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變

只不過血糖有點高?不規律用藥腎病變機率飆20倍

只不過血糖有點高?不規律用藥腎病變機率飆20倍#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前年體檢發現有糖尿病,為什麼今年體檢連腎臟都出問題了?」一名年約50歲的初診患者,邊說邊遞給我檢查報告。我問「有控制血糖、調整飲食及運動嗎?」「我想說不太嚴重,就沒有規律去醫院拿藥。」糖尿病腎病變就是這樣出現。控制不良的血糖全身流竄,血管產生發炎,血流豐富的腎臟破壞更嚴重許多糖尿病患者平時血糖控制不理想,通常會認為,「只不過是血糖有點問題而已,應該沒關係啦!」其實糖尿病是全身性的疾病,控制不良的血糖,會隨著血液循環到處竄,因為高血糖的高滲透壓,對血管內皮產生發炎及破壞,尤其是血流豐富的腎臟,更是特別嚴重。剛開始是腎臟變肥大,腎絲球基底膜增厚、內皮小洞消失、腎絲球系膜變多,隨著時間演變,開始會出現腎絲球系膜溶解、腎絲球的小動脈玻璃樣變性、腎絲球的瀰漫性硬化、腎小管間質纖維化……一連串的變化,並且隨著高血糖的時間越久而傷害越多、越嚴重。糖尿病患者併發腎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0倍,大約30%的第一型糖尿病患及40%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在發病 15 年內會發生糖尿病腎病變,如果加上確診前的時間,很多都會在知道有糖尿病後的6~7年就出現腎病變。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糖尿病腎病變,在古代中醫歸屬於「消渴」、「水氣」、「虛勞」、「關格」等範疇,如古籍《聖濟總錄》記載:「消渴病久,腎氣受傷,腎主水,腎氣虛衰,開闔不利,能為水腫。」將整個疾病過程、病機變化都做了闡述。另外,在古籍《外台秘要》述:「消渴……甚久病變或發癰疽或為水病。」則提到了糖尿病後期常出現的小血管病變,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及糖尿病腎病變。控制不良的血糖,在體內就是一種邪氣,進一步會產生血瘀、痰濁、痰瘀互結及瘀濁化熱生毒,這些瘀毒久了就會損傷絡脈,也就是小血管損傷。糖尿病腎病變,病因和先天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倦太過有關,病位在腎,涉及五臟六腑。病機是本虛標實,本虛是氣陰兩虛、脾腎氣虛、五臟氣血陰陽俱虛;標實是血瘀、痰濁、水濕、濁毒、濕熱等。其發展規律為燥熱傷陰耗氣,氣陰或氣虛,演變成氣陰兩虛,再進入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而瘀血、水濕、痰濁等標證貫穿糖尿病腎病整個發展過程,治療上以此為基準,臨床上再搭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偏失,加以不同調理,可以達到慢慢改善腎病變的效果。中醫調理減輕腎臟工作負擔,慢慢修復受損的地方中醫西醫各有不同,除了常見的西醫治療外,中醫調理一方面減輕腎臟工作負擔,另一方面慢慢修復受損的地方,改善腎臟的功能。中醫對於不同階段的糖尿病腎病變,有不同的治療方針,再加上每個人體質的不同,加以不同調理,通常都可以看到腎臟功能的進步,如果可以配合飲食、運動、生活作息的調整,都可以有不錯的效果。(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減重手術 助糖尿病友遠離腎病變

