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抗癌致勝三秘訣 癌友專屬食譜讓您營養加倍

抗癌致勝三秘訣 癌友專屬食譜讓您營養加倍#健康醫療網

2019-08-30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許多癌友在治療過程中常遇到飲食不濟或營養不良的問題,時常食不下嚥、吃不了這麼多東西、營養吸收也不好,然而充足的營養,對於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以及療程能否順利進行,真的至關重要! 營養不良成治療阻礙 部分癌友敗在營養不良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王照元理事長指出,根據國外研究調查顯示,約80%癌症病患都曾有營養失調的問題,進而被迫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每5人就有1個癌症患者是死於營養不良非癌症本身。腸癌協會長年關心大腸癌患者,常聽到癌友在抗癌過程中,不斷煩惱如何吃才夠營養,因此,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及補充,成為一門非常重要的課題。 抗癌致勝關鍵 掌握三大秘訣 陳明玉營養師指出,在臨床上遇過許多癌友在治療過程中發生營養不良或體重減輕的問題,其實只要掌握三大祕訣,就能幫助癌友挺過艱辛的抗癌之路。第一,少量多餐—當食慾不振時千萬不要強迫自己吃,應該少量且分多次進食;第二,能吃就吃—如果在治療過程中,應趁食慾不錯時多吃,才能保本幫助身體挺過治療;第三,專業營養品介入—如食慾不振,面對食物常沒胃口,應攝取專業營養補充品,補足身體缺少的熱量與營養。 癌友專屬食譜 營養更加倍 王照元理事長進一步指出,雖然多數癌友在醫師與營養師衛教下,都理解營養補充品對於輔助抗癌的重要性,但在臨床上仍碰到不少癌友反應吃膩這些營養補充品。因此為了改變這個狀況,協會特別與專業食譜研發劉偉忠主廚合作,製作一款專為癌友設計的營養食譜,食譜中包含鮭魚時蔬、燉野菜、熱帶水果布丁,每一道菜中皆添加了專業營養補充品,讓料理更為營養加倍,幫助更多癌友挺過抗癌之路。 掌握低醣、優脂、高蛋白原則 為體力打好基礎 王理事長最後呼籲,癌友在抗癌期間除了攝取足夠熱量,同時應補充「低醣、優脂、高蛋白」,另外深海魚油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成分的攝取也十分重要,可以抑制、降低發炎反應產生,更重要的是要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適度運動,為體力打下好基礎,讓抗癌更向前邁進一大步。如欲了解食譜詳情請上台灣腸癌病友協會Facebook粉絲專頁。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80

什麼病瘦掉半個人 還得當心皮膚關節慢「炎」

什麼病瘦掉半個人 還得當心皮膚關節慢「炎」#健康醫療網

2019-08-30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年約30歲男子,最近反覆性腹瀉、腹部脹痛,體重無故減輕,剛開始以為是夏天吃壞肚子或工作壓力導致腸躁症,並未多加留意。近日送貨的工作途中,解便時竟出現血便,令他驚嚇不已,這才認知病況非同小可,趕緊就醫檢查,前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才確診罹患「克隆氏症」,工作生活皆受到影響,前後換了三、四個工作,讓他身心俱疲。 罹患克隆氏症瘦掉半個人 治療後體重從40公斤回升到70公斤 高雄長庚胃腸肝膽科系吳耿良副科系主任表示,許多克隆氏症病患從症狀出現(反覆性腹瀉、腹部脹痛,體重減輕和血便)到確診,平均約需要三到六個月以上的時間。收治的這名病患,為了協助確診,他幾乎每週到門診報到,當時透過影像學檢查、大腸鏡檢查與病理切片,先後排除感染與惡性腫瘤的可能,並先行以藥物測試,症狀雖然改善但效果卻不持續;且腹脹情況反覆發作,並在大腸與膀胱間發現瘻管。 所幸患者經過開刀與使用生物製劑控制發炎情況後,病況逐漸好轉,病患體重從發病時的40多公斤回升至70公斤。目前,這名病患復原情況良好,持續接受治療。 克隆氏症小心影響皮膚、關節、眼睛 除了腸道的症狀外,吳耿良也提醒,克隆氏症的病因不明,但與免疫系統出問題有關。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像這類發炎性腸道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約有兩成病患合併有皮膚疾病、關節炎與虹膜炎等共病,不應忽視病情,需積極診斷治療。 腸道疾病常見症狀為腹瀉、腹痛及血便,因症狀容易與急性腸道感染及大腸癌混淆,恐延誤就醫治療,吳耿良說明,若是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症狀為慢性反覆發生,可透過進一步檢查來鑑別診斷,如內視鏡、抽血、影像學及病理切片等檢查,現有非侵入性的篩檢方法,透過居家的糞便採檢,也可了解腸道發炎狀況。 避免腸道反覆復發 治療選擇有這些 針對克隆氏症的治療目標,建議應使腸道深層黏膜癒合,避免腸道反覆復發。現行治療選擇包括類固醇、免疫製劑與生物製劑,治療效果則與是否持續用藥、定期追蹤相關。提醒患者「及早發現、定期篩檢、持續治療、避免復發」以確保疾病獲得控制。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81

