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

高瘦男容易喘 小心胸部生悶氣

高瘦男容易喘 小心胸部生悶氣#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年約20歲身形高瘦的林姓男大生,覺得容易喘、左胸也出現疼痛,但林男以為疼痛感是運動導致因此不以為意未特別就醫,直到本月13日林男開始呼吸困難、頭暈、直冒冷汗及臉色蒼白等症狀,趕緊至就診,醫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安排胸腔鏡肺楔狀切除手術後,患者已康復返家。胸悶、胸痛、呼吸困難 嚴重會休克衛福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醫師王耀麟表示,自發性氣胸是指在沒有任何外在因素下,氣體自發性從肺中漏出。多發生於高瘦型的年輕男性,病患會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喘等症狀,嚴重時會引發張力型氣胸,導致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提醒民眾別忽視胸痛症狀應盡早就醫,預防致命危險的發生。未來有約30%至50%的復發機會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醫師謝志明表示,氣胸的治療依病況的輕重程度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大致分為保守治療與積極治療,保守治療為氧氣給予、胸管引流,但保守治療之復發率較高,而積極治療便是進行手術,此病患電腦斷層的影像上,可判讀出其肺尖部分有明顯的肺氣泡形成,這樣的案例未來復發的機率較高,有約30%至50%的復發機會,因此安排病患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目的是要找出造成氣胸的病灶並將其切除,再加上肋膜粘黏術,期使肋膜腔完全粘黏,降低氣胸復發率。通常手術後,可控制復發率在3%以下,病患可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胸、經腋下開胸及胸腔內視鏡手術。近幾年開刀方式大多以胸腔內視鏡輔助微創手術進行肺部病灶切除,較傳統的開刀方法傷口小(約1cm,兩個洞口)而且復原快,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以往南投縣的氣胸手術大多需轉院至中部醫學中心治療,但在自去年起軍醫體系支援南投地區醫療服務後,現相關案例已可直接在南投醫院接受治療,大大增加醫療可近性與便利性。 

孕婦嗜睡 竟是妊娠糖尿病!

孕婦嗜睡 竟是妊娠糖尿病!#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懷孕耗體力,不僅走一小段路就累,到了懷孕後期,也容易有明顯嗜睡傾向,然而孕婦嗜睡竟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的徵兆?醫師提醒,輕微的妊娠糖尿病不會有特別的症狀,但長期血糖偏高,卻會對母親及胎兒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造成新生兒黃胆及胎死腹中等問題。血壓只有30/20 mmHg 胎兒沒有心跳一名33歲的孕婦在懷孕36週時有輕微感冒,病人顯得嗜睡,起床後也有喘、頭暈等症狀。待產過程中,病人喘的情形加劇,開始意識不清,送至急診室時,病人血壓只有30/20 mmHg,腹中胎兒沒有心跳。抽血檢驗發現病人的血糖值高達753 mg/d,有嚴重的酸中毒情形,血中的酮體也偏高,為典型的糖尿病合併酮酸中毒。發生率約2~7% 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奇美醫學中心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尚育表示,妊娠糖尿病是指孕婦在懷孕過程中,胎盤產生的荷爾蒙,會讓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某些人因體質因素便會發展成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約2~7%左右,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如果孕婦有多囊卵巢症候群、糖尿病的家族史、年齡大於35歲、肥胖或有吸菸者,特別容易有妊娠糖尿病。多攝取高纖維、低升糖指數的食物當確定有妊娠糖尿病後,準媽媽即要在不影響胎兒的情況之下做飲食控制。少量多餐,多攝取高纖維、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如全穀類、五穀根莖類,水果也要適量,一天分量不宜超過2分(2個拳頭大小);少甜食,配合飯後適當的運動,病人需自我居家測量血糖,目標為空腹血糖小於95mg/dl,三餐飯後一小時血糖值小於140mg/dl,2小時血糖小於120mg/dL。生產完約4到12週 應檢查血糖是否正常李尚育醫師表示,妊娠糖尿病一般在生產後就會緩解,如果有哺乳,對血糖回復正常會更有幫助,但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之後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建議在生產完後的4到12週進行血糖檢查,並且持續調整作息、注意飲食及規則運動,來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8旬嬤發高熱 菌血症害的!

