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晚期更年期前乳癌治療新契機! CDK4/6口服藥效果佳

晚期更年期前乳癌治療新契機! CDK4/6口服藥效果佳#健康醫療網

2019-09-04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癌症關懷 鄭翠芬醫師談乳癌﹞ 43歲的王女士,三年前確診罹患乳癌,卻因擔心治療需切除乳房與害怕化療副作用,改以中藥治療,沒想到不但乳房症狀未改善,後期更出現了持續性乾咳、背部疼痛等症狀,是病情惡化的徵兆,才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醫院求診。經過新光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中心主任鄭翠芬詳細檢查發現,王女士的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肺、肝及骨頭,因為知道她先前對治療的擔憂與恐懼,耐心地解說及信心喊話,建議使用抗賀爾蒙治療搭配CDK4/6抑制劑的搭配口服治療,服用到第四個月,不咳、背也不痛了,腫瘤指數回復正常,原本腫硬的乳房變得柔軟了許多,7公分的腫瘤也明顯縮小到4公分,這顯著的療效,不但改善了王女士的病況跟生活品質,讓她對於後續治療更有信心。 一成乳癌患者發現多晚期 醫:害怕治療 乳癌在我國發生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即便不斷宣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卻有近一成的乳癌患者,在初次就診時就被診斷為晚期,甚至出現遠端轉移的情況。鄭翠芬主任觀察,這樣的患者多是因害怕乳房被切除或是化療副作用而退縮害怕,選擇逃避正規治療。 鄭翠芬主任呼籲,現今乳癌治療的方式相當多元,醫師會依據患者的情況幫助患者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式,患者切勿自行放棄治療。 CDK4/6標靶藥物 乳癌患者新選擇 針對晚期轉移的患者,比起局部,全身性治療對於穩定病況更有幫助,像是CDK4/6標靶藥物即是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全身性治療選擇,對比於過去單獨使用抗荷爾蒙藥物,合併CDK4/6抑制劑,病患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延長接近一年,甚至今年期刊發表證實,用於停經前乳癌可降低近3成死亡風險。 鄭翠芬主任也提醒,雖然CDK4/6相較於化療副作用小很多,較常見的是嗜中性白血球低下,但臨床上無不適,故服藥中應定期回診監控副作用。 如有任何乳癌治療相關問題,請e-mail來信[email protected]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20

美國心臟協會認證 醫藥級Omega-3助降血脂

美國心臟協會認證 醫藥級Omega-3助降血脂#健康醫療網

2019-09-03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美國心臟協會認證,Omega-3脂肪酸有助降血脂!美國心臟協會在旗下期刊《Circulation》發表報告指出,針對三酸甘油脂過高(200-499 mg/dL)的患者,單獨服用藥用等級Omega-3脂肪酸(每日4g),可以降低20-30%血脂。研究作者Ann Skulas-Ray博士強調,血脂過高的患者不要嘗試食品級的Omega-3脂肪酸,來代替降血脂藥物。 醫藥級Omega-3助降血脂 可與降血脂藥搭配 根據《科學日報》報導,美國心臟協會回顧了17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目前兩種omega-3脂肪酸處方,第一種結合了EPA(eicosapentaenoic acid)和DHA(docosahexaenoic acid)兩種類型的脂肪酸,另一種僅含EPA。由於缺兩藥物的比較,因此兩者都可適用。 研究發現,藥物級Omega-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液三酸甘油脂,且可與降血脂藥物史他汀類(Statins)藥物合併使用,壞膽固醇LDL-C也不會增加。高三酸甘油脂的患者用藥物級Omega-3脂肪酸後,可減少25%心血管疾病風險。 然而,若三酸甘油脂超過500 mg / dL,服用藥用級Omega-3脂肪酸,會使壞膽固醇LDL-C上升。 運動飲食降血脂 每周可以吃兩次魚 《CNN》報導,三酸甘油脂是在血液中的油脂,若血液三酸甘油脂的濃度高於200 mg / dL,恐增加血管粥樣硬化的風險,造成血管變窄,較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等。此外,若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超過500 mg / dL,更可能造成胰臟炎。 現今越來越多人血脂過高,與肥胖率上升有關。被診斷三酸甘油脂過高,醫師通常建議改變生活習慣,運動、減肥,避免精製碳水化合物、酒精,從植物攝取油脂代替飽和脂肪,可以有效降低血脂。另外,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甲狀腺素低下和肥胖,都可以控制好血脂。 美國心臟協會也建議,魚類是Omega-3脂肪酸良好來源,每周至少吃兩次魚,如鮭魚、鯖魚、鯡魚和長鰭金槍魚。 Omega-3脂肪酸保健品別亂吃 不可替代藥品 不過,Ann Skulas-Ray博士強調,血脂過高的患者不要嘗試食品級的Omega-3脂肪酸,來代替降血脂藥物。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心臟科教授Karol Watson認可這份報告的重要性,「飲食和運動是控制血脂最好的方式,但有些人需要額外的幫助。」不過由於缺乏其他數據,他不確定Omega-3脂肪酸是否適用治療其他類型的心血管疾病。 參考資料: 1. Preion omega-3s can help some heart patients. 2. Preion omega-3 fatty acid medications effectively lower high triglycerides. 3. Ann C. Skulas-Ray et al. Omega-3 Fatty Aci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A Science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9;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709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08

