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食育」與「食癒」 從小做起就對了

「食育」與「食癒」 從小做起就對了#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一些先進國家,「食育」是和「德、智、體、群、美」並列的「六育」,也就是「食物的教育」。從小教育孩子知道食物「從哪裡來?」、「如何生產?」、「由誰生產?」甚至到「生產方式的影響?」及「食物的意義?」…等。讓小朋友學習:食物的來源是有選擇性的!再從食物種植的農法來了解其中的差異:過去怎麼種、現代怎麼種、未來會怎麼種…這些重要的知識與觀念。教導「知食」而後能「擇食」,了解「擇食」會如何影響環境,因為,他們是未來的主人翁。總體而言,地球的陸地面積約有140億公頃,其中農牧用地約佔50億公頃,超過1/3,如果能夠擴大友善農法降低對環境的破壞,世界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的!相對地看台灣,我們的糧食自給率已降至3成左右,特別在雜糧作物的自給率更低於5%,休耕地面積約占總耕地的1/5以上,還有台灣農民平均年齡超過60歲、農業人力面臨斷層危機等種種問題…這些數據恐怕連大人都應該再教育,更何況這是我們這一代極可能會留給下一代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有緊迫感地透過行動,告訴孩子:食物是怎麼來的、植物是怎麼種的、豬和雞是怎麼養的,讓孩子學會尊重食物、尊重土地、尊重環境,懂得品嘗食物的原味;讓孩子知道:過去的時空背景造成了如今需要面對的問題,透過「知食」的教育,做個有能力選擇的消費者,我們可以扭轉未來的趨勢。「剩食」也要教育「剩食」的源頭是消費習慣,許多通路以大包裝而超低價的方式做促銷,顧客不是因為「需要」而是因為便宜而多買,經過一個禮拜,冰箱可能有1/3的食物過期變質而丟掉,造成金錢與剩食的浪費。在台灣,最常見的是「食農教育」,就是帶小朋友們參觀農田、讓孩子們體驗插秧或採果,讓孩童能夠親自體驗農人的辛苦,理解何謂「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知道了耕作過程的辛苦,也是提醒自己減少浪費食物的教育成果。父母親以身教作則,改變購物的選擇與習慣;小朋友透過實作體驗,展現同理心改變挑食的行為;學校將世界上的糧食分配不均,所造成的饑荒與剩食現象,呈現並教導孩子正確的態度,從根本來改善「剩食」。「食癒」要透過吃對的食物開始我們從擔憂「有沒有得吃?」到「夠不夠便宜?」再到「好不好吃?」,現在卻反過來卻要擔心「吃得安不安全?」從家長們都認同學校「一週一次營養午餐」的政策,正是因為食安問題太過嚴重,我們也都希望下一代能夠健康地成長。孩子的發育正需要營養的食物,而且他們的食物來源是來自父母或學校所選擇,尋找營養食物並不難,難的是找到營養又安全的食物。現代許多「文明病」,找不到直接的致病原因,我也沒有證據而貿然說是因為食物所引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強健的身體可以提高免疫力,而生活作息、運動和健康食物則是關鍵因素。當然,要有好的環境,才有安全的食物,才有健康的身體。俗話說「食補勝過藥補」,如果我們可以透過吃對的食物,來維持身體的健康,就能提高自體的療癒能力!不用再陷入「一邊吃補,一邊排毒」的窘境!「知食」而能「擇食」。(本文摘自/知食──用消費改變世界/樂木文化)

天熱病從口入 防腸胃炎上身這樣做

天熱病從口入 防腸胃炎上身這樣做#食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民眾不耐高溫炎熱,食慾不振就吃涼麵、涼丸或刨冰消暑,前日無預警大規模跳電,到院就診的腸胃炎患者增加,原來是突然跳電造成冰箱食物變質,導致腸胃炎就診人次增加。近日有姊弟分食涼麵導致上吐下瀉,也有民眾在路邊攤享用晚餐與冷飲結果腹部絞痛狂跑廁所,導致虛脫掛急診的案例也不少。高溫環境食物容易壞 小孩、長者要當心南投醫院感染科及兒科主任廖嘉宏醫師表示,高溫環境下食物保存不易,若民眾吃下遭病毒或細菌污染的食物,易出現腹部絞痛、腹瀉、嘔吐症狀,若是小孩或年長者的症狀恐更嚴重,可能併發脫水、電解質失衡。廖嘉宏主任表示如果民眾有症狀需就醫診治,病毒性或毒素引發腸胃炎在治療上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注意水分的補充,症狀大多在幾天內可獲得緩解。洪弘昌院長也強調應從自身衛生習慣和避免生食等習慣做起,才能有效防範腸胃炎。飯前便後、調理食物都應徹底洗手蔡玉思營養師表示,購買涼麵後應立即使用,或者將其冷藏保存在低溫環境下,才不會誤食不潔的食物而引發腸胃炎等問題。蔡玉思營養師表示,高溫潮濕的環境適合各種微生物生長,為防範不潔食物引起腸胃炎發生,日常飲食要留意食物須煮熟,食物要存放冰箱保鮮避免滋生細菌,且飯前便後、調理或接觸食物前後都應使用徹底洗手。