8旬嬤發高熱 菌血症害的!#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88歲李姓阿嬤因為高燒不退,家人緊急送醫,醫師懷疑患者突發高熱的原因是感染菌血症,立即抽血進行血液培養,傳統的生化鑑定需耗費較長時間,利用質譜儀,在1天內就找出原來造成阿嬤高燒不退的原兇是「鬆脆類桿菌」。頭痛、頭暈、噁心想吐 發高熱逾40度一般來說,少數細菌侵入血液造成患者感染菌血症,會出現頭痛、頭暈、噁心想吐等症狀症狀,有些患者會突然發高熱達40度以上,嚴重併發症可能會產生脫水、低血糖甚至白血病。豐原醫院檢驗科主任陳嘉文表示,如果在血液中發現厭氧菌,利用傳統的鑑定方法需要花費6-7天的鑑定時間,但採用新的質譜儀儀器,則在1天內就內得知感染源。大幅度減少時間,也能更快得知結果。質譜儀只需30分至1小時就能完成鑑定這項儀器與傳統生化鑑定主要差別在時間,傳統的鑑定等同要花費2-3天才能得到結果,但新進的質譜儀只需要30分鐘至1小時內就能完成菌株鑑定,提供給臨床醫師進行診斷。這項微生物鑑定在臨床診斷上幫助相當大,像是血液培養、痰液培養、糞便培養、厭氧培養、黴菌培養等達3千多種菌株可進行鑑別。病人抽血進行血液培養,當血液裡有生長細菌,病患就容易出現菌血症,嚴重者還會演變成敗血症導致死亡,如果能提早完成鑑定和藥敏試驗結果,就能提供給臨床醫師,及早進行診斷及治療,挽救病人生命。 

常頭暈 可能是大腸癌前兆!

常頭暈 可能是大腸癌前兆!#頭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國民癌上身?」時常頭暈目眩的詠萱,染患現今國民病-頭暈,沒想到也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由於腫瘤會造成身體慢性出血,致使貧血情況發生,頭暈、目眩、蒼白、反胃、嘔吐、盜汗、食慾不振、手腳冰冷,以及揮不去的疲累感,更是其相關臟器的衍生反應,切莫輕忽。經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的前幾名,已是國民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姊今天不舒服,千萬不要招惹我!」當頭暈開始脹痛,自然容易感到煩躁易怒,此時,只要有點不如己意,自然就會暴跳如雷,甚至把脾氣加諸他人。心怡就有這樣的情況,平日就不太溫柔的她,似乎只要大姨媽一來拜訪,肚子疼不說,還會天旋地轉、暈頭轉向,不由得整個人地雷上身,因此也讓旁人無不避之惟恐不及,深怕不小心惹怒她!感到頭暈、疲憊 檢查後竟發現糞便有潛血反應《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厥陰之勝,耳鳴頭眩,憒憒欲吐,胃鬲如寒,大風數舉。」根據中醫症型,頭暈、貧血基本上有三種成因:氣血兩虛、濕熱內蘊、氣滯血瘀,此外風火上擾、勞心太過,也會影響疾病程度。一名年過七旬的婦女,從發生便秘,到後來感到頭暈、疲憊,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後,竟發現糞便有潛血反應。一般說來,糞便潛血篩檢是檢驗大腸癌的第一步,只要是陽性反應,廿人當中,就有有一人確診為大腸癌,可說比例極高。由於日益西化飲食習慣、晚睡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加上國人愛吃紅肉、燒烤、醃漬等食物,冷熱酸辣不忌口,囫圇吞棗之下,腸胃長期遭受「凌虐」和「輕忽」,自然會有發炎反應,然而若能及時調養,在警訊發生之時,進一步藉由中醫食療入手,仍有改善的契機,恢復腸胃道健康,迎回彩色人生。頭暈目眩 可能是心臟出毛病根據醫學報導,若是經常感到胸悶、疲憊、頭暈、失眠、呼吸急促等情況,不只是腸胃道出狀況,心臟也可能正在發出求救訊號:供血不足。中醫認為,人體五臟六腑相互關聯,一個器官有缺損,連帶其他器官都會受影響,因此治療上不能只著重一處,需要全面審視、全面調養。因此,除了不要讓腸胃不開心,也不宜讓心臟持續傷心!(本文摘自/顧好腸胃不生病  180道暖腸健胃抗加齡食療/博思智庫)

