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隱形殺手當心!這些習慣都會導致骨鬆

隱形殺手當心!這些習慣都會導致骨鬆#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是指骨質密度減少,孔隙增加,導致骨頭結構不穩定,容易發生骨折。髖部骨折的病人,1年內死於併發症者約有15~20%,存活的病人有80%無法回復到骨折前的功能,且無論是脊椎、髖部或腕部的骨折,女性比例都明顯較高。脊椎、髖部、腕部易骨折 這些族群要當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王燕如表示,骨鬆症易引發的骨折部位為脊椎、髖部和腕部。王燕如醫師指出,危險因子包括:甲狀腺素或副甲狀腺素過高、40歲以上、父母親駝背或曾發生過低創性骨折、沒有運動習慣、每天抽菸超過20支、每天飲酒超過2杯、體重過輕、曾服用類固醇超過3個月、45歲以前停經的女性、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原發性或次發性的骨質疏鬆症。骨鬆會導致生活品質下降、衍伸健康問題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包括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服用或施打骨質疏鬆藥物。運動治療包括加強背部伸展力量,下肢 平衡訓練,以強健骨骼,降低骨折機率,且預防跌倒能減低老人骨折機率。王燕如醫師表示,骨鬆症可說是隱形殺手,只有在發生骨折時才會讓人正視這項疾病。而骨質疏鬆症不但容易造成老年人生活 品質下降,不良於行,並衍伸出諸多健康問題。因此,應該建立一般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症的警覺心與理解,才能替家中長輩注意這方面的情況。

講座/保鈣飲食知多少?

講座/保鈣飲食知多少?#女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為鈣質,99%的鈣質是分布在骨骼與牙齒,如果鈣質攝取不足常見的併發症有骨質軟化症、骨質疏鬆症等疾病。一般而言,骨密度會在30歲前達到最高峰,之後隨著年紀增加,骨鈣會慢慢流失。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骨質流失的速度將會比同年齡的男性更快。此場團衛將由吳詠如營養師提供如何藉由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飲食來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營養科 02-8966-7000轉1305或2046。名稱:保鈣飲食知多少?時間:106年6月30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避免老人憂鬱 做到4點沒煩惱

避免老人憂鬱 做到4點沒煩惱#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國內研究顯示,65歲及以上的老人族群重鬱症盛行率0.3%~2.4%。「女性」為老人憂鬱症狀危險因子之一,國內外研究皆顯示,女性身體較男性虛弱。不認老、不出門容易出現憂鬱症狀一位80歲女士吃了10多年抗憂鬱及安眠藥之後,覺得記憶越來越差,就醫才發現原來她已罹患阿茲海默症。加服抗乙醯膽鹼酵素劑,沒想到就診後發現簡易心智表(MMSE)分數降低,藥物停用2年後情況更好,現在也越來越積極參與社交活動。老年人常因生活目標喪失出現睡眠障礙、疲勞等症狀,許多人甚至在憂鬱、焦慮中度過晚年。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高年科主治醫師林佩芬表示,此名患者因長期的抗憂鬱、鎮定藥使其記憶力下降,而後被診斷失智,更感人生無望及不安。生活劇變造成心理焦慮步入老年除了身體機能下降及慢性病盛行外,生活上亦出現收入減少、社會地位喪失、生活目標喪失、生活孤立、親友的病痛與死亡、不認老與害怕死亡、行動受限與興趣被迫改變或停止、失去自主性或自由度減少等容易導致老人焦慮、害怕的情形。另外,老人也常有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遲鈍、疲勞、頭暈、頭痛、頻尿或夜尿、關節酸痛、心悸、喉嚨異物感、胸悶或胸痛等症狀。如何避免老人憂鬱,以下做到以下4點:1)    多接觸自然,多走路/維持體力、培養運動習慣。2)    提早計畫退休生活/至少在中年培養各一種精神性及活動性的興趣。3)    調整心理狀態/接受老化及死亡的必然未來,不需因依賴他人而自卑。4)    保持與別人的社交往來/從小培養開放的心態、彈性高的思想習慣。

