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口腔癌有年輕化趨勢 請一同拒菸、檳

口腔癌有年輕化趨勢 請一同拒菸、檳#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人死於口腔癌者平均年齡僅53歲,是10大癌症中生命損失最多的癌症,同時也是國內男性青壯年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且近年來,嚼食檳榔者有年輕化的趨向,口腔癌的魔爪也有向下探的趨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遠離癌症威脅的不二法門。據公衛學者表示近40年來,口腔癌發生機率和整體死亡率都大幅增加,台灣男性口腔癌死亡率增四倍成為男性十大癌症第四名。近5年來國內口腔癌增加率高達3成,位居25歲至44歲男性青壯年癌症發生率首位,拒絕及戒除檳榔應從青少年做起。據統計,超過1成在學青少年曾嚼食檳榔,且隨著年齡增加,盛行率愈高,嚼食檳榔者,若合併有菸、酒濫用史,其罹患口腔癌是常人的123倍。基於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目前國民健康局補助30歲以上民眾,兩年一次免費口腔癌黏膜篩檢。國內發表口腔癌致病原因中,檳榔中的檳榔鹼與黃樟素,實驗證明會致癌,提醒民眾如果口腔出現潰瘍超過兩週沒有痊癒、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硬塊或紅斑、白斑,都應到大醫院檢查,及早發現治療。基隆市衛生局呼籲凡年滿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吸菸的民眾請您持健保卡前往健保合約醫療診所,且去年未檢者務必要進行一次口腔黏膜檢查,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籲請民眾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服務。

口腔高危險群 免費口腔健檢 

口腔高危險群 免費口腔健檢  #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嘴巴如長出異物的民眾得要當心,並且謹慎的去醫院進行篩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表示,日前一位五十歲民眾,因被醫生告之口中有白斑,建議去大醫院進行口腔檢查,所幸是烏龍一場。但牙科楊智仁主任表示,本身有抽菸及嚼檳榔習慣的病人,需謹慎小心。 前日一位五十歲民眾,被醫生告知口腔內有白斑,因此憂心忡忡的前往台大新竹分院進行口腔檢查,經檢查得知,在兩側臉頰肉靠近咬合面的區塊確實有兩條白色突起物,此白色突起物又稱白線,乃屬於口腔正常的構造,經醫師解釋後,他才放寬心。楊智仁主任指出,當口內有其他白色病變產生,或其他癒合不佳的潰瘍(持續過二周以上)或突起物仍須立即找醫師檢查。尤其本身有抽菸及嚼檳榔習慣的病人,需要多多留意。目前,國健局針對30歲以上有抽菸或嚼檳榔的成人,二年可免費進行一次口腔篩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也提供了此項服務,民眾只要符合條件,攜帶健保卡至一樓大廳癌症篩檢服務台報到,隨到隨檢,希望符合條件的民眾善加利用。

驚人!一日80顆檳榔男成功戒檳

驚人!一日80顆檳榔男成功戒檳#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戒檳榔對於長年嚼食的人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台南市立醫院與安平衛生所在今年5月開設戒檳班,協助中心員工成功戒除檳榔,一名曾一天最高嚼食80顆檳榔的學員,目前也已幾乎成功戒檳。一位呂姓員工,因家中成員大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自己也從國中就開始嘗試,到現在近40歲了,一天最高可以嚼食80顆檳榔!不過參與課程後,目前一天調整為1-2顆,不久的將來將完全戒除。台南市立醫院牙科吳勤為醫師表示,檳榔除了會造成牙齒磨耗、牙齒變色之外,還含有許多細胞毒性、基因毒性,造成細胞轉型(癌症起始物)有促癌作用,進而造成惡性的病變形成口腔癌。另外,抽菸、喝酒和嚼檳榔樣樣來的話,其罹癌的機率更是一般人的123倍!所以嚼食檳榔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吳勤為醫師提醒,若發現有口腔黏膜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潰瘍、腫塊等各種情形時即應提高警覺,並立即到醫院做進一步的口腔檢查,或必要時做病理切片檢查。此藉檳班一系列課程包含口腔癌介紹、口腔自我檢查、教導拒檳技巧、口腔癌病友分享;為期近三個月的戒檳班系列課程日前驗收成果,其中有三位員工成效最佳,幾乎已完全戒除嚼食檳榔的不良嗜好。(照片來源: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提供)