減重手術 助糖尿病友遠離腎病變#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糖尿病人口自2000年的1.5億,到2017年翻了近三倍,增加至4.25億,國際糖尿病聯盟預估,2045年將成長至6.29億人。而台灣每年新發生的個案數約16 萬人,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統計,糖尿病盛行率超過11%,患者超過230萬人,平均每10個成人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儼然成為新一代國病。由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攜手台大等6家醫院共同發表最新的學術研究,針對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做減重手術,減低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發生機率,是學術醫療的一大突破。蛋白尿減少 神經功能也獲改善台灣糖胖症研究(Taiwan Diabesity Study)由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支持,台大醫院內科莊立民教授主導。針對糖尿病減重手術這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聯合了桃園敏盛醫院、台大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大里仁愛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及嘉義基督教醫院。研究比較49名肥胖且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減重手術患者和338名接受標準藥物治療的患者,首度證實第二型糖尿病肥胖病患在接受減重手術後,比起不接受手術的藥物控制組,蛋白尿明顯減少,腎功能改善,神經功能也獲得改善。台大內科張以承醫師表示:「經過24個月的追蹤,病患接受檢測腎功能的重要指標腎絲球過濾速率、尿液檢測、神經系統檢查(包括腳趾音叉振動測試、踝腱反射測試、以及用來偵測足底壓力覺知的10克單股纖維測試,以識別雙腳是否有潰瘍和截肢的風險),以及眼科檢查(包括視力測量和眼底檢查),發現接受減重手術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比起不接受手術的藥物控制組,蛋白尿明顯減少、腎絲球過濾速率改善、腳趾音叉振動測試、踝腱反射測試功能也獲得改善」。此研究領先全球發表於《Obesity Surgery》8月號學術期刊上,《Obesity Surgery》為國際減重及代謝治療的重要論壇,受到國際醫學高度矚目。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王偉理事長表示,台灣糖胖症研究於2014年起跑,經過三年多努力,在2017年成功完成1000例台灣糖胖症患者的收集,並預計追蹤10年,以了解代謝手術對糖胖症患者的好處。此研究計劃結合內外科,視患者病症情況,甚至包括新陳代謝科、內分泌科及心臟科等,投入多科團隊共同研究,為糖胖症患者定期追蹤數據、術後血糖控制和飲食衛教等,幫助患者有正確生活飲食習慣避免復胖,並維持身體各項數值正常,才能遠離糖尿病併發症,多科合作達成最佳控制病情的團隊。百公斤病友 術後欣喜圓求子夢病友林淑鈴27歲時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及高血脂,體重114公斤,糖化血色素高到10.9,三酸甘油脂有300多,由於糖尿病一直控制不好,已有視網膜病變,六年前接受胃繞道手術,手術兩年後減去56公斤,足足減掉一半的體重,並順利在去年35歲時生下兒子。現在的她體重少一半,健康卻多一倍,血糖、血壓、膽固醇都回歸正常值。台灣糖尿病絕大多數為第二型糖尿病,其中合併肥胖及過重的比例高達66.4%,顯示肥胖和糖尿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併發症按發生率前五大分別為:神經病變34.5%、心血管疾病25.19%、糖尿病足23%、腎病變17.92%及腦中風7.65%。因此糖尿病被稱為沉默的隱形殺手,容易被忽視,但卻會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千萬不可輕忽。去年國人10大死因 糖尿病第5 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2019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糖尿病為國人第5位死因,糖尿病是目前台灣與全世界重要的疾病,莊立民教授表示:「台灣醫療對於糖尿病症相當重視,不斷努力尋求更好的治療方式,現在透過減重手術來治療肥胖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減輕體重外,血糖大幅降低,經由多科團隊追蹤也能及早控制身體各項數值,降低併發症發生機率,無疑是糖胖症的一大福音。」

強力胃藥致腎病變 中醫調理修復機能

強力胃藥致腎病變 中醫調理修復機能#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初診患者一臉茫然地說:「蔡醫師,我去年體檢發現腎臟功能不好,腎絲球過濾率只剩下21,不知道該怎麼辦?」他拿出檢驗報告表示,他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也不菸不酒,平常只有胃不好而已,腎臟科醫師說,應該和他長期吃胃藥有關,他不解為什麼會這樣?腸胃不適亂吞藥 恐引發多種併發症很多人有胃悶、胃脹、胃痛、胃酸逆流的問題,常常都會使用胃藥來抑制胃酸,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就是代表性的藥物。也因為它的效果太好了,雖然它必須符合使用規範才能由醫師開處方,但是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呷好鬥相報,根本就變成居家常備藥了,不管什麼情形,只要是和腸胃有關,反正先吞一顆就對了,浮濫亂用的結果,就出現了許多不好的併發症。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最早於1992年即有病例報告指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與急性間質性腎炎及急性腎損傷有關,之後陸陸續續有許多研究都提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與腎病有關的報告,而且高劑量及長時間使用,與腎病傷害程度有密切相關。研究顯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可能經由多種機轉包括:急性間質性腎炎、低血鎂症、內皮細胞受損等對腎造成傷害,導致急性腎損傷、慢性腎臟病及末期腎病變。一時之間,這種效果很好的胃藥,顯示出它並沒有原先想的那麼安全。搭配修復腎臟、健脾益胃藥材雙管齊下藥物造成的腎臟損傷,中醫認為這是因為風邪、水濕、濕毒、濕熱之邪,入侵阻滯經脈,下傷及腎,腎失開闔,無法通調水道,進而影響全身。治療上會依病情進展分期治療,在快速惡化期主要是邪實,治療以祛邪為主,利用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化濕利水、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為主要治則;在慢性期主要是餘邪未清、正氣損耗,治療多以清除餘邪,並適當扶正潤理。一般常見的中醫體質分型,像是風水氾濫型、水濕侵漬型、濕毒侵淫型、濕熱壅盛型、腎陰虧虛型、脾腎氣虛型等。另外會搭配專門修復腎臟機能的中藥材及健脾益胃的藥物,畢竟這個問題是因胃病而來,腸胃功能的調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經過了半年的調理之後,他回診時高興的說「蔡醫師,這次的檢查,腎功能進步很多喔,從原來的腎絲球過濾率21左右,現在已經回升到62了,我的身體也感覺好很多,真是太棒了,我會好好繼續繼續配合治療,讓我的腎臟再更好。」(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高血壓致腎功能剩2成 中醫調理修復

