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牙痛、下巴痠麻,顳顎關節障礙作祟 醫師有解「針」厲害!

牙痛、下巴痠麻,顳顎關節障礙作祟 醫師有解「針」厲害!#健康醫療網

2020-02-17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 「無法開口的疼痛風暴,真難受!」一名年約40歲從大陸返台的男性台商,因顳顎關節障礙症引起左邊三叉神經痛,牙齒跟著連帶受影響;而右邊則是顏面神經造成下巴痠、麻、痛,就連開會時,都無法講太久的話,苦惱了近兩年。曾尋求西醫牙科治療卻擔心手術後遺症,因而慕名找到擅長中西醫整合、學有專精的楊龍駿醫師求治,經由針灸一個月後,恢復八、九成,解決他長期以來張口就痛的困擾。 單邊咀嚼及夜間磨牙等 當心「顳顎關節障礙症」找上門 顳顎關節位於耳朵前方,左右側各一處的關節,下顎骨將兩個關節連結在一起,所以當嘴巴開合時,兩個顳顎關節也會同步活動。楊龍駿醫師說明,「顳顎關節障礙症」泛指顏面咀嚼肌發生疼痛,以及功能異常的一種症狀。形成的病因,包括咬合不良、單邊咀嚼、夜間磨牙、緊張焦慮或長期肩頸僵硬等。 顳顎關節連結頭顱、下顎及頸部之間,扮演樞紐的角色,且三叉神經及顏面神經皆會從此處經過,一旦發炎,延伸出來的問題更多。有些患者甚至誤以為是蛀牙,整口牙齒都拔光了,最後才驚覺是顳顎關節障礙症引起。 張嘴「喀喀」響! 耳鳴、肩頸酸留意是顳顎關節出問題 楊龍駿醫師指出,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初期為局部張口或咀嚼時,易有疼痛感,在咬合當中,常會出現「喀喀」的雜音,並且感覺兩側不對稱,一邊較緊繃、一邊較鬆。 由於牽扯耳朵、臉部肌肉與神經系統,可能會有耳鳴、太陽穴疼痛等症狀。而頭痛則是因為顏面神經肌肉的延伸,若發炎受損,往上影響頭部區域,往下則為肩頸部位,嚴重會演變成大範圍的上半身疼痛。 針灸治療迅速減輕酸痛感 「頭皮針」、「耳針」雙管齊下 一般治療方式為咬合板治療、咬合調整及物理治療,但對於有些患者來說,效果非常有限。楊龍駿醫師表示,透過針灸治療的方式,能迅速減輕病人咬合時的痠痛感,同時使用「頭皮針」、「耳針」,舒緩臉部與顳顎關節的肌肉與韌帶張力,再視患者表現症狀,予以三叉神經痛或是顏面神經痛的治療。 楊龍駿醫師進一步說明,頭皮針及耳針的理論,是使用頭皮針刺激人體頭皮上對照的反應區,再配合耳針加強治療。例如顏面神經部份,能夠迅速緩解顏面失調等症狀,耳針也是相同原理,雙管齊下之後,大部份的關節皆會恢復正常咬合。建議每周治療兩次,大約5-6次之後,就有比較明顯的改善,平均需要一至二個療程。(約10次~12次)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 做好口腔衛生「顳顎關節」保健康 楊龍駿醫師提醒,針灸治癒之後也需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均衡飲食並且避免夜間磨牙,若是因為生活壓力大,造成夜間磨牙,建議進行心理諮詢,或是適當紓壓。同時也要留意咬合方面的問題,盡量勿單邊咀嚼,別太常吃過硬的食物;而有蛀牙的患者,需前往牙科治療,使牙齒修補完整。 同時,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保持心情輕鬆、均衡飲食、適度運動,並且做好口腔衛生保健,都有助於此症的預防。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5155

