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簡單預防腸病毒 正確「勤洗手」

簡單預防腸病毒 正確「勤洗手」#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4到6月,腸病毒總是造成多起傷亡病例,雖然疫情大約在6月下旬的高峰期後,呈現下降趨勢,但仍應注意小心防範。預防腸病毒及其他病毒首要工作,非常簡單,就是正確及確實的「勤洗手」。洗手是提高個人衛生、預防傳染病最簡單及有效的方法,許多人花錢嘗試各式各樣提高免疫力的偏方,卻忽略了這一簡單、有效又能自保的良方。依國內一項研究資料顯示:1.草率的洗手方式,尤其是洗手後將手上多餘的水利用衣服擦乾,測得洗手後殘留的菌數不減反增。2.依正確的洗手方法(濕搓沖捧擦)洗手,有用肥皂比沒用肥皂手部所測得之殘餘菌數要少。一般建議洗手的時間為如廁後、進食前、咳嗽及打噴嚏後、處理食物前、摸完寵物後、處理過排泄物或呼吸道分泌物後、從外面返回住家或辦公室時、及任何時候手部髒時。每天確時依上述時機做好正確洗手可常保個人清潔衛生,減少病菌感染的機會。◎正確洗手的方法正確洗手方法包含下列五個步驟:1、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包含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濕。2、搓:雙手擦上肥皂、搓洗雙手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至少要洗20秒。3、沖: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4、捧:因為洗手前開水龍頭時,手實際上已污染了水龍頭,故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或用擦手紙包著水龍頭關閉水龍頭。5、擦:以擦手紙將雙手擦乾。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呼籲民眾,若能多洗手,並且用正確的方式洗手,就可以有效防範腸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並能杜絕許多傳染病常保身體健康。

鼠蹊部腫大誤以疝氣 腫瘤重達6公斤

鼠蹊部腫大誤以疝氣 腫瘤重達6公斤#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45歲郭先生,2年前發現右側鼠蹊部有一個小隆起,他到醫院求診,醫師告訴他是「疝氣」,由於工作的關係沒有時間處理,沒想到一拖就是2年,這顆疝氣不但不會自己退回去,而且還日益茁壯,整個鼠蹊部到陰囊腫一大塊,連走路都受到影響,最後郭先生到台中醫院泌尿科林明鴻醫師的門診求診;林醫師經初步的身體檢查後告訴郭先生,您這不是疝氣,是一顆腫瘤,它不但長的結實而且還日益茁壯,最後竟然宛如一個小嬰兒的體重。郭先生接受手術後看到從自己身上取下重達6公斤的「果實」時驚訝的說,怎麼這麼大!現在因少了這個累贅,病人覺得整個人輕盈起來。病理報告證實為惡性纖維組織肉瘤,術後接受輔助放射線治療,追蹤一年多沒有復發。林明鴻醫師表示,鼠蹊部疝氣的確是外科最常見須手術的疾病之一,這是因為鼠蹊部位腹壁肌肉缺損或薄弱,當腹部用力時,腹膜及腸子往外鼓出的現象,但並非絕對鼠蹊部腫大都是疝氣。如果是疝氣,通常會在腹部用力時,鼠蹊部腫大,在腹部放鬆時,腫大會自動消失或加以擠壓而消失,如果鼠蹊部腫大不會消失,壓起來是實心且不會移動,要懷疑是腫瘤,並安排進一步檢查。

