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夏天也會中風 高危險群更須提高警覺

夏天也會中風 高危險群更須提高警覺#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73歲的婆婆有高血壓多年,一直很注意自己的健康,幾天前正在吃午餐時突然覺得拿筷子的右手越來越重,講話變得口齒不清,很難把話說清楚,正想走去廚房倒杯水來喝,卻發現自己的右腳使不上力,差一點摔倒,婆婆覺得自己身體怪怪的,想想可能是最近天氣太熱了,於是在家人的攙扶下決定先去睡個午覺看會不會好一點,沒想到傍晚一覺醒來,右手右腳幾乎舉不起來,連從床上起身都沒有辦法,家人發現不對勁,趕緊把婆婆送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經診斷是腦中風。之後幾天,在醫護人員細心治療下,婆婆的力氣逐漸恢復,不過還需要繼續接受好幾個月的復健,才能回復之前的生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李怡蓁醫師表示,中風危險因子很多,包含有年紀大於六十五歲、有中風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律不整、動脈粥狀血管硬化、抽菸、喝酒、少運動、肥胖等等。而糖尿病的患者中風機率為一般人的1.5至3倍,高血壓為2倍,心血管疾病為2倍,心臟衰竭為4倍,而心房顫動則為5倍。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統計了該院2007年至2009年之1200多名中風患者的資料,發現除了糖尿病的病人從症狀發生到到達醫院的時間較早之外,有其他危險因子的病人其到院時間並沒有比較快。由於,中風症狀發生後兩個小時內到達醫院的患者有機會可以接受血栓溶解劑打通血管。因此呼籲中風高危險群的病人,若是有突然出現的半邊顏面或是半邊肢體麻木或無力或是突然出現的理解或說話能力障礙,不應拖延,及早到醫院診斷及治療。 

新手術!讓頑固高血壓「投降」

新手術!讓頑固高血壓「投降」#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有許多年紀輕輕才三十多歲的高血壓病患,血壓高達240/170,一天要吞上十幾顆降血壓藥,血壓還是在180/100降不下來,每天都活在爆血管中風的恐懼中,甚至伴有憂鬱症,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指出,像這樣子「頑固高血壓」的病人不在少數,以前沒有好的治療方式,用盡各種藥物和治療也無法控制下來,嚴重甚至有病患併發中風終生癱瘓。殷偉賢主任表示,台灣成年人口高血壓盛行率約27%,高血壓疾病也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所耗用的健保資源更是非常龐大。儘管如此,高血壓控制率卻不足三成,積極的藥物治療顯然無法完全控制此疾病。殷偉賢主任說,若病患使用三種以上包含利尿劑的降壓藥,並已到達最高耐受劑量,仍無法,即屬於所謂的「頑固高血壓」,這類患者據估計至少佔高血壓病人的10%,推估全台這類高血壓患至少43萬左右。殷偉賢主任指出,近來發現藉由射頻燒灼術阻斷腎臟交感神經能有效控制血壓,施行方法與一般心導管手術類似,用特製的燒灼導管,經由股動脈到達兩側腎動脈釋放射頻能量,破壞腎動脈壁交感神經末梢,每側腎動脈燒灼處約只需4~6點,手術時間短,無重大併發症。殷偉賢主任指出,根據研究,術後第一個月的收縮壓/舒張壓可分別降低20/7、第三個月為24/8、第六個月為32/12毫米汞柱,有些病患經過「腎交感神經射頻燒灼術」治療後,甚至不必再服用任何藥物,除此之外燒灼術還能改善血糖的代謝及胰島素敏度,結果令人鼓舞,但目前國內衛生署目前尚未通過此項治療。