生育治療失敗 恐增女性心血管風險

生育治療失敗 恐增女性心血管風險#女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一份研究指出,經歷體外人工受孕(IVF)失敗的女性,其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上升。加拿大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s(ICES)的博士Jacob Udell指出,過去已有研究顯示生育治療與短期內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但缺乏研究去了解其對心/血管健康的長期影響,並且對於嘗試生育治療但失敗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了解更是少。生育治療失敗女性每1,000位有10位有心/血管風險研究團隊檢視了28,442位平均年齡為35歲的女性的資料;她們都曾注射會刺激卵巢排卵的性腺素Gonadotropins,並且平均經歷了3次生育治療。這些女性中有32.8%在治療後一年內順利生產,而經過8.2年的追蹤後有9.44%的女性發生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研究團隊檢視後發現,相較於後來順利生產的女性,生育治療失敗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多了19%,其中又以中風及心臟衰竭為主。以絕對風險來看,生育治療失敗的女性每1,000位就有10位在10年內發生心/血管事件,而順利生產者則是每1,000位有6位發生。生育治療恐增血栓風險或改變控制血壓的機制研究團隊說明,生育治療可能增加血栓風險或是改變身體控制血壓的機制,進而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而研究團隊認為,順利生產的女性可能因不再需要接受治療,因此降低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但是他們也認為這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排除其他影響因素,例如使女性難以懷孕的基因本身是否也影響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等。研究的共同作者Donald Redelmeier博士提醒,他們並不是要正在接受生育治療的女性感到緊張,而是希望能提醒:隨著女性年齡增加,需要對其健康更為謹慎;並讓醫事人員知道曾經接受生育治療,使醫事人員能留意相關的心/血管風險。(資料來源/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找不到病因?低體溫10病徵自我檢測

找不到病因?低體溫10病徵自我檢測#女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不舒服卻找不到原因,多數與「自律神經」有關。現今正常體溫低於36度的「低體溫族群」越來越多,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女性。不過,這不表示年輕人與男性沒有低體溫的問題。因忙碌導致運動量不足,再加上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及壓力等,現代生活充斥著讓人陷入低體溫危機的負面因素。體溫下降1度 免疫力就降低3成醫學證實人的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就降低3成。身體與生俱來的自然治癒力也會隨之下降,不只變得容易感冒,還會出現過敏症狀,或是感到不適遲遲無法治癒,難以維持健康狀態。現在醫院的門診病患,有7成左右的人是因「不定愁訴症候群」求醫。不定愁訴症候群是指原因不明的不適症狀,與自律神經息息相關。人體遍布許多神經,連結腦部且貫穿脊椎內部的「中樞神經」是所有神經的根基,從中樞神經分支出的「末梢神經」布滿身體各處。自律神經失調  「低體溫」就是萬病之源末梢神經又分成2種,一種是由將刺激與感覺傳達至大腦的「知覺神經」,以及接收大腦指令活動身體的「體性神經」,負責控制手腳活動與眨眼等動作。多數情況下,人可以透過自我意志控制體性神經。另一種末梢神經則是負責調節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吸收、荷爾蒙分泌、調節體溫等生命功能的「自律神經」。自律神經不受個人意志控制,但我們的呼吸與心跳從未休止,就是因為自律神經不眠不休持續運作的關係。自律神經有「調節體溫」的作用。一旦自律神經失衡,人體就無法確實調節體溫;也就是說,只要維持穩定的自律神經平衡,就能維持最適體溫。值得注意的是,當自律神經功能異常,便會引起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體溫偏低。長期睡眠不足、工作繁重、精神壓力大的人,很容易因自律神經失調,產生各種的不適症狀與疼痛。千萬不要小看「體溫少一度」的影響,不改善低體溫問題,自律神經失調就會引起慢性的身體不適與疼痛。隨之而來的免疫力降低也讓人容易生病、代謝遲緩、提早老化,百害而無一利。虛寒體質vs.低體溫的比較虛寒體質與低體溫看似相同,事實上完全是兩碼子事。一般來說,虛寒體質是指體表的一部分變冷,例如手腳冰冷,自己會有明顯的感覺。相對於此,低體溫則是指體內溫度較低,自己不會有「冰冷感」。無論哪種情形都會影響身體健康,不過相較之下,「低體溫」對健康造成的傷害比虛寒體質更嚴重。正常體溫約36℃/虛寒體質=末梢神經障礙:手腳等肢體末梢冰冷正常體溫約35℃/低體溫=中樞神經障礙:身體內部冰冷「低溫族」自我檢測/請在下列符合描述的選項打勾1) 老是覺得身心倦怠、容易疲勞。2) 曾經為了減肥不吃正餐。3) 有肩膀痠痛、頭痛或便祕等任一問題。4) 觸摸腹部時感到冰冷、肚臍以下特別冰涼。5) 肌膚與頭髮沒有彈性、光澤。6) 早上爬不起來。7) 一到晚上雙腿就會水腫。8) 吃很少卻容易發胖。9) 動不動就感冒。10) 脾氣暴躁易怒、容易情緒低落。勾選項目越多,代表你可能是「低體溫」危險族群。(本文摘自/神奇熱敷法:一條毛巾治好痠痛!/采實文化出版)

