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暑假開始!帶著孩子遊關島!

暑假開始!帶著孩子遊關島!#媽媽寶寶

(整理/李佩璇) (圖、文提供/青青小熊)孩子們最期待的暑假終於來臨!但有些家長卻開始苦惱,不想讓孩子整天與電視、電腦為伍,帶出門又怕累慘自己,關島的年溫度變化很少,渡假村的規劃也十分完善,有特別為孩子們設計的課程,小孩不無聊、大人也盡興,是個適合舉家出遊的好地方!• 關島充滿度假氣息/關島是美國最西邊的屬地,一年四季氣候宜人,擁有純淨的白沙海灘、蔚藍的海水以及茂密的山林,整個島嶼呈現悠閒的氣息,除了家庭旅遊為大宗外,也是許多新婚夫婦蜜月旅行的熱門選擇。這裡與台灣的時差為兩個小時,通用的語言是英語,以沙灘美景著稱,有各種的水上活動可以選擇,夏天玩水正是好時機。若有更年幼的寶寶一起來,各大飯店幾乎都有嬰兒托育的服務,十分方便。【推薦行程看板】太平洋島渡假村→彩虹教堂→房間巡禮。推薦景點1)PIC太平洋島渡假村• 景點小故事/很多人來關島旅遊即使沒有住在PIC太平洋島渡假村裡,也至少會安排一天來PIC玩,裡頭的遊樂設施非常多,不論是水上活動、陸上活動、或者是海上的風帆、獨木舟、浮潛體驗等,應有盡有。其中兒童天地特別值得一提,很適合4~12歲的小朋友玩耍,家長不必擔心他們無聊,遊戲種類之多恐怕是花一整天也不夠,而且吃喝玩樂全包,肚子餓了亦有多間餐廳可以選擇。• 青青說/這裡有針對小朋友設計的夏令營活動,每年夏天都推出的暑期夏令營,適合8~15歲的小朋友參加,讓他們從玩樂中學習英文和自我獨立的能力,也算是培養孩子主動說英語的膽量,對於外向活潑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新奇的體驗。活動有不同天數可選,全程都有外籍老師指導,包含食、衣、住、行都會幫小朋友安排。•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讓孩子做好準備

讓孩子做好準備#媽媽寶寶

(文、圖/無尾熊爸) 因為小蘋果,讓我對於教孩子戒尿布這件事有不少啟發。多給孩子鼓勵,讓他們自己準備好,戒尿布的過程一定會比你們想像中更順利。 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否一切在父母心裡早已有了時間表,比方說六個月開始吃副食品,一歲時該學走路,兩到三歲要戒奶嘴、尿布與牛奶。此外,依照兒童健康手冊裡的進度,兩歲三個月前,幼兒要施打的預防針非常之頻密,幾乎一、兩個月就要挨上一針,最終才能「按表操課」填滿表格。 • 孩子的成長不應該急於一時/很多事情看似在孩子出生後,做父母親的就開始緊盯著進度,有時提早學會說話、認字,甚至會背誦幾首唐詩,這種超前的進度往往成為父母的驕傲。在小蘋果出生後,我一度也很在乎孩子該有的進度,直到家裡教導小蘋果戒尿布這件事,才讓我思考到應該修正這種態度,看待孩子的成長其實不該有時間表,因為有時急在一時並沒有太大意義。 • 操之過急反而造成孩子心理壓力/小蘋果從兩歲前就開始白天不包尿褲,並學習想上廁所時先告訴大人,起初她沒能馬上學會又或者表達不清楚,自然受了幾次處罰,不過如廁訓練所導致的苦果,反倒是在夜晚睡前時刻突顯出來。因為白天的訓練,小蘋果懂得自己不應該再包尿布,但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會尿床,搞得她縱使已經非常疲累,依舊為了怕尿床而哭鬧著不肯睡,又或者是淺眠一會兒就嚷著要去尿尿。 那時真是痛苦的掙扎,我也意識到孩子還沒做好準備,在小蘋果有十足的把握之前,戒尿布反倒成了她心理的壓力,此事我們的確操之過急,應該要緩一緩再等她一陣子。那些夜晚的掙扎時刻,最後是在我們好言勸說下,小蘋果才肯包著尿布入睡,因此晚上睡覺成了唯一可以包尿布的例外原則,之後又過了幾個月,我們觀察小蘋果睡前包的尿布到翌日一早依舊沒尿濕,這才肯定她不論生理、心理都已做好準備,最終讓她輕鬆脫離尿布時代。   •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 本文由《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美好的戒尿布過程