年節出遊 這2疫苗一定要打

年節出遊 這2疫苗一定要打#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春節連續假期的到來,許多民眾已開始規劃旅遊行程,想到國外過年感受異地風情,順便避寒,卻又擔心南半球國家是否會有傳染病或慢性病,想要快樂出門、平安回家該如何保護自己? 赴南半球旅遊,記得有2種疫苗一定要打,走一趟旅遊資訊門診,讓醫師告訴你!有中風、心肌梗塞的患者並不宜出國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張炳勛建議,春節假期,民眾出門旅遊首先要記得查詢各國近期的通報疫情,以及當地常見的傳染病及預防措施,接下來可以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剛開刀後、近期有中風、心肌梗塞的患者並不宜出國,有慢性病的患者則應注意目前病情是否控制穩定。出國時藥品應多準備一些並分開保存,處方藥單也應該攜帶,以免在當地遺失藥物求助無門。需要使用安眠鎮靜藥品,或施打胰島素需要攜帶針頭者,請醫師開立診斷證明較保險,以免登機或出入境時遭遇麻煩。健康成人也該注意傳染病 有些南美及非洲國家規定,必須打黃熱病和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後才能入境,這2種疫苗也是施打頻率最高的,瘧疾則是蚊蟲叮咬傳染,可以事前吃藥預防,國人喜歡去的中國大陸、東南亞都有瘧疾風險。健康成人也該注意傳染病,除了公共衛生比較落後的地區外,近年來英國、日本、澳洲等也曾出現麻疹等疫情,大都市人口密集,流感、諾羅病毒等疫情也常爆發,因此,張炳勛醫師建議即使是前往先進國家,也應該先查詢CDC網站,根據疫情施打對應的疫苗。留學生、孕婦、老人出國前應進行諮詢針對某些特殊族群留學生、孕婦、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應避免因氣候、壓力等干擾因素會打亂體內平衡,可能會讓原本控制良好的疾病變得不穩定,出國前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有萬全的準備,才能確保每趟旅行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高燒3天併肺炎 流感在作怪

高燒3天併肺炎 流感在作怪#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2歲的男性病人相當健康,無任何慢性疾病,突然因發燒三天,有頭暈、咳嗽有痰、全身痠痛症狀,前往急診就醫,急診室測量發燒高達攝氏39.6度,每分鐘心跳126下,白血球輕微升高,住院觀察3天後肺炎惡化,轉加護病房插管使用呼吸器。檢驗報告顯示為流感A型。以老年人口為主要侵襲對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控科主任王登鶴表示,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急性爆發性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每年均在世界各地造成嚴重的死亡人數,其中又以老年人口為主要侵襲對象,目前共有A、B及C三型,其中A型及B型都可造成人類典型的流行性感冒發作,但C型流感病毒只造成輕微感冒的症狀。有高燒、寒顫、頭痛、肌肉酸痛症狀王登鶴醫師說明,流感主要是藉由飛沫,接觸傳染,潛伏期約1至3天,症狀發作較突然,一開始會有高燒溫度由38℃~40℃,甚至可高達41℃出現、寒顫、頭痛、肌肉酸痛等現象,痊癒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有時會引起併發症,如肺炎、中耳炎、鼻竇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腦炎、慢性心肺疾病惡化等,甚至導致死亡。這些多發生在高危險群的人,包括65歲以上老人、罹患心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腎疾病、免疫抑制的病人、孕婦或安養/養護機構對象,這些都是必須施打流感的對象。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可達70~90%王登鶴醫師提醒,在流感流行季節每年10月開始至次年3月,接種疫苗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方法,一般而言,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可達70~90%之間,對老年人則可減少50~60%罹患流感的嚴重性及其併發症,並可減少80%的死亡率。流感疫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接種前仍必須先經醫師詳細評估診察,再行決定可否接種。 

