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牛津大學研究支持AZCOVID-19 疫苗作為對抗Omicron的第三劑追加劑

牛津大學研究支持AZCOVID-19 疫苗作為對抗Omicron的第三劑追加劑#健康醫療網

2022-01-26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自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Omicron以南非為源頭急速蔓延,至今世界各國皆出現確診人數激增的情形。去(2021)年底WHO曾表示,Omicron突變位點較過往記載之變種病毒株都來得多,可能大幅影響其病毒表現。而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距離首例Omicron案例出現於英國才三週,倫敦Omicron確診人數即超越Delta,且每日確診數屢創新高。值得關注地是,其中有不少確診者是過去已確診過他種變種病毒株,或已接種過新冠肺炎疫苗的個案,因此,也有不少人開始對現已在使用中的新冠肺炎疫苗保護效力產生存疑。 實驗室傳來好消息 AZ保留對 Omicron中和活性 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新冠肺炎疫苗,截至今年1月20日止,接種AZ疫苗的人遍布高達170個國家,影響人數甚鉅。因此,了解AZ疫苗對Omicron的保護效力至關重要,世界各地多個實驗室也馬不停蹄進行相關實驗。近來有實驗室公布研究數據,支持 AZ COVID-19 疫苗對 Omicron 的防護力。 該研究團隊指出,儘管與對原始病毒株的防護力相比有所下降,接種兩劑 AZ COVID-19 疫苗的個體仍保留對 Omicron 的中和活性。在其他研究中,AZ COVID-19 疫苗也已顯示,產生對多種變種病毒的多樣化和持續性的 T 細胞反應,比單一的抗體有更廣泛的反應,這項結果可能有助於預防 COVID-19。 AZ追加劑提高中和抗體效價 專家:追加劑可交替廠牌接種 AZ表現如何? 隨著台灣本土疫情升溫,第三劑追加劑的需求大幅上升,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追加劑可交替廠牌接種。對於基礎劑施打BNT、莫德納等mRNA疫苗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如高端的族群,不免會好奇,施打AZ追加劑對Omicron的保護效力如何。 路透社報導指出,英國牛津大學針對已感染過 COVID-19、已接種兩劑疫苗或第三劑追加劑的人,採集其血液樣本進行研究,其中也包括 41 名已接受三劑 AZ COVID-19疫苗的樣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接種第二劑的抗體效價相比,施打第三劑 AZ COVID-19 疫苗追加劑後,提高了對Omicron的中和抗體效價,而觀察到的中和抗體水準,亦高於先前感染過COVID-19 (Alpha、Beta、Delta 變體病毒株和原始毒株)並自然康復個體的中和抗體。1 英國牛津大學醫學皇家教授(Regius Professor of Medicine)、研究人員之一約翰•貝爾爵士(Sir John Bell)說:「看到接種第三劑 AZ COVID-19 疫苗追加劑,有可能預防 Omicron,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研究結果支持使用 AZ COVID-19 疫苗第三劑追加劑作為國家疫苗戰略的一部分,特別是限制包括Omicron在內的受關注變種病毒的傳播。」 接種第三劑 AZ COVID-19 疫苗,抗體水準提高六倍並維持 T 細胞反應 AZ疫苗目前共有4個臨床試驗,其中COV001 和 COV002 實驗次分析顯示,在第二劑後至少六個月,接種第三劑 AZ COVID-19 疫苗,可將抗體水準提高六倍並維持 T 細胞反應。與只接種兩劑比較,AZ COVID-19 第三劑追加劑也會對 Alpha、Beta 和 Delta 變種病毒株產生較高的中和活性。在試驗中,第三劑 AZ COVID-19 疫苗的反應原性(Reactogenic)低於第一劑。 此外,COV-BOOST試驗顯示,不論最初接種是兩劑 AZ COVID-19 疫苗或 BioNtech 疫苗, AZ COVID-19 疫苗的第三劑追加劑,皆顯著提高針對Delta以及原始株更高的免疫反應。 隨著近來越來越多新研究數據嶄露,阿斯特捷利康執行副總裁潘加洛斯(Mene Pangalos)也開心表示,「AZ疫苗已經保護了全球數億人免受新冠肺炎侵害,這些數據更可表明它能做為第三劑追加劑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對 Omicron變種病毒的深入了解,相信我們會發現 T 細胞反應,可為預防重症率及住院率提供長效性的保護力,未來若能不受限於抗體,更全面地了解疫苗如何提供對 Omicron 的防護力,也是對抗疫情重要的一環。」 參考資料: 1.《REUTERS》-AstraZeneca vaccine booster works against Omicron, Oxford lab study finds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696

