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家庭

女性陰部解剖構造

女性陰部解剖構造#兩性‧家庭

女性外生殖器的解剖構造,或稱女陰[vulva],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前庭、尿道口、陰道口及會陰等。․陰阜[Mons  Pubis]:位於恥骨聯合上方的脂肪墊,是由左右大陰唇的前方合    成一個圓形的脂肪性突起,且為陰毛所覆蓋。․大陰唇[Labium  Majora]:由陰阜延伸至會陰部,由脂肪建構形成兩片弧狀之皮膚皺褶,其靠外側面的皮膚上有許多陰毛、汗腺及皮脂腺,而內面則光滑無毛髮,作用可包圍保護其他外生殖器。[此構造相當於男生的陰囊]․小陰唇[Labium  Minora]:位於大陰唇內側,由陰蒂延伸至繫帶[Forechette]是由富含血管的結締組織所構成,因此外表看起來是粉紅色,其上覆蓋著複層扁平上皮組織。小陰唇的前端部分,分成內與外兩部分,兩側外部聯合形成陰蒂的包皮[Prepuce],而內部則形成陰蒂的繫帶。․陰蒂[Clitoris]:位於小陰唇連接處的最上端,因為它被陰唇覆蓋,故無法全部被看到。為勃起組織與神經組織的一個小圓柱團塊,對於外界的刺激較敏感,有性慾時會稍微勃起,相當於男性陰莖,全長約2cm。․前庭[Vestibule]:位於小陰唇之內的船形凹窩,內含尿道口、陰道口吃處女膜。․尿道口[Urethral Meatus]:開口於陰蒂與陰道口間的前庭,為垂直不規則脂裂縫,尿道旁有史氏腺[Skene's Gland]分布,其開口位於尿道口的五點鐘及七點鐘的位置,有時可以辨認出來。․陰道口[Vaginal Orifice]:佔據前庭的大部分,位於尿道口之下為陰道口,為不規則狀的皮膚皺褶,若為處女其上有處膜覆蓋,稱之處女膜,且為陰道口之邊界。巴索林氏腺又稱前庭大腺,位於陰道口的外側偏下方,約為五點鐘及七點鐘的位置,但通常看不到,因為巴索林氏腺位於較深層,他可分泌黏液,滑潤陰道。․會陰[Perineum]:位於陰道口與肛門之間的區域。於生產時,會陰切開即由此處著手,以避免會陰的撕裂傷。會陰神經 (Pudendal nerve) 源自第2,3,4薦椎神經(S2-4),沿著骨盆壁內側行走,經過「坐骨直腸窩」(ischeo-rectal fossa) 外側的內閉鎖肌表面時被鞘膜包住形成管腔,稱作「會陰神經管」(Pudendal canal),該管有會陰神經與會陰血管經過。會陰神經屬混合式神經,具有感覺神經纖維及運動神經纖維。感覺神經負責S2-4神經皮節,神經支配的區域很大,前方自恥骨區經陰道肛門向後延伸至脊椎尾骨,橫向兩側包括臀部,鼠谿部及上大腿內側。運動神經支配骨盆底肌群、尿道擴約肌及肛門擴約肌。因此,會陰神經傷害導致的症狀群包括:疼痛、麻脹、下墬感等、以及尿道、生殖道、腸道功能改變的症狀。尿道方面有頻尿、小便困難、或小便疼痛。生殖道方面有陰道脹痛或異物感、性交疼痛、陰道痙鑾、或男性射精疼痛。腸道方面有排便困難、便秘、大便疼痛、或糞便失禁等。因此,舉凡陰道、陰唇、肛門及臀部的疼痛或泌尿道、生殖道、及腸道排泄的功能障礙等,都可能與會陰神經有關。

鳥事一樁—談陰莖珍珠狀丘疹

鳥事一樁—談陰莖珍珠狀丘疹#兩性‧家庭

<案例>二十歲出頭的男性病患在我按下燈號後進入診間。「皮膚有哪裡不舒服?」我問患者。他看了看跟診的護士小姐,一付欲言又止的神情,這表示患者有所隱疾。支開了跟診小姐後,患者小聲的說:「醫師,我好像中獎了。」檢查患者的患部後發現,患者的陰莖冠狀溝上,有許多1~2毫米大小的淺膚色丘疹。「這些疹子的大小很一致,不屬於性病,也不會傳染,病名是陰莖珍珠狀丘疹,你不用過度擔心。」我向患者解說道。經過了再三的解釋,患者才稍微滿意的離開診間。在皮膚科的門診中,有時會碰到懷疑自己得到性病的患者來求診,在這些病患中,陰莖珍珠狀丘疹大概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了,有不少的患者都是懷疑自己得了菜花,因此前來求診。依據國際皮膚科雜誌2004年3月的一篇文章指出,陰莖珍珠狀丘疹的發生率報告,依據對青少年及大學生的調查發生率為15.2%,新加坡的一家性病診所的統計為14.3%,英國劍橋一家泌尿科診所的統計甚至高達48%,從以上的統計可見發生率不低,更是有許多人因為擔心是性病而求診。陰莖珍珠狀丘疹發生的年齡從11歲至52歲,好發於青少年及年輕男性。在人種方面,黑人較常見,未割包皮的人也較常見。陰莖珍珠狀丘疹的顏色可以是粉紅色、白色、黃色,透明的則較少見。大小通常為1~2毫米寬,1~4毫米長,圓球狀的小丘疹,以單排或是雙排的,分布在陰莖的冠狀溝上。通常沒有症狀,大多數為患者偶然發現的。在病理檢查及病因學方面,陰莖珍珠狀丘疹呈現肢端血管纖維瘤,常在青春期後發生,隨著年紀增長而發生率降低。陰莖珍珠狀丘疹的存在似乎沒有特別的功能,目前也認為和性行為無關,可視為一種人類從動物祖先進化所殘留的構造,也有學者認為是一種正常的變異型。(就像有的人長的高,有些人較矮一樣。)利用PCR技術發現,病灶中並沒有人類乳突狀病毒的DNA存在。(人類乳突狀病毒是造成病毒疣、菜花的元兇。)在鑑別診斷上,需和病毒感染引起的菜花及傳染性軟疣作區別,還需跟光澤苔癬、異位性的皮脂腺作鑑別診斷。如果病灶大小一致,沒有像花菜樣不規則表面,病灶數目沒有在短期內增加,大多數就可以排除菜花的可能性,如果有疑問的話可以找皮膚專科醫師求診。在治療上,通常只需要詳細的解說,不需要積極的治療。如果患者堅持要治療,可以使用液態氮冷凍治療,或是雷射治療。使用電燒、刮除或是手術切除也是可選擇的治療方式,但是可能會造成疤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