喵皇這次輸了 研究:養狗的心臟比較健康

喵皇這次輸了 研究:養狗的心臟比較健康#健康醫療網

 2019-08-29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養狗人士的心臟比較健康!《梅約診所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一項評估1,769人的研究顯示,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標準評分後,養寵物的人的較健康,尤其養狗人士的心血管比其他人更健康。梅約診所心血管預防主任Francisco Lopez-Jimenez表示,養狗人士較常外出,身體活動量多,社交互動頻繁,心理較健康,這些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分析1千7百名健康人士 用醫學會標準評分 根據《CNN》報導,這項研究來自捷克的布爾諾市,從2013年至2014年間收集2000名受試者的健康和社經地位資訊,預計將追蹤至2030年,並每5年發表評估報告。 根據2019年首次評估報告,針對1,769名無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依據美國心臟協會的Life's Simple 7作為評分依據,包含身體質量指數、飲食、身體活動、吸菸狀況、血壓、血糖和總膽固醇。 養狗的人最健康 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研究將養寵物的人和沒有寵物的人進行比較,發現養寵物的人的身體活動、飲食、血糖較為健康。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排除年齡,性別或受教育程度等條件後,養狗人士的心血管最健康。 該研究再次驗證了養狗對於心血管的好處,符合美國心臟協會的科學聲明。「一般來說,養寵物的人更可能有更多身體活動、更好的飲食和血糖水平。」聖安妮大學國際臨床研究中心研究員Andrea Maugeri博士告訴《MedicalxPress》,養狗好處最大。 養狗活動量較多 也有益心理健康 梅約診所心血管預防主任Francisco Lopez-Jimenez則說,養狗人士較常外出,身體活動量多,社交互動頻繁,心理較健康,這些都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過他也強調,養狗人士比較健康也有可能是實驗偏差,因為養狗人數比養其他寵物還多,在42%寵物人士中,狗占了24%。 參考資料: 1. Dogs help the people who own them maintain a healthier heart, a study finds 2. Your heart's best friend: Dog ownership associated with better cardiovascular health. 3. Andrea Maugeri et al. Dog Ownership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Results From the Kardiovize 2030 Project,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Innovations, Quality & Outcomes (2019). DOI: 10.1016/j.mayocpiqo.2019.07.007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76    