腰痛腳麻以為中風 竟是子宮肌瘤惹禍

腰痛腳麻以為中風 竟是子宮肌瘤惹禍#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42歲林小姐因不孕到婦產科求診,經輸卵管攝影,及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竟長了5顆肌瘤,其中ㄧ顆4公分大小的肌瘤因壓迫輸卵管,造成林小姐不孕。另外最大顆達5公分的肌瘤更壓迫骨盆腔神經,難怪她長期飽受腳麻所苦!直到醫師經腹腔鏡手術將5顆肌瘤取出後,讓林小姐不再出現腰痠腳麻症狀!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發生的原因至今還不明確,推估可能和遺傳及長期動情激素過度刺激有關。國內30歲以上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的比例高達20%,而40至50歲婦女發生率更高達3成。女性晚婚晚孕現象也讓門診因子宮肌瘤壓迫輸卵管造成不孕激增2成,提醒婚後ㄧ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無法順利懷孕的婦女應重視子宮肌瘤引發不孕的問題。郭安妮醫師說,林小姐的子宮肌瘤數量多、體積也較大,屬於漿膜下肌瘤,這類肌瘤容易從肌肉層長出來往外向骨盆腔突出,由於生長空間較大且不受限制,加上初期沒有症狀,發現時都比較大,常見壓迫旁邊的器官如膀胱及輸尿管,導致患者出現頻尿或因感染尿不出來的情形,另外長期壓迫輸尿管,嚴重時會造成單邊腎臟萎縮的狀況。子宮肌瘤壓迫到輸卵管的機率不高,但容易造成不孕;另壓迫到骨盆腔神經的機率更低,讓患者經常合併腰痠腳麻症狀。另外若肌瘤長在靠近子宮內膜位置,就屬於黏膜下肌瘤,會有大量經血且持續時間長,常常合併嚴重貧血。如果長在子宮肌肉層內,就屬於肌肉層間質肌瘤,是目前最常見的子宮肌瘤。郭安妮醫師建議,針對症狀較為嚴重,或是藥物治療無效者;或是肌瘤一下長的太快,就要施行手術治療,如果想要生小孩的患者,可以使用腹腔鏡將肌瘤切除,保留子宮。如果不計劃生育,就可以直接將子宮摘除。若肌瘤長在子宮內腔,屬於黏膜下肌瘤,則可以施行子宮鏡肌瘤切除術。

奇怪耶!爺爺不吃飯? 恐患老年憂鬱症

奇怪耶!爺爺不吃飯? 恐患老年憂鬱症#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83歲的爺爺,一年多前變得退縮,不與人互動,近期甚至會說看到一些人影,偷他的東西等,後來爺爺的視力退化到完全看不到,於是心情更鬱卒,更容易生氣激動,甚至用絕食的方式自殺,讓家人擔心不已,只好讓爺爺住院治療,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唐嘉宏提醒大家,在這個醫療技術進步的時代,我們有責任要多關心家裡的老人家,一旦發現憂鬱的跡象,就趕快就醫做全面性的診治。而後經過一連串檢查,證實爺爺之前患有局部腦梗塞,引起失智症,之後才出現許多憂鬱症狀。經過藥物、非藥物治療後,爺爺的情緒終於逐漸改善,也能配合吃東西了。唐嘉宏醫師也提醒大家,早期就醫,才能早期確診,早期治療,以達到最佳的療效。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唐嘉宏表示,其實爺爺早在好幾個月之前,就出現了許多憂鬱的徵兆。他說,當老年人憂鬱發作的時候,常常不會表達心情不好,而是表現出煩躁、容易生氣、抱怨身體不舒服。如果家屬敏感度高,常會發現老人家原本的興趣嗜好,漸漸地不想去做。但這時候很少人會勸長輩去看醫生,因為家屬常常覺得憂鬱只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不願去重視,也不承認那是一種病,認為那只是在鬧情緒而已。病人憂鬱的時候,本來就會悲觀、覺得沒希望、看醫生不會好、吃藥沒有用,更怕看精神科會被別人以為自己得瘋病,所以當然拒絕就醫。最後往往因為不吃東西,才被強迫帶來就醫。晚年才發作的憂鬱症狀,有許多可能原因,唐嘉宏醫師指出,包括意識起伏的譫妄狀態、身體疾病造成憂鬱(例如貧血、維他命B12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腦部病變(尤其是腦中風)造成憂鬱、或失智症伴隨憂鬱等等。唐嘉宏醫師也說,像爺爺一開始沒有明顯的手腳無力、嘴歪眼斜症狀,屬於無症狀中風,後來出現憂鬱症狀時,就很容易忽略中風這項病因。近年來因為影像學的進步,幫助我們把這些微小病變都診斷出來。因此,除了用平常的抗憂鬱藥物來治療之外,還能夠對症下藥,同時去治療大腦當中的血管性病變。

