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九成熟女瘋減重 妳減對了嗎?

九成熟女瘋減重 妳減對了嗎?#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減重不再只是年輕女性的權利!受到美魔女風潮影響,調查發現,全台超過九成熟女瘋減重,期望透過外觀改變獲得自信,但卻有三成自覺越減越老,結果比不減還糟糕!究其原因,四成六輕熟女減重方法錯誤,長期的蛋白質攝取不足、加上細胞膜老化不及補充,導致輕熟女出現嚴重掉髮、胸部縮水、皮膚粗糙等問題。全台超過九成熟女都在減重根據全台灣共428位女性的減重動機與行為調查發現,全台超過九成熟女都在進行減重,顯示減重不再是年輕女性的權利。進一步詢問輕熟女減重動機發現,67%的熟女希望利用減重成功來增加自信心、37.5%得到他人肯定和讚賞、34.6%想穿上比基尼熱褲,顯示輕熟女減重來自心理自信與需求的動機,比起外觀更顯重要!進一步詢問減重滿意度與自主感受卻發現,73.3%感覺減重後看起來更沒精神、52.8%情緒不佳、甚至27.9%女性自覺越減越老。減肥診所醫師楊名權表示,不少30歲以上的輕熟女即將邁入中階主管的時候,沒精神、越減越老不僅影響工作表現,對照最初減重的動機與期待,減重成果恐怕比不減還糟!減重成果不佳問題都出在減重方法!妳也是其中一個嗎?減重成果不佳問題都出在減重方法!調查輕熟女的減重方式後竟發現,60.2%不吃澱粉減肥法、30.1%的熟女使用斷食減重法,也就是不吃東西,只喝流質食物或水、17.6%的熟女使服用來源不明的藥物或電台減肥藥物,若將兩種以上錯誤減重比例合併計算,高達四成六的輕熟女減重方法錯誤!楊名權提醒,短期間錯誤的減重可能導致體力不濟、精神不佳等症狀,但是若超過一個月不改善,這些症狀就容易成為後遺症,對外觀影響更大!同樣外觀 熟女年齡差很大!擔任護理管理職的徐雪萍就是很好案例,今年她43歲,平日在健診中心觀察患者,從32歲意識到代謝變差開始,就逐漸改善平日的飲食及作息,長久以來攝取豆類、每天10種蔬果等食物,搭配快走、柔軟操等簡易運動,不僅和兒子走在路上被認為是姐弟,對照錯誤減重的上班族,讓她的體態仍保持年輕時的輕盈窈窕:「想要以後變成甚麼樣子,就要現在開始好好對待自己!」相對27歲的餐飲業店長蔡惠雅就沒這麼好的成果,長期以來都是使用一天只吃一餐、斷食減重法等方式減重,結果反而出現皮膚變粗糙、落髮情況嚴重、看起來也沒有精神、甚至被朋友說有越減越老的感覺,甚至曾被初識朋友認為37歲,頓時讓她自信心大打折扣。錯誤減重導致胸部縮水、頭髮掉落及加速皮膚的老化進一步詢問錯誤減重的後遺症發現,有近三成輕熟女自覺「落髮情況較以前嚴重」及「胸部縮水」,分別是年輕女性的1.8及2.8倍。楊名權表示,頭皮是全身新陳代謝最快的地方,表皮組織的主要營養來源是蛋白質,部分輕熟女只靠喝水、吃水果或只吃低熱量澱粉,當身體長期缺乏蛋白質,就會造成加速老化頭髮的掉落,以及乳房下的胸大肌蛋白組織崩解或乳腺萎縮。此外,二成八的輕熟女自覺「皮膚變得粗糙」,是年輕女性的1.8倍。楊名權解釋,表皮細胞膜是由磷脂質及油脂組成,負責水份的進出,當細胞膜健全時,水分容易被保留、表層皮膚也顯得光滑。一旦細胞膜因為代謝變差導致老廢細胞無法排出,但營養素無法快速補充,就容易導致皮膚表層凹凸不平,造成外觀的粗糙。健康減重 妳有權知道!欲達成「凍齡」目標,減少減重造成的後遺症,營養師楊承樺建議凍齡減重三大飲食原則,包含:蛋白質攝取、卵磷脂及適量油脂、五穀高纖蔬果。首先,植物及動物性蛋白質各半攝取,可以食用每天4份植物性蛋白,例如:豆漿、豆腐等植物性蛋白,且搭配運動維持代謝。其次,卵磷脂及油脂適當補充,卵磷脂是皮膚細胞的重要組成之一,加上適當的油脂透過卵磷脂的乳化作用形成皮膚細胞的營養來源,如豆類製品或蛋黃都是很好的營養來源。此外,五穀高纖蔬果也是重要的凍齡飲食原則。楊承樺營養師提醒,攝取多種類的營養及抗氧化成分,如:維生素C、E,可避免自由基攻擊;再加上膳食纖維的補充,除了幫助排便與廢物排出,更可以提供飽足感,有利於減重的成功。除了食物的正確攝取,楊名權也提醒,配合正確適當的運動,才是健康減重的不二法門。

