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疲勞症狀恐罹患自律神經失調

疲勞症狀恐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疾病‧預防

羅珮琳中醫師表示,台灣有約八成民眾於生活或工作中出現過疲勞症狀,如倦怠感、食慾不振、失眠及無精打采等,其實疲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人體經過日常活動、腦力激盪或劇烈運動時,就會有暫時性的疲勞感出現,通常在適當休息調養後即可恢復,但如果睡眠超過10小時,還是感覺強烈疲勞感,並伴隨全身肌肉痠痛、關節痠痛、頭痛等症狀,且嚴重影響工作表現,就要當心是否罹患自律神經失調或慢性疲勞症候群。除了過勞高危險族群,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更要特別留意,因為過勞會使三高症狀惡化,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的危機;羅醫師亦特別解釋,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比例在流行病學統計上為2%-5%,民眾可以至診間諮詢並接受評估,無需過度擔心,只要正視疲勞對身體的影響,積極尋求抒壓的管道及適時補充營養素,就能避免成為慢性疲勞的受害者。過量咖啡因易傷身 根據波仕特線上調查「多數民眾的提神與紓壓法」結果數據發現,有53.2%的民眾以咖啡和茶來振作精神,其次則為與自己精神喊話(12.2%)和運動(10.6%)。對此,方晴誼營養師憂心表示,咖啡、茶或是市售的提神飲料皆含有咖啡因,若攝取過量恐造成心悸、心跳過快、血壓上升等狀況產生,長期飲用還可能出現骨質流失甚至咖啡因成癮等問題,此外,咖啡因雖具有提神效果,但也容易讓上班族產生難以專注的現象,反而降低工作效率,其中所含的糖或奶精更可能因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肥胖問題。方晴誼營養師表示,人體經過大量運動或勞動之後,易產生乳酸堆積現象,建議民眾感到疲勞時,可多吃蔬果來降低肌肉和血液的酸性,幫助消除疲勞,其中魚類、動物肝臟、豆類製品、糙米、新鮮蔬菜或市售的綜合維他命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B1及維生素B2,能促進體內代謝產物排除,舒緩疲勞感。至於許多民眾常「累了就吃B群」或「B群劑量越高越有效」的迷思,方營養師對此表示,維生素B群只是扮演「將所攝取營養素轉化為身體所需能量」的輔酶角色,人體要同時攝取B群和營養素,才能得到足夠能量,另外,B群雖為水溶性維生素,人體無法吸收的劑量會經由尿液排除,但若長期攝取高單位劑量的B群產品時,還是會增加身體代謝的負擔,故呼籲民眾依照衛生署訂的B群建議劑量進行補充。高纖低鹽油配合良好生活習慣 避免腦過勞或引發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中,民眾除了可透過飲食養身補氣,也應建立運動習慣,過勞緊湊的生活可能埋下過勞、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疲勞症候群或日後心血管疾病的危機,因此方營養師建議,養成每週運動3次,每次達30 分鐘,且每日應至少睡滿5小時,以適度紓壓,此外,每天應攝取3蔬2果,助抗氧化和細胞修復,飲食維持低糖、低鹽和低脂習慣,並避免飲酒過度,唯有培養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舒緩疲勞感的根本之道!

孕媽私密處感染恐影響胎兒健康

孕媽私密處感染恐影響胎兒健康#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陳詩婷採訪報導)很多懷孕婦女都會面臨到一個狀況,就是私密肌膚分泌物變多、搔癢難耐,甚至伴隨臭味道,讓媽媽們感到非常不舒服,怕亂服藥影響寶寶的健康,沒想到置之不理,卻讓私密肌膚感染越來越嚴重,影響胎兒的健康。護理師許瓊文表示,孕媽因荷爾蒙的改變,導致分泌物增多,建議孕媽使用私密肌膚專用的清潔用品,減少分泌物增多引發私密肌膚感染的機會。許瓊文解釋,女性在懷孕後,由於荷爾蒙改變,引發陰道的酸鹼值上升,當原本弱酸性的環境改變後,就會導致陰道自淨功能的乳酸桿菌無法生存,乳酸分泌的數量便會大大減少;再加上懷孕雌激素上升,黃體素分泌增加,使得私密處的內分泌物增多,當分泌物一多,乳酸菌數量又不夠形成人體的天然屏障時,懷孕婦女的私密肌膚就容易感染。那麼,媽媽們如何知道自己的私密肌膚感染了呢?許瓊文強調,常見私密處感染多半是因為黴菌、白色念珠菌及滴蟲在作祟,若媽媽們發現私密處的分泌物出現怪味,形狀顯示乳酪狀、膿狀,且顏色呈現黃綠色或灰白色,同時伴隨搔癢難耐時,就很可能是私密處受到感染,必須至婦產科就醫治療。孕媽們若出現陰道感染的症狀,應儘速就醫,否則延誤治療,恐影響胎兒的健康。許瓊文強調,若孕媽們感染黴菌或念珠菌時,當寶寶通過產道時,就可能影響寶寶的免疫系統;若感染滴蟲置之不理時,嚴重還可能演變成子宮頸炎,當子宮提早收縮,胎兒早產的機率就增加許多。許瓊文解釋,引發陰道感染的原因很多,但大多都與媽媽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建議孕媽平時應注意私密肌膚的清潔,再者,因細菌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所以平時應避免穿著不透氣的內衣物;若使用護墊,一定要每兩小時就更換一次;最後,生活作息要規律,當抵抗力好,私密肌膚感染的機會就減少。

