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免疫治療擊退皮膚癌復發噩夢 近九旬嬤符資格沒在怕

免疫治療擊退皮膚癌復發噩夢 近九旬嬤符資格沒在怕#健康醫療網

2019-09-09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位高齡87歲的婦人罹患皮膚癌且不斷復發,經廣泛型基因檢測了解其癌細胞基因突變資訊有助免疫治療,順利成為免疫治療成功率僅20%族群裡的幸運兒。 TMB檢查 免疫治療成功關鍵 許多民眾聽聞免疫治療神奇的成功案例,就想砸重金試試看,其實目前的免疫治療非萬靈丹,普遍看來失敗的案例比成功的還要多,原因出在患者的腫瘤是否剛好符合治療所需的標準。 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前,除要先檢查常聽到的PD1/PDL1確定抑制劑可在其上作用,影響免疫細胞攻擊的腫瘤特徵TMB (腫瘤突變負荷)也是一種檢查方式,後者須透過大型精密的基因資訊分析才有辦法計算出來,屬於更尖端的檢測項目。 使用三週免疫抑制劑 切片檢查已無殘存癌細胞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腫瘤內科主治醫師馬維力醫師說,這位患者的癌細胞十分難纏,手術切除左前額3公分大的腫瘤後又轉移到左側腮腺淋巴結,進行第二次切除以及輔助放療,在左側外耳道周圍區域再度復發,再進行廣泛的全腮腺切除術和淋巴結擴清術,為防堵殘餘腫瘤復發,每兩週打一次標靶藥物,但病情仍持續惡化,開始化療。 考量到患者年紀大,經不起一再復發跟手術,用藥要更加小心!因此,馬維力醫師在跟病患及家屬討論後,決定進行免疫治療,在使用三週免疫抑制劑後,腫瘤就縮小很多,持續治療之後再切片檢查已無殘存癌細胞;並在透過廣泛型基因檢測,尋找更多用藥選擇時,確認為對免疫治療反應率高的高腫瘤突變負荷患者。 NGS基因檢測 提前確認藥效、提高療程品質 經醫學研究證實,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基因檢測並依其結果選擇對應用藥,腫瘤縮小的病患比例從30%提高到60%,帶來更佳的治療效果,而基因檢測將醫學已知與癌症形成相關的440個基因納入檢測範圍,經NGS從優化的腫瘤檢體快速解碼癌症基因,並將基因與藥物資訊比對,可直接獲得針對每個癌細胞訂製的免疫、標靶、化療及荷爾蒙治療資訊,讓癌症更容易治療,提高療程品質。 隨著癌症精準醫學的各種突破,面對患者最怕的復發惡夢,現已有許多診療工具可應付,透過定期抽血檢測腫瘤DNA變化可提早發現,治療時透過NGS基因檢測也可提前確認藥效,有機會減少不斷動刀或電療、化療之苦。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54

不只吃壞肚子而已 「這菌」還能讓你發燒、打寒顫

不只吃壞肚子而已 「這菌」還能讓你發燒、打寒顫#健康醫療網

2019-09-07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天氣高溫病菌容易滋長,若吃下半生不熟的食品,當心沙門氏桿菌等引起的食品中毒!一位主婦因為冰箱壞掉,把剩餘的食品拿給6歲的女兒吃,導致孩子感染沙門氏桿菌,因而高燒不退、上吐下瀉、持續腹痛數日,須住院治療。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無論是居家飲食或出門外食,都有可能感染沙門氏桿菌引發腸胃炎,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沙門氏桿菌 全球食物中毒頭號殺手 近5年我國平均每年約有347人感染沙門氏桿菌。主要是食入受到污染的食品而感染,如: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牛奶製品、禽畜肉類等。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屬於人畜共通傳染。沙門氏桿菌有2,600多種型別,在全球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常居首位或第二位。美國疾病預防管制中心(CDC)估計,全美平均每年約有120萬人感染沙門氏桿菌,導致2.3萬人留院。 腸胃炎症狀 腹瀉合併高燒、寒顫 今年5月,美國官方發布一起攝食西瓜、哈蜜瓜、香瓜等截切水果感染沙門氏桿菌的食品中毒案調查報告,造成137人生病、38人住院。沙門氏桿菌感染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噁心、嘔吐,症狀持續2~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 美味水果拼盤 製程特需留意衛生 食藥署表示,業者推出各式各樣水果拼盤供消費者應多留意,慎防沙門氏桿菌引起的食品中毒。最好選擇完整的新鮮水果,裁切前適當清洗,維持刀具、砧板等接觸器具的清潔及低溫保存成品,確保截切水果品質,並儘快吃完,以降低微生物危害的風險。 食藥署提醒,食品調理應充分加熱,並立即食用;加熱後的食品應防止交叉污染,生食及熟食所使用的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並應防止病媒侵入;同時避免寵物接近調理及供餐場所;處理食材及進食前應徹底洗淨雙手;被病媒沾染、過期或腐敗等不潔食物,均應丟棄,切勿食用。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48

