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家庭

親子問題:您問,我答

親子問題:您問,我答#兩性‧家庭

文/凱旋醫院 林耿樟臨床心理師兼督導社區心理諮詢—自問自答—系列文章當我聽到助理通知我有人預約社區心理諮詢,內容是有關「親子問題」時,我常想,短短30分鐘,我能幫什麼忙。想著想著,就決定把想到的寫下來。一方面回答自己的詢問;另一方面,也提供民眾「要不要接受心理諮詢」的參考依據。自問:到底誰會來諮詢室呢?是雙親還是單親父母一個或雙雙成對來,還是父母與孩子一起來,或者是孩子自己來呢!自答:心理治療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治療師能改變的人,就是來到治療室的人」,講白一點:如果是父母來就是父母要改變調整自己,改變管教態度、作法、問題解決與情緒管理能力。如果是父母與孩子一起來就是雙方都得互有調整,改變親子關係、提升團隊合作精神、談判與衝突管理能力。如果是孩子來就是孩子要改變,改變孩子順從、調整或反抗父母管教作為的能力。自問:來諮詢的人究竟遭遇什麼問題呢?自答:問題解決的首要功夫是將問題範圍界定清楚,接著才是設想各種解決方法,從中選擇一個合宜可行的方法,積極執行並承擔後果。那麼,親子問題是什麼問題呢?以下提出四種可能:父母與子女兩者或三者間共同面對一個問題有待解決。例如:家事分工,父母與子女需共同承擔家事。子女自己遭遇問題深感苦惱,父母本於父母職責得提供協助。例:如子女偷竊被抓,父母被要求至警局協助交保。父母判定子女遭遇問題,認為必須介入解決。例如:父母認為子女玩網路遊戲荒廢課業,認為子女有必要減少玩電玩時間。父母自己遭遇問題深感苦惱,限縮子女自由。例如:父母擔心爭取不到監護權,限制子女與他人來往方式。自問:30分鐘諮詢,可以獲得到什麼呢?自答:提出以上四種問題界定後,接著就要邀請來諮詢者進行一場腦力激盪,想出各種解決方法,以下又要提出2種常見狀況:心理師您告訴我該怎麼做,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這時,來個投石問路,拋磚引玉。心理師您說的方法我都試過了,都沒有用的。這時,來個愛的支持,聽聽重覆失敗令人挫折的經過,或許發揮局外者清的功用,為當局者迷點燃希望火焰,或許與來諮詢者共同接納人的渺小無能,謙卑臣服命運,又或許換個想法,重新設置成功的定義,講得簡單一些,就是不放棄希望,即便此時此刻毫無頭緒。30分鐘諮詢可以獲得到什麼呢?就是「希望感」無窮的希望。