本土群聚持續擴散!專家:快篩選擇掌握「2時機」「3原則」安心過好年

本土群聚持續擴散!專家:快篩選擇掌握「2時機」「3原則」安心過好年#健康醫療網

2022-01-2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桃園機場群聚感染持續擴大,不僅Omicron變種株藉由居服員個案擴散至銀行,也隨著該行尾牙活動,疫情擴散至餐廳與校園,我國疫情明顯升溫。「疫情擴散快速的原因,除了是因為Omicron具高傳播力、患者多屬無症狀或輕症以外,也可能因為『國人自主快篩意識低』所導致」。 台灣藥品行銷管理協會發言人暨開業藥師沈采穎強調:「目前台灣感染源已多條,未來在很難找出感染源頭時,只能靠著普遍的自我快篩,找出無症狀感染者或者初期有症狀患者,減少病毒擴散的可能。與停課、停班或禁止營業等隔離方式相比,若要降低疫情對於生活作息的影響並有效防止染疫者出門進一步散布病毒,『自我快篩』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也鼓勵民眾,快篩試劑不僅方便取得,在家附近藥局、超商都可以購買;其篩檢費用也遠比PCR來得低,多一個動作保護自我及全家安全,一點也不困難。」 本土疫情升溫 專家統整快篩懶人包 想高分通過防疫期中考 這2大時機要快篩 新一代傳染力魔王Omicron已經入侵台灣,在疫情威脅下,民眾該如何與疫情共存,成為未來的防疫關鍵。沈采穎藥師也統整懶人包,提醒快篩的「2大時機」,幫助民眾安心享受佳節團聚。 時機1:小心隱形染疫足跡,高危險族群有無症狀都該定期快篩 農曆年即將到來,返台國人暴增,考量到每人居家檢疫嚴謹程度不一,未必能嚴守不外出、不與同住家人接觸規範,新冠病毒可能由家庭被帶入社區,又碰到無症狀傳染多的Omicron開始流行。因此,沈采穎藥師提醒,無論是否與入境者接觸,曾出入人潮聚集處或高風險場所的民眾,都有感染新冠的風險,不要輕忽身體的不適,就算只有一點點不舒服也要馬上快篩,例如近期染疫足跡遍及全國,建議經過相關區域的民眾,每2至3天就要做1次快篩;而本身就在這些高風險場所工作的民眾,更要養成定期篩檢習慣,及時確認是否染疫,才能保障自身與家人健康。 時機2:別讓聚會變恐怖傳播鏈!歸國者出門前、接觸者接觸後應快篩 年節期間歸國者將從居家隔離的管制出關,長期不在台灣的歸國者,勢必會想要與許久未見的親朋好友聚會。沈采穎藥師說,要這些民眾不聚會是不可能的,但為了將疫情擴散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建議歸國者出門赴會前先進行快篩,掌握即時健康狀況;與歸國者接觸者,則建議在往後的第3天與第6天各做一次快篩,確認是否發生感染,避免形成隱形傳播鏈而不自知。   ▲快篩試劑懶人包:把握三大原則 選擇能準確選出感染的快篩! 疫情威脅逐漸升溫,近期快篩試劑買氣也越來越高,但許多民眾都存有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快篩試劑要如何挑?「民眾常覺得,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都差不多,直接買最便宜的就好,但這可是錯誤觀念!」沈采穎藥師也整理了快篩懶人包,強調『挑選3大原則』,鼓勵民眾購買前多比較,掌握『敏感度越高越好』、『有第三單位掛保證的國際品牌』、『醫學實證全年齡可用』3項原則。 一、 有高敏感度的快篩可以精準找出感染者:臨床試驗評估快篩試劑其中一個重要指標為敏感度,敏感度越高,代表找出感染者能力越好。臨床試驗是招募一群有感染及一群未感染者,進行採集檢體及篩檢,統計出有感染者而被檢驗出陽性的百分比,即為敏感度,因此,敏感度數字越高則表示快篩揪出感染者的檢測能力越好。部分國際試劑廠牌,例如:亞培及羅氏,更進一步將感染者族群依照PCR黃金標準方法 CT值檢測結果進階統計,例如以PCR檢測結果Ct值30作為判定臨界值,臨床統計CT值低於30之敏感度,實為一大關鍵性數據。 二、 有第三單位掛保證的國際品牌:現已有進口快篩試劑通過受國際公信力認可的第三單位嚴格審查。以亞培快篩而言,除在國際上有大量的使用經驗外,國內醫學中心也大量採用,產品經過臨床真實使用經驗檢視,代表其高敏感度數據值得信賴。 三、 醫學實證全年齡族群可用:大多數新冠快篩試劑所執行臨床效能評估為成人族群,但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部分個案病毒量比大人更低,也就代表更容易逃過快篩的法眼,因此,選擇對兒童有準確度研究的品牌,篩檢結果更有保障。   ▲沈采穎藥師說,選擇快篩試劑應掌握3大懶人包原則,多問藥師、多家比較 別再誤會快篩了:跟打疫苗、戴口罩一樣重要! 放入鼻腔輕轉幾圈即可、一點也不痛! 現今的快篩試劑僅需要在放入鼻腔內2cm處,輕輕的各繞5圈即可完成採檢,民眾無需要擔心會很危險或一定伴隨疼痛,且取得超方便,在藥局、711等超商就能購買。沈采穎藥師叮嚀,除了戴口罩、勤消毒、打疫苗,快篩是國人下一步要養成的防疫好習慣,鼓勵民眾掌握懶人包的3原則,也於家中常備快篩試劑,並在「聚會前後」與「身體有一點有不適時」,這2大時機主動快篩,確保自身健康狀況,若是染疫也才能及時就醫,並避免擴大傳播鏈。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681