躺著睡不好、起床想睡覺 自律神經失調焦慮怎解?

躺著睡不好、起床想睡覺 自律神經失調焦慮怎解?#健康醫療網

 2019-09-03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現代人普遍壓力大,很多人可能不自覺面臨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怎麼休息都覺得疲憊、睡眠品質差、做事沒幹勁、消化系統頻繁出問題,甚至功能、記憶力下降,不只常常覺得煩躁,有些人還會胸悶不適,容易有莫名焦慮感。 要想自律神經不失調 『陰陽』就要協調 什麼是自律神經?臨床心理師張巍鐘解釋,所謂自律,就是不需自主意識控制,身體自然就會運作,例如心臟跳動、腸道消化系統等,不過自律神經也會受思緒所影響而運作失常。 自律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張巍鐘將兩者比喻為『陰』與『陽』。交感神經是『陽』,對身體有促進性作用,會讓心跳加速、血壓上升,使人保持警覺;副交感神經則是『陰』,屬於抑制性機能,會讓人放鬆休息、促進消化,啟動睡眠。 換句話說,交感神經運作時,血液流速較快,通往四肢,就像是要對抗外敵時,身體啟動的機制,讓人活躍起來;而副交感神經則在活動後,主導休息,自我修復。當兩者功能被打亂,就是所謂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全身性多處問題。 找出無謂的焦慮 工作與休息分清楚  在許多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中,焦慮是最常見症狀之一。張巍鐘指出,維持適當的焦慮是好的,可以讓人前進向上,但應區分出什麼是想太多、什麼是適當的焦慮。 高壓生活的人,不斷的焦慮能促使他把事情做好,而長時間的焦慮下可能就會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張巍鐘表示,要避免或減緩不適症狀,在一天或一年之中,最好清楚劃分出工作與休息的時間,有助於身體機制調節,才不至於錯亂不協調。 張巍鐘說,適當的運動與人際關係也很重要,可以想想除了工作還可以做些什麼?尤其對創意工作者更為重要,當劃出時間休息,把心思轉到其他地方時,再回來工作,或能有更理想的工作成果。 放鬆訓練 接肌肉•腹式呼吸 要讓身體放鬆,張巍鐘會帶領案例,採取『接肌肉』及『腹式呼吸』,做放鬆訓練。 接肌肉 想像一支隱形的手輕輕捧起所及身體之處,逐漸放鬆。當手接到頭時,頭就變得很輕,接到脖子後方時,肩頸後方也慢慢放鬆;依次接捧身體各個部位,達到放鬆的效果。 腹式呼吸 針對無法直接從胸腔式呼吸轉為腹式呼吸的人,可以把手比成1舉到鼻子前,想像手指就是一朵花,輕輕的吸入花的芬芳,空氣從鼻子緩緩吸入,腹部也因此漲起來,吐氣後腹部也縮小收縮,習慣吸氣腹漲、吐氣腹缩後,找個身體能放鬆的姿勢,專心以腹式呼吸,達到放鬆效果。