講古說今談梅毒

講古說今談梅毒#兩性‧家庭

「梅毒」,真是一個令人驚悚的名字,「警世」的味道甚濃。英文病名(SYPHILIS)源自拉丁文SYPHILUS,是西元1530年一篇拉丁詩中的大英雄,他老兄是怎麼當上永遠的「代言人」,我們不太瞭解;但回顧歐洲歷史,自從羅馬帝國衰敗後,大部份地區過著「清心寡慾」超高道德規範的生活,這個黑暗時期長達一千多年。十五世紀末波提切利的名畫-「維納斯的誕生」,一個成熟、美麗、自信又帶點羞澀的女性胴體,赤裸地站在從海中升起的蚌殼上,正式宣告性慾與身體主權回歸個人;直到十六世紀初,黎明的曙光才開始展現,當時的文藝復興運動就是要掙脫宗教教條的禁錮,重新找回個人存在的價值,這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然而「福兮禍之倚」,有性就可能有病,性慾幾乎可以與性病劃上等號。十五世紀末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回到歐洲後,成為時代英雄,歐洲亦正式進入文藝復興時代;諷刺的是,日漸進步的醫學也發現了一種「新而獨立」的絕症,不但死相難看,又禍延子孫,因此普遍地認定,一定是航海英雄生活不檢點,是歐洲梅毒的來源,這個黑鍋一背就是五百多年,至今仍是歷史懸案。其實歐洲在文藝復興前就有梅毒病例,只是沒那麼「流行」而已。聖經上記載許多麻瘋病例,其實有部分是地域型梅毒(ENDEMIC SYPHILIS)末期病人,兩者的症狀在外觀上十分接近。梅毒的病原體外觀像彈簧,屬於螺旋菌,長約二十微米,用光學顯微鏡放大四百倍左右,就看得蠻清楚,它們有三層外膜,外有許多纖毛,菌體能作運動,可以把它們視為「動物」,在細菌分類上接近革蘭氏陰性菌,事實上它比革蘭氏陰性還要陰性,因為它幾乎完全「不上色」,只能用暗視野(DARK FIELD)來觀察,也就是把淡墨加進標本內,看到「反白」的螺旋菌。梅毒有三大次分類:一般性病梅毒地域性梅毒大型疳瘡梅毒,目前大型疳瘡梅毒僅在非洲赤道地區流行。三種螺旋菌的外型、內部構造和基因都十分近似,很難分別,生命周期也都屬於長壽型,一個世代長達30小時以上(大腸桿菌僅約20分鐘),但都有點「嬌嫩」,以現代科技來作體外培養,存活時間還是不夠長,目前尚未發現任何動植物可以成為中間宿主,所以它是百分之百人與人之間的傳染病。傳染途徑大致有三大類:肌膚之親,包括性行為、熱吻等。血液接觸,如共用針頭、輸血、醫療人員工作意外等。母體垂直感染,孕婦與胎兒的子宮內感染。一般的肌膚接觸,一次約需500隻螺旋菌才能有效感染,而血液接觸約60隻螺旋菌便成事了。在異性性行為中,如果一方有梅毒,一次陰道性交的感染機率約20%到30%左右。潛伏期約十至九十天,通常是三週左右,在接觸處產生最初的病灶-硬性下疳。  因螺旋菌能「動」,所以對身體局部組織破壞力很強,一旦侵入血液循環系統,可以禍延全身,典型的梅毒自然病程是以三期共四階段進行。 第一期:在接觸處表皮形成硬性下疳(CHANCRE),呈圓或橢圓形,凹洞頗深,硬硬的,不疼,如果病人抵抗力很強,「疳瘡」可能不明顯,尤其是台灣地區醫療資源充沛,些許「風吹草動」,很容易就能取得抗生素,達到了部分療效。不管有沒有治療,下疳會在數星期內自動消失,螺旋菌則轉進血液,循環全身。第二期:大約第一期症狀消失半年後,患者逐漸出現輕度發燒,乏力,多處淋巴結腫大,背部、手掌、性器官、口腔等出現典型紅疹,可以持續數週或數月,這個時期可能感染胎兒。第二期梅毒潛藏階段(LATENCY):當第二期症狀消失,病情進入寂靜的潛藏階段,可以長達數年之久,此時期對外並無感染力,但身體內部不斷增加感染區域,懷孕者亦可感染胎兒,如果沒有藥物治療,大約三分之二的病例仍然可能終生維持在這一階段。第三期:可能是因免疫力減退,大約三分之一病例進入此末期病況,螺旋菌進入大腦、心臟、主動脈、骨骼、眼部等,可以說全身各部無一倖免,引起癱瘓、幻覺、失智、甚至猝死。目前梅毒治療的第一選擇是青黴素(亦即盤尼西林),這個治療有點弔詭,因為盤尼西林,通常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效果不夠好,螺旋菌比陰性還陰性,反而如有神效,有點讓人費解。若是對盤尼西林過敏,可以改用四環素或紅黴素,雖然治療期稍長,效果亦不錯。在台灣地區讓大家傷神的不是治療用藥,而是如何診斷的問題。因為一般檢查項目、VDRL或RP R是檢查身體組織的受破壞程度,所以關節炎、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扁桃腺發炎,都可能造成偽陽性。所以我仍遇到VDRL陽性,必須加做TPHA來確認;TPHA是針對梅毒的特異抗體,非常精準,沒有偽陽性,可是它通常是終生存在的。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一位老人家來看病,他少年時期感染梅毒,但是治癒數十年了,現在他又有扁桃腺發炎,當然抽血檢驗VDRL和TPHA皆為陽性,那麼醫師該如何拿捏呢?一般準則是兼顧組織創傷程度與偽陽性,當TPHA陽性(不管力價高低),VDRL陽性力價一比八(含)以上,例如一比十六,給藥作標準治療;陽性力價一比八以下,例如一比四,繼續追蹤觀察,不必給藥。梅毒經過有效治療,絕大部份病例是可以痊癒的,至於身體所留下的缺憾能不能填補,就看傷害深淺而定,所以越早期就醫,效果越好,遺憾越小。治好的病例其VDRL力價會緩步下降,約在半年到一年之間轉為陰性。梅毒這個名字雖然有點可怕,在台灣地區醫療資源充沛,只要不諱疾忌醫,盡早治療,一切安啦!