惱人泌尿道感染 國外首推「它」成黃金防護罩

惱人泌尿道感染 國外首推「它」成黃金防護罩#健康醫療網

2020-02-17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據統計在美國有50%以上的婦女,一生至少會得到一次泌尿道感染,是女性常見且困擾的疾病之一,除了常有頻尿、漏尿狀況外,嚴重時泌尿道會反覆感染,還會有排尿疼痛、尿急等症狀,因此不可忽視。 愛憋尿又不喝水 小心泌尿道感染找上門 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張嘉珮醫師表示,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常見原因往往是憋尿、喝水量不足等,倘若性行為頻繁或停經後的婦女免疫力較差同樣也會造成感染的情形,狀況嚴重時甚至會有發燒、血尿的症狀,若不盡早治療,病症向上延伸到腎臟,則可能會造成腎臟功能受損。針對泌尿道感染的治療,症狀較輕者可服用抗生素治療,若感染情況較嚴重者,往往需要住院接受靜脈抗生素注射的治療。 遠離泌尿道感染 天然保健食品降感染風險 其實,根據NICE及德國泌尿科醫學會泌尿道感染的治療準則指出,如有持續泌尿道感染的患者,建議可使用D-甘露糖(D-mannose)作為日常自我照護保養。D-甘露糖可與大腸桿菌結合而排出體外,預防大腸桿菌黏附在膀胱內皮而造成感染。文獻報告指出,服用D-甘露糖六個月來預防反覆泌尿道感染,其效果與使用抗生素預防的結果相近。這樣可避免服用過多抗生素藥物,又同時能降低泌尿道感染的風險,也可減少患者使用抗生素而產生抗藥性的風險,以保養方式達到預防的效果。 張嘉珮醫師也提出,日常生活的預防十分重要,若要預防泌尿道感染,建議要多喝水、避免憋尿,注意自身身體狀況不要過於疲勞,若是覺的有泌尿道感染,就要去找醫師檢查。 維護泌尿道健康 從日常生活做起 最後,張嘉珮醫師提醒,泌尿道感染的預防與治療,除了須對症下藥外,正確的生活習慣養成也很重要,除了生活作息保持正常外,選擇正確的保健食品也可幫助遠離泌尿道感染的煩惱。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157/

新冠狀病毒演變 陳建仁:恐成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

新冠狀病毒演變 陳建仁:恐成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健康醫療網

2020-02-15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武漢肺炎恐成週期循環的傳染病!公衛學者出身的副總統陳建仁在臉書發文表示,由於武漢肺炎高傳染、低致死的特性,可能成為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他呼籲,台灣應該要加強武漢肺炎防治藥物的研發與量產,包括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物以及疫苗等藥物,確保人類免受疫災之難! 分析近年三大傳染病 防治對策不相同 針對武漢肺炎,陳建仁在臉書發文指出,全世界在2003年、2009年和2019年分別面對SARS、H1N1新型流感和武漢肺炎大流行的嚴峻挑戰,這三次大流行造成了在數十個國家,大量的確定病例和死亡個案。雖然這三種病毒都是飛沫或觸摸口鼻分泌物傳染,但是它們的發源地、流行期間、動物宿主、傳染力、致死力,以及防治對策並不相同。 SARS病毒高毒力 不利傳播而消失 他提到,2002年SARS剛流行時,只能靠症狀和旅遊史、接觸史來判定「可能病例」,並且利用病例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來防止疫情擴散。直到確認冠狀病毒為病原後,才能用分子檢驗來判定「確定病例」。由於SARS感染者重症、致死率高,但不發燒就不會傳染,而且要有近距離密切接觸才會傳染,因此SARS病毒的低傳染與高毒力,反而限制病毒的大幅傳染,SARS也在2003年7月就完全結束。 台灣流感預防得當 死亡率全球第三低 至於2009年的H1N1新型流感,傳染力高,但是致死率低,毒性低的病毒僥倖存活下來,更容易在人群傳播,提供病毒更多的突變機會。流感病毒不適合在高溫潮濕的環境生存,因此H1N1新型流感在2009年春季發生、夏季疫情降低、秋冬再次攀升。 陳建仁指出,H1N1新型流感疫情之初,只有抗病毒藥物,卻沒有快篩試劑也沒有疫苗。台灣靠加強隔離檢疫,讓確定病例和密切接觸者,接受隔離治療和居家自我健康管理,並在機場港口篩檢有疫區旅遊史的旅客,有症狀就立即送醫。學校也實施325方案,發病的學生務必就醫、在家休養,不要上學去傳染其他同學。如果三天內,班上有兩名學生發病,就全班停課五天。這樣作雖然無法完全阻絕病毒的擴散,卻有助於延緩流行的快速蔓延。 直到有了快篩試劑,利用快篩試劑找出感染者,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使病人早日痊癒,也減少傳染給他人的風險。疫苗問世後,台灣全面推動預防接種,進一步預防流感的流行。對此,臺灣在H1N1新型流感流行期間,死亡率是全世界最低的第三名,僅次於日本和比利時!現在H1N1新型流感則成為季節性流感病毒株。 武漢肺炎病毒演變 恐成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 陳建仁認為,冠狀病毒也逐漸從低傳染、高致死的SARS病毒,逐漸演變成為高傳染、低致死的武漢肺炎病毒,可能漸漸演變成為流感一樣的病毒,成為持續存在、週期循環的傳染病。因應這種「冠狀病毒流感化」的演變,他呼籲,台灣應該要加強武漢肺炎防治藥物的研發與量產,包括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物以及疫苗等藥物都正在研發當中,希望早日研發成功,確保人類免受疫災之難。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151

