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醫訊/如何預防口腔癌

醫訊/如何預防口腔癌#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WTO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認定「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檳榔」會致癌,如口腔、咽及食道罹癌。I.A.R.C.又據新有的研究,發表「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所以無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有鑑於此,台大醫院健教中心將舉辦「檳榔與口腔癌」講座,邀請該台大醫院總院牙科部鄭世榮總醫師主講,他是台大臨床牙醫所博士、台大牙醫學院專任助理教授,並名列商周良醫推薦網。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檳榔與口腔癌時間:101年1月11日(五)下午15:00~15:5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兒醫大樓(台北中山南路8號,靠捷運台北車站M8出口或台大醫院站3號出口)B1講堂洽詢:02-2312 3456轉62114

醫訊/漫談口腔癌與肺部檢測

醫訊/漫談口腔癌與肺部檢測#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研究報告,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8倍,若同時具吸菸、嚼檳榔和酗酒習慣者,罹口腔癌之機率更增為123倍。有人以為只要嚼不含紅灰、白灰等添加物的檳榔子就不會罹癌,但這是錯誤資訊,國際癌研中心(IARC)於04年曾證實,檳榔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就算只是嚼檳榔子也會導致口腔癌;吸菸與飲酒也易引起許多重病,如癌症等。為此,S.N.Q.特規劃「2012 S.N.Q.健康同學會-院長開講」活動,義大醫院這場健康同樂會為「漫談口腔癌與肺部檢測」,邀請該院副院長鄭勝峯醫師主講「漫談口腔癌重建」;蔡雅琪衛教護理師進行「戒煙衛教&肺部檢測」。講座需事先報名,13日截止,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漫談口腔癌與肺部檢測時間:101年12月14日(五)上午09:00~10:35地點:義大醫院(高雄燕巢區義大路1號)A棟5F大會議室洽詢:02-2655-8199轉27傅小姐線上報名

國人罹癌率上升 每6分鐘就1人罹癌

國人罹癌率上升 每6分鐘就1人罹癌#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每6分02秒即有1人罹癌。依9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增加人數最多前4種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乳癌及口腔癌。行政院衛生署就公布了98年新發生癌症排名,男性常見癌症依序為肝癌,大腸癌,肺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食道癌,皮膚癌,膀胱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女性常見癌症依序為乳癌,大腸癌,肺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胃癌,皮膚癌,卵巢癌。 大腸癌自民國96年起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之癌症,因此國民健康局於民國99年起將大腸癌篩檢納入預防保健項目,透過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提供該項篩檢服務。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後續應接受確診檢查,國民健康局資料分析,發現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人中,有一半證實有大腸息肉,將來有轉變為癌症之危險,約每22個陽性者就有1人證實已罹患大腸癌。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呼籲所有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民眾,一定要去醫療院所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發現是否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而大腸息肉只要經切除治療後可避免進展為癌症,且大腸癌第0與第1期經治療後其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目前衛生署已補助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等4種癌症篩檢,但民眾接受乳癌及大腸癌篩檢的比率分別僅為3成左右。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推動癌症篩檢的目的,期望能透過篩檢,協助民眾早期發現疑似異常病變,儘早接受診治,因此呼籲民眾善用癌症篩檢資源,並特別提醒符合乳癌及大腸癌篩檢資格的民眾,務必記得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及糞便潛血免疫法檢查,畢竟唯有多重防護,才能遠離罹癌噩夢,保住健康。

研究:日飲四杯咖啡 可降低罹癌率?

