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家庭

中西醫併治 好孕不遲到

中西醫併治 好孕不遲到#兩性‧家庭

人類原本就是地球上繁殖能力最差的物種之一,一次月經週期中,只有短短幾天能受孕,機率也不過25%,生育能力正常的夫妻,10%未必能在想懷孕的第一年就能成功,5%的夫妻也未必能在第二年就如願以償。隨時代變遷,女性面臨職場競爭壓力,或各種環境污染等問題,讓越來越多的不孕症浮上檯面,成為一個困擾社會、家庭嚴重的「不可承受之痛」。不孕夫妻為尋求解決問題,無論是用西藥、需開刀、或針灸、放血、拔罐、食療、藥酒、草藥、健康食品、求神拜佛等,都勇於嘗試無所不用其極。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賴榮年認為,中西醫整合療法,有機會在最少傷害病人的原則下,達到更有效率的治療成果,因此說明以幫助這群認為是最焦慮、最易受傷的婦女朋友們。賴榮年表示,會嚴重干擾不孕的病,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性卵巢、反覆不癒的白帶及早期卵巢衰竭。而這也都有機會透過中西醫整合療法,提昇婦女健康狀態,而達到更好的受孕結果。賴榮年進一步說明,基本原理很簡單,地球與我們身體一樣,都可以視為一個小宇宙,小徵兆不重視它,則後面就是跟著大災難,因此,一定要重視身體所傳達的語言-症狀,以月經為例,身體每個月都在提醒,妳的月經有一些氣不通,或血不順的問題,而如果不去管它,或者是沒有用合適的方法去應對,每個月局部都給打個小結,多年下來,就會變成很多大結或死結,這不是很合理的事情嗎?他舉例說,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個造成不孕的頭號殺手來說,常聽到不孕婦女表示她有痛經症10多年了,每個月都痛,剛開始檢查沒問題,也就不以為意,但現在不行了,愈來愈痛。當診斷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後,一定要吃止痛藥及請假平躺休息才可以,每次聽完這些故事,總有些感傷,早些時日,結合中醫的觀念及療法,可能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及人生。近年來,隨著治療痊癒的病例案愈來愈多,令婦女朋友每個月經週期都冷汗直流、痛不欲生,甚至於在床上打滾的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卵巢巧克力囊腫,賴榮年認為,應以中醫療法為主要治療方法。一位痛不欲生的子宮腺肌症不孕症婦女,在歷經四個月的中醫療法後,首先改善每個月可怕的痛,而後在約半年左右,解除了長期十年、遍訪名醫的不孕症,又在懷孕生子後,調理到超音波找不到子宮腺肌瘤及扁掉的卵巢囊腫。另外還有一次,急診送進來一位每個月都痛到要送急診的已婚婦女,由於當天止痛針等方法都試了,病人仍痛到在地上打滾(因為在急診床上翻滾,怕會跌落到床下),實際上,在當時情況,根本無法檢查,於是賴榮年先扎了一針針灸後,痛竟明顯緩解,於是婦產科醫師才可以開始做超音波,但身體還是有些扭來扭去,於是賴榮年再下第二針,症狀幾乎消除,第三針再扎了後,可以很順利的完成超音波檢查,前後不到十五分鐘,當婦產科醫師要離開超音波室時,她可能掙扎很久太累了,竟然在檢查床上睡著了。上述的這些病症,有可能在現況醫療中建議手術,不過有一定比例的婦女,會在手術後的二、三年復發子宮腺肌症及子宮內膜異位症,面臨要不要再開刀的困難抉擇。若能同時結合針灸、中藥於現代醫學療法,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手術後,未來再要面對子宮內膜異位症、腹腔沾粘、卵巢老化,三個原本分別都會造成不孕的因素,集結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的機會,也因此可增加成功懷孕的機會囉!賴榮年指出,多囊性卵巢不但不孕,身材還變形,體毛也容易變粗,是複雜的毛病,以西藥來代謝過剩的男性荷爾蒙,以中藥來調理濕性或酸性的體質,用中西醫整合的療法可使病患在較短的時間,調理好月經週期並進而懷孕。另外,反覆不癒的白帶及早期卵巢衰竭,都是偏「虛」性的體質,賴榮年以過去經驗說,若西醫婦產斜的療法有治有效,沒治再犯的白帶,遷連二、三個月不癒的話,應考慮加上中醫健脾利濕這種流傳上千年治白帶的療法,其中以完帶湯等系列的處方效果尤其顯著。早期卵巢衰竭,並不好治,但對於輕症的不孕患者,中醫針灸也有一定的功效。不孕是人類千年的老病,中醫有一套有效的種族延續的療法,現代不孕症的治療,愈來愈有人定勝天的卓越成效,但並不完美,也還有一些後遺症,若能中西醫整合在一起,則更能好運不遲到!

