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

老是頭暈睡不著 原來頸椎骨刺藏10年

老是頭暈睡不著 原來頸椎骨刺藏10年#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4歲蔡女士間歇性頸部疼痛10多年,後因照顧生病的母親、加上家事繁多又開始出現頸部、頭部疼痛,甚至嚴重的睡眠障礙,後來還陸續出現左上肢麻木感、食慾變差、胸悶等症狀,遍尋醫師卻都找不出病因。打羽球用力殺球引起頸部疼痛蔡女士表示,10多年前打羽球時用力殺球引起頸部劇烈疼痛,到神經外科門診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頸椎第五、六及六、七節椎間盤突出合併狹窄症。接受了顯微椎間盤切除及人工關節手術後,復原迅速,手術前的症狀幾乎都不見了,生活品質也獲得良好的改善。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思維表示,臨床上部分頭痛、頭暈的病人,腦部經檢查仍找不出病因所在,最後才發現原來是頸部問題引起。在醫學上有個名稱為「頸因性頭痛」,即頭痛的源頭來自頸部。常時間頸部姿勢不良,造成頸部肌肉過於緊繃痙攣,甚至一些乳酸物質的堆積都會引起頸部疼痛。頸部疾病也可能延長到肩胛骨內側林思維醫師表示,當然也要謹慎小心是否是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等狹窄問題,刺激或壓迫神經導致。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血管(例如椎動脈或是頸部周圍的血管等)因為直接刺激、壓迫,或是控制血管收縮放鬆的自主神經系統受到刺激、壓迫,影響血液循環而引起頭痛頭暈等症狀。頸椎疾病常常會引起肩頸酸痛,有些延伸至肩胛骨內側,長久下來造成肩頸到胸前肌肉緊繃,有胸悶的感覺,有時誤以為心肺疾病引起。一般上,頸部神經壓迫大多會合併上肢麻或痛,嚴重時甚至會無力,脊髓壓迫更可能同時影響到下肢及癱瘓。 

常頭暈目眩 動脈阻塞機高1.12倍

常頭暈目眩 動脈阻塞機高1.12倍#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走出戶外就頭暈可別以為是中暑,許多病患常有眩暈、耳鳴等問題,這些症狀多是源於內耳或腦感微血管循環不佳,根據以往研究顯示,經常發作的患者要小心周邊動脈阻塞,未來發生恐增加中風機會!眩暈症病人有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高1.12倍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暨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以臺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針對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探討以前是否有眩暈,耳鳴,突發性耳聾等問題,長期追蹤10年後,發現有眩暈發作的病人,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是沒有眩暈症人的1.12倍。天氣變冷時,病患眩暈、耳鳴、突發性耳聾等問題更為明顯。黃俊豪醫師從臺灣健保資料庫中,追蹤2006到2010年間被診斷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5340位患者,發現有眩暈的病人,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是沒有眩暈者的1.12倍,其中女性較高,是1.15倍,而眩暈的男性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並不會顯著上升。有眩暈的人避免吃巧克力、起司、咖啡黃俊豪主任表示,眩暈症狀大多是內耳微血管循環不佳引起,當眩暈發作表示人體的微血管已經出了問題,慢慢人體內的中大型血管也會開始出問題。雖然耳鳴或突發性耳聾,也常是內耳的耳蝸微血管循環不佳所引起。太累、壓力大、睡不好、免疫力下降等也容易產生疾病,黃俊豪醫師呼籲,眩暈與後腦及內耳循環不好相關,所以有眩暈的人要小心,最好找專科醫師積極治療,才能避免未來發生中風、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危害。另外也應盡量避免吃巧克力、起司、咖啡。