乳癌轉移勿放棄 配合中醫治療大有改善空間

乳癌轉移勿放棄 配合中醫治療大有改善空間#健康醫療網

2019-09-06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台灣每年大約新增一萬名女性被診斷為乳癌患者,比例之高,十分驚人。除了正規西醫治療以外,許多病患也會尋求中醫協助。中醫不只可緩解化療副作用,對於抑制癌細胞也有良好效果。就有一名乳癌患者,癌細胞已擴散轉移到胸骨、肋骨,胸壁與腹部淋巴結,經過中藥輔助治療,每3個月進行一次電腦斷層、骨掃瞄檢查,發現病灶分佈面積愈來愈小,癌指數CA153與CEA也逐次下降,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大幅減輕,病人體力增強,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第6年乳癌復發 骨頭與淋巴皆轉移 收治這名乳癌病人的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指出,這位黃女士罹患乳癌已9年,乳房全部切除,也做了完整治療,本已平安度過前5年的所謂「易復發時期」。未料第6年卻乳癌復發,骨頭與淋巴皆有轉移病灶,隨即再進行一連串化療,並服用口服抗荷爾蒙藥物以及施打停經針,就在此時經由親友介紹前來尋求中醫治療。 接受中醫輔助治療 縮減乳癌病灶 原本黃女士是希望中醫能夠改善血球下降、口腔潰瘍、疲勞倦怠、關節痛之類的西藥副作用,並不指望能夠控制癌細胞。但從她開始接受中藥治療後,不但以上那些症狀改善,就連每3個月進行一次的電腦斷層、骨掃瞄檢查,發現癌病灶分佈面積愈來愈小,癌指數CA153與CEA也逐次下降,黃女士心情大好,信心大增,她堅信是中醫的輔助才讓整體治療效果這麼好。 轉移性乳癌 必須使用「利痰祛濕、解毒外出」中藥治療 林襄穎醫師表示,以中醫角度來看,黃女士的癌細胞已擴散轉移到淋巴結與骨頭,屬於「痰濕交錯、毒氣內侵」的體質,應以「利痰祛濕、解毒外出」方式治療,中藥可用:陳皮、半夏、枳實、白芥子、皂刺、麻黃、乾薑、紫花地丁、天葵子之類,不但能抑制癌細胞,對於骨轉移造成的骨疼痛亦可改善。另外,中藥輔助治療並不會影響西藥,不論是口服、針劑或化療,皆可與中醫並行。 中藥針對體質辨證論治 三陰性乳癌也適用 林醫師呼籲,很多癌症患者誤以為癌細胞是純粹因為體內毒素太多造成,因此一昧服用清熱解毒中藥,甚至要求醫師也開立這樣的中藥。殊不知癌症因素甚多,而清熱解毒中藥大多性質寒冷,過度服用反而削弱身體正氣,更無力對抗癌細胞。臨床上也看到很多末期癌症病患,明明已經體質虛冷,元氣不支,卻還在吃大量清熱解毒寒性中藥,非常危險。 林醫師特別提醒,每一位乳癌病患都有不同體質,針對體質,對症下藥,病患應該把這種專業的問題交給醫生;另外,三陰性乳癌因為能使用的西藥有限,所以特別適合中醫輔助以增加療效。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41

