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美容

皮膚原發B細胞淋巴瘤

皮膚原發B細胞淋巴瘤#皮膚‧美容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在皮膚的B細胞淋巴瘤絕大部分是續發性的,也就是先有其他器官,尤其淋巴節侵犯,才轉移到皮膚的。初呈多發性皮內或皮下結節,而後擴大隆起於皮面呈暗紅色,甚至進而潰爛,全身均可侵犯,但以下肢稍多。至於皮膚原發性B細胞淋巴瘤,可以是單發或多發,若局限於一處之腫瘤,癒後一般良好。病理所見皮膚原發B細胞淋巴瘤罕侵犯表皮,且多呈深層腫瘤細胞比淺層真皮多。B細胞淋巴瘤,其組織相可以是小型淋巴球,或具漿細胞分化,或是濾泡中央細胞,有時細胞增大或見明顯核仁,似組織細胞。一般診斷不難,但在分化不良例,可以 kappa或lambda免疫蛋白輕鏈或作免疫蛋白基因重組來確認。癒後主要與淋巴瘤類型有關,但也與侵犯範圍、特殊染色有關,如BCL2, OCT2, ,MUM1染色陽性者癒後差,而 BCL6陽性者較佳。皮膚原發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一般以放射療法,甚至於對單一病灶切除即可,癒後一般良好。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認識乾癬