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下)

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下)#兩性‧家庭

文/嬰兒與母親採訪/翁昭鈺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蔡易晉   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 劉怡里良好的生活習慣 搭配分齡飲食原則不同年齡層的寶寶,所需的食物也不盡相同,吃對食物,就可改善體質,以及促進腦部發育、幫助身體身體健康,抵抗病毒與細菌,以及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排除疾病因素後,都可簡單的替寶寶增強免疫力。至於目前很多坊間所謂的營養輔助品、維他命,許多家長都有疑惑是否真的需要替寶寶補充,才能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攻效?蔡易晉醫師則認為,爸媽其實不要對這些營養品過度依賴,對於一個有正常飲食的小孩而言,根本就不需要額外吃這些營養品,因為天然食物中能攝取到的營養素更多,除非小孩有嚴重的挑食,對於某些營養素的攝取明顯不足,那麼則可先詢問小兒專科醫師,了解小孩缺乏的營養素為何,再聽從建議購買適合、安全有保障的營養品。在飲食方面,劉怡里營養師、蔡易晉醫師則提出以下分齡飲食建議:0~5個月:母奶最好餵到寶寶4個月大,母奶中含有豐富營養和IgA抗體,是最適合寶寶的天然食物,可增強寶寶對疾病的抵抗力。而且初乳中含有抗體,可抑制細菌或病毒侵入腸粘膜。母乳中所含免疫物質對寶寶很好,最好持續哺餵至2歲以上,能幫助寶寶抵抗疾病。6~12個月:此時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可從水狀到糊狀的食物開始嘗試,且千萬不要加入調味品,可多攝取天然的維生素,並避免有農藥殘留的水果。還有特別是不要讓寶寶一天吃超過三顆蛋黃泥,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建議蛋白一歲後再給予。一歲之後:可開始讓寶寶嘗試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新鮮、不用調味料的食材為主,最好多給予蔬菜水果。此時寶寶容易有缺鐵的問題,可吃些紅肉、蛋黃、綠色蔬果。並把握3正餐、2點心的原則,點心可在餐前兩個小時提供,選擇水果、豆花等等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並須留意的是,必須預防寶寶偏食,可從小做起,像是青椒、洋蔥、苦瓜等等都需給寶寶嘗試,媽咪可花一點心思製作可口又美味的蔬菜大餐,避免讓寶寶吃下的第一口,就讓他對這些食材感到厭惡。此外,爸媽千萬不要把給予零食當成獎勵寶寶的方式,吃太多糖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讓寶寶顯得躁動、肥胖,且高糖的食物還與過敏疾病具有高度關係。那麼排除疾病因素後,多吃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寶寶自然就會提升免疫力。此外,寶寶的飲食是由大人準備,因此爸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小孩如果看到大人也不愛吃蔬菜,那麼更可能造成模仿效應喔!更重要的是,蔡易晉醫師提醒家長們,務必要帶寶寶定期的接種疫苗,預防接種具有預防感染、產生抗體、對抗病毒細菌的功能。在生活作息方面,最好養成早睡早起、保持運動的習慣,可促進淋巴循環,還有記得多洗手,避免細菌病毒沾染,或者使用酒精擦拭消毒,寶寶時常玩的玩具也記得消毒,避免病從口入。因此,父母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一起帶著寶寶多吃健康的食物,加上運動,適度的接觸大自然,從裡到外增強抵抗力,就能讓病菌看到寶寶都會害怕!延伸閱讀「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上)」「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中)」更多相關內容請參考「Mababy.com」