咖啡成癮,不喝頭更痛? 營養師來解惑

咖啡成癮,不喝頭更痛? 營養師來解惑#健康醫療網

 2019-09-0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每人每天該喝幾杯咖啡才好?對此說法眾說紛紜,自稱「咖啡重度飲用者」的營養師、大專院校講師林世航強調:「只要每日咖啡因總攝取量不超過300毫克,也就是每天最多喝1~3杯的咖啡量,再依自己體質及感受適量調整,就不用擔心了!」 體質影響代謝 喝咖啡不代表提神 「從生理機制來看,喝咖啡不是提神,而是睡不著!」林世航營養師指出,咖啡因的確會影響與生理時鐘有關的激素,但每個人對咖啡因的敏感度皆不同,有人喝咖啡之後會睡不著,但也有人照睡不誤,「每個人應當依自己的體質適量飲用咖啡。 林世航營養師建議咖啡因代謝時間大約8小時,且因人而異。若擔心晚上睡不著,過了中午後,就不要再喝含有咖啡因的食品及飲品,或可挑選咖啡因含量較低的咖啡。 長期喝咖啡有癮 重度會有戒斷症 「是真的!但前提是重度過量飲用咖啡的人。」林世航營養師指出,重度過量飲用咖啡者,一旦停飲咖啡,很容易出現頭痛和手抖的戒斷症狀,但只需2周就能大幅緩解。林世航營養師建議,喝咖啡適量就好,每日咖啡因總攝取量不超過300毫克。 「任何食品適量、不過量,才是健康的王道。」林世航建議,若您覺得「適量」很難理解,可參考咖啡店裡的紅、黃、綠咖啡因標示,作為衡量指標,再依據自己的體質調整,就能找出自己每日適合飲用的咖啡杯數。 孕婦不能喝咖啡?!詢問醫師有保障 「根據資料顯示,早期胚胎不穩定時,若孕婦過量飲用咖啡,咖啡因攝取量和增加流產率呈正比關係。」林世航營養師舉實證說明,至於坊間流傳咖啡恐導致胎兒畸形的說法,目前的研究資料看來,咖啡因和胎兒畸形尚無直接關聯。 林世航營養師建議,每個人體質不同,孕婦能否喝咖啡,以及懷孕期間的咖啡飲用量多少?還是先請教醫師、遵循醫囑比較保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42

運動員蛀牙多 研究:這種「能量食品」吃太多

運動員蛀牙多 研究:這種「能量食品」吃太多#健康醫療網

2019-09-05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菁英運動員的牙齒健康不太妙!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針對11項運動的352名菁英運動員的調查顯示,運動員牙齒清潔習慣比一般大眾來的好,但近一半運動員有蛀牙,可能原因是他們吃太多含糖的能量飲料、能量棒等食品。倫敦大學學院伊士曼牙科學院博士Julie Gallagher指出,這些能量產品中的糖份會增加蛀牙風險,其酸性也會侵蝕牙齒。 運動員口腔健康差 英國團隊追原因 根據《衛報》報導,先前研究顯示,一些參加2012年倫敦奧運的運動員的牙齒健康很差,將近一半運動員有蛀牙,同齡大眾只有1/3。 對此,研究團隊對針對11項運動的352名運動員進行調查,競賽項目包括自行車、游泳、橄欖球、足球、划船、曲棍球、帆船和田徑運動。 含糖食品吃太多 刷再多牙也枉然 根據發表在《英國牙科》上的結果顯示,94%的運動員每天刷牙兩次,而一般民眾則只有75%,且44%運動員經常使用牙線,而公眾則為21%,顯示運動員的口腔清潔習慣較好,且吸菸率和飲食表現都較佳。 研究人員進一步檢查運動員的口腔發現,49%的運動員有蛀牙,32%的運動員表示差勁的口腔健康對訓練和表現有負面影響。研究進一步指出,87%的運動員經常喝運動飲料、59%習慣吃能量棒,70%會使用能量果膠。 減少含糖食品 多用氟化物漱口水 Julie Gallagher告訴《BBC》,這些能量產品中的糖份會增加蛀牙風險,其酸性也會侵蝕牙齒。不過,也有可能是運動員在運動期間,因大量呼吸會造成口腔變乾,唾液的保護變少。 Julie Gallagher指出,研究中的運動員得知後都願意改變習慣,包含減少使用能量食品,額外使用含氟化物的漱口水,增加看牙醫的頻率等。研究團隊將繼續追蹤,透過上述措施,是否能改善運動員的口腔健康。 參考資料: 1. Athletes have poor teeth despite brushing. https://www.bbc.com/news/health-49448945 2. Athletes have poor teeth despite brushing twice a day, study finds.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19/aug/24/athletes-are-damaging-their-teeth-with-energy-drinks-study-finds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14

出國旅遊最怕生病 該帶的藥備妥了嗎?