星狀神經節阻斷術 改善嗅覺與味覺障礙

星狀神經節阻斷術 改善嗅覺與味覺障礙#疾病‧預防

嗅覺與味覺是屬於化學感官系統,讓我們能享受愉快的氣味,品嚐可口的食物,同時亦扮演著警告與防衛的角色,靠著嗅覺與味覺能早期偵測出毒物、瓦斯、火災時的煙及腐爛食物的存在,讓我們能及時逃避危險,同時藉著這些感官可刺激胃腸的分泌而幫助消化,所以嗅覺與味覺在生物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嗅覺與味覺障礙衝擊我們的生活品質,病人也可能因此而導致憂鬱、食慾不振、甚至營養不良,這些問題雖然大部份不致引起致命性的危險,但卻帶給病人很大的困擾,甚至有人為了要恢復口感而增加糖及鹽的攝取,而衍生出額外的健康問題。嗅覺與味覺障礙不容易治療,引起嗅覺與味覺障礙的原因一般有鼻疾病(如慢性鼻竇炎)、口腔感染、顏面神經麻痺、外傷、藥物等,然而大多數是原因不明,目前治療上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原則是先處理導致嗅覺與味覺喪失的潛在原因,然而潛在原因解決後仍無法恢復是常有的事,對不明原因引起的病例就只有等待一途,並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星狀神經節阻斷術(SGB)可改善頭、頸部的血液循環,使頭、頸及上胸部血液循環增加70%以上,促進細胞的生長及加速新陳代謝,可幫助頭、頸部受傷組織的恢復,我們利用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已成功的治療不少嗅覺與味覺障礙的病例。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是使用局部麻醉藥在星狀神經節附近注射,一星期注射2-3次,一個療程15次,在我們治療的病例中,55.9%病人在接受一個療程後能完全或部份恢復,8.8%病人失敗,35.3%的病人因治療未達一個療程、中途放棄而無法評估其效果。在我們治療的病例中雖有不成功的例子,但亦有很戲劇性效果的例子,例如一位98歲的老太太因接受膽囊切除後就完全失去了味覺2個月,經接受5次SGB治療後即完全恢復味覺,另一位50歲的女士因不明原因失去味覺與嗅覺4年,從澳洲專程回台灣接受SGB治療,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後,味覺完全恢復、而嗅覺部分恢復,即是很讓人鼓舞的例子,由於目前並無有效的療法,所以SGB是讓有嗅覺及味覺障礙的病人重燃新希望的方法,盼望有此問題的病人不要灰心,不妨可以嘗試看看。文/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疼痛科葉宏軒主任 

