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求子要靠「卵」實力! 卵泡發育不良這樣治

求子要靠「卵」實力! 卵泡發育不良這樣治#健康醫療網

 2019-08-23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現代社會經濟負擔大,生養成本高昂,晚婚晚育的普遍現象,加劇台灣少子化狀況。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只有八萬五千名新生寶寶,比去年同期少4000人,估計今年總出生數恐難突破17萬人。 卵子優不優 卵泡發育有影響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李新揚醫師解釋,較晚才開始生育的女性,到了年紀較年長時,卵巢功能會下降,卵子數就會減少,而且品質會變差,卵子產生染色體異常的機率也會升高許多。 卵泡發育過程決定了卵子品質,受濾泡刺激素FSH及黃體生成激素LH影響,正常卵泡會長到17至19mm後排出卵子;若是卵泡發育不良,只能長到12至14mm,卵子無法順利排出,就算排出,品質也不理想。 李新揚理事長說,治療上可以幫病患施打適當的排卵針,選擇正確排卵針及調整適當劑量能促進卵泡發育。現在也有可調式排卵針,病患可以自己調整刻度,有助於醫生調整藥物劑量,而且針頭較細,比較不痛,病患在家裡就能自己施打,非常簡單及方便。 LH分泌不足 治療後竟能取出14顆卵! 曾有一名37歲病患,黃體生成激素LH分泌不足,一般排卵藥物治療後,發現卵泡發育不佳,只取到6顆卵。後來透過排卵針治療,補充含有LH成份,成功取卵14顆。 理事長指出,有些卵泡發育一開始可能不需要LH作用,但等到卵泡長到12-14mm時,就會停滯不動,這時候如果不補充含有LH成分的藥物,就會導致卵泡發育不良。 排卵針使用3類患者 及早治療抱寶寶 醫師指出,排卵針適用於下視丘腦下垂體缺乏症、LH分泌不足、或是嘗試過其他排卵藥物後,卵泡仍然發育不佳的患者。醫師呼籲求子夫婦別輕言放棄,早點介入治療,就能早點盼來新成員。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309

為失智「降腦火」 中研院發現這項關鍵蛋白質

為失智「降腦火」 中研院發現這項關鍵蛋白質#健康醫療網

2019-08-22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大腦神經發炎是阿茲海默症、亨丁頓舞蹈症等神經退化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根據中研院研究發現,抑制微膠細胞中的蛋白質 “Galectin-3”,有如替大腦「降火氣」,能降低細胞發炎反應,減緩神經退化疾病的症狀,此研究是由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儀莊特聘研究員及醣科學團隊,與林口長庚醫院及臺北榮民總醫院的醫學團隊共同發現,目前也已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出現大腦神經發炎 腦中會產生關鍵蛋白質 過往文獻指出,許多神經退化疾病、中風、創傷型腦損傷、多發性硬化症等腦部病變,都與神經發炎息息相關,當出現這些病變時,腦中會產生大量Galectin-3,但並不清楚蛋白質在腦中的功能和病理機制;陳儀莊特聘研究員指出,因此研究團隊以HD做為實驗模型,其中就發現HD小鼠的微膠細胞會出現大量Galectin-3及破損的溶酶體。 若能抑制關鍵蛋白質 有助減緩神經退化疾病 陳儀莊特聘研究員進一步解釋,在發炎的微膠細胞內,Galectin-3結合在破損的溶酶體內膜,並干擾細胞清除破損的溶酶體,加劇神經發炎反應,換句話說,若能透過藥物或基因方法抑制Galectin-3,除了能改善細胞清除溶酶體的能力,也能減少微膠細胞的發炎反應,並減緩神經退化疾病的病程,改善HD小鼠的症狀及壽命。 抑制關鍵蛋白質治腦疾 未來製藥的新策略 實驗中罹患症狀的小鼠僅有13至14週的壽命,但經抑制Galectin-3後則成功延長5天,此計畫執行4年下來,也證實Galectin-3在神經發炎反應的運作機制;陳儀莊特聘研究員表示,這項發現對於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疾病不僅能有效應用,可望成為未來製藥的新策略。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289