化解惱人的孕期抽筋問題

化解惱人的孕期抽筋問題#兩性‧家庭

文/媽咪窩雜誌很多孕媽咪都曾遇上小腿抽筋的情況,有人認為和循環不良及缺鈣、缺鎂有關係,真的是這樣嗎?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這個惱人的困擾呢?孕期發生腿抽筋的原因雖然經常聽到抽筋這兩個字,不過,只有親身體驗之後,才知道腿抽筋時,痛起來的感覺真是讓人刻骨銘心。桃園醫院婦產科主任黃建勳、主治醫師董宇紅及忠孝醫師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表示,懷孕中、後期孕婦容易出現小腿抽筋的問題,可能因素包括:腿部負擔加重:因為孕期體重增加的關係,使得媽媽的小腿負擔加重,尤其是需要站立工作的孕婦,或是體重過重的媽媽,腿部更容易疲勞,因此便容易發生抽筋。循環不良:因為子宮增大後,會壓迫到下肢的循環,再加上有的孕媽咪可能經常久站、久坐、習慣翹腳等,使得循環更差,就容易出現腿抽筋的情況。睡眠姿勢影響:有時候媽媽睡太沈或是肚子太大不好翻身,因為身體睡姿固定太久,加上腿部循環不良,就可能造成抽筋。缺鎂、缺鈣造成:孕婦為了因應胎兒的需求,需要攝取更多的鈣、鎂元素,但如果攝取不足缺少了鎂、鈣,會使肌肉產生收縮、神經傳導不良的現象,進而可能引起抽筋。靜脈曲張的影響:因為增大的胎兒壓迫骨盆腔靜脈和下肢靜脈,使得下肢血液不易回流至腹腔,此時靜脈壁及瓣膜因無法承受壓力而逐漸擴張並使瓣膜無法緊閉,就會出現靜脈曲張的問題。而因為罹患靜脈曲張,就會有抽筋症狀產生。環境溫度太低:晚上媽媽睡覺時,如果冷氣太冷,又沒有做好腿部保暖,肌肉遇冷產生收縮,也會發生抽筋。為什麼老是半夜或清晨腳抽筋? 黃建勳主任表示,因為白天時,媽媽活動量多,腿部的循環會比較好,所以,白天抽筋的頻率比較少,但到了半夜或清晨時因肢體活動少,腿部循環變差,就容易發生抽筋現象。另外,有些媽媽清晨準備起床時,因為突然伸懶腰拉扯到腿部肌肉,也可能使得睡了一晚有些僵硬的小腿,產生抽筋反應。《MamiHome媽咪窩》‧2009/5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打造完美孕媽咪的家!

打造完美孕媽咪的家!#兩性‧家庭

文/媽咪窩雜誌媽咪在懷孕過程中,因應身型的變化,生活上總會有些許不便,而為了讓胎兒孕育過程更加順遂,打造舒適的環境,可是相當重要喔!懷孕後,媽咪最需要的是一個悠閒、自在、舒適的居家空間,讓自己完全放鬆心情,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媽咪們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從家中一些小細節做調整,在不需大動干戈的情況下,打造完美、安全的居家環境!居家潛藏危機,媽咪看仔細孕媽咪身負「重」任,凡事都得小心謹慎,即便在家也不能掉以輕心,家中許多角落潛藏著對孕媽咪的危險,可得有所警覺喔!陽台雜物容易絆倒翰品設計工程公司賴俊宏設計師表示,家中陽台是最容易堆積雜物的地方,稍不注意可能讓孕婦跌倒或絆倒;而一碰到雨天,地板容易潮濕變滑,讓媽咪跌倒;此外,在穿脫鞋子時,如果沒有板凳,很容易因彎腰而造成傷害。客廳也是處處有危機! 客廳應該是最舒適的地方,但也潛藏許多危機,媽咪必須注意,包括:動線不順暢而影響行走。尖銳的桌角容易碰撞受傷。沙發、椅子過高或過低,造成孕婦不便與不適。物品擺太高,取拿有危險。電器離太近容易受電磁波影響。電腦、電風扇、檯燈等電器的電線到處延伸,很容易絆倒。光線太暗,行走時可能有危險。地板鞋太滑。地板打蠟易摔跤。浴室濕滑最危險浴室最危險的問題就是因為地板濕滑,而使孕婦摔倒;其他還包括蓮蓬頭位置太高,拿取不便;馬桶旁邊沒扶欄,起身很吃力等問題。臥室床墊問題多每天要睡上八小時的床,必須特別講究,尤其針對孕婦,床墊太硬或太軟,都會造成不適;此外,若有習慣床頭擺放電話、充電器,近距離接觸也要注意是否有電磁波問題;而在拿取衣物時,不當的高度也會增加孕婦不適或危險。廚房空間小,最需防電磁波廚房家電多,加上空間小,電磁波問題最需注意;而在進行烹煮、家事時,要注意空氣不流通會影響孕婦健康。《MamiHome媽咪窩》‧2009/1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女性疣-4 油蔴菜籽 女性-HPV的受害者