呼吸調控技術 治療乳癌患者成效高

呼吸調控技術 治療乳癌患者成效高#疾病‧預防

民國98年國人十大癌症的發生率資料顯示,乳癌的發生率排名第一,而死亡率位居第四名,死亡率僅次於肝癌、肺癌與大腸癌,因此需要大力推行乳癌篩檢,在治療策略上已經有相當標準化的治療指引,通常需要一個乳癌團隊共同來治療病人。奇美醫學中心持續致力於治療品質的提升,因此放射腫瘤部積極推動多項對於病人有利的放射治療技術,其中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就是一例,主要用於治療乳癌或乳房原位癌患者。放射線治療是乳癌治療很重要的一環手術、化療與放射線治療為大部分乳癌病人所需的治療,有些病人還需要賀爾蒙治療或是標靶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可以明顯降低復發機率,無疑是乳癌治療很重要的一環,通常需要約六週的治療,一個禮拜治療五次,然而放射線治療不可避免地會照射到部分的肺臟、心臟或肝臟,而呼吸起伏所造成的照射誤差也是一個困擾的問題。有鑑於此,奇美醫學中心積極發展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多數用於乳癌或乳房原位癌的病人,目的是減少正常器官的照射劑量與提升治療腫瘤的精確度。何謂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主動式呼吸調控的英文叫做Active breathing control,簡稱為ABC,其原理相當簡單,就是請病人以口咬緊呼吸管並主動深吸氣,再由機器輔助病人閉氣而暫時無法吸吐氣,並在閉氣這段時間內進行放射線治療約20秒,休息數秒後再進行同樣的步驟,直到治療結束。主動式呼吸調控的優點有三點,其一在於減少呼吸起伏,以提升照射的精確度;其二在於增加肺臟的體積,以減少肺臟被照射的相對體積;其三在於使胸壁遠離心臟,以降低心臟被照射的劑量。不過也有其缺點,就是病人需花一些時間學習如何配合呼吸,而且治療時間會增加五到十分鐘。誰適合用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胸腹部腫瘤病人如乳癌或肺癌等、聽力正常能配合者、能以口咬緊呼吸管者、肺功能正常者及呼吸起伏明顯者。能否減低副作用?就客觀的照射劑量來看,肺臟與心臟確實接受比較低的劑量,理論上能減低這兩部位副作用的發生率,至於皮膚的副作用是否減少則有待更多的臨床觀察。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的成果分析奇美醫學中心於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期間接受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的病人中,有29位是乳癌或乳房原位癌病人,乳房或胸壁的位移明顯減少,平均在3毫米以下,肺臟放射線劑量減少了13.6%,心臟劑量也減少了80%。主動式呼吸調控技術,既可以提升治療腫瘤的精確度,也可以減低正常器官的放射線照射劑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治療安全性與治療品質,對於乳癌或乳房原位癌患者而言,的確是一大福音!文/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 林佳輝

骨鬆年輕化中醫調理有方法

骨鬆年輕化中醫調理有方法#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奶奶一直定期前往醫院回診,在停止回診的好一段時間後,某個上午被看護推著輪椅進入診間,才知道許奶奶在某個夜晚起身上廁所時,被絆倒跌坐地上,腰椎骨折了。因為許奶奶年事已高,骨頭關節不像年輕時強壯,又因為夜間視線不清,被絆倒反應不及,才發生這樣的意外,經過針灸、薰蒸及藥物等等的方式治療一段時間,終於疼痛減輕,較能正常走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諺語說「人生七十才開始」,但到這個年紀時,身體機能已不像年輕時那麼勇健,尤其是負責撐住全身器官組織的骨骼系統,在三十多歲到達高峰以後,就開始因為腎氣衰竭而逐漸不良。中醫把骨質疏鬆所導致的骨骼萎縮稱作『骨痿』,是因為在中年以後,腎氣逐漸衰竭,督任二脈損傷,腎不足則骨髓空,進而導致疏鬆易斷裂的現象。吳建東說,尤其是過了更年期的女性,因為雌激素為累積骨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更年期時,雌激素分泌突然減少,使得骨質疏鬆風險比男性或是其他年紀女性高的多,先前的雌激素相關研究雖然有中風、女性癌症的種種風險,但是卻會減少臗關節骨折的機率就是這個原因。通常骨質疏鬆不會有太明顯症狀,頂多有腰痠痛、兩膝無力等等的症狀,在中醫理論上來說,還會進一步有神疲易倦、氣虛自汗、怕冷怕熱、頭暈目眩等等的症狀。既然骨質疏鬆的原因是來自於腎不足,在治療方針也是會以補腎氣為主,但跟一般常用的補腎法可能會有些不同,對於年事較高的患者,可能還會更重視填髓的這個概念,也就是以動物性蛋白質或膠質來補養已經流失的部份。吳建東指出,治療方藥最常用到的就是眾所皆知的龜鹿二仙膠,這是從龜板及鹿角中提煉出來的萃取物,標準的以形補形概念,但是在中醫師腦袋中,有著更複雜的機制。比如患者氣血較虛弱,氣虛怕冷、納差疲倦的現象比較嚴重者,可能會添加補氣血的方藥如八珍湯,如果患者兩膝痠痛、寒雨加劇的話,則可能會添加溫下肢的獨活寄生湯,惡寒重則會將方劑變化為右歸丸,發熱多則會將之便為左歸丸,會因個人病機不同而做調整,而非一個龜鹿丸打天下的。如果疼痛的話,則可以考慮使用針灸或是薰蒸來通調氣血而止痛,例如腰部的腎俞、胃俞、膀胱俞,或是臗關節的環跳、承扶,膝部的陰陵泉、陽陵泉,甚至是直接補氣血肝腎的足三里、三陰交、太膝、復溜,都是常會取用的穴道,若是在家疼痛,直接按摩或是熱敷這些穴位也會有不錯效果。但是應該如何治療呢?吳建東表示,最重要的還是平時保養,重點不出兩個:攝取鈣質與多運動。因為骨頭的成分大多是由鈣所組成,攝食含鈣較多的食物如牛奶、豆類、魚類,有助於累積骨質成分,同時也必須避免過度菸酒及過量咖啡、或是動物性蛋白質等等,以免鈣質流失。運動也有助於累積骨質,骨頭在適當壓力之下,較易累積骨質,因此中輕度、持續性的運動是必須的。此外則是要避免骨質疏鬆後的受傷,像是不可負重,使環境整潔以避免跌倒,盡量不要過度用力,或是久坐久站等等。現代人的生命已經越來越長,希望到生命的最後階段,每個人仍能健健康康的快樂過活,因此,吳建東提醒民眾,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注意身體保養,讓這個軀殼到老都好用免修理。

