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麻疹疫情頻傳!中部11月男嬰遭感染

麻疹疫情頻傳!中部11月男嬰遭感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麻疹個案再添一例!日前,國內新增一例麻疹確定病例,為中部11個月大男嬰,5月18~27日間曾因流鼻水、發燒、呼吸急促等症狀,就醫兩次並住院一週,出院後在6月1~6日間陸續發燒及出疹就醫共4次,最終診斷疑似麻疹,收治負壓隔離病房,經檢驗確定感染麻疹,目前個案已出院,故研判為國內感染病例,可能感染來源仍在調查中。疾管署表示,為防範疫情擴散,已掌握199名接觸者,包括家人及就醫時曾接觸之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目前接觸者尚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將追蹤觀察至6月25日。接種疫苗 為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共24例麻疹確定病例,其中21例為國內感染、3例為中國大陸境外移入,因此,疾管署提醒,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至接種疫苗。另建議不確定是否曾感染麻疹的中壯年人,及部分青年族群雖幼年曾接種疫苗,但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如需前往流行地區,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MMR疫苗接種需求,且自流行地區返國後,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症狀,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及接觸史。

日本腦炎流行季 接種疫苗防感染

日本腦炎流行季 接種疫苗防感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本腦炎流行季節報到,疾管署提醒民眾,應做好個人防蚊措施,家中如有未完成日本腦炎疫苗接種的適齡嬰幼兒,請儘速完成接種;如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或水田等高風險環境,且自覺有感染風險者,也可自費接種疫苗。6至7月為日本腦炎高峰期臺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節,病例高峰通常出現在6至7月,雖然國內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日本腦炎確診病例,但由於各年齡層均有感染風險,以30到59歲風險為高,且據往年的監測資料顯示,確診病例數以中南部縣市較多,因此,建議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大陸、越南、泰國 皆有確診個案出現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日本腦炎病例好發於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等20多個國家,每年約通報68,000例病例;溫帶地區疫情發生於夏至秋季,副熱帶及熱帶地區則常年流行,多於雨季達疫情高峰,2014年全球累計通報病例數以印度、尼泊爾及中國大陸為最多,其次為越南、孟加拉及菲律賓等國。依據中國大陸衛生單位統計,今年截至4月累計通報25例,較去年同期少,疫情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他鄰近國家及地區中,越南自今年年初迄今,累計5名兒童死於日本腦炎;泰國今年截至5月初,累計通報3例,低於去年同期累計數;澳洲維多利亞州於今年1月通報自印尼峇里島境外移入之日本腦炎病例。黃昏與黎明時段 為病媒蚊吸血高峰日本腦炎病媒蚊主要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而豬為病毒的主要增幅宿主,所以,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最新!南韓MERS再增14例

最新!南韓MERS再增14例#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南韓MERS疫情,持續惡化。南韓當局更新最新感染病例資料顯示,MERS病例較昨日再增加十四例,目前累積病例已達六十四例,同時出現第五例的死亡病例。根據韓聯社的報導指出,這新增的十四例確診案例中,十例可能是在三星醫院首爾院區感染,而新增的死亡案例。目前南韓MERS疫情尚未受到控制,呼籲國人若要前往南韓旅遊,務必多加三思。

失守?南韓MERS感染人數竟衝破50人

失守?南韓MERS感染人數竟衝破50人#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不負責任的傳染國,南韓,MERS-CoV疫情的防堵,竟然節節敗退,在短短時間內,累積感染案例衝破五十人大關,更有四例死亡病例,推測,疫情恐怕早已升溫成社區感染,呼籲國人近日若要前往南韓旅遊,可要三思!近期要去南韓旅遊 請多多三思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自2012年9月至今(2015)年6月5日,全球累計1,185例病例,443例死亡。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南韓首爾(含京畿道)已列為旅遊疫情建議第二級,警示(Alert),即為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卡達、伊朗、阿曼、巴林等國及南韓(其他地區)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旅遊期間應注意個人衛生、呼吸道防護及手部清潔,避免騎乘或接觸駱駝及勿生飲駱駝等動物奶。

肺癌患者 結核菌潛伏感染率達35%

肺癌患者 結核菌潛伏感染率達35%#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全球約有3分之1的人口受到結核菌感染,成為潛伏性結核感染者,一旦感染終其一生將有一成的發病率,但隨著族群不同,結核菌的抵抗能力也會有所不一,舉例來說像是肺癌患者結核菌潛伏感染率就高達35%,因此,為避免民眾感染結核病,預防性治療很重要。免疫力良好時 結核菌對身體毫無影響衛服部胸腔病院檢驗科蔣佳蓉醫師表示,所謂的潛伏性結核感染指的是,結核菌突破免疫防線,進入人體組織,通常細菌量少,所以,會與免疫能力拉鋸形成平衡,使得人體處於一種受結核菌感染的狀態,但對沒有影響也無傳染性。只是當身體狀況不佳時,包括HIV感染、糖尿病、身體老化,就可能會使免疫力下降,導致潛藏的結核菌活化,進而引發結核病。糖尿病、洗腎患者 發病率皆超過一成不同族群對於結核菌的抵抗能力也有所不同,依台灣現有資料顯示,肺癌病患的結核菌潛伏感染率為35%,糖尿病患為30%,洗腎病患為18%,長期使用呼吸器病患為17%等,通常受結核菌感染者,日後發生結核病的機會為1成,但往往因族群不同,會有不同的發病率,而上述族群的發病率,通常就超過1成以上。結核病高危險群 建議進行預防性治療至於該如何偵測潛伏性結核菌感染,蔣佳蓉醫師表示,過去傳統檢測大多採用皮膚測試,但因結核菌易受到卡介苗的干擾而造成假陽性,所以,容易被當作受到結核菌感染,而目前最新方式則是透過抽血,測出血液中的丙型干擾素,便能得知結果,只是此項目健保尚未給付屬於自費。不過,仍建議有結核菌感染的疑慮,或是結核病發病高危險群者,都需考慮進行結預防性治療,以免染上結核病。

