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正視口腔癌、頸部腫瘤 認識唾液腺結石

正視口腔癌、頸部腫瘤 認識唾液腺結石#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在台灣,平均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成為青壯年男性(25~44歲)最常罹患的癌症。近十年來,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其實在在衛生署口腔癌篩檢政策的推動下,國人對口腔癌的自我檢查意識已逐漸上升,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廖國安表示,不過當頸部發現不明腫塊,卻也很容易讓菸、酒及檳榔不離手的人誤以為得了口腔癌。事實上,大部分頸部腫瘤都是因淋巴結腫大,而淋巴結的腫大又可分為發炎性與腫瘤性。造成淋巴結發炎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頭頸部的感染所造成,包括細菌性、病毒性或是結核性頸部淋巴腺炎。日前一位平時有嚼檳榔習慣的年輕人,因脖子持續性腫塊慌張就醫,深怕自己已經染上口腔癌,經詳細檢查及解釋,告訴病人脖子腫塊是因唾液腺結石所造成,他也終於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安心地接受唾液腺結石的手術治療。廖國安醫師解釋,什麼是唾液腺?唾液腺是指在口腔、上呼吸消化道中分泌唾液的腺體,可分成三對大型腺體及許多小腺體,大腺體分別是腮腺、下頜腺及舌下腺各一對。唾液腺結石會造成唾液腺管阻塞而影響了唾液的分泌,所以會造成唾液腺腫大。當結石不大時,被塞住的唾液會隨著腺體的壓力增大而慢慢從唾腺管的縫隙流出,因此腫脹通常過段時間就會消退。但是隨著結石越來越大,塞住的唾液將更不易排出,也更易造成細菌滋生而化膿感染,尤其發生於下頜腺時更容易誤以為是腫瘤。頸部腫瘤是一種門診很常見的徵候,發生的背後常隱藏著各種的疾病,從良性的發炎疾病到惡性的原發或轉移癌都有可能。廖國安醫師表示,尤其國人的鼻咽癌發生率特別高,再加上口腔癌的病例數逐年增加,所以一旦摸到了頸部腫瘤,一定要找專業的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或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切記不可輕忽頸部腫瘤的存在,更不能病急亂投醫,或是到處找偏方、自行吃草藥或是貼膏藥等,以免延誤病情。

歡慶父親節之餘 提醒爸爸不菸、酒、檳榔

歡慶父親節之餘 提醒爸爸不菸、酒、檳榔#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許多人常有抽菸、嚼檳榔、飲酒習慣,且香菸、檳榔、酒常是國人表達人際情感交流之物品,卻不知香菸、檳榔、酒隱藏著許多危機!基隆市衛生局特別在父親節提醒所有爸爸,依據研究結果顯示,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嚼檳榔者的28倍,如同時有吸菸、嚼檳榔和酗酒者,則罹患口腔癌之機率更增為123倍!有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紅灰、白灰等添加物的檳榔子就不會致癌,但其實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於2004年即證實,檳榔子本身就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單嚼檳榔子也會導致口腔癌;過量的飲酒也易引起許多身心的疾病及症狀。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特別結合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護理科實習生,分別於昨(7)日在文昌里里民會堂及今(8)日在文安里里民會堂,除慶祝父親節外,更以創意戲劇的方式宣導戒菸檳酒的防制,讓民眾在生動活潑的劇情中,了解菸、檳、酒的危害,並願意身體力行,將危害的生活習慣戒除或減量,進而推展至身邊親人及社區。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主任曾舜玲提醒,口腔黏膜篩檢可以降低43%的口腔癌死亡率。因此,有嚼檳榔、吸菸的民眾,記得善用政府資源,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檢查結果如為癌前病變,只要戒除香(菸)、檳(榔)、酒,並依醫囑接受醫師治療,就可以阻斷疾病之進展,也可善用政府提供的戒菸、戒檳服務。

醫訊/透過癌症篩檢 有效降低死亡率

醫訊/透過癌症篩檢 有效降低死亡率#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民健康局指出,每年有超過8,700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透過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經治療後除可以降低死亡率外,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因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與大同、中山健康服務中心聯合舉辦口腔癌篩檢、大腸直腸癌篩檢活動,希望民眾多加利用。目前政府補助口腔癌篩檢、大腸直腸癌篩檢的政策與範圍為,糞便潛血檢查:50~69歲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者,每2年1次,根據國民健康局指出,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2~3成大腸癌死亡率,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率,此外也呼籲民眾多多利用篩檢活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活動時間:08/10下午2:00~5:00,08/11下午5:00~8:00活動地點:爵士廣場/中山、雙連站間R10出入口,劍南捷運站站前廣場3號出口活動洽詢:(02)2552-3234轉6245