保險套失靈免煩惱 事後避孕藥這樣選

保險套失靈免煩惱 事後避孕藥這樣選#健康醫療網

2019-08-29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男歡女愛激情常有,正確避孕,避免人工流產風險!每逢假日、節日過後的1、2個月,婦產科總會出現因意外懷孕而就診的民眾,北榮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黃貞瑜指出,門診常見年輕男女不知道事後避孕藥要24小時內吃,吃完更誤認可連續進行第二次無防護性行為。她提醒,若保險套外漏或破裂等意外,事後避孕藥是最後一道防線,建議選擇避孕能力較好的第二代事後避孕藥,且性行為後越快服用越好。 避免人工流產風險 做好避孕措施 根據相關報導指出,2017年醫師公會推估每年墮胎人數高達50萬,官方統計資料為24萬,黑數則難以估算。黃貞瑜醫師指出,人工流產必須承擔麻醉風險,且若在無麻醉醫師坐鎮之醫療機構進行,風險相對較高。此外,人工流產有時會造成子宮內腔沾黏,需承擔不孕的風險。 事前避孕藥要規律服用 諮詢醫師選擇合適藥物 針對有些民眾選擇避孕藥來避孕,黃貞瑜醫師說明,可分成事前避孕藥和事後避孕藥,事前避孕藥一定要規律服用,因為漏服會讓藥效大打折扣。此外,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事前避孕藥,如肝功能異常、有血栓體質和乳癌患者就不適合,甚至少數人有水腫發胖、乳房脹痛等副作用,患者一定要事先諮詢醫師,選擇合適的事前避孕藥,並清楚瞭解正確的用法用量。 事後避孕藥防止精卵相遇 意外時最後一道防線 至於事後避孕藥,其原理並非為去除受精卵,而是排卵前身體會發布排卵指令,如果排卵指令還未下達,服用事後避孕藥有機會延遲指令發生。黃貞瑜醫師說,「因為精蟲可在女性體內存活大約5天,若延遲可達5天以上,待精蟲失去活力,卵子才排出,就有機會避免精卵相遇,達到避孕目的。」 女性應該在什麼時候要考慮吃避孕藥?黃貞瑜醫師提到,吃事前避孕藥,是避免卵子長大而抑制排卵,事後避孕藥則是最後一道防線,若是保險套外漏或破裂,或沒有規則服用或漏服事前避孕藥,甚至是被性侵的受害者,都是服用事後避孕藥的時機。 第二代黃體素受體調節劑 避孕效果更優 目前事後避孕藥已經進展至第二代,黃貞瑜醫師提到,根據文獻記載,第一代事後避孕藥是高劑量黃體素/荷爾蒙,其延遲排卵效果約兩天,雖然在24小時內服用之效果可超過九成,但拖延至事後第二天(48小時內)才服用則效果降至85%,事後第三天(72小時內)更下降為58%,尤其接近排卵的危險期時,未證實有效果。且第一代事後避孕藥的腸胃道噁心、嘔吐副作用可能相對明顯許多(30%)。第二代事後避孕藥為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延遲排卵效果則達5天,72小時內服用避孕效果達98%,24小時內服用效果達99.1%,在接近排卵的危險期,仍有機會延遲排卵,進而達到避孕效果。 「兩者24小時內服用成功率都超過90%,副作用基本都不大,且也不用擔心日後畸胎。」但黃貞瑜醫師進一步指出,二代事後避孕藥在24小時內避孕效果優於第一代,經臨床研究證實,服用第一代的高劑量黃體素是1000人中有25人懷孕,第二代的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則1000人中僅9人懷孕。由此可知,服用新型避孕藥效果比舊型事後避孕藥再「降低三倍」的意外懷孕機率。 事後避孕藥正確吃 24小時內最佳 何謂正確避孕觀念?黃貞瑜醫師呼籲,保險套才能預防性病,鼓勵越年輕的民眾更要做好雙重防護;至於事後避孕藥是不得已的保險,建議選擇避孕能力較好的第二代避孕藥,但不建議有連續的無防護性行為,也不要一次吃兩顆以上。最重要的是,若有非預期性懷孕的機率,事後避孕藥應「越快使用」效果越好,24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希望還沒做好準備的民眾能確實避孕,減少憾事的再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78