10分鐘即可檢測腫瘤 著重早期發現

10分鐘即可檢測腫瘤 著重早期發現#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身體一旦發現腫瘤,腫瘤良性還是惡性,通常需要等待數天的化驗結果,阮綜合醫院近來引進先進的內視鏡超音波,經內視鏡引導進入胃部,醫師透過末端的迷你型超音波,不到10分鐘即可精確偵測出黏膜下腫瘤,另引進治療肝腫瘤的高超波燒灼術,阮綜合醫院內科醫療副院長蔡青陽醫師領導的消化器病中心,整合包括消化內外科和病理科、放射診斷科、放射腫瘤科會診,大大提升醫療效率。若腫瘤在三公分以下,多建議馬上切除。但若黏膜下腫瘤長得深,長到組織的第二層、第三層,需要外科醫師幫忙,我們也會經過討論,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手術。一旦腫瘤超過三公分,即安排住院開刀。我們深刻了解,病患若對自己的身體有所疑懼,每一分鐘都是煎熬,因而大幅縮短診斷時間,同時也讓病患有更多時間做好充分準備,不論是心理、生活或是工作上。現在,不僅是胃部腫瘤,大腸、小腸也都可以做,隨著儀器發達,我們相信未來透過檢查,發現的相關病例會愈來愈多。以前因為缺乏技術,只要發現就必須直接開刀,但是隨著時代進步,大家都不希望肚子留疤,尤其開刀引起腸胃沾黏機會大,容易引起後遺症,若能不開刀,傷口愈小、對內臟的傷害力也愈少。在病情許可之下,直接以內視鏡,甚或是內視鏡超音波解決,術後住院頂多觀察一天就可以,甚至縮短到一、兩個小時,不但節省病人時間,也節省醫療資源浪費。除運用各種高科技儀器和設備進行診斷,在治療上,我們強調多重選擇,尤其是肝腫瘤治療。根據以往經驗,國人的腸胃道疾病本來就多,肝病更不用說,因為患有B、C肝炎人太多,以B肝來說就有約400萬人,C肝也有將近40萬,這還不包括酒精引起的肝癌,這三大主因造成國人罹患肝癌的數目非常多。在肝腫瘤的處理上,醫院強調多元化發展,讓病人選擇用哪一種治療方式。在南部,以往多採開刀或是栓塞,但阮綜合醫院首開先例,引進高超波燒灼術,凡是腫瘤大小在3公分到5公分以內,且是單一腫瘤,就直接燒灼。另一方面,阮綜合醫院嘗試更困難「經肝動脈灌注療法」。因為在肝腫瘤治療上,有些腫瘤發現時,已經是不能開刀、不能燒灼或栓塞,唯有經過肝動脈打進化學治療藥物。然而,施行「經肝動脈灌注療法」,不但需要放射科醫師配合,做完後還需要把化療管埋進體內,難度非常高。於是,阮綜合醫院派出專科醫師,去日本學習並引進技術,因此擁有許多經驗,國內有很多醫學中心紛紛力邀演講及技術示範。肝腫瘤病患不但可根據病情,選擇治療方式,醫師也會視需要,運用多重療法而取代過去的單一療法。如病患接受肝動脈栓塞療法,之後經過評估若腫瘤有縮小跡象,有機會開刀切除,或是進一步做燒灼,再以酒精局部注射來補強,盡量降低腫瘤復發率。肝腫瘤病患若是使用單一療法,一年後的復發率高達70%,因為肝癌是惡性腫瘤,只要有任何可能留下「活口」,癌細胞很快就會蠢蠢欲動,在短時間內復發,沒有切乾淨、沒有燒乾淨,就差很多。但經過多重療法的病患,即使經過2、3年,復發率仍不到10%,關鍵就在於一開始就盡量不留下活口。蔡青陽醫師強調,早期癌症是可以痊癒的。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早期發現。所以,雖然日本人的胃癌比例,全世界最高,但日本人也是壽命最長的國家。歸根究底,是因為日本的儀器好,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也最好。我們怕的是晚期發現,這時醫學上能做的所有努力,都沒有太大意義,醫師能做的只是告知,耗費掉的醫療成本高,病人的生活品質也不好。為了達到早期發現,阮綜合醫院引進高科技的NBI(Narrow Band Image窄頻影像)特殊內視鏡,只要發現腸胃表層怪怪的,就更換頻率,馬上顯示出微細血管出來。若腸胃組織發生病變,血管會產生不正常分布,以肉眼透過內視鏡看不到,只是憑經驗會發現怪怪的,一旦更換頻率,放大十九倍就看得更清楚,所有問題在眼下一覽無遺。這樣的高科技設備,可以協助醫師發現早期病變。事實上,大腸若出現奇怪的小瘜肉,肉眼無法判斷,即使馬上做組織切片,也要一週後才知道結果是良性或是惡性,但我們當場使用 NBI 特殊內視鏡,立即出現答案。若當場判定是惡性,就可以當下立斷切除。不用浪費一星期的時間,等待病理報告。蔡青陽表示,對待腫瘤,絕不可以放過一個,因為癌細胞很可怕,若觀察一、兩個月,卻不幸碰到惡性腫瘤,引發的後患就不得了了。在 NBI 特殊內視鏡下,惡性腫瘤大多會無所遁形,只要判斷有5到6成機率可能是不好的,就快點早期切除。蔡青陽說,醫療需要團隊,才可以把工作任務圓滿達成,因此,我們希望病患進來,就有由各科組成的團隊負責,縮短會診流程時間,落實整合照護的觀念。

胃部長腫瘤 種類病情大不同!