6大族群注意!早餐這樣吃最適合

6大族群注意!早餐這樣吃最適合#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建議依照個人的健康狀態挑選適合的早餐,小孩子和青少年適合鈣質、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在辦公室的職場人適合好消化易吸收的食物,而從事勞力工作性質的人,則最好吃熱量高的食物。•  正在成長發育的小孩子與青少年/幫助均衡發育的早餐。近來的孩子雖然身高、體重和體格方面比以前要好很多,但是體力和健康狀態都大不如前,這都是因為攝取低營養、高熱量的速食以及習慣不吃早餐所造成的,不良的飲食習慣帶來營養不良的後果,因此,早餐最好能準備含有五大基本營養素的菜色,韓式的餐點諸如米飯、涼拌菜、烤海鮮等菜色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像是味噌、豆渣、豆腐、黃豆芽等豆類製品,還有海苔、海帶等海藻類,新鮮的蔬菜、水果、花生、核桃等堅果類也很適合早上吃,補充鈣質最好的來源就是牛奶,每天也最好可以喝500ml,對於習慣不吃早餐的學童來說,就可以準備飯糰、三明治這類可以帶便當去學校吃的菜色。•  應考生/對大腦機能有益、好消化的食物。應考生整天都要動腦筋,而且容易感到有壓力,是更要好好吃早餐的一群,不吃早餐的壞處是集中力低落,也會影響健康,最好能吃營養均衡、易消化的食物,並且多多攝取蛋白質,吃蔬菜、水果可以恢復疲勞預防便祕,含豐富卵鄰脂的豆腐、味噌、菠菜、堅果以及海苔這些食物,可以增強記憶力。在考試當天也最好準備可以舒緩緊張、促進大腦活動的食物,菜豆飯擁有豐富的卵磷脂,是對大腦有益處的食物,所含的鎂也有助於降低緊張感,壽司因為含有維他命,有助於消除疲勞,所以也可以納入口袋名單,海藻類的食物有助於提高判斷力和持久力,可以把卵鄰脂含量豐富的味噌湯裝在保溫瓶裡,讓孩子帶去學校喝,菜豆粥、紅棗粥亦是明智的選擇。•  老人/少量但營養均衡的食物。老年人的體力已經逐漸開始衰退,因此可以提供基本體力的早餐顯得格外重要,人的年紀越大,身體就會因為老化而使得腸胃消化液的分泌與腸胃機能開始減退,因為味覺鈍化的關係,很容易就提不起食慾,就算沒有胃口還是要養成每天吃早餐的習慣,即使量少也無妨,只要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就可以了,盡可能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確保體內的礦物質如鎂、各種維他命的充足,為了維持體力,也要適量攝取肉類。•  職場人/維他命、礦物質豐富的食物可促進新陳代謝。吃早餐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跟熱量比起來,職場人更需營養均衡的飲食,最好能攝取氨基酸豐富的肉類、豆類和牛奶,必須脂肪酸也是很重要的營養素,因為必須脂肪酸能夠維持細胞膜與大腦的神經機能,蔬菜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更不能少了水果,如果真的抽不出時間吃早餐,權宜之計就是喝一些沖泡飲品,但是如果必須耗費體力的勞工,最好還是攝取足夠的熱量和優質蛋白質。•  嗜菸嗜酒的人/多吃蔬菜和水果。若前一晚喝酒,隔天早上起來容易頭痛、胃痛,很多人會不吃早餐,要知道,宿醉後不吃早餐是一種殘害健康的惡習。暖呼呼的扁魚湯或黃豆芽湯都有解酒的功效,可以用牛肉粥、鮑魚粥、蔬菜粥來安撫一下不舒服的腸胃。許多癮君子早上起床眼睛一睜,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抽煙,抽煙、過勞、飲酒過量、壓力以及空腹都是腸胃病形成的主因,這些種種不良習慣會讓情況整個雪上加霜,很容易就得到胃潰瘍,有抽菸的人一定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最好能多多攝取花椰菜、高麗菜、白色花椰菜,因為有研究報告指出,這些蔬菜確實是有助於排掉體內的菸害毒素。•  壓力大的人/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壓力會對我們人體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大大小小的壓力一旦累積過多,就會引發緊張、頭痛、消化不良與偏頭痛的毛病,很容易引起高血壓、腦中風、心肌梗塞、氣喘、各種癌症等疾病。壓力過大時,總會覺得吃什麼都不太能消化,胃部總是感到脹脹的,腹部下方會感到疼痛,這是「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這時三餐必須正常吃,最好能把就寢和起床的時間固定下來,有助於消除壓力的食物有蓮藕、山藥、南瓜、地瓜、紅蘿蔔、巴西利、洋蔥與堅果,因此準備早餐時,最好能多多應用上述的食材,水果則有蘋果和蕃茄,茶類的話可以嘗試紅棗茶、決明子茶與柑橘類的茶。(本文摘自/Slow Brunch!四季的早午餐/自由之丘出版)