新春開運電眼怎麼整?解析雙眼皮、眼袋手術

新春開運電眼怎麼整?解析雙眼皮、眼袋手術#健康醫療網

2022-01-25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蘊晨報導 Sabrina是個每天需要雙眼皮貼的小資上班族,因為擔任公司門面的前台人員,需要以炯炯有神的雙眼面對客戶,所以對眼部美觀的要求很高。經年累月的雙眼皮貼卻讓她挺困擾,因為長年撕貼的過程讓眼皮鬆弛。Sabrina聽動完眼睛整形手術並擁有明亮靈動大眼的同事分享,雙眼皮整形手術恢復期快,似乎可利用農曆春節假期作為恢復期,開春就可以美美上工,在新的一年展現最美的狀態~令她心動不已… 如何在新的一年開啟新氣象,讓桃花和運勢都跟著up up呢?當然就是人人都想要擁有的明亮「雙眸」,像混血般的深邃「電眼」,可以看起來有精神又討人喜歡的好人緣。醫學美容診所主治醫師解佳霖解釋,整形手術中的「雙眼皮手術」和「眼袋手術」最受到女性的青睞,而這兩整形手術的療程時間短、恢復期快、效果也都很顯著。解佳霖醫師提醒,整形手術有不同的療程種類,最主要的是須考量自身的先天條件,所以術前與醫師有良好又充足的溝通是很重要的。   變身雙眼皮正妹 整形手術來幫忙 解佳霖醫師指出,雙眼皮手術分為「切開」和「縫合」兩種方式,而兩者主要差異在於切口大小;換句話說,就是「割雙眼皮」和「縫雙眼皮」的意思。至於自己適合哪種方式,則須經過醫師專業的判斷和自身五官狀況等條件而定。 對於兩種手術的區別?所謂「割雙眼皮」手術,是在上眼瞼做個弧形切口,移除適量眼瞼贅皮,也就是將眼皮中多餘的皮膚或脂肪取出,藉此達到眼型調整的目的;另一種「縫雙眼皮」手術,是利用縫合「提瞼肌腱膜」和「眼皮」,使眼睛睜開時同時帶出自然的雙眼皮摺痕,達到亮眼效果。解佳霖醫師強調,每個人的眼皮狀況不同,所以手術的複雜程度以及恢復期也不盡相同。「縫雙眼皮」的手術會有約7~14天不等的恢復期;而「割雙眼皮」的手術,則需待約2~3週的消腫時間,視覺上完全自然感則約需2~3個月的時間。 解佳霖醫師補充說明,經由雙眼皮的整形手術後,就會永久存在雙眼皮,但少數人會隨著時間或老化,使雙眼皮變得較不明顯。每個人的體質與效果不同,不論縫或割,有些人在術後10幾年都能維持最佳狀況,但也有人維持的時間較短,或需要合併提眉、前額拉皮⋯等其他手術。 不美觀「眼袋」OUT 專屬自己的流行趨勢 解佳霖醫師解釋,造成眼袋最常見的原因是「皮膚和筋膜老化」。當年紀逐漸增長,膠原蛋白會跟著流失,肌肉和筋膜層逐漸失去彈性和張力,眼窩脂肪也產生位移,甚至連眼眶骨骼都會改變;而眼周的肌膚非常薄,一旦上述老化過程開始發生,眼下脂肪團塊就會凸顯,因而形成「眼袋」;此外,當身體有多餘的體液堆積於此,也會造成下眼瞼更加腫脹及膨大,眼袋自然更加明顯。 解佳霖醫師指出,普遍解決眼袋的方式有「內開眼袋」與「外開眼袋」等兩種手術,可視自己的狀況跟醫師諮詢。解佳霖醫師解釋,「內開眼袋手術」的優點是皮膚無切口、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是經由眼內結膜囊將眼袋脂肪去除,適合較年輕族群皮膚肌肉尚無鬆弛者;而「外開眼袋手術」可沿著眼睫毛下緣處切開皮膚,將眼眶內的脂肪移除或轉移至淚溝部位做填補,同時可將鬆弛皮膚及眼輪匝肌切除後,再縫合傷口,亦可同時合併筋膜懸吊手術,此法較適用有皮膚鬆垂者,或單純眼輪匝肌肥厚型者。 解佳霖醫師表示,眼部的整形手術雖然手術快復原期短,但因每個人的皮膚狀況不盡相同,因此在選擇診所和醫師時,可以多方比較和諮詢。術前也要與醫師有足夠且充分的溝通,評估自身狀況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手術類型,才能在正確、安全的情況下,重啟美麗亮眼的新氣象哦!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529

