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女子上腹痛 竟是腫瘤作怪

女子上腹痛 竟是腫瘤作怪#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50歲林姓婦女,日前出現上腹疼痛,到鄰近診所接受胃鏡檢查,發現在胃的體部有一顆約1公分的黏膜下腫瘤,轉診到醫院肝膽腸胃科門診,進行內視鏡超音波檢查,進一步區分出黏膜下腫瘤,發現是平滑肌瘤或胃腸道基質瘤。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蔡安順醫師表示,黏膜下腫瘤是由黏膜下層生長出來(異位性胰臟、脂肪瘤、或是類癌)或是從肌肉層出來(平滑肌瘤或胃腸道基質瘤),特別是胃腸道基質瘤及類瘤,在腫瘤體積逐漸變大時,有可能會轉變成惡性腫瘤,須及早切除。蔡安順表示,原本林姓婦女非常害怕腫瘤是癌症,所幸經檢查,以大小判定屬於良性瘤,只須定期密切追蹤變化。醫師呼籲民眾,若有腹痛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若是檢出腫瘤,才能及早接受治療。

嚴重黃疸、腹痛恐致死 膽管癌腫瘤阻塞惹禍

嚴重黃疸、腹痛恐致死 膽管癌腫瘤阻塞惹禍#腫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彰化埔心鄉一名91歲胡姓阿嬤,今(2013)年二月發現「總膽管癌」」(壺腹癌,總膽管出口)。家屬因考慮年紀大不做積極性治療。不料,三月中出現黃疸嚴重、腹痛,經醫院檢查後,發現腫瘤壓迫造成膽道嚴重阻塞。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楊智超表示,壺腹癌及膽管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腫瘤組織阻塞到膽管,造成黃疸,阻塞性黃疸也常伴隨膽道壓力升高與膽道感染,嚴重造成死亡。而膽道引流是膽管癌內視鏡治療最重要目的,為了疏通阻塞,擴張狹窄處所設計,通常惡性腫瘤引起的阻塞性黃疸,如果無法開刀,近年來常使用支架來作緩和治療。楊智超說,對存活期不長的緩和治療病患,可得到較長期的膽道暢通,改善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

抽菸咳出血塊 竟是心臟主動脈長瘤

抽菸咳出血塊 竟是心臟主動脈長瘤#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52歲男子有抽菸習慣達三十年,近期連續咳嗽一個月咳出血塊,以為自己罹患了肺癌,經電腦斷層檢查竟發現是心臟主動脈長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慧中表示,抽菸也會造成心血管病變,血管壁硬化脆弱,像吹氣球一樣往外膨脹成主動脈瘤,一旦破裂大出血,死亡率高達九成。男性患者表示,一開始是有胸痛現象,後來又連續咳嗽了一個月,當成感冒咳嗽吃藥治療不見起色,最後咳出血塊而到醫院求診,經胸部X發現肺部有陰影,一度懷疑是肺腫瘤,再以電腦斷層進一步檢查,發現不是肺癌而是心臟降主動脈長了一顆約4公分的囊狀瘤。吳慧中說,患者沒有外傷或細菌感染,可能是主動脈血管品質太差,禁不起血液的壓力,而往外鼓出一個囊狀主動脈瘤並與肺臟沾粘,由於瘤的體積不小,瘤的表面很薄,已發生血液滲透到肺臟,才造成患者咳血的現象。吳慧中指出,該患者有三十年的抽菸習慣,極可能是罹患心臟主動脈瘤的主因,醫學證實,抽菸將導致血管壁粥狀硬化病變,菸齡越久風險越高,因血管壁脆弱容易形成主動脈剝離,此時血管品質變得很差,在最脆弱的地方因禁不起血液的壓力,導致主動脈瘤的形成。初期的主動脈瘤並沒有明顯症狀,一旦發生血管瘤破裂,死亡率可高達九成。吳慧中表示,抽菸是危害人體健康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多種危險疾病的主因,最好是戒掉菸癮,能不抽就不抽。(圖片來源:澄清醫院提供)

