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

疼痛讓你睡不好?!六招提昇睡眠品質

疼痛讓你睡不好?!六招提昇睡眠品質#慢性疼痛

疼痛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病患主訴。睡眠則是維持身體健康的生理現象。許多有疼痛的患者,經常會感到睡眠品質下降。同時因睡眠不足,也會進一步影響日間的功能,甚至加重疼痛的程度,造成惡性循環。對於許多慢性疼痛患者,如何獲得一夜好眠常常是相當困難。北醫附設醫院復健科兼睡眠中心醫師 - 康峻宏表示,臨床上對於評估慢性疼痛患者的睡眠時,包含詳細的疾病史、睡眠習慣、疼痛嚴重度、藥物使用 情形、心理評估、日間活動或是工作等。有時需安排進一步的睡眠檢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睡眠障礙。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中止症、胃食道逆流等,也可能以疼痛的主訴表現。對於如何改善慢性疼痛患者的睡眠,康峻宏醫師說有下列幾種原則:1.調整原藥物使用的時機:對於某些關節炎的患者,經常會出現不活動後的僵硬感,甚至干擾夜間睡眠。若能適當藥物使用的時機(如將消炎藥改至晚餐後使用),常可以減輕關節僵硬疼痛對睡眠的干擾。2.選擇可以幫助睡眠的藥物:某些治療慢性疼痛的藥物,如三環抗憂鬱劑,或是抗癲癇劑,也有助眠效果,可以同時減輕疼痛及幫助睡眠。使用較長效的藥物,也可避免因睡中藥物濃度不足,而使得疼痛會干擾睡眠。3.適當運動:許多慢性疼痛患者都有活動量不足的問題,並可能會對身體健康及睡眠造成進一步影響。應請教醫師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不但可以增加腦內啡濃度而改善疼痛,同時也能改善睡眠品質。另一方面適當的戶外活動,接受合適的日照刺激,也能增加睡眠約日節律穩定度。4.維持良好睡眠衛生:包括定時上床及起床、不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活動、不使用酒精助眠、不過量攝取咖啡因提神等,儘量勿因疼痛而一直躺床休息,這個舉動會使得疼痛與床產生不正常的聯結,進而造成入睡時焦慮及失眠。5.維持社交活動:慢性疼痛患者常因症狀而減少社交活動,但退縮及孤獨感往往會加重憂鬱或焦慮的情形,這些情形都會對原有疼痛及睡眠會有進一步影響,適當參加家庭或是社交團體有助於改善此種情形。6.練習放鬆技巧:可以自我練習放鬆技巧或是呼吸運動,不但可以減輕焦慮,還可以改善疼痛及睡眠。康峻宏指出,睡眠是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疼痛則是臨床最常見的問題。可想而知,若失眠及疼痛一起出現,是多麼惱人及痛苦的問題。雖然對於許多慢性疼痛患者,不一定能將疼痛完全解除,但減少疼痛對患者日常生活及情緒的干擾,是治療慢性疼痛最重要原則。透過藥物的調整及非藥物的治療,許多患者都能重拾自己的生活,活得更快樂!

響應「全球抗痛年」 疼痛列入第五生命徵象

響應「全球抗痛年」 疼痛列入第五生命徵象#慢性疼痛

『當身體不適時或開刀後令人感到疼痛難耐、痛澈心扉、痛不欲生時,您一定要忍受嗎?』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麻醉科龔家騏主任表示,基於尊重生命及重視人權,該院自今年起將『疼痛』視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後的第五個生命徵象,並將疼痛強度正式納入監測人體生命徵象的一部份。換言之,住院病人每天都可獲得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疼痛等生命徵象的持續性評估,護理人員會將每天評估的疼痛分數記錄在『生命徵象紀錄單』上,如此一來,當醫師查房檢視病歷時,對於疼痛處理的情況便能瞭若指掌,進而得知是否需調整藥物或改變處置方法。疼痛評估的工具是以0-10分的數學法併用六個臉部表情來分類,分數1-3分屬於輕度疼痛,4-6分屬於中度疼痛,7-10分屬於重度疼痛。在今年疼痛治療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住院期間病人的疼痛問題經治療後,疼痛分數由最高痛不欲生、嚴重疼痛的9分降至輕度疼痛的2分,整體治療後疼痛分數的平均值是3分,屬於偶爾會忘了疼痛存在的輕度疼痛,顯示病人的疼痛問題在住院期間都可以獲得緩解。根據統計,12歲以上、超過20%的成人在三個月內都曾出現過各種身體上的疼痛,而且女性的發生率比男性高,疼痛不僅是大部份疾病伴隨的症狀,也常是病患求診的原因。疼痛不僅在生理上會讓身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使心跳、血壓上升,嚴重時更會造成心肌缺氧,也會影響呼吸、使腸胃蠕動變慢、排氣時間延長,甚至會減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機會、影響身體復原。研究指出,五分之一的成人有慢性疼痛的問題,32%-96%的病患在手術後都經歷過疼痛,其中70%的病人會覺得非常痛;至於癌症後期造成的疼痛更是高達80-90%。在慢性疼痛的長時間影響下,更會有引發憂鬱症的疑慮。 龔家騏主任指出,早在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宣佈『免於疼痛是一種基本人權』,而自2004年起每年10月國際疼痛醫學會(IASP)都會選定一個主題,發起為期12個月的『全球抗痛年』(Global year against pain)活動,要求正視疼痛醫療,除了呼籲醫護人員要積極評估疼痛與治療疼痛,也希望病人能主動參與疼痛問題的處理。因此,民眾切勿有『疼痛忍一忍就會過去』的想法,另外,一些錯誤的觀念也應該被導正,如:50%的病人認為止痛藥會影響傷口瘉合,22%的病人認為使用病患自控式止痛給藥會有造成藥物過量或上癮的問題。 龔家騏主任表示,除了將疼痛列入第五個生命徵象外,也重視疼痛治療與止痛服務,除了一般常態性的疼痛治療、疼痛會診外,也提供手術後病患自控式止痛、無痛性腸胃鏡檢、減痛分娩等服務;更開設『疼痛門診』,提供介入性疼痛治療,利用各種方式的注射或神經阻斷術以治療各種急慢性或神經性疼痛。期盼透過各類的疼痛治療與止痛服務,協助民眾向疼痛說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