這樣吃三高肥胖失智比例超低! 3原則享用地中海飲食

這樣吃三高肥胖失智比例超低! 3原則享用地中海飲食#健康醫療網

2019-08-29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地中海地區居民三高、肥胖率及失智症比例都非常低,研究發現,是他們的飲食方式造就這樣的成果。張益堯營養師表示,地中海飲食油脂比例高,佔40%,只要把握3大原則:選好油、優質蛋白質、抗氧化蔬果,就能吃出健康。 張益堯舉例,生活中常見的花椰菜、玉米筍、紅、黃甜椒簡單汆燙後,淋上橄欖油,加上水煮蛋,或是水煮魚片,地中海式的健康餐就準備好了,不見得要完全像地中海一樣的吃涼沙拉,選用在地食材,也能吃出台灣味的地中海飲食。 一、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降壞膽固醇好手 地中海飲食以橄欖油為主要油脂來源,因為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有助於降低體內『壞膽固醇』,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張益堯強調,橄欖油比許多植物油都耐高溫,在地中海料理中,煎、煮、炒、涼拌,通通會使用橄欖油烹飪。 二、優質蛋白質來源,肉類選擇有順序 優質蛋白質來源在地中海飲食中有其順序,魚類、海鮮優先吃,其次是雞肉、雞蛋、乳製品,最後才是豬、牛、羊等紅肉。魚肉跟海鮮類的蛋白質結構較簡單好吸收,且有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腦部運作有益。 張益堯指出,身體的血膽固醇中,70%是透過飽和脂肪自體合成,而豬、牛、羊等紅肉類正是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肉類,攝取後會在體內轉變成膽固醇,若是沒有透過運動代謝,就容易造成膽固醇過高的狀況。 三、蔬果顏色鮮豔,抗氧化對抗自由基 選擇擁有抗氧化能力高的蔬果,不僅僅是量多,還需要有豐富的顏色。張益堯舉例,紅色的番茄有茄紅素;橘色的胡蘿蔔有β胡蘿蔔素;黃色的玉米有葉黃素、玉米黃素;綠色的奇異果、檸檬有維他命C;白色的洋蔥、大蒜有硫化物;紫色的葡萄、藍莓有花青素。顏色越豐富,代表抗氧化能力越高,就能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就預防發炎,減少心血管負擔。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49