認識乾癬#皮膚‧美容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1. 何謂乾癬:乾癬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並不會傳染,具有特色而一般由臨床上即容易診斷。典型的皮膚表現為紅斑 (erythema) 及脫屑 (scaling) 分別代表血管及表皮被侵犯的反應,又稱為銀屑病。目前成因不明,但與眼免疫反應失調,引起自體發炎徵狀有關,目前並無普遍有效的根治方式,但初發患者在2-3年內約有1/3可進入長期緩轉乃至痊癒。乾癬是全球性的疾病,在美國侵犯2%的人口,在台灣雖並無正式盛行率的報告,但健保資料庫中,每年乾癬就診人數約為8萬人,男女的發生率是相等的。在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乾癬,在臺大的統計男性平均出現於35.5歲,而女性為30.4歲。2. 乾癬成因:乾癬成因不明,除遺傳外,其他都只能算是乾癬的誘發或是惡化因素。遺傳:國外研究當中,有1/3的乾癬病人他們的親人也有乾癬。Hellgren發現乾癬病人的親人,比正常人的乾癬發生率高了三倍。雙親中有一人患有乾癬時,子女出現此病的機率為8.1%。當雙親二人都有乾癬時,子女的患病率增為41%。乾癬病人的基因型中以HLA-Cw6最確定相關。外傷:許多形式的傷害會促進乾癬在受傷處生成。約30到50%的病人有此Koebner's現象,尤其在疾病活化期機率更高。有此現象的病人較可能早年發病,且常需要多種治療來控制病情。日曬雖然一般對乾癬有益,但過度曝曬到曬傷,也可能反而使乾癬惡化。感染:長久以來,感染就被認為可誘發乾癬的發病和惡化。急性滴狀乾癬常常出現在急性鏈球菌感染之後的1到2週。在急性滴狀乾癬病人中,有56到85%的病人可被偵測到這樣感染的證據。在其他型的乾癬,感染也常造成惡化。HIV-1的感染是另一個誘發因子,這些病人以二種形態來表現:一種是局部滴狀大斑塊狀乾癬,另一種是較廣泛的乾癬狀皮膚炎 (psoriasiform dermatitis)且 常伴有掌蹠角皮症。用zidovudine治療後,不只改善了HIV的感染,同時因直接影響角質細胞的增生也改善了乾癬,但目前對這種與HIV相關的乾癬,紫外線療法到底有益或有害,仍眾說紛紜。壓力:臨床上約有30到40%的病人,自覺壓力會使病情惡化,在小孩子此種現象更高達90%,因此放鬆情緒避免過度勞累對病情會有幫助。酒精常被認為會惡化病情,但此點其實並未被廣泛確認。解剖位置:某些部位特別容易發病,如:頭皮、肘及膝,其原因仍未明,可能與這些部位表皮增生速度較快有關。藥物:有些藥物易造成乾癬發病或惡化,如抗瘧藥|、鋰鹽、β-adrenergic blockers和ACEI等。內分泌: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發生率較高,而女性懷孕時常會改善,因此賀爾蒙對乾癬有一定影響。3.乾癬的臨床特徵:乾癬的皮膚病灶的形態相當多樣化,而所有皮膚都有產生乾癬的可能。乾癬的皮膚表現有四大特點:界限清楚而明顯。表面有鬆散的銀屑。在皮屑之下的皮膚為滑亮均質的紅斑。有Auspitz sign,也就是用機械性方式移去皮屑後在紅色表皮上出現小血滴,此外20%的病人會有Koebner's現象,就是皮膚受傷處會誘發乾癬形成。除皮膚外有相當比例的乾癬會造成關節疾患,也就是乾癬性關節病變,另外50%的病人手指甲及35%病人的腳趾甲會被侵犯,產生指甲凹陷、黃斑、嚴重變形,常被誤認為黴菌感染。     臨床上乾癬主要可分為以下型態:尋常性乾癬:是最常見的,持續出現幾個月到幾年。最好發於手肘、膝蓋的伸側和頭皮 (尤其耳後)。有的小病灶會融合成大板塊,形成邊緣如地圖一般的地圖狀乾癬,有的形成戒指狀的環狀乾癬,有些病灶會出現在皮膚皺摺上,如:腋下、鼠蹊部和頸部,即所謂的反轉型乾癬,這種乾癬病灶表面不會脫屑而是光滑而界限銳利的紅斑。點滴狀乾癬:典型的表現為0.5到1.5公分直徑大小,好發於軀幹上部和四肢近端,此型多見於年輕成人,鏈球菌喉部感染常出現在滴狀乾癬之前。乾癬性紅皮症:為全身性的侵犯,可以突然全身紅斑來表現,或由慢性斑塊乾癬慢慢進展成全身性脫屑性紅斑。全身性膿?型乾癬也可轉變成紅皮症此時膿?減少或消失。全身膿包型乾癬(von Zumbusch):這是種急性型乾癬,通常不伴隨其他型的乾癬。病發時多併有持續性發燒和突發性全身無菌性膿包,較嚴重時膿包,會融合而成膿包。局部膿包型乾癬:此又分為2種變型,即掌蹠膿包症,在掌心及腳底產生反覆的膿包;以及連續性肢端皮膚炎,在指甲周圍化膿,甚至指甲破壞消失。4. 乾癬的診斷:乾癬一般可由臨床診斷,在可疑個案作病理切片可能有幫助,但可能引起局部切片處乾癬惡化。實驗室檢查是不具特異性的,除了全身膿?型乾癬和乾癬性紅皮症之外,多數病人都無異常。較常見的異常包括尿酸上升、輕微貧血、負氮平衡、ESR上升,α2-macroglobulin, IgA增加,免疫複合體量增加等。5. 乾癬的治療:乾癬的治療方式很多,但需要長期治療。主要區分為局部治療,如局部照光或塗藥,以及全身性治療,如全身性照光、口服藥或針劑注射。全身性治療效果佳,而局部治療較安全,適合病灶範圍小且病情穩定的患者。輪替療法是指輪流交替使用不同類的化合物及治療方式,以降低治療的危險性,而合併療法則是同時使用不同治療方式,目的是縮短療程或減少治療中副作用。(1).外用藥:Anthralin (1,8 dihydroxyanthrone):自1916年就開始使用,目前國內已經停產。此藥最重要的優點在於沒有任何長期的副作用,且病灶痊癒後維持較久,但容易產生局部皮膚刺激反應。外用維生素 D及衍生物:目前國內有calcipotriol (Daivonex商品名「得膚寧」)及calcitriol (Silkis商品名「施革欣」)兩類。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角質細胞增生並促進其分化,並有抗發炎的作用。副作用主要為局部刺激,尤其在剛開始治療時,並有累積性刺激,在6-8周出現。為降低刺激及增加療效,也有合併外用類固醇的產品,稱為Daivobet(得膚寶)。