驚!90%肺癌女性從不吸菸

驚!90%肺癌女性從不吸菸#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症中的三冠王!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生活環境中的各種煙害,讓台灣肺癌發生率居高不下,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癌症登記報告,肺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44.7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更是10大癌症中「醫療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例最高」的癌症。女性肺癌發生人數是子宮頸癌人數3倍台灣女性罹患肺癌人數近30年來增加4倍之多,肺癌更已連續30年高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第1名,每天就有7.6名女性死於肺癌,女性肺癌發生人數更是子宮頸癌發生人數的3倍。罹肺癌男性20%、女性有90%不吸菸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公布台灣最新肺癌現況,統計顯示10大癌症死因排名中肺癌位居首位、占死亡人數將近20%,即全台每5位癌症死亡人口中,即有一人死於肺癌,而台灣肺癌發生率成長快速,近30年(1979~2013)男性患者增加2.8倍,女性患者更大幅攀升4倍之多,其中罹患肺癌的男性有20%沒有吸菸行為,女性更有高達90%不吸菸。注意空汙、油煙、吸菸等致癌因子雖男性成人吸菸率有逐漸降低之趨勢,女性成人吸菸率長期維持持平,但肺癌死亡率卻逐年升高,因此呼籲國人應加強注意空汙、廚房油煙等吸菸以外的致癌因子,並定期進行自主肺部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肺癌1公分 手術治癒率達95%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表示,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患者多是因為腫瘤變大、癌細胞擴散引發不適才發現,若肺癌在1公分以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85%~95%,若是2公分以手術切除治癒率也高達70%~80%,故早期發現肺癌治療機會非常大。 