美好的戒尿布過程#媽媽寶寶

(文、圖/蘋果&糖果媽)每個父母都會經歷「孩子戒尿布」的時間,其實,只要多給孩子一點時間與空間,戒尿布的過程其實可以很美好。所有兩歲兒的父母都會經歷一個既期待又緊張的過程,那就是「戒尿布」。媽媽們聊起戒尿布這件事,莫不在腦海中浮現彎著腰拿抹布在地上擦著尿的畫面。蘋果兩歲多的時候,我也曾經如此焦慮,光想到當時懷孕末期大腹便便的我可能要一天擦個數回地板就覺得好煩惱。• 身心狀況好、過程才美好/蘋果從出生以來,無論戒母奶、學吃飯、學坐學爬學走,都是在身心狀況準備好的情形下,自然而然地學會這些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先準備了適合蘋果使用的小小馬桶、可以放在大人馬桶上的小孩馬桶座、幾件有著可愛花色的小內褲,以及幾本關於上廁所的繪本故事書,預計等到糖果妹出生、蘋果也兩歲半之後,再慢慢讓蘋果開始學習不穿尿布、在小馬桶裡上廁所。• 成功戒尿布、成就感十足/在蘋果兩歲四個月的某一天,我們一起共讀有小馬桶主題的繪本時,我隨口問蘋果想不想在小馬桶尿尿,蘋果很開心的滿口答應。於是,我先讓蘋果換上她喜歡的美麗小內褲,換上內褲後的第一次尿尿自然是還沒說就尿出來了,從沒遇過這樣狀況的孩子有點手足無措,我表情語氣都很平靜的對蘋果說:「沒關係,蘋果下次想尿尿的時候,先跟媽媽說,我們脫掉小內褲去坐小馬桶尿尿。」每次當蘋果成功在小馬桶上尿尿或便便時,我們都會用很讚許的表情與口氣稱讚蘋果,蘋果也會用很得意的笑容說:「蘋果好厲害。」我們還會讓她自己拿著小馬桶把穢物倒進馬桶、按下沖水跟便便再見,再由我幫蘋果擦拭、清洗便盆,請蘋果自己把馬桶放回原位、穿上內褲。•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劉喆瑩與小QQ首次曝光

劉喆瑩與小QQ首次曝光#媽媽寶寶

 (攝影/郭元益K.L. Wedding婚紗會館)擁有完美臉蛋名模藝人之稱的劉喆瑩,有著令人欣羨的白皙皮膚和超好膚質,未成為名模之前,就是各大少女雜誌愛用的美妝模特兒,幾乎在每一本雜誌都可以看到劉喆瑩的身影,如今她的美貌依舊,身邊更多了一個寶貝女兒小QQ!除了模特兒的工作之外,劉喆瑩更跨足戲劇界,在《我們結婚吧!》獨挑大樑飾演女主角小晴,《波麗士大人》中則演出精明俐落的女記者,如此多才多藝的她,在2010年嫁給交往多年的男友(翰橋貿易小開),如今又增加一個「藝人辣媽」的新身分!• 千呼萬喚‧小QQ終於到來/喆瑩到達攝影棚時,抱著小QQ仍是一身輕便,不上妝的肌膚晶瑩剔透,讓在場的工作人員都羨慕不已,小QQ被媽咪放入推車後,也乖巧地不吵不鬧,對每個人露出可愛的笑容和酒窩,連小編都要被小QQ融化啦!看著小QQ可愛的模樣,喆瑩說起當初她和老公「做人」不成的失落感,「我和老公剛結婚時不急著有寶寶,但我們都愛小孩,本來以為不避孕很快就會有消息,沒想到這麼難!」當時喆瑩遵守基礎體溫法,該做的功課都沒少,還和老公出國放鬆,過了8個月肚皮卻遲遲沒懷孕。「那個時候只要月事一遲,我就覺得自己有了,眼巴巴看著驗孕棒,希望卻落空,朋友都說我們太緊張,後來已經呈現半放棄狀態,沒想到一驗看到兩條線,我還不敢相信是真的!」神奇的是,由於喆瑩的月事本來就間隔較久,等她發現懷孕時胎兒已經快2個月,原本沒有任何孕期不適的她,第二天開始覺得整個下腹部痠到不行,下半身非常不舒服,她還幽默地說:「現在想想,該不會是心理作用吧?」• 懷孕嗜辣‧醫師嚴格控制體重/乖巧的小QQ沒有讓喆瑩的孕期太難過,除了初期的痠痛和不穩定外,她沒有感覺到任何的不適,「沒有孕吐或水腫,連皮膚都比以前好!」倒是孕前不太吃辣的喆瑩,懷孕期間特別想吃辣,「不管泰國菜、韓國菜還是麻辣火鍋,我都好想要吃一口喔!」至於在體重控制方面,喆瑩的產檢醫師非常嚴格,有一次她增加了2.2公斤,就直接被醫師說:「妳這樣要打屁股!」因此喆瑩的體重控制得宜,每天一包滴雞精、每餐一定有青菜,也吃了不少補品,「為了肚子裡的寶寶,懷孕大概是我人生最健康的一段時間,每天晚上12點以前躺平,從前熬夜看韓劇到天亮的嗜好都戒掉了。」• 產檢最期待‧超音波&胎心音/對於好不容易盼來的小QQ,喆瑩最期待每次產檢的胎心音檢測和超音波,「聽到她的心跳、看到寶寶的樣子,我就會比較安心,會特別珍惜跟她相處的時間。」由於懷孕種種不便和情緒變化,讓喆瑩變得特別感性,「有了孩子才知道媽媽的心情,所以我三不五時就傳簡訊給媽媽說我愛妳,以前很少這樣。」哭點也突然變得很低,孕前是看到愛情劇心情會跟著起伏,懷孕後則對親情劇毫無招架之力,尤其跟母子有關,一看馬上就感動得熱淚盈眶!•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早期療育 把握3歲前的療育黃金期