羊膜腔內注射MTX成功治療子宮頸懷孕案例報告

羊膜腔內注射MTX成功治療子宮頸懷孕案例報告#兩性‧家庭

子宮頸妊娠是一種罕見和異常形成的異位妊娠,懷孕發生率估計為1:2400至1:50000,如果不及早發現和治療,往往因為棘手的出血問題,必須進行子宮切除手術。「Methotrexate廣泛用於治療滋養細胞疾病,最近可被用來成功的治療輸卵管間質和宮頸異位妊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有一成功案例,這位孕婦在懷孕7週時被診斷出子宮頸妊娠,並接受在羊膜腔內注射Methotrexate藥物治療,以抽血測β-HCG濃度來追蹤病情變化,於注射後72天β-HCG濃度回復正常(< 10mIU/ml)。治療後13個月再度懷孕,足月剖腹生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醫師陳英傑指出,子宮頸妊娠發生的條件,例如以前有接受治療性流產、Asherman症候群、前胎剖腹產、暴露在己烯雌酚(DES)、有子宮肌瘤和行體外受精者易發生。診斷標準:例如月經週期延遲後的無疼痛性子宮出血、一個比子宮底部還大的柔軟子宮頸(簡稱「沙漏」子宮)、懷孕胚胎牢固附著在宮頸管、一個密閉的子宮頸內口、一個半開的子宮頸外口。超音波診斷方式:子宮腔無內容物或假的胚胎囊、子宮內膜蛻膜轉化與結構緻密迴聲、瀰漫性子宮壁結構、沙漏形子宮、子宮頸管膨脹、子宮頸管妊娠囊、胎盤組織在子宮頸管、密閉的子宮頸內口。鑑別診斷法:正在流產狀態、子宮頸癌、子宮頸或粘膜下子宮肌瘤脫垂、滋養細胞腫瘤、前置胎盤、低位性胎盤。治療方式:外科治療例如Shridokar環紮術、子宮頸內插入一條30毫升導尿管、血管造影動脈栓塞術、子宮動脈或髂內動脈結紮術、子宮切除術。內科治療例如於羊膜腔內或肌肉注射MTX治療,羊膜腔內注射氯化鉀注射液等。陳英傑說,治療子宮頸妊娠成功的策略,為避免子宮切除及讓孕婦生育能力得以保存。

福利即時通

福利即時通#兩性‧家庭

案例小民患有精神疾病多年,病情控制穩定並積極參與社區復健,近日透過就輔員轉介獲得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因小民領有精障手冊,健保保費由社會局補助,小民擔心雇主因知道自己是精神障礙者,而產生刻板印象,但又不願放棄享有社會局補助健保保費的福利,如此兩難讓小民苦惱不已。福利即時通:依據「身心障礙者參加社會保險保險費補助辦法」第 5 條 身心障礙者自付部分保險費補助之標準如下:一、極重度及重度身心障礙者全額補助。二、中度身心障礙者補助二分之一。三、輕度身心障礙者補助四分之一。第 9條 身心障礙者得向戶籍所在地之直轄市、縣 (市) 政府以書面聲明放棄保險費之補助,直轄市、縣 (市) 政府應以刪除媒體資料方式向保險人申報,於下次核計保險費時取消補助。前項放棄補助得申請回復,並於依規定程序核定後補助之。但已取消補助之補助費不予追溯補助。身心障礙者因第七條媒體資料交換對其權益有不利影響時,得申請直轄市、縣 (市) 政府核准後,不列入媒體資料交換,由直轄市、縣 (市) 政府直接補助,不受第六條第一項、第七條及第八條規定之限制。所以小民可以攜帶身心障礙手冊、身分證及印章到戶籍所在地之縣市政府社會局〈處〉先辦理放棄健保保費之補助,小民自行向健保局繳納保費。如此一來小民就喪失享有健保保費補助的福利嗎?不是的!社會局仍提供自行繳納者申請保費補助,故小民可於每年6月及12月憑繳交收據向戶籍所在地之縣市政府社會局〈處〉辦理健保保費補助,如此一來小民不用擔心工作權利被影響,又可持續享有社會局補助健保保費的福利。若想再獲得更多相關資訊請洽高市社會局第四科,高縣社會處身心障礙福利科。

人際網絡大 失智機率小,智不可失 做就對了!