季節交替失眠、話多 「躁鬱症」增3成!中醫這樣治

季節交替失眠、話多 「躁鬱症」增3成!中醫這樣治#健康醫療網

2020-02-15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 「醫師,我最近睡眠品質很不好,但白天精神又比往常都還好,在工作的場所與異性的互動變活躍,一直保持在亢奮的狀態,同事說我與平常內向不太講話的樣子不一樣,請問我的身體是不是出狀況?」每到春季,約二到三成躁鬱症患者會在季節交替時發病,約占全年的70%以上。 身心科症狀春季易發作 「躁症」患者增加3成 近期季節交替,腦部容易因天氣變化大而失調,出現躁鬱症中的「躁症」,也是俗稱「桃花癲」,中山附醫中西整合醫療科主任林榮志醫師表示,躁鬱症除了容易失眠、話多、情緒高昂外,還可能出現性慾高漲等症狀,做出超乎常理行為。「桃花癲」是精神醫學上雙相情緒障礙中的「躁症」,由於症狀好發在春季,又因春季桃花盛開而得名,近期這類患者激增3成。 臨床實際經驗也顯示,躁鬱症急性發作的時間多在春季,原因則不得而知。除了傳統抗憂鬱的藥物之外,目前尚有所謂的光照療法可以改善症狀,所以說季節和氣候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情緒,並間接影響健康,然而傳統的中國醫學在其基礎醫學理論中已非常重視這個層面。  中醫調治「桃花癲」 按摩穴道緩情緒自我保健 躁狂抑鬱症,簡稱躁鬱症,是身心科常見疾病之一。躁狂抑鬱症在中醫屬於不同的病證。林榮志醫師指出,躁狂型相當於中醫學的「煩躁」、「狂證」,抑鬱型則屬於「郁證」、「癲證」範疇。中醫採用疏肝解鬱方式治療調理,常用藥物有合歡皮、川楝子、蓮子、鬱金等藥材,並搭配適當的穴位按摩與運動,協助及早回復正常的生活。 1.內關穴位於前臂內側面,離腕橫紋三隻手指寬,正中之兩筋間,有寧心安神作用,也可緩解情緒緊張時造成的胃脹不適。 2.太衝穴位於腳背上,在第一腳趾骨與第二腳趾骨結合處上方的凹陷中,有疏肝解鬱的作用。以上可用拇指按壓穴道至痠脹感,雙側各按壓30秒,可做為平時保健或情緒起伏時緩解使用。 自製玫瑰花茶、寧心安神茶 保情緒平和舒緩壓力 林榮志醫師表示,在保健茶飲部分,中醫多以玫瑰、百合、浮小麥等藥材,作為日常茶飲,可以常保情緒的平和與舒緩壓力,以下提供二種茶飲如何製作。 1.玫瑰花茶 材料:玫瑰花苞6朵,蜂蜜適量,水500CC。 作法:玫瑰花放入保溫壺中,以500CC熱水沖泡,加蓋燜10分鐘,後再加入蜂蜜飲用,溫飲。 功效:疏肝解鬱、安定情緒。 2.寧心安神茶 材料:浮小麥5錢、百合3錢、甘草1錢、大棗5顆。 作法:將藥材以1000CC水大火煎煮後,去渣取汁飲用。 功效:寧神安躁、除煩解鬱。 養生之本規律生活及運動 保持平靜、調養心神 躁症發作的患者,易做出不同於平常身心狀態的行為,例如:衝動購買超出自己經濟能力的物品、晚上不睡覺仍精力充沛、藉由大量飲酒去壓抑高漲的情緒、或自律能力降低做出高風險行為等,加上患者本身缺乏病識感,若是周遭的親友未能及時察覺異狀,有可能釀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除了上述治療方法,保持平靜、調養心神是養生之本。在季節交替時,除了維持身體保暖,也要注意身心方面健康,更重要的是患者應有病識感,認知到自己已經生病了,並積極配合醫師治療、不可擅自停藥,盡量維持規律的生活,避免熬夜,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和適合的紓壓管道,避免症狀再度復發。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100