研究:日飲四杯咖啡 可降低罹癌率?#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根據最新研究,每天喝四杯咖啡,可讓罹患致命口腔癌的機率減半。研究指出,每天喝可以形成一種保護作用,來對抗在口腔和咽喉腫瘤的形成。美國癌症學會的研究人員表示,可能是由於在咖啡裡發現了一些數以百計自然產生的抗氧化劑化學品。而這個研究結果和兩年前不同團隊做的研究很相似,也就是每天四小杯咖啡,可以降低39%罹患癌症的風險。但喝太多咖啡可能會導致心跳率和血壓,懷孕婦女尤其要特別限制其攝入量。每年英國六千人裡就有一千六百位被診斷出有口腔癌和死亡疾病,吸菸和過量飲酒為主要的因素。為了要測試咖啡是否對人體有任何保護作用,美國自1982年和近百萬男女簽署了癌症預防研究,當他們研究了患者的飲食習換和與同一時期癌症患者相比,飲用含咖啡因的咖啡,在相當大的數量之下似乎有一個強大的影響。比起喝很少咖啡甚至是不喝咖啡的,每天喝超過四杯咖啡有49%的機率降低罹患腫瘤。研究人員說,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也表現出了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涉及的人數不足,所以無法做出確切的結論。研究人員就表示,咖啡裡眾多的健康成分促成了一種人體對腫瘤形成的保護膜,因為咖啡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可幫助降低發展和死於癌症的發展。在動物和細胞培養物中,沒有一個單一的防癌機制是被確定的,但會經由很多途徑去參與防癌作用。

罹口腔癌比例攀升 健保局供免費篩檢

罹口腔癌比例攀升 健保局供免費篩檢#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和死因統計,口腔癌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罹患人數及死亡人數上升最快的癌症,也是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有鑒於此,國民健康局這幾年也加強呼籲口腔癌的防治,以及提供30歲以上有吃檳榔或抽菸習慣者每兩年一次免費的口腔粘膜篩檢。在台灣,口腔癌患者8成以上的確有吃檳榔的習慣,但嚼食檳榔卻不是罹患口腔癌的唯一因素,抽菸、喝酒與口腔癌也是息息相關。康聯預防醫學口腔健檢中心主任蔡志孟醫師表示,由於刻板印象的長久累積,讓國人誤以為只有吃檳榔的人才會得到口腔癌。其實,若家族有罹癌病史、或有基因突變等,通常較一般人罹患機率相對高。而口腔常接觸致癌物質,也是罹患口腔癌的原因,蔡志孟醫師進一步強調,有吃檳榔、抽菸、喝酒習慣的人,能夠立刻戒除,就馬上減少接觸致癌物質的機會。若一時無法改變長年習慣,至少每3個月至半年作一次口腔黏膜篩檢,早期發現與還能早期治療。另外,口腔太常有傷口,造成口腔表皮破損,破壞口腔黏膜的保護功能,增加致癌物質進入體內的機會,也會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風險。一旦口腔粘膜潰瘍持續2周以上、拔牙後傷口久久不癒合,或口腔表面有異狀或異物感時,一定要盡速至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就診。千萬不要小看口腔內的問題,因為口腔問題,輕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若丟著不管任其長久累積,也可能變成致命的危機,輕忽不得。