人際網絡大 失智機率小,智不可失 做就對了!#兩性‧家庭

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根據研究報告指出,臺灣地區失智症盛行率為5.3%,依失智症社區盛行率推估,臺北市社區中65歲以上失智老人約有18,139人,65歲以下約有2,275名失智者,也就是說目前正有20,414個家庭正在受苦,近八萬人受到衝擊!但只要能延緩失智發病2年,即可降低20%失智人口;只要能延緩失智發病5年,即可降低50%失智人口!因此早期發現失智症症狀,便可及早治療,降低未來的醫療負擔。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甄瑞興醫師說明失智症早期徵兆10大警訊,包括明顯記憶減退影響工作或生活、語言出現困難、搞不清時間或地點、判斷力變差、東西擺放錯誤、個性改變如疑心變重、開創性及主動性降低等(註一),應早期就醫,以把握治療黃金階段。母親是多年失智症病人的國立陽明大學和臺北榮民總醫院退休劉秀枝主任表示,預防失智症最好的方法雖是多動腦、多從事益智的休閒活動,但也可從其他日常生活方式著手,多與人相處以增加社交活動就是其中之一。為減緩臺北市失智人口之增加、降低失智對家庭社會之衝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臺北市民一起多社會參與、多動腦及多運動,以降低失智風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升民眾對失智症之認知以及有效預防失智症之發生,在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皆有辦理失智症相關講座及支持團體,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情至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1806洽詢,或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查詢。註一 失智症十大警訊記憶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 一般人偶爾也會忘記,不過一經提醒就會想起來,但失智患者經過提醒仍無法想起,如忘記自己和家人的生日。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如:廚師不知如何炒菜、鋼琴師不知如何彈琴。語言表達出現問題:失智症患者會想不起某個字眼,甚至以替代方式     說明簡單的辭彙,如 :「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手上的鐘(手錶)」等。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失智患者會分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會在自家熟悉的環境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有時忘記自己在哪裡或如何到這個地方。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如:過馬路時不看左右和紅綠燈,火災時不知道要逃生,一次吃下一星期的藥量,可能無法了解自己就是鏡中人。抽象思考出現困難:如:香蕉跟橘子同樣是什麼東西?(水果)或無法根據說明指示操作日常生活所需電器:遙控器、微波爐。東西擺放錯亂:將物品放在不對的位置,如:鍋子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冰箱裡等。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情緒轉變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憂鬱眼神空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視、聽幻覺及妄想,如:看到已死去的親人回到身邊來、懷疑別人(如外勞、家人等)偷他東西。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衣衫不整等。個性改變: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失去自我控制或沈默寡言、拒絕配合的行為越來越多。喪失活動及開創力:失智患者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促和誘導,才會參與事務,放棄原本很有興趣的嗜好。