外用維生素A酸(Tazarotene,商品名Zorac羅膚格):是為了乾癬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外用維生素A酸,主要用來減少脫屑及斑塊的厚度,但對紅斑的效果有限。焦油:用煤焦油或木焦油來治療乾癬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它包含了各種化合物,無法將成分一一分析出來,也因此對它的作用機轉仍了解的不多。治療上將2~5%的焦油加入不同的基質中,用來治療板塊型乾癬,或輔助照光治療。它有輕度刺激性,長期使用並未發現嚴重的副作用。類固醇:外用類固醇療法也有抗發炎及抗增生的作用,可使板塊變平、減少發炎,但無法使皮膚完全正常化或持續緩解。外用類固醇有各種製劑,要依病灶部位、季節和乾癬的類型來做選擇。長期使用強效類固醇會產生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色素脫失和藥物耐受性的副作用,尤其臉及皮膚對磨部位更易出現。密封包紮雖可加強效用,但副作用也相對提高。使用幾個月後類固醇效果會減低,突然停用會造成急性發作。然而它仍是最常使用、費用最低而病人最易接受的治療。保濕劑:使用保濕劑可避免皮膚乾燥,預防提早復發和延長不須治療的時間。加上去角質劑如尿素,雖可能有助於移除早期病灶的皮屑,但也可能引起刺激。(2).紫外線療法:光化學療法 (PUVA):1974年由Parrish等人提出,口服psoralens加上UVA來治療乾癬。口服藥後1.5 - 2小時開始照射,依皮膚反應而逐漸加量。大部份病人在治療19~25次之後病灶會漸消褪。副作用包括了噁心、頭暈和頭痛。約95%的藥物在8小時內由腎排出,但服藥後8~12小時應避免日晒。浸泡式光化學療法:這是利用泡澡的方式將psoralens送到皮膚,主要的優點是沒有全身性的作用,如腸胃道的副作用等,而降低所需UVA的劑量。中波紫外線光療 (UVB):此為使用UVB,特別是窄頻(narrow-band)UVB來治療。UVB在皮膚可抑制免疫細胞功能,減少白血球附著到微血管,誘使皮膚製造抗發炎的物質。(3). 全身性治療:methotrexate (MTX):它從1958年開始用於乾癬的治療,主要針對嚴重的乾癬,對膿?型效果也不錯,也是對嚴重的乾癬性關節炎治療的一種選擇。MTX劑量一般為每週口服7.5-15 mg,更高劑量時可用靜脈或肌肉注射。最常見的副作用為噁心、疲倦、食慾減退、疲倦、頭痛和禿髮。骨髓抑制而造成白血球下降可能是劑量過多的表現,或為特異體質,可能致命。肝毒性是最受關心的副作用,有肝病史和酗酒者不適此療法,可引發肝纖維化或硬化的危險,與總累積使用劑量呈正比,但有明顯個別差異。環孢黴素(Cyclosporine):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多用於預防移植後排斥。低劑量療法 (<5mg/kg/day) 時,約對70%的慢性板塊狀乾癬病人有效,主要用於其他治療無效及紅皮症患者。主要副作用是高血壓、高血脂、多毛症、牙齦增生,長期治療可引起不可逆的腎臟傷害。因此一旦獲臨床改善,應減到最低有效劑量,並予以停藥。治療中病人應定期追蹤血壓及腎功能。口服維生素A 酸:目前使用產品只有acitretin(新定康癬)一種,除全身膿?型及掌蹠膿?症外,單獨使用效果不佳,多搭配照光治療。副作用與劑量有關,常見的包括唇炎、黏膜及皮膚乾燥、全身癢、掌蹠角質層變薄導致痛感、掉髮、肌肉關節痛、腸胃不適、甲廓紅腫等。此外曾有血脂異常病史、肥胖、糖尿病、抽煙、酗酒的病人,可能會出現肝功能異常和血脂肪上升。最重要的副作用是致畸胎,因此限於治療男性及無生育計畫的女性,女性停止治療2年後才能生育。全身性類固醇:此治療嚴格限制於少數難治的病人,特別是孕婦。雖然多能得到暫時的改善,但幾乎停藥或減藥都會伴隨比治療前更糟的嚴重復發。生物製劑:生物製劑主要是指具有藥理作用的蛋白質製劑,由生物體所製造產生。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生物製劑共有五種,各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包括屬於中和腫瘤壞死因子的單株抗體infliximab(Remicade)及adalimumab(Humira復邁)、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融合蛋白etanercept (Enbrel恩博)、還有作用於CD2的alefacept(Amevive艾默非)、作用於CD11a的efalizumab (Raptiva瑞體膚),但國內目前僅有恩博及復邁上市。目前恩博國內核准於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使用,而復邁則只有乾癬性關節炎。這些生物製劑最大的特點是不具有傳統藥物治療的肝腎毒性,選擇性作用在免疫系統。但價格昂貴,健保均尚未給付,一般每月花費將近4萬元。6. 乾癬患者的平日保健:乾癬雖是一種遺傳體質,但後天的因素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幾點可以避免乾癬惡化:避免感染:包括細菌及病毒(如感冒、扁桃腺炎、愛滋病)。避免外傷:不要用力搔抓皮膚或去除皮屑,特別是頭皮屑。癢時輕拍皮膚、冰敷或服用抗組織氨,並將指甲剪短。避免藥物濫用:部分口服藥可能引起乾癬惡化,尤其是口服及注射的類固醇,強效外用類固醇突然停用也會惡化乾癬。避免長期暴露在低濕、低溫的工作或居住環境。保持情緒平穩,睡眠充足避免過勞。避免服用市售抗癌的免疫增強食品,如靈芝、巴西磨菇、藍藻(螺旋藻)、桑黃。7. 結論:乾癬雖然成因仍未完全明瞭,但多數已可有效控制。但在治療上應有耐心,且須同時兼顧長期安全性與療效,並考慮治療的便利性,所以治療因人而異,應與醫師做治療前充分的溝通。除了醫師所提供的治療外,患者的密切配合,並做好平日保健,也同樣重要。       (蔡呈芳醫師 詳見www.DrSkin.com.tw 或參專書「認識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單純性疱疹