女性規律運動 可降2倍憂鬱

女性規律運動 可降2倍憂鬱#女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為忙碌的女人,我們都知道女性無法開始或堅守運動的種種障礙,太忙了、太累了、要照顧小孩、陪小孩寫功課、及做不完的家事等,許多女性都曾計劃運動,卻未能付諸實行,或只運動個幾週就半途而廢。體能訓練對靈活性及老年獨立很重要因為運動對人的精神和情緒影響很大,而且正因為女性憂鬱是男性的2倍,罹患焦慮症及身心症的比例也很高,女性更要注意,人生各階段體能訓練對於靈活性及未來老年獨立性的重要性。可預防心臟病、中風 是減肥的基礎規律運動是預防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妙方,也是成功減肥計畫的基礎,運動能減少壓力、改善心情、使妳更喜歡妳的身體,還可以給妳新的人生觀,適度的運動能達到以上種種的效果。戒菸、酒良方 規律運動5好處我們要再次強調,運動對身心的影響實在太大了!運動曾經被視為對戒菸、戒酒的良方,體能訓練也漸漸被用為治療憂鬱、焦慮等心理情緒問題的輔助療法,1996年美國公共衛生局提出體育活動與健康的報告指出,規律的運動有下列的好處:1) 改善妳的心情。2) 減少焦慮。3) 減少沮喪。4) 增加自尊及自我控制感。5) 藉幫助減重、增加肌肉張力,改善妳的身體形象(body image)。體能活動是與天地調和、陰陽和諧環節體育活動與精神健康的關係,可以回溯至數千年前,中國古代就認為體能活動是與天地調和、陰陽和諧不可或缺的環節,印度早在西元前3000年就慢慢發展出瑜伽這種以身心哲學為基礎的活動,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及蓋倫,也常常描述體育活動和精神健康的關係。運動能作為抗憂鬱劑 可驅散壓力而現代科學家和醫師也做了數百項大大小小的研究,描述體育活動對精神健康的重要性,這些研究顯示運動能做為抗憂鬱劑,治療輕度憂鬱症狀,而且運動愈多、憂鬱愈少,運動能使焦慮的人變得比較不焦慮,如果妳即將為開不完的會議、截稿日期、與醫師約診感到焦慮,運動可以協助妳驅散這些壓力。運動能大幅增進自尊、改善心情,開始從事運動後,許多人指出身心及人際關係都跟著改善,運動也能改善睡眠,增加我們深度睡眠期和整體睡眠時間、減少等待入眠的時間,晨間運動對失眠的人,更有幫助。會增加體內嗎啡及腦啡的量運動能減輕壓力,是和增加體內2種神經傳導物質濃度有關,分別是血清素及多巴胺,這2種傳導物質都和情緒有關,另外,運動也會增加我們身體本有的內生嗎啡及腦啡等天然鎮靜劑的量,這些化學變化,可以持續到運動後2到4小時,因此,運動對於慢性疼痛及女人4大身心症,都有不錯的療效。(本文摘自/一生的健康與自在/天下雜誌出版)

愛骨4步驟 延緩骨鬆13年

愛骨4步驟 延緩骨鬆13年#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0歲以上國人12.3%有骨質疏鬆症,65歲開始女性骨質疏鬆症的比例高出男性1倍以上,根據2013~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對50歲以上民眾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量測其骨質密度,結果有骨質疏鬆症的民眾佔了12.3%,其中男性為8.6%,女性為15.5%。髖骨骨折 25%會在1年內死亡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進一步指出50歲以上的人群中,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因骨鬆的問題易導致骨折,引起嚴重的疼痛、無法行動和長期殘疾,其中又以髖骨骨折為最嚴重,因為一旦發生髖骨骨折往往造成需要他人的輔助照護,也喪失行動上的自主權,更嚴重的是約有20~25%的機率會在1年內死亡。增加10%骨密度 可延緩骨鬆發生13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IOF指出,在年輕時能多增加10%骨密度,就可延緩骨鬆發生達13年,骨質疏鬆症可以預防,免於未來發生骨鬆性骨折,國民健康署提供愛骨4步驟,幫助大家對抗這個「無聲的殺手」。1) 營養充足多攝取鈣質、衛生素D及蛋白質等,其中乳製品(鮮奶、優格、起司)是最容易獲得鈣質的來源之一,身體也需要透過適當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2) 定期荷重運動建議民眾從事健走、慢跑、爬樓梯、舞蹈、登山、跳繩、舉啞鈴操,雙手拿約0.5~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之安全物品等,具有對抗地心引力之運動。  3) 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在骨密度的維持以及骨折方面,「戒菸」是最正確的決定,為確保骨質健康,也不應酗酒,若飲酒,應適量,同時還要避免過度飲用咖啡及熬夜等不健康生活形態。4) 查明自身是否具有風險因子父母曾發生過髋骨骨折,則個人患有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會提高,服用類固醇藥物者、停經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都要注意骨骼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