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建構孕產婦照護 守護兒童健康人權

建構孕產婦照護 守護兒童健康人權#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兒童是國家的未來,確保他們健康成長並保護他們的健康人權,是所有社會應關注的重要議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強調,評估一個國家水平的最簡單方法,就是評估該國家是否關心孩童健康。國民健康局自民國90年成立以來,即致力於兒童健康維護與照護,提供各項孕產婦及兒童健康照護服務,從兒童健康主要指標來看,嬰兒死亡率從89年千分之5.8降至100年千分之4.2;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也由89年千分之8.5減少至99年千分之5.5。建構孕產婦健康照護,為孕育出期待中健康的新生命,國民健康局提供懷孕婦女10次產前檢查、未納入健保之懷孕新住民產前檢查補助,以及高危險群孕婦檢驗費用部分補助與遺傳諮詢服務,並於101年全面補助懷孕婦女「乙型鏈球菌篩檢」檢驗費用。此外,積極辦理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及輔導,並成立社區母乳志工支持團體,規劃建置孕產婦關懷諮詢中心,以全人照護為核心,透過免費諮詢專線0800870870,提供孕、產婦、新手爸媽及其家人親友之健康促進、保健諮詢、傾聽、關懷、支持及提供轉介等服務。守護兒童健康人權,孩子健康不能等,為確保兒童有個健康的開始,國民健康局從孩子一出生至學齡成長關鍵期,規劃系列健康服務;包括新生兒膽道閉鎖症篩檢;11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7歲以下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疑似發展遲緩兒童轉介確診;101年全面補助新生兒聽力篩檢;滿3歲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檢服務;提供滿4、5歲學前兒童視力及斜弱視篩檢追蹤轉介服務;5歲以下兒童牙齒塗氟,國小學童含氟漱口水,弱勢兒童臼齒窩溝封填服務,以預防蛀牙;另推動兒童肥胖防治,宣導「聰明吃 快樂動 天天量體重」之健康生活習慣;並提供各項預防事故傷害的衛教指導,營造幼兒安全居家環境,推動安全社區計畫與安全學校認證;提供弱勢族群健康照護(含發展遲緩評估、身障兒童口腔保健、罕病醫療照護補助等)。此外,從90年實施全國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到99年公布施行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期間一系列的策略,使得我國產後一個月總母乳哺育率由78年的26.6%(純母乳哺育5.4%),提昇至100年的87.5%(純母乳哺育計61.8%),2個月、4個月母乳哺育率也逐年提升中。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通過家數由90年的38家增加至100年的158家,涵蓋全國71.4%的接生數,將持續增加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提供更親善的母乳哺育支持環境。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以「普及生殖健康服務」作為世界人口日的主題,希望能呼籲全球正視婦幼健康之問題及其影響,提供完善的照護。為打造孩子未來的健康願景,國民健康局進一步將孕產婦、嬰幼兒之預防保健服務內涵、健康管理品質及利用率,於納入黃金十年計畫,並研擬「新世紀周產期全人照護改善計畫」,提供優質之生育保健諮詢服務體系、社會資源與支持性的專線服務,期藉此提高兒童健康服務品質與效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兒童蛀牙率回升 預防蛀牙可塗氟

兒童蛀牙率回升 預防蛀牙可塗氟#兒童

國民健康局表示,預防蛀牙的方法,包括正確的潔牙(每餐餐後潔牙、6歲以下兒童因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睡前應由父母協助完成刷牙);適量使用氟化物(如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定期口腔檢查;良好飲食習慣(不要吃黏甜、易蛀牙之零食、用餐時間不宜過久)等。為改善口腔衛生、降低兒童齲齒率。補助兒童牙齒塗氟與口腔保健:過去已補助5歲以下兒童每半年可接受一次牙醫師進行牙齒塗氟、詳細口腔檢查以及口腔衛生教育提供幼兒一般口腔篩檢:「一般口腔篩檢」乃是7歲以下,醫師在執行兒童健檢時,同時進行「兒童預防保健服務」之項目,希望養成家長定期帶兒童看牙醫、學習口腔保健慣。國民健康局表示,今年起開放受理「社區巡迴塗氟服務」,牙醫師可向衛生局申請,到幼稚園托兒所為兒童提供服務。此外,為加強提醒父母或兒童照顧者,養成「預防勝於治療」的就醫習慣,在兒童健康手冊內,列有請醫師轉介至牙醫師執行塗氟服務之提醒,並將加列給予父母勾填是否完成每半年塗氟之欄位,以及加重有關幼兒口腔保健之相關衛教資訊。政府更提供山地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及身心障礙之國小1~2年級學童、非山地原住民族地區之國小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1~2年級學童臼齒窩溝封填(可降低齲齒率達48%)。國民健康局指出,雖然國人兒童齲齒率已有改善,不過,今年的調查顯示乳牙齲齒率回升,齲齒數的下降也呈現停滯。由於乳牙的健康會影響孩童的生長發育及恆牙的排列,國民健康局特別呼籲家長重視兒童口腔健康,千萬別只會等牙痛才找牙醫師!