改變腸道菌種 有助控制及預防糖尿病

改變腸道菌種 有助控制及預防糖尿病#頭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要特別談糖尿病呢?因為糖尿病的盛行率愈來愈高,臺灣如此,西方歐美國家也是,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統計資料,臺灣糖尿病人口將近180萬,成人的盛行率約10%,也就是每10位成人,就有一位罹患糖尿病,比全球及亞太地區的平均盛行率還要高,不僅如此,糖尿病也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我在門診時就遇過十幾歲的中學生,血糖已經出現異常;也有20歲的大學生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血糖高到5、600,出現糖尿病急症—酮酸中毒,直到頭痛、頭暈、腹痛極不舒服,被送到醫院急診,住進加護病房,才發現原來自己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的併發症影響生活品質 也會對健康造成負擔更嚴重的影響來自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若血糖沒有控制得當,將引發全身性不可逆的大小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例如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周邊血液循環差、感覺異常、足部壞死、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截肢。這些併發症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對健康及經濟造成沉重負擔,甚至威脅生命。衛福部統計顯示,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因為糖尿病而死亡!此外,許多民眾擔心自己腎臟功能不好、怕洗腎,而臺灣素有「洗腎王國」的稱號,但你或許不知道,據統計,這些洗腎患者發生的原因,第1名就是糖尿病,而每2位新發生的洗腎病患,就有一位是受到糖尿病影響!由此可見,糖尿病對於我們健康影響多麼重大,並不是只有老人、成人要注意,年輕人、甚至是學童,都應該注意糖尿病。腸漏症會導致體內發炎、胰臟受損第一型糖尿病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常常在年輕時發病,主要是因為胰臟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受到體內免疫反應的破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從人體及動物研究發現,在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病過程中,腸漏扮演了關鍵角色,不僅罹病患者身上有明顯的腸漏現象,研究還發現,在第一型糖尿病開始明顯表現出來並被確診之前,腸漏現象就已經發生、而且偵測得到了! 在針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兒童的研究中發現,罹病兒童的腸道菌組成明顯與健康兒童不同。腸道菌叢生態的改變與不平衡,會影響腸道的屏蔽功能,導致腸漏,造成腸道的不健康,進一步導致體內的慢性發炎,發炎反應會影響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臟,導致胰臟受損,血糖控制因而出現異常,形成一個發炎風暴,最後造成第一型糖尿病。超過9成患者屬第二型糖尿病這也顯示了腸道健康及避免腸漏,在自體免疫疾病的控制與預防上的重要性。糖尿病患中,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畢竟是少數,有超過9成絕大多數現代人得到的糖尿病屬於第二型糖尿病。那麼,第二型糖尿病與腸漏之間彼此有什麼關聯呢? 提到第二型糖尿病,我們必須想到前文談過的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這些疾病看似獨立,但事實上他們幾乎就像兄弟一樣,不僅彼此密切相關,連致病的原因也很相像,只是出現的時間可能前後不同,就像是在同一個光譜上的各個階段,疾病嚴重程度不同、表現輕重不一罷了,本質上都很類似。自律神經出現病變也會影響腸胃道功能研究報告指出,糖尿病容易影響腸胃道功能,而腸胃道功能的異常又容易造成血糖調控出問題,可說兩者彼此互相影響。另外,倘若有腸漏,腸道內壞菌產生的有害物質就容易進入體內,引起一系列的發炎反應,這些發炎反應又容易導致胰島素的不敏感,引起代謝問題,包括血脂、血糖、血壓、發炎指數的異常,到了最終,就是糖尿病的到來。糖尿病本身也容易造成自律神經病變(autonomic neuropathy),而自律神經一旦出現病變,也會影響腸胃道的功能。這就是糖尿病與腸胃功能異常,彼此互相影響造成的惡性循環。腸道菌叢的異常改變與免疫系統相干事實上,不只腸漏這個因素會影響代謝問題,腸道菌(gut microbiota)也是維持腸道健康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居住在我們體內的腸道菌數量高達百兆,它們的基因數量是人類的百倍之多。腸道菌更是近年來科學研究的顯學。許多研究發現,腸道菌叢的異常改變,跟腸道系統的免疫功能、體內胰島素阻抗性、肥胖、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都有密切相關。例如胖子與瘦子、有糖尿病跟沒糖尿病患者之間,他們的腸道菌生態都不一樣。維持腸道健康對糖尿病、代謝疾病很重要研究也指出,透過改變腸道菌種,有助於控制及預防代謝疾病和糖尿病。此外,腸道會分泌多種賀爾蒙,負責調節我們的血糖穩定、熱量平衡和食慾,一旦腸道賀爾蒙的作用出現異常,血糖控制與代謝當然也會跟著出問題。上述種種研究都告訴我們,維持腸道的健康,對於糖尿病及代謝疾病有多麼重要。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8旬翁長期頭暈 每吞36粒藥害的!