腎細胞癌末期標靶藥物接力使用 存活率可達五成以上

腎細胞癌末期標靶藥物接力使用 存活率可達五成以上#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去一些名人罹患腎臟癌後,民眾對腎臟癌漸不陌生,但不知道腎臟癌其實分為腎細胞癌和腎盂癌兩種,而且成人的惡性腎臟腫瘤大多為腎細胞癌。早年腎細胞不容易早期發現,治療上也相當困難,令醫師束手無策。所幸,現代影像醫學的進步,加上民眾健檢意識抬頭,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加上標靶藥物問世,對於提升腎細胞癌患者存活率來說具有相當意義。桃園壢新醫院腫瘤科闕宗正主任表示,目前腎細胞癌在台灣雖僅名列第16至20名,但每年仍有八百多名新增病患,發病年齡層已有下降的趨勢,40至50歲患者不在少數。過去只有免疫療法的時代,腎細胞癌的死亡率居高,隨著基因及分子醫學的進步,腎細胞癌藥物已進展至利用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不同的差異特性,開發僅針對癌細胞具有破壞效果的標靶藥物,對正常細胞傷害性較低。如已成熟並有條件可獲得健保給付的抗血管新生藥物及mTOR的腫瘤訊息抑制劑等兩大類藥物。闕主任說明,這兩類藥物雖然機轉不同,但在腎細胞癌的治療上有趣的是,通常第一線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失敗後,醫師會使用第二線mTOR抑制劑藥物,而當第二線藥物又失效後,如再換回第一線藥物,卻發現一樣還有治療效果。目前在臨床上就已實際診治一位年近四十多歲,卻罹患晚期腎細胞癌的男性工程師,其因反覆出現癌細胞復發的狀況,因此原由使用兩年抗血管新生藥物紓癌特(Sutent)治療,再接續使用伏癌妥後,又出現復發的狀況,目前再換回去第一線紓癌特治療後,至今疾病控制穩定並已延長五年以上生命。許多病人可能會問,如果兩種藥物都有治療效果,又為何不合併在一起同時給藥呢?闕醫師解釋,抗血管新生藥物如紓癌特容易有毛髮顏色改變、味覺改變以及手腳脫皮等副作用,而另一類藥物則容易出現口角炎、腹瀉等副作用;如果合併兩種藥物同時使用,會擔憂因副作用過大而使患者無法承受,因此目前還是以接力賽的方式提供治療,同時也會搭配給予止瀉藥物、口腔噴劑及含有尿素的乳液幫助患者降低副作用的不適,以提高生活品質。此外,依據美國2011年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病患服用紓癌特後,若出現高血壓與手足症候群等副作用,反而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只要配合醫師謹慎處理副作用,生活品質都將獲得改善。此外,在腎細胞癌末期轉移的病患中,有一類屬於預後不佳的高危險族群,這群病患可使用mTOR抑制劑類的標靶藥物-特癌適(Torisel)。特癌適從2012年1月1日開始健保給付在第一線治療,治療包含亮細胞腎癌及非亮細胞腎癌的病患,作用機轉為封鎖癌細胞生長因子的訊息傳遞,抑制癌細胞增生、生長與存活,進而達到治療成效,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闕主任強調,腎細胞癌雖然好發在年長者,但由於容易被忽略,因此如果家中長者曾有腰痛、尿液顏色改變、腹部腫塊等狀況,不妨盡快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排除腎細胞癌的可能性。若不幸罹患腎臟相關癌症,也要積極接受治療,如為早期癌症,手術切除病灶後,有完全治癒的機會,就連晚期患者使用藥物,也可提高五年存活率達50%以上,治療效果卓越。患者只要充分與醫師溝通,並且配合個管師及營養師等指導,抗癌其實不困難!此外,壢新醫院斥資上億購買醫療儀器,打造醫學中心級的癌症中心以提高南桃園地區的癌症醫療品質,號召了癌症相關專科醫師、營養師、社工師及其他社會資源共組癌症醫療團隊。闕醫師表示,除了提供癌症篩檢、一般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癌末的安寧照護等相關治療與照護外,在手術的部分也有腹腔鏡微創手術,放射線治療則是採用目前新一代的儀器,可以更精準的殺死癌細胞,讓正常細胞的傷害降到最低,對於南桃園的癌症病患來說,可獲得全方位、高效率、高品質、全人關懷的癌症醫療照護。