視力衰退、反覆癱瘓 泛視神經脊髓炎苦等專一用藥

視力衰退、反覆癱瘓 泛視神經脊髓炎苦等專一用藥#健康醫療網

2022-01-24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一名55歲王小姐,距離泛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首次發作至今已十五年,走過的抗病之路蜿蜒崎嶇,一開始使用多發性硬化症藥物治療長達五年,病情毫無起色,只好改用口服類固醇。沒有專一性藥物從源頭改善病情,即便十幾年來持續接受治療,王小姐身上仍像帶著一顆不定時炸彈,反覆無徵兆的急性發作,每年平均都要發作2-3次並住院治療。如此看不到未來的長期治療,讓她心裡滿是焦躁、煩悶等負面情緒,不僅如此,長期使用類固醇也導致王小姐開始出現疲倦、月亮臉、水牛肩及食慾旺盛等副作用。近來,NMOSD終於出現針對單一標靶治療的新單株抗體藥物,不但改善過往治療產生之副作用,同時也能降低七成至八成的復發機率,王小姐感嘆,罹病十五年後,終於等到適合的藥物。 症狀非失明即癱瘓 過去常與多發性硬化症混淆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免疫暨基因疾病科主任郭育呈表示,NMOSD為一種罕見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體內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自身視神經、脊髓及大腦,分別造成視力衰退、視野缺損、單眼或雙眼失明;解尿及排便困難、下肢麻木甚至癱瘓;記憶力減退及整日昏睡等嚴重症狀。 但其實該疾病在過去一直被視為多發性硬化症(MS)的一種表現,因此也常使用MS用藥治療。直到近二十年前,研究發現NMOSD致病原因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有關,與MS並不相同,復發率也較MS為高,才成功將其獨立出來。而隨著對疾病的了解加深,學者進一步發現兩者不僅致病機轉不同,治療方式也相異,甚至若誤以MS藥物治療NMOSD,恐會有病情加重的問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免疫暨基因疾病科主任郭育呈 急性慢性治療大不同 新單株抗體藥大幅改善副作用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NMOSD患者經追蹤之下,高達九成有反覆急性發作的現象。郭育呈主任指出,針對泛視神經脊髓炎急性發作,一般多以脈衝療法打入高劑量類固醇,或以血漿置換術,將患者體內異常的抗體置換掉,第三種則為施打免疫球蛋白,以點滴的方式,將免疫球蛋白注入患者體內來中和體內異常抗體。 而每次急性發作,都可能遺留不同程度的視力傷害及肢體運動障礙,因此,郭育呈主任強調,患者未發作時仍需進行慢性治療,來降低疾病復發率。慢性療程多以口服類固醇治療為主,如效果不佳則加用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 而近年剛通過台灣食藥署藥證申請的新單株抗體藥物,透過抑制白細胞介素-6(IL-6)來預防疾病復發,有望改善過去長期使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可能會造成的骨質疏鬆、病態性骨折、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並降低逾七成疾病復發率。該單株抗體藥物以針劑為媒介,僅一開始需觀察皮下注射後是否會產生過敏反應,大幅提升方便性同時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品質。郭育呈主任補充,患者使用皮下製劑時,需注意注射部位的輪替,以減少注射部位脂肪增生或腫塊隆起的機率。 平均患病年齡不到40歲 經濟重擔急需健保幫助 單株抗體藥物的出現,是為NMOSD慢性治療的一道曙光,但藥物目前未能普及,主因還是在「費用」。病友王小姐表示,自己有幸能夠參與新單株抗體藥物的臨床試驗,施打後至今5年來疾病未再復發,與過去相比不只生理,連心理都大獲改善,但此藥仍在健保審核階段。對於40歲以下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族群,不僅要打起精神抗病,再加上疾病本身症狀如不定時視力受損、癱瘓,在競爭壓力大的現代社會,要找到適合的工作可謂難上加難。想當然爾,治療費用必然也會對患者造成相當程度的經濟負擔。王小姐患病多年,歷經過去無專一性用藥到現在新單株抗體藥物的出現,對於接受專一性藥物治療帶來的益處深切有感,也希望針對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藥物能儘速通過健保審核,讓周遭剛患病沒多久的病友,在還沒碰上不可逆的後遺症之前,能夠及早受到適當藥物治療的幫助。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576

