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兒童割包皮需全身麻醉 國中後動刀最佳

兒童割包皮需全身麻醉 國中後動刀最佳#兒童

農曆新年前夕,昨天卻驚傳一名5歲男童動完割包皮手術後意外不治的惡耗,令人悲痛,而其實由於小學一年級以下的小朋友割包皮需要全身麻醉,大多泌尿科醫師並不會建議父母讓小孩動手術,除非小朋友患有包皮或尿道經常發炎的問題,否則一般來說國中時期後割包皮才是最好的時間點。許多家長對於小朋友是否需要割包皮相當困惑,而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倘若小朋友「沒有」時常尿道或包皮反覆感染、包皮不夠長、包皮開口太小等問題,最好盡量避免在近國中年齡前動割包皮手術,加上由於小朋友無法忍痛需要全身麻醉,與青少年時期後僅用局部麻醉相比下,風險較大。因此一般泌尿科醫師不會輕易建議家長,讓孩童動割包皮手術。而林口長庚泌尿科的衛教文章提及,9成小朋友在3歲後的包莖情形會改善,屆時包皮可以輕鬆翻開清洗。依照國內的比例來看,國高中時期的青少年中,每100人僅1位因包莖問題必須割包皮。衛署台北醫院提醒民眾,除了全身麻醉的小朋友術後得短暫住院觀察之外,一般人不用住院,僅需注意術後是否有嚴重出血,若輕微出血只要冷敷與加壓止血處理就好。而台中市昨天傳出男童因割包皮必須做全身麻醉,術後卻發生嘴唇發紫、眼睛半白、血壓突然降低等的緊急狀況,雖然最後轉送大醫院急救,但到院前已經不治。簡單的小手術卻讓寶貝兒子喪命,令男童父母相當悲痛且無法理解,質疑是否有醫療疏失決定向動刀醫師提告;而根據電視媒體的報導,目前檢警已解剖並採檢體送驗,最長得等2個月才有化驗結果。

孩童感冒、鼻塞 中醫與穴道按摩舒緩

孩童感冒、鼻塞 中醫與穴道按摩舒緩#兒童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朋友冬季最常見疾病,目前家長們最關注的流行性感冒疫情,根據疾病管制局疫情總結,至12月24日為止,社區流行病毒以B型季節性流感病毒為主,其中門診類流感病例約有1.6%,急診類流感病例約占13%,比例均較上周上升。(圖:按摩迎香至山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內科醫師楊佳峰表示,提醒家長,若發現小朋友除了咳嗽、痠痛、倦怠、頭痛、喉嚨痛等症狀外,還有肌肉發炎,尤其小腿、下肢痠痛到無法走路,或發燒持續3天等症狀,應以治療流感的方式進行治療。若流感高熱已緩解或是感染的是一般感冒,針對感冒伴隨的鼻塞、流鼻水、咳嗽多痰等症狀,家長可以參考中醫觀點居家護理,協助小朋友緩解症狀,讓整個感冒病程縮短或減輕不適感。針對流鼻水與鼻塞,楊佳峰建議家長可以將毛巾用開水浸泡後,放在鼻子附近吸熱氣。也可以沖個熱水澡或者坐在滿是熱氣的洗澡間,這樣做對兒童感冒效果特別好。或是喝一些略帶苦味的熱飲,也特別有益,例如喝加蜂蜜、薑的熱開水和鮮檸檬汁。或是墊高枕頭睡覺,鼻腔內的黏液就會順利排出。家長還可以教小朋友按摩迎香穴,按摩方法先在穴道部位局部點按,而後用大拇指根部手掌區的大魚際摩擦迎香穴,或用中指指腹由迎香穴上推至鼻根,再由上往下自鼻根推回迎香,如此反覆30~50次。楊佳峰説,對於咳嗽有白痰的小朋友,家長可以用白蘿蔔5片,生薑3片,橙皮20g切絲,大棗3枚,蜂蜜適量,加開水悶10分鐘,給小朋友當飲料喝。若為黃痰可以用百合1錢,全梨帶皮2個,冰糖適量,煮成百合梨子水給小朋友當飲料喝。楊佳峰還說,不管是感冒或流感,通常餘咳很少會超過四週,正常咳嗽症狀會越來越輕微,若超過四週還是咳個不停,就可定義為慢性咳嗽。

