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元旦假期冷颼颼 注意保暖防中風

元旦假期冷颼颼 注意保暖防中風#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冷氣團即將來襲,中央氣象局報告顯示元旦四天假期氣溫又要下降了!國民健康局特別呼籲民眾,跨年或元旦出遊須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患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誘發心血管疾病及其併發症。健康局提醒民眾,牢記「FAST」口訣,以辨別中風四步驟。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完整;當出現其中一種症狀時,就要趕快送醫;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一旦自己或家人、朋友出現中風徵兆,要趕緊就醫,把握黃金3小時的治療時期,就醫前注意保持鎮定,將病患麻痺的那一側朝上側臥,以免嘔吐物或分泌物掉入肺部導致吸入性肺炎,再來避免餵食任何食物或藥品,切記解開緊身衣物,如皮帶、胸罩、領帶等,以協助病患呼吸。面臨寒流來襲,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要定期量測血壓,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準備元旦升旗及假期出遊更須特別注意保暖,除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不可少外,亦須防止鞋襪潮濕,以避免足部凍傷。另天氣寒冷民眾趁元旦假期遊玩泡溫泉,要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

天氣冷颼颼 「FAST」口訣辨中風

天氣冷颼颼 「FAST」口訣辨中風#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冷氣團又來報到!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發布的低溫特報,國民健康局特別呼籲民眾,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患及老年長輩,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中風。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呼籲心血管疾病患者,面臨冷氣團來襲,要定期量血壓,並遵守醫囑服用藥物。同時要特別注意保暖,除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不可少外,須防止鞋襪潮濕,以避免足部凍傷。另要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而夜晚或早晨起床,不宜急遽站起,應緩緩起身稍坐床邊幾分鐘,無頭暈等異常症狀再站起來,以預防姿態性低血壓引起的暈厥或跌倒。此外,國民健康局更提醒全國65歲以上之長輩,可能因環境溫度變化而使反應變遲鈍,在這段期間,家人要特別關照長輩的起居與活動,確實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以維持熱量,避免過多的熱能散失;如發生低體溫時,要設法取暖,迅速送醫。此外,在寒溫中應儘量減少外出,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以免因周邊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鈍化,而增加跌傷、骨折的風險。再次呼籲民眾牢記「FAST」口訣,以辨別中風四步驟,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再來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完整;當出現其中一種症狀時,就要趕快送醫,最後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

該減肥!醫:肥胖為心血管疾病元凶

該減肥!醫:肥胖為心血管疾病元凶#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冬季,真是讓心血管疾病患者倍感威脅的季節,各大醫院也不斷傳出冬季因心肌梗塞死亡,或是中風病例暴增的消息;而台南地區日前也在短短十天之內,就出現十五名因心肌梗塞而死亡的民眾。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到底該怎麼辦,才能脫離冬季奪命的威脅呢? 中醫師廖千慧也說,最近寒流一波接一波,氣溫明顯下降,因心血管疾病到醫療院所就診的病患明顯增多。在中醫門診中,也紛紛出現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為身體不適而來就診,以血壓升高、頭痛、頭暈目眩、耳鳴、心悸、胸悶、胸口有壓迫感、心臟無力感的症狀最多。那心血管疾病只好發在老年族群嗎?廖千慧指出,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飲食習慣不佳,又缺乏運動,所以台灣的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另外,門診中還有些年輕患者,雖然沒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問題,卻因為曾經遭受重大變故,罹患創傷症候群、憂鬱症,情志失調導致心脈痺阻受損,出現心臟疼痛、心悸、胸悶、手腳麻木、失眠、恍神的症狀,在冬天也會更容易出現心臟不適的狀況。根據WHO統計,2008年以來,全球成人中有十分之一以上肥胖,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兇。台灣每年也有近萬人罹患心腦血管疾病,且連續四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前二、三名,因此預防心血管疾病,首先要從體重控制開始!對此,中醫師廖婉絨強調,多數心血管疾病的元兇是肥胖!要預防或改善心血管疾病,根本之道就是體重控制。而冬天由於天氣寒冷,民眾習慣吃入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來禦寒,以致體重增加,更增加了心血管的負擔。所以,冬季減重應不鬆懈,忌大吃大喝,「三高族」勿盲目冬令進補,把握三低一高(低油、低脂、低鹽、高纖)的飲食原則,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中風發病年輕化 31歲成植物人