胃部長腫瘤 種類病情大不同!#腫瘤

阮綜合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阮東光表示,其實胃腫瘤有良性及惡性腫瘤,理論上,胃壁上每一層內的細胞都可能出現腫瘤,發生在黏膜層腺體是腺癌,黏膜內的淋巴球即為淋巴癌,肌肉層為平滑肌瘤,胃腸基質瘤。阮東光主任說,最普遍的胃部良性瘤是胃黏膜長出的瘜肉,其中一種較常見的是增殖性瘜肉,形態和正常黏膜相同,這種瘜肉通常很小,而且幾乎不會轉變成惡性瘤,另一種較大的是腺瘤性瘜肉,這種瘜肉很有可能會從良性變成惡性,瘜肉小時可以內視鏡切除,但若太大就必須要採用外科手術切除。最常見的胃惡性腫瘤是胃腺癌,也就是俗稱的胃癌。胃腺癌會發生在任何年齡人身上,多數發生在中年以後,但最近幾年,臨床上發現胃癌的發生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到目前為止,胃癌的最佳治療方式是以外科手術切除胃病變,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若所罹患為胃良性腫瘤,可以用腹腔鏡或是傳統方式切除;如果腫瘤位置適合,或是就如同瘜肉一樣,可以透過腹腔鏡直接夾掉。但若瘜肉長的部位有胃神經通過,就必須切胃。如果不切胃,胃排空能力容易變差,而腹腔鏡也可以用來切胃,腹腔鏡手術的好處是傷口小、恢復快,大約住院七天就可以出院;傳統的治療方式則傷口大、恢復較慢,大約要住院十到十四天。但要注意的是,依據全民健保規定,良性腫瘤患者若是使用傳統手術,需要部分負擔,如果不幸是惡性腫瘤,則不用部分負擔。目前所知,應用內視鏡進行胃部腫瘤手術的五年存活率,並不比外科手術差,卻可避免大手術的風險及術後所產生的後遺症。隨著技術的成熟,不但為更多早期消化道癌(包含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的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更已取代手術,成為早期消化道癌的標準治療。

混合式支架血管手術 成功救94歲老翁

混合式支架血管手術 成功救94歲老翁#腫瘤

94歲的林老先生幾個月前在嘉義某地區醫院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腹部有一個巨大腹主動脈瘤,被轉介至嘉義基督教醫院就診,情況相當危險,必須儘快接受手術,歷經十小時的奮戰,術後林先生恢復情況良好,目前持續追蹤中,病情穩定。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醫師陳建彰形容,一開始看到電腦斷層影像,看起來就好像是肚子裡就像裝了一個隨時會爆破的炸彈般,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必須動刀,不過考量林老先生曾因肺癌接受了肺葉切除手術,加上林老先生年紀很大,若以傳統手術,傷口太大,恐導致術後因怕痛不敢咳嗽而併發肺炎與呼吸衰竭,因此建議傷口較小的支架血管手術。不過陳建彰主任表示,林老先生的主動脈瘤並不單純,不但直徑長達8.7公分,動脈瘤頸部非常彎曲達130度(一般超過60度就算過大)且因動脈瘤主體的壓迫導致其頸部非常狹窄,而且腹主動脈瘤本身還延伸到雙側總髂動脈,因此並非一般簡單的支架血管手術就能解決。在仔細評估後陳建彰主任決定採用混合式支架血管手術,也就是必須先做右側的髂內與髂外動脈繞道手術,再做左側髂內動脈的栓塞治療,然後再對主動脈瘤本體施行支架血管手術,最後再將兩側股動脈做繞道手術。陳建彰主任說,主動脈瘤其實指的是主動脈不正常的擴大,超過正常直徑的150%,並非如一般所說的腫瘤,因此並沒有所謂惡性轉移的問題。造成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動脈硬化,尤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人最常見,而主動脈瘤最大的危險性是破裂導致大出血而死亡,其它還可能導致主動脈腸道瘻管引發腸胃道出血、主動脈感染致敗血症、胸主動脈肺部交通致咳血、神經壓迫致聲音沙啞與進食易嗆,不過雖然主動脈瘤在還未破裂之前不一定有症狀,但民眾不應該掉以輕心,倘若拖延至破裂時才想要接受治療,其手術困難度與死亡率會很高。陳建彰主任表示,當胸主動脈瘤直徑大於6公分、腹主動脈瘤直徑大於5公分或動脈瘤迅速擴大時,就必須接受傳統手術或支架血管手術治療,現任何問題,最好馬上就醫、與心臟科醫師請教為佳。