認清腸胃道間質瘤非胃癌 病友就醫配合度是治癒關鍵

認清腸胃道間質瘤非胃癌 病友就醫配合度是治癒關鍵#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聽到腸胃道有惡性腫瘤時,大家會直觀地認為是常見的胃癌、大腸癌,但您可能不知道有一種 惡性腫瘤稱為「 腸胃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簡稱GIST),常因症狀不明確而延誤診斷及正確治療的時機。目前因為醫界對於 GIST 有較 正確 而深入的了解,當有反覆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適時,應與醫生詳細的溝通,經由正確診療,特別是當需要服用特別藥物控制時,需要耐心及不間斷地配合,才是提升治癒效果的最佳良方。亞東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蕭吉晃主任即有多個案例可以說明正確診療的重要性。曾有位70多歲的伯伯,先被判定為胃癌轉移,因為腫瘤位在胃及小腸附近,可藉由按壓摸到上腹處有硬塊,但經開刀過後,仍舊未改善,腸胃出現阻塞的症狀,造成無法進食及上腹時常劇痛的現象,但經由病理報告的確認, 患者係得了「腸胃道間質瘤」,服藥後才明顯改善。一般所熟知的胃癌、大腸癌病發於上皮(亦稱為上皮癌),會造成器官的阻塞及疼痛出血,常在體重急速減輕或腸胃道出血等不適症出現時才發現。然而,間質瘤是在腸胃組織第二層之平滑肌層裡的惡性腫瘤,目前認為是因為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卡哈爾)細胞的c-kit基因發生突變所導致的疾病,由於來自於人體的結締組織,可能對於腸胃蠕動並未造成影響,局部症狀不明顯,難以早期發現;且早期也不易轉移到腹腔內 其他器官,又較少轉移至 淋巴結,當傳統的胃鏡檢查不出結果,卻又時常輕微悶痛、消化不良而困擾您的時候,或許就得小心,可能是「腸胃道間質瘤」在搞鬼了!蕭吉晃主任表示,由於腸胃道腫瘤較不適合栓塞, 化學治療及放射線的治療效果有限,GIST目前以開刀及標靶藥物治療為主。蕭主任說明,治療首要追求治癒,當以開刀切除腫瘤為主要醫治的方式,間質瘤越小時,開刀後復發的機率也相對降低,萬一不幸術後復發轉移,則需要藥物治療。所幸近十年的藥物學進展神速,目前已有兩種健保給付的口服標靶藥物,一種是抑制C-KIT及CD117突變且有療效明確的基利克,另一種是藉由抑制多種酪胺酸激酶的磷酸化,及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的紓癌特,此兩種藥物治療不僅能使部分腫瘤縮小,且能使其生長活性變低,使之處於休眠或沒有代謝活性的狀態,是GIST腫瘤治療重要的里程碑。蕭主任補充說,基利克與紓癌特的作用機轉不同,造成的副作用也不一樣。第一線使用基利克約八至九成病患對藥物有良好反應,可能會出現眼皮、眼周水腫及腹膜積水等副作用,平均有效控制GIST的時間可長達四至五年。一旦患者開始對基利克產生抗藥性,傳統作法是將基利克的劑量增強至800毫克,但副作用亦相對提高,且效果也不明顯。而今使用第二線紓癌特,將能更廣泛性抑制復發的腫瘤。紓癌特的副作用以皮膚、手足症候群及口腔黏膜的破損等現象為主,病患需費心思來照應生活之品質,可使用輔助性塗劑、乳液於局部皮膚,鞋襪穿戴特別保護,盡量避免食用較刺激性的食物,減少口腔破皮以免細菌感染,療效可增加八至九個月以上。醫師強調,現在分子醫學的進展越來越快,患者切莫諱疾忌醫,受到過去癌症難以治癒的不好印象干擾,積極面對治療的副作用,不要輕言放棄,一旦不規則用藥,癌細胞的抗藥性將急速衍生,之前對抗病魔的努力將化為烏有。蕭主任說明,第二線紓癌特療效強,也會有相對應的副作用發生,但由於第二線藥物的出現,可說對積極性的病人是一大鼓舞;基利克如同"先發投手",後面有優秀的"中繼及救援投手"—紓癌特,不僅可以增加信心,使得GIST病患在整個使用口服的藥物過程中,更能提升病患的配合度。無論是家人及病患都應該保持正面的心態,耐心配合醫生的叮囑,只要謹慎追蹤及適當的治療,仍然會有良好的治療成績。