臉書腎友最愛問吃 醫:腹膜透析飲食限制少、自由生活趴趴走

臉書腎友最愛問吃 醫:腹膜透析飲食限制少、自由生活趴趴走#健康醫療網

2019-08-29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開始在臉書成立粉絲團,只是為了服務每 3 個月回診一次的病患,沒有想到大家這麼捧場。」國軍臺中總醫院腎臟科醫師張立建拿出平板電腦點開臉書,找出慢性腎臟病分期圖表開始跟病患說明。今年 4 月才成立的「太平常腎軍」臉書粉絲團,由張立建和一位個案管理師負責維護,每個月有 7 到 10 篇的貼文,引起腎友的迴響之後,現在負責衛教的護理師、個管師都會鼓勵病患加入,並將粉絲團的QRcode放在診間最顯眼的地方,方便病患加入粉絲團、串起醫病互動。 腎友粉絲團最愛問吃 腹膜透析飲食、生活限制較少 從「太平常腎軍」粉絲團的互動,張立建很快就發現腎友最常討論的就是飲食問題,腎友之所以這麼注重「吃」的問題,跟目前使用血液透析的腎友人數多有關,因為血液透析的腎友必須嚴格遵守限水、限鉀、限磷的飲食規定,腹膜透析的患者雖然也限水、限磷,但卻不限鉀。張立建強調,大家可別小看不限「鉀」這一項,因為光是不限鉀就能讓病患解禁深色蔬菜、水果,對生活品質和營養均衡幫助非常大。 張立建以一位 50 多歲的退伍軍人患者為例,沒有糖尿病但患有慢性腎絲球腎炎的他,不想因為洗腎而改變活躍的生活型態,每年固定出國 3 到 4 次,既不想參加專為血液透析洗腎病患安排的旅行團,也不想為了維持洗腎頻率而麻煩地聯絡當地院所協助,因此一開始洗腎時就堅決選擇較不影響生活作息的腹膜透析,既能維持洗腎也能出國趴趴走。 除了生活品質較佳外,張立建也強調,腹膜透析不管是「自動腹膜透析」(APD)或是「手動腹膜透析」(CAPD),都是維持天天洗的狀態,比較符合正常的人體生理代謝,反觀血液透析是每 2 到 3 天到院所由醫護人員協助洗腎,要在 3 到 4 小時內將累積好幾天的代謝廢物清除,不利身體循環的穩定性,也不利保護寶貴的殘餘腎功能。 優化衛教內容、從線上走到線下  醫病互動更親近 不只經營臉書,「太平常腎軍」陸續還跟在地的「我是大里人」、「我是太平人」臉書社團互動,希望透過網路觸及在地人社群,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國軍臺中總醫院腎病醫療團隊目前定期在社區銀髮共餐據點舉辦衛教活動,在共餐前花 1 小時陪長輩聊聊腎病的知識。半年前張立建曾遇到一位 70 多歲的阿伯來諮詢,原來他罹患糖尿病不自知,只覺得口渴、尿多但又水腫,自行吃了一個多月中草藥卻不見效,原本不信任西醫的他在共餐時被醫療團隊說動,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是第 4 期慢性腎病,所幸及時展開治療,病情才獲得控制。 避免錯誤訊息傳散 醫院成立病友團體 因為了解民情,國軍臺中總醫院更積極建立在地的病友團體,張立建指出,當地的病患以年長者居多,很需要「同儕共鳴」,一旦被確診時,某某鄰居或是親戚講的往往比醫院裡的醫護還更容易被聽進去。為了避免道聽塗說,國軍台中總醫院乾脆成立腎臟病友團體,一百多人的互助體系讓患者能在當中交流訊息、互相幫助,找到治療的同伴和榜樣,醫療團隊也能從旁適時補充說明或解惑,避免腎友以訛傳訛,影響治療。 醫病互動不只「搏感情」,張立建甚至認為,培養病患的信任感也是醫療專業必須做到的一部分,但培養信任需要時間證明,從實體的病友團體到社區活動,到網路上的病友粉絲團及在地人粉絲團,太平常腎軍就是希望能做到O2O(Online to offline, 線上到線下),融入在地社區的生活,像腎臟之於人體一樣不可或缺,天天常伴腎友左右、潛移默化,時時發揮作用,讓腹膜透析照顧到更多病患,賦予他們自由自在的人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05

四肢麻痺,「鬼壓床」? 醫生解開真相

四肢麻痺,「鬼壓床」? 醫生解開真相#健康醫療網

2019-08-27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30歲蔡小姐睡醒後感到無力、肌肉痛,早上起床更是全身癱軟、無法下床,「簡直就跟鬼壓床一樣」,嚇得家人緊急將她送往急診,抽血檢查發現為低血鉀所致,經緊急施打鉀離子數小時後,蔡小姐四肢肌肉力量恢復,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進一步檢查發現,抽血發現鉀離子濃度僅1.8 mEq/L(正常值為3.5到5mEq/L之間),開始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吃藥控制後,低血鉀不再復發。 血鉀過低 容易產生四肢麻痺症狀 林軒任指出,「陣發性低血鉀麻痺症」好發於年輕人,當血液中鉀離子濃度降低,發生肌肉疼痛無力,初期常會被患者誤認為運動過量,血鉀過低嚴重者甚至會有四肢癱軟的症狀,也就是俗稱的「鬼壓床」,患者雖然意識清楚,但是舉臂艱難,甚至有爬不起身的症狀。當發生「陣發性低血鉀麻痺症」時,建議檢查甲狀腺功能,過多甲狀腺素使血液中的鉀離子進入細胞內,導致血清中的鉀濃度降低,治療方式為補充鉀離子,並使用抑制甲狀腺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症狀,若患者過度勞累、沒有按時服藥、飲食控制不佳、劇烈運動等,就容易復發。 男性吃完大餐、高糖飲食 也易誘發低血鉀 林軒任說,有些年輕男性雖然無甲狀腺功能亢進,但仍發生「陣發性低血鉀麻痺症」,是由於遺傳基因的變異,導致「鈣離子通道」異常,進而使鉀離子突然降低,這類患者常常是吃完大餐,或食用大量的糖分後,誘發低血鉀,造成急性無力。雖然低血鉀,大多於一到兩日內自行回復,仍有案例由於低血鉀、誘發出心律不整而致命,故若患者有急性無力症狀,建議趕快就醫。 預防再度復發 飲食也有禁忌 林軒任提醒,為預防「陣發性低血鉀麻痺症」,建議患者應積極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除了按時服用藥物外,需規律門診追蹤,並維持生活作息,飲食上也應避免攝取大量澱粉、高糖飲食、紫菜、海帶、海苔等,飲酒也需適量,才能穩定控制甲狀腺機能亢進,避免急症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58