癌症死亡率第一 肺癌治療「個人化」趨勢

癌症死亡率第一 肺癌治療「個人化」趨勢#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肺癌一直是國人癌症死亡的第一位,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的資料顯示,雲林地區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更均高於全國平均值。初期時肺癌常無症狀,約一半的病人發現肺癌時已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因患者年紀較長、生活行動功能不良、肺功能不佳、身體已有其他重大疾患、腫瘤的位置貼近重要器官或大血管等等因素,使患者無法接受手術性的根除治療。肺癌治療的選擇主要是根據肺癌的期別。若是屬於第一、第二期,大多數會採用開刀手術切除的方式來治療,以期達到能完全清除腫瘤而根治肺癌。而癌症「個人化」的治療是現行肺癌治療的趨勢,其目的在於利用各種生物學上的預測標記,藉以選擇合適,或排除不適合治療的病人。透過有效藥物的選擇,希望提高治療有效率,改善病人生活品質與延長存活時間。

惡性腫瘤為十大死因之首 老化恐影響發生率

惡性腫瘤為十大死因之首 老化恐影響發生率#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到了101年底,比例已攀升至11.2%。而國人平均壽命,在預防保健及照顧條件的改善下也延長了。隨著新診斷及治療技術的進步,治療的對象越來越偏向老年人口。惡性腫瘤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老化對惡性腫瘤的發生及治療都有影響,大多數惡性腫瘤發生率會隨著年齡漸長而增加。而一旦罹癌之後,老年人在臨床表徵、治療及預後,與青壯人口也有所不同。台南市立醫院消化外科醫師林逸文表示,以結、直腸癌為例,它已多年名列我國十大癌症之首位,其發生率有隨著年齡增加的趨勢,直到八、九十歲仍持續著。根據本院大腸癌治療團隊的治療經驗,以99年為例,65歲以上患者佔個案數51%,75歲以上患者佔32%。而針對大腸癌的種種治療,理論上不因年齡不同而療效上會有所差別,但老年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較低,合併症發生機率較高,這是事實。也因高齡的迷思,致使高齡患者接受依病期應有治療的意願降低,甚至放棄接受完整治療與痊癒的機會。為了改善這種情形,台南市立醫院提供術後支持,針對家庭照顧不足者,本院居家照護及社工的協助尋求可用社會資源,如此才能讓高齡患者,也同樣能夠接受到目前大腸治療上的種種進步及較好的療效,也建議國人能定期善用免費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圖片來源: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落實四癌篩檢 花蓮慈院前進縣府

落實四癌篩檢 花蓮慈院前進縣府#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惡性腫瘤)蟬聯國人十大死因多年。為了推廣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今年三月剛通過「健康檢查品質認證」的花蓮慈濟醫院,落實推動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直腸癌四大癌篩,將於21日上午,讓花蓮慈院健康列車開進花蓮縣政府,為縣府人員的健康把關。花蓮慈院副院長許文林表示,守護東部地區民眾健康是花蓮慈院的責任,所以除了癌症篩檢之外,這次特地還結合了花蓮慈院社區醫學部團隊,現場提供血壓測量、戒菸宣導、婦女乳房自我檢查、健檢推廣、健康諮詢與衛教等服務,希望幫助大家更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從社區民眾到政府官員都能落實預防醫學的觀念,提升花蓮縣整體健康水準。