阿伯頭頂撞出大窟窿 竟是肺部腫瘤在作祟

阿伯頭頂撞出大窟窿 竟是肺部腫瘤在作祟#疾病‧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老人家頭暈昏倒的例子時有所聞,通常病因可能和中風或神經系統的問題有關,但光田醫院最近治療一個特殊的罕見病例,有名阿伯出現暈眩症狀,經詳細檢查竟然是一顆神不知鬼不覺藏在左肺葉的巨大腫瘤所造成,這種罕見的情況連醫療群都十分驚訝。家住大甲的60歲郭伯伯3個月前突然感到頭昏眼花,倒地時不慎在頭頂撞出了個大窟窿,當場血流不止。家人緊急將阿伯送到光田大甲院區急診室就醫,經過緊急的處置後,醫師為阿伯安排腦部斷層掃描,以確定暈眩的症狀是否來自中風等腦血管疾病,檢查後沒有任何異常。沒想到後來在胸腔的X光片中,意外發現阿伯的左上肺葉居然藏有一個11×8cm的巨大惡性腫瘤,幾乎占滿肺葉的上半部。光田胸腔內科潘信宏醫師表示,這顆腫瘤大到壓迫了心臟週邊的重要血管,包括主動脈以及鎖骨下動脈,以至於阻礙血液的正常輸送,導致郭伯伯暈眩頭昏。經進一步檢查,郭伯伯是罹患了惡性程度較高,治療比較棘手的「小細胞肺癌」。潘醫師解釋,肺癌大致上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兩大類,非小細胞肺癌中大部分以肺腺癌及鱗狀細胞癌居多,而小細胞肺癌較少見,只佔所有肺癌的10%~15%左右。其中小細胞肺癌和鱗狀細胞癌的發生與抽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郭伯伯是40多年的老菸槍,加上已多年沒做過健康檢查,因此才會任由腫瘤變得如此巨大。奇怪的是,郭伯伯的腫瘤長到這麼巨大,但卻未出現一般常見的咳嗽、咳血、呼吸困難、體重減輕等症狀,反而是因血管壓迫影響血液循環造成暈眩,才讓這顆默默潛伏的惡性腫瘤見了光。由於小細胞肺癌長得快,手術切除不比化療合併放射線電療的結果佳,因此建議患者採用化療合併局部放射線電療,經過1個多月的療程,郭伯伯左肺葉的腫瘤明顯縮小,暈眩的症狀也有明顯改善,目前仍積極來院追蹤治療。潘醫師提醒,60歲以上民眾應每年接受胸部X光檢查,而抽菸是造成小細胞肺癌及鱗狀細胞癌的最大元凶,建議民眾最好不要抽菸,有抽菸的民眾45歲以上就應每年接受X光檢查。一旦發現有咳嗽、呼吸困難、咳血等症狀時,請儘快至醫院接受檢查。

