,請配合衛生單位及醫師的醫療建議,完成必要的檢查與治療。

多打「疫」針 根除水痘打2針!

多打「疫」針 根除水痘打2針!#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打過水痘疫苗仍有可能再復發!近來氣溫驟降,除了流感肆虐問題,傳染力強的水痘也是民眾應該關心的疾病之一,每人一生感染水痘的風險高達95%,若家中有人罹病,其他家人感染機率達9成!研究顯示,打過水痘疫苗者,有2.8%的機率有可能再度復發,醫師建議,每人接種2劑水痘疫苗,可助99%幼兒受到保護。倦怠、發燒、不舒服 水泡冒出來一周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教授表示,已達到根除的疾病為天花及第二型小兒麻痺,水痘是目前最頭痛的問題,因其傳染率高,低溫好發,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會得水痘,感染前期會感到倦怠、發燒、不舒服等類感冒症狀,從第1顆水泡冒出來開始,約會在第7天時會痊癒。小時候得過 1/3老人都會出現帶狀皰疹黃立民教授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比女性抵抗力差、接受疫苗保護的程度更低,而水痘病毒會終生藏在身體裡,老了以後抵抗力變差,水痘再發也會形成帶狀皰疹,在台灣只要小時候得過水痘,1/3的老人都會出現帶狀皰疹,症狀可能會長達好幾個月,甚至併發其他症狀,因此老了才得水痘反而更加危險。軟組織感染 10.6%會造成敗血症水痘的併發症的致死因,包含軟組織感染,即抓破的液體沿著經過的部位再度冒出水痘的機率達37.13%,其中有10.6%會造成敗血症,腦炎及肺炎也是兒童及成人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另外,成年人得水痘的併發症,是幼兒的25倍,死亡率是30~40倍。接種二劑可讓保護效果提高至99%黃立民教授強調,接受過1劑疫苗接種的幼兒,保護效果可達82.6%,而追加第2劑可讓保護效果提高至99%,因此兒童水痘疫苗接種對於成人預防有重要意義,建議家長可自動與醫師討論接種必要性,讓水痘病毒逐漸根除。

越吃越胖 研究:肥胖會傳染

越吃越胖 研究:肥胖會傳染#感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80年代,印度醫師尼基•杜蘭達(Nikhil Dhurandhar)和他的父親一起在孟買經營一家減重診所,經過多年努力,他們行醫的經驗和1985年研究肥胖症的先驅亞伯特•史當卡德(Albert Stunkard)一樣,後者曾說:「那些接受治療的人大多無法減重成功,而那些減重成功的人通常都會復胖。」減肥重點在少吃、精算熱量、運動杜蘭達醫師給肥胖病人的處方都是「少吃」及「精算攝入卡路里」,而且要求他們多運動,可惜肥胖的機轉沒那麼簡單,在杜蘭達心中始終有個謎團:「如果不能靠攝取及消耗卡路里的多寡來維持體重(或減重),那還有什麼方式可以知道肥胖的成因,進而永久治療?」死掉的雞都比較肥胖正當杜蘭達困惑時,和一位獸醫朋友聚餐時的閒聊,似乎替他點了一盞明燈,那位朋友正在處理眾多雞舍出現的神祕疾病,此病使雞類死亡,危害雞農生計,所以致力於找出疾病的原因與治療方法,發現雞隻死亡前都有過度肥大的肝,以及縮小的胸腺,身體也屯積了很多脂肪,說得簡單一些,死掉的雞都比較肥胖。一種奇怪的念頭湧入杜蘭達腦海──世上的肥胖人口有沒有可能如同雞隻,是被某種病毒感染所造成?他在90年代末期舉家遷至美國,希望可以找到夠分量的研究機構,接受他的想法,進而資助他研究讓雞隻肥胖的病毒。肥胖跟高卡路里飲食、久坐不動有關2001年,杜蘭達在《營養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發表了上述結果,認為「肥胖是會傳染的」,雖然論點頗具爭議性,但其中潛藏了可以深入的研究的課題,他創造了一個字Infectobesity,用以表達這種經由感染造成的肥胖。這聽了可能很嚇人,但如果你看到過去35年來「美國肥胖人口分布」的地圖,確實給人「肥胖是傳染病」的誤解─它從美國東南部開始擴張,延伸到北部及西部,最後在大都會爆發,不過有人也持不同的看法,認為還是和「易造成肥胖的環境」有關,例如超市販售的高卡路里食物、速食餐廳增多,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配偶變胖 另一半變胖風險也增加37%杜蘭達的論點如果屬實,則肥胖可能因為親密朋友的拜訪、接觸相同食物、觸摸共同物品,甚至因為上過同樣的廁所,而遭受病毒感染,他的研究可能太武斷,因為科學界這幾十年對肥胖的研究,還沒找到真正「一以貫之」的道理。有人認為是心理層面,肥胖的人意志不堅,控制不了自己,不知節制地亂吃,有人認為是腸道細菌不平均,某些細菌不足,造成營養過度吸收,而讓人肥胖,也可能是和你在一起的人影響你,例如配偶變胖,另一半變胖的風險也會增加37%。感染增加肥胖的可能 肥胖的人易於感染以上諸多可能的原因讓人摸不清頭緖,不知如何是好,還好和杜蘭達抱持同一觀點的人並不多,目前可知的相關研究零零星星,最近的一篇是2015年來自土耳其的抽血篩檢,雖然和杜蘭達的論點相關,但樣本數偏少,無法適用於其他地區。引用學者格洛尼(Genoni)在2013年發表於《歐洲小兒科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的論點說明,他認為肥胖和感染是一體兩面(two sides of one coin),感染增加了肥胖的可能,但肥胖的人也易於被感染,就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邏輯,感染或肥胖哪個是禍首,誰也說不準。(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

