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台C肝盛行超越中日韓 看牙、輸血易感染

台C肝盛行超越中日韓 看牙、輸血易感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根據衛福部103年國人死因統計,肝癌盤踞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慢性肝炎與肝硬化也長期名列十大死因。台灣早期為B肝帶原的「流行區」,導致肝病猖獗,隨著B型肝炎疫苗的預防,威脅逐年下降,而被視為第二號殺手的C型肝炎,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更是不容忽視。半數急性C肝會轉成慢性台灣一年約有1萬3千位國人死於慢性肝病及其後遺症,平均每45分鐘就有一人因肝病死亡。其中慢性肝病患者7成由B肝造成,約2到3成與C肝有關。相較於B肝,民眾對C型肝炎較不熟悉,然而台灣C肝盛行率高達4%,是全球少數盛行率超過3%的國家,帶來的威脅不容小覷。國內染B肝人數約240萬人,C肝感染者約只有40到60萬人。但是急性B型肝炎患者約有5%會轉變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C型肝炎感染者卻有高達50%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一旦演變為肝硬化,高達3成在十年內演變成肝衰竭,甚至每年有1~4%會發生肝癌。C型肝炎全球發現至今僅26年,與國人聞之色變的登革熱病毒是親戚,都具高突變率,不易研發疫苗。一旦感染C肝,患者不但面臨肝硬化、肝癌風險,還可能導致神經、心血管、腎臟、免疫與其他癌症等「肝外病變」威脅。血液傳染為主 治癒率高台灣肝病策進會理事長、臺大內科系高嘉宏教授提醒,C肝感染途徑主要透過抽血液與體液傳染,因此開刀、輸血、共用針頭、看牙、針灸、拔罐、穿耳洞、性行為、刺青、紋眉等,只要有傷口、器械消毒不全,接觸到被汙染的血液製品,就可能感染。相較於B肝透過藥物只能控制病情,C肝則是可以被治癒。近年來,C肝治療有劃時代進步,多款全口服藥問世,不需打針,療程縮短,副作用少,治癒率逾9成,甚至逼近100%,有助於一次擺脫肝苦。可預見在不久的將來,C型肝炎有機會如同天花等嚴重傳染病,成為歷史名詞。

婦人餵貓被咬 身體竟長腫塊險瞎

婦人餵貓被咬 身體竟長腫塊險瞎#感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在現代社會中,飼養寵物已經變成趨勢,許多人也把這些貓貓狗狗當作自己的小孩一樣疼愛,不僅讓牠們吃好的、穿好的,還一起睡覺,但是,在這麼靠近寵物的情況下,有想過會因為這些毛寶貝致病嗎?中國有一名年近60的婦女常餵養流浪貓,有次被抓了之後打狂犬疫苗,結果半個多月後,視力莫名下降,身上長出10多個鵪鶉蛋大小的腫塊。就醫之後才知道,自己得的是貓抓病,好在救治及時,視力沒有造成大的損害。病患在與小貓玩樂過程中,左手被抓傷並出血,當時簡單消毒後,打了狂犬疫苗,以為就沒事了。讓人想不到的是,半個月後感染上怪病。一開始是視力莫名其妙驟然下降,逐漸發展到整天像是置身於濃霧中,看到的東西都是模糊的。除此之外,最令她害怕的是,左腋窩下及左上臂肘部漸漸冒出10多個腫塊,鵪鶉蛋大小,並伴有發燒、四肢無力、頭痛、關節痛等症狀。輾轉多處求醫都未找到病因,最後掛感染科才證明是貓抓病,惹禍的就是倉庫裡的小野貓,一旦病因明確,接下來的治療就變得很簡單,用藥治療10天便正常出院。當地醫師解釋,貓抓病是動物抓傷造成細菌感染的病症,經常是春季和夏季被貓抓傷了,然後秋天和冬天才發病,非常隱匿,不是很有經驗的醫師,很難將兩者聯繫起來,臨床上,當不明原因發燒以及淋巴結腫大發生時,大部分都會懷疑,是否罹患癌症,因而進行一連串詳細的切片、電腦斷層與超音波檢查。家有喵星人 2點要留心! 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當地專家建議,貓抓病的傳播途徑是跳蚤,平常要注意寵物衛生,定期修剪指甲、毛髮梳理,並且不要過分親密接觸,尤其是家中有兒童的家長要注意,在春季動物發情和夏天氣溫高又悶熱的時期,寵物容易攻擊主人,一旦有抓咬的情況發生後,即使接種過狂犬疫苗,秋冬季節也請留心,如果出現淋巴腫大、畏寒發燒等症狀時,一定要將被貓咬抓傷的病史告訴醫生,以利於正確診斷。