出國旅遊最怕生病 該帶的藥備妥了嗎?#健康醫療網

2019-09-04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暑假是出國旅遊旺季,也是國外帶回傳染病的高峰期!截至8月統計顯示,今年境外移入傳染病前四名為登革熱(297例)、阿米巴性痢疾(97例)、麻疹(45例)、桿菌性痢疾(31例),為了讓民眾開心出遊、健康回家,藥師公會全聯會提醒,出國前可就近至健保藥局,由藥師提供旅遊防疫諮詢服務,用專業守護您的健康。 出國玩帶齊常備藥 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藥師公會全聯會建議,計畫前往傳染病疫情流行區旅遊的民眾,應先至社區藥局詢問藥師有關預防蚊蟲叮咬、如何避免感染寄生蟲、拉肚子症狀等,可準備防蚊貼片、防蚊液、止痛退燒藥、胃腸藥等。 另外,出國常發生的時差、高山症、過敏、暈車暈機暈船、外傷等,則可準備抗組織胺、暈車藥、簡易外傷急救包等,且向藥師詢問清楚使用時機、方法、劑量等,以確保症狀獲得緩解、旅途的用藥安全。 出國帶藥要謹慎 備妥診斷證明出入境都安心     藥師公會全聯會提醒,常備藥僅為出遊,以備不時之需,若有氣喘或特殊疾病,應隨身攜帶個人常用之藥物。攜帶個人常用之藥物,在飛航旅途中,建議將藥品放在隨身行李,以防因運送過程的溫度變化導致藥品毀損,若有需要冷藏之藥品,需事先確認旅遊當地是否有冷藏設備,並且自備保冷袋攜帶藥品;如要攜帶少量自用之管制藥品出入境,應備有醫療院所的診斷證明或處方箋影本等證明資料,以利合法通關。 出國前必備藥物清單 自行檢視 1防蚊液:塗抹防蚊液前,先將其塗抹在手臂內側,若無過敏現象,才可使用在其他部位。 2腸胃藥:若有上吐下瀉症狀,飲食應少量、多餐、清淡為主,記得多補充水分預防脫水。 3時差:飛行中,向東飛行,依目的地睡眠時間前30分鐘時用抗組織胺;向西飛行,不建議食用退黑激素。到當地,到達後連續4天,睡前30分鐘使用抗組織胺,若需要可使用短效安眠藥助眠(請醫師開處方)。 4高山症:出發前善用「各大醫院旅遊門診」。避免一日內馬上須睡在海拔2750m以上的旅程,抵達高地後24小時內避免過度運動及 酒精性飲料。遵照醫囑服用預防性藥物,如利尿劑、類固醇、鈣離子阻斷劑等。 5過敏:改善過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觸過敏原,如塵蹣、花粉等,若過敏症狀太嚴重,則可考慮適當短暫使用藥物(抗組織胺)來抑制過敏反應。 6暈機:口服藥建議旅行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若長時間搭乘交通工具時,可依藥品作用時間,給予維持劑量。外用貼片需提前5~6小時以上,在耳後貼上1片,若需長時間預防,使用72小時候要去除,重新再另一耳後貼上1片。 7外傷:準備簡易護理包,包括食鹽水、優碘棉棒、OK繃等。 8氣喘:氣喘發作時,初步治療立即使用緩解藥物(如吸入劑),每20分鐘一次,直到症狀消失。 9糖尿病:準備充足的降血糖藥物,如施打胰島素,建議準備雙份胰島素,並記得攜帶針筒、酒精棉片等。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21