高血壓致腎功能剩2成 中醫調理修復#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本來不以為意,沒想到會這麼嚴重!」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幾個月之前覺到很累、頭暈,到醫院檢查發現因腎病變有嚴重貧血。他是外商公司高階經理人,平時工作忙碌,抽菸、應酬、熬夜早已是常態,一直以來就有血壓偏高的問題,雖然有到心臟科拿降血壓藥,但是總覺得沒什麼不舒服,所以血壓藥就有一餐沒一餐的跳著吃,直到最近出現明顯的疲倦、頭暈,一檢查就嚇到了。「蔡醫師!該怎麼辦?我最近的腎絲球過濾率GFR已經只剩下23,腎臟科醫師說這樣代表腎功能剩下大約是正常人的1/5而已……」腎臟病也會引發高血壓 互為因果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台灣高血壓造成的腎病變是末期腎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的血管結構發生硬化,進而使腎功能惡化。高血壓會造成腎臟病變,腎臟病也會出現高血壓,兩者就像是雞生蛋、蛋生雞,互為因果,也互相傷害。根據研究顯示,大多數病人診斷出原發性高血壓時,已經有第一期或是第二期的慢性腎臟病。隨著高血壓的病情持續,血壓高會造成腎絲球壓力增加、小動脈硬化、腎絲球微血管內皮損傷及蛋白尿,終致腎絲球硬化。腎絲球硬化本身即可使腎小管血液循環減少,加上蛋白尿對腎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進而導致腎小管萎縮和腎間質纖維化、間質發炎,如此反覆惡性循環下,腎臟功能就持續破壞。首務需減重運動 改變飲食習慣有高血壓的人,要如何避免腎病變的出現呢?最重要的當然是血壓的控制!控制高血壓的第一個步驟即為生活習慣的調整,包括減重、飲食習慣的改變(例如低鈉、低鈣、少喝酒)、生活習慣的改變(例如戒菸、作息規律不熬夜)、增加運動量,如果這些改變仍無法達到血壓控制的目標則可考慮給予藥物治療。中醫方面,這是屬於情志失調,腎氣虧虛,飲食不節所導致的肝、脾、腎臟腑功能失調。中醫古籍《中臟經》提到「肝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赤,頭暈,其脈浮而急,協支滿,眼眩。」這就是肝陽上亢,也就是血壓高時常見的表現。加上腎氣虛贏,精血虧少,致髓海失於充養,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脾虛運化失常,腎失固澀而精微下泄,就會出現蛋白尿,陰損及陽,最終導致濕、痰、濁膠著於內,久病入絡,瘀阻經絡,也就是腎絲球血管硬化的變化。根據虛損臟器 先養肝健脾補腎中醫的治療,針對上述的病理變化,就是以補虛瀉實為主,補虛根據虛損臟器的不同而養肝、健脾、補腎,後期涉及心肺的還需根據病情補肺、養心;瀉實則根據病情及病程分別選擇瀉火、潛陽、燥濕、化痰、瀉濁、活血、化瘀等方法,辨證使用。另外會加上改善腎臟血流、修復腎絲球功能的中藥材,一方面穩定血壓、一方面也可以改善腎功能,搭配飲食及運動、生活作息調整,高血壓腎病變是可以改善的!有一次回診時,他由太太陪同前來看診,太太高興的說:「我們本來以為腎臟科都沒辦法的狀況,中醫應該更沒辦法,結果這段時間的中醫調理,腎功能不但有達到原先心裡期待的不惡化,還已經有不小的進步了,腎絲球過濾率已經回升到51了,謝謝蔡醫師!」(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預防糖尿病腎病變 控制血糖5原則