黴菌感染亂塗類固醇 男子「偽裝癬」上身

黴菌感染亂塗類固醇 男子「偽裝癬」上身#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黴菌感染誤當濕疹治療,男擦類固醇害小腿紅癢難耐!一名55歲男性去年因右小腿局部濕疹而求助皮膚科,當時醫師開了類固醇外用藥塗抹,治療沒多久症狀便好轉,2個月前再度復發,於是男子自行至藥局購買相同藥膏,沒想到情況沒有好轉,反而使患部範圍擴大、紅癢,嚇得趕緊就醫。非濕疹而是黴菌感染 類固醇治療更糟收治病例的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指出,檢查後發現,患部呈現環狀紅斑,佈滿滲液和脫屑的紅色丘疹,邊緣有輕微癢感小水泡,初看容易以為是濕疹,但是經仔細詢問病史後,發現患者雙足有足癬狀況,診斷為黴菌感染,因先前擦了外用類固醇藥膏,使得癬的表現不明顯,形成「偽裝癬」。她進一步說明,偽裝癬是指黴菌感染後,因使用外用類固醇,原本的症狀表現變不明顯,使病徵範圍擴大且惡化。且外用類固醇藥膏會壓制皮膚發炎的情況,同時降低皮膚免疫力,使得皮膚對黴菌的抵抗力降低,造成黴菌感染範圍擴大,更加嚴重。黴菌感染的治療,主要是投以外用黴菌藥膏,需特別留意的是,不癢不代表痊癒,切忌自行停藥,須按時回診,並依醫師指示擦藥至病兆改善。類固醇用量 應由專科醫師調整此外,外用類固醇藥膏,在皮膚科門診雖經常使用,但醫師會根據患者症狀、部位,選擇不同強度及劑型使用,常用在發炎性皮膚病的治療。鄭惠文醫師強調,類固醇藥物的使用強度、需要時間及劑量,要由專科醫師依照患者狀況來調整,切勿自行使用。皮膚問題的表現多樣,即使看起來很像,也可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因此有問題時就應就醫治療,不可自行任意使用藥物,以免症狀更加惡化擴散。

災後清理遭竹片劃傷 他感染類鼻疽

災後清理遭竹片劃傷 他感染類鼻疽#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颱風過後,民眾開始忙著清理家園,應務必小心,避免受傷,以免引起嚴重感染。近日颱風過後,就有一名農民至山上整理農作,遭竹片劃傷手指,之後高燒不退並併發肺部肋膜炎,至南投醫院就醫,經診斷為類鼻疽感染,研判可能經傷口血循進入,或由呼吸道吸入所致。清理應重防護  慎防傳染病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提醒,風災過後,民眾應盡速做好戶外環境整頓,加上近期為登革熱高峰期,針對積水容器,一定要做好「巡、倒、清、刷」的動作。但是在整理家園或果園農田時,應務必做好個人防護,避免受傷,以防止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入侵。而且颱風帶來強風豪雨,將含菌土壤帶出地表,多經由呼吸道吸入或傷口感染,可能併發輕微症狀到嚴重敗血症。廖嘉宏醫師也提醒,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民眾,平日工作應該注意自身安全,譬如穿戴防護手套等。如不慎受傷,也應該立即以大量清水清洗傷口,並諮詢醫師,進行相關處置。

第二型登革熱大流行 病毒交互感染恐增死亡率

第二型登革熱大流行 病毒交互感染恐增死亡率#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登革熱疫情一年比一年嚴峻,特別是日前爆發於台南的第二型,不僅社區傳染力很強外,就連出現的症狀也多以腸胃道為主,不一定會發燒,屬於非典型症狀,因此,提醒民眾需多加留意。感染登革熱 體內將對該型病毒產生免疫安南醫院林瑞模醫師表示,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並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每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如果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終身免疫,但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通常約為2~9個月短暫的免疫力,待這段期間後,還是有機會再感染其他型別。病毒交叉感染 致死率達2成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感染登革熱時,引起宿主不同程度的反應,也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到發燒、出疹、嗜睡、躁動不安、肝臟腫大等,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出血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雖然典型登革熱的症狀,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但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的病毒,則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20%以上。風災後一週 是登革熱防治關鍵期上週末因颱風挾帶狂風豪雨過境,造成多處道路積、淹水,其中又以台南、高雄累積雨量最多,若未及時清除積水容器,將利於病媒孳生,提高登革熱疫情風險,所以,林瑞模醫師提醒民眾,應定期巡查醫院環境整頓整潔,並加強戶內外積水容器的清除,以防登革熱疫情蔓延,特別是風災後一週,更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