脖子腫大當心甲狀腺癌 輔助工具讓手術更安全

脖子腫大當心甲狀腺癌 輔助工具讓手術更安全#健康醫療網

2022-01-24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70歲婦女,近來發現脖子越腫越大,就醫檢查竟發現是甲狀腺腫瘤,醫師研判惡性機率較高,建議手術切除。由於腫瘤較大且已侵襲周圍血管、神經,考量手術困難度較高,建議使用神經監測器及組織凝集儀,避免聲音沙啞等併發症,術後恢復情形良好,很快就順利出院。 甲狀腺掌管新陳代謝 台罹病人數攀升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李世超指出,甲狀腺為人體內分泌器官,外觀如同蝴蝶般包覆前頸部,主要功能為分泌甲狀腺素,掌管全身的新陳代謝,包括:皮膚、心臟、肌肉、眼睛、骨骼、精神情緒等器官或功能。 根據健保署統計,近3年因甲狀腺疾病就醫人數逐年攀升。李世超部主任表示,甲狀腺疾病以功能性及腫瘤為主,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以及良性的甲狀腺節結或囊腫,或惡性的甲狀腺癌,其中高達95%以上為原發性,少數為淋巴癌。 未積極治療 甲狀腺風暴可能致命 以國人常見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為例,女性發生率是男性3~5倍。李世超部主任說明,因身體製造抗體刺激甲狀腺,導致甲狀腺素分泌過多,容易出現心跳變快、心悸、手抖、怕熱、失眠、脾氣暴躁、呼吸喘、腹瀉、食慾增加、體重減輕、容易疲倦、脖子腫大、眼睛突出等典型症狀,甚至造成不孕、流產,或男性不舉、骨質疏鬆等問題。 他強調,甲狀腺機能亢進要積極配合醫囑治療,以免產生甲狀腺風暴,引起多種器官衰竭甚至致命,亢進病患依病情不同,有長期服用藥物及手術切除等治療方式;而甲狀腺腫瘤以手術為主,有傳統手術、微創內視鏡以及達文西手術等,可根據腫瘤大小、是否侵犯周圍組織或淋巴轉移,以及經濟考量等來選擇。 術中搭配輔助工具 提升手術安全性 針對甲狀腺腫瘤較大或二次手術患者,李世超部主任建議,術中可使用輔助工具,如神經監測器能避免傷害返喉神經,造成聲音沙啞、無法發聲,甚至呼吸困難等併發症;而組織凝集儀可取代傳統電刀,大幅降低組織熱傷害、縮短手術時間,「手術時間越短、麻醉所需時間越少,病人就越安全」,同時也能減少術後疼痛、傷口癒合的時間。 他進一步分享,母親30多年前,因甲狀腺結節開刀,組織化驗發現是甲狀腺癌,再次手術時,組織沾黏嚴重已侵犯返喉神經,術後發生暫時性聲音沙啞。「如果當時有手術輔助工具,就能提高手術安全性,讓病人多一層保障。」 遠離甲狀腺疾病 定期檢查為上策 每年1月是國際甲狀腺意識月,李世超部主任建議,應留意脖子是否有莫名腫塊,若身體有不適症狀且找不出原因,最好抽血檢查甲狀腺素,並將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列為健檢項目;一旦發現甲狀腺疾病應積極治療,如果甲狀腺超音波影像顯示,有不規則、鈣化或腫瘤速度快速等情形,應進一步穿刺判斷良、惡性。 另外,日常均衡飲食多吃蔬果、種子類食物,補充益生菌可幫助新陳代謝、減少甲狀腺分泌失調,有助預防罹患甲狀腺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者則要少吃含碘食物,如海帶、蝦蟹貝類,以控制疾病。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651

第三劑混打勢在必行 增加多樣性對抗變異株

第三劑混打勢在必行 增加多樣性對抗變異株#健康醫療網