太熱!異位性皮膚炎抓到破皮流血 空調師傅憂鬱難工作

太熱!異位性皮膚炎抓到破皮流血 空調師傅憂鬱難工作#健康醫療網

2019-09-03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每到天氣炎熱季節,33歲的空調工程師傅小張(化名)就忙不停,偏偏他又對塵蟎過敏,所以繁忙的夏季,身上的異位性皮膚炎也跟著惡化,令他奇癢難耐。到醫院就診時,小張全身皮膚已經有明顯的紅斑合併濕疹變化,影響皮膚面積達全身50%以上,且出現多處苔蘚化的斑塊,有些甚至被他搔抓到破皮流血,慘不忍睹。這樣的皮膚狀況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令小張的情緒變得憂鬱且沮喪。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明秀醫師提及,案例中的小張屬於異位性皮膚炎重度病患,在夏天潮濕悶熱下,的確容易因為出汗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而有皮膚發炎、發癢的現象,尤其又經常接觸過敏原,更令皮膚狀況雪上加霜。 依照皮膚嚴重度 治療建議大不同 目前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目標,以降低發炎反應,且根據病患的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策略。林明秀醫師說,程度較輕的病患,一般建議以日常皮膚保濕為主,皮膚病灶只要局部塗抹類固醇或非類固醇外用藥膏,如還有癢感再加上口服抗組織胺通常就能獲得改善。 若是中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除了以上治療,必須再加上照光治療、濕敷治療等,甚至有些急性發作必須短期使用全身性抗發炎藥物或抗生素治療;至於皮膚症狀更嚴重的重度患者,須進一步使用口服免疫調節劑如環孢靈、移護寧或全身性類固醇等治療,有時症狀嚴重如引發紅皮症時,必須住院治療。 新一代的生物製劑 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新選擇 以案例中的小張來看,是屬於異位性皮膚炎重度病患,「使用照光療法卻癢感更劇,經過嘗試使用免疫調節劑後,效果不如預期,且接連出現免疫調節劑的副作用,如肝指數上升、血壓上升。」林明秀醫師說,因病患希望皮膚能儘早改善,回歸正常生活,建議接受異位性皮膚炎新藥-生物製劑治療。 林明秀醫師指出,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是針對引發異位性皮膚炎過度發炎的重要因子IL-4及IL-13傳導路徑做阻斷,提供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且對傳統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另一個治療選擇。 「為了達到穩定的療效,建議症狀穩定之後也應持續使用,臨床報告持續使用生物製劑16週, 接近五成病患皮膚炎範圍及嚴重程度可達百分之七十五的改善。」林明秀醫師表示,小張經第一次施打生物製劑後,癢感就有明顯改善,持續施打8 周後,皮膚病灶明顯改善並減少6 成,睡眠品質進步,身上的濕疹病灶也逐漸好轉,心情逐漸開朗,生活品質得到明顯改善,生活品質指數分數改善達七成。 新一代生物製劑安全再升級 緩解症狀免憂鬱 林明秀醫師進一步說明,對於嚴重度較高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長期使用口服免疫調節藥物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異常,需定期抽血監測。「所幸如今已可使用經衛服部核可上市的新一代生物製劑,可針對免疫系統中的助手T細胞所分泌的發炎因子IL-4 及IL-13,精準有效的從源頭機轉介入,有效減緩症狀,副作用相對低很多、安全性也提高。」 林醫師提醒,有研究指出,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較容易有憂鬱傾向,若能接受適當的治療,對生活品質改善、情緒的穩定都有一定幫助。因此建議病患一定要找皮膚專科醫師持續追蹤治療,並做好平日皮膚的保養工作,且與醫師配合接受治療,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17