【疼惜你的另一半】腸胃不適月達12次 醫:勿輕忽卵巢癌

【疼惜你的另一半】腸胃不適月達12次 醫:勿輕忽卵巢癌#健康醫療網

2020-02-14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最近常腹脹、消化不良且食慾不佳,卻又突然「變胖」,小心可能是卵巢癌!卵巢癌症狀不明顯易忽略,近半以腸胃不舒服症狀表現,僅約1成會陰道出血,多數患者都先「繞路」腸胃科,藥物治療不佳後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被發現腹部腫瘤或大量腹水,才被懷疑可能是卵巢癌,且已是晚期。國泰綜合醫院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提醒,若腸胃症狀反覆發生,一個月內超過12次以上,就要注意卵巢癌的可能性。 卵巢癌可早期發現嗎? 這類型易「無中生有」 卵巢癌存活率不佳,第三期5年存活率雖僅40%,且80%以上都會復發,一旦復發,復發期會越來越短,死亡率很高。但卵巢癌可早期發現嗎?何志明醫師說明,卵巢癌篩檢有難度,「究竟卵巢癌早期久了就會變晚期?早點發現可避免進展成晚期?目前對卵巢癌化進展還不清楚。」卵巢癌通常是指上皮性卵巢癌,包含漿液性、黏液性,類子宮內膜狀、亮細胞等次級分類,不同類型與發現早晚有關。 若是最常見的漿液性卵巢癌,剛開始癌變的部位不在卵巢,而是輸卵管末端,非常不易早期發現,容易「無中生有」,歐美因漿液性患者較多,3/4發現時已屬晚期;台灣則亮細胞癌稍高,早期亮細胞癌佔亮細胞癌一半以上。整體而言台灣卵巢癌晚期發現佔半數。 因此卵巢癌的危險族群要小心,若被診斷為漿液性卵巢癌的病人約有23%帶有乳癌基因BRCA1/2突變,其中包含有自發性地也有遺傳性的,若一般人帶有乳癌基因BRCA1/2突變,一生罹卵巢癌機率約超過40%以上;而不孕、沒有懷孕、早經、較晚停經也有較高的風險,因為持續排卵,卵巢表皮容易受傷而病變;另外,大腸癌、乳癌等患者也需多注意。 手術+化療 晚期卵巢癌治療缺一不可 晚期卵巢癌如何治療,何志明醫師說明,手術的目標是要把所有腫瘤切除乾淨,手術越完整,把眼睛可辨認的腫瘤清乾淨,決定存活時間,腫瘤清除乾淨或腹腔殘存腫瘤不超過1cm的預後都較佳。此外,術後還必須完整化療,化療的目的是把殘存的腫瘤殺掉。如果腫瘤對化療敏感,活比較久,但若有抗藥性,沒多久就會復發。 不過,就算治療良好,大部分1年半後會復發。如果是六個月內復發,只能選擇二線化療藥物,若超過1年才復發,只有單一病灶可以先切掉再化療,若超過兩個以上就應直接化療。 標靶藥物延緩復發 分針劑和口服 所幸,目前化療後,還可繼續使用標靶藥物,進行維持療法,延遲疾病復發的時間。何志明醫師提到其中一種血管新生抑制劑,「腫瘤需要新生血管提供養分,透過針劑施打抗血管新生標靶藥,阻斷腫瘤養分和影響微環境,腫瘤生長會受限。可以用於第一線使用,也可以復發後使用,起初可以合併化療使用,當化療結束後再繼續使用。」其研究結果顯示,用在一線維持性治療復發時間可延後至一年半左右;若用於復發後維持性治療,再復發時間可延後至一年左右。 另外,針對帶有 BRCA1/2 基因突變的患者,則適用PARP抑制劑。BRCA1/2基因原本是抑癌基因,可以修補DNA錯誤。當癌細胞的基因突變,無法修復DNA錯誤,僅能透過PARP酵素來補救,因此透過PARP抑制劑阻斷,癌細胞無法修復DNA突變而死亡。再者,帶有 BRCA1/2基因突變的人有10-40%罹患卵巢癌及45-65%罹患乳癌的風險。 何志明醫師提到,PARP抑制劑是口服藥物,可用於對於含鉑化療有反應且有BRCA1/2基因突變病人做第一線維持性治療,其研究結果顯示,60%的患者復發時間可延後至三年以上;此外,PARP抑制劑也適用於復發後對含鉑化療有反應之卵巢癌病人,其復發時間可延後至一年左右。 卵巢癌邁向精準治療 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 卵巢癌已邁向精準醫療,患者可以有不同的標靶藥物做治療選擇,何志明醫師建議,若患者是新診斷為晚期卵巢癌之病人,應積極檢測看是否本身帶有BRCA1/2基因突變,如此的話在一線或後續的維持性治療可以有更精準的選擇來延長患者無疾病存活期。每年約有1千2百名卵巢癌新增患者,他提醒婦女,若反覆發生腸胃不適,要注意是否為婦科疾病。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087/【疼惜你的另一半】腸胃不適月達12次 醫勿輕忽卵巢癌

