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人面對年節美食後遺症的煩惱:外表發福也就算了,若血管裡的油多、醣高,甚至尿酸高造成痛風、膽結石引發急性膽囊炎,血壓高導致中風、心肌梗塞,那才真糟糕!多蔬菜、多纖維、多運動、少菸、少油、少鹽、少糖、少酒、甚至少吃──誰不知道,但一年一度咱們中國年節,有幾個人做得到?!在這野人獻曝,介紹如何細嚼慢嚥,讓您有可能照吃,但不一定會發福。狼吞虎嚥──錯誤的吃飯通病一般人吃飯:飯菜入口,嚼不了兩三下,吞下一部份食物,嘴裡含著剩餘的老飯、老菜,就夾新飯、新菜入口,嚼不了兩三下,再吞下一部份食物,嘴裡仍有老飯、老菜時,又夾一些新飯、新菜入口,永遠口裡有老飯,又有新飯,永遠嚼不了幾口就吞,一頓飯,快的人,三、五分鐘就吃完了──這種不健康的吃飯習慣,一定要改!胃腸道消化食物 按部就班 層層負責當我們將食物由口中吞下,8秒鐘就經食道進了胃。以正常的消化速度來說,如果是澱粉類食物,待在胃袋的時間最多是2小時,蛋白質則是最多待4小時,脂肪最多待6小時。然後,食物往下到了十二指腸,這裡吸收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礦物質。接下來到了空腸,空腸主要是吸收水溶性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再經過迴腸,這裡吸收的養分包括:脂溶性維生素、脂肪、膽固醇、膽鹽等。這一段就是我們所謂的「小腸」。 人體的消化道就像是工廠的生產線,如果我們狼吞虎嚥,兩、三分鐘就將一頓飯囫圇吞下肚,就好比上工的生產線,履帶由前向後不停的轉動,若第一關的工作人員隨便做,到了後面拼裝組、品管組的人可就要累死了!同樣地,人體的消化道也是環環相扣,如果上一個環節草率,吃得太快,則負責之後消化功能的器官,就會負擔過重而容易出問題。 消化差 疾病多食物沒有被細嚼就會加重胃腸道的消化工作量,胃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去消化食物,一些輔助消化的器官也會加重工作量,例如:到了小腸,胰臟就得持續、大量、過勞地分泌化解澱粉、蛋白質、脂肪的各種消化酵素,分別將它們轉化成單醣、胺基酸及脂肪酸,以利吸收運用。如果因此無法來得及在小腸將粗糙的食物分解、消化、吸收,就會形成一些大分子毒素,滲漏進入體內,引起腸邊的淋巴組織類似抗原抗體的免疫反應,會讓身體許多部位慢性發炎、病變、老化甚至癌化,此即俗稱的「腸漏症」。此外,長期吃得多、吃得快,讓分泌消化酵素的胰臟過度操勞,經年累月之後,胰臟一定不堪負荷。所以很多大吃大喝、不細嚼慢嚥的人到了中年,就因胰臟再也分泌不出足夠的酵素而開始罹患所謂的富貴病,如:化解不了醣而產生糖尿病、消化不了脂肪而造成血脂過高症。如何細嚼慢嚥 當一口飯菜入嘴後,就停止再夾菜扒飯,開始用舌頭均勻攪拌食物,讓牙齒上下不斷咬動研磨,二、三十下後,嘴裡感覺有汁了,嚼到第50下,一半以上的固態食物可能都消失被磨成水了,此時,可整口吞下。然後開始夾下一口新飯菜入嘴,繼續細嚼慢嚥50下…習慣吃飯快的人,先從嚼30下才吞開始,然後進步到50下。若能每口飯菜嚼到100下,幾乎80-90%的食物都變成液態,均勻混合唾液中的殺菌素、澱粉及脂肪酵素後吞下,整個食道以下的胃腸肝膽都如釋重負,輕鬆的不得了!細嚼慢嚥 增健康 1. 胃脹、腹脹減少,排便順利因為食物消化得細膩完整。2. 不容易過食、不容易增胖,血脂血糖不易增長因為細嚼慢嚥會讓食物消化吸收的時間加快,血糖也會較早的緩慢上升,我們也會比較快有飽足感,便會減少進食量;反之,當我們狼吞虎嚥時,食物來不及消化吸收,血糖上升得慢,飽足感延遲產生,容易多吃、過量,當然容易過胖。3. 多叩齒, 有助健康中國養生古法提倡叩齒,有助牙齒、牙齦的健康。德國傅爾電針經絡系統也認為牙齒與全身各系統對應相關連:正中間上、下共8個門牙是與腎臟有關;上、下兩側最外邊的大臼齒則是與心臟相通。4. 臉部肌肉咬動有助經絡健康臉部經絡密佈,一口飯嚼50下,一頓飯吃30分鐘,一天三餐飯下來等於做了兩個小時的全身運動印度聖雄甘地曾說:「飲你的食物,嚼你的飲水。」把固體的食物細嚼成液體後才「飲」,已經是液體的水還要把它當成是固體的食物「嚼」後與體熱同溫才嚥,極有哲理,真是細嚼慢嚥的極致。細嚼慢嚥、少量多餐,絕對是健康飲食養生的第一守則,“吃,不胖”的開始。中華文化五千年。身為文化大國的一份子,讓我們展現一下斯文進餐、細嚼慢嚥、體會得出菜根香的精緻而高雅的文化水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