2022-01-21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短短一個月內取代Delta成為新冠病毒流行主軸,台灣也因應疫情,將接種兩劑滿五個月後追加施打第三劑,縮短為三個月。但也有不少民眾認為,「Omicron多為輕症,染疫後就有抗體了,不需施打疫苗。」對此,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打第三劑會減少傳染及突破性感染的機率,減少後續醫療資源消耗。且建議第三劑混打,以便增加多樣性對抗變異株。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 面對Omicron一定要打第三劑 新冠肺炎疫苗開打以來,許多研究都明確顯示可降低死亡與重症機率,但隨著時間保護力會逐漸下降,加上變異株病毒出現,原先施打的疫苗保護力可能也會打折扣。姜冠宇醫師指出,病毒為了生存,本就容易不斷突變以適應環境,南非也有數據顯示,即使感染Delta病毒也仍會再次感染Omicron,因此第三劑「一定要打」。雖然民眾可能會認為打了仍有染疫風險,但施打疫苗的目的並非不會感染,「而是以整個族群來看,減少大家傳染跟突破性感染的機率。」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 若疫情失控 「打再多疫苗都來不及」 姜冠宇醫師並以雨天撐傘為例,「若疫情相對平穩時打疫苗,就像下毛毛雨時有撐傘,那身體就不太會被淋濕,撐傘的人越多,被雨淋濕的機率就低;但等到疫情失控時,打多少支疫苗都來不及了,就像狂風暴雨時不管撐幾把傘,都還是會濕」,所以要盡可能提高覆蓋率,避免更多人染疫,同時也避免消耗醫療資源。 建議第三劑混打 增加多樣性對抗變異株 但第三劑怎麼打才有效?姜冠宇醫師指出,因為病毒不斷在突變,若只打單一廠牌的疫苗,作用原理相同,就比較有可能讓病毒找到縫隙存活,突破性感染機率也會增加,因此建議第三劑混打,讓施打疫苗有多樣性,更能對抗變異株病毒。若前兩劑接種AZ疫苗者,第三劑可選擇莫德納、BNT、高端;若前兩劑皆為莫德納、BNT此類mRNA疫苗者,第三劑可選擇高端或AZ,前兩劑接種高端者,第三劑可選擇AZ、莫德納、BNT。 研發AZ疫苗的牛津大學則有研究指出,在第三劑追加劑之後,抗體濃度會升高,且對Omicron變異株有效,也有其他研究顯示T細胞反應較持久。牛津大學疫苗小組的主席波拉德(Andrew Pollard)發聲明表示:這些重要研究顯示施打第三劑AZ疫苗後,無論最初的兩劑是AZ或mRNA疫苗都能對新冠肺炎產生很強的免疫力。 姜冠宇醫師進一步解釋,理論上mRNA疫苗越打副作用會越強烈,因此第三劑有可能會更加不適,但醫師自己本身是施打AZ與兩劑莫德納,第三劑並無特別反應。如果擔心mRNA疫苗有造成心肌炎的風險,一些心血管疾病族群、自體免疫疾病容易發炎的族群,建議可以選擇AZ或高端疫苗,降低風險。若連第一劑、第二劑都尚未接種的民眾,也應盡速就近施打。   不宜接種疫苗者 應有配套措施降低感染風險 然而,大力推行施打疫苗同時,也要考慮到,有許多長輩、特殊族群是不能打疫苗的,姜冠宇醫師表示,建議地方政府或衛生單位,在轄區內針對未接種的長輩,應深入理解原因,「是不能打還是不想打?」若為後者,則需更多溝通,落實醫病共享決策。而針對免疫低下族群、器官移植、或是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等不宜施打且為染病高風險的族群,也應有配套措施來保護他們,例如暫緩過年聚餐、未打疫苗者不出遊,晚輩可利用其他方式關懷長輩,避免讓他們暴露在風險之中。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625