平衡禪養生之道 創始人李深浦教你訣竅

平衡禪養生之道 創始人李深浦教你訣竅#健康醫療網

2019-08-22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現年79歲的知名中醫師李深浦耳聰目明,看上去比實際年紀年輕很多,完全看不出老態,目前仍然持續為病人看診。快八十歳的他,在滑雪場上飆起速來,連年輕人也自嘆不如。他自有一套私房養生保健秘笈,如他自創的「平衡禪」抗老祕方,每天早上起床都會做半小時,打坐半小時,促進腸胃、腦部血液循環,並書寫《金剛經》養性,身體獲得足夠真氣,精氣神足,不但慢性病不上身,甚至還有如青壯年般,充滿活力。 人到中年 更應該要注重養生 人人都想要健康快樂,但是很多人卻不得其門而入,身體功能日漸退化衰老,百病叢生。尤其是人過五十歲氣血循環開始變差,肝腸營養代謝漸弱,脂肪肝等毛病自然浮現,甚至出現未老先衰的情形;所以,人到中年,更應該要注重養生。 平衡禪是練習專注 竟然連皺紋都減少 李深浦醫師在十多年前開始練平衡禪,這是他鍛鍊健康的方法之一;他表示,平衡禪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健康方法,因為它可以練習專注,更是眼神與心和全身細胞專注的連結。李深浦醫師說,有很多明星去拉皮變年輕減少皺紋,甚至還會動手術來改善;而我在練平衡禪十多年之後,脖子的皺紋都減少了。 健康是由後腦管 練平衡禪後腦要懸空 平衡禪練習的方式是,人躺在床上,後腦懸空,肩膀伸到床舖外面,然後再進行腿部運動。李深浦醫師解釋,後腦有延腦、小腦和腦下垂體,人的健康中樞都在後腦,而大腦則是管理思想、感覺與創造。李深浦提到,練習平衡禪的好處是下體不會衰老,健康的身體不是想要,就可以得到,而是要和大自然的和諧,共同來抵抗老化。 後腦與視覺和腦細胞相連結 與下體器官相對應 李深浦醫師進一步說明,後腦是接續脊椎,連通到腳跟運動中樞和視覺中樞,人的後腦會與視覺和腦細胞相連結,且會與下體器官相對應。下體器官就是內臟最下面部位,包括肛門直到生殖系統相結合,且與生理括約肌有關,而人會老化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下體會衰弱,如漏尿、大小便失禁及攝護腺肥大等,這些部位退化,會造成下體無力,這就是老化的現象。 禪修不可打瞌睡 去掉雜念回復萬象 李深浦醫師以打坐和書寫《金剛經》養性,他對《金剛經》更有很深刻的悟道;他指出,很多人坐禪會打瞌睡,這就不是禪修,禪修是不可打瞌睡的,應該要聚精會神很專注,才會讓身體裡面的營養產生化學變化。禪修的種類很多,如禪七閉關修法等;李醫師分享,《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燃燈佛修法是否有所得,他說無所得,因為所學的是無,是深入沒有的境界中學,一般世人是學有物而所學是益,則為道日損。其實,雜七雜八的念頭是要慢慢去掉使念頭清淨,才可以重新回復萬象,再來一遍。 禪是完全純化為一 一就是本人 所以,李深浦認為,修禪應在沒有的境界中修練,如果能每天學習,會有好大的好處,腦筋與身體若完全清淨就可以容納萬象,所以要去掉雜念慾望,就可以再來一遍。禪是完全純化為一,一就是本人,一也是先天,也是水,產生身體與水的化學作用,使自己有自己時,身體才不會被物慾左右,去慾去物,自己是很純然的自己。 見相非相即見如來 人最重要的是原來 李深浦強調,佛講相不是相,見相非相即見如來,身體裡面的化學,不是人相,而是靜坐的相,而是能量的相,不是相就是看到如來。人最重要的是原來,如果一直離開原來,就會思想雜念化,體質被液化,雜質在體內,思想就不是原來的自己,腦筋與思想都是外物思想。 專注修身心靈健康 使自己單純就會光明快樂 「修佛其實都是在修身體健康,不要使思想被物質或宗教佔據」,李深浦醫師強調,修佛是要看見自性佛,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要專注修身心靈,眼神內觀產生氣化,不要有形,有形就會有執著。很多人說久病無孝子,如果長期要靠別人也會受不了,應該要靠自己,要保有健康使自己單純,就好像是見如來就會光明快樂。 將軍之官謀略出焉 肝不好、老得快 李深浦醫師表示,從外面吃進來的食物變成體內的營養,蔬菜有蔬菜的生命,所吃的萬物,不管海裡的、山裡的都是外物,是要經過肝臟,在身體裡轉變成生命力,都是靠肝,肝為將軍之官謀略出焉,雖然我們不知肝在身體裡做什麼,但它卻永遠都在做,它更是身體裡自然的能量,它自動自發的產生作用,肝對人體是無怨無悔的付出。 眼睛訓練內觀 禪修可調整睡眠不足 另外,李深浦醫師建議,眼睛要有時間訓練內觀,不是用睡覺訓練,是要以意識來調整,就會產生優質且超越睡覺的能量,可補充睡眠的不足。有很多人睡覺時,腦筋會想明天安排的事,因為沒真正的放鬆,休息沒有回歸自然;所以,這些潛意識已干擾到睡眠,而禪修則是在調整身體,調整睡眠不足。 深諳養肝之道的李深浦醫師提醒,要保持年輕、健康的身心靈,除了規律的運動以外,體內的保養也非常重要,內外相互輔助,才能樂活無病痛,活得像自己! 直播預告 若民眾對於李深浦醫師的平衡禪養生有所疑問,想進一步了解李醫師對於養生的建議,歡迎8月29日中午12點30分,至健康醫療網 FB「健康Live直播」現場,由李深浦醫師親自解惑,同時歡迎您在直播期間隨時在線上提出問題!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276