女性疣-4 油蔴菜籽 女性-HPV的受害者#兩性‧家庭

女性因為身體的因素,比較能讓HPV發生感染並長出菜花,感覺上好像對HPV的「抵抗力」差一點,事實上是體質因素,而不是真正的免疫能力比男性差。女性由於身體結構的因素,比較不能「抵抗」HPV,受感染甚至長出菜花的機會的確高出於男性,女性有自己的疾病型態,男人也有男人特別容易發生的疾病,誰也沒有特別占便宜,也沒有誰強誰弱的問題。歸納起來有三個明顯的原因:性器官(陰道)往內凹、高溫而潮濕。女性賀爾蒙有明顯的幫助HPV感染的作用。成年女性陰道極容易產生黴菌感染。 一、性器官(陰道)往內凹、高溫而潮濕女性的性器(陰道)往內凹、高溫、潮濕、又無法自我檢查。女性陰道和外陰部比較容易「發病」,造成「一發不可收拾」。二、女性賀爾蒙有明顯的幫助HPV感染的作用女性體內女性賀爾蒙高,又有週期變化,假如細心觀察,同一女性同一菜花,在月經的「下半場」,即時排卵後到月經來臨前,菜花會長得特別快和特別明顯。女性賀爾蒙(Estrogen)在男女性體內都有,只是男性含量低,女性含量極高,而且因為月經週期的關係,各種相近似的賀爾蒙,例如黄體素( Progesterone ) ,也有著明顯的波動。女性賀爾蒙可能是因為有明顯的「鎖水」作用,細胞含水量增加,性器官的含水量也有增加,或許是「潮濕」幫助了HPV的生長,臨床上可以觀察到女性同一個菜花病灶區域,排卵期至月經前,明顯也膨脹,剛經血排出時,菜花好像凹了一圈。女性賀爾蒙對HPV的「助力」十分明顯,從這裡產了一個極重要的問題,到底HPV患者是否適合懷孕?萬一是妊娠期內才發覺感染HPV,需要採取甚麼行動?其實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核心在於HPV會不會「打擾」小貝比。還好目前所有醫學觀察顯示,HPV不會「打擾」胎兒,沒有引起畸胎或任何傷害胎兒的報告。原來HPV僅能存活在表皮的扁平細胞,不能穿越閉鎖的子宮頸,無論是否懷孕,至今未有HPV感染子宮內膜的病例,另外它們也不會進入皮下組織,更沒有出現過在血液循環中,所以沒有從血液穿越胎盤的疑慮。既然沒有「打擾」胎兒,所以懷孕從才發生HPV感染者,單純是媽媽的困擾,懷孕過程可以繼續,完全不增加貝比的風險,媽媽多擔待一點,小貝比出生後再以行動對付菜花便可以了,至於還未懷孕的HPV患者,建議先治療好了再懷孕,畢竟懷胎十月是滿辛苦的,「準備好」才出發是應該的。如果遇到懷孕,本來是HPV帶原者,到懷孕時絕大多數會長出菜花。本來只是小小的菜花患者,到了懷孕,菜花可能一發不可收拾,菜花真的會長得「滿坑滿谷」,這都是女性賀爾蒙對HPV的影響。曾經處理過一個病患,懷孕到中期(約五、六個月),菜花竟然把「整個洞口」遮蔽了,還好HPV只逗留在表皮,不會往血液跑,不管菜花是濃是淡,妊娠期間都不會「騷擾」小貝比,懷孕期間都安全無虞的。如果決定採取剖腹生產,則HPV或菜花,都不會額外增加胎兒的風險。三、成年女性陰道極容易產生黴菌感染台灣地區因為地處高溫潮濕的亞熱帶,高溫朝濕,整個地區充滿各種各樣的黴菌,環境本來就有利於黴菌生長,空氣中、環境中,各種物品上都有著各式各樣的黴菌,例如大家最愛吃的花生,很容易遭黃穀感染,黃穀毒素很傷肝,其實有機(生命)的物質被污染還不算奇怪,我觀察到日常使用的電動牙刷、橡膠的手柄和塑膠基座竟然有兩種以上不同黴菌污染,刷也刷不掉。女性的陰道也是高溫(體溫三十七度)潮濕(子宮頸分泌物),最常見的黴菌是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 ),佔百分之九十以上,念珠菌是白色的,所以女性會發現分泌物中有許多純白像起司,又有點像豆腐渣渣的東西,其實那就是念珠菌的菌絲(Mycelia),嚴重的念珠菌感染會非常癢,尤其是職業婦女,假如常常穿絲襪或窄窄的牛仔褲,在夏天的季節裡,極容易使「女強人」變成「女強忍」。