預防糖尿病腎病變 控制血糖5原則#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糖尿病患者長期忽略血糖控制,會引發許多的併發症,而腎病變就是其中的主要併發症之一。許多糖尿病的患者會擔心長期吃藥會不會造成腎臟的負擔,但其實要預防糖尿病腎病變,最重要的便是血糖的控制。五穀類有碳水化合物、水果類含有果糖、奶類含有奶糖,會直接造成血糖的浮動;蛋豆魚肉類與油脂類會間接造成血糖的浮動,然而攝取過多容易引起肥胖,進而引起胰島素抗性及心血管疾病的產生。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纖維,膳食纖維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率,使血糖上升速率穩定,胰島素分泌較低,進而維持體內醣類正常的代謝。根據糖尿病治療指引,糖尿病人必須ABC三項控制指標都達成,才能算是控制良好:1. 糖化血色素(HbA1c簡稱A1C)<7%2. 血壓(BloodPressure)≦130/80mmHg3. 膽固醇(Cholesterol)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00mg/dL南投醫院營養室蔡秀雯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低於7%,血壓應該要控制在低於130/80mmHg。如果已經出現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則應該要控制蛋白質食物,適量補充低氮澱粉,例如冬粉、米粉、米苔目等,也要注意補充高鐵質的食物,如:牛肉或羊肉,至於某些電解質,例如磷、鉀、鈉則要依據個人抽血報告而給予調整。長效型胰島素是高安全性的胰島素血糖控制的部分,糖尿病衛教師柯慕姍也表示,長效型胰島素(Levemir)能夠補充身體分泌不足之胰島素,無作用高峰期,是高安全性的胰島素,是使用口服糖尿病藥物外不錯的選擇,且較不易為肝、腎增加負擔。預填式注射筆亦可增加老年人使用之便利性,經改良後的注射針僅0.4公分,可以大幅減少注射時疼痛感。控糖5要訣1. 調整飲食 控制醣類攝取:減少攝取醣類份量,避免大魚大肉攝取過量蛋白質,並減少鹽分攝取,達到穩定血糖的效果。2. 規律運動 建立運動習慣:運動能幫助第二型糖友減重,且有效減少胰島素阻抗,協助血糖穩定。3. 按時服藥:愈早將血糖達標,就愈能減少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當血糖無法降到標準時,需要一些藥物的輔助。4. 檢視目前自己的生活型態:修正與善待自己的身體。5. 監測血糖:可搭配App 做血糖記錄,將數值記錄下來,以利回診時與醫師討論用藥調整。嚴格遵守格式化檢測計劃病人 血糖控制有明顯改善格式化血糖監測可利用每天早上空腹測血糖,作為睡前注射長效胰島素調整劑量的依據,或者每星期連續測三天的三餐餐前與餐後血糖等。好處是可以配合病人作息,得到血糖數據,並可減少檢測次數節省血糖試紙費用。研究顯示,嚴格遵守格式化檢測計劃病人,血糖控制有明顯改善。南投醫院提醒不論是飲食控制或藥物控制,都是會了讓患者能夠控制血糖、血壓值在理想範圍之內,避免讓腎毒素持續升高,盡量延緩進入洗腎的階段。南投醫院訂期辦理腎友會活動,由醫師、營養師及衛教師等專業人員衛教病友正確的資訊,期望提供南投鄉親最好的醫療照護。