胰臟瘤就是癌症? 醫:可能只是免疫失調

胰臟瘤就是癌症? 醫:可能只是免疫失調#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國內胰臟炎患者很多,其中有一部分屬於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造成,又稱自體免疫性胰臟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明翰表示,自體免疫性胰臟炎的診斷最早是在1995年由日本提出,雖然是新的疾病,但自體免疫性胰臟炎約佔所有慢性胰臟炎的10%,其中男性病患約為女性的兩倍,平均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上。蔡明翰表示,一般胰臟炎的典型症狀是嚴重上腹痛,並且疼痛會轉移到背部。自體免疫性胰臟炎腹痛反而比較輕微,主要症狀是黃疸。蔡明翰指出,自體免疫性胰臟炎的電腦斷層,典型影像是胰臟頭端如同香腸般腫大,與胰臟癌很像,光從電腦斷層影像很難加以區分,所以要正確診斷,還要靠從胰臟採取檢體,做病理切片檢查。檢體在顯微鏡下呈現胰臟硬化與腫大的病理變化,胰臟分泌管則有許多免疫淋巴球浸潤。自體免疫性胰臟炎的治療藥物主要為類固醇,蔡明翰表示,一天劑量大約30到40毫克,治療約一個月後若臨床症狀改善,胰臟發炎減緩,則可以逐漸減少類固醇使用劑量,然後維持一天服用2.5到5毫克的低劑量大約半年至一年,若期間追蹤檢驗值正常,沒有胰臟炎復發即可停藥,但是停藥後還是要定期追蹤,不能輕忽,因為長期來看還是有復發的可能。之前有些名人罹患胰臟癌往生,讓民眾談胰臟癌色變,一旦發現胰臟有腫瘤就大為恐慌。蔡明翰解釋,其實有些並不是惡性腫瘤,像自體免疫性胰臟炎就是因為自體免疫系統失調,過多免疫抗體攻擊胰臟才導致發炎,不是癌症,正確診斷後只要耐心服用藥物治療即可,不用動手術,所以有類似症狀的患者還是要經過醫療人員仔細問診與檢查,才能獲得最適當與有效的治療。

男子雙腳腫脹潰爛近30年 竟是罕見胰臟癌作祟

男子雙腳腫脹潰爛近30年 竟是罕見胰臟癌作祟#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中市易姓男子雙腳潰爛流膿近30年,看遍群醫均未能徹底改善,年初暴瘦到醫院就診,意外發現罹患世界罕見的胰臟癌。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吳永康評估,胰臟腫瘤壓到血管,導致腳部潰爛不癒,棘手的是,大腫瘤還侵犯肝臟等多處臟器與血管,手術死亡率近9成,但病患堅持拚死一搏,經跨科團隊合作13小時,成功拿出腫瘤,潰爛多年的雙腳也不藥而癒,病患彷彿如重生,直說不可思議。這名年近60歲的易姓男子, 28歲起創業,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全身毛病影響睡眠,且雙腳莫名脹大到沒辦法久站,更讓他困擾的是會長膿潰爛。易姓男子前後看了不下50位醫師,檢驗數據都顯示血液發炎指數很高,無奈找不到根治辦法,也無藥可吃,頂多是控制而已。今年初,易姓男子的症狀每下愈況,台中慈濟醫院掛腸胃科醫師做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腹腔內有一個很大的腫瘤,壓迫膽道引起黃膽,胰管也因受壓迫,腫大到超過3公分,比正常胰管大出10幾倍。吳永康進一步做膽道檢查,確診是胰頭腫瘤壓到下腔靜脈擋住血流,打亂了機能,推估拿掉腫瘤,腳就會好,但因胰頭腫瘤大到侵犯大腸、肝門脈、膽管與膽囊,且下腔靜脈大血管受壓迫,腸系膜靜脈很薄,門靜脈血管也很重要,一旦出血短短幾分鐘內,大量血液衝出來,血壓就會跟著掉,存活下來的機率僅只10%。吳永康指出,病理報告顯示,易姓男子罹患的是非常罕見的胰臟癌-假性乳突狀癌,查閱醫學文獻,這種病是全世界第719例,雖然是惡性腫瘤,但切乾淨預後通常不錯,不必再化學、放射治療,復發率也低。所幸,男子腫瘤移除後,本來壓迫血管的問題消除了,腳部潰瘍也慢慢痊癒。(圖片來源: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