象牙塔裡的神奇寶貝──談自閉症

象牙塔裡的神奇寶貝──談自閉症#疾病‧預防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1943 年,Dr. Leo Kanner 在首次發表的〈自我封閉情感交流障礙〉研究報告中,對自閉症做了一些描述,「在生命初期,無法以平常的方式與其他人或情境做連結。」這種好發於三歲之前、男孩與女孩的發生率為四比一、多數患者有智能障礙、少數患者在特殊領域有傑出表現的奇異病症,又稱為「廣泛性發展障礙」。稱為「廣泛性」,是由於自閉症對兒童各層面發展的影響廣大。這種自外於人生、躲在象牙塔內,對旁人視若無睹、老是狀況外的疾病是怎麼衍生的?疾病因子為何?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樂俊仁認為,即使是先天不足的慢性病孩子,依然時刻處於學習狀態,所以父母的身教言教都會影響療效。樂俊仁醫師表示,自閉症的成因仍待研究,目前已知的病因除了遺傳因子,同卵雙胞胎的罹病機率亦比其他胎兒高。另外,自閉症也與染色體異常或懷孕、分娩期一些影響胎兒腦部發育的問題相關連。總之,自閉症是一種以行為特徵來定義的病症,目前仍無法以單一測驗來界定或判讀。自閉症的發現,通常是父母察覺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同齡孩子的發展狀況不同;就醫後,醫師藉由各種檢測方能做出診斷。自閉兒的黃金治療期在三歲之前,針對一歲左右的自閉兒,樂俊仁醫師舉出下列表徵供父母參酌:● 叫他名字不理睬。● 眼神無法與人交會。● 不喜歡被抱。● 自己玩自己的(不能打斷他的玩興,否則必歇斯底里哭鬧)。針對神祕奇特又令人費解的自閉兒所好發之「廣泛性發展障礙」,樂俊仁醫師細說分明:一、社交障礙:自閉兒童的主要障礙在對他人的「認知」,而不在情緒或心理,自閉兒之所以不與人接觸,是由於不明白別人的言語行為和表情。認知障礙使患者在理解與表達上嚴重不足,多數患者也不懂得對他人做出適合情境的合理反應。自閉症孩童自幼兒起,便會表現出不理人、不看人、對人沒反應、不畏生、難以與家人建立親密關係、不模仿學習、獨來獨往、活在自己的小天地等異常行為。另外,自閉兒的特殊視覺狀況也嚴重影響其社交發展:1、少與他人有眼對眼的接觸。2、常凝視會發光或旋轉的物體。3、快速地斜眼看人,喜以側面看東西。4、無法長時間看書。二、不同層次的語言障礙:自閉兒的語言發展幾乎都有問題,50%的自閉兒不會說話,也無法理解語意,語法錯誤、答非所問、像鸚鵡般模仿人說話、說個不停等,在是自閉兒難以跨越的屏障。三、重複性動作:自閉兒的另一個共通性是常常重複、固著於某種行為而不知變通,多數自閉兒喜歡轉動東西、喜歡圓形器物、重複玩著一成不變的玩具或喜歡重複無聊的動作。為使讀者對閉鎖在象牙塔裡的神奇寶貝有更多了解,樂俊仁不厭其煩、進一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說明自閉兒的特徵:1、無力揣測和理解別人要什麼或想什麼。2、只是自說自話,如考試時寫了一大堆,卻無隻字片語與考題有關。3、重複說同樣的話。4、無同理心。5、不主動社交。6、其他:如智能障礙、學習障礙、不懂危險、情緒不穩、過動或被動、睡眠困難等。對自閉症診療有一套獨特看法的樂俊仁醫師,不主張以藥物控制患者的病況,除非患者抽筋,否則絕不贊同藉藥物緩解病情。樂俊仁為自閉兒看診的同時,也戮力開發自閉兒父母的抗壓潛能,由於他總是一邊看診,一邊安慰、鼓勵和教育憂心忐忑辛苦無奈的家長,所以是出了名的「慢診」和「細診」,然而患者和家屬仍然甘心等候,頂多等久了嘀咕埋怨一番,下回還是寧願掛他的門診。「勸慰之子」樂俊仁醫師為先天不足的慢性病患者看診時,除了致力解決孩子的病痛,更投入極大的時間心力,撫平家長的痛楚。樂俊仁認為,即使是先天不足的慢性病孩子,依然時刻處於學習狀態,所以父母的身教言教都會影響療效。面對這種需要長期作戰的疾病,父母的態度、情緒管理、親子關係和管教方式都牽繫著孩童的身心靈發展。經常以憤怒口氣或凶惡態度對病童說話的父母,其實是對孩子做了最壞的示範,更糟的是,孩子會很快學習和內化父母的模式。家有自閉兒,除了樂俊仁醫師的諄諄叮嚀,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也為家長提出下列教養原則:● 認知並勇敢接受事實。● 不必懷著罪惡感。● 尊重孩子,不以他為恥。● 家人要互相體諒、彼此調整作息並合理分工,避免因一人獨擔教養自閉兒的責任而心力交瘁。● 勿因過度關注自閉兒,忽略對其他子女的關照。● 了解正確的教養知識和方法,以平常心對待身心障礙孩子,只要能力所及,儘量讓孩子自己做,勿過度憐憫、幫助他,也不要讓孩子做超出能力的工作,以免造成挫折、傷害。● 身心障礙孩子也有生存權、教育權和人格權。勿因孩子的障礙而否定他。● 以坦然的心情,帶孩子走入人群和公共場合,儘量讓孩子有正常社交機會,並隨機教育群眾以正確態度面對身心障礙孩子。● 尋求協助,切勿孤軍奮鬥,家長們要互相聯繫,發揮團結力量。● 用智慧來實踐對孩子的愛,以愛化解礙。● 不要只看到孩子失去的能力而想加以挽回,應看他具有何種能力而去啟發。● 與其為孩子在人生旅途上鋪上地毯,不如為孩子穿上一雙鞋。與其說自閉兒是樂俊仁醫師全心全意擁抱的神奇寶貝,倒不如說,樂俊仁醫師更是自閉兒心上的神奇寶貝。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11年八月號第68~73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石,不敢當──談尿路結石