單純性疱疹#皮膚‧美容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對一般民眾而言,有人可能很清楚知道這是一種濾過性病毒感染,但也可能有人只是依稀想到「性病」、「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疱疹病毒其實包括不同種類,與人類疾病相關者已知有八種,可引起單純疱疹、水痘及帶狀疱疹、卡波西氏肉瘤等不同疾病。★什麼是「疱疹」?一般所謂「疱疹」,常常是指「單純疱疹病毒」的感染,其主要表現是「唇疱疹」及「生殖器疱疹」,而講到唇疱疹,可能仍有人不清楚。但相信許多人,都有過因為「火氣大」而在嘴角或嘴唇冒出小水泡,之後破皮或結痂的經驗,這就是唇疱疹。唇疱疹與生殖器疱疹不僅症狀相近,連其肇因的病毒第一、第二型疱疹病毒也是相通的。生殖器疱疹70到80%為第2型疱疹病毒所引起。美國的統,成人約2成以上血中有抗體,表示曾受感染,但只有70到80%有症狀,臺灣情況也相似(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會刊雜誌 2001;40:59-63),即使是初次發病者,10%血中其時已有抗體,表示曾受感染但未發病。現在多數人想到性病最恐慌的只是AIDS,其實在八○年代初期,「疱疹」一詞也曾引起一樣的騷動與恐慌。不論發作的部位,單純性疱疹的臨床表現都很相似,就是群聚性小水泡,而在發疹前常有局部刺痛或灼熱感覺,之後才發疹,水泡期一般在十天內結束,但頭次發疹的症狀則長達二至六周。初期感染後的潛伏期多在三至七天,少數可長達三周,且可能合併淋巴節腫大及倦怠感,男性生殖器感染則有45%會有小便困難。除了典型的群聚水泡外,單純性疱疹也可以單一水泡、丘疹、紅斑或小傷口來表現,下肢的單純性疱疹,甚至會成線狀分布,而被誤認為是帶狀疱疹。要確定單純性疱疹,最可靠的是直接作病灶處病毒培養或抗原檢查,在水疱期培養率為95%,潰瘍期70%,結痂期為25-30%,復發病灶培養陽性率下降,一般一周時間,目前也可以聚合鏈酶反應(PCR)檢測。坊間抽血檢查抗體,則在感染後2到6周出現,持續終身,因此即使呈陽性,也不表示皮膚上有疱疹病毒存在,更無法區分是皮膚、口腔,還是生殖器的感染。此種血清檢查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建議採用,例如感染愛滋病或其它性病的高危險群,或是已知性伴侶有疱疹時。另外做水疱底部細胞學,找特殊多核巨細胞(Tzanck smear),也有高特異性,但敏感度只有50%。皮膚的單純性疱疹雖然一般不是一種嚴重致死的疾病,但其高度的傳染性及反覆不定時的發作,對患者而言是極大的心理負擔。疱疹之傳染,可靠直接接觸傷口或接觸分泌物而引起,例如接吻或親子間傳遞、性行為、新生兒產道感染。如果母親有唇疱疹,應避免將嘴裡嚼過的食物餵給小孩吃。有人甚至觀察到此病毒可在一般器物表面存活達三十分鐘。一般原發經過2到2天潛伏期後發病,病程約20天,之後病毒潛入神經結,成為隱性,之後,38%則首次感染後1年內發作6次以上,平均則一年發作4次,感染第2型者尤易復發。復發唇疱疹約在十至十四天內痊癒,在此期間除了避免傷口與人接觸外,也要避免刮鬍子刮破水泡、吸吮手指、咬指甲等行為,否則可能在原先病灶未痊癒時,其他部分皮膚又再出現新的水泡。再發之誘發因素包括外傷、日曬、月經、情緒緊張,及壓力、手術、熬夜、失眠等。有人樂觀的認為發病表示自己太累了,剛好提醒自己休息,然而現今的研究顯示,即使在無臨床症狀下,病毒仍可能會產生,而引起擴散或傳染!甚至有人認為其實多數交互傳染是發生在皮膚外觀正常無疱疹的階段(Brock研究佔80%)尤其在初感染1年內,3%的日子裡都會排出必病毒,而70%的人是被無症狀的人所傳染。研究也發現感染生殖器第二型疱疹者,一年內傳給另一人的機會是10%。如果產前兩周內正好發病,也有學者建議剖腹產,以免傳染給小孩。統計上初次感染發病,通知產道感染率為50%,但復發性疱疹則小孩感染率為1%。如果懷孕中有生殖器疱疹且仍預計採自然生產者,可於懷孕36周後使用acyclovir 400mg tid預防。治療上唇疱疹至今仍無所謂斷根的療法,但雖會自癒,但偶爾產生嚴重併發症,如疱疹性濕疹(eczema herpeticum)、腦膜炎及大腦炎(尤其在小孩與兒童)、角膜結膜炎、新生兒疱疹(死亡率可高達20到50%)、子宮頸部疱疹。有人提倡持續服抗病毒藥一年,認為可明顯減少復發,但除去金錢考量外〈約五萬五千元〉,每天都需服藥也是不便,而且也不是真正斷根療法,因此除非特別嚴重之病例外,一般仍以外用或間歇性口服治療為主。在外用方面,包括優碘、氧化鋅、蘆薈、紅藻、人蔘、紫藥水及各式抗生素,甚至類固醇都有人使用,但其實都只在消炎、消腫或幫助水泡乾燥、結痂,只是單純性的傷口處理;真正預防性或抗病毒之療法,至一九六○年才出現,但因皮膚穿透性不佳,因此當八○年代Acyclovir出現後,外用抗病毒藥才真正普及。Acyclovir外用雖無法完全抑制疱疹發作,但仍能縮短發作痊癒時間及病灶嚴重度,只可惜健保本身並不支付此一藥品之費用,而除原上市acyclovir以外,tromantadine、Famvir、Valtrex也至少有相同療效,但一樣不被健保給付。據最近研究,在發疹前24內用藥,給予Famvir一次1500mg,能讓水疱乾掉時間由6.6天縮短為4.5天,如果是750mg兩次,服用一天,則可縮短為4.1天。長期每天服用抗病毒藥物一年,約有25-30%患者不再復發,也可減少80-94%的無症狀病毒排出,將異性伴侶間傳染減少一半。史克美占藥廠,則對預防性疫苗研究,但只對未感染的女性有效,男性則無效。(Herpes. 2004 Aug;11 Suppl 3:161A-169A)。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感染生殖器疱疹者,感染HIV機會比一般人高2到4倍。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MMWR2002建議,生殖器疱疹主要衛教內容如下:疱疹自然病程及復發可能現有藥物有效性,但無法根治傳染性及無症狀傳染有症狀或先驅症狀應避免性行為持續使用保險套可減少感染應據實告知性伴侶性伴侶應做血清檢查血清呈陽性但無症狀者注意事項相同,但不需治療對懷孕及新生兒影響              (摘自從生活中照顧皮膚 台視文化 蔡呈芳著)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白斑