男子吃生蠔慘遭細菌感染 竟引腦病變全身癱瘓

男子吃生蠔慘遭細菌感染 竟引腦病變全身癱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免疫力較差的民眾,碰到「生食」可要多加當心!台中一名三十三歲的吳姓男子,因罹肝硬化不自知,導致免疫力悄悄下滑,日前,中午與朋友聚餐,大啖生蠔美食,不料返家後開始出現發燒、吞嚥困難等症狀,緊急送急診後,竟確診遭海洋弧菌感染,因病情發展快速,遂又合併腦病變休克,急救後雖目前已甦醒,然而卻只剩眼睛能轉動,其他部位均已癱瘓!男子經緊急搶救 雖症狀緩解只剩眼睛能動男子確診感染海洋弧菌,病情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更併發腦病變,進一步追蹤後,腦部出現水腦症,因患者凝血功能不佳,為避免產生腦出血併發症,醫師緊急在腰椎與腹腔各開一個4公分以下的小切口,從腰椎第三~五節的接縫處,以一根長針注入腰椎脊髓腔,在將一條細管子從針的通道中放入腰椎脊髓腔,將腦脊髓液引流到腹腔,術後復原良好,雖仍無自主行為能力,但眼球已經可以轉動,目前持續接受復健治療。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柯宗伯指出,免疫力差或有肝硬化、酒精性肝炎、糖尿病、腎衰竭、常吃類固等民眾,都容易因遭魚具或魚蝦刺傷、身上傷口接觸遭汙染海水,或者吃了生蠔、生魚片及未煮熟之蝦蟹等而遭到海洋弧菌感染。如患者就因為吃了生蠔感染海洋弧菌,造成無法呼吸而導致缺氧性腦病變,恐讓患者喪失了自主活動的能力。醫師提醒,自知免疫力低下,或有慢性疾病的民眾,所有食物最好能煮熟再吃,以免遭細菌感染,輕則上吐下瀉,重則危及生命,得不償失!

腸病毒流行期報到 勤洗手防感染

腸病毒流行期報到 勤洗手防感染#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隨天氣逐漸變暖,腸病毒日趨活躍,感染個案將逐漸增多,而近期主要流行的病毒株為克沙奇A型,因此,提醒民眾應多注意個人衛生,並正確勤洗手,以防腸病毒趁虛而入。落實清潔環境與玩具 可降低疫情危害為因應腸病毒流行期來臨,台東縣衛生局已完成國小、幼兒園、托嬰中心所等機構之洗手設備及衛教宣導查核,落實勤洗手,以及環境、教具及玩具清潔消毒工作,提供幼學童衛生的學習環境,亦針對兒童常出入的公共場所如百貨賣場、餐廳等地加強衛生督導查核,期能於腸病毒流行期間,有效確保小朋友健康,降低疫情對社會的危害與衝擊。出現手腳無力、肌抽躍 應立即送醫治療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與校園、安親班等,因此,民眾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配合「生病不上課」原則,讓病童適當休養,避免傳染給其他同學,並注意觀察家中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傷口亂處理遭染 他鼠蹊部長出大腫塊

傷口亂處理遭染 他鼠蹊部長出大腫塊#感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30多歲的陳先生,因工作時不慎被鐵釘刺傷右小腿,起初傷口不大,便不以為意,也沒有特別包紮或是避免接觸到水,殊不知數天後,傷口周圍竟開始出現紅腫,因此,就自行到藥局買消炎藥及優碘擦拭傷口。然而,右小腿的傷口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逐漸擴大形成潰瘍,且約一個月後,右側鼠蹊部甚至還長出一個腫塊,經過就醫治療後,它的傷口及腫塊仍持續擴大中,因此,在醫師的建議下,他接受了清創手術,並將發炎感染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及多種病菌培養,最後才確認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開放性傷口不包紮 當心造成皮膚潰瘍台大新竹分院感染科鄭琬豑醫師表示,非結核分枝桿菌雖然不像結核菌有高傳染力及致病力,但因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普遍存在於周遭環境中,如水、土壤等,因此,若有開放性傷口,又未妥善包紮處理,病菌就有機會從傷口進入,造成皮膚感染潰瘍,甚至沿著淋巴回流,引起周圍的淋巴結發炎腫大。若是本身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非結核分枝桿菌還可能造成各種器官感染,包括肺部、皮膚軟組織、淋巴結、骨骼、以及人工導管感染等。抗生素治療傷口無效 恐是分枝桿菌作祟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臨床表現與其他常見細菌相似,然而,其病菌培養與菌種鑑定較困難,因此,臨床上常難以早期診斷。鄭琬豑醫師提醒,若發生久不癒合的傷口感染,尤其是使用一般抗生素治療後,仍未出現改善時,就要考慮是否有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可能性。一旦確認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時,就需使用針對非結核分枝桿菌的藥物,並常需要合併外科引流或清創手術來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