石,不敢當──談尿路結石#疾病‧預防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結石是台灣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好發於三十至五十歲之間,男女比例大約三比一。飲水中的PPM越高,含鈣量也越多,結石機率就越大。最簡單的預防結石飲水配方,就是1500C.C.飲用水加上一顆檸檬榨汁。台東基督教醫院泌尿科醫師林芳樹表示,所謂的結石症,指的是因人體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結石所衍生之病症。結石患者的典型症狀如下:1、疼痛:間歇性或慢性腰部疼痛、悶痛或突發性腰、下腹部絞痛,疼痛時合併噁心、嘔吐、坐立難安等症狀。對患者而言,結石之痛是一種沒完沒了、難以承擔之痛,由於尿路結石再發率極高,一旦長過尿石,終身都可能再犯。2、血尿:即尿中帶血,或尿急、排尿不暢的情形,此症狀經常合併腎絞痛。3、尿路感染:因結石產生尿路阻塞,導致感染。4、發燒。5、排尿形態改變:無法控制、呼之欲出的急尿症狀或頻尿。至於結石的產生的因素,林芳樹說很複雜,舉凡遺傳、人種差異、年齡、性別、飲食習慣、飲用水、氣候、尿路感染、痛風、職業、社會環境等,都是造成結石的可能原因,可喜的是,臨床上大約95%以上的結石患者,都能查出結石原因。結石的治療與結石的成分息息相關,從結石成分可以追蹤、分析出患者的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一般而言,結石的成分有二:結晶和主質。由黏多醣或黏蛋白構成的主質,和草酸鈣、磷灰石、尿酸等結晶體的關係,就好比建築物的鋼筋(主質)和水泥(結晶體)。二者結合之後產生的結石,依生成的位置不同而有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攝護腺結石和尿道結石之別。林芳樹醫師更具體地舉例,飲食習慣上,像是吃太多高普林、高蛋白質食物,就容易引起尿酸結石,高草酸飲食食物包含菠菜、甜菜、蘆筍、杏仁、紅酸梅、巧克力、茶、可可等,高鈣飲食食物有黑豆、黃豆、豆皮、豆腐乳、豆豉、蛤蜊、包心菜、紅棗、莧菜、木耳、高麗菜乾、海藻、吻仔魚、九層塔、食鹽、金針、髮菜、芝麻、紫菜、小魚乾、蝦米等,若吃太多可能會造成尿路結石的狀況。林芳樹醫師也接著補充,其他像是尿液濃縮、尿液滯留與尿路感染、手術因素造成的尿路狹窄、長期臥床缺乏活動都可能會產生結石,另外像是某些藥物如:利尿劑、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等,服用過多都會引發結石,此外若患有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腸胃道慢性發炎、痛風症者,因代謝功能差等患者都需要特別注意,這些族群都是結石症高危險群,宜減少高鈣、高草酸飲食的攝取。針對家用飲水(地下水)與結石症之關聯,林芳樹曾經以〈蘭陽地區結石之臨床經驗及結晶成分分析,包括地區性飲食分析之檢討〉為題,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呈現了令人驚訝的飲用水問題。根據林芳樹於1990~1993年提出的研究分析顯示,台灣地區的自來水中,台北自來水所含的總固體溶解物是50PPM,高雄是200PPM。飲水中的 PPM越高,含鈣量也越多,結石機率就越大。林芳樹表示,正常水質中的螢光(腐植酸)強度應該是零,但台灣水質的螢光度大都高於零,螢光對人體最顯見的傷害就是結石和烏腳病。喝水學問大,林芳樹建議民眾可採用逆滲透飲水器來過濾飲水,也可將水煮沸後,待其沉澱再取上段水飲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安全的飲水能使人消災解痛、活力再生,不安全的飲水卻可能傷身害命。林芳樹熱心地為民眾提供了一帖預防結石、維持健康的飲水配方:1500 C.C.寶特瓶水加上一顆檸檬榨汁(檸檬酸可抑制結石的結晶產生)。復發防治結石不同於一般疾病,它是一種難以根治、再發率高、既麻煩又磨人的疾病,針對結石的復發預防,林芳樹叮嚀:1、多喝開水:結石最盛行的夏季,大量流汗的結石患者應時時補充水分,以確保體內的水龍頭不被砂石卡住而能順暢無阻。患者應儘量保持正常排尿,以防尿液滯留逆流及尿路感染。2、液體攝取量在一天二十四小時內儘量維持一致,建議上午時間多喝開水,臨睡前勿攝取(合併攝護腺肥大之結石患者,尤其應該注意)。3、適當運動:運動可促進輸尿管蠕動,進而減少沉澱結晶的產生。4、勿食用含鹽量高的食物:高鹽飲食會促進尿鈣分泌,造成尿路結石。5、定期門診追蹤檢查:結石患者經醫師評估,每三至六個月接受詳細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最後林芳樹醫師語重心長地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唯有改變生活習慣及遵循飲食指導,方能有效預防結石。(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11年九月號第68~73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遇到吸菸者 你會保持多少距離?