子宮肌瘤經血太多 她不治療險丟命

子宮肌瘤經血太多 她不治療險丟命#健康醫療網

2019-08-22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婦女有子宮肌瘤莫輕忽,若有症狀就應該治療!一名40幾歲婦女因經期出血量過大,每次月經來潮就到急診輸血,血紅素濃度掉到正常人的一半,健康情況很差,外表比實際年齡還老10歲。醫師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患者有1個12公分大的子宮肌瘤,她卻不想治療,最後輸血過多竟發生過敏反應,差點丟了小命。 1/4婦女有子宮肌瘤 最常經血量多 診治該病患的振興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李偉浩指出,子宮肌瘤是子宮的肌肉細胞過度增生,形成「一球球」的良性腫瘤。約1/4婦女有子宮肌瘤,不一定有症狀,但常見症狀是經血量多(約30%)、經期不正常和經痛。若婦女經血量過多長期不處理,恐變成長期慢性貧血,造成工作能力降低、情緒低落,甚至提前老化。 李偉浩醫師解釋,子宮肌瘤會佔據子宮的空間,子宮可能變大、體積變多,出血量也可能變大,更影響子宮收縮來排放經血的過程,經血恐排不乾淨,出血時間也會拉長。至於出血時間也不一定侷限在經期,因為子宮肌瘤讓子宮內膜不穩定,容易非經期也出血。所以,只要經期時經血太多,必須使用量多型衛生棉,或非經期出血,都要到婦科檢查。 黃體素接受體調整劑 縮小子宮肌瘤又止血 至於子宮肌瘤造成出血時,會用哪些藥物治療?李偉浩醫師說明,第一類是消炎、止痛和止血藥物,可以減緩經痛,讓血管收縮,減少出血量,「但都治標不治本。」第二類是口服避孕藥,透過外來的賀爾蒙來調經,使月經規則,也可控制出血量,但也無法消除子宮肌瘤。 第三類是較新的黃體素接受體調整劑,李偉浩醫師解釋,黃體素會促使子宮肌瘤變大,因此黃體素接受體調整劑可以控制黃體素,進而控制子宮肌瘤。他指出,「服藥後,經血會暫時不來,血液的血紅素會快速增加,改善貧血,且子宮肌瘤可縮小約3成體積。」也就是說,黃體素接受體調整劑不僅可縮小子宮肌瘤,也可止血,尤其是子宮肌瘤造成急性出血,是目前止血成效較好的藥物。 貧血、肌瘤手術複雜 黃體素接受體調整劑可選擇 至於哪些子宮肌瘤患者會建議使用黃體素接受體調整劑?李偉浩醫師指出,除了貧血患者,如果比較複雜的肌瘤手術,也會建議患者術前3個月服用黃體素接受體調整劑,可以改善子宮出血,再來是子宮肌瘤縮小後更方便手術,可降低術中出血風險。另外,也會建議患者術後服用黃體素接受體調整劑,減少子宮肌瘤復發風險,復原期可能也會縮短。 曾有一位患者的子宮肌瘤有15公分,本來要用傳統手術開刀,但是怕開刀傷口太大會痛,可能恢復慢,遲疑不敢治療;李偉浩醫師建議她術前服用黃體素接受體調整劑,使子宮肌瘤縮小近一半(只剩8公分),之後順利進行微創手術治療。 由於很多婦女有子宮肌瘤,也往往會有所疏忽,其實有症狀就應該治療。李偉浩醫師說,上述貧血婦女治療後,經血過多已經改善,他也提醒有子宮肌瘤的患者,每3-6個月做超音波檢查,觀察是否有變化、症狀,適時治療。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3275