早期療育 把握3歲前的療育黃金期#媽媽寶寶

(採訪諮詢/耕莘醫院兒科部兒童發展中心主任陳培濤、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苗栗服務中心主任張智于)(攝影/邱如仁  協助拍攝/歐緹斯特職能治療所暨兒童發展中心負責人蔡建志治療師)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回不去了!尤其在6歲以前,若有任何的發展遲緩跡象,都是接受療育的黃金期。特別是3歲之前接受1年的療育,勝過3歲之後才接受療育的10年成績;而且所負擔成本,黃金期花費1元抵日後的10元代價。換言之,早期療育,愈早開始,效果愈好! 對於無法在該有的年紀出現該有的發展表現,而落後的速度超過大概的平均值(在一定時間內未達正常發展之孩童的90%者),這些孩子所呈現的各種現象,就被總稱為「發展遲緩」。讓有「發展遲緩」的孩子接受早期療育,將可幫助他們趕上發展的基本進度,不致在人生路上遠遠落後。• 趕上落後進度指日可待/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身心的一切發展是很自然而然發生,父母絲毫不用費心教導;可是有的孩子卻不同,父母千盼萬等,怎樣也等不到他跟其他孩子一樣,這些孩子的各種落後現象,可用「發展遲緩」統稱。耕莘醫院兒科部兒童發展中心主任陳培濤表示,發展遲緩兒童是指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有發展異常情形。孩子有落後現象,固然令父母多所擔憂,不過,藉由早期療育,孩子落後的進度終究能逐步趕上,他強調,雖然6歲以前是所謂的「黃金早療期」,但「愈早愈好」。他引用美國於90年代提出的研究說明,在0~3歲接受早期療育,所付出的1元成本,可抵3歲之後的7~10元。就付出成本而言,愈早投入,負擔愈少;就療育效果而言,愈早開始,效果愈好。• 早療早好的4個理由/面對孩子的落後情況,很多父母不免會想「大一點就好了」,但實際狀況卻是「孩子的發展之路宛如被一顆大石頭擋住了,若想要移除大石頭,需要專業的協助。對於這些「外觀無異,功能卻有差別」的孩子,陳培濤醫師表示,能早點發現並釐清孩子在發展上遇到的問題很重要,若孩子經過評估後需要接受療育,能早點開始就早點開始!畢竟對於療育黃金期而言,分分秒秒都需要掌握。•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嬰幼兒養育方法大評比! 百歲醫師VS.親密育兒