在學理上黴菌感染與HPV病毒感染並無任何直接因果關係,但是在實務上,嚴重的黴菌感染會消耗掉器官局部的免疫力量,造成一個免疫力相對低落的狀態,在這種環境下助長了HPV的發展。所以更容易讓HPV「坐大」,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必悲觀,還是有辦法的。台灣地處高溫潮溫的亞熱帶,這樣的大環境真的是很不利,可說是「先天不足」。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運動風氣不夠,也許可說是「後天失調」。我在門診對求診者問病史一定會順便詢問運動習慣,男性患者約百分之七十以上沒有固定運動的習慣,女性患者大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沒有運動習慣,甚至完全沒有打算過,在生活中加進運動這個項目,其實這是讓人扼腕嘆息的。自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甲子以來,生活水準提高,醫藥衛生進步,我們平均壽命延長,不輸其他長壽國家,但是我們的銀髮族的健康狀況卻「輸很大」,晚年生活的重點大多是看病、拿藥,比較起來,量(歲數)差不多,質的方面仍還要努力,這個落差應該與運動風氣不彰有關。女性陰道極容易產生黴菌感染,我們還是有對策的,假如有重度的黴菌陰道炎,必須積極治療,包括使用口服藥和陰道栓劑。如果是中度的黴菌陰道炎,使用口服抗黴菌藥便足夠,至於輕度黴菌感染,或許不必使用任何藥物,只需要加強運動可以了,最簡單的是每天健步快走四十分鐘便「很有效」,假如能安排打排球、登山、腳踏車、游泳、瑜珈之類,效果更佳。運動對女性有兩大「好處」。一、有利於陰道內分泌物順利排出。二、增加骨盆腔血液循環量。有了這兩大「利多」加持,長期穩定的運動習慣,黴菌終將「與我無關」。建議大家平日多做運動,自然能大大地降低HPV感染的機會。結論女性因為身體構造的因素、抵抗HPV的能力是比男性低的,臨床經驗顯示,一對一的固定伴侶,面對同樣感染來源,女性受到感染並長出菜花的機會是高於男性的,其實不光是HPV,其他的常見性病,例如 疱疹和披衣菌(舊名衣原體),在世界上性態度開放的地區,例如歐美加等地,患病的盛行率都是女性領先男性。也許大家有一個很模糊的印象,在我們的舊時社會或現在的東南亞較守舊的地區,好像「風流病」都以男性為主的,其實這是一個錯覺,因為資源不足,這些社會族群都傾向男尊女卑,男生的疾病「登上版面」,女生的疾病並沒有受到平等的關注,整體來講,性病的受害者仍是女多於男。在國內男性的性病患者尋求正規醫療管道時,十之八九會跑泌尿科,約一成至兩成可能找皮膚科或家醫科。女性病患通常是憑直覺找上婦產科,約兩三成會隨著男伴來到泌尿科,剩下少數不自知是性病的可能走進皮膚科或家醫科,原則上只要是正規訓練的醫師,不論是以上所述的任一科,都有能力處理,有病必須求醫,千萬不可悶著頭來「自力救濟」。女性的性器官主要是內凹的,平常就有不易清理的煩惱,我們也主張不可任何自行清理(陰道),因為正常狀況下裏面「住著」很多無害的乳酸菌,自行清理把好菌殺了,反而讓其他害菌有機會乘虛而入。除了不易清理外,同時也產生不容易檢查的困擾,這方面男生確實是佔有先優勢,只要在洗澡時稍為「低頭思故鄉」,即可一清二楚,真相大白。女生洗澡時往下的視線被 耻骨擋到,連外陰部都看不到,遑論內凹的陰道,另外還有一個實際上的難題,女性外陰部構造複雜,大家可能看不懂。其實看不懂沒關係,自我檢查是注重健康和「對自己好一點」的首部曲,建議女性朋友們在洗澡時作簡單的自我檢查,在洗澡完畢後,找個小板凳坐穩,左手輕輕地把大陰唇往外撥開,右手持一面小型化粧鏡觀察各細部大約一分鐘,看不懂沒關係,大約三、五天自我檢查一次,大約一兩個月就比較熟識一點,以後結構上的改變,不管是增加的(長出新東西)或減少的(皮膚潰瘍凹洞),都可以早期發現,就不會延誤就醫的時機。