從6種便便狀況 簡單看健康!

從6種便便狀況 簡單看健康!#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大便非常軟散,甚至會看到食物的殘渣和原來的顏色/表示腸胃已非常虛寒,中醫稱為「腸胃無火,不能腐熟五榖」,極可能是過勞或吃太多寒性食物所引起,後者還會有排便前或半夜出現下腹痛的現象。2) 大便形狀太細,甚至如牙膏般/代表身體正處於極度的「過勞狀態」,使腸道益生菌大幅衰退所引起。可能是用腦過度、緊張壓力或睡眠不足,導致心肺和腸胃功能降低,中醫稱為「心脾兩虛」和「肺脾氣虛」,必須有足夠休息和適度運動紓解身心。此外,飲食負擔過重也會造成「腸胃過勞」,特別容易發生在吃太多紅肉、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或吃太飽、吃太多有害食物的人,也會出現大便變細的現象。矯正的方法是改變飲食習慣,餐餐吃8分飽,避免吃重口味的食物,多吃營養清淡、好吸收的食物,如清蒸或水煮蔬菜、雞蛋、適量白肉或魚湯,以減輕腸胃負擔。3) 大便感覺很黏稠,排的量不多,老是覺得排不乾淨/代表腸胃濕氣很重,要避免冷飲冰品、過度飲水、流汗過多和吃太快、太飽,以免增加腸胃濕氣。上述的情況若還加上大便臭,代表腸胃不僅有濕氣還有熱氣,中醫稱之為「脾胃濕熱」,表示腸胃已經很虛,卻吃進太多營養,可能是吃太多蛋白質所致,讓腸胃無法負荷,營養在腸內腐敗轉化為毒素,因此才變臭。此外,就算沒有吃超量的營養食物,卻常吃不當烹飪或破壞調味的食物,如煎過的魚、炸過的肉、燒烤快炒、重口味的食物等,食物殘渣也容易在腸內腐敗,轉化為毒素,造成大便黏臭的現象。這種狀況最不好,很容易變成消化系統的癌症。4) 大便不通暢、小腹總覺得有脹墜感/若再加上腰部痠軟或無力,是「腎虛」的表現,屬於「過度老化」的現象。這種情況會讓人疲倦不堪,也代表身體正急速衰退中,必須減少工作量並盡快就醫,調養腎氣,補腎之後排便就會改善,身體機能也得以增強。5) 大便太硬或排便不易,常為便祕所苦/大便越硬代表火氣越大,要盡量少吃油炸、油煎、燒烤、快炒、重口味及高熱量食物。對於大便太硬的人來說,多吃蔬果和地瓜等高纖維食物會非常有效,但要注意地瓜不能用烤的,必須是水煮或清蒸的。因為一旦經過高溫料理,對於火氣大引發的便祕就會毫無效果。(本文摘自/五代中醫《下》養生解毒50招/采實文化出版)

吃宵夜怕不消化?看圖秒懂怎麼吃!