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健康醫療網

2020-02-14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30歲的上班族女性,因為視力模糊、步態不穩、四肢無力等問題求診,由於症狀類似中風,一度被當作小中風,經過進一步問診後才發現,原來之前也曾出現過動作障礙現象,經過腦部核磁共振與腦脊髓液檢查後,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病患。 什麼是多發性硬化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張國軒醫師解釋,多發性硬化症為中樞神經系統出現不正常免疫反應所導致的發炎性疾病,會在腦部、脊髓、視神經等位置反覆地發炎,且每次疾病發作症狀會依據其發炎的部位而有不同,但臨床上仍以運動功能障礙、感覺功能異常、視力模糊等為主,患者以年輕女性居多,首次發作平均年齡約在31歲左右。 多發性硬化症若反覆發作 恐留下後遺症 過去研究發現,一旦體溫升高,便容易誘發多發性硬化症急性發作,因此患有此病者,於冬天泡溫泉、甚至夏天高溫之際,都需特別留意。張國軒醫師指出,會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發作的原因除了體溫升高外,若受到病毒感染、壓力,甚至在女性生產後前三個月,發作的機會都可能增加。 更重要的是,每次復發對腦部都是一種傷害,「雖然疾病初期治療後幾乎能夠痊癒,但若不持續控制,多次復發後,將累積腦部病灶,日後復原狀況會越來越不好,甚至留下後遺症,造成永久性的失能惡化。」張國軒醫師強調,及早治療並以藥物降低復發,是避免失能的關鍵。 口服新藥降低復發機率 提升生活品質 目前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以藥物效果最佳,臨床可使用的藥物分成注射與口服藥物兩大類,皆能預防疾病復發。張國軒醫師表示,健保局新核可的第一線口服藥物,有免疫調節、抗發炎、抗氧化、保護神經等多重效果,可降低三到五成的復發機率,較注射型藥物更為便利,讓病人可如同一般慢性病病人一樣,每天定時吞服藥物即可,免除自行打針的不便,也可降低過去部分病患因打針而產生的過敏、皮膚壞死現象。 張國軒醫師提醒,多發性硬化症在台灣雖屬於罕見疾病,但此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吃藥就能控制,且隨著新藥發展,已可有效控制病情,只要及早治療、遵循醫囑用藥,便可減少疾病復發,回到原有的正常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139/最怕反覆發作 多發性硬化症宜盡早積極治療

少戴隱形眼鏡防武漢肺炎? 眼科醫師揭隱眼注意事項

少戴隱形眼鏡防武漢肺炎? 眼科醫師揭隱眼注意事項#健康醫療網