8旬翁長期頭暈 每吞36粒藥害的!#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0歲的劉姓老翁備受頭暈困擾,因為症狀一直沒有緩解,找了3間診所就診,每天三餐都要吃下12顆藥物,一天吃下36顆。就診後家醫科醫師透過雲端藥歷才發現,原來老翁長期頭暈、低血壓都是過度服藥引起的,減藥為每餐5顆後,老翁症狀改善,血壓也恢復正常。患者重複服用兩種高血壓的藥才會頭暈豐原醫院家醫科醫師蔡佑杰表示,常有許多7、80歲的長者,因本身長期服用高血壓,又因頭暈、膝蓋不舒服,再次尋求不同科別醫師就診,導致藥物不斷增加,藥越吃越多造成血壓下降太多、頭暈虛弱、不舒服。 這名80歲的劉姓老翁,因為罹患高血壓、及骨關節不舒服,連看了三間診所,當時到院就診時血壓才110毫米汞柱,究其主要原因是他吃了2種高血壓的藥,才會造成長期頭暈無力。高齡長者血壓應維持在130毫米汞柱患者經由停止其中一種血壓藥量,再將其他重覆相同的藥效藥物減少,讓原本一日三餐需吃12顆藥量,減為一餐5顆,不僅改善患者頭暈症狀,血壓也恢復到130毫米汞柱。豐原醫院家醫科醫師蔡佑杰表示,7、80歲的長者血壓應該控制在130毫米汞柱,血壓如果低於120毫米汞柱、出現頭暈症狀,就應該尋求家醫科醫師,是否因藥物服用過多導致,造成身體出現負擔。

一走路就喘吁吁 慢性貧血竟致肺高壓

一走路就喘吁吁 慢性貧血竟致肺高壓#頭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走路就喘吁吁可不是老了!近年來常被提及的肺阻塞(COPD)可能隨時入侵你的生活,潛在造成肺高壓的病因很多,甚至連慢性貧血都有可能是病因!一名中年婦女經常感到容易喘,只要走幾步路就會容易產生頭暈,甚至時常伴隨虛弱無力症狀,四處求醫都無法改善,到大醫院看診,才確認是因為貧血導致肺高壓,經由對症治療,才改善她的病況。患者就醫時眼瞼蒼白、血紅素只有一般人的一半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吳懿哲表示,該名慢性貧血婦人曾經有子宮肌瘤病史,以致經常會有出血症狀,來就醫時眼瞼非常蒼白,血紅素只有5gm/dl,女性正常血紅素值為11~16gm/dl,由於慢性貧血也會造成肺高壓,致使她往往一走路就會喘吁吁。肺高壓有5大原因 之前也曾有過患者因為爬樓梯發病猝死的案例,吳懿哲醫師指出,肺高壓發生原因有5大類,只要肺部動脈壓力過大,就可能出現不適病況,可介入藥物治療的以第一類肺動脈高壓為主,而且有健保給付。至於肺動脈本身病變、原發性先天性心臟病、紅斑性狼瘡、愛滋病、肝硬化、門脈高壓、結締組織疾病等也會造成肺高壓,除了藥物之外,透過手術治療也是另項選擇。診斷黃金標準是要準確檢測肺動脈壓力吳懿哲醫師進一步指出,肺高壓的診斷黃金標準是要準確檢測肺動脈壓力,必須用心導管從靜脈進入到肺動脈,通常心臟超音波只能篩檢肺動脈收縮壓,而肺動脈高壓要確診必要檢查肺動脈的平均壓;所以,如果心臟超音波肺動脈收縮壓檢查發現大於50,會進一步安排肺動脈平均壓導管檢查,若是平均壓大於等於25就可確診。

夏日出遊 當心這些病媒蚊「熱點」!

夏日出遊 當心這些病媒蚊「熱點」!#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天氣越來越熱,許多民眾趁著假期出國,東南亞地區除了是旅遊熱門首選,也是登革熱、屈公病等斑蚊傳染病的疫區,每年都有國人通報境外移入的病例。民眾出國應多加小心。到東南亞外,南亞地區、南美洲地區等熱帶地區遊玩時,建議可以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經核可的防蚊液於裸露的皮膚處,就能避免蚊蟲叮咬。頭暈、發熱症狀輕微 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在旅遊時也需特別注意各國的傳染性疾病,尤其茲卡病毒傳染途徑及分布與登革熱相似,但許多患者可能因為頭暈、發熱等症狀輕微而不自知。建議暑假期間欲出國的民眾可至旅遊醫學諮詢門診向醫師諮詢、查詢相關資訊,做好萬全準備再出發。今年也有確認茲卡病毒自東南亞境外移入案例,廖嘉宏主任表示,茲卡病毒對於孕婦卻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可能,因此建議懷孕婦女盡量避免前往。疾管署也特別建議如至上述地區旅遊,歸國應落實「1+6原則」暫緩捐血1個月,男女皆安全性行為及暫緩懷孕六個月。到炎熱地區 小心食物中毒、腸胃炎除了相關蚊蟲傳染病,廖嘉宏主任提醒,出國入境隨俗,飲食衛生需特別注意。建議民眾出國至炎熱的地區,也要小心避免食物中毒、桿菌性痢疾或傷寒等腸胃道傳染病。飲食部分需注意食物是否衛生新鮮,也建議盡量熟食,避免生食生飲。若歸國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也需盡速就醫治療。鄰近香港的流感仍在持續,民眾旅遊需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而其他旅遊地區也有感染特定傳染病的風險,建議民眾可以至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歸國後有發燒等相關症狀,建議可以向入境海關告知並立即就醫。旅遊需多加留意,避免傳染病,帶著愉快的回憶歸國。 