女性疣-3 疣的多樣性

女性疣-3 疣的多樣性#兩性‧家庭

一、花開處處近年來社會風氣開放,性的尺度也彷彿更開放了,最具體的表現是口交更普遍了,口交增加了「花開處處」的機會,口腔就是第一順位。男性除了陰莖周圍發生菜花外,近年亦常處理到口腔菜花,多半發生在舌根附近,因為器官差異,只有舌頭才可以深入「不毛之地」。女性方面,可以想像口腔HPV的案例更多,印象中大約是男性的三倍左右,發生部位也比較「多樣化」、舌根、口腔黏膜、上 顎、咽喉靠近扁桃腺處,都有HPV的蹤跡,口交的普及已經有讓口腔「升等」為性器官的態勢。假如我們推算現代人性行為中,六至七成是包括有口交行為,相信大家是可以接受的,近三年內的统計,約有二十多個案例,在做HPVDNA檢查時,因為有點「擔心」,要求同時做性器官和口腔,結果口腔呈HPV陽性的比例,僅約两成上下,與口交的普及度比較,是不成比例的,所以我們合理地推估,口腔許多的扁平細胞,雖然是HPV可以存活感染的地方,但是整體生活環境並不適合它們發展。女性乳房是性感的象徵,亦是性器管之一,當然也可能感染HPV,成為受害者,事實上最近就處理到一個證實的病例,約3 x 8 mm的菜花長在右側乳房乳暈上沿,幸好當事人警惕性高,覺得「有異」,經HPV DNA檢查確定是第六型,型號與一般外陰菜花相同,雷射手術後加上口服藥四星期,再也沒有復發過,經HPV DNA檢查確定轉陰性,確証已經痊癒。性病給人帶來很多困擾,女性受害尤深。二、此疣非彼疣人體最「大」的器官是甚麼?答案是皮膚,它不光是面積大、淨重量也是最重,這也難怪皮膚科成為台灣目前最夯的科別。性行為是「肌膚之親」,當兩情相悅時,身體上每一吋皮膚的接觸都是十分美好的,所以它也是廣義的性器官,原則上每一吋皮膚對HPV來講都是「目標區」,應該全部皮膚對一百多種的HPV來說都是機會均等的,但是事實上卻是「不均等」的,通常衣服沒有覆蓋的區域極罕見菜花的發生,卻常常發現HPV第二型造成尋常疣(Verrucca Vulgaris ),那是像芝麻大小的小贅肉,年長者的臉部和手部都十分常見,它們的生命週期極為緩慢,一年、兩年、五年、十年,好像都差不多,變化不大。菜花( Condyloma )在理論上也是可以長在臉部的,但實際上臉上菜花的病例是極端罕見的。也許這是不同品種HPV的生物習性不一樣,也有可許是皮膚細胞品質不同(尤其是細胞的脂肪酸含量不同),更或許只是環境(溫度與濕度)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女性疣-2 女性HPV心路歷程