醫院癌篩成效好 成功搶救近3萬人

醫院癌篩成效好 成功搶救近3萬人#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促使醫院推動癌症篩檢,國民健康局於100年度補助228家醫院,辦理「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運用世界衛生組織所發展出的「健康促進醫院」模式,輔導醫院建立院內癌症篩檢之政策與管理,成功將全人的醫療觀念帶進醫院,四癌篩檢人數為98年的1.9倍,且佔全國篩檢數的ㄧ半以上,發現2萬1,624名癌前病變或大腸息肉個案,7,985名確診癌症之民眾,成功搶救近3萬人!計畫推動後成效顯著,其中,口腔癌篩檢數成長幅度最大,更比99年再增加一成,健康局透過改變醫院傳統上重治療輕預防服務方式,營造醫護人員主動關懷病人的醫療文化,已成功推動醫院成為搶救生命先鋒。因此,每天進出醫院的人當中,有很多人已經罹癌而自己不知道!傳統上,醫院各科獨立作業,病人絕不會想到不是腸胃科的醫師,也會關心病人是不是罹患大腸癌、甚至還要建議病人接受大腸癌篩檢。醫護人員的一個貼心叮嚀,可能就是這個病人早期發現、活命的絕佳機會;不然,等到日後症狀出現才就醫,癌症早已擴散了!醫院既擁有大批就診病人,又是專業人員密集的場所,若能善用醫病接觸的機會,在民眾還未出現任何症狀前,注意一下這些常見而嚴重、早治療效果好的疾病,將能因此挽救許多寶貴生命!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進一步表示,醫院推動癌症篩檢絕對是正確的選擇,除了可以博得好名聲及建立更好的醫病關係,同時可以增加醫院收入,希望醫院能成為民眾健康的搶救王,共同營造癌症篩檢此一救命工程。

當心口腔癌前病變 戒檳榔菸酒最佳

當心口腔癌前病變 戒檳榔菸酒最佳#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民國92年起口腔癌己躍升為男性十大癌症中第四位,要避免口腔癌的發生,就必須對口腔癌前病變有所認識。根據研究顯示、同時有嚼檳榔、抽煙及喝酒的習慣會得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 倍,阮綜合醫院口腔外科梁錦榮主任表示,由於致癌物所造成之口腔癌前病變,其最好之治療方法為戒除不良習慣如嚼檳榔及抽煙。所謂口腔癌前病變是一種仍歸屬於良性的口腔組織改變、本身並非口腔癌,但常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一直存在時,以後有極高之可能性發展成口腔癌。根據許多研究顯示慢性刺激是口腔癌前病變發生的主要成因,其中以嚼食檳榔為最主要,其它像吸菸、喝酒、過度陽光曝晒、不良口腔衛生、尖銳的蛀牙、殘根及製作不當或破損的假牙或套子等都可能是口腔癌前病變的成因。口腔病變可能有口腔粘膜白斑症、口腔粘膜紅斑症、口腔粘膜紅白斑症、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疣狀增生。梁錦榮主任表示,民眾可以利用一般口腔檢查、視診,注意口腔黏膜是否有任何顏色或其完整性的改變;利用觸診注意病變之大小、硬度、彈性、可動性及是否易出血等現象。情形嚴重者可進行特殊檢查,利用甲苯胺藍試劑進行活體染色、細胞學檢查及組織切片檢查等。臨床上有些癌前病變在戒除口腔習慣後會得到改善或痊癒,若病變不大,可進行手術切除,但並不一定保証完全療效,長期密切的追蹤,觀察病變是否有變化,才是最重要的做法。必需遠離各種危險因子如檳榔、菸、酒,去除製作不良的假牙或套子,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定期請專科醫師做口腔檢查,相信必能使您脫離口腔癌的威脅,永保健康。