白斑#皮膚‧美容

【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甚麼是白斑白斑是一種常見的色素退化消失的問題,全身到處都可能產生。一般身體兩側都會出現,呈現乳白色斑塊。常見侵犯部位包括臉部、嘴唇、手部、手臂、腿部、生殖器。由於黑色素細胞也存在眼睛、耳朵、腦膜及腦部,因此約有30%會侵犯眼睛,主要引起夜盲。有一種罕見的後天性白斑,同時可出現白斑、白髮、慢性鞏膜炎、禿髮、聽力受損、腦膜炎、頭痛,稱為Vogt-Koyanagi-Harada徵候群,可能起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破。●誰會得到白斑約有1%~2%的人口有白斑,雖然任何年齡都可能產生,但以10到40歲較多,其中半數在20歲前發病,約1/5有家族史,女性稍多,多數白斑患者並無其他身體健康問題,但約20%有其它自體免疾病。●為何會有白斑白斑是一種黑色素細胞退化死亡的現象,確實的原因不明,但主要有四種可能1. 末梢神經異常,而釋放出毒性物質破壞黑色素細胞。如分節型白斑。2. 患者免疫系統出問題,產生了對抗自體黑色素細胞的抗體,破壞本身黑色素細胞。因此偶爾合併甲狀腺疾病、園禿、愛迪生病、惡性貧血。另外病灶周圍的黑色素細胞表現免疫分子如MHC-II 、ICAM-1,與角質細胞接觸後角質細胞會表現HLA-DR、ICAM-1,而釋放出IL-8,也引發黑色素細胞破壞。令外,白斑患者也會有細胞免缺陷,如對DNCB的反應變弱。3. 黑色素細胞在製造色素過程,產生酚類毒性物質,而自我摧毀。4. 先天基因缺陷,使黑色素細胞容易受傷害。●白斑會合併那些問題一般而言白斑只有皮膚症狀,但也可能有其它免疫疾病,除前面提到的甲狀腺疾病、園禿、愛迪生病、惡性貧血外,大陸的研究指出類風濕關節炎、魚鱗癬及慢性蕁麻疹也較多。●白斑有那些表現方式白斑以廣泛型,也就是對稱型為主,最常出現於臉部,其次是上肢、軀幹、下肢。其它表現包括末梢型,出現於臉及四肢末梢。還有皮節型,呈帶狀疹樣分布,以及局限型,只有一小塊病灶。病灶大小不一,顏色則多為純白,有時邊緣會有發紅或隆起脫皮,但不常見。有時病灶呈現邊緣反黑或中間色調,稱為三色白斑'五色白斑,表示病灶活性較高。初期白斑顏色並未完全消失,之後完全轉白,最後則毛髮也變白。嚴重患者僅有少數皮膚仍有色素,稱為全身性白斑。●白斑的病理表現如何白斑的病理變化,會有黑色素細胞消失現象,有時還會有發炎細胞及基底細胞的空泡狀退化。●白斑如何進展白斑的病程及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一般來說白斑在膚色較深的人較為明顯,膚色白的人往往在夏季因曬黑對比明顯,而注意到白斑。嚴重的白斑患者全身到處都可能會有白斑形成,但目前並無法預測個別患者白斑會變成多嚴重。中國大陸在2005年發表的統計指出,在3742位患者中,尋常型佔41.8%,6成以上在20歲前發病,平均發病年齡是22.89歲,分節型則較早,平均為15.55歲。各型間有43.5%會轉變,以局部型出現者,54.7%日後會轉成其它型,且99%都是惡化。各種轉變都可能,但肢端型不會變成分節型。白斑的患部呈現乳白色,但個別部位脫色的程度不一,因此同一塊白斑病灶內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脫色現象,有時白斑病灶周圍會有一圈較為深色。白斑脫色的速度往往很快,一直到有一天,不知道為什麼原因,又自行停止惡化。這種脫色後又自行停止惡化,再又開始脫色的過程,可能會反覆不斷進行。一旦形成,白斑病灶色素自行回復的現象極為少見。●白斑如何治療白斑其實對身體健康並無影響,有時不治療最好。膚色白的人避免曬黑,可以讓白斑較不明顯。白斑部位因缺乏黑色素保護,容易曬傷,因此在沒有衣物遮蔽處的皮膚,應使用防曬系數(SPF)至少15的防曬品,另外陽光強烈時,應避免日照以防曬傷。白斑可以靠化妝、仿曬劑或染料來遮蓋,市面上有許多種防水化妝品可供選擇,各種膚色的人幾乎都可以找到適合的顏色。仿曬劑含有一種稱為dihydroxyacetone的化學物質,不透過黑色素細胞,就能夠與皮膚結合產生黑色的顏色,但仿曬劑及染料都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顏色剝落變淡消失。這些遮蓋的方式,並無法改變白斑疾病本身,但能夠暫時改善白斑外觀。至於用紋身方式,對小範圍的白斑也可以達到改善外觀的目的。如果這些方式無法滿足患者需要,也有方式可以讓色素重新產生,或是讓僅存的色素消失,白的更均勻徹底。