活動/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

活動/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根據公布的105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癌症仍列位第1(28.9%),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分列2、4、5、7及10位(總計高達31.4%)。慢性疾病症狀不明、持續時間長慢性疾病儼然是威脅市民健康的隱形殺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慢性疾病的基本特質為「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長」、「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甚至會造成死亡,嚴重影響個人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惟有借助「定期的健康檢查」才可發現,絕對不可以認為自己沒有症狀就忽略、拒絕或逃避健康檢查,呼籲在健康檢查後務必配合醫師及醫療人員的指導,才能有效防治慢性疾病。9月底止持身分證或健保卡即可接受健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103家社區基層診所合作,專為臺北市65歲以上的長者辦理成人健檢推廣活動,活動期間自106年9月11日(星期一)起至9月30日(星期六)止,凡設籍臺北市且今年未做過衛生福利部成人健康檢查的長者皆可持身分證及健保卡到配合活動的診所直接辦理登記及接受成人健檢。善用資訊資源 健康地圖方便查  臺北市衛生局設置了「成人預防保健資源網」(網址:https://ikh.tw/tahe/index.asp ),可以即時查詢臺北市有執行成人健檢的醫療院所地圖,民眾可以善用電腦或行動載具(如手機及平板電腦)上網直接查詢醫療院所電話、地址及所在地等資訊,同時也提供了QR Code掃描及導航功能,使民眾方便查詢。名稱: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時間:106年9月11日(星期一)起至9月30日(星期六)止地點:103家醫療院所 https://ikh.tw/tahe/index.asp  

糖友當心!併發症才是無形殺手

糖友當心!併發症才是無形殺手#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現代人來說,糖尿病並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種疾病真正可怕之處不在糖尿病本身,而在於長期的血糖增高或不穩定而引發的併發症!就曾經有位罹患糖尿病的吳小姐認為自己年輕,就忽略定期檢查,結果竟出現眼網膜病變以及腎病變。忽略定期檢查 左眼、腎功能退化才開始治療近年來,糖尿病患者與日俱增,開業醫聯合診所衛教師林泱汝表示,這位患者吳小姐憑著自己年輕而忽略定期檢查,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某天因視力模糊就診,發現左眼視網膜病變已經影響視力,腎臟功能也開始退化,吳小姐才開始認真配合治療。糖友莫輕忽糖尿病帶來的危機林泱汝指出,糖尿病需透過各項身體檢查的數值去了解糖的健康狀況,再透過飲食、藥物、運動相互配合去改善血糖值,讓糖友的健康不要走下坡!這位吳小姐雖然健康狀況已獲改善,但是出現病變的器官已經無法恢復了。因此,糖尿病用藥患者的照護,很需要透過充分的衛教指導,避免併發症的發生。糖友定期檢查 預防併發症發生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建議糖友要定期進行檢查,每3個月檢查1次糖化血色素、每年至少進行1次空腹血脂、眼底、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資深糖友(罹病5~7年以上)的大、小血管,常因血糖控制不佳發生病變,所以更要注意定期檢查的重要性,不要輕忽糖尿病併發症對身體的影響,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機。(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醫訊/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

醫訊/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腎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1%,推估約有200萬名慢性腎臟病病友,但其中僅有3.5%的民眾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顯見大多數民眾對於慢性腎臟病的認知有限,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將舉辦「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透過專科醫師講解腎病變與有氧老師教導病友運動,以期教育民眾與病友建立正確的慢性腎臟病認知。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及腎臟功能惡化慢性腎臟病友洗腎之原發因素以「糖尿病」居冠,比例高達45%,其中更有25%已進入「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因此民眾須謹慎控制血糖以避免造成「糖尿病腎病變」,輕者蛋白尿,嚴重者出現水腫、高血壓及腎臟功能惡化,最終進入洗腎之階段。適度運動 改善血糖、血壓、腎功能再者,鼓勵慢性腎臟病病友調整規律的生活方式,並適度的運動能改善血糖及血壓,同時延緩腎功能惡化,故本院邀請腎臟保健中心主任陳奎篤醫師與有氧老師林麗秋,促使病友建立正確的糖尿病腎病變保健知識,也鼓勵病友適度的運動,改善血糖及血壓,並延緩腎功能惡化。課程時間為10月28日(六),上午9:15~12:00在大雅院區11樓1102會議室,招收人數60位,報名自即日起至10月21日或額滿為止,全程免費,敬備蔬食便當,請洽(05)2752940—腎臟保健中心衛教師,恕不接受現場報名,歡迎慢性腎臟疾病病友及家屬、社區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名稱:慢性腎臟病民眾教育講座時間:105年10月28日 星期(六) 上午9:15-12:00地點: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大雅院區11樓1102會議室(嘉義市東區大雅路二段565號)  洽詢:腎臟保健中心衛教師(05)275294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