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五旬男子自以為健康 手腳失靈竟是中風

五旬男子自以為健康 手腳失靈竟是中風#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51歲的蔣先生,有高血脂的情形,但是因為體格壯碩,平常也少有病痛,所以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很健康的人。某一天早上工作時,他突然感覺頭有點痛,過不久發現左半邊手腳開始不太靈活,緊急到雙和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蔣先生右側中大腦動脈堵住,幸好腦部組織尚未壞死,立即進行手術,儘管距離出現中風徵兆的時間已經六小時,治療依然成功。影像醫學部主任陳啟仁表示,過去中風有所謂的黃金三小時,也就是中風在三小時內注射血栓溶解劑可以有效改善。但是現在透過高解析度影像,可以清楚看到腦血管哪裡堵住,以及血管支配的腦細胞是否壞死,更準確判斷還能不能救、以及如何救,因此中風六個小時的病人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康復。蔣先生的主治醫師黃祐賢說,一般中風都是以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來治療,但是如果腦細胞已經壞死,打通血管之後反而容易造成腦出血,所以必須先確認腦部組織是否尚未壞死。蔣先生的腦部除了有血管塞住,還有一段非常狹窄,所以醫療團隊在打通阻塞的血管之後,把支架放進狹窄的動脈內,預防日後中風再發生。康復的蔣先生回憶說,其實在發生頭痛的一個多星期前,已經出現頭暈和手指發麻的情形,但是他覺得自己一直很健康,所以繼續熬夜工作不理它。沒想到竟然會中風,現在手術後,不但頭不痛,頭暈和手指麻的情形也都好了。原來這就是中風的前兆,對於身體的警訊,實在不能太鐵齒。由於腦血管疾病來的又快又急,處理不好又容易造成患者一生的遺憾。黃祐賢提醒,「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意識改變、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及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醫學界把它和冠心病以及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如果民眾症狀請迅速就醫,千萬不要忽視和逃避。

氣溫驟降 心腦血管疾病高峰期!

氣溫驟降 心腦血管疾病高峰期!#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面對寒流持續來襲,嘉義基督教醫院腦中風中心特別呼籲民眾在寒流期間要特別留意保暖,若發生腦中風情形發生時應盡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腦中風總是在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不僅是造成肢體障礙的主因,對家庭起居上也產生很大的影響。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宋昇峰表示,中風主要是腦血管產生病變,引發出血或血流不通暢。而且往往發生在一瞬間,讓人措手不及,在照顧上更成了家庭與社會沉重的負擔。而腦中風的種類可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臨床上,又以缺血性腦中風居多,約佔80%左右。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情形時,民眾務必熟記並活用「FAST」口訣,即突發性臉部歪斜(Face),手臂單側無法高舉(Arm),或說話含糊不清(Speech),記下發作時間後立即就醫(Time),有上述三種情形時,應盡快叫救護車送醫,能在三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其治療效果是最好的。宋昇峰再度提醒,寒流又要來襲,氣溫變化差異大,是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高峰期,民眾務必要留意自我的健康,每天量血壓外,只要出現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把握黃金三小時的救護時間。 (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提供)

肚痛別輕忽 腸中風若壞死八成致命!

肚痛別輕忽 腸中風若壞死八成致命!#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九十一歲的陳老太太平時身體硬朗,雖然有心房纖維顫動的情況於門診追蹤,但平時都沒有甚麼症狀,還可以常常去慈濟做志工。去年年底,有一天突然肚子痛得厲害,排便幾次出來都是鮮紅或暗紅色的血便,趕緊由家人帶到急診室就診,經檢查後才發現主要供應小腸血流的上腸繫膜動脈阻塞了,當天半夜臺北慈濟醫院血管外科胡晉源醫師,緊急為陳老太太安排溶栓導管手術,將導管放到阻塞的血管處並給予血栓溶解劑。 醫療團隊本來擔心因腸缺血而引起的腸胃道出血,恐怕無法馬上經口進食,所以先給予幾天的靜脈營養,之後老太太血便的情況在術後第五天都解除了,順利開始由口進食,並於一個禮拜內出院回家休息。 胡晉源醫師表示,腸動脈阻塞即所謂的腸中風,若沒辦法適時診斷,往往待小腸因缺血而壞死後,只好進行大範圍的小腸切除手術,併發腹膜炎、敗血症或營養不良,死亡率高達八成。胡醫師說:「腸動脈血管栓塞的病患最常表現為急性腹痛,通常伴有之前的心臟病史,像是心房震顫或是做過瓣膜手術。其腹痛的特點為不論觸診與否,患者均會感到與觸診壓痛不成比例的腹痛,且疼痛點較難定位,常為整個腹部散佈性的腹痛,有些人在疼痛前後還會伴有血便的情形發生。」 胡醫師提醒,腸中風好發在五十五歲以上本身有心血管病史的族群,若本身有心房震顫等危險因子,應於門診追蹤及定期檢查,一旦肚子疼痛但腹部卻柔軟或伴有血便時,應儘快就醫。

婦女偏頭痛 心臟病、中風第二主因!