然而沒有一種讓色素重新產生的方式,能夠保證完全有效,讓白斑永遠根治。●恢復色素的治療方式類固醇 ─ 白斑範圍小時,外用類固醇是常採用的方式,而範圍大或進展迅速時則採用口服。類固醇是一種有效的白斑治療,也可以搭配其他治療方式,然而類固醇可能會使皮膚變薄,甚至形成皮膚裂紋及其他副作用,因此必須在皮膚科醫師指示下小心使用。口服類固醇則採用間歇性療法,將副作用降低。非類固醇─ 由於類固醇長期使用會有副作用,在白斑又需要長期使用,目前國內外均嘗試以非類固醇的protopic及 elidel等替代藥物治療。在化粧品方面,也有抗氧化劑如vitix的使用,療效雖比類固醇差,但至少少了些類固醇副作用。另外也有報告外用維生素D合併類固醇,例如Daivobet的使用。光照療法 ─用於白斑者分為PUVA及窄波UVB,還有低能量氦氖雷射'超亮半導體Superluminous diode及發光二極體LED。 puva是口服或外用感光劑psoralen或puvadin30分鐘後,再以長波紫外線UVA照射,稱為PUVA療法,臉上、軀幹、上臂及腿部有50~70%的機會治療後可以讓色素回復,但手、腳反應很差。一周兩次的治療,一般至少要持續一年以上。PUVA療法需要有特殊的醫療儀器,必須在皮膚科醫師密切監督下進行。PUVA療法的副作用包括曬傷,長期使用會形成雀斑,皮膚癌形成的機會也可能增加。使用口服psoralen時由於會使眼睛對光線敏感,因此治療期間白天要配戴防UVA的眼鏡,以防白內障形成,局部塗抹時,則無此項顧忌。12歲以下小孩、孕婦及餵奶時,及一些特殊醫療情況下,則不建議用PUVA治療白斑。目前新型的中波窄波紫外線燈管UVB 3ll也被用來治療白斑,沒有用藥的麻煩,但效果略遜於傳統的PUVA,作用原理可能是讓細胞生長因子bFGF 及 ET-1增加,另外最近研究也發現中波紫外線透過兩種酵素MMP-2及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活化,可以使黑色素細胞移動。低能量氦氖雷射健保給付於分節型白斑,經由活化細胞粒線體達到黑色素細胞再生,與一般紫外線照光相比,不會有曬黑及曬傷等皮膚光照性老化問題,但效果較慢。臺大醫院目前也與工研院合作,以高輸出之發光二極體對四肢末梢的白斑進行治療。但不論何種方式,白斑的照光治療都是一種漫長的過程。色素移植 ─ 以外科方式,如雷射、磨皮、冷凍或水吸泡著等方式將有問題的皮膚去除,再將自己正常的皮膚或自己的黑色素細胞培養或吸取後移植過去,對於小範圍,或呈現帶狀分布,病情穩定之白斑患者,也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當疾病活性還在時,移植上去的色素細胞仍可能又會遭到破壞而消失。●白斑的脫色療法對於嚴重,幾乎全身侵犯的白斑患者,將僅存的正常皮膚色素去除,可能是最好的處理方式。這是以一種hydorquinone monobenzylether的化學物質塗抹,治療期約需一年,之後可以永久除去皮膚黑色素,但此種產品國內並未引進,國外售價約為255公克100美金,國內也有皮膚科醫師嘗試使用。在之前一篇研究中,18位用20%產品,有8位效果良好,但可能引發皮膚過敏反應,另外停用後也可能復發。此外以色素治療用的雷射如紅寶石雷射,也可有效去除殘餘正常膚色。由於一種白血病治療藥物glivec會引起色素脫失,所以也有學者提出以此藥物治療的可能性。●白斑的營養療法部份白斑患者血液中的維生素B12、C及葉酸較低,因此也有宣稱補充相關營養素三個月以上,而白斑因此改善者。其中維生素B12是一種紅色液體,可以用注射方式或是口服。治療原則是使血清中葉酸值維3-17 ng/ml以上,紅血球內唯維持175-700 ng/ml以上,每天500mg維生素C,每月注射一次B12 1000mcg。另外也可以再添加每天1000 mg的PABA及100mg的泛酸鈣,甚至再加上鐵及維生素B6 100mg tid。不過一項以照光治療白斑的研究顯示補充這些維生素並不會增加照光療效。●小孩的白斑治療對於小孩的白斑一般不作積極治療,而採取防曬及化妝遮蓋方式。外用類固醇可以在醫師監督下使用,PUVA或UVB311則一般在12歲後才採用,但使用上應該評估治療的利弊得失。●白斑能否治癒目前白斑的確實原因並不清楚,因此雖然目前有不少白斑的治療方式,但並不一定能保證治癒。醫學上對白斑的研究不斷在進行,期待日後能有更新更有效的治療方式。     (摘自從生活中照顧皮膚 台視文化 蔡呈芳著)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染料雷射