「維護嬰兒與母親的人權」哺餵母乳

「維護嬰兒與母親的人權」哺餵母乳#兩性‧家庭

文/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 產嬰房:王淑姬數十年來,嬰兒配方奶從「替代母乳的救命配方」逐漸變成商業利益下不當促銷、錯誤傾銷的「商品」,很多人被不當的教育,動不動就聽到媽媽問說:「不知道我有沒有奶?」或者旁邊的家屬說:「直接喝母奶怎麼知道孩子到底喝飽了沒?孩子到底吃了幾㏄?」甚至更是反對嬰兒直接喝母奶,理由是「喝母奶的小孩很黏人」;對於職業婦女56天產假結束前,準備返回職場工作時,也會面臨兩難的局面,「我到底要不要繼續哺餵母乳呢?」「工作時到底有沒有時間去擠乳?」「孩子該交給誰帶呢?」有些褓母就會直接拒絕照顧餵母奶的小孩,或要求下班後不要繼續親餵母乳,改以奶瓶餵食…等問題。誰來替這些無法出聲的嬰兒們說話呢?誰來照顧這群用母乳灌溉孩子長大,又要維持穩定收入與尊嚴的母親呢?所幸,世界各主要國家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注意到這個問題,也逐漸重視這個基於人權之上的兒童營養現況。例如:1981年世界衛生大會所頒布的決議案 - 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開始限制配方奶不當廣告與傾銷的問題,接著20多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陸續通過11條其他嬰兒餵食的決議案,釐清且強化了守則,並且提及新世代的新的挑戰。1990 年時只有九個國家立法採用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但到了2006年,已經有超過七十個國家立法採用守則中的部分或全部條文。台灣雖然還未被接納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努力至今也只能以觀察員之名參加WHA大會,但是我們依舊不能自外於國際。2003年,WHO公佈之「嬰幼兒餵食之全球對策」(Global Strategy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已建議六個月以前之嬰兒應以全母乳哺餵,此後添加副食品並持續哺餵至兩歲以上。目前研究所知,持續哺餵母乳對嬰兒,甚至對母親都有好處,根據1990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因挪千替宣言」(Innocenti Declaration)以及其他相關報告指出,母乳能對嬰兒的健康與成長提供最完善的營養,婦女藉由母乳哺育亦可減少罹患乳癌、卵巢癌之機率,以及增加懷孕的間隔,進而促進婦女健康。從個體觀點推展至國家與全球觀點,至少也有以下的好處,包括促進寶寶健康致使國家健保支出減少、不受世界局勢變動與經濟景氣影響、減少國家進口嬰兒奶粉的花費、提升國家人口品質,以及不浪費大自然的資源:如製造,運送,及銷售奶粉過程中對土地,水,能源等的浪費。英國營養學家蓋波麗兒~帕莫(Gabrielle Palmer)在她的著作「母乳哺育的政治學」(The Politics of Breastfeeding)一書中指出,「母乳是一項被普遍忽視的產品,但卻在進口和醫療費用方面能夠為一個國家節省數以百萬計的美元。…節能汽車的發明可以得到獎賞,卻為什麼不去獎勵節省能源的哺乳婦女呢?」近年來環保及能源問題成了最熱門的議題,哺餵母乳則成為積極的實踐。「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The World Alliance for Breastfeeding Action;簡稱WABA)在1991年成立,同時訂立每年8月第一個禮拜為「國際哺乳週」,2009年國際母乳週的主題是「緊急狀況下重要的回應:妳準備好了嗎?」即是讓大眾省思在全世界的緊急狀況下,母乳哺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010年以來,暴風雪、地震、旱災、火山爆發,各地天災一件接一件,沒有地方能「免疫」於緊急狀況,餵母乳可以保護嬰幼兒的生命、健康、生長與發育。所以,面對動盪不安的大環境,更應該「維護嬰兒與母親的人權」。2010年國際母乳週(8/1~8/7)更積極提出以下五點為月目標:提升母乳哺育10措施對純母乳哺育率貢獻的重要性。呼籲健康照護系統及其中健康工作者,以及社區資源支持婦女達成母乳哺育的願望。宣揚保護、促進及支持母乳哺育是維護婦女與小孩的權力,是一種人權。讓婦女及所有關心人權的人有能力可以爭取支持母乳哺育的健康照護系統。確保照顧母嬰之健康工作者接受適當諮詢與支持最佳嬰兒餵食方式的訓練。並訂出成功哺餵母乳的十大措施,每個照顧母親及嬰兒的機構應:訂頒醫院「哺育母乳」政策,並告知相關醫事人員及要求遵守政策之規定。訓練所有的醫事人員熟練的施行上述政策。讓所有的孕婦都知道哺餵母乳的好處,及如何哺餵母乳。幫助母親在產後半小時內開始哺餵母乳。教導母親哺餵母乳及在必須和嬰兒分開的情況下如何維持奶水的分泌。除非有醫療上需要,勿給新生兒母乳之外的食物或飲料。實施24小時親子同室。鼓勵依嬰兒之需求餵奶。哺餵母乳的嬰兒,不給予人工奶嘴或安撫奶嘴。鼓勵成立母乳哺餵支持團體,並且在母親出院時轉介給支持團體。當十大措施對哺乳有幫助的實證越來越多的同時,我們也聽到一些報告關於缺乏落實政策、醫院措施逐漸變差或相關醫事人員訓練不足,無法提供母親相關諮詢的情況。本人於民國94年起開始加入哺餵母乳的行列,於96年配合單位政策積極推動並落實「母嬰親善醫院」的執行與認證;於97年、98年連續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認證。參與這一個政策的推行,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媽媽與其他家屬,發現許多婦女哺乳有問題,主要是因為缺乏知識和環境缺少支持者。雖然科學顯示哺育母乳的許多益處,但仍有些醫生、護士或保健工作者,卻很缺乏有效的訓練與經驗;結果是,新手媽媽---特別是經濟狀況不好的媽媽得不到她們所需要的協助和建議,很容易放棄哺乳。因此,現在是醫院重新落實十大措施的時機,同時也要推廣到其他醫療機構及社區,將我們的方向重新導向愛嬰大道,共同重視宣揚,護衛嬰兒與母親的人權!