貧血想補鐵 吃黑芝麻就對了

貧血想補鐵 吃黑芝麻就對了#頭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有頭暈目眩的症狀,一定要先去檢查,大多數人頭暈都會以為是貧血,但是經過檢查後發現,其實鐵質沒缺,反而是肉吃太多不愛吃青菜,缺葉酸或是缺維生素B群。食材搭配綠色蔬菜 能預防心病問題其實現在貧血的人口不多,想要補鐵的人,除了可以從動物性的鐵:如紅肉、牛肉等肉品中獲得,若是擔心吃紅肉可能會造成心血管的疾病,專家也建議從平常食材可搭配綠色蔬菜,就能預防紅肉的飽合脂肪酸造成心血管問題。從植物中也有鐵質可以幫助攝取,例如:黑芝麻、杏仁、腰果、紫米或是紅豆等,但是在攝取這些植物性的鐵時,跟鈣質一樣要同時搭配一些維生素C高的柳橙汁或芭樂汁,才能幫助植物性食材裡的鐵吸收率增加。缺鐵性貧血 多食用鴨血跟豬肝另外,就營養價值來看,鴨血跟豬肝這2個的鐵含量的確很高,對於有些無法吃鐵劑又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營養師也會建議在2個禮拜內請患者多食用鴨血跟豬肝,它改善的效果很快,但是對於膽固醇過高的人,還是要避免比較好。(本文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3+安心食:學專家正確挑菜、煮水、烹魚肉、無毒健康開心吃!/三采文化出版)

嚴重貧血 補充穀類、水果就對了

嚴重貧血 補充穀類、水果就對了#頭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2歲的陳小姐,平時月經來時血量正常,最近感覺稍微頭暈,容易疲倦,近一個月感覺心悸,走路會喘,非常累,無法工作,所以至醫院求診,經血液檢查發現有嚴重貧血,住院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缺鐵性貧血伴維他命B12缺乏胃鏡檢查發現胃只剩30c.c.併有胃食道逆流,另外血液檢查發現鐵離子缺乏,總鐵蛋白結合能力增加,最後診斷為缺鐵性貧血伴維他命B12缺乏,因此給予鐵劑及維他命B12靜脈注射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治宇解釋,所謂貧血就是紅血球減少,血紅素減少之意,正常血紅素男性為14~18克/百毫升,女性為12~14克/百毫升,低於此數值就是貧血,即男性血紅素低於14克/百毫升,女性低於12克/百毫升。頭暈、頭痛、虛弱、臉色蒼白常見症狀為頭暈、頭痛、虛弱、看起來臉色蒼白,走路會喘及心悸,嚴重者甚至昏厥或心臟衰竭,有些病人記憶力減退、免疫力減低、胃液減少、食慾差、且有掉頭髮及指甲變形、易斷現象出來。找出貧血原因,加以治療,如缺鐡性貧血,若由胃潰瘍所引起,則需治療胃潰痬,並補充鐡劑,若由胃癌出血引起,則需手術開刀治療,若是胃切除吸收不良則需補充鐵劑(口服不成則需靜脈注射)及維他命B12若是長期素食,鐡質攝取不夠,則需補充鐡質,若是維他命B12攝取不夠,則需補充維他命B12。鐵質不夠 補充蘋果、梨子、黑豆若是長期素食,鐡質攝取不夠,則需補充以下食物:蘋果、梨子、黑豆、葡萄柚、菠菜、肉類、肝臟類、豬血、豬血糕,否則素食者約5年後會缺鐵性貧血,若維他命B12攝取不夠,則需補充以下食物:肉類,如紅肉、牛肉、肝臟、豬肝、牛肝、豆科植物及穀類、蛋、牛奶。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