小便會痛!泌尿道感染 多為大腸桿菌所害

小便會痛!泌尿道感染 多為大腸桿菌所害#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泌尿道感染是人體最常見的感染之一,尤其悶熱的夏天,更是好發季節,相較於男性尿道約15~20公分,女性尿道較短,僅約3~4公分,比男性感染的機率更高。醫師表示,大腸桿菌為最常見的泌尿道感染致病菌。童感染別輕忽 恐是泌尿結構異常童綜合腎臟內科張嘉玲醫師表示,泌尿道感染可分上泌尿道感染、下泌尿道感染與前列腺炎,多為逆行性感染,也就是存在肛門、陰道或尿道附近的病原菌自尿道上行,侵犯膀胱、腎臟,少部分為病原菌經血液至泌尿道造成感染。臨床上常見女嬰排便或排尿後,父母用濕紙巾擦拭會陰而造成泌尿道感染發燒的案例,建議用水沖洗或擦拭時由前往後的方式;然而也別輕忽兒童泌尿道感染,可能潛藏著泌尿系統結構異常,例如膀胱輸尿管逆流、尿道瓣膜、或尿路阻塞等,應早期診斷以避免腎臟的損傷。解尿疼痛+血尿 仍要多喝水、勿憋尿泌尿道感染症狀有解尿疼痛、尿急、頻尿、背腰部痠痛、發燒、血尿等,因大多為細菌感染,故一般先以經驗性抗生素治療,若有確切細菌培養報告,再看是否需調整抗生素,即使症狀已緩解,抗生素仍須按時注射或服用一定時間,以避免產生抗藥性細菌。張嘉玲醫師呼籲,預防泌尿道感染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攝取足夠水分,每天至少要喝1500~2000毫升的水;並且切勿經常憋尿,以減少尿液停留在膀胱裡而感染,並藉排尿沖出在泌尿道中的細菌,降低感染機率;另外,避免穿著過緊或不透氣的褲子、排尿或排便擦拭時要由前往後擦拭,性行為前後多喝水以增加排尿等,都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原則。

懷孕6月沒寶寶!原來是葡萄胎來攪局

懷孕6月沒寶寶!原來是葡萄胎來攪局#感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嘔心、腹痛、停經,三者若同時發生,多數人都會確定是喜事將至,不過中國這名女子,卻沒有這麼幸運,她懷胎6個月後,肚內竟然一個寶寶都沒有,嚇壞眾人,檢查發現原來懷的是葡萄胎。懷胎6月未曾到醫院檢查 女:看別人都這樣中國江西省一名女子,6個月前感到腹部疼痛、月事久久沒來,且聞到油煙味就想吐,身旁生過小孩的親友紛紛送上祝賀,告知她一定是懷孕。但女子卻沒有到醫院檢查,並說,看身旁朋友都這樣,也健康產下嬰兒,想說應該一切正常,就放任肚子日漸變大。今年7月底,女子突然大量出血,嚇壞丈夫,便趕緊前往醫院,經檢查發現,肚內竟然一個寶寶都沒有,卻是充滿水泡狀的東西,外觀就像一顆顆葡萄,醫師說,女子懷的不是寶寶,而是葡萄胎!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 葡萄胎發病機率為1/1000懷胎6個月竟然懷得不是寶寶,而是一顆顆外型似葡萄狀的水泡,如此罕見的情況令女子與丈夫不知所措,當地醫師說明,葡萄胎是指妊娠後,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相連,外型就像葡萄一樣,一般發病機率為1/1000,簡單來說,就是胎兒沒有正常發育,若發現肚子懷得是葡萄胎,一定要馬上處理,不然會有生命危險。女子手術後表示,相當後悔當初沒到醫院檢查,才會發生此遺憾。

屁股痛冒腫塊 他會陰部壞死險奪命

屁股痛冒腫塊 他會陰部壞死險奪命#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屁股莫名疼痛,竟差點害台中慈濟醫院胸腔科醫師劉建明丟了小命!他本來只覺得屁股痛痛的,也找不到任何傷口,想不到隔天冒出腫塊,檢查罹患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福耳尼埃氏壞疽),死亡率高達5成,治療一個多月歷經8次清創手術,才順利闖過生死關。44歲的劉建明,本身是胸腔科醫師,近日先是屁股疼痛就醫,抽血也發現發炎指數異常高,確診為壞死性筋膜炎。主治醫師泌尿科謝登富醫師說:壞死性筋膜炎是細菌沿皮下組織的筋膜向上擴展,全身有筋膜的地方都可能發生,而發生在會陰部這個特殊位置的壞死性筋膜炎,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壞死性筋膜炎進程快  會陰部發作難防謝登富醫師指出,壞死性筋膜炎的病人大部份會以疼痛、發燒表現,也有些人不那麼典型,發生在生殖器官、會陰部的壞死性筋膜炎機率並沒有那麼高,只是來得又快又急,必須妥善處置。有些人可以找出原因,如肛門瘻管、睪丸、副睪丸發炎、泌尿系統感染,也可能是一個臨床上也不容易看到的小傷口,再進一步形成壞死性筋膜炎,但尤其位於會陰部位置,不容易看到,所以讓人防不勝防! 所幸在各科專家團隊努力下,積極治療三周,經歷八次清創手術、高壓氧加上抗生素治療,才能在狀況改善後轉到普通病房,保住一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