懷孕養貓 弓漿蟲恐致胎死腹中

懷孕養貓 弓漿蟲恐致胎死腹中#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孕應該避免接觸寵物?狗身上確實可能帶一些人畜共通的寄生蟲疾病,這些寄生蟲在懷孕時並不會對孕婦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如果這位孕婦在未懷孕時和她的寵物狗相處沒有特別的狀況,那懷孕時也不會有嚴重的影響。食用遭寄生動物、受汙染水 可能感染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徐英倫表示,相比之下,貓帶來的弓漿蟲疑慮,比狗更需要關注,弓漿蟲是一種細胞內寄生蟲,其蟲卵會經由貓的糞便排出,進而汙染土壤,若其他動物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弓漿蟲在體內寄生,而這些動物又未經煮熟即被食用下肚,也可能讓孕婦感染弓漿蟲,而飲用受弓漿蟲汙染的水,也是傳染途徑之一。感染了弓漿蟲的孕婦會出現輕微不適,如疲倦、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等類似感冒的情形,有一部分會出現頸部雙側淋巴結腫大,這是少數比較特殊的線索,但可能只有不到10%的感染者會出現。懷孕期間感染弓漿蟲 可能傳染給胎兒若產婦在懷孕期間感染弓漿蟲,便可能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弓漿蟲為了繁殖,會侵犯胎兒的細胞,尤其是大腦和肌肉組織,所以可能導致胎兒腦性麻痺、雙眼失明、小腦症、水腦以及癲癇等後遺症,嚴重甚至有胎兒死亡的結果,隨著感染時的懷孕周數愈大,傳播的可能愈高。7建議 婦女應注意若懷疑孕婦受到感染,可藉由偵測血液中的弓漿蟲抗體來診斷,想知道有沒有傳染給胎兒,則可藉由羊膜穿刺,檢驗羊水中是否存在弓漿蟲DNA,另外,也可以藉由超音波確定有無弓漿蟲相關的異常影像,以下是給懷孕或計畫懷孕女性的建議:1) 盡量不要到未開發的國家旅行。2) 避免飲用生水。3) 吃東西前先洗手。4) 蔬菜水果應仔細清洗後再食用。5) 未煮熟的肉類勿食,切過肉類的刀具要徹底洗淨再使用。6) 肉類烹調溫度需高於攝氏70度以上,或者烹調前先冷凍至零下12度保持24小時。7) 不要由孕婦來更換貓沙、清理糞便。