怕化療不敢回診!熟女乳癌復發 CDK4/6抑制劑助重生

怕化療不敢回診!熟女乳癌復發 CDK4/6抑制劑助重生#健康醫療網

2019-09-05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高雄一名48歲乳癌第四期患者,早在十年前就自知罹患乳癌,是停經前乳癌病患,手術治療後當時病情穩定,卻因為害怕「化療」,沒有定期回診,多年後導致乳癌復發惡化才遲遲就醫接受治療。許多病友跟這位患者一樣,聽到化療就頭皮發麻,寧願放棄治療,也不要讓治療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 身心理壓力大 成乳癌治療阻礙 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同時也是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陳芳銘副院長指出,許多停經前年經的乳癌患者從得知乳癌那一刻起,人生便有了很大的不同,可能因為小孩還在求學階段、家庭經濟壓力,害怕治療而斷了工作與收入無法負擔家計,加上生理上的病痛需要忍受,心理上也要負擔各方面的壓力,而抗拒治療。 面對乳癌治療 生活品質為首要考量 陳副院長提到,台灣乳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女性癌症中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但近年來因為早期診斷率提高,手術後治癒率也很不錯,如果是荷爾蒙陽性的病患,不論是停經前或更年期後,不幸復發後也已經有新藥可以使用。 在今年美國臨床腫瘤年會發表的最新臨床研究已經證實,CDK4/6抑制劑為25年來第一個讓荷爾蒙陽性晚期乳癌治療,有存活期意義的抗賀爾蒙標靶口服藥,能夠大幅延長晚期乳癌病患疾病穩定及存活時間,且治療方式不影響當下生活,是患者共同的盼望。 上述患者在接受陳副院長開立新型CDK4/6抑制劑治療約一個月後,原來晚期乳癌的傷口很快就癒合,手臂的淋巴水腫也消失,因治療副作用少,原來被迫中斷的工作也順利恢復,至今治療超過一年多,病情持續穩定。 CDK4/6抑制劑顯著改善病況 降低副作用提升品質 陳副院長指出,近年發展出的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突破過去治療瓶頸,除了可以持續穩定晚期乳癌患者病情,比起傳統治療,有效延長疾病穩定時間,且沒有過去化療藥物產生的噁心、嘔吐及掉髮的副作用,大大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只是部分病人可能會有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風險,但只要定期回診追蹤,則不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能力。 定期追蹤揪癌蹤 勇敢治療別放棄 陳副院長呼籲,乳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治療,不管任何亞型,當今醫療進步,藥物的副作用也相對較低,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也較小,患者應勇敢面對疾病、積極治療,配合醫師的治療計畫,按時服藥並定期回診檢查,時時刻刻保持正面積極的心情,可將病情穩定控制,別輕易放棄。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40

全美多起青年肺病 疑與電子菸有關

全美多起青年肺病 疑與電子菸有關#健康醫療網

2019-09-02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美國近百名肺疾住院案例,恐與電子菸有關!《CNN》日前調查揭露,至少15個州超過120例肺部疾案例可能與電子菸相關。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則公布,約94例電子菸相關的肺病,但相關性仍在調查中。患者主要是青年,有咳嗽、呼吸急促和疲勞等症狀,甚至需要呼吸器。紐約州衛生專員Howard Zucker博士指出,需要對這些電子菸產品進行更多研究。 近百名案例肺病住院 電子菸被懷疑禍首 根據《CNN》報導,該新聞台記者主動調查各州衛生部門資料揭露這近百名案例,並獲得42州衛生部門回復。多州衛生官員表示,目前不清楚電子菸與肺病的關聯,但已經有多人住院,症狀包含呼吸急促、發燒、咳嗽、嘔吐、腹瀉、頭痛、頭暈和胸痛。 明尼蘇達州衛生部醫療主任、流行病學家Ruth Lynfield發布聲明指出,「目前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但明尼蘇達州青少年的電子菸相關肺病仍在增加,」鼓勵醫療人員和父母注意不明原因的呼吸問題、肺損傷等狀況。 電子菸內化學物質多 引專家憂心 由於過去從未有人注意電子菸與肺病的關聯,因此許多案例遭到忽略。明尼蘇達州兒童醫療官員Emily Chapman博士解釋,「這些疾病很難診斷,起初很像普通感染。」而且電子菸相關肺病不需要登記,一些醫療部門也不追蹤,增加後續調查的困難。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已經著手收集相關資訊,並進行後續測試。 目前,病例數最多的威斯康辛州正在釐清患者都使用了哪些產品,該州衛生官員Andrea Palm提到,這些產品可能含有尼古丁、四氫大麻酚、合成大麻素,或多重物質的組合。專家憂心,電子菸內的物質可能對細胞有害,但短期和長期的研究都還不清楚。 電子菸比香菸安全? 長期健康影響仍未知 《路透社》報導,美國最大的電子菸製造商Juul Labs發布聲明指出,他們持續監控這些案例,並重申必須杜絕青少年違法取得菸品,加強查緝仿製、走私菸品。 Juul Labs更指出,多起肺病案例的有害物質其實與大麻有關,並非該公司的產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電子菸通常被認為比傳統香菸更安全,長期抽傳統香菸的致死率較高。但電子菸對於健康的長期影響仍然未知。目前,電子菸在台灣屬於不合法菸品。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參考資料: 1. CDC, state health officials investigating link between vaping and severe lung disease. https://edition.cnn.com/2019/08/17/health/vaping-lung-disease-states/index.html 2. CDC probes lung illnesses linked to e-cigarette use.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vaping-cdc-idUSKCN1V80MA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3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