我怎麼了?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

我怎麼了?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疾病‧預防

在臨床上,病患常常有許多說不出來的症狀,這裡痛,那裡痛。而這些疼痛長期困擾著病患,影響了他們的工作與生活作息。但是往往做了各種檢查,耗費了許多寶貴的醫療資源卻找不出病因,也無法提供滿意的治療,這些絕大部分的症狀都是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所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不是一個確切的病症,也不是什麼現代新興文明病,而是一種身心失調障礙的統稱。要了解這些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自律神經系統。「自律神經」,顧名思義是一種不受意志操控,獨立負責協調身體機能的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構成,兩者相互保持平衡的狀態,藉以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狀態。它們掌控了心臟血管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甚至包括內分泌系統。當自律神經系統失調(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時便會出現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症狀,心理上會焦慮、暴躁;身體上可能從頭到腳都不舒服,病人會因胸悶、喘不過氣去看胸腔科;因為心悸、高血壓去看心臟科;因為拉肚子、脹氣而跑腸胃科;頭痛、頭暈、手腳發麻求助神經科;耳鳴、頭暈、喉嚨有異物感,經常看耳鼻喉科;頻尿看泌尿科,或是肩頸僵硬每星期去指壓按摩等等,總之全身上下都可能出現狀況,但卻又找不到生理上的病灶。殊不知,出問題的不是器官本身,而是支配它的神經或大腦。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的病人開始時常以為是某些器官發生了問題,而只針對各種症狀來治療,但是效果都不佳。「星狀神經節阻斷術」一種治療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症有效的方法,但很可惜只有少數人知道的方法。「星狀神經節」是位在第七頸椎及第一胸椎橫突位置的交感神經節。而「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則是在星狀神經節附近注射局部麻醉藥,暫時性的阻斷交感神經的做法。阻斷了過度緊張的交感神經後,除了可以使自律神經系統慢慢的回到平衡狀態,也可以改善頭頸部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症狀,這就是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以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症的原因。

嗅覺與味覺障礙者的救星-星狀神經節阻斷術

嗅覺與味覺障礙者的救星-星狀神經節阻斷術#疾病‧預防

嗅覺與味覺是屬於化學感官系統,讓我們能享受愉快的氣味,品嚐可口的食物,同時亦扮演著警告與防衛的角色,靠著嗅覺與味覺能早期偵測出毒物、瓦斯、火災時的煙及腐爛食物的存在,讓我們能及時逃避危險,同時藉著這些感官可刺激胃腸的分泌而幫助消化,所以嗅覺與味覺在生物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嗅覺與味覺障礙衝擊我們的生活品質,病人也可能因此而導致憂鬱、食慾不振、甚至營養不良,這些問題雖然大部份不致引起致命性的危險,但卻帶給病人很大的困擾,甚至有人為了要恢復口感而增加糖及鹽的攝取,而衍生出額外的健康問題。嗅覺與味覺障礙不容易治療,引起嗅覺與味覺障礙的原因一般有鼻疾病(如慢性鼻竇炎)、口腔感染、顏面神經麻痺、外傷、藥物等,然而大多數是原因不明,目前治療上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原則是先處理導致嗅覺與味覺喪失的潛在原因,然而潛在原因解決後仍無法恢復是常有的事,對不明原因引起的病例就只有等待一途,並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星狀神經節阻斷術(SGB)可改善頭、頸部的血液循環,使頭、頸及上胸部血液循環增加70%以上,促進細胞的生長及加速新陳代謝,可幫助頭、頸部受傷組織的恢復,我們利用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已成功的治療不少嗅覺與味覺障礙的病例。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是使用局部麻醉藥在星狀神經節附近注射,一星期注射2-3次,一個療程15次,在我們治療的病例中,55.9%病人在接受一個療程後能完全或部份恢復,8.8%病人失敗,35.3%的病人因治療未達一個療程、中途放棄而無法評估其效果。在我們治療的病例中雖有不成功的例子,但亦有很戲劇性效果的例子,例如一位98歲的老太太因接受膽囊切除後就完全失去了味覺2個月,經接受5次SGB治療後即完全恢復味覺,另一位50歲的女士因不明原因失去味覺與嗅覺4年,從澳洲專程回台灣接受SGB治療,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後,味覺完全恢復、而嗅覺部分恢復,即是很讓人鼓舞的例子,由於目前並無有效的療法,所以SGB是讓有嗅覺及味覺障礙的病人重燃新希望的方法,盼望有此問題的病人不要灰心,不妨可以嘗試看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