輸尿管長瘤致血尿 腹腔鏡手術治癒

輸尿管長瘤致血尿 腹腔鏡手術治癒#腫瘤

薛老先生是位71歲病患,平時身體十分健康,也十分注重身體的保養,有一次小便時,突然發現怎麼會變成紅色的,但他並不覺得會疼痛或其他地方不舒服,過了幾天後就又自行好了,也就不在意它,但是過了幾個星期,又發生了一次血尿的現象。在家人的陪同下,老先生到醫院求診,經過檢查,發現右側輸尿管長了腫瘤,原先十分害怕及抗拒,經過家人及醫生的解說及鼓勵下,在阮綜合醫院接受了腹腔鏡右腎及輸尿管切除手術,傷口只有6~7公分,在一個星期後,就順利恢復並出院。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表示,以血尿來說,最常見的情況包括:泌尿道發炎(包括膀胱炎)、泌尿道結石、攝護腺肥大或是攝護腺癌及腎臟或是輸尿管腫瘤,其中以前兩項佔大多數。1991年,Dr. Clayman 完成了全世界第一例的腹腔鏡腎臟切除手術,從那時開始,全世界泌尿科醫師紛紛開始應用各式各樣的腹腔鏡手術器械,為病患治療,在短短20年期間,不管是在腎臟手術、腎上腺手術、輸尿管結石手術、或是攝護腺癌方面,皆可以用腹腔鏡來完成。也有些醫師是利用單手輔助式的腹腔鏡手術或是更一步利用機械手臂來完成各式的泌尿科手術。

腫瘤卡腦!男眼睛「放煙火」

腫瘤卡腦!男眼睛「放煙火」#腫瘤

一位23歲男性消防員在火災救災現場突然看到爆炸的影像,他下意識地緊急跳開,結果只差那麼一點就跌落高樓致命,驚險到他和其他隊員嚇出一身冷汗,其實當時完全沒有爆炸狀況。自從那次事件後,兩個月來看東西不是很清楚,常覺得有兩個影子,偶有頭痛伴隨噁心嘔吐感。(圖:腦部電腦斷層(白色區域為腦部腫瘤))驗了視力,兩眼均能看到0.9,並非真的視力模糊,直接眼底鏡檢查視網膜,一檢查不得了,兩眼是如同火山爆發的視乳頭水腫、視神經鼓起,周邊散布著火焰狀的出血合併脂肪的滲出。振興醫院眼科許粹剛醫師表示,該男否認任何外傷或藥物的病史,並排除該年輕男性有高血壓、糖尿病可能性,經視野檢查發現有雙側生理性盲點變大情況,是很典型的雙側視神經水腫的視野變化,也抽血排除血癌、甲狀腺疾病、高血脂或二氧化碳中毒及梅毒感染可能性後,於是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檢查發現一個將近3公分大小的腦部腫塊,剛好在第三、四腦室中央,造成腦壓上升,影響到第六對腦神經(外旋神經,掌控眼睛向外側看的能力),因而產生了如鬥雞眼的內斜視症狀,緊急將病患轉至神經外科做後續治療,許粹剛醫師表示,如果再延遲治療,將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失明。

瘦子血壓也狂飆?原來是腎上腺瘤作怪

瘦子血壓也狂飆?原來是腎上腺瘤作怪#腫瘤

身材瘦削的呂先生明明生活作息及飲食都很健康,但不知為何血壓卻長期居高不下,看過幾家醫院都控制不好,有時還會下肢無力。後來到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看診,經過一系列詳細的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腎上腺腫瘤作祟,才會導致長期高血壓控制不良。主治的腎臟內科王家良醫師指出,腎上腺腺瘤會引發患者高血壓,低血鉀的症狀,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腎衰竭、心臟病、腦中風等嚴重後果。過去就曾有患者因太晚接受治療而必須終生洗腎的病例,提醒民眾要特別小心。(圖:腎上腺瘤致血壓飆高)今年42歲的呂先生身高165,體重60公斤出頭,是大家眼中公認的瘦子,原本身體十分健康的他從兩年前卻開始出現高血壓的問題,收縮壓與舒張壓常常飆高到180及100。呂先生跑了很多醫院,甚至服用了三種血壓藥,仍然控制不佳,讓他非常納悶。後來經轉介到光田醫院腎臟內科治療。該院腎臟內科王家良醫師透過檢查發現患者有低血鉀的問題,懷疑與腎上腺腺瘤有關,因此進一步安排斷層掃描,果然確認呂先生高血壓的原兇就是左側腎臟內一顆2公分大的腎上腺腺瘤作祟所致。腎上腺腺瘤的治療方式無他,唯有透過外科手術切除才能根治。而呂先生接受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後,血壓馬上就獲得控制,也不再下肢無力。王家良醫師強調,腎上腺腺瘤除了會造成高血壓外,也會產生低血鉀、下肢無力、心臟無力、腸胃便秘等許多併發症,對健康有長期、不良的影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