怎麼看男友都不順眼?當心「經前症候群」搞怪

怎麼看男友都不順眼?當心「經前症候群」搞怪#兩性‧家庭

「你怎麼會連選一家餐廳都選不好?」小瑄(化名)與男友原先說好要吃燒肉餐廳慶祝七夕情人節,但情人節當天,小瑄卻聞燒肉色變,大罵男友沒情調、沒頭腦,怎會想以全身薰臭和她一起慶祝情人節,一場無厘頭的吵鬧在大馬路上火爆展開。原是情人甜蜜慶祝的大餐,是甚麼原因讓小瑄性情大變?怎麼看男友都不順眼?男友白目又討厭 原來是「大姨媽」要來其實不少女性朋友會對男友突然產生莫名討厭的情緒,甚至一度還誤以為自己感情生變。然而,女性朋友們卻沒有發現,對男友不滿的情緒並非經常發生,而是「定期」在生理期來前才會出現。中醫師田宜民表示,許多婦女在生理期來臨前,常會不由自主的發脾氣,或突然陷入莫名的低潮、焦躁不安,這種難以自控的心理症狀,被統稱為「經前症候群」。「經前症候群」成因複雜,主要與荷爾蒙變化息息相關,然而,現代女性家務、職場工作繁忙,不僅上班時要處理堆積如山的業務,回家後還要面對情人、家人,甚至滿屋子的打掃工作,沉重的生活壓力使得「經前症候群」症狀更加嚴重。東方女性愛壓抑 普遍不知身處「經前症候群」「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可分成生理和心理兩個部分,生理包含面部潮紅、乳房脹痛、頭痛、水腫、便秘、青春痘等;而心理則會莫名出現憂鬱、脾氣暴躁、情緒低落、精神不濟、失眠、鑽牛角尖等情緒不穩現象。田宜民醫師表示,門診經驗中,高達6~7成的女性有「經前症候群」的困擾,較常見下腹悶脹、疲倦和狂冒青春痘等現象。但東方女性長期習慣壓抑情緒和身體痛苦,因此對「經前症候群」症狀常渾然無所覺。「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卻不只困擾女性,也常讓身旁的男性捉摸不定女性朋友的脾氣,可說是一個害人害己的麻煩症狀! 看看妳是哪一種「經前症候群」美眉「經前症候群」對女性朋友的生活品質常造成莫大困擾,會將原先美麗且溫柔的可愛美眉變成陰陽怪氣的虎姑婆,甚至連帶影響工作狀況與人際關係。女性朋友們可藉由下列表格評估看看,只要妳在生理期前出現以下類型的症狀,妳就有可能也是「經前症候群」的受害美眉喔!善用中醫調理 給妳經前經期好臉色好幸福田宜民醫師表示,調理「經前症候群」需依照患者體質,來選擇不同的調理方式,如體質屬於脾腎陽虛型者,可多補充健脾利水的食物。若是女性朋友經前會出現腰痠背痛症狀,也可以使用杜仲葉來舒緩。根據資料顯示註一,在西方則是採用能平衡雌激素的「聖潔莓」(chasteberry)來調節荷爾蒙,可幫助緩和痛經、頭暈、浮腫等現象。德國研究也發現,女性朋友在食用聖潔莓萃取三週後,有93%的女性「經前症候群」症狀明顯獲得改善。除了經前需要調理外,有許多女性朋友也常在經期感到不適。田宜民醫師表示,女性朋友可針對自身體質,選擇適合的經後調理的藥材來改善症狀。例如血氣虛弱者,經期前後常會出現臉色蒼白、頭暈、經痛等現象,即可在經期結束後,選擇飲用四物湯,幫助補充血氣。田醫師也建議,透過調整生活作息、清淡飲食、運動和補充血液所需的鐵質等營養素,也可以緩和經期的不舒服之感,補充經期所流失的養分,進而提高經期的生活品質。現代女性在經前和經期,常會伴隨生理和心理的困擾,小則個人心情憂鬱;大則可能影響工作情緒和人際關係,甚至破壞和另一半間的感情。若想要在經期前後做全方位的護理,市面上具有國家認證健字號的複合式四物飲品,添加女性所需高吸收率的鐵,藥性溫和,有助於緩和不適症狀,女性朋友可適時的在經期前後飲用,作為一般日常生活的調理。然而,醫師也進一步提醒,若是經期不適症狀相當嚴重,或是子宮肌瘤患者等,因身體情況特殊,仍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後,再進行調理。註一參考文獻: Loch EG, Selle H, Boblitz N. Treatment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with a phytopharmaceuticalformulation containing Vitex agnus castus. J Women's Health Gend. Based. Med.2000;9:315-20