嬰幼兒養育方法大評比! 百歲醫師VS.親密育兒#媽媽寶寶

(採訪諮詢/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主治醫師、臺安醫院小兒科病房資深護理長薛惠珍)(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爸媽都會有關於帶養寶寶的種種疑問,於是開始在坊間的育兒書找救兵,一直以來大都參考育兒界的兩大派別,《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和《親密育兒百科》這兩本書,所延伸出來的育兒方式。但這兩本書裡有些觀念南轅北轍,到底該怎麼做呢?本文邀請小兒科醫師和護理長,帶讀者認識兩大育兒法不同之處。【問卷會說話】關於這兩派有名的育兒法,我們先在《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上,做了一個簡單的問卷調查,試觀察家長們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又從中得到什麼幫助呢?【截長補短為大宗】在1,100份問卷當中,有73%的家長選擇了「兩種方法都參考,截長補短後用在孩子身上」的選項,可見得爸爸媽媽雖然照書養,並不會堅持要貫徹某一個派別,而是雙管齊下的用在孩子身上。像是《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一書中,丹瑪醫師教導家長培養寶寶作息的方法,就讓80%的家長覺得有幫助;當然,也有一半比例以上的照顧者,認為《親密育兒百科》中介紹的同房同床、安撫高需求寶寶和學習母乳躺餵技巧等觀念,是育兒路上的好幫手。小兒科醫師:瓶餵或親餵決定作息方式/在丹瑪醫師的建議中,寶寶喝奶的間隔時間會影響作息,應該讓孩子相隔3至4個小時喝一餐,每餐都要喝飽。對於這樣的方法,比較適合已經決定以奶瓶餵食的媽媽,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主治醫師認為,在新生兒的階段及尚未加入副食品的寶寶,要以喝奶建立非常規律的作息,必須使用瓶餵才可能做到。當媽咪親餵母乳時,寶寶通常喝到自己覺得夠了,就不會繼續吸,母乳親餵一定是按照孩子的需求給予,寶寶想吃就給他吃,無法在固定的時間用餐。親餵母乳的優點很多,不管在促進乳汁分泌和建立寶寶安全感上,現在的研究結果都鼓勵親餵,若沒辦法親餵的媽咪,可把母乳擠出來瓶餵,也是方法之一。•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補鈣‧日曬 預防孕期抽筋

補鈣‧日曬 預防孕期抽筋#媽媽寶寶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攝影/陳炳煌)有些準媽媽會發現,以往都不曾發生過抽筋現象,但一過了懷孕中期之後,抽筋卻常常在夜晚突然發作,且痛到令人難以忍受,必須靠家人的按摩,才能稍微舒緩症狀。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預防惱人的腿部抽筋問題?提到抽筋,許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缺乏鈣質,但您知道嗎?造成準媽媽抽筋的原因,除了鈣質攝取不足之外,可能也是缺乏維生素D的表現,但要正確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可不是光靠食用保健食品或均衡飲食就能徹底解決問題。  • 抽筋的症狀表現/  除了準媽媽之外,一般人在某些特定的狀況下,也會碰到抽筋現象,且發生部位以雙腳居多。雖然人體肌肉富有彈性,可以根據大腦意識收縮自如,但是當肌肉處於靜止狀態時,身體又毫無預警地進行劇烈運動,肌肉就會無法跟得上變化,導致痙攣;此時,肌肉就會出現僵直的現象,造成行動不便、無法走路,且患部非常疼痛,甚至出現肌肉變形的狀況。一般人最有可能發生抽筋的情況,通常是在運動前沒有做好暖身,使肌肉突然處於需要大量伸縮的狀態,才會導致肌肉不聽使喚;準媽媽則是因為需要挺著大肚子活動,負擔比一般人還大,造成肌肉過度負荷,才容易在懷孕後期出現雙腿抽筋的問題。抽筋和腳麻有什麼不同?有時候,趴在桌上小睡片刻後,會出現雙腳發麻的情形,若準媽媽挺著大肚子站太久,可能也會感到雙腳麻木。有些人誤以為這就是腳抽筋的現象,但腳麻只是因為長時間壓迫到坐骨神經及血管,導致神經暫時麻痺與血液循環不良,並不會造成肌肉僵硬或變形,通常等幾分鐘之後就能自行復原,但在腳麻過程中,若是隨便移動,雙腳會感到更明顯的刺痛,因此建議腳麻的準媽媽應維持同樣姿勢,靜待幾分鐘後再開始活動。  • 導致孕婦抽筋的原因/  除了過度活動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因素容易導致孕婦雙腳抽筋:1)鈣磷不平衡/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表示,如果準媽媽平日飲食已長期缺乏鈣質,必然會造成體內鈣磷不平衡,導致肌肉發生抽筋現象。不過,若攝取過多含有磷酸鹽的食物(例如可樂或其他碳酸飲料),也會造成人體排斥鈣質攝取,且可能會使細胞加速老化,造成膚質變差,因此準媽媽應避免飲用過量碳酸飲料,一天攝取800~1,000毫克的鈣質與800毫克的磷,才是最佳比例。2)日曬不足/食物所含的維生素D,其實可細分為兩類,一類是維生素D2,通常會存在於菇類;另一是則為維生素D3,會存在於牛奶、蛋類、魚油或內臟當中,不過必須等這些食物進入人體,轉移至皮膚,再被陽光照射後,才會轉變成維生素D2及D3。其中,維生素D3有幫助吸收鈣質的作用,若準媽媽體內缺乏此營養素,就會無法順利吸收鈣質,容易造成抽筋,因此,孕婦應適時接受日曬,使皮膚轉化這些營養成分。•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孕媽咪必知飲食守則