事前無徵兆!心臟亂跳不管恐致死

事前無徵兆!心臟亂跳不管恐致死#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0歲的洪先生有心律不整的病史,因為平時並無太多不適,所以平時沒有固定回診用藥。此次發病正是病患陪著小孩到亞東醫院小兒科門診就診時突然失去意識,經院方緊急急救,並於病人恢復心跳血壓後立刻進行緊急心導管及其他檢查,排除其他可逆因素後,安排植入性體內去顫器手術。因為搶救及時,病人於當晚即回復意識順利拔管,並於一週內順利出院,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許多患者的心律不整沒有明顯症狀一般而言,正常人感覺不太到自己的心跳,當自己可以感覺到自己心跳很重、時快時慢、突然出現停拍或停頓的感覺時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心律不整在作怪。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林恆旭表示,心律不整為心跳不規則的通稱,症狀上除了常見的心悸、胸悶外,常因為陣發性表現導致不易偵測,亦有許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通常心律不整可粗分為心搏過緩及心搏過速兩大類心律不整。以心搏過緩來說,輕則無症狀且無須用藥,只需定期追蹤,嚴重者需要住院觀察,如果問題無法改善需要進行心律調節器置放手術。所以當民眾注意到自己心跳持續過低時,請儘速至醫療院所求診,以免造成休克昏厥。心搏過速一發作容易致死 事前毫無徵兆至於心搏過速,絕大多數病人會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不適,甚至可能會有昏厥的情況發生,在各種造成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中又以心室顫動與心室頻脈最為致命,經常一發作就是猝死,且事先無任何前兆。林恆旭醫師表示,有鑑於各類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背後原因迥異,所對應到的治療也有極大差異,建議不管是有無症狀的心律不整都儘早到心臟科做整體的評估,了解心律不整可能的成因及嚴重度,給予適切的治療。

肺虛常咳嗽?這一味最適合你

肺虛常咳嗽?這一味最適合你#頭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脾虛腹瀉者/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老年人的腸胃功能下降,不能有效消化吸收食物,出現腹瀉、大便稀薄等症,時間一長,身體的給養不足,人就會變得消瘦,感到頭暈目眩,全身虛弱乏力。針對這些病症,持續喝山藥粥能收到神奇的效果。山藥健脾厚腸,增強腸胃的活力,促進消化吸收,還能減少腹瀉,使人排便正常。老年人每天早上一碗山藥粥,一個月左右腹瀉便會消除。2) 肺虛咳嗽者/秋冬時節空氣乾燥,容易傷害肺的津液,導致肺陰不足,出現口唇發乾、乾咳無痰等症狀。此時多吃點山藥最為適宜,因為山藥營養豐富,可入肺經,是滋補肺陰的佳品。肺陰虛多表現出熱證,所以山藥最好生吃,比如榨汁喝。因為生山藥性涼,滋補肺陰的同時還能有效清熱,緩解肺部、口腔和喉嚨的燥熱。3) 疲勞綜合症患者/很多人看上去沒什麼病,但是身體沒力氣,稍微勞動就感覺累,休息一下就好,這就是如今極為常見的疲勞綜合症,是典型的亞健康狀態。面對這種情況,最重要的是避免勞累過度,還有就是要適當進補。山藥價格不貴,營養豐富,能補腎填精、強胃健脾,全面滋養身體。很多腦力勞動者經常加班,神色枯槁,記憶力下降,其實這就是臟腑虛空的表現。持續食用山藥,既能強脾胃,促消化,增進氣血的生化,又能補肝腎之虛,強壯筋骨,使人耳聰目明,記憶力提高。(本文摘自/中醫師的養生餐桌:三餐食材篇/八正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