輕忽飯後血糖 65歲翁險失明與截肢

輕忽飯後血糖 65歲翁險失明與截肢#健康醫療網

2019-08-22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我身體就好好的,飯前血糖數值也都很正常呀!為甚麼還要這麼麻煩啦?」65歲的老伯在市場攤販維生,罹患糖尿病已15年,儘管平時很注意血糖狀況,按時服藥而且飯前血糖數值正常,糖化血色素卻總是降不下來。醫師屢次提醒應注意飯後血糖,也建議調整治療方式,但他以身體沒有異常為由,不願改變現況。直到一次檢查發現,他視網膜出現病變,腿部末梢動脈血管也有堵塞跡象,雖然現在已接受醫師建議使用針劑藥物治療,卻也大嘆若是能早點重視飯後血糖太高,就不會受這麼多苦了。 飯後血糖不可輕忽 以免併發症上身 「患者常誤以為只要飯前血糖值達標即是血糖控制良好,直到出現併發症後,才明白控制飯後血糖的重要性。」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翁瑄甫主任表示,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顯示,台灣有接近6成的糖友未達到糖化血色素(HbA1c)<7%的治療目標。飯後血糖又是患者常常忽略自我檢測的重點,若放任血糖長期超標,不僅衝擊健康更影響生活品質。 翁瑄甫主任指出,飯前血糖與飯後血糖均能反映患者的血糖是否控制良好,因此,患者在自我檢測血糖時,若是單單只測飯前血糖,其數值並不足以顯示血糖控制的全貌。此外,研究指出,亞洲人飯後血糖上升的幅度高於西方人,特別是國人主食以澱粉、醣類為主,飯後血糖上升幅度更大,建議患者可以自行比對飯前血糖與飯後血糖的差異,一般而言,兩者差距不應超過60mg/dL,若是超過此範圍即表示飲食中的醣過量或是藥物需要調整。 調整飲食血糖仍高 應儘速與醫師討論 翁瑄甫主任進一步說明,飯後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應先調整飲食習慣,選擇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若飲食調整仍無法達到血糖控制標準,目前有許多口服與針劑治療可以協助患者控制血糖。其中,複方控糖筆涵蓋了多種糖尿病治療機轉,可同時調控飯前與飯後血糖,減少患者施打頻率,提升用藥的方便性。 近年來,醫界致力於宣導飯後血糖的重要性,呼籲患者從飯前與飯後血糖的全面性審視自身控糖成效,隨著醫藥技術的進步,許多藥物皆可以協助血糖調控,時時對照兩者數值,即時與醫師溝通、調整治療方式,進一步杜絕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293