孕媽咪必知飲食守則#媽媽寶寶

(採訪諮詢/沐光臨床營養機構院長程涵宇)• 掌握營養重點/避免NG食物在台灣,夏季總是潮濕又悶熱,因此也影響很多人的胃口,更別說是孕媽咪。針對氣候、飲食內容和方式等等,孕媽咪在夏季飲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營養均衡」是飲食的重點原則,天然食材、多樣化攝取、定時定量,方能維持孕媽咪每日健康之所需。然而,說來容易,真正遵守的並不多,尤其在夏季,因為氣候潮濕悶熱,食欲和口味更大受影響。• 3大守則,夏日輕鬆吃/沐光臨床營養機構院長程涵宇特別提醒,在懷孕期間,更要特別注意飲食習慣,避免任何不良的食物對母胎造成影響。1)體重控制/大多數人由於炎夏的高溫,胃口欠佳;但固定時間仍有飢餓感,吃不下熱騰騰的正餐,反而吃了一堆點心、飲品等,這些食物普遍熱量偏高,營養價值不夠,長期下來,體重將容易快速上升。不同體態的準媽咪,懷孕期間各有不同的控制標準。孕前體重適中者(18.5≦BMI<24),增加8~9公斤最適當,如第一期(0~3個月)約0~1公斤、第二(4~6個月)和三期(7個月~生產前)各增加4公斤左右;孕前體重已過重(BMI>24),應控制在增加6~7公斤範圍;過輕者(BMI<18.5),最好可增加到12~13公斤,以確保胎兒有足夠營養。2)熱量掌控/「養胎不養肉」是每個孕媽咪的目標,熱量掌控更顯重要。從懷孕三個時期來看,分別可注意以下重點:第一期「調整飲食,減少孕吐」,由於正值胎兒器官發展,營養需求大於熱量需求,多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如葉酸),維持平日正常飲食狀態即可。第二期「增加蛋白質和膠質的攝取,精準管理體重」,尤其從12週後,胎兒快速成長,建議每日多補充300大卡的熱量,但纖維質攝取量要夠,以降低便秘而導致肥胖的機會,且最好不要吃宵夜,否則多餘的熱量反而堆積體內。第三期則是「依胎兒狀況做調整」,如果胎盤功能佳,胎兒穩定增重(一週400公克),孕媽咪可適當減少熱量(避免甜食、水果過量);如果胎盤功能不佳,胎兒一週增加不到100公克,建議多補充熱量和營養價值皆高的複合性食物(如胡蘿蔔燉肉)。3)清淡口味/懷孕初期如又逢夏季,許多準媽咪孕吐又沒食欲,無法好好吃東西;因此可從口味清淡的料理開始嘗試,通常較好入口。外食料理多半高油和高調味量,尤其油脂在人體內消化速度慢,上班族孕媽咪很難避免,建議先從少油(如去油的清雞湯)、少勾芡的料理開始嘗試,飯後來杯現打蔬果汁(蔬菜為主、水果為輔),消暑解熱、促進消化,補足一日營養所需。• 原文刊載於2013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