中風發病年輕化 31歲成植物人#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年輕人別以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日前一名三十一歲的高姓男子與家人共同晚餐時,突然昏迷倒地,送醫急診到院前已無意識。經台北醫院神經外科檢查證實為腦幹出血中風,評估有生命危險,急救後雖然生命狀態趨於穩定,但因大量的腦幹出血,仍不幸成為植物人。根據衛生署資料統計,腦中風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三名,一年約有三萬五千人發病,有將近一萬五千人死於腦中風,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林水龍院長表示,中風患者過去以中高齡居多,但近年中風發病年齡逐漸下降,提醒年輕族群也應維持健康體態、正常作息與均衡飲食,認識腦中風進而預防並降低發病率,中高齡者更應注意養生,如發現有中風早期症狀,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儘速就醫。 台北醫院神經外科廖俊智主任表示,中風的高危險群如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中風家族史或中風病史、體重過重等,高男有高血壓病史,且屬於病態性肥胖患者,但未按照醫囑控制血壓,突然中風造成日後生活失能等問題,需有人照護。林水龍呼籲,民眾應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與體重,可以降低腦中風的機率,高血壓患者應按照醫囑服用藥物,控制血壓下降時,腦中風的機率也會跟著降低,不要驟然停藥及擅自調整藥物劑量,避免病情惡化導致不良後遺症。

中西醫合作照護 中風病患復元效果佳

中西醫合作照護 中風病患復元效果佳#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中風是許多人最怕遇到的事,臺中慈濟醫院結合中西醫療團隊合作,成功搶救高死亡率的腦幹出血中風病患,讓嚴重出血面積超過腦幹二分之一以上、昏迷指數也只有四分的病患,兩週內恢復意識。病患復健半年後,已經可以靠輔具站立,也能溝通。臺中慈濟醫院心臟內科莊銘仁醫師提醒,腦中風病患幾乎都有高血壓,高血壓病患的微小血管常會彈性疲乏、硬化,天冷收縮,容易破裂出血或狹窄梗塞,千萬當心!詹先生原本是單車環島健將,雖然有遺傳性高血壓,卻一直認為,靠運動就能控制,某天他在家裏突然暈眩、手腳麻痺,從沙發滑落後倒地,送到臺中慈濟醫院急診,到院前已無意識。急診醫師插管急救,檢查證實腦幹出血中風,出血面積超過腦幹一半,且重度昏迷,神經醫學團隊評估有生命危險!醫學研究,這類病患高達五成會在四十八小時內死亡,就算救活,也高達四成機率會癱瘓、成為植物人!家屬與醫護團隊都沒有放棄努力,除了由加護病房團隊以藥物穩定詹先生生命徵象外,更會診中醫部黃仲諄副主任共同照護。令中西醫團隊欣慰的是第三天起詹先生昏迷指數上升到七分,兩週後恢復意識,而且脫離呼吸器!國外醫學研究,中重度以上腦損傷病人,單純由西醫治療、復健,四成病患在一年後可恢復生活自理。現在他衷心期盼高血壓病友:「一定要聽從醫囑服藥控制血壓!」腦幹是生命中樞,連結大腦與脊椎神經,一旦出血,神經外科醫師不會貿然動刀清除血塊。中醫部黃仲諄副主任選擇通暢人體「中焦氣機」的大黃、半夏、陳皮、茯苓等調整脾胃氣血,再搭配鬱金、石菖蒲、冰片等減少自由基,改善腦部發炎、水腫,提升病患身體能量系統自我修復,排除有害物質,止住出血。中醫也搭配了針灸促進精氣血循環,在中西醫藥物控制外,抓住一線生機。黃仲諄醫師指出,重度腦中風個案的中西醫會診時間,最好掌握在黃金期七天內,原理是受傷瀕死的腦細胞兩到三週內會衰亡,即時給予受損細胞營養,幫助細胞自我修復,效果越好!黃仲諄醫師臨床中西醫合作經驗,累積超過卅例中風與創傷性腦損傷病患,七成以上病人治療半年後,可達到意識清醒、生活自理成效。黃醫師相信,中西醫合作治療幫助腦中風與腦損傷病患縮短復元時間,並改善神經受損程度,達到雙倍成效。  

