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吃甜食有好處!巧克力有助改善中風?

吃甜食有好處!巧克力有助改善中風?#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愛吃甜食的民眾,如果你看見了這項英國的研究,也許心裡的罪惡感,會稍微解除。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蘇格蘭格拉斯果大學研究顯示,巧可力能改變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改善血液流動,進而影響腦細胞降低中風風險。吃巧克力能夠避開中風?過去,又許多的研究都顯示巧克力其實對身體是有幫助的。但是,巧克力怎麼幫助身體維持健康,其中對心血管的轉機又是什麼,過去的研究中,並沒有清楚的解釋。而這份來自英國蘇格蘭格拉斯果大學的研究員說,此研究是讓接受測試的人員,在吃完巧克力後躺下,再以儀器測量受試者連接大腦動脈的血液流動狀況,結果發現,巧克力能影響血液中二氧化碳變化,改善血管中血液的流動,影響腦細胞,降低中風發生的機率。研究領導人馬修‧沃爾特(Matthew Walters)教授則指出,研究推斷,中風風險之所以降低,可能是因為巧克力改變大腦血管流動的變化,且數據也紛紛指像兩者間的影響正相關。但是,市面上的巧克力,多半含太多的脂肪與糖,利物浦大學神經學教授湯姆‧索羅門(Tom Solomon)據此回應。

醫訊/中風後的外科處置

醫訊/中風後的外科處置#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報告所顯示,腦中風名列2002年度國人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排名第2,1年奪走1萬5千多人性命,腦中風的致死率遠高於癌症。為關懷腦中風病友及提供醫學新知,高雄長庚醫院特舉辦「腦中風病友暨家屬聯誼會」,邀請該單位神經外科黃裕樺醫師主講「中風後的外科處置」,並邀請該單位職能治療團隊帶領病友「健康動一動」,以訓練病友肢體動作,期望透過腦中風中心及身障整合門診團隊與病友的相互交流,促進病患間的疾病適應及經驗分享。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流程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腦中風病友暨家屬聯誼會時間:101年3月23日(六)上午8:50~11:00地點:高雄長庚醫院(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123號)兒童大樓6樓國際會議廳藍廳洽詢:07-731 7123轉3088 陳妍樺小姐

搶救五大急重症 全台過半縣市醫院無可救!

搶救五大急重症 全台過半縣市醫院無可救!#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如果「急病」亂投醫、送錯急診室的結果,往往可能沒有碰對急救專科,或是沒有當班的專科醫師團隊可立即執行治療,最後病患只能轉診,以致後續治療結果不佳或造成後續龐大的醫療資源耗費。許多民眾常誤以為有急診室的醫院都有能力及時處理中風、心肌梗塞、新生兒呼吸窘迫、重大外傷及孕產婦妊娠急症等「急重難症」,甚至救護車也只送「最近」的責任醫院。但其實這類急重症應該要送到「重度級」急救醫院或經認證的「特殊照護中心」。在台灣,其實很多病例常常因延誤或送錯醫院,而斷送生命。根據分析,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發現,全國22縣市竟逾半縣市出現搶救破洞,像是台東縣沒有一家醫院可急救腦中風,新竹市也無急性冠心症急救醫院,嘉義市則是無重大外傷救治醫院。台東達仁衛生所主任醫師徐超斌表示,台東縣是全台醫療資源最貧乏的地區,人口數約23萬,現在卻只有7名醫師可處理急重症情況,且又無捷運、公車,若要生病,真的只能挑時機。徐超斌說,就曾有一名30多歲年輕人因為騎機車車禍,造成硬腦膜下出血且硬腦膜上血腫,卻因醫院無神經外科無法診斷出病情,病患沒有得到及時的醫療照護,最後變成植物人無法救回。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淑瓊表示,台灣人民每人都繳一樣的健保費,卻因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地區不平等問題,造成非都會縣市病患無醫院可送或者送錯醫院,希望政府能夠慎重正視此漏洞,讓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就醫權利。(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睡眠品質差 三高、心臟疾病風險增