女性疣-2 女性HPV心路歷程#兩性‧家庭

皮膚上不同的區域好發的HPV品種不同,男女性體質差異頗大,所以好發的HPV品種也是略有差異的,單就器官構造來看,女性的陰道是內凹的,男性的性器官是外凸的,「環境」差異很大,倘若固定伴侶同時接觸到同一批HPV,同時感染,女性發病(長出菜花)的機會較高,男性維持在帶原(有病毒沒有長出菜花)的機會遠比女性來得高,這單純是體質上的差異,有時卻可能讓伴侶互相猜疑,甚至吵架反目。在多種常見性病中,女性的確是較深的「受害者」。本來疾病是不分性別的,病毒不會有憐香惜玉之心,也沒有鋤強扶弱之意,感染症的發病與發展,完全遵守大自然的汰弱留強的無情法則,不過身為人類,面對疾病除了肉體的磨煉外,還有心靈的反應,面對HPV和菜花,男女的確是有些差異的,女性的表現通常是「先弱後強」與「先苦後甜」,通常是剛聽聞感染菜花時有很強烈的反應,心理上是完全不能接受,行為上甚至到達「要死要活」的程度,真是既「弱」且「苦」,但是經過耐心的引導,讓她們明白菜花是可以根治的毛病,之後女性會變得很「堅忍不拔」,能夠堅持完成整個療程,所以決心是「強」的,結果則是「甜」,真讓人由衷地敬佩。我也很敬佩那些夫妻(或固定伴侶)同來就診的HPV患者,面對疾病攜手共同努力,是正確的態度,無奈大多數人把菜花歸類為不敢見人的性病、退縮、閃躲、拖延、反而錯過及早治療的先機。因為每個人的病情深淺不同,體質狀況亦異,治療所需時間亦大有不同,通常男女同來診治的伴侶,假如是女的先治療好,接下來男的比較會逐漸怠慢,甚至斷斷續續,所以拖長了「收尾」階段,相反地假如是男方先治療完畢,接下來女生不但更堅持準時回診,甚至會更積極治療,希望能及早「畢業」,一旦接受治療,女性的堅持度比男生好,而剛開始「發現」菜花時的反應,通常女性的反應比較強烈甚至偶而是過當的。普遍來說女性病患比較難接受自己身上長出了菜花,面臨疾病初期的反應通常是很強烈也很難受,在治療期間逐漸瞭解疾病的本質後,後續對治療的堅持與配合,大多數比男性病患好很多。HPV的帶原者(Carrier)就算沒有任何治療,三分之二的病例仍然會在三年內不藥而癒,這是美國方面多年研究的報告,從樂觀的角度看,「大多數」自動痊癒,實在是「安喇!」,從悲觀的角度看,三分之一的一沒有好轉,假如帶原的是致癌的型號,已經往癌變的道路前進三年,這是何等讓人心驚動魄的事情。假如使用適當的藥物(口服免疫調節劑),八成的帶原者可以在三個月到半年之間完全脫離帶原狀態,一年內统計則百分之九十以上病例OK!雖然治癒成功率很高,服藥好幾個月還是「很累的」,我們說HPV感染容易感染女性,造成外陰部菜花,更正確地說是性器官菜花,好像對女性比較刁難,可是女性面對疾病與困難挑戰,常常比男性堅強,比較不容易放棄,這或許也是大自然巧妙的安排啊!