重視兒童過動症狀 當心持續到成人

重視兒童過動症狀 當心持續到成人#兒童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是兒童青少年很常見的疾病,盛行率在全球各地及台灣已達5~10%。好動、故意、調皮,幾乎是一般人對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小朋友的刻板印象,連老師都非常頭大,署立台南醫院精神科兼任醫師蔡幸芳表示大多數的過動症狀在12~20歲間會緩解,但易分心及易衝動的問題卻不一定有明顯改善,一般來說,約40~50%的過動兒其症狀會持續到成人,提醒大家重視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問題。 蔡幸芳醫師解釋,過動症只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簡稱,核心症狀包括:易分心、過動、衝動,且症狀必須持續一段時間,且已影響其功能的表現;功能指的是人際關係、學業、自信、情緒、工作、自我規畫、自我照顧的表現。過動症的孩子不一定會過動,分心型的過動症就只會明顯分心與健忘,常常拖拖拉拉,因而容易被忽視,被當成智能低下或學習障礙,其實他們可能很聰明的。蔡幸芳醫師表示雖然症狀隨著年齡可能會緩解,但及時的治療還是必要的,因為治療最重要的目的就在於避免症狀所衍生的後遺症,例如人際關係差、學業表現落後、自信心低落、憂鬱、焦慮、工作不穩定、不遵守社會規範,甚至服用非法藥物等犯罪行為。目前治療的方式仍以藥物為第一優先,配合行為治療,與衛教父母如何去管教過動兒。孩童可參加情緒管理、自我管理、時間規劃、人際關係、注意力訓練、親子互動的課程以改善其問題,也可參考一些自我成長的相關書籍。

113保護通報人 盼民眾即時伸出援手

113保護通報人 盼民眾即時伸出援手#兒童

近年,常會在報章雜誌中看到兒童受虐的新聞,屢見不鮮!台灣社會問題日益複雜,家長缺乏親職教育、婚姻失調、貧窮失業的等家庭問題,造成虐童案件逐年增長。在這4月4日婦幼節前夕,長期關懷兒童權益的台灣世界展望會特別舉出2011年內政部兒童局統計資料,其中令人心痛的受虐兒童數中,平均每5個受虐童,就有一個是0到6歲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嬰幼兒,占總比例的21.6%;然而這個年齡層的幼童,由於尚無法完整表達自我意識,身心靈狀態亦尚未發展完全,加害者所造成的傷害及影響將較其他年齡層更大。在內政部兒童局統計資料中顯示,2011年兒虐致死件數為56件,平均每週就有一名兒童死於虐待。而在全台一年受虐兒少人數中,從2004年的7,837人,增加到民國2011年的17,667人,八年來增加2.3倍,其中0到6歲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嬰幼兒高達21.6%的受虐比例更令人心痛,近日來許多震撼社會的兒虐案件之受害者,亦以0-6歲的幼童居多。家,應該是安全的城堡,孩子溫暖成長的地方,但這群0到6歲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嬰幼兒,在還來不及長大的時間裡,弱小無助的生命權益即受到剝奪,只能哭喊無力的承受傷害。根據統計顯示,施虐者身分又以父母、養父母為施虐比例最高,高達72%,由於施虐地點經常發生於家裡,不易被警察、社工、教育工作者等責任通報人所察覺,因此台灣世界展望會呼籲,挽救這些孩子的命,不是特殊人士的工作,而是急需人人都一起投入關懷。由於許多民眾耽心鄰里間通報可能會因身份洩漏影響將來鄰里相處,台灣世界展望會兒童少年暨婦女保護中心表示,113專線所有通報人的身分資料遵循保密原則,通報人不需要怕通報後身分被洩漏,或是「好厝邊」見面會不好意思的疑慮,只須清楚告知相關的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內容,經初步評估後,113保護專線將會轉介個案予家暴防治中心,做進一步的訪視、調查,以人身安全為最優先考量,再視個案狀況進行不同的處遇評估。因應近年來複雜而多元的兒童少年保護問題,台灣世界展望會多年來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積極推動兒少保護三級預防與倡導工作,包括:113保護專線、高風險家庭關懷輔導處遇服務、兒童及少年家庭寄養服務、兒少保護安置個案委由親屬照顧服務及原住民族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等,建立「以兒童為焦點、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之服務取向,更期盼增加社區家庭中的保護因子、減少危機因子,以降低家庭進入高風險的危機。為使天下的兒童都能擁有快樂童年,台灣世界展望會呼籲大眾應一同發揮左鄰右舍守望相助的精神,建立起社區防護網,一旦察覺身旁兒童有任何異狀,都應該勇於通報,將可第一時間防堵虐兒案發生,避免孩子受虐或遭不當對待。