睡眠品質差 三高、心臟疾病風險增#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缺乏睡眠是今日「夜貓族社會」一個重大的問題,根據統計全球有30%人口有失眠症狀。小心,失眠會打亂日常生活作息、工作效率降低,更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機率提升。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就指出,現今睡眠醫學的發展,已發展至如何以新興的技術來協助預防睡眠障礙,改善傳統睡眠科技,藉以降低發病率並改善睡眠品質。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榮譽理事長表示,睡眠障礙對於國人健康有莫大危害,然而國人對於睡眠障礙認識普遍不足,多數有不良的睡眠習慣,且往往將睡眠障礙視為小問題而未尋求醫生協助,而無法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且並不是睡眠時間長,就代表睡的好,若是處於劣質的睡眠狀態下,那也算一種睡眠障礙問題。新光醫院耳鼻喉科暨睡眠中心主治醫師江秉穎表示,其實目前已有許多產品,藉由科技運用來研發儀器,幫助睡眠障礙者解決睡眠障礙問題,像是燈、床、枕頭等商品。不過,將睡眠醫學與科技結合,更涉及到心理學、設計學、社會學等考量,期盼未來可以成立睡眠認證實驗室,其目的在於民眾可以判斷各自對於睡眠的需求。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也強調,未來將宣導防治睡眠障礙與使用睡眠科技產品的正確觀念,使民眾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基金會居家服務 協助病患復健

基金會居家服務 協助病患復健#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劉先生年輕時為養家餬口,從事土木業的他每天都趕工賺錢,操勞的工作下,卻造成心律不整的問題。61歲初次輕微中風後,不願意定時回醫院檢查,只相信並服用電台販售的補藥,而且平常也不注重飲食與生活習慣;65歲時引發第二次中風,造成左側肢體的關節及肌力變差,行動無法自如,須靠輪椅代步,讓他感到無法接受。劉先生轉為積極地想要進行復健,希望早日恢復肢體的健康,因此開始到童綜合醫院接受治療,但卻又因為妻子腰部不適,子女外出工作不在身邊,造成復健無法進行,整個人待在家中感到煩悶又苦惱。童綜合醫院復健科發現劉先生許久沒有進行復健,請社工員協助訪查了解,才發現是因沒人幫忙,使復健被迫停止。因此協助劉太太向童傳盛文教基金會申請居家服務,定時由居家服務員帶劉先生至醫院陪同進行復健。居服員除了陪劉先生至醫院復健外,還會在適當時機,運用技巧引導劉先生配合治療師的復健方式;並且居服員也會以朋友角度與劉先生聊天,灌輸感謝與感恩的觀念,慢慢地竟然每次前往復健都是笑嘻嘻不再是愁眉苦臉,也會向妻子表達感謝,讓劉太太感到驚訝,沒想到居家服務員的協助不僅減輕照顧上的負擔,而且也改變了一個人的心境。童傳盛文教基金會社工員柯維修表示,居家服務是社區照顧的一環,讓行動失能的身障者,可待在家中由服務員一對一的服務與照顧,讓家屬在照護上有喘息的機會;呼籲有身心障礙、失能老人等家庭 ,如有需要可向基金會提出詢問或申請,政府會依照家庭經濟狀況給予補助,讓有所需要的民眾都得到協助。(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脾氣暴躁睡眠惹禍? 研究:女性需要較多睡眠

脾氣暴躁睡眠惹禍? 研究:女性需要較多睡眠#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一項研究表示,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的睡眠,且女性在早晨較易脾氣暴躁。科學家們表示,若是女性得到很少的睡眠,所受的折磨會比男性來的多,不管在心理、身體層面。此外,罹患心臟疾病、抑鬱症和心理問題的風險也較高,睡眠不足的女性,其血液裡易有凝血因子,可導致中風。她們也有較高的炎症標誌物,這顯現了發展中國家的健康問題。睡眠專家邁克爾博士指出,由於炎症標誌物也與疼痛有關連,所以這可解釋為什麼當她們醒來後,脾氣特別易怒。北卡羅萊納州杜克大學科學家對男性進行相同研究,卻沒發現任何疾病風險的增加。如果夜晚無法得到足夠的睡眠,那就盡量採取小睡戰略。不過睡眠時間應在25分鐘至90分鐘之內,若補眠時間過長,醒來後可能導致感覺更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專家建議,女性的睡眠要比男性更多,英國領導機關更對睡眠研究發現,女性需要20分鐘的時間才能進入睡眠,這是因為女性的多任務大腦。英國拉夫堡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吉姆‧霍恩教授表示,睡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讓大腦得到恢復和自我修復。在深度睡眠時,皮質(大腦中負責的部分想法、記憶、語言等)會從感官上分離,進入修復模式。因此,你的大腦在白天若使用越多,晚上就需要更多的睡眠。而女性往往多任務,她們在同一時間做很多事情,或是做靈活的事情,大腦的使用實際上比男性多。若男性有個複雜的工作,涉及到很多的決策和橫向思維,可能他的睡眠要比一般男性平均睡眠時間來的長,但可能還不及一般女性所需的睡眠時間。