新年開運微整夯 音波改造不需恢復期超有感

新年開運微整夯 音波改造不需恢復期超有感#健康醫療網

2022-01-21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 新的一年到來,加上本土疫情逐漸趨緩,讓許多民眾安排不少聚餐,不過就怕聚餐上少了口罩遮掩,對自己面貌沒自信,讓許多愛美人士紛紛趁著農曆年前進廠維修;醫美診所張進芳醫師 指出,農曆年前確實增加不少醫美療程詢問度,一方面受到疫情影響,另方面也因為大家對於手術接受度較低,也因此增加民眾對於微整形的需求。 不需手術就能容光煥發 微整形成愛美民眾首選 疫情難澆熄民眾想擁有美麗面貌的堅持,不過「微整形」療程百百種又該如何選擇?張進芳醫師解釋,包括肉毒注射、皮秒雷射還有音波提拉等都屬於微整形療程範圍,臨床上,接受微整形的年齡層也相當廣泛,不過其實越年輕開始做保養,好處是不需太大的劑量去維持,也不用擔心可能會因微整形無法處理得接受手術保養。 音波提拉讓肌膚更緊緻 甩開法令紋、雙下巴困擾 張進芳醫師說明,以填充的部分而言,年齡層多為三、四十歲居多,透過一些療程,幫肌膚找回膠原蛋白、填補細紋;至於皮秒雷射則不分年齡層,像有斑紋、痘疤或是皮膚暗沉、毛孔粗大等困擾的民眾可透過此療程幫助改善肌膚情況;不過若出現明顯的法令紋、雙下巴,或下顎線不明顯等情況,且經過醫師評估大多為肌肉筋膜所造成的鬆弛,導致膠原蛋白流失,則可選擇音波提拉,不需手術就能讓肌膚更為緊緻。 透過超音波聚焦能量產生熱能 讓筋膜更緊實 音波拉提在台灣流行不到十年,最初是從美國引進來台,尤其這幾年更為風行;張進芳醫師指出,音波拉提顧名思義就是利用超音波方式透過探頭在皮下組織,也就是筋膜層下聚焦,透過超音波聚焦能量產生熱能,讓筋膜變得更為緊實,且音波拉提恢復期短,臉部施打完後只有短暫疼痛及紅腫,幾個小時就會消失。 音波拉提最佳效果 治療後三個月最為顯見 張進芳醫師進一步解釋,音波拉提的效果可分成兩種,一種為立即性的拉提效果,也就是施打完後當下就能感受到,藉由音波熱能讓筋膜緊實的情況,第二種則需等待二至三個月後才能感受到施打完產生的熱能膠原蛋白再生,屆時也能感受到皮下組織更為飽滿的情況。因此做完音波拉提的療程,最完美的狀況就是在治療後三個月最為顯見,且若保養得不錯,效果可以維持到一年半至兩年的時間。   Q+音波拉提降低疼痛感 讓愛美人士很滿意 不過隨著醫美技術日新月異,如今也有新一代的「Q+音波拉提」出現。張進芳醫師指出,新一代的音波拉提一樣強調擁有同樣效果,但是隨著技術進步,不僅縮短治療過程,也降低疼痛度,臨床上,就曾有接受過舊式音波拉提療程的民眾,在接受新一代Q+音波拉提療程,施打完後對於疼痛感降低許多相當難忘,也對效果非常滿意。 聚焦能量與深度不同 有助降低疼痛刺激感 事實上,Q+音波拉提與舊式音波拉提的差別在於聚焦的能量與深度上,也因此造成的熱能傷害與疼痛刺激相對較小;張進芳醫師強調,受到疫情影響改變許多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因此減少運動習慣,或是因為曬太多太陽造成肌膚疲勞、鬆弛等情況,其實透過音波拉提的療程,就能幫助肌膚重新容光煥發。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493