吃宵夜怕不消化?看圖秒懂怎麼吃!#食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宵夜是內臟脂肪的元凶,最好戒掉吃宵夜的習慣。而晚餐應該幾點吃才不會太晚呢?理想狀態,傍晚6點前就應該結束晚餐這頓正餐,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那麼,到底幾點吃才適當?這問題其實不難,只要了解食物從進入到排出身體的總時間,往回推算,就可以知道幾點適合吃什麼樣的食物。胃可以容納1公升汽水1到3瓶人體的消化系統,功能在於分解與吸收食物的養分,主要是由口、咽、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唾腺、肝、膽囊及胰臟所組成。食道是一長條形的管腔,全長約75到90公分。胃的總容量約1000到3000毫升,相當於1公升的汽水1到3瓶。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長度約750公分,直徑約4公分,是消化道中最長的部分。小腸腺分泌多種酵素,所有的大分子食物在此均分解為小分子。十二指腸為小腸的起段,長約75到90公分,是刺激胰消化酶和膽汁的分泌,為蛋白質的重要消化場所。利用以下簡表選擇晚餐內容: 空腸的長度占小腸全長的2/5,約300公分,迴腸占3/5,約400公分,空腸、迴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小腸營養吸收3到8小時。大腸(盲腸、結腸、直腸)450公分,功能進一步吸收水分,貯存和排泄糞便。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與吃下的一堆食物加總約24到72小時。所以,不論你是幾點才吃晚餐,參考下列表中液體食物與固體食物通過人體的時間,以及參考前文所列示的食物消化時間來選擇晚餐內容。液體食物與固體食物通過人體的時間,以及參考前文所列示的食物消化時間來選擇晚餐內容。例如,時間愈晚(超過9點以後),液體類的食物自然比較適合,否則固體類的食物,到了隔天早上可能還沒被消化呢。(本文摘自/體重管理自己來,快樂享瘦一輩子/本事文化出版)

防紫外線抗老化 這些食物要多吃!

防紫外線抗老化 這些食物要多吃!#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外表老化的速度有七成取決於紫外線照射的總量。那麼,剩下的三成是什麼?其中占多數的是產生於體內的「活性氧」含量。不過,幸好人類具有擊潰活性氧的能力。這種能力稱為「抗氧化力」。然而,抗氧化力的個體差異卻很大。消滅活性氧的抗氧化物質「抗氧化的個體差異」會直接關係到「老化速度的個體差異」。而擊潰活性氧的物質就是「抗氧化物質」。飲食生活當中,攝取多麼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是一大關鍵。自古以來俗稱的「醫食同源」就是這個道理。儘管紫外線會增加活性氧,讓人類的皮膚不斷老化,但植物暴露在紫外線下反而會成長,相當不可思議。植物能夠單單利用紫外線的好能量,巧妙去除有害物質。其中的祕密就在於富含在植物當中的維他命。維他命能擊潰活性氧、去除紫外線傷害維他命是抗氧化物質的佼佼者。植物的葉片中具有充足的維他命,會擊潰活性氧,巧妙去除紫外線造成的傷害。這麼一想就會明白,為了提升抗氧化力,所需要的食材就是植物,也就是蔬菜和水果。只不過,雖說通稱為「維他命」,種類卻五花八門。儘管每個都很重要,但最基本的還是維他命C。維他命C不但能消除活性氧,也可以恢復照射紫外線後受損的肌膚DNA。而其他維他命則能幫助維他命C運作。我們要記得,最可靠的幫手是維他命E,其次是維他命B。紅蘿蔔、高麗菜富含維他命B 維他命C蘊含在所有蔬菜當中,尤其以青椒、青花菜、油菜花特別多。維他命E也和維他命C一樣,許多蔬菜都有這種成分,富含在南瓜、黃麻、糙米、植物油、落花生、杏仁、鰻魚和鮪魚當中。維他命B也是如此,富含在紅蘿蔔、高麗菜、青花菜和酪梨等黃綠色蔬菜當中,此外還包括豆類和肝臟等食品。附帶一提,番茄除了維他命之外,還蘊含「茄紅素」成分。茄紅素是強力的抗氧化物質,消除活性氧的威力遠遠超出維他命C。只要每天積極食用番茄,肌膚就會非常漂亮。當然,這並不代表「光吃番茄就夠了」。重點在於吃遍各種蔬菜不挑嘴,攝取所有五花八門的維他命。膳食纖維的卡路里幾乎等於零另外,想要清潔腸道,膳食纖維是不可或缺的,維他命和膳食纖維豐富的飲食生活是抗老的基礎。拿具體的料理來說,就是要食用金平牛蒡絲、羊栖菜,或是滷竹筍、豆腐渣、蘿蔔絲和什錦豆這種俗稱舊時「媽媽味」的和風小菜,以及蔬菜、香菇和海藻湯料豐富的味噌湯等。膳食纖維不會從腸道吸收,卡洛里幾近於零,這些小菜能夠安心大快朵頤,沒有後顧之憂。另外,大豆富含的「大豆異黃酮」是抗氧化物質之一,因此豆腐和納豆這些大豆製品也會提升抗氧化力。(本文摘自/臉部鍛鍊法:消除法令紋,這樣做就對了!/健行文化出版)

身體健康對照食物顏色 這樣吃準沒錯!