吃素救地球 專家:注意這「項」攝取量

吃素救地球 專家:注意這「項」攝取量#健康醫療網

2019-09-04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全球人口持續攀升,就快要吃垮地球,科學家日前提倡少肉多菜《地球健康飲食指南》救地球。然而,營養學家Emma Derbyshire在《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期刊發表評論警告,素食潮流值得讚許,但素食者應注意膽鹼(Choline)的攝取量,以免有害大腦健康。 膽鹼是必要營養素 肉類含量豐富 根據《MeddicalxPress》報導,膽鹼是一種必要營養素,有助大腦健康,尤其對發育中的胎兒很重要。膽鹼過低時,還影響肝功能,與血脂代謝異常以及過多的自由基造成的細胞損傷有關。 1998年,美國醫學研究所(US Institute of Medicine)意識到膽鹼的重要性,建議每日最低攝取量為女性425毫克/天,男性550毫克/天,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分別為450毫克/天和550毫克/天,因為營養素在胎兒發育中起著關鍵作用。 膽鹼的富含在牛肉、雞蛋、乳製品、魚類和雞肉中,然而,素食中如蘑菇、藜麥、花生、堅果、豆類和十字花科蔬菜,也含有較低含量的膽鹼。 吃素者多補充膽鹼食物 照顧腦部健康 「有鑑於減少吃肉,多吃素的潮流風行,素食者要多注意膽鹼攝取量。」Emma Derbyshire建議,尤其孕婦或懷孕婦女更要注意,有助於胎兒發育,若無法從食物補充,補給品是一種選擇。 英國飲食協會發言人Bahee Van de Bor則告訴《BBC》,素食者也可以滿足所有營養素的需求,但需要一個「計畫」,以免缺乏膽鹼、鐵、B12、鈣和omega-3,她認同補給品是一種選擇。不過,孕婦是否需要多吃膽鹼,她態度保留。 英國營養基金會的一位發言人補充,豐富多變的素食可以滿足個營養素的需求,但她也認為,為了飲食均衡,不一定要完全捨棄動物性食品。 參考資料: 1. The brain nutrient vegans need to know about. https://www.bbc.com/news/health-49509504 2. Suggested move to plant-based diets risks worsening brain health nutrient deficiency.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8-plant-based-diets-worsening-brain-health.html 3. Derbyshire E Could we be overlooking a potential choline crisis in the United Kingdom? 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 2019;bmjnph-2019-000037. doi: 10.1136/bmjnph-2019-000037 https://nutrition.bmj.com/content/early/2019/07/16/bmjnph-2019-000037.citation-tools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435    

「長髮公主症候群」 女孩胃中卡1公斤毛球

「長髮公主症候群」 女孩胃中卡1公斤毛球#健康醫療網

 2019-09-01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一名14歲的印度女孩,日前因突然嚴重嘔吐和腹痛等症狀,緊急接受治療,外科醫生在她的胃裡發現一個3磅(1.3公斤)重的毛球,因為她長期吃自己的頭髮。診治該少女的醫師Rajesh Kumar Pendey告訴媒體,毛球已經取出,病患目前狀況穩定,這是一種罕見的心理疾病「長髮公主症候群」(Rapunzel syndrome)。 長髮公主症候群 胃中卡毛球 根據《現場科學》報導,「長髮公主症候群」(Rapunzel syndrome)又名「毛石腸梗阻症候群」,是在胃中存有髮團,醫學上稱「毛糞石」(trichobezoar),有時甚至會卡進小腸。 根據2018年發表在《兒科報告》(Pediatric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自1968年首次發現「長髮公主症候群」以來,醫學文獻中僅報導了約60例。而2009年《臨床醫學與研究》(Clinical Medicine & Research)一項研究指出,大多數該症候群發生在13至20歲的年輕人。 罕見精神疾病 拔毛癖合併食毛癖 這是由一種罕見的精神疾病引發的症候群,通常與「食毛癖」(Trichophagia)有關,會強迫性吃掉自己的毛髮,又與拔毛症(Trichotillomania)有關,擁有拔毛髮的衝動。約10%-30%的拔毛癖患者合併食毛癖。 根據《胰臟》(Pancreas)最近發表的研究,同時患有拔毛癖和食毛癖的患者,只有約1%的人會在腸胃道產生大量毛球。 《福斯新聞網》報導,邁阿密尼克勞斯兒童醫院兒童外科主任Cathy Burnweit表示,腸胃道毛球可能造成胃腸道阻塞,造成難以進食並營養不良。這類患者通常需要手術,然後進行心理治療來降低吃頭髮的衝動。 腸胃卡毛球恐致命 印度少女脫離險境 「長髮公主症候群」也可能致命。一名16歲英國人Jasmine Beever,因為腸胃中的毛球感染,造成腹膜炎,於2017年去世。 所幸,診治該少女的醫師Rajesh Kumar Pendey表示,毛球已經取出,病患目前狀況穩定。 參考資料: 1. Teen has 3-pound hairball removed from stomach after complaining of pain, vomiting: report. 2. Teen Has 3-Pound Hair Ball Removed from Her Stomach.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90