照著做,孕期不再害喜!

照著做,孕期不再害喜!#兩性‧家庭

媽咪窩雜誌採訪/陳姵樺諮詢/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阮志偉光田綜合醫院營養師 徐郁雯台中臺安醫院護理師 李仁慧孕媽咪害喜的狀況可以說非常普遍,只是輕重程度不一。而這種充滿幸福又無奈的身體狀況,有時也會對媽咪的生活有相當的影響,與它共處方式你不可不知!懷孕期間害喜的問題困擾著許多媽咪們,根據醫學報告的數據,孕吐發生的比例很高,大約四分之三懷孕的婦女都會發生,在發生率如此高的情形下,媽咪們應該怎麼因應?本刊特別針對孕期害喜這個議題,9月份在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上進行問卷調查,同時也採訪了醫師與營養師,希望可以對孕期害喜問題給媽咪多一點建議。「孕期害喜狀況調查」問卷結果公佈調查時間:98年9月調查對象:孕期及產後媽媽調查媒體: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有效樣本:1000份問卷分析1/接近半數孕媽咪有害喜症狀在此次有效份數共1000份的問卷調查中,接近5成的媽咪在懷孕時曾發生害喜的情形,但在害喜的媽咪中大約有6成只出現在懷孕初期,2成7的媽咪持續到懷孕中期,而9.4%的孕媽咪則含括整個孕期。雖然害喜的發生率很高,但因害喜症狀嚴重到必須就醫的比率卻不高,僅有2成4的媽咪曾為此而就醫,所以接近7成6的媽咪雖有害喜症狀卻大多可以自行緩解。調查中67.3%的害喜媽咪曾因此改變飲食,藉此來緩解噁心等不舒服的症狀,而32.7%的媽咪則沒有改變飲食,也可能是害喜的症狀較輕微,並不嚴重到影響食慾。問卷分析2/媽咪這麼吃遠離害喜而問卷最後問到「害喜時如何吃?」這個開放式的問題時,也得到了很多的迴響。多數的媽咪們都表示,就算吃了會吐也會盡量找有營養且比較不容易吐的食物吃,不然就是當下想吃什麼就趕快去吃,免得過一會兒又不想吃而影響到寶寶的發育,而且多數媽咪以少量多餐、清淡飲食、多吃蔬果的方式解決。調查中最常被媽媽提及的治害喜食物為酸梅,除了酸梅,其它酸的食物如:鳳梨、醃桃子、蜜餞也頗多媽咪會吃,還有媽咪用喝醋或是檸檬加蜂蜜餐包來減少害喜症狀。第二多被提到的治害喜食物則是蘇打餅乾,其次是麵包與吐司。有的媽咪表示乾的食物比較不會引起孕吐,乾的食物與湯湯水水的食物分開吃也比較不會有害喜感,不過也有媽咪只有喝湯湯水水的流質食物才吃得下,差異很大。除此之外,問卷中也可發現有的媽咪口味變化很大,在害喜時反而喜歡吃重口味、辣的食物,例如韓式泡菜、麻辣鍋等才能壓下想吐的感覺;也有一些媽咪愛吃泡麵、零食、甜食;有些媽咪會吃維他命、營養補品來補充營養,也有媽咪說,如果吐得太嚴重只好去打針了。這份問卷在這麼多媽媽的共同參與下,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分享,有害喜症狀的媽咪不妨參考看看。《MamiHome媽咪窩》‧2009/11月號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1.php?catid=2&subid=2&cid=21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