遠離口腔癌!檳榔OUT健康IN

遠離口腔癌!檳榔OUT健康IN#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檳榔,危害了許多人的健康,更讓許多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滿因此而破碎。根據統計顯示,台灣每年有2,300人死於口腔癌,9成患者都有嚼檳榔習慣,基隆衛生局提醒,喝酒、抽菸又嚼檳榔的民眾,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23倍,因此呼籲民眾最好盡快戒檳榔、遠離口腔癌。 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主任張賢助表示,台灣每年有5,800人發生口腔癌,有2,300人死於口腔癌,口腔癌不論是發生或死亡的平均年齡都要比其他常見的癌症要早10到20歲,也是中壯年男性最常發生的癌症。 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證實,檳榔子本身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荖葉,光嚼檳榔就會致癌,張賢助主任也強調嚼檳榔、抽菸及喝酒更是口腔癌常見的三大危險因子,因為嚼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該習慣者的28倍,若嚼檳榔又吸菸,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則提高為89倍,如果酗酒、嚼檳榔、吸菸三種危險因子都具備的人,罹患口腔癌機率比完全沒有這些習慣的人,高出123倍。 此外基隆衛生局也提醒有嚼檳榔的民眾,了自身的健康著想,應善用政府的資源接受口腔黏膜檢查,為了減少檳榔對於健康造成的危害,呼籲紅唇族們,趕快戒掉檳榔,沒有嚼過的人,更別輕易嚐試!

正視口腔癌、頸部腫瘤 認識唾液腺結石

正視口腔癌、頸部腫瘤 認識唾液腺結石#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在台灣,平均每10位男性中就有1.5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成為青壯年男性(25~44歲)最常罹患的癌症。近十年來,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其實在在衛生署口腔癌篩檢政策的推動下,國人對口腔癌的自我檢查意識已逐漸上升,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廖國安表示,不過當頸部發現不明腫塊,卻也很容易讓菸、酒及檳榔不離手的人誤以為得了口腔癌。事實上,大部分頸部腫瘤都是因淋巴結腫大,而淋巴結的腫大又可分為發炎性與腫瘤性。造成淋巴結發炎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頭頸部的感染所造成,包括細菌性、病毒性或是結核性頸部淋巴腺炎。日前一位平時有嚼檳榔習慣的年輕人,因脖子持續性腫塊慌張就醫,深怕自己已經染上口腔癌,經詳細檢查及解釋,告訴病人脖子腫塊是因唾液腺結石所造成,他也終於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安心地接受唾液腺結石的手術治療。廖國安醫師解釋,什麼是唾液腺?唾液腺是指在口腔、上呼吸消化道中分泌唾液的腺體,可分成三對大型腺體及許多小腺體,大腺體分別是腮腺、下頜腺及舌下腺各一對。唾液腺結石會造成唾液腺管阻塞而影響了唾液的分泌,所以會造成唾液腺腫大。當結石不大時,被塞住的唾液會隨著腺體的壓力增大而慢慢從唾腺管的縫隙流出,因此腫脹通常過段時間就會消退。但是隨著結石越來越大,塞住的唾液將更不易排出,也更易造成細菌滋生而化膿感染,尤其發生於下頜腺時更容易誤以為是腫瘤。頸部腫瘤是一種門診很常見的徵候,發生的背後常隱藏著各種的疾病,從良性的發炎疾病到惡性的原發或轉移癌都有可能。廖國安醫師表示,尤其國人的鼻咽癌發生率特別高,再加上口腔癌的病例數逐年增加,所以一旦摸到了頸部腫瘤,一定要找專業的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或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切記不可輕忽頸部腫瘤的存在,更不能病急亂投醫,或是到處找偏方、自行吃草藥或是貼膏藥等,以免延誤病情。