關懷弱勢愛滋病童 健身中心行動相挺

關懷弱勢愛滋病童 健身中心行動相挺#兒童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即將到來,許多愛滋病童需要一個家,給予他們照顧及關懷,收容無數愛滋病童的關愛之家基金會,在今年正式成立,而且還收到來知名健身俱樂部165萬元的捐款,該健身俱樂部總監表示,聖誕節是給予的季節,希望藉由這次的捐款,喚起大眾對弱勢團體的重視以及了解,幫助愛滋病童,其實愛滋病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對於該疾病基本的認識。(圖片翻攝自疾管局。)健身俱樂部捐助大筆經費,其中由會員及教練們募捐的55萬3505元,加上健身俱樂部的110萬元,共計約165萬元;除此之外,該公司還招募員工到關愛之家做義工、安排有氧老師帶動操等,並在101大樓的健身中心舉辦活動,用實際行動關懷愛滋病童,並號召21家健身俱樂部據點響應,做愛心不遺餘力。台灣關愛之家協會創辦人楊捷表示,成立25年來,歷經波折不斷,終於在今年獲內政部核准成立台灣關愛基金會,關愛之家97%以上的經濟來源是民眾的愛心捐款,長久以來雖有政府補助但關愛之家的場地仍有經費困難,盼各界有更多愛心的關懷與捐助支持基金會,讓更多愛滋病童得到良好照顧。

兒童長期使用呼吸器 完善照護很重要

兒童長期使用呼吸器 完善照護很重要#兒童

臺北市目前已有數家「成人呼吸照護病房」,但仍無「兒童呼吸照護病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希望加強長期使用呼吸器兒童照護與其身心發展,成立「兒童呼吸照護病房」,將於12月21日開幕,希望為病童提供良好的醫療及生活學習空間,提升病童生活品質。兒童呼吸照護病房是專責照顧17歲以下無法脫離呼吸器的兒童,一方面減輕家屬執行居家護理的經濟與精神負擔,另方面落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尊重生命價值理念,以及照顧「台灣關懷長期呼吸照護兒童病友會」等弱勢團體政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美齡表示,長期倚賴呼吸器的兒童與成人病患最大不同在於兒童還會成長,孩子身體生長需要足夠的營養,各個器官功能需要小心維護或提供復健。因為肺部疾病造成呼吸衰竭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由於肺部持續發育、功能進步,進而脫離呼吸器使用的比例遠比成人為多,患童因此能夠回歸到正常家庭生活,是醫院最大心願。

醫訊/快樂「棄」喘兒衛教宣導

醫訊/快樂「棄」喘兒衛教宣導#兒童

林口長庚醫院表示,為讓氣喘病童及家屬了解氣喘照護方法,以提昇氣喘病童之生活品質,特舉辦本活動,希望藉由闖關活動讓病童學習相關衛教資訊,歡迎病童及家屬踴躍參加。活動將於明(17)日,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L棟地下1樓─兒童過敏氣喘中心門診區舉行。