2020-02-13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延燒,日前中國抗煞專家北京大學醫院醫師王廣發,因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病患,不幸被感染,推論是沒有配備防護眼鏡,病毒透過眼睛傳染。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呼籲,疫情期間少戴隱形眼鏡,可戴一般眼鏡,來保護眼結膜。究竟配戴隱形眼鏡是否成為防疫漏洞,對於眼部防護有何重要建議,快來看看眼科診所院長廖家慶醫師怎麼說! 沒洗手就碰眼睛 小心病毒從眼入 廖家慶醫師表示,最外層的眼角膜和結膜,是眼睛的保護層,但若揉眼睛、戴隱形眼鏡,摩擦造成表皮破皮、缺損,且抵抗力較弱時,病菌就可能從這些破口趁虛而入,造成眼睛感染、發炎。 這些病菌怎麼來的呢?根據目前案例研判,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可透過飛沫、接觸傳染,廖醫師指出,當我們近距離與他人講話,或是有患者打噴嚏,空氣中的灰塵、物體表面都可能沾染上有病毒的飛沫和分泌物,可能直接噴進我們的眼睛,也可能手觸碰到這些病菌,如果沒有洗手去揉眼睛,就可能感染。 少戴隱形眼鏡防感染? 不正確配戴問題多多 廖家慶醫師指出,眼睛如同皮膚,表面都有細菌,平時和平共處,「但是長時間戴隱形眼鏡,就像一個培養皿,壞菌大量孳生,破壞了原本的菌相平衡,就可能從傷口、破皮處入侵眼睛。」 此外,隱形眼鏡本身是外來物,容易造成眼結膜敏感、發炎,要注意隱眼的「透氧度」。醫師解釋,眼角膜需要與外界接觸氧氣,也需要呼吸,若隱眼透氧度太差,長期配戴恐讓眼角膜缺氧,造成眼角膜受損等傷害。而隱眼材質和透氧度有關,傳統水膠材質相對較低,矽水膠較高,硬式隱形眼鏡則透氧度最高。 醫師提醒,選購時要注意透氧度,且配戴、拔隱眼時,一定要洗手,更不要配戴隱形眼鏡超過6-8小時,「戴得越久,病菌孳生越多,越可能感染人體。」 臨床上,廖家慶醫師常遇到許多年輕朋友不正確配戴隱眼,日拋當雙週拋,甚至戴隱眼睡覺,初期誤以為戴太久讓眼睛不舒服,等到眼睛疼痛、視力模糊才來就醫,結果細菌已經侵蝕一部分角膜了,嚴重恐會失明。 若配戴隱眼後,眼睛開始發紅,感覺異物感、疼痛,眼睛分泌物變多,甚至視力模糊,這是眼睛有異的徵兆,最好趕快拿掉隱形眼鏡,就近眼科醫師治療。 不戴隱形眼鏡 戴眼鏡有保護力嗎? 廖家慶醫師分析,沒有眼鏡的保護,打噴嚏、交談等飛沫,可能直接噴到眼睛,若與隱眼相比,戴眼鏡有護目鏡效果,對一般民眾確實有保護力。若同時配戴口罩,口罩上的鐵絲應貼合臉型,眼鏡才不容易起霧,減少動手喬一喬的機會,降低感染風險。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預防,廖家慶醫師說,接觸感染對一般民眾影響較大,摸到外界物品、從外面回家,一定要確實洗手,是防疫的不二法門。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5122/少戴隱形眼鏡防武漢肺炎? 眼科醫師揭隱眼注意事項