染料雷射#皮膚‧美容

皮膚雷射治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雷射光固定單一波長的瞬間高能量來破壞皮膚中特定成份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其中染料雷射就是利用血液中氧化血紅素對雷射光具專一性吸收,達到選擇性的治療血管性病灶。早期染料雷射波長為577奈米(nm),但礙於皮膚穿透深度太淺,效果較不顯著,因此陸續發展出波長較長、穿透較深的雷射,如波長585奈米、595奈米等。雷射治療的範圍包括酒色斑、初期草莓血管瘤、潰瘍性血管瘤、臉部與腳部血管擴張、妊娠紋,甚至是病毒疣或是疤痕及痘疤,治療次數及間隔因病灶及個人而異。一般而言,對於血管性病變,尤其是先天性,越早治療越好,因為此時面積小,深度較淺,治療效果較好。此外酒色斑有大於一半病人發生於頭頸部,及早治療可以減少疾病對孩童在成長過程造成心理與社交等方面發展的衝擊。

醫學美白換膚

醫學美白換膚#皮膚‧美容

採用雞尾酒複方療法 ,除甘醇酸外,另添加多種有效成份,如 甘醇酸、乳酸、檸檬酸、麴酸、水楊酸 做成特殊的劑型,醫師可依膚質、症狀的差異設計不同的療程,是有別於傳統果酸的特殊配方。治療前須知(前一週避免) 臉部美容或護膚、使用磨沙膏、深度去角質、燙髮或染髮、使用A酸、含苯基過氧化物及有硫磺成份的產品、請勿曬傷臉部。(前一天應避免) 挽臉、刮鬍子、刮臉、使用香水或古龍水等...。換膚後護理治療後不影響正常作息,可正常上妝。出門應加強防曬,請使用SPF25以上之防曬產品並適時補擦。輕輕以冷水洗臉,勿用毛巾擦拭換膚後一週內避免進出高溫場所,如溫泉、三溫暖等...。換膚後24小時內臉部會有一點刺刺的感覺,請勿擔心,但如果持續有灼熱刺痛等現象,請立刻回診檢查。換膚期間應避免使用含酒精、香料等易敏感成份之保養品。換膚後如有暫時局部發紅、乾澀或脫屑現象屬正常反應,可冰敷並加強保濕。減少吃刺激食物及感光性食物如:煙、酒、香菜、芹菜、九層塔。【Q&A】Q1. 傳統的果酸換膚和您們提供的果酸換膚有什麼差別嗎? 我們採用雞尾酒複方療法 ,除甘醇酸外,另添加多種有效成份,如 甘醇酸、乳酸、檸檬酸、麴酸、水楊酸 做成特殊的劑型,醫師可依膚質、症狀的差異設計不同的療程,是有別於傳統果酸的特殊配方。 Q2. 換膚前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 前一週避免臉部美容或護膚、使用磨沙膏、深度去角質、燙髮或染髮、使用A酸、含苯基過氧化物及有硫磺成份的產品、請勿曬傷臉部。 前一天應避免 挽臉、刮鬍子、刮臉、使用香水或古龍水等...。Q3. 會不會有換膚失敗而造成皮膚受傷呢? 基本上我們都是遵從安全用量,所以不會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Q4. 在換膚中會不會有疼痛感? 基本上在換膚中都有有一點點刺刺的感覺,但在清潔後就不會有這種狀況。