手術後假牙卡喉嚨8天 英男子咳血求醫

手術後假牙卡喉嚨8天 英男子咳血求醫#健康醫療網

2019-08-21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英國一名72歲患者,因吞嚥困難又咳血送至急診,醫師原以為是下呼吸道感染,開藥後讓他回家。結果男子兩天後竟無法發聲,持續咳血,連藥都無法吞嚥,醫療團隊在其喉嚨發現假牙,推論是8天前腹部手術時患者不甚吸入。詹姆斯佩吉特醫院醫師Harriet Cunniffe在《BMJ Case Reports》報告此案例,並呼籲醫師手術前後,要確定患者假牙是否遺落。 英男子咳血求醫 折騰8天竟是假牙卡喉嚨 根據《衛報》報導,該名男子曾接受全身麻醉,取出腹部一塊無害的良性腫瘤。術後6天,他因吞嚥困難又咳血至急診,醫生檢查了男人的喉嚨背面,發現沒有異狀。照了胸部X光並抽血檢查後,研判該男子是下呼吸道病毒感染,醫生給他開了抗生素、漱口水和類固醇,然後請他回家。 兩天後男子持續咳血,聲音變得沙啞,且連藥都吞不下去。進一步X光檢查後,團隊懷疑該男子吸入某些異物而引發肺炎,送他至耳鼻喉科接受進一步檢查。耳鼻喉科檢視X光仍沒有發現異狀,只好用細管深入男子喉嚨,竟發現疑似金屬板物質。 報告指出,醫師詢問後,「患者才透露,8天前手術後,他的假牙就不見了,該金屬板上共有3顆假牙。」Harriet Cunniffe指出,患者確實罹患肺炎,但起初醫師確實忽略了患者吞嚥困難的症狀,且被X光和血液檢查誤導。 手術時假牙規範未明 醫籲醫師術前後確認 《BBC》報導,雖然假牙取出了,但患者仍要往返醫院治療肺炎,且因為持續咳血,還進行了兩次輸血治療和手術。Harriet Cunniffe建議,患者全身麻醉前,要先取出假牙,醫師手術前後,也要確定患者假牙是否遺落。目前醫院已經修改了手術規定。 皇家麻醉師學院指出,麻醉醫師通常會要患者取出假牙,因為放置人工氣道時,可能會造成假牙脫落。然而,有時醫師也會建議患者不要拿下假牙,有助保護真的牙齒。 參考資料: 1. Surgeons dislodge man's false teeth from his voicebox. 2. False teeth found in patient's throat a week after op. 3. Cunniffe HA Dentures discovered in larynx 8 days after general anaesthetic. BMJ Case Reports CP 2019;12:e230055.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271

吃出愛滋防護力! 醫師建議PrEP安心吃法

吃出愛滋防護力! 醫師建議PrEP安心吃法#健康醫療網

2019-08-2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預防愛滋,藍色小藥丸PrEP的吃法是關鍵!PrEP(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是國際防治HIV的重要策略,民眾正確服用可提高身體保護力,但網路上有人建議天天吃,也有人認為打算發生性行為時再吃,究竟哪一種較好呢?快看看醫師怎麼說! 愛滋新增人數下降 PrEP輔助防疫效果佳 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國內HIV新診斷人口出現持續下降的趨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醫師顧文瑋分析,剛開始可能歸功於愛滋治療的成效,感染者治療至血液中測不到病毒量,即不具傳染性;最近則是PrEP「預防性用藥」的推動,輔助提升了整體愛滋防治的效果。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以國家預算推PrEP計畫的國家,根據疾管署統計,國人自去年9月至今年年中,公費使用的人數已超過1200人,相較兩年前約300餘人,有顯著的進步。顧文瑋醫師表示,若再加上自費使用的人次約1000餘人,總共使用人次約2000至2500人,而從台灣的人口規模來看,成效優於鄰近國家如泰國和越南的2000至3000人,且使用者還在持續成長中。 老是忘記吃? PrEP天天吃,預防HIV更安心! 目前醫界認可的PrEP服用頻率,以「天天一顆」和「有需要才吃」(On-demand)較為常見。顧文瑋醫師解釋,天天一顆的服用方式,不論感染形式是性行為或靜脈注射,性行為對象是男性或女性,都可以使用,且是較容易養成習慣的方式。 至於「有需要才吃」的方法,雖然整體用量較少,WHO和「臺灣暴露前口服預防性投藥使用指引」也有提供建議的服用頻率,但相關研究僅限於男男間性行為者,且不能為B型肝炎帶原者,相對有條件限制,忘記服藥的風險也較高。 自行篩檢就能「藥」? 小心「空窗期」暴露健康危機 特別需注意的是,PrEP是藥,並非人人可服用!PrEP屬於預防性的抗病毒藥物,服用前一定要進行HIV篩檢,確認無感染才能開始服用。民眾若在未經篩檢和醫師把關的情況下,自行透過非醫院或藥局等管道購買,或從朋友分享取得藥物,可能因不瞭解自己是否罹患HIV、肝腎功能好或壞,貿然服用而造成本身慢性病的惡化。 而在篩檢部分,顧文瑋醫師表示,目前疾管署推行的自我篩檢計劃,不論是血液篩檢或唾液檢測都為第三代,僅檢測抗體,民眾處於急性HIV感染卻未被檢出的空窗期可長達90天,一旦自行購藥服用,又未定期回診追蹤,長期誤食恐產生抗藥性。國外研究就發現,空窗期服用PrEP的人,約有2成會產生抗藥性;台灣也有發現相同的情況。 對此,顧文瑋醫師建議,民眾至醫院進行第四代HIV檢驗,空窗期較短、約28至45天,較適合作為PrEP使用時機的評估。而若確定HIV陰性,且經醫師評估可服用PrEP,民眾後續更須進行定期追蹤,一般而言,三個月進行一次性病相關篩檢,半年進行肝功能評估,一年檢驗病毒性肝炎的情形,以確認服用過程中是否有副作用等情形的發生。 預防HIV工具多 PrEP+保險套防疫更給力 顧文瑋醫師強調,目前HIV預防方式很多元,除了PrEP,還有PEP(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和保險套等,都非常有效且不相互牴觸,民眾可以依照自己的風險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預防方式,好好地做好預防工作,遠離HIV的威脅。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3283