婦女偏頭痛 心臟病、中風第二主因!#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婦女患有嚴重的偏頭痛且伴有視力障礙的人,可能會使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增加!但科學家們表示,比起偏頭痛的徵兆和隨著病情發展出的視力問題,包括閃光,高血壓仍是中風或心臟病發的大指標。一項具有15年意義的研究,追踪了27860名婦女,其中有1,435位有偏頭痛先兆,儘管以前就有表明偏頭痛會增加中風、心臟疾病一倍的風險,但從未被定為第二大因素。研究報告作者托比亞斯庫爾特博士表示,繼高血壓,偏頭痛先兆是第二個最強大引發中風、心臟疾病的誘因,會讓糖尿病、吸煙、肥胖或是家族早期心臟病史提前到來。庫爾特說,有偏頭痛先兆困擾的女性比沒有這困擾的女性,超過了3倍的風險;另外,由同一學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有偏頭痛先兆的女性,採用荷爾蒙避孕藥也可能產生血塊。

急性中風不能等 盡速就醫搶時機

急性中風不能等 盡速就醫搶時機#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根據台灣腦中風登錄,民國96-98年急性缺血性中風,接受血栓溶解治療比例為1.5%。成大醫院中風中心與成功大學醫療效益研究中心分析96-99年全民健保資料庫發現,臺南市此治療比例為2.1%,居五都之冠。推測臺南市有較高比例的原因可能是民眾警覺性高、善用119求救及就醫方便性等因素。雖然此比例逐年進步,但是相較於先進國家的現況,臺南市還有進步的空間。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陳志弘指出案例,一名55歲男性,因長期抽菸、有高血壓病史但未規則服藥,去年12/31晚上十點看完電視欲起身時發現左側肢體較為無力,當時想說再坐下來休息一下看看會不會比較好轉,休息1個多小時後症狀仍舊無法改善,至急診求治時已接近發作兩小時。陳醫師指出,病患常誤以為黃金3小時的意思是指發作後3小時到達醫院,其實黃金3小時是指藥物治療的時間要在中風發作後的3小時之內,可幫助改善預後。但是病患到達醫院之後還須經過相關檢查評估,一般需要約60分鐘。如果在中風發作2小時之後才送到醫院,可能就會錯失治療的時機。研究顯示病患於發作90分鐘內接受治療後症狀改善的比例是三小時才接受治療的兩倍。陳醫師表示,幸好該病人沒有等到跨年倒數計時之後才到醫院,否則可能就錯失治療的時機。個案在急診檢傷迅速啟動中風3小時的傳呼,接受神內醫師的跨年評估,於抵達急診45分鐘接受了血栓溶解治療,住院後症狀改善。病人常以為休息或睡覺就會改善,因此延誤治療的時機。另外此病患並未打119求救,也是常見就醫延遲的原因。成大醫院統計30位於90分鐘內接受血栓溶解治療的病患,超過6成都是由救護車運送。陳醫師呼籲,臺南市的救護系統完善且迅速,自出勤至運送病患到院平均時間只需20分鐘,遠比自行就醫快速,建議市民如果有中風的症狀應該要盡快打119求救。

搶救中風黃金3小時 牢記四步驟!