女性疣-1 印象頗深刻的HPV案例

女性疣-1 印象頗深刻的HPV案例#兩性‧家庭

最近處理過一些印象頗深刻的案例,或許可以讓大家對  HPV感染能有更多了解。一對年青夫妻求診(求診日期,年齡及其他個人資料從略),主訴是先生的生殖器近冠狀溝的左方新長出一顆小贅肉,大約三個星期,不癢不疼,有逐漸變大的趨勢。由於小倆口婚前交往期間開始就喜歡到各地旅遊、泡湯,不知何故雙方三年多前都同時感染花,連續治療(多次電氣燒灼術)約十八個月,之後很長時間沒有復發,遂於九十六年十二月施打四價疫苗,到九十七年五月打完第三針,之後日子是平平安安,直至最近發現異樣才來到我診所。理學檢查發現一顆小小的(面積約  2 × 3 mm),外型算是典型的乳突狀濕疣,在龜頭左側靠近冠狀溝附近,經取樣做  HPV的  DNA檢查確定是人類乳突病毒第六型,病毒數量達每微升一萬隻病毒(  10,000 / μ l), 這算是一般常見菜花病例的平均感染量,是一個典型的復發病例,太太經過檢查證實並無HPV感染。大約在上述案例二個月後,有另一位女性求診,十分類似的狀況,也是施打四價疫苗完畢後約半年,外陰部有菜花復發現象,經HPV DNA採檢,確認為16型,病毒數量達每微升一萬隻病毒(  10,000 /μ l)。這些案例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提醒, HPV疫苗並非百發百中的乳突病毒的終結者,案例中還是存在些比較「含糊」的地方,究竟在施打HPV疫苗前,患者身體內還有沒有HPV病毒,假如當時體內已經完全沒有病毒,但是現在有新的菜花,那就表示四價疫苗對這些當事人是完全沒有保護力量,假如當年他只是菜花被清掉,但體內還殘存著HPV病毒,那就表示四價疫苗是無法「治療」HPV的現行感染。兩種狀況的臨床意義很不一樣,可惜當年施打疫苗的醫師並沒有「按章工作」,原來按照原廠的指引,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可以直接施打疫苗,有過性經觸的最好先做HPV的DNA檢測和抽血驗抗HPV免疫球蛋白,這兩項檢驗,前者台灣已經有能力檢測,而且行之有年,後者尚未有臨床服務,技術的關鍵在於缺乏純化的6型、 11型、 16型和 18型的病毒殼蛋白作為抗原,沒有抗原就無法測定抗體。上述案例可以充份說明「疫苗不能治療現行感染」這個概念的真實性。「醫師,我們剛結婚半年,現在發現陰道口患菜花,精神壓力很大」。一對年青夫妻從南部來就診,女生的神情十分焦慮,經過初步內診,男生是包皮菜花,女生是陰道口靠近會陰部的菜花,我對她說:「兩位都屬於外生殖器菜花,而且算是疾病初期,只要依循正規醫療步驟治療便可以了」。「我很擔心,我還要生小孩,真的可以治療好嗎?為甚麼別人都說這個病不會好?」其實我偶而也看到網路上大家都以訛傳訛,都說菜花是無法根治,這都是網友們空有熱心,缺乏專業經驗的說法。事實上HPV感染的治療過程的確可能有些波折,甚至會反反覆覆,好好壞壞,但只要配合正規醫療步驟,所有病患都可以根治,所謂根治是指菜花完全消弭,不再復發,並且再做HPV的DNA檢測,確定皮膚上完全沒有任何HPV病毒。既然入侵的HPV病毒完全被清除,當然就是根治,當事人又再回復從前的「清白」,可惜大家還是誤解,甚至有部份醫師也在誤解。「菜花治療有些病例是可能不太順利的,我們過去的經驗,最快的三個星期,最久的約一年半,差異的確頗大,但最後是完全根治的」,「醫師是真的嗎?」我有點好奇,為甚麼她這麼「執著」呢?我問:「妳怎麼還那樣焦慮,而且又那樣悲觀?」,她眼眶泛紅,接著說:「我有一個妹妹,長得很漂亮,幾年前忽然發現陰唇上有長了些肉粒,她去看婦產科醫師,醫師診斷是菜花,並說永遠不會好,她很愛乾淨,沒辦法容忍身上有這麼髒的東西,又永遠沒希望,一個月後趁家人不注意,自殺走了」。診察室內頓時沈寂…………一字一句,迴盪在空中,整個診察室好像瞬間被凝固,病患本人,她先生,我都默然約莫十秒鐘以上,病患深陷於當時喪失親人的傷痛之中,她的先生茫然站在旁邊,我的思維快速地轉換了好幾套情景,心情很複雜。「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也許正是這個「故事」的寫照,醫學是既博大又精深的科學,沒有一個人能掌握全部的醫療技術,每位醫師除了「日新又新」地追趕著醫學進步,更需要明白學問是各有專精,有些病我們沒辦法處理時,說不定別的醫師有辦法,尋遍各種文獻都「沒辦法」時,也許還是有「奇跡出現」的,天無絕人之路,任何狀況下都該讓病人的意志力有一個出口,醫師除了能治病以外,還需隨時給病人保持希望與樂觀,畢竟醫學教科書是無法蓋涵人生的一切,假如無力解除疾病的虐害,仍然不可以斷絕病人的鬥志和信心、死亡有「鴻毛」與「泰山」之別,栽在菜花的起跑線上真讓人嘆惜。通常初確定自己感染菜花時,女性的反應比男性強烈、萬一資訊是負面的,更可能引發女性的過當反應,這算是我所聽聞到的最極端的例子,女性在面對菜花的戰爭中還有很多值得大家參考的故事,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實案例,其中並沒有所謂「對或錯」,人各有志,對人生各有不同選擇而已。小美(化名)約二十九歲,與相戀七年的男友已經著手籌劃結婚的計劃,有一回男友到大陸出差約三個星期,回台後表面生活亦一切如常,約兩個月後小美的外陰部長出了大大小小約四到五顆的菜花,她的生活一向單純,「責任」自然落在男友身上,他也終於承認出差期間曾經有過一些「應酬」,但都有全套的防護,她非常傷心,但不放棄,除了積極就醫外,還全面更新自己的生活環境,包括更換工作、搬家、換新手機、長髮改成短髮,當然更包括回復「獨身生活」,無論男友怎樣的覺悟與請求,她始終不為所動,這樣剛好是前述案例的鮮明對照版本,現在事隔一年多年,小美的治療也告一段落了,天天加班,工作表現很好,在經濟不景氣中她反而逆勢升遷了,她告訴我現在是心如止水。選擇沒有對繞錯,只是有得有失,她是讓我非常欽佩的一位女性。有另一位女性病患,剛開始時是從老公那邊感染,成為外陰菜花患者,起初也是「痛不欲生」,在治療中逐漸轉念,先生的悔意與支持,公婆的安慰和理解,她說常常想到孩子還小,決定跟病毒拼了,菜花經處理後已經一年多沒有復發了,但是可惜帶原狀態到最低量(每十萬份一西西五百隻病毒)就無法再突破,她是我數以百計的病例中,唯一的一位治療期超過一年,但是她毫不氣餒,讓人非常欽佩,相信再過些時日,必定可以恢復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