掌握「張口度」 追蹤口腔癌復發關鍵

掌握「張口度」 追蹤口腔癌復發關鍵#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口腔癌是極容易復發及生長次發性原發癌(不同的區域再長另一個同樣的惡性腫瘤)的癌症。復發的病例中,將近90%都是在原來的病灶區。台灣的口腔癌大多是罹患在頰黏膜(嘴皮)、嚼食檳榔造成的黏膜下纖維化(嘴皮變硬)、手術後的疤痕、電療後的後遺症等都會造成張口度變小。嚴重的患者術後張口甚至不到一公分,嘴巴張不夠開醫師就看不清楚,看不清楚就有可能沒有發現癌症復發而延誤早期治療,所以追蹤口腔癌復發的關鍵因素就在:張口度!張口度在兩公分以下就很難完整地檢查口腔的每一個角落。以新樓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治療的口腔癌患者中來說,60%是第三期及第四期的中晚期口腔癌,術後都須要配合整形外科以顯微手術重建游離皮瓣、放射治療科輔助電療及血液腫瘤科輔以化學治療。雖然所施行的治療必將影響張口度,但是在口腔顎面外科楊榮武醫師以特定手術方式全心地治療下,95%以上的中晚期口腔癌患者療程結束後八個月,張口度仍可達三公分,未來只要持續規律地練習張口,維持三公分的張口度是可預期的。張口度的改善除了兼顧到門診追蹤之外,對口腔衛生的清潔照顧、牙齒的治療等生活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子。

手術切除閉口肌 口腔癌患能保張口度

手術切除閉口肌 口腔癌患能保張口度#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台南新樓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楊榮武指出,台灣的口腔癌大多是罹患在頰黏膜(嘴皮)、嚼食檳榔造成的黏膜下纖維化,又因手術後的疤痕、電療後的後遺症等,都會造成張口度變小,容易讓醫師看不清楚、延誤早期治療。因此,楊榮武治療病患時發現,若採特定手術,將患者病灶處整側的三條閉口肌及部分骨頭都切除,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後,更不影響術後患者的張口度。楊榮武醫師表示,追蹤口腔癌復發的關鍵因素就是「張口度」,但口腔癌患者會因手術後形成的疤痕;又或是接受電療後產生的後遺症,使「張口度」受到影響。嚴重的患者,張口度甚至不到一公分,無法張口,就會影響到醫師的檢查視線,容易忽略復發的病灶,錯過早期治療的機會。根據統計,新樓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治療的口腔癌患者中,有六成是第三期及第四期的中晚期口腔癌,術後都須要配合整形外科以顯微手術重建游離皮瓣、放射治療科輔助放射治療及血液腫瘤科輔以化學治療。雖然所施行的治療必將影響張口度,但楊榮武醫師為患者施以特定手術方式,高達九成五以上的中晚期口腔癌患者療程結束後八個月,張口度仍可達三公分,未來只要持續規律地練習張口,預期可維持。醫師表示,張口度的改善,除了方便門診追蹤之外,對口腔衛生的清潔照顧、牙齒的治療等生活品質的改善更有顯著的效果。楊榮武醫師指出,傳統手術是以腫瘤為中心,除了切除腫瘤外,還會擴大切除約一至二公分的組織,但術後產生的疤痕,就容易影響張口度。不過楊榮武醫師在術中改變方式,若病灶位於頰側,就將該側的三條閉口肌及部分骨頭切除,只保留對側的閉口肌。目前楊榮武醫師以此手術方式治療的患者,術後都能保有良好的張口度,這種獨特的手術方式,未來將投稿於國際期刊中。圖:台南新樓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楊榮武為口腔癌患者手術,切除病灶處三條閉口肌,可改善術後的張口度。(照片/新樓醫院提供)

醫訊/不離菸酒 當心頭頸癌危害大

醫訊/不離菸酒 當心頭頸癌危害大#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長庚醫院衛教文章指出,口腔癌於八十三年躍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五位,隨著檳榔的消耗量增加,口腔癌的發病人數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臨床發現85%的口腔癌病患均有長期嚼檳榔或吸煙的情形,許多文獻也都證實菸、酒、檳榔與口腔癌之發生有極大相關性,得口腔癌的機率則比沒有口腔壞習慣的人高出123倍,因此實在需要廣為宣導嚼檳榔的危險性。但少部份病患並未有吸煙或嚼檳榔的習慣,則可能與口腔衛生不良或歪斜的牙齒或不適合的假牙對周圍組織長期磨擦所致。為協助頭頸部腫瘤病友及家屬疾病適應、提供相關資訊與彼此經驗分享之機會,林口長庚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整型外科曹中侃醫師主講「口腔癌皮瓣重建後外觀常見問題」、口腔外科蔡啟穎醫師主講「牙齒的治療與保健」、放射腫瘤科林倩伃醫師主講「放射治療後應注意事項」、整形外科復健余淑蓉治療師主講「口腔癌術後復健」,活動並邀請口腔癌個案管理師及口腔癌病友志工進行分享,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時間:7月21日星期六 下午1時至4時20分地點:林口長庚醫院醫學大樓1樓第二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紅文茹小姐(03)3281200轉838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