歡慶父親節之餘 提醒爸爸不菸、酒、檳榔

歡慶父親節之餘 提醒爸爸不菸、酒、檳榔#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許多人常有抽菸、嚼檳榔、飲酒習慣,且香菸、檳榔、酒常是國人表達人際情感交流之物品,卻不知香菸、檳榔、酒隱藏著許多危機!基隆市衛生局特別在父親節提醒所有爸爸,依據研究結果顯示,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沒有嚼檳榔者的28倍,如同時有吸菸、嚼檳榔和酗酒者,則罹患口腔癌之機率更增為123倍!有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紅灰、白灰等添加物的檳榔子就不會致癌,但其實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於2004年即證實,檳榔子本身就是人類第一類致癌物,即單嚼檳榔子也會導致口腔癌;過量的飲酒也易引起許多身心的疾病及症狀。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特別結合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護理科實習生,分別於昨(7)日在文昌里里民會堂及今(8)日在文安里里民會堂,除慶祝父親節外,更以創意戲劇的方式宣導戒菸檳酒的防制,讓民眾在生動活潑的劇情中,了解菸、檳、酒的危害,並願意身體力行,將危害的生活習慣戒除或減量,進而推展至身邊親人及社區。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主任曾舜玲提醒,口腔黏膜篩檢可以降低43%的口腔癌死亡率。因此,有嚼檳榔、吸菸的民眾,記得善用政府資源,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檢查結果如為癌前病變,只要戒除香(菸)、檳(榔)、酒,並依醫囑接受醫師治療,就可以阻斷疾病之進展,也可善用政府提供的戒菸、戒檳服務。

醫訊/透過癌症篩檢 有效降低死亡率

醫訊/透過癌症篩檢 有效降低死亡率#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民健康局指出,每年有超過8,700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透過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經治療後除可以降低死亡率外,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因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與大同、中山健康服務中心聯合舉辦口腔癌篩檢、大腸直腸癌篩檢活動,希望民眾多加利用。目前政府補助口腔癌篩檢、大腸直腸癌篩檢的政策與範圍為,糞便潛血檢查:50~69歲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者,每2年1次,根據國民健康局指出,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2~3成大腸癌死亡率,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率,此外也呼籲民眾多多利用篩檢活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活動時間:08/10下午2:00~5:00,08/11下午5:00~8:00活動地點:爵士廣場/中山、雙連站間R10出入口,劍南捷運站站前廣場3號出口活動洽詢:(02)2552-3234轉6245

醫院癌篩成效好 成功搶救近3萬人

醫院癌篩成效好 成功搶救近3萬人#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促使醫院推動癌症篩檢,國民健康局於100年度補助228家醫院,辦理「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計畫」,運用世界衛生組織所發展出的「健康促進醫院」模式,輔導醫院建立院內癌症篩檢之政策與管理,成功將全人的醫療觀念帶進醫院,四癌篩檢人數為98年的1.9倍,且佔全國篩檢數的ㄧ半以上,發現2萬1,624名癌前病變或大腸息肉個案,7,985名確診癌症之民眾,成功搶救近3萬人!計畫推動後成效顯著,其中,口腔癌篩檢數成長幅度最大,更比99年再增加一成,健康局透過改變醫院傳統上重治療輕預防服務方式,營造醫護人員主動關懷病人的醫療文化,已成功推動醫院成為搶救生命先鋒。因此,每天進出醫院的人當中,有很多人已經罹癌而自己不知道!傳統上,醫院各科獨立作業,病人絕不會想到不是腸胃科的醫師,也會關心病人是不是罹患大腸癌、甚至還要建議病人接受大腸癌篩檢。醫護人員的一個貼心叮嚀,可能就是這個病人早期發現、活命的絕佳機會;不然,等到日後症狀出現才就醫,癌症早已擴散了!醫院既擁有大批就診病人,又是專業人員密集的場所,若能善用醫病接觸的機會,在民眾還未出現任何症狀前,注意一下這些常見而嚴重、早治療效果好的疾病,將能因此挽救許多寶貴生命!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進一步表示,醫院推動癌症篩檢絕對是正確的選擇,除了可以博得好名聲及建立更好的醫病關係,同時可以增加醫院收入,希望醫院能成為民眾健康的搶救王,共同營造癌症篩檢此一救命工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