雷射與脈衝光之後的照顧

雷射與脈衝光之後的照顧#皮膚‧美容

為了延緩皮膚的老化,女性朋友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想盡辦法要讓自己留住年輕,現在坊間所流行的雷射與脈衝光已是流行許久的皮膚治療兼保養的好方法之一。但是,在雷射或是脈衝治療之後該如何進行皮膚的保養呢?首先,要了解雷射與脈衝光治療的原理:一.何謂雷射除班治療?雷射是一種人造的高能量強光,直線性強、筆直前進不易擴散,穩定而高強度,醫學上就是利用雷射光瞬間能量,可以被皮膚結構中特定成分所吸收,藉著皮膚新生過程達到想要治療效果。二.何謂脈衝光?脈衝光它有雷射的高能量與波長,但是波長包含更廣,融合了多種波長的特性,深層可以活化膠原、去除皺紋及紅色血絲,而淺層可以去除暗沉角質、黑黃色素及斑點,可以同時解決多種問題,在臉上不留痕跡。三.既然脈衝光這麼好,那麼為什麼還需要有雷射的存在?答案就在於精不精確,雖然脈衝光可以同時解決色素、皺紋的問題,但對於深層色素,如顴骨斑或眼皮上、眼部周圍的治療,這時可能需要雷射與脈衝光的配合治療,才可能會得到比較好的效果。不論是雷射或脈衝光,都可說是一種先破壞、後建設的治療,因此,治療前除了多加了解雷射與脈衝光的作用原理之外,更要於治療之後做好完善的照護措施,給予皮膚更溫柔的呵護,才會有更好的皮膚。雷射後之皮膚照顧:․雷射和脈衝光是一熱效應,做完治療後會因個人體質不同,可能有紅、腫、熱的情形都是正常的,皮膚漸漸修復自然。․記得勿使用酸類保養品,及兩週內勿去三溫暖、游泳池和溫泉。․雷射術後儘量不要在臉上貼東西,那樣反而會傷害皮膚.建議用帽子或洋傘等東西代替。․雷射術後是可以晒太陽的,但是千萬別刻意以及大量曝曬,那樣可能會造成反黑的效果。․可以擦防曬油,但是須先上一層藥膏後再擦。․需加強保濕,因為雷射完畢後,皮膚的油脂分泌會降低,所以會較乾燥情形,所以可以加強保濕產品之使用,或是可以追加一些保濕療程,再加至少一個星期敷臉一次。

雷射緊緻換膚術

雷射緊緻換膚術#皮膚‧美容

過去如果要想換膚,基本上傳統磨皮換膚分成下列幾種第一種就是化學性換膚如果酸換膚等等,就是利用腐蝕性的化學藥劑(人工或天然),來達到換掉一層皮膚的作用,這早在埃及時代就有了,缺點當然就是皮膚每個地方的吸收率不均勻,所以換膚的深度無法控制,濃度太高的話相當危險,甚至會毀容。而且不能長期使用,畢竟長期刺激皮膚,即使濃度很低,也會造成慢性皮膚炎,遠遠看過去就是一張皮膚變厚,無光澤的臉。第二種就是物理性換膚這很像木材拋光,靠設備一層層磨下來, 如鑽石微雕,微晶磨皮,砂輪磨皮機等等,名詞不重要,都是類似的原理,只不過在前面加上時髦新穎昂貴的名詞來美化設備的名字。靠設備的話,執行者的技術就是重點了,手必須穩定,才能讓磨皮均勻,但是,效率相當不彰,因為容易技術導向產生後遺症,所以大都磨很淺,感覺不大。第三種就是雷射換膚過去醫師喜歡用二氧化碳雷射(CO2 laser)來磨皮,聽起來不錯,也是雷射,高科技,但是磨起來很可怕,一是會點狀流血,所以照顧起來很麻煩,分泌物很多,"流湯";二是不均勻,為什麼呢? 因為是醫師拿著雷射鎗頭實做療程,像畫畫一樣,逐一移動,所以您想,一定是有些地方沒磨到,有些磨重複,因此也造成不均勻的後遺症。醫師也很無奈,但是無魚蝦也好,總得用高科技來醫治患者吧!!Sciton PROFILE(也就是 Erbium:YAG Laser) 被醫師喜愛的磨皮換膚雷射設備優點:(1) 均勻到完全不重複每個雷射光點都均勻的分布,讓皮膚都均勻受到雷射照拂!!(2) 超快速雷射掃描一旦定位好(compuetrized scanner),就會自動發出雷射光,多快呢? 因為省去笨拙的醫師手部移動與不穩定,所以一般整張臉只要5分鐘以內就可以完成。(3) 不流血完全沒有過去雷射的重大缺點,這讓很多人不敢磨第二次,但是有這台機器,許多患者都磨過好幾次以上。讓換膚變成是輕鬆,無負擔的療程,幾乎像去角質一般簡單。也因為分泌物少了許多,所以一般深度的磨皮約五天即可恢復穩定,超快的!!(4) 可以調整深度電腦科技的進步可以設定一定的深度,不會忽淺忽深,所以特別穩定,讓您的磨皮均勻之外,可以按照您的嚴重度與恢復期兩大需求考量,來設計調整所要換膚的深度。 <脖子的細紋也可經過兩次磨皮改善> <磨皮三週後>@ 療程順序(1) 先塗抹局部麻醉藥於治療部位,約30分鐘(2) 施打雷射(3) 塗抹藥膏(4) 冰敷十分鐘(5) 教導患者每天清洗乾淨後,塗抹藥膏一次(6) 紅與結痂的現象約五天逐漸消除@ 它的適應症有哪些(1) 疤痕(如痘疤)(2) 毛細孔粗大(3) 皮膚暗沉(4) 鬆弛(5) 淺皺紋(6) 淺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