中風追蹤很重要 超音波檢測防病變

中風追蹤很重要 超音波檢測防病變#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中風是多數人都怕遇到的事,不僅家屬必須投注照料,即使康復了,更需要定期追蹤。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張毓倩醫師表示,在門診中,很常會遇到病友說:「醫師,我不怕死啦,就怕中風!」。的確醫學在進步,病友也越來越勇敢,大家都不忌諱「好走」,但是「中風」之所以讓人覺得可怕,就是因為造成的後遺症太多。中風病友必定要追蹤檢查的腦部血管超音波,能追蹤術後情形及評估病情發展。腦部血管超音波是利用超音波的穿透力進一步來檢查頸部或顱內血管的血流變化,可評估血管結構、動脈硬化程度、狹窄等病變。腦血管超音波所作的血管大致分為二大部分:頸動脈超音波和顱內超音波。醫師表示,有些病友會問:明明是做腦血管超音波,為什麼是從脖子作?事實上腦子裡所有的血管,都是由心臟出發,經過主動脈,再從頸動脈與脊椎動脈分叉而出來的。像水流一樣,找阻塞或狹窄,源頭近端是一定要看的!超音波的本身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影響,只有超音波探頭碰觸之輕微壓迫感。所以腦血管超音波的檢查,對病人絕無傷害性,只需安靜的躺在床上30~40分鐘,配合檢查人員的指示,不要說話,咳嗽或任意移動身體,即可完成。檢查結果對於診斷與治療腦中風及腦循環障礙有極大的幫助,可評估受腦血管疾病危險程度。神經科醫師會根據檢測數據評估血管硬化及狹窄的程度,追蹤病友病情變化及危險因子,適時為病友調整治療並建議生活上的預防方法。目前健保的給付相關規定是與腦中風相關的疾病,如缺血性腦中風、暫時性腦缺血、內頸動脈狹窄術前評估與術後追蹤。曾經中風的病人,建議依照醫師指示按時追蹤。如果是中風危險因子眾多的老人家: 年紀大且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的病人,若發生疑似中風徵兆 (突然單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意識障礙) ,建議應盡速尋求醫師的診療並適時安排檢查。

簡單CHADS2量表 有助評估中風風險

簡單CHADS2量表 有助評估中風風險#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女性患者因為腦中風住院,住院中從心電圖發現有心房震顫的現象,因此給予抗凝血劑控制腦中風,但出院一段時間後,沒有回來複診,且也自行停止服藥,半年後,又再次因為中風而住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科蔡佩君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患者可利用簡單CHADS2量表來評估發生中風的風險。蔡佩君醫師解釋,所謂CHADS2量表即是,心衰竭(C)、高血壓(H)、75歲以上(A)、糖尿病(D),以上各一分,有過中風史(S)或是暫時性腦缺血(TIA)則以2分計,從加總後的CHADS分數即可得知中風風險。若CHADS分數是0分就屬低風險;1分是中度風險;大於等於2分,則屬重度腦中風險患者,建議長期服用抗凝血劑,以降低中風風險。蔡佩君醫師表示,腦中風可區分為二大型:出血性及阻塞性。而阻塞性腦中風,其中有一類被稱為栓塞性腦中風,與心律不整有很大的關係。心房震顫是最常見的頑強性心律不整,其發生率約為0.5%~1.0%,隨著年齡增加,比率亦隨之升高,75%的心房震顫患者年齡層分佈在65~85歲之間。患者常形容心臟會有不規則快速的跳動,如:心悸或胸部不適應,而其併發栓塞性腦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如果合併有風濕性心臟病,其中風機率更高達17倍,而中風之發生率也隨著年齡增加(大於70歲)而上升。最後,蔡佩君醫師更提醒患者,應該遵守醫囑用藥、不要隨便停藥並且一定要記得定期回診。