全美多起青年肺病 疑與電子菸有關

全美多起青年肺病 疑與電子菸有關#健康醫療網

2019-09-02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美國近百名肺疾住院案例,恐與電子菸有關!《CNN》日前調查揭露,至少15個州超過120例肺部疾案例可能與電子菸相關。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則公布,約94例電子菸相關的肺病,但相關性仍在調查中。患者主要是青年,有咳嗽、呼吸急促和疲勞等症狀,甚至需要呼吸器。紐約州衛生專員Howard Zucker博士指出,需要對這些電子菸產品進行更多研究。 近百名案例肺病住院 電子菸被懷疑禍首 根據《CNN》報導,該新聞台記者主動調查各州衛生部門資料揭露這近百名案例,並獲得42州衛生部門回復。多州衛生官員表示,目前不清楚電子菸與肺病的關聯,但已經有多人住院,症狀包含呼吸急促、發燒、咳嗽、嘔吐、腹瀉、頭痛、頭暈和胸痛。 明尼蘇達州衛生部醫療主任、流行病學家Ruth Lynfield發布聲明指出,「目前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但明尼蘇達州青少年的電子菸相關肺病仍在增加,」鼓勵醫療人員和父母注意不明原因的呼吸問題、肺損傷等狀況。 電子菸內化學物質多 引專家憂心 由於過去從未有人注意電子菸與肺病的關聯,因此許多案例遭到忽略。明尼蘇達州兒童醫療官員Emily Chapman博士解釋,「這些疾病很難診斷,起初很像普通感染。」而且電子菸相關肺病不需要登記,一些醫療部門也不追蹤,增加後續調查的困難。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已經著手收集相關資訊,並進行後續測試。 目前,病例數最多的威斯康辛州正在釐清患者都使用了哪些產品,該州衛生官員Andrea Palm提到,這些產品可能含有尼古丁、四氫大麻酚、合成大麻素,或多重物質的組合。專家憂心,電子菸內的物質可能對細胞有害,但短期和長期的研究都還不清楚。 電子菸比香菸安全? 長期健康影響仍未知 《路透社》報導,美國最大的電子菸製造商Juul Labs發布聲明指出,他們持續監控這些案例,並重申必須杜絕青少年違法取得菸品,加強查緝仿製、走私菸品。 Juul Labs更指出,多起肺病案例的有害物質其實與大麻有關,並非該公司的產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電子菸通常被認為比傳統香菸更安全,長期抽傳統香菸的致死率較高。但電子菸對於健康的長期影響仍然未知。目前,電子菸在台灣屬於不合法菸品。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參考資料: 1. CDC, state health officials investigating link between vaping and severe lung disease. https://edition.cnn.com/2019/08/17/health/vaping-lung-disease-states/index.html 2. CDC probes lung illnesses linked to e-cigarette use.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vaping-cdc-idUSKCN1V80MA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30

雙腿癱軟如中風 病因竟藏在「腎臟」上方?

雙腿癱軟如中風 病因竟藏在「腎臟」上方?#健康醫療網

2019-09-02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南投一名年約50歲的林姓男子,一週以來發現雙腳有點無力,症狀越來越嚴重,幾乎無法走路,因為林男平時有高血壓,因此很擔心會不會是急性腦中風。家屬趕緊送醫,檢查後發現其血中鉀離子僅2.1 mmol/L,進一步檢查發現,左側腎上腺醛固酮分泌腺瘤引起低血鉀癱瘓,嚴重恐危及生命,先為其補充大量鉀離子,立即恢復正常,雙下肢力氣也恢復,可以行走自如。 低血鉀合併高血壓 發現醛固酮分泌腺瘤 國軍台中總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張立建表示,林男年輕即患有高血壓,平時服用五種降血壓藥物,同時合併有嚴重低血鉀。醫師先懷疑有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後續安排電腦斷層,果然發現左側腎上腺有一醛固酮分泌腺瘤,經內視鏡切除後,不須再長期補充鉀離子,血壓藥也僅需要一種即可控制。 原發性高血壓 長期服藥控制 張立建指出,高血壓因病因可分成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佔九成,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人,通常有家族高血壓病史,需要長期服藥控制血壓。繼發性高血壓,發生年齡較早,常有明顯原因,如內分泌異常(甲狀腺亢進、庫欣症候群、原發性高醛固酮血症等)、血管異常(主動脈狹窄或腎動脈狹窄)、腎臟功能異常或其他如口服避孕藥、濫用減肥藥等。 繼發性高血壓 併發症較嚴重 張立建醫師提醒,繼發性高血壓治療上血壓較難控制,併發症如腦血管或心血管疾病也常較為嚴重。若能提早找到原因,並針對病因治療,有機會可治癒。若有年輕族群患有高血壓,要留意是否為繼發性高血壓,當合併有有低血鉀時,應尋求腎臟科門診諮詢。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8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