3C電玩當保母用 兒少問題令人堪憂

3C電玩當保母用 兒少問題令人堪憂#兒童

智慧型手機等3C產勿越來越普及,在公眾場合看兒童在父母身旁把玩著手上的電玩與手機。兒童福利聯盟日前利用網路進行「2012年兒童使用3C產品現況調查」,近日調查結果顯示,孩童與3C產品已越來越密切,更有趨向低齡化的趨勢,12歲以下兒童有18%擁有3C產品,6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也高達10.4%;更有高達92.8%兒童曾主動要求玩3C產品,兒福聯盟提出「健康3C」運動,3C分別是有效規範、適時陪伴及互動,別以3C代替父母應盡的責任。兒盟在今年2月7日~29日利用網路抽樣調查,從全台1500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調查發現,目前家內有電玩、遊戲3C產品的家庭有97.9%;12歲以下兒童有18%有自己的3C產品,6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高達10.4%,2成以上兒童每天使用1小時至3小時。調查還發現,67.6%兒童在6歲以前就接觸過3C產品,有60.6%家長坦承曾以3C產品擔任保母;35.1%家長會在餐廳讓孩子使用3C產品,高達92.8%兒童曾主動要求玩3C產品。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祕書長梁歆宜表示,臨床發現有5%左右的兒少精神患者是因3C成癮,更指出「不願意求診的可能更多」。梁歆宜說,玩電腦遊戲成癮可能導致失學、親子問題、情緒管理不佳,甚至影響身體健康,認為3C使用需規範使用時間、若無法避免孩子使用,家長就必須要陪伴、參與,適時地介入,以免日後衍生的不良問題。建議使用3C產品每日最好1小時以內、每次不超過20分鐘,以免傷害眼睛或造成成癮。為避免過度依賴3C產品,傷害親子及孩子的身心健康,兒盟今天提出運動,呼籲家長要「Control(規範)」、「Company(陪伴)」、「Communication(互動)」。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兒盟董事王育敏表示,這項調查顯示許多家長為了怕小孩子吵鬧,便給孩子買手機及3C玩樂且可以陪伴孩子,卻不知孩子對這些3C變為依賴,會影響孩童的身心狀況,家長必須嚴格把關,給孩子親身的陪伴與關心才是最重要的。

家長應注意 兒童也會偏頭痛?!