鬥陣拒檳-拒檳我最「陣」

鬥陣拒檳-拒檳我最「陣」#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是台灣青壯年男性發生最多的癌症;每10個口腔癌患者中,就有9個人有嚼檳榔的習慣,是國人罹患口腔癌的主要原因。為呼籲青少年遠離檳榔並響應12月3日檳榔防制日的到來,國民健康局於12月1日下午,在台北市松山慈惠堂舉辦「鬥陣拒檳-拒檳我最陣」的創意陣頭表演活動,希望透過以青少年為主體的陣頭,用熱血義氣的表演,勇於切割和檳榔的連結,表現青少年文化的健康活力。此次受邀的「九天民俗技藝團」(電影「陣頭」的表演團體)、「哪吒劇坊」(青少年參與的八家將陣頭)及「景文神藝社」(大學學生組成的傳統的民俗活動社團)三個陣頭,以行動拒檳,表現他們「不嚼檳、不請檳」的堅持。「九天」的許振榮團長就表示,陣頭不需要和檳榔結合在一起,為了健康、為了形象,還是奉勸年青人不要嚼食檳榔;「哪吒」及「景文」的年輕團員也都表示,要表現年輕族群的叛逆活力,但不必以健康為代價,他們大多不以學業為目標,而常常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而今天他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的主張,不必隨波逐流,拒絕檳榔勇敢做自己。國民健康局表示,口腔癌防治除了拒嚼、戒除檳榔,營造無檳榔的環境之外,另一方面就是從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著手,因此,健康局呼籲30歲以上有嚼檳榔及吸菸的民眾,每兩年要進行一次口腔黏膜篩檢。民眾只要攜帶健保卡到特約牙科或耳鼻喉科接受免費的檢查,短短兩分鐘就能知道自己的口腔狀況。另外,民眾常誤以為檳榔添加物才會致癌,但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研究機構早在2003年就已宣布檳榔子本身就會致癌,請嚼檳榔的朋友切勿心存僥倖。

口腔癌術後追蹤 預防復發可能

口腔癌術後追蹤 預防復發可能#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一名51歲的林先生,平時有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習慣,曾因為右邊口腔黏膜病變,進行過右邊頸部淋巴清除手術;經過一年多竟然連左邊口腔也出現異狀,林先生立即從雲林到梧棲童綜合醫院求診。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蔡裕銓指出,有口腔癌病史的病人,要注意復發的可能性,故應在術後三年內每三個月都要接受檢查一次。蔡裕銓醫師在檢查後確認林先生復發左邊口腔黏膜病變,因此立即幫他進行了左邊頸淋巴清除,清除後再植皮覆蓋。因為之前口腔已開過一次刀,無法再進行相同較簡單的手術,因此就移植左大胸肌皮瓣重建左邊口腔,蔡裕銓醫師在林先生術後再和放射腫瘤科及血液腫瘤科醫師合作,以經濟有效的方式給予完整的治療。衛生署公布的2011年十大癌症報告中,口腔癌的發生快速增加,尤其口腔癌的死亡率在十年內就攀升了18.1%,患者的死亡年齡平均為56歲,比整體癌症的死亡年齡平均69歲,足足少了13歲。若接受手術後超過三年可以改為每六個月追蹤一次,超過五年後每年追蹤一次,如手術切除無法完全治療,就要施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或兩者合併治療,有任何疑問就需立即請教醫師。     蔡裕銓主任也呼籲國人,防範口腔癌的發生,除了不要嚼檳榔、抽菸、喝酒之外,還需要避免食用太過刺激的食物,尤其國人愛吃熱騰騰的火鍋,太燙或太辛辣的食物入口,也容易損傷口腔黏膜。如果口腔黏膜有受傷、潰爛,經治療超過四周不癒,則須找醫師檢查有無問題;現在進入冬季,更要忌口保護口腔健康。 

醫訊/認識癌症與口腔的關係

醫訊/認識癌症與口腔的關係#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研究報告,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8倍,若同時具吸菸、嚼檳榔和酗酒習慣者,罹口腔癌之機率更增為123倍。有人以為只要嚼不含紅灰、白灰等添加物的檳榔子就不會罹癌,但這是錯誤資訊,國際癌研中心(IARC)於04年曾證實,檳榔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就算只是嚼檳榔子也會導致口腔癌;吸菸與飲酒也易引起許多重病,如癌症等。有鑑於此,財團法人正德癌症醫療基金會特舉辦醫學講座「癌症與口腔的關係」講座,邀請謝家晃牙醫師主講,此外還有病友分享,由劉德成先生分享他的抗癌經歷及心得,另外,並安排有點燈祈福等活動。該單位歡迎民眾與病友、家屬踴躍參加,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癌症與口腔的關係時間:101年11月24日(六)下午14:00~18:00地點:正德台北分院(台北大同區民權西路125號)洽詢:02-2593 3658轉211或總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