遇到吸菸者 你會保持多少距離?#疾病‧預防

拒絕菸害,創造無菸環境!遇到吸菸者,你會保持多少距離?李明依、趙舜與中華科技大學師生 透過調查、距離展示 告訴你!世界衛生組織要求193個會員國聯手制止菸商干擾菸害防制政策,並疾呼各會員國因應今年531世界無菸日目標「對抗菸商干擾」(Stop Tobacco Industry Interference),共同對抗菸商製造行銷「死亡產品」!中華科技大學師生為響應531世界無菸日,與董氏基金會合作「與吸菸者的距離調查」,希望能喚醒大眾吸菸不僅危害健康,更疏遠人際距離!董氏基金會義工李明依、趙舜帶著中華科技大學的學生,現場呈現「吸菸與距離」的關係,藉此鼓勵被菸癮綑綁的癮君子及早戒菸,拒絕菸害,創造無菸環境!中華科技大學的學務長胡興梅表示學校非常認同創造無菸環境的理念,師生為響應531世界無菸日,與董氏基金會合作發起針對校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探討學生與吸菸者的距離關係,在此次調查165份有效問卷中,結果發現有74位學生(45%)遇到吸菸者會選擇保持距離或繞道而行,且其中46%的學生選擇距離2~3公尺,但有38%的學生選擇保持長達五公尺或五公尺以上的距離,其中的原因包含避免二手菸害(77.03%)、害怕菸味(60.81%)等,由此可知二手菸害仍是學生對於與吸菸者距離關係的最大考量。學務長胡興梅強調,參與活動的師生透過具體的排列方式,突顯吸菸所造成的人際距離與拒絕菸害的訴求,希望能為全校師生創造真正的無菸校園,並希望未來學生走出校園後,能夠繼續推動無菸環境!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主任林清麗表示,香港於2007年起就規定包含大專院校在內所有教育機構全校禁菸,但台灣現行菸害防制法規定大專院校校區仍可設置吸菸區。2010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大專院校學生的吸菸行為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技職體系大專院校男生的吸菸率(15.9%)較一般大學之男學生(9.9%)來的高;且技職體系男學生在校內的二手菸的暴露率(64.6%)也較一般大學之男學生來的多(59.4%)。現在,香港15~19歲的吸菸率已經降至2.1%,但台灣的國中生吸菸率8%、高中職更達15%。在推動降低吸菸率的目標下,台灣仍有許多可以改進的方向,如增加菸稅解決目前過菸價過低的問題,禁止菸品陳列、印制大幅警示圖,且借鏡香港經驗,確實落實室內無菸環境,並規定所有教育機構皆是百分百的無菸環境,相信更能使學生免於二手菸的危害。看到吸菸者,選擇保持4公尺距離的中華科技大學簡辰宇同學表示,癮君子常誤以為是我們保持距離是故意排擠他們,其實是因為吸菸的人自己聞不到菸味,不知道除了吸菸的危害外,原來二手菸讓旁人真的倍感痛苦。簡辰宇同學近一步提出,今天是531世界無菸日,身為學生的我們也希望能為盡一己之力,以拒絕二手菸害為訴求,希望能鼓勵癮君子加入戒菸的行列。過去曾是老菸槍的資深藝人趙舜表示,大學時代就已染上菸癮,年輕時感受不到菸對身體的傷害,當時也沒有菸害教育,而且校園也不禁菸,直到五十歲前夕中風倒下,付出慘痛代價,才深感菸害的可怕及戒菸的重要。趙舜憶及第一次中風住院,人的左半邊完全麻痺且攤在病床動都困難時,夜裡睡夢中竟被菸味嗆醒,好不容易才按下警鈴找來護理人員,發現原來是隔壁病床的病友躲在廁所偷抽菸...這才了解以前抽菸的自己,菸味是多令人討厭!這樣的經驗讓他深切地體驗到,過去的吸菸行為不僅讓身體受到嚴重的傷害,菸臭也對家人與朋友所造成了不適。趙舜說:「付出的代價從此改變我的人生,幸好有母親、岳母、三個妹妹及三個孩子,對我的包容與照顧;更感謝健保及台灣醫療團隊,能讓我站在這裡呼籲年輕人不要跟我一樣重蹈覆轍!」身為演藝前輩的趙舜呼籲年輕人不抽菸,就是免於戒菸痛苦的最好方式。更強調學習藝術或資訊及工商管理的學生們,別以為拒菸、不吸菸跟自己所學無關,一時疏忽或只為好玩,而讓自己落入菸商陷阱,成為被菸癮綑綁、任菸商宰割的羔羊!趙舜更提出,年輕學子雖無法獨力對抗菸商,只要現在開始關心吸菸對自己及他人的危害,鼓勵身旁的朋友戒菸,也是呼應世界衛生組織「對抗菸商干擾」的積極作為!董氏基金會義工李明依以自己為例,說明吸菸確實可能會造成人際距離疏遠。因為自己很清楚二手菸對健康的危害及對菸味敏感,與吸菸的朋友相處時,保持距離不是討厭對方,而是身體自然的反應。李明依強調今年世界無菸日的主題是「對抗菸商干擾」,面對菸商詭詐的行銷策略,從校園教育著手,向下紮根,拒吸二手菸!而中華科技大學為塑造無菸環境,運用校際結盟的方式,邀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生發揮創意,進行菸害防制的彩繪,透過藝術、生活與不吸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不在校園及社區中吸菸,藉此減少二手菸的傷害,進而累積戒菸的意願。校園是擁有自主性與特殊文化的禁菸場所,更可以獨立免於菸商的干擾,中華科技大學如此多元化的校園菸害防制的成果展現,真的非常值得推薦!此次藉由距離的發想,中華科技大學邀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生在學校側巷進行彩繪,主題為:「人、菸、距離」。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同學希望透過彩繪提醒吸菸民眾所產生的二手菸害與菸臭,使吸菸者與他人產生一個特殊的距離,這種無形的距離,不僅使得生活空間縮小,更使人際空間有所遠離。

重建人生第一步 收容人戒菸成功!