醫美安全的逆襲! 醫美手術北市合法僅27家

醫美安全的逆襲! 醫美手術北市合法僅27家#健康醫療網

2019-08-2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打造安全醫美新時代來臨!針對削骨手術、拉皮手術;面部整形、鼻整形手術、乳房整形、義乳植入手術、各部位抽脂和腹部整形手術等八大類高風險醫美手術,衛福部表示將嚴格規定與審核執行醫療機構及醫療人員的資格條件。衛福部目前僅核准168家醫療機構,扣除7家醫院體系,台北市竟只有20家醫美診所合格!面對削價競爭、糾紛多的台灣醫美市場,這項消息無疑是為保障民眾接受醫美手術的安全與權益的最強保障。 新修正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於2018年中公布,自2019年1月起正式實施,針對登記醫療單位執行檢驗。根據衛福部資料,名列27家合格醫美機構包含「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尚行美耳鼻喉專科診所」、「盧靜怡皮膚專科診所」等醫療機構。除八大高風險醫美手術「全品項」皆通過認證,手術設備、程序完善、醫師的專業性也都經過高標準審核認證。 消費者可於衛福部官網「美容醫學資訊專區」或各地衛生局網站查詢。衛福部提醒,若有不在名單上卻提供高風險醫美手術的診所或機構,即有違法之虞,依法最重可處停業處分。 在這人人都想凍齡、追求逆齡保養的愛美年代,不分男女、愛美人士都願意花錢「投資自己、寵愛自己」,卻往往忽略選擇合法醫美診所情況下,隨之而來的醫療糾紛也跟著變多。 日前,電波/音波拉皮造成燙傷事件更是讓消費者人心惶惶,怵目驚心的滿臉水泡,燒傷程度達到二度灼傷的女性病患還一度休克住進加護病房,整個醫療過程經過法律調查後漏洞百出。例如:負責該療程施打的醫師沒有與病患進行術前評估、該醫師也不具相關機器操作資格,診所網頁卻宣稱其具有相關專長、音波療程不應該在全身麻醉下施行,也不得於眼部施打、相關儀器並非直接向原廠購買等疑問。如此良莠不齊的品質與無良醫療行徑,讓花錢購買療程的消費者沒了顏值,還可能賠上一條命。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每10件醫療相關陳情案件中,就有1.3件與美容醫學相關。 知名醫美診所執刀陳鏘文主任醫師提醒,「美容醫學」屬於醫療行為,必須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如手術、藥物針劑、生物科技材料等,執行低侵入性或侵入性醫療技術,達到面部或身體外觀改善。不論是原廠機器、合法材料、訓練有術的醫療人員與熟練的治療過程,每一環節都是緊緊相扣、缺一不可的。除了挑選正規合法的醫美診所,重新思考高CP值療程的定義,也要能懂得選擇好醫師、讓值得信任的專業與經驗值發揮加乘作用,為你在安全性與效果上雙重把關,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4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