「腦中風」穩定了? 小心關節變形回馬槍

「腦中風」穩定了? 小心關節變形回馬槍#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65歲黃先生,八個月前因腦中風合併左邊肢體無力,長期在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接受復健治療。二個月前,左邊手腳肌肉痙攣僵硬狀況卻惡化,走路緩慢,且走路時左肩關節內收,左邊手肘、手腕及手指屈曲,左腳維持僵直,導致走路時容易跌倒。經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賴旻信醫師評估,決定讓黃先生接受超音波導引肉毒桿菌素肌肉注射,目前手肘已能伸直拿東西,手部功能進步,走路姿勢也有改善。黃先生表示,中風後舉步維艱,手無法伸直拿助行器,因而被迫減少外出。經過治療,現在他一次可以走約一百公尺,也能自己伸手拿東西了。賴旻信表示,中風患者在中風後,一開始常會出現半邊無力的現象,待病況穩定後,肢體的肌肉力量會逐漸恢復。但隨著肌肉張力的增加,有些中風患者於中風後三個月可能會出現肌肉痙攣,主要是因為腦部神經內的上運動神經元受損,肌肉張力雖強,但無法控制肌肉活動,導致手腳活動緩慢、容易跌倒,甚至關節僵硬變形。賴旻信指出,腦中風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每年約有1萬到1萬5千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八成患者為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然而大部分中風的患者並不會因而馬上死亡,多數患者皆能存活數十年,因此中風後的併發症治療是相當重要的課題。賴旻信醫師提醒,中風痙攣的治療,除了搭配藥物與輔具外,病人也需要有耐心的在復健科接受長期且密集的復健治療,而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更是不可或缺,若是有發現任何異常狀況,也請務必立即就醫。

及早治療中風 避免失智

及早治療中風 避免失智#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中風不及早治療還可能會造成失智症!一位80歲的林先生,年前發生中風,造成一手一腳無力。癒後雖然行動恢復,但是家人發現他的反應變慢、記憶力不好。經醫院檢查發現他在出院後又發生多次小中風,所以出現失智的情形。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醫師指出,中風患者除了有臉部歪斜、單側手腳無力等問題,還可能造成失智,所以家屬在照顧中風患者時,要注意病人是否有記憶減退或應付日常生活的功能變差等現象,早期發現並且及時治療,就能避免病症惡化。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通常都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所以過去被稱「老人癡呆症」,但並不是每一位失智症的患者都是老人,因為中風也可能造成失智症。胡朝榮表示,這種失智症稱作血管性失智症,它是一次或多次中風後,腦部某些區塊功能喪失,造成智力退化的腦血管病變,盛行率約佔老年人口的2~3%。胡朝榮進一步指出,中風的位置如果是在控制身體運動的部位,可能造成半身不遂,如果是在掌管思考的額葉、與掌管記憶相關的顳葉、視丘等,或者連結各腦區的腦白質,智力就會受影響。有些中風,看起來很輕微,病人本身也沒有發現,但是可能在腦中形成小空洞。一次又一次的小中風,腦中的空洞就會愈來愈多,人也就愈來愈笨。血管性失智症的表現與一般退化性失智症略有不同,它所造成的失智情況不是逐漸嚴重,而是以階梯方式惡化。胡朝榮說,治療血管性失智症的方法和治療腦血管疾病類似,都是以抗血小板劑或抗凝血劑為主,血壓、血糖及心臟病等危險因子的控制也很重要,近年研究發現,治療阿茲海默症藥物,如膽鹼酶抑制劑對病人的認知功能有療效。胡朝榮強調,避免發生中風的方法,像是控制體重、戒菸、規律運動等,也就是效降低血管性失智症的方法,而且經過治療就可以停止惡化,民眾若懷疑家裡中風病患有出現失智的情形,請盡快到醫院接受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表評估,爭取時效早期治療,就是面對血管性失智症的最好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