重建人生第一步 收容人戒菸成功!#疾病‧預防

繼2010年法務部、衛生署聯手首度鼓勵收容人參加戒菸就贏比賽後,法務部矯正署從未停止鼓勵收容人戒菸的腳步,並把願意戒菸的收容人集中管理、設置無菸工廠,維護健康人權,積極建構無菸害汙染的環境。2012年曾勇夫部長再度特別登高一呼,以人手一份戒菸資料,鼓勵收容人參加「健康無價 戒菸就贏」比賽,促成1,347組收容人報名參加,也讓每組參賽收容人都收到參賽證明及印有義工林依晨、許豪恩的紀念品。接受戒菸公開檢測的準得獎收容人中,來自台東泰源技能訓練所的徐同學幸運獲得「全國成功戒菸貳獎六萬元」,由其尊敬的衛生署楊志良前署長頒發獎勵,以彌補無法出席全國性頒獎典禮。由高雄榮民總醫院薛光傑醫師為所有的準得獎收容人進行一氧化碳及尿液公開檢測,確認是否成功戒菸,通過檢測後,隨即接受法務部曾勇夫部長還有曾是老菸槍的董氏基金會老中青義工孫越、陳淑麗、李㼈的鼓勵,與獲頒「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基金會」捐助之獎金。法務部部長曾勇夫表示,根據法務部2009年調查發現,收容人進入矯正機關前的吸菸率超過九成,經過幾年的鼓勵與推動,目前吸菸率已降至八成,持續鼓勵與協助收容人戒菸,仍是法務部與各矯正機關積極努力的方向。曾勇夫指出,為了推動菸害防制,雖然各矯正機關工作變多也較辛苦,但有好幾位收容人家屬分別打電話到董氏基金會表達謝意,令人感到欣慰,我們也會持續做對大家都好且該做的事!法務部矯正署署長吳憲璋表示,法務部於2010年頒訂「矯正機關菸害防制實施計畫」,首度於矯正機關辦理戒菸服務,目的在於提倡健康無價!在矯正機關中,我們透過集中管理與提供戒菸服務,逐步建構無菸害汙染的環境,主要目的就是在於照顧收容人的健康,讓家人能夠安心。也謝謝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基金會贊助獎金,讓成功戒菸的收容人有特別的獎勵。成功戒菸不僅贏得健康,更代表著人生有無限可能,只要願意立下決定、採取行動,遠離菸品就是遠離毒品的開始。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指出,台灣成人吸菸率近幾年確實已呈現下降,但跟歐美及臨近國家相比卻顯得緩慢,調查顯示,台灣有六成的癮君子內心想戒菸。這次參加「2012戒菸就贏比賽」的同學,你們已經用實際行動表達對家人的愛。而成功戒菸的同學,除了不用花買菸錢、省下荷包外,恭喜你們已經開始儲蓄健康資本,也希望你們能夠持續下去,累積自己與家人的人生財富!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為了營造「戒菸嘉年華會」的社會氣氛、鼓勵吸菸者勇於採取戒菸行動,董氏基金會從2002年至今已辦理六屆比賽。而今年「2012戒菸就贏比賽」共有31,067名癮君子報名戒菸,其中更有1,347組收容人,在法務部及全國矯正機關努力宣傳下,一同決志戒菸。而這次除抽出七組「法務部特別獎」外,更有一組收容人參賽者幸運獲得「全國成功戒菸貳獎」的獎項。根據過去五屆的資料顯示,參賽者一年後仍持續不吸菸的戒菸成功率平均,我相信各位同學一定可以為了自己的健康,堅持下去!曾37年菸齡的孫越叔叔以「往事如煙」為題,訴說過去抽菸的歲月,讓自己現在飽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之苦!孫叔叔說「吸菸不能解決空虛」!很多人以減輕壓力把吸菸合理化,但吸菸根本不能改變事實、無法紓解心理的壓力,也不能幫助思考;吸菸不僅逐步蠶食自己的健康,二手菸及三手菸還會傷及他人!孫越呼籲,菸品是藥物濫用的入門藥,先戒菸必有助於未來面對毒品的誘惑。孫叔叔更以「戒菸及早,生命美好」呼籲所有收容人,即時戒菸才是面對壓力、真心改變的開始,為了自己與家人,戒菸吧!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對收容人說,雖然大家曾經犯錯觸法,也確實傷了家人的心,或許家人仍無法接受與原諒,目前選擇不願意與你們聯繫或探訪,但不代表大家就要選擇自暴自棄、一錯再錯!楊志良進一步以「天助自助者」勉勵戒菸成功的收容人!他說,在一個大部分人都吸菸的環境下,你們比別人願意改變、更有勇氣,做出保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的決定!楊志良對還在吸菸的收容人喊話:「戒菸是讓家人看到自己真心改變的開始」! 上一屆「2010戒菸就贏比賽」成功戒菸的李㼈,以成功戒菸的學長身分表示自己與各位同學沒有什麼不一樣,都是個性剛直的性情中人,坦誠年少曾遊走法律邊緣,也曾讓家人頭痛不已,只是他幸運的在法律防線的最後一刻緊急剎車,因此沒鑄下大錯。李㼈鼓勵所有收容人與其懊悔的過每一天,不如用戒菸證明自己的意志及對家人的愛!李㼈說自己就是「用戒菸讓家人看到自己對家人的愛」的例子! 曾經一天3包菸、歷經四年的努力才成功戒菸的陳淑麗,最了解癮君子戒菸過程的辛苦。陳淑麗鼓勵已經一兩個月不吸菸的戒菸收容人,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不要讓外在的因素害自己再陷菸癮綑綁,才能成為無菸一身輕的自由人!2012年的戒菸就贏比賽,由「台塑關係企業暨王詹樣基金會」捐助「法務部收容人戒菸成功特別獎」,有首獎兩萬元及貳獎六千元六組。此次戒菸成功的得獎收容人,有人是因為自己的健康、媽媽的遺願、家人的關心或矯正機關的長官與同學的鼓勵等才決志參賽戒菸;而其中來自新竹看守所、因為妨礙公務入刑的羅姓收容人表示,因為所有家人都吸菸,因此過去從來沒有戒菸的打算,但在矯正機關的長官的鼓勵之下,希望自己能成為太太及兒子的好榜樣!現在最想告訴家人:「我真的做到了,你們也可以做到的!」。此外,來自泰源技能訓練所、因家人近來失去聯繫而心情十分低落的徐姓收容人,把戒菸視為重建人生的第一步!4月中旬主動要求報名且開始一口菸都不抽至今,與不吸菸的室友王姓見證人幸運抽到全國戒菸成功貳獎六萬元,成為戒菸收容人中的最佳幸運兒!