治療遲緩兒不用奔波 大千醫院兒童發展評估中心啟用

治療遲緩兒不用奔波 大千醫院兒童發展評估中心啟用#兒童

苗栗大千醫院成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昨日舉行啟用典禮,該中心由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醫療團隊陣容堅強,包括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5位物理治療師等。大千醫院院長表示,許多家長會輕忽孩童的遲緩現象,延誤就醫最佳時機,呼籲家長應重視兒童的心智與行為的發展。大千醫院復健科主任蔡建宗說,發展遲緩兒童可以看出在行為、感知能力、理解力、溝通表達能力、等明顯落後其他同年齡的小朋友,可能是先天因素、教養問題、缺乏刺激等所造成。而據國民健康局資料指出,全國已通報的遲緩兒有一萬七千三百多人,每一千名幼童中約有87位為發展遲緩兒童,在苗栗縣的遲緩兒發生率約3.4%。「大隻雞晚啼」這句話是老一輩人用來形容小時候比較不出色、些能力障礙的兒童,以為長大之後就會好。徐千剛呼籲,小心錯過療育黃金期,最好6歲前就應接受治療並找出問題所在,而在3歲以前治療效果會倍加顯著。蔡建宗也呼籲家長勇於面對,接受中心專業的診斷,以免錯失良機。大千醫院院長徐千剛表示,20幾年前的家長很辛苦,一周有兩次要帶孩子到新竹就醫,非常不便。從2002年起,大千醫院每年開發遲緩早期療育工作,投入了千萬經費,耕耘多年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已啟用,並在全國排名前三名,不輸醫學中心。五歲的小靖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傷,聯合評估後,原來是感覺功能障礙,就醫療育後,即使騎腳踏車也不會再跌倒受傷了。哺乳、帶小孩觀念更新 新手媽媽需要學的新方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79&HN_Yr=0&HN_Mon=0寶寶喝母乳 健康多多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726跟媽媽睡能增強心臟功能 並且促使大腦發育較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726

父母別再抽菸! 二手菸會讓兒童得中耳炎

父母別再抽菸! 二手菸會讓兒童得中耳炎#兒童

二手菸的危害又增加一項了!根據美國健康網站WebMD的一篇文章表示,如果父母或家中其他成員吸菸,會增加兒童發生中耳炎的機率。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黃心平表示,二手菸確實有可能會對呼吸道黏膜造成破壞,增加幼童罹患中耳炎的機率,但是目前國內幼童發生的中耳炎,大多是感冒時細菌性感染所引起。該篇研究文章指出,哈佛公衛學院與愛爾蘭無菸社會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香菸燃燒時所產生的煙霧,和吸菸者所吐出的煙霧混合後,會增加空氣中有毒的粒子,包括尼古丁與其他毒素。研究發現,無菸家庭從1993年的45%倍增為2006年的86%,同時中耳炎求診的兒童下降了4.6%,住院率降低9.8%。黃心平醫師也表示,耳、鼻、喉這三個部位通常會相互影響,二手菸中的有害物質,確實可能因為孩童的吸入,造成呼吸道受損,而出現中耳炎感染。黃心平醫師表示,雖然國外有這樣的研究報告,但是國內幼童中耳炎,大多是上呼吸道感冒時,細菌或病毒由耳咽管侵犯到中耳腔,造成發炎、腫脹、積水所致。因此黃心平醫師提醒家長,平時要防止小孩耳朵進水,因為耳朵如果進水,可能容易滋生細菌,當洗澡、游泳時不小心耳朵進水,可以拿棉花棒擦乾,保持清爽,如果耳朵有任何不適感時,都應立刻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測。愛小孩就不要抽菸 二手菸致兒童睡眠問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05吸菸恐讓聽力受損 長時間用耳機也不例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85媽媽暴露二手菸 恐致小孩過敏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20

兒童預防保健服務 家長要留意

兒童預防保健服務 家長要留意#兒童

臺北市有近2成5兒童未定期接受兒童預防保健服務,顯示許多家長對此項服務認知之不足,也因此影響其利用情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0年6月特別針對本市將近1萬名未定期接受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的兒童,寄發「關懷明信片」提醒家長記得定期帶孩子施打預防注射時一併讓孩子預防保健服務,其服務內容包括:生長發展評估、身體檢查、預防接種、健康諮詢及衛教等多項功能。衛生局呼籲「關心您的孩子!讓孩子定期接受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資料顯示99年本市發展遲緩兒童以動作、語言及社會情緒面項居多。自新一代兒童預防保健服務於99年2月開辦以來,臺北市99年已有7成6的小朋友定期地接受檢查,已相較98年的6成9提升,皆要感謝家長及本市特約醫療院所的把關與努力。為培育健康及優質的下一代,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兒科醫學會提醒您:「珍愛您的寶貝,把握未滿7歲兒童的7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也請家長務必將兒童健康手冊永久保存,以便國小新生入學、出國留學及各項健康紀錄之用,期許孩子在我們的一同守護下快樂成長、發展無限未來。延伸閱讀「兒童預防保健」: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168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