家長應注意 兒童也會偏頭痛?!#兒童

頭痛不是大人的專利,而是小兒神經科門診中常見的就診原因之一,為人父母常不清楚何時該帶小孩就醫?何時該作進一步檢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黃正憲提醒家長,因為兒童表達能力的關係,頭痛常被忽視,不過若家中孩子有反覆性頭痛的情況,宜儘早帶孩子就醫。黃正憲醫師說,很多原因都會造成頭痛,例如發燒或是頭頸部構造的發炎或受到刺激,都有可能造成頭痛。因此,病史、身體檢查以及神經學檢查就成為鑑別診斷最重要的工具。一般而言,帶小病人就診的父母,最擔心就是顱內是否有病變?黃正憲表示,如果神經學檢查有異常,或有以下危險徵兆,就要特別注意:最近新發作的嚴重頭痛、頭痛型態有改變、頭痛合併持續嘔吐或意識障礙、半夜會反覆痛醒、或早上起床時特別厲害的頭痛等,就宜速帶小朋友就醫評估。除了上述器質性頭痛之外,小朋友若經常反覆性頭痛,常常是偏頭痛所致。一般而言,7~11歲的兒童偏頭痛盛行率約為4~11%,青春期之前男童比女童多,青春期之後反以女童比男童多。兒童偏頭痛和成人最大不同是持續時間一小時以上,而且不一定會侷限在單側。但頭痛時仍會有怕吵、畏光、頭暈、嘔吐等症狀。黃正憲醫師指出,偏頭痛的治療,在急性期治療目標是緩解症狀。若發作頻率較高,意即一個星期有兩三次發作,或一個月有四次以上的發作,這時候就需要使用預防性藥物來降低發作頻率。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以及適度運動,都可以幫助減輕頭痛發作頻率。黃正憲醫師強調,頭痛不是成人專利,即使是兒童,也要正確診斷、有效治療才能幫助兒童和家庭生活品質提昇。

孩童愛看偶像劇 爸媽受不了!

孩童愛看偶像劇 爸媽受不了!#兒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日前委外針對4歲至12歲的兒童進行「兒童收看節目及廣告對其行為影響之研究」,結果發現,10歲至12歲的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中,有超過六成的學童認為影響自己最大的媒體是「電視」,而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最常看的一般電視節目依序為「小資女孩向前衝」、「新兵日記」、「新聞頻道」、「家和萬事興」、「我可能不會愛你」與「廉政英雄」等。孩童收視偶像劇的原因有演員具喜感、主角又帥又美、對話內容好笑與劇情好看、感人等,但爸媽們可不這麼認為!根據調查,訪問家中有4歲至12歲兒童的家長時,發現家長最希望小孩收看的節目依序為「Discovery頻道」、「益智性節目」、「百萬小學堂」、「動物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及「新聞頻道」等,和兒童喜愛收視的節目有明顯的落差。對此,NCC表示,電視節目對兒童具有不同程度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呼籲家長可為孩子安排適合的電視節目,多陪同孩子收看並討論內容,以提高電視正面的學習效果。此外,NCC也將於今年全面檢討現行的電視節目分級制度,並積極推動優質兒少節目認證標章,讓兒童能夠觀看到更適合其年齡且更有益的電視節目。※圖:《小資女孩向前衝》為調查中兒童最常看的電視節目之一。(翻攝自Youtube)

開車族當心!後座未繫安全帶將開罰

開車族當心!後座未繫安全帶將開罰#兒童

後天(2月1日)起後座乘客若未繫安全帶,駕駛人將被處罰,一般道路罰1500元、國道違規最高可罰6000元!民眾搭計程車也會被罰,除非經醫師證明無法繫安全帶,或是車輛是1991年7月以前出廠的超老車,或是後座本身就沒有裝置安全帶的小型老車,才不在此限。雖然幼童坐小客車本來就規定在後座就是要坐安全座椅,但是規定4歲到12歲以下的幼童,或是體重在18到36公斤的兒童坐在後座時,只有要求「妥適使用安全帶」,但並未強制使用安全帶,所以通常家長採取的措施,多半就是讓小孩坐在大人跨中懷中,也就是沒有強制綁上安全帶。如今一旦強制要求,那就變成要想辦法讓個頭小的幼童能綁上,如果4歲到12歲小朋友身材矮小,坐安全座椅塞不下,綁安全帶又綁不上,再加上4到6歲幼童多半好動,該怎麼讓幼童在後座好好坐著,讓很多家長傷透腦筋。目前市面上少見到4歲至12歲的墊高式座椅,所以幼童要綁上安全帶恐讓家長很困擾。後天起取締後座未繫安全帶的違規行為,一般道路被查獲違規將被罰1500元、國道或快速道路則罰3000到6000元,計程車乘客違規將罰乘客,最高可罰4500元,4到12歲兒童搭計程車則可例外免繫;而自8月1日起,四歲至十二歲的兒童乘坐後座未依規定使用安全帶或安全座椅,也將對駕駛人開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