水上活動戴隱眼好惱人 玩家求助近視雷射

水上活動戴隱眼好惱人 玩家求助近視雷射#健康醫療網

2019-08-21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臨床上常見潛水、衝浪愛好者,在水下戴隱眼不適,甚至戴隱眼戲水造成感染,以至於長期無法從事水上活動,進而求助近視雷射手術。眼科診所院長廖家慶醫師提醒,從事近視雷射術前應謹慎評估,確認眼睛狀況合適再手術,也可選擇秋冬紫外線較低時手術,有助加快恢復,並盡量避免在復原期傷口碰水,才能迅速重拾水上活動。 戲水別戴隱形眼鏡 寄生蟲感染恐失明 廖家慶醫師指出,戲水時盡量不要戴隱形眼鏡,因為海水、游泳池,水質難保乾淨,可能有寄生蟲、細菌,加上戲水時戴隱眼時間較長,若感染恐出現紅眼症,甚至阿米巴寄生蟲感染,嚴重可能失明。醫師就曾遇過一些嘗試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是因為過去戲水戴隱眼而感染。 近視雷射手術 術前評估超重要 想做近視雷射一定要術前評估,廖家慶醫師表示,會先了解患者手術動機,常見是工作時不能戴隱形眼鏡,如櫃姐、警消和演藝人員;也有許多人從事水上活動,不方便戴眼鏡;還有些人是眼睛偏乾、過敏,不適合戴隱眼,都會來諮詢近視雷射手術。 再來需評估患者的眼睛狀況,檢查眼部有無發炎感染、眼角膜厚度、散光、近視度數和瞳孔大小等,都與術後安全、療效有關。廖家慶醫師提到,其診所就花費很多時間進行術前諮詢,包含近視雷射原理、手術優缺點比較等衛教,再仔細用儀器幫患者的眼睛健檢,與患者討論後,經醫師評估適合才能手術。 近視雷射手術分兩類 每人各有理想術式 台灣近視雷射手術主要分兩類,廖家慶醫師說明,一種是眼角膜表層手術,像是PRK或SMART TransPRK手術,其優點是用雷射切割表層眼角膜,術後眼角膜厚度保留較多,角膜完整度、堅固性較好,安全度提高;但是術後恢復期較長,較有異物、疼痛等不適感。 另一種是深層雷射手術LASIK,其必須製作角膜瓣,「掀起角膜外層一層角膜瓣,再切割裡面的角膜厚度,術後蓋回角膜瓣將傷口藏起來。」因外層角膜無傷口,所以恢復期較快,疼痛感較少;但是角膜消除較多,若遭受撞擊,有極低機率出現瓣膜移位、脫落等風險,而透過飛秒雷射,角膜瓣脫位風險可降低許多。 針對近視雷射手術視力改善程度,廖家慶醫師分析,長期觀察數年後都很優良,坊間認為近視8百度以內(以平均眼角膜厚度540微米,夜間瞳孔大小6-6.5mm)比較適合近視雷射手術,但還要考量患者的眼角膜厚度等情況,有些人甚至近視一千度也可以手術。 近視雷射術後注意傷口照顧 不輕忽恢復才快 近視雷射手術後應注意傷口照顧,廖家慶醫師提醒,近視雷射雖是安全的手術,但畢竟術後眼睛仍有小傷口,術後傷口照顧很重要。手術後,消炎藥水、抗生素藥水應定時點,洗手、洗臉時也要避免眼睛碰到水,更不要撞到眼睛;另外,平時應戴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 廖家慶醫師還說,近視雷射當下一定會造成部分神經損傷,有暫時性乾眼症,且術後常畏光,但隨時間會慢慢恢復,避免太陽光紫外線照射可以減緩不適,也有助傷口癒合,有些人會挑秋冬紫外線較弱時手術,傷口恢復會較快。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4327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