身體健康對照食物顏色 這樣吃準沒錯!#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等一下要吃什麼?」是許多人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要美味、健康、又有變化,考慮的要素常令人暈頭轉向。印度的阿育吠陀醫學告訴我們,除了營養成分,食物的顏色也代表七輪的色光能量。想要白天精神飽滿,就吃暖色調食物,刺激腎上腺素提升精神;晚上選擇冷色調食物,放鬆情緒,讓我們舒適安眠。美好的一天,就從吃對顏色開始!紅色食物有助提升意志力、知覺、安全感和勇氣紅色光食物在視覺上能激發動機,能夠提升腎臟與腎上腺的功能。適量的腎上腺可以提高動機,加強專注力與反應能力,增加工作效率。攝取紅色光食物,例如紅蘋果、櫻桃、紅蘿蔔、紅豆,對應代表海底輪的紅色體光,在生理上對膀胱、血液、腎臟、免疫系統有幫助,同時提升意志力、知覺、安全感和勇氣。橙色食物可以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欲由於骨盆腔散發的體光為橙色,也代表骶脈輪,因此多食用芒果、木瓜、柳橙、南瓜等橙色光食物,能提升性能量。同時橙色光也會讓人增加警覺性和衝動感,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而增加社交能力。改善憂鬱可以多吃黃色食物在阿育吠陀中,黃色代表太陽輪的顏色,主要管理大腸等消化系統。而中醫裡肝臟健康與情緒相關,因此多食用鳳梨、橘子、玉米、黃豆、咖哩等黃色光食物,除了對消化系統有幫助,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心理上也會以較客觀及正面的態度面對。(本文摘自/魅麗雜誌 107期8月號)

天然的最好!健康食品無法取代食物

天然的最好!健康食品無法取代食物#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類基本上擁有較多的採集者特性,而不是獵人特性。我們可以不吃肉,但沒有水果和蔬菜卻無法存活,就是最好的證明。幾乎所有維生素,也就是對生命極為重要且須透過飲食來吸收的物質,都是植物性的。因為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當中,從未發生過植物類食物嚴重短缺的現象。因此即使我們的遺傳設定無法自行生成某些維生素,但我們都存活了下來。例如:人類和少數脊椎動物失去了自行合成維生素C的能力,卻不會造成問題;只要不是在缺乏蔬果的情況下長期航海,亦即如果沒有徹底改變遺傳下來的生活型態,我們應當都不會罹患壞血病。維生素的缺乏 都會以某種形式妨礙大腦功能在人類近期歷史中,都是因為生活型態而導致維生素缺乏的症狀。這種情形通常很緊急,以至於人類的遺傳基因來不及適應。維生素在幾乎所有的身體功能當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每一種維生素缺乏(無論是A,B1,B6,B12,C,D或是E)都會以某種形式妨礙大腦功能、海馬迴神經元生成或β類澱粉蛋白代謝,大部分是影響全部的功能。維生素的功效超多,在此我們只想問:自己究竟是想攝取天然的食物?還是人工的食物?想透過水果、蔬菜和其他完整食物來攝取維生素?或是透過營養補充品?完整食物是無法取代的我根據一項簡單事實提出基本建議:完整食物是無法取代的。即便是最好的化學技術,最多也只能初步模擬大自然幾百萬年來所形成的一個錯綜複雜的物質,更不用說取代了。種植在有機環境裡的蘋果幾乎不含毒素,裡面隱藏了幾千種現在才開始要去研究的植物有效成分。營養補給品怎能比得上?單單維生素E,大自然就創造了幾百個不同的化學變種。健康食品集團會選出其中一種,只是因為它剛好很容易合成。你真的願意相信這樣的集團是為了你好嗎?我寧願選擇橄欖油裡面多樣的天然成分,每天再吃定量的杏仁,讓我的身體從這些不同維生素E組合中選擇對我最有益的。不管怎麼說,每個人的遺傳裡存在著數百萬年以來的生活經驗,我們應該相信它。(本文摘自/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