施打血栓溶解劑 有效降低中風後遺症

施打血栓溶解劑 有效降低中風後遺症#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大林慈濟醫院在最近三、四年中,針對急性中風的病人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比例,在全國登錄體系中排名前三名,讓病人有二至三成的機會可以減少嚴重後遺症,使用後殘存嚴重神經後遺症的病人數量會明顯減少。因替病人施打血栓溶解劑比例高,日前榮獲台灣神經學學會頒發「台灣中風登錄頂尖治療貢獻獎」,神經內科醫師許明欽表示,若能建立民眾正確的中風急救觀念,在黃金治療時間內協助醫師做出治療決定,就有機會減少中風帶來的嚴重後遺症。許明欽醫師表示,急性腦中風治療的藥物主要有兩種,一是阿斯匹靈,另一種就是血栓溶解劑。許明欽表示,依據臺灣腦中風醫學會的建議,施打血栓溶解劑的年齡在18至80歲間,86歲以上施打的風險較高,但風險高不代表完全不能打,在醫療團隊對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和風險有把握可以處理,家屬也能夠接受相關風險的情況下,病人還是有治療的機會。然而,血栓溶解劑施打後有6%的病人會有大出血危及生命的危險,病人家屬卻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是否接受治療的決定。許明欽表示,有些家屬聽到打了後可能會大出血,難免感到害怕,然而為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醫師通常希望家屬在十分鐘內做出決定,因為病人送到醫院後還需要做電腦斷層等相關檢查,若家屬再考慮得久一點,就會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建議一般民眾平時即建立正確的腦中風急救觀念,在危急時才能迅速協助醫師做出治療決定。後續由神經內、外科等醫療團隊協力合作,將出血所造成的危險降到最低。許明欽醫師指出,中風病人有8成是血管梗塞,其中有6成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者,民眾應按時接受健康檢查,以便提早發現、提早預防,降低中風發生的機率。

科學中風算命攤 算出您中風的風險

科學中風算命攤 算出您中風的風險#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中風是國人死因的前三名,是老年人殘障的主要原因,根據腦中風學會資料台灣每年約有8萬人中風,其中約3萬2千人因中風而重度殘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表示,隨老年化人口急劇增加,每年中風病人將持續增加,龐大照護開銷會讓更多家庭無力負擔,身心負荷加重,中風是國家社會急須重視的長期照護問題。因此中風的防治更顯得重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特別舉辦免費中風預防篩檢、提供中風算命攤幫民眾算中風風險、現場有專家提供諮詢,中醫師示範針灸應用於中風預防與治療,並有社工師介紹中風可尋求的社會照護資源,專家演講如何預防中風。     神經部劉崇祥主任表示,很多人不知道中風可以預防,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預防中風,而且大家都知道算命趨吉避兇,現在也有科學中風算命攤可以算出中風的風險,隨著醫學發展,研究發現更多疾病與中風的關係,如許多癌症、腎臟病等都會增加中風風險,預防重於治療。 現場邀請中風病患與家屬,從影片看中風病人從住院到復健的過程,病人與家屬現身親敘中風衝擊,廖先生在家人鼓勵努力復健,打敗中風造成的身體殘障,抱著達成攻頂玉山的夢想,展開步伐邁向快樂的人生;透過活動,民眾對中風的嚴重性有進一步了解,也更有動機做預防措施,跟中風永遠說再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