搶救中風黃金3小時 牢記四步驟!#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冷氣團發威,天氣冷颼颼,氣溫驟降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長輩,或是有心血管疾病民眾,需要加倍留意,且更必須留意中風的危險。 聖馬爾定醫院急診主任醫師陳鴻文表示,天氣寒冷因血管收縮、血壓容易升高,易造成血管阻塞,如何把握搶救急性中風的黃金3小時,請記住「FAST」四步驟,第一觀察臉部 ,請患者微笑並觀察左右邊兩部是否歪斜;第二步驟觀察患者雙手是否能平舉抬高;再來請患者說話,是否能完整清晰的講完一句話,如果上述三項有一樣未達成,則進行第四個步驟電話,記下發生時間,盡速送醫治療。 另外陳鴻文也提醒,天氣寒冷時,早上睡醒或半夜如廁時,先不急著起床,早上可躺在床上稍伸展肢體,半夜如廁前也不要瞬間就下床,記得披件外衣再起身,以免著涼;再者冷氣團來襲時,有清晨外出運動習慣的民眾,先緩緩別急著出門,如要運動可在家中做一些伸展運動即可,等氣溫回暖再出門也不遲;重要的是除了注意飲食外,情緒上的控制也很重要,適時抒放壓力勿易怒為上策。 另外,因室內外溫差較大,易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造成猝死,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切忌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勿處在溫差大的環境,且不僅要按時服藥,更要隨時監測自己的血壓,如有身體不適之情況產生,一定要盡速就醫。(圖片來源: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高膽固醇致心病! 定期檢查才能預防

高膽固醇致心病! 定期檢查才能預防#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你知道嗎?台灣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是主要國人死亡的元兇。而高膽固醇血症不僅在心血管疾患者可以高達七成的盛行率,也是造成冠狀動脈疾病、中風與周邊血管疾病等血管粥狀硬化的主要危險因子。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其發生與產生併發症的,因此熟知高膽固醇血症是重要的。其實膽固醇是生理所需,舉凡荷爾蒙、細胞膜與維生素D等都是藉此轉換而成。因此,身體內就會由肝臟製造約7成膽固醇到組織利用,而食物中攝入的約佔2成。目前大家所了解的「壞」的膽固醇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種氧化後是會沉積在血管壁造成上述的血管疾患。而「好」的膽固醇則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此作用可以將已經在血管累積的血脂帶出來代謝的,可以逆轉粥狀動脈硬化的過程。而抽菸、高血壓與糖尿病等均會使動脈粥狀硬化的速度加快,造成病友早期出現血管阻塞的症狀。大多數的高膽固醇血症是沒有症狀的,一般認為會頭暈,頸部僵硬與血壓升高並不是典型症狀。因血管阻塞的程度越來越嚴重時,可以出現狹心症、心肌梗塞、中風與間歇性跛行等症狀。且除了降低膽固醇抽血的值外,同時降低心血管風險也是很重要的。如健康的飲食與運動,分別均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風險,即使對血中膽固醇的影響有限。台灣血脂控制率很低落,總體控制率24%;已有心血管疾患或非常高風險者16%;位居亞洲之末。但高膽固醇血症是沒有症狀的,定期檢查才是抓出風險的方法,且同時降低心血管風險如飲食、戒菸、運動也是很重要的預防方法。目前台灣的控制率仍然不高,但在各專科的努力下預期會漸入佳境,同時期待健保局的規定可以根據潮流修正。惟有多方面的介入才能讓心血管疾患此可預防的疾病降至最低。

番茄製成藥丸 改善心臟病防中風?

番茄製成藥丸 改善心臟病防中風?#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沒有人會喜歡每天吃6磅的番茄,來預防中風或心臟病發作,但是如果是一顆易於服吞的藥丸,那就另當別論了。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在試驗後想出來的補充物Ateronon,這顆藥丸含有一種化學物質番茄紅素,能分解在動脈的脂肪沉積。劍橋大學研究發現,服用膠囊促進血液流動,改善了預先存在心臟疾病的患者襯裡的導管,增加了他們50%的動脈彈性。科學家們認為,這藥丸可能可以限制造成的損害心臟疾病,幫助每年因中風死亡人數18萬,減少近5萬人死亡的機會。也希望它可以造福那些患有關節炎,糖尿病,甚至癌症的病患病情可以進展緩慢。每粒提供了相當於吃6磅的成熟番茄。有研究顯示,吃地中海風格的飲食含有豐富的番茄,魚,蔬菜,堅果和橄欖油可以顯著降低膽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美國心臟協會會議發表為期兩個月的試驗結果,其中把藥丸給36為心臟疾病患者和36例平均年齡67歲的健康志願者,結果表明,可以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它也提高了他們的一氧化氮的敏感性,氣體從而引發了對運動的動脈擴張。英國劍橋大學臨床試驗單位,伊恩•威爾金森表示,這些結果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但需要更多的試驗,看看他們是否能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英國心臟基金會,Mike Knapton說,雖然這顯示番茄紅素能改善血流與心臟疾病,但這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來證明,大眾服用它是否可以改善心臟疾病。不過最好的方式就是地中海飲食,吃大量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