春遊尿意頻頻 別讓「尿失禁」影響遊興!

春遊尿意頻頻 別讓「尿失禁」影響遊興!#健康醫療網

2022-01-20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今年50歲的小慧(化名),日前到醫院婦產科求診,主述每次搭遊覽車出遊時,因尿意頻頻且憋不住,讓她二個小時車程跑了不下10趟廁所,嚴重影響遊興!平常在家半夜也頻跑廁所,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更讓她在公眾場合感到不自在。過去曾經透過藥物治療無效,經完整評估後,診斷小慧患有「混合性尿失禁」,透過肉毒桿菌注射膀胱肌肉,同時進行尿道中段懸吊手術,大幅改善小慧頻尿、漏尿及夜尿問題,讓她再也不必擔心搭長途車,半夜也能一夜好眠! 生產、老化造成骨盆底肌肉鬆弛 婦女常見泌尿道困擾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醫師說明,婦女因歷經生產、停經及老化,或曾切除子宮等因素,容易造成骨盆及尿道肌肉鬆弛,常見泌尿道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夜尿及尿失禁等。其中尿失禁分為「急迫性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三種,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在短時間內有強烈尿意而產生漏尿;應力性尿失禁則是在負壓增加,如運動、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不由自主地漏尿,若綜合以上兩種稱為混合性尿失禁。 尿失禁治療方式百百種 術前完整評估是首重 針對尿失禁的治療方式,鍾國騰醫師建議患者應先進行完整的專業評估,包括內診、確認患者是否曾經切除子宮和進行尿路動力學檢查,在確認尿失禁的類型及嚴重程度後,再來安排合適的治療方式。針對輕度尿失禁患者,可進行凱格爾運動訓練骨盆底肌肉收縮,若效果不佳,目前有非手術的治療方式,如透過骨盆電刺激陰道肌群,以幫助陰道收縮;或採用陰道雷射熱效應,強化陰道壁的結構;若患者尿失禁情況嚴重,則可採用尿道中段懸吊手術,將無張力的懸吊帶,懸在尿道中段,風險低且效果顯著。 鍾醫師補充,其他治療方式還包括藥物治療或施打膀胱肉毒桿菌,但患者究竟該如何選擇,事前評估是很重要的關鍵,即便都是尿失禁,但不同的類型、嚴重程度及患者身體狀況,也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醫籲患者主動求診 揮別尿失禁展開新人生 鍾國騰醫師呼籲,要預防尿失禁除了不抽煙外,也應避免食用過量咖啡、氣泡水、辛辣、油炸或柑橘類食物,懷孕時應將體重增加控制在10~12公斤,以減少對骨盆底肌肉的壓力。尿失禁雖然不是大問題,但嚴重時不僅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引發濕疹及皮膚炎,甚至產生心理情緒問題,患者應及早就醫治療,才能展開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春遊尿意頻頻 別讓「尿失禁」影響遊興!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醫師表示,尿失禁的治療會視病患有所不同,患者術前應接受完整專業評估,再訂定合適的治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262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