新藥等太久 恐致肝硬化風險

新藥等太久 恐致肝硬化風險#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桃園醫院近3年來在桃園監獄和台北監獄進行收容人C肝篩檢與治療,針對獄中感染者進行健保給付治療,以長效型干擾素注射搭配抗病毒藥物,C肝受刑人治療成果顯著,治癒率超過8成。合併2種病毒 10幾年就會很嚴重由於2家監所的受刑人多半是以藥癮為主,因為施打毒品共用針頭注射入獄,此類獄友多半合併C肝及HIV病毒,在台灣,有這2種病毒的感染者將近1萬人左右,若是單純C型肝炎,大約20~30年會演變為肝纖維化或肝硬化,一旦合併2種病毒,大約10幾年就會惡化很嚴重,因此及早治療是重要關鍵。桃園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鄭健禹分析,2家監所的受刑人平均年齡約35~40歲左右,多半是剛感染C肝的頭幾年,趁早治療成效佳,由於監所內屬封閉型環境,加上獄中是團體生活,獄友也會互相加油打氣,完成療程,幾乎就能讓C肝痊癒。有藥癮者幾乎有C肝和HIV病毒鄭健禹醫師發現,有藥癮者幾乎等於有C肝和HIV病毒,濫用毒品通常2種病毒會一起感染,統計發現,2家監所的C肝加起來約有300人,合併HIV的病人大約250人,2個病毒交互作用複雜,會讓肝病快速惡化,若等到症狀嚴重才治療,副作用也會比較大。因新藥的副作用小、治療快速,許多患者為了等待新藥,而埋下惡化成肝硬化、肝癌的風險,且未來新藥的給付時程未定,不一定會全面放寬,醫師也呼籲受刑人應該趁年輕趕快治療,治癒後未來在社會上好好工作,成為有生產力的人,才能回饋社會。

早產兒住院率 高足月兒2倍

早產兒住院率 高足月兒2倍#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中市早產兒出生率居五都之冠!國健署過去10年的出生通報統計發現,台中市平均9個新生兒就有1個早產兒,高於全國平均值,時序逐漸入冬為呼吸道感染高峰,若一旦感染如呼吸道融合病毒,必須住院的機率,是足月兒的2倍以上。下肢走路較沒力 語言能力發展緩慢7年前在台中出生的靖云,體重僅有422公克,24週就出生的她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待了將近5個月,直到體重達到2560公克才出院,但在矯正年齡6個月到12個月期間,發現靖云下肢走路較沒力、語言能力發展緩慢,不像同齡孩子可以撐起頭、翻身及牙牙學語,兩度被通知有發展遲緩現象,需要接受語言及物理治療。吞嚥不協調 喝奶喝到一半就忘記呼吸黃媽媽表示,寶寶的呼吸與吞嚥動作不協調,常常喝奶喝到一半就忘記呼吸,臉色發黑發紫、血氧急墜,所幸經長期追蹤與復健後,直到5歲靖云慢慢追上正常孩子的成長曲線,但早產造成視網膜病變讓她差點失明,透過雷射手術治療,現在靖云需要佩戴眼鏡上學。台中市每9個新生兒有1個早產懷孕週期未滿37週出生即認定為早產兒,在台灣,每10個新生兒就有1個早產兒,根據國健署過去10年(2006~2015)的出生通報,台中市的早產兒出生率居五都之冠,平均每9個新生兒就有1個早產,較全國平均值高。過早離開母體會影響腦部功能發育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林湘瑜醫師表示,依臨床經驗,台中地區有76%的早產兒屬於晚期早產,也就是在孕期第34至36週出生,據國外最新研究顯示,這是胎兒腦部發育的重要時期,近1/3的腦部重量在這時候發育,過早離開母體會影響腦部功能發育,且提早出生,在神經認知的發育及語言和動作協調,有很高的比例會較足月出生的孩子來的遲緩。他分析,,有些孕婦因而提早生下小孩,也有遇到產婦會因為某些非健康因素催生,如替寶寶挑個黃道吉日提早剖腹等,但是懷胎10月,整個孕期是280天,即40週,當產婦還沒有產兆時,也意味著寶寶還沒有準備好,不建議讓寶寶提早墜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