氣溫變中風患者增 應監控血壓數值

氣溫變中風患者增 應監控血壓數值#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今年冬天為暖冬,氣溫容易忽冷忽熱,導致中風高峰比往年提早報到。臺中慈濟醫院醫療團隊發現,不少三高病患總以為「有吃有保庇」,會固定按時吃藥,卻忽略監控血壓、血糖,指數異常也不在意,醫師強烈建議,高血壓病患早上起床還沒有吃藥前量血壓,讓醫師能控制血壓,同時早晚也要注意保暖,避免中風找上門。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江俊廷醫師指出,忽冷忽熱的天氣正是造成中風高峰期提早報到的原因。 進一步了解這些病患生活史,江醫師發現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忽略監控血壓指數。他說,一位才五十歲出頭的高血壓病人,第一次中風後,都在住家附近追蹤,長期服藥,偶爾量血壓,收縮壓高達170多、舒張壓將近100,比起國民健康局收縮壓135、舒張壓85的標準相距甚遠,家人關心詢問,自覺沒有不舒服的病患,反而叫他們少囉嗦,這位病患最近二度中風住院,雖然努力復健,但效果不如預期,他很擔心再發生第三次,十分沮喪。「不是有吃藥就代表有控制,很多病患固定按時服藥,表面看來服從醫囑,卻未固定監控血壓,即使量出來的血壓值異常也不在乎,根本是抱著『有吃有保庇』的心態,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江俊廷醫師提醒高血壓病患,藥物必須適合每個人當下的狀況與體質,才能有效控制血壓,透過天天量血壓監控數值變化,才能確保服藥效果。患者若出現類似嘴歪眼斜、口齒不清、單側手腳麻木、走路不穩等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爭取最佳的治療時機,以降低腦中風的後遺症。江俊廷醫師強調,有控制血壓的人,應該天天都要量血壓,知道自己服用藥物後的結果,很多中風的病患都是在凌晨發作,那時已經沒有藥效了,建議高血壓病患早上起床還沒有吃藥前量一次血壓,那時的血壓值是前一天藥物最末期的作用,可以幫助醫師了解病患藥效空窗期的狀態,以適時調整藥物。

現世報?惡男搶中風老翁自己也中風

現世報?惡男搶中風老翁自己也中風#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難道真的有因果輪迴、現世報?高雄一名五十三歲湯姓男子,於今年八月行搶一名因中風行動不便的老翁,警方日前循線逮人,竟發現嫌犯也中風臥床!對此,醫師表示,中風其實無時無刻都有可能發生,此案件的時間點只是純屬巧合;不過醫師也提醒,秋冬是腦中風好犯的季節,若出現相關症狀務必馬上就醫。醫師解釋,中風型態大致可分成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兩種。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體內的血栓循著血流進入腦部,引起腦血管堵塞;或因為腦血管隨著年齡增長而硬化、狹窄,造成局部組織缺氧壞死。出血性腦中風多半因為陳年高血壓引起,為腦部急性出血形成血塊,血塊壓迫到不同區塊的腦組織就會對身體不同部位造成傷害,且出血性中風的病人往往比缺血性中風的患者病情變化更急遽、更危險。醫師提醒,秋冬是腦中風好犯的時節,民眾可以「辛辛那提到院前中風指標」(The Cincinnati Prehospital Stroke Scale)為疑似中風患者進行快速、簡易的評估。首先,可先請患者微笑,觀察臉部是否有歪斜、不對稱的情形;再來請患者說出自己的名字、電話,觀察表達能力是否有異;最後請患者兩手平舉、雙眼微閉,看是否有單側肢體無力的情形。醫師說,這三項指標,若有其中一項符合,就有約72至75%的機率為中風,必須盡速送往有神經內外科、電腦斷層設備及設有加護病房的大醫院救治。

溫差大當心中風 發現徵兆立即就醫

溫差大當心中風 發現徵兆立即就醫#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秋冬早晚溫差大!而季節轉換也讓一些腦血管疾病的病友們又擔憂了起來。中風一旦發生,對病人本身和對家庭都是一大衝擊。民眾應認識中風的危險因子、臨床症狀、醫療處理,以及復健恢復。阮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毓倩表示,中風常見的徵兆為口齒不清,意識障礙,單側肢體麻木或無力。這些狀況也可能單獨發生,也同時出現。應掌握黃金治療時間,就近送到有能力處理的醫院治療。一有中風的症狀,送至醫院,經醫師的診查後,通常先安排電腦斷層檢查,以確定是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再決定治療方針。就缺血性中風而言,「打通血管」的藥物--血栓溶解劑,因容易有腦出血的併發症,在治療時效上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即所謂「黃金時間」:於中風發生三小時內才能使用!年紀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除了年紀之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律不整、心衰竭、曾發生過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抽菸、不運動等,也跟腦中風相關其他口服藥物,如抗凝血劑,血小板抑制劑,是防止血栓繼續生成擴大,除了藥物外,血壓血糖以及體溫的控制,輸液(水分)的量也跟治療息息相關,不可過高也不可太低,依每位病人的狀況做適宜的調整!此外,中風的藥物也是要一直服用,就像心肌梗塞過的病人一樣,病情會好,但長期服用藥物以避免下一次的發生是很重要的!醫師會根據每位病人陸續追蹤的情形適時調整藥物,但千萬不要自己認為好了就不服用。急性中風和急性心肌梗塞一樣,愈早治療,復原的機會愈大。但畢竟中風是「一手一腳」的失能,神經一旦受傷,要恢復便是需要一段漫長的復健之路。中風發生後,病情相對穩定時,建議復健盡早介入。一般復健黃金期約是6個月。當然每個病人恢復速度各有快慢,就算一開始進度緩慢,只要保有恆心耐心繼續認真復健,恢復程度就會越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