治療鼻咽癌的科學「算命」法

治療鼻咽癌的科學「算命」法#疾病‧預防

所謂「科學算命法」對鼻咽癌來說就是以科學方式分析統計,歸納出那些因素會影響到將來的預後。最近十來年許多醫學專家的努力,我們已經知道會影響預後的因素有:1. 期別高低,所以早期診治仍然是最重要的;2. 合併化學治療法,化療已經不再是消極配角而是提高治癒率的主角之一;3. 血清中EB病毒的效價,治療前後檢測血液中病毒量現在醫院已經普遍可以檢驗;4. 治療前正子照影腫瘤的SUV值高低等等重要的因素。中山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劉文山博士與李永康博士共同研究過去治療的75位鼻咽癌病患資料,五年的局部未復發存活率在第一與二期為97.6%,第三與四期為90.8%。分析許多可能會影響到預後的因素後,結果發現治療前正子照影腫瘤的SUV值高低具最高的統計學上的差異!例如腫瘤的SUV值高於5.0或低於5.0,其五年的局部未復發存活率分別為94.1%與80.5% (p值=0.001);在五年存活率則分別為97.9%與90.9% (p值=0.065)。以多變項分析,治療前正子照影腫瘤的SUV值高低在五年的局部未復發存活率與疾病未復發存活率仍是呈現有意義的差距。這些研究結果已經在今年二月份,刊登在美國放射腫瘤學會SCI最高分的醫學專業期刊(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Vol. 82, No. 2, pp. 561–566, 2012)。「算命」具有悠久的歷史,但似乎多多少少會與江湖術士、不科學、甚至是迷信等名詞劃上等號!對於不幸診斷為鼻咽癌患者來說,若是在治療前或治療後就能有效預估未來的狀況,相信對醫師與患者都是好事。因為對於醫師來說,若能預判傳統治療法對於某些患者的療效可能不夠理想時,治療團隊可以事先或事後加強治療的強度;而非等到日後復發才處理。對於病患來說,若能預先瞭解將來復發機率不高時,病患與家屬會更具信心的面對與計劃未來!類似這種在治療前後有效預估未來狀況的方法,我們可以稱為「科學算命法」!鼻咽癌在台灣的粗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28人,此癌症的發生率排名分居男性與女性的第十名與第十八名,雖然比起其他癌症的發生率並不算最高,但台灣的盛行率大約是全世界平均發生率的25至40倍,所以此病是屬於我們的國病之一。因此鼻咽癌的研究不能仰賴其他國家,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保障國人的健康。放射治療長久以來就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傳統教科書報告放射治療方法在第一第二期患者可以獲得80%以上的五年存活率,但是在第四期患者就大幅降為 40%左右。算命也許不科學,但是經過紮實醫學研究的“科學算命法”卻可以幫助醫師預估病況與適時調整治療方針!期盼不幸罹患鼻咽癌的朋友都能勇敢面對此疾病,早日治療早日脫離癌病的陰影好迎向光明的未來!   (資料來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