【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解藥在哪? 抗愛滋病藥物成焦點

【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解藥在哪? 抗愛滋病藥物成焦點#健康醫療網

2020-02-13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武漢肺炎延燒,抗伊波拉、瘧疾藥物成為熱門解方,另外,2003年另一冠狀病毒引起的SARS經驗中,另一種對愛滋病毒有效的蛋白酶抑製劑等幾種藥物,似乎也對SARS冠狀病毒有效。 抗愛滋病藥物見成效 有望用於治療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約翰霍普金斯中心傳染病專家Amesh Adalja告訴《現場科學》,這類抗愛滋病毒藥物對於MERS和SARS冠狀病毒有效果,已經在中國開啟2019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試驗。這類蛋白酶抑製劑,可以抑制蛋白酶,這些酵素負責切割長片段的蛋白,這些被切割的小片段有助病毒複製。 此外,中國政府曾建議感染冠狀病毒的患者,應服用兩個抗愛滋病毒藥物lopinavir / ritonavir(正在臨床試驗的蛋白酶抑製劑),並每天兩次吸入霧化的干擾素─干擾素已被批准用於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和C型肝炎等疾病。 這類藥物會引發細胞產生干擾素,這種蛋白質類似一種「警鈴」,幫助細胞抵抗所有入侵的病毒。 新藥、疫苗研發中 可能是長期抗戰 至於新藥方面,紐約大學生物學和神經學教授Carol Shoshkes Reiss指出,可以針對細胞上的受體開發藥物,這是冠狀病毒得以進入細胞的途徑,利用一些小分子新藥將這些受體堵住,但會花很長的時間研發。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指出,已經在尋找適合的單株抗體,阻止冠狀病毒進入細胞。而美國國衛院則正在發展疫苗,預期三個月內進入臨床試驗。 不只找一種藥物 雞尾酒療法是關鍵 除了尋找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單一藥物,Carol Shoshkes Reiss建議,尋找多種藥物組合的雞尾酒療法更好,「原因是病毒可能會突變、演進,很可能對單一藥物發展出抗藥性。」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祖安日前也表示,SARS、MERS都是冠狀病毒引起,包含新型冠狀病毒三者基因相似度超過8成,上述抗愛滋病毒的蛋白梅抑制劑,在SARS、MERS動物實驗效果良好,也有單獨人類治療個案報導,在癌症治療方面,科學家已經知道雞尾酒療法對於治療的重要性,坦言「我們不只要找一個藥物,而是要找到一組可以合併使用加成療法的藥物」。 哥倫比亞大學梅曼公共衛生學院教授Stephen Morse說,儘管有這些後選藥物,可能還要花好幾年來測試,一旦准許上市,勢必還會討論是否用來預防性投藥,還是可以治療輕症的患者,如同抗流感病毒藥物的發展狀況。 參考資料 1.How experts plan to treat the new coronavirus.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511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