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痠痛

低頭族照過來!4招預防肩頸痠痛

低頭族照過來!4招預防肩頸痠痛#肩頸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近幾年有越來越多人出現肩頸痠痛、頭痛、眼睛疲勞等,就連小學生也會肩頸痠痛!我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警訊。每次遇到這種情形,我都會大聲疾呼「肩頸痠痛起於姿勢不良」!大多數的疼痛與身體不適 皆起於長期維持錯誤坐姿骨骼是身體的根基,人體約有兩百塊骨骼,每塊骨骼都有正確位置。一旦有一塊骨骼偏移,身體為了保持重心或彌補活動功能,就會讓其他骨骼移位。違反人體工學的姿勢會增加肌肉負擔,正常狀況下用不到的肌肉此時就會過度施力,長久以往使得骨骼變歪斜。大多數疼痛與身體不適,皆起於長期維持錯誤坐姿或違反人體工學的姿勢。多數專家指出,「生活習慣」就是導致肩頸痠痛越發嚴重的主因。現代人每天緊盯著手機螢幕不放,經常坐在辦公桌前工作或是玩電動的人,也會長時間維持低頭的姿勢。從健康的角度來看,一直低頭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身體原本應該抬頭挺胸,卻因為生活習慣使頭部位置越來越往前方移動。一般成年人頭部約重6公斤頭部約佔體重的8~13%,一般體型的成年人頭部約重6公斤。此外,一隻手臂約佔體重的5~6%,雙手也重達6公斤。頸部負責支撐頭部,肩膀則是頭部和頸部的根基,兩邊還掛著手臂。可想而知,低頭姿勢會造成肩頸極大負擔。當頸部比正常位置前傾,就會持續拉緊後頸肌肉,導致氧氣無法充分供應。如此一來,原本應該要轉化成熱量的葡萄糖,就會變成乳酸等老廢物質囤積在肩頸,讓肩頸部位變得越來越僵硬疼痛。長時間低頭還會使頸部肌肉僵硬,延遲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導致交感神經過度活躍,造成各種身體不適。長期如此,肌肉就會變得硬梆梆,通往頸部的神經和血管受到壓迫,引發頭痛、暈眩與自律神經失調。若是輕忽肩頸肌肉僵硬與疼痛問題,將會發生不可設想的嚴重後果。為了預防慢性肩頸痠痛,除了要善用熱敷法紓緩僵硬與疼痛,還要改善生活習慣。最重要的是,不要長時間低頭,而且低頭之後一定要將頭往後仰,充分伸展肌肉。預防肩頸痠痛的4大方法1)保持正確姿勢/專心打電腦或看書時,身體很容易往前傾、頭越來越低。記得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恢復抬頭挺胸的正確儀態。2)注意頸部與肩膀保暖/肌肉一旦變冷,就會使肩頸僵硬與疼痛惡化。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時,請記得穿上外套或在頸部圍一條毛巾,避免受寒。3)每小時做一次伸展操/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時,務必每小時做一次伸展操,伸展腰部與雙手,紓緩頸部、肩膀和背部肌肉。4)肩頸肌力運動/做伸展操不只要運動頸部和肩膀,還要活動肩胛骨。雙手撐住牆壁,身體往前傾的「站姿伏地挺身」,是鍛鍊肩胛骨最有效的運動。(本文摘自/神奇熱敷法:一條毛巾治好痠痛!/采實文化出版)

上班族注意!運動3招擊退肩頸痠痛

上班族注意!運動3招擊退肩頸痠痛#肩頸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學測的日子接近,學子們把握時間K書。19歲的黃同學長時間坐在書桌前讀書,時間一久背部和後頸特別酸痛。原本以為多休息或自行服用止痛藥就會好,但後來痛到受不了,就醫檢查發現是肩頸肌膜疼痛症候群。黃同學經過熱敷、超音波、電療及按摩等復健治療,緩解不適,可繼續用功念書。上班族、低頭族、學生 易發肩頸肌肉僵硬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物理治療師張藝薰指出,只要長期維持同一種姿勢,將容易導致肌肉緊繃,缺乏肌肉舒緩,因而造成肩頸肌肉僵硬。除了大多發生在學生族群之外,久坐的上班族、低頭族也很容易出現此症狀。肩頸痠痛是現代人文明病,大多數人以為多休息或吃止痛藥就會好,然而若不適度改變姿勢,容易演變成慢性病痛,形成肩頸肌膜疼痛症候群。主要症狀是肩頸肌肉痠痛、僵硬,常有壓痛點。疼痛甚至會傳導至其他部位,如後腦、頭頂、膏肓處及前額,引起頭痛、失眠及背痛。3招運動 擊退肩頸痠痛為了打擊肩頸痠痛,物理治療師張藝薰提供3招運動,擊退K書症候群或肩頸肌膜疼痛症候群,上班族及低頭族平時可以在家多做,緩解肩頸痠痛,甚至預防肩頸肌膜疼痛症候群上身:1)頸部側彎牽張運動/縮下巴,右手放在左邊頭部把頭輕輕往右扳,讓右耳往右肩靠近,維持20秒,做3至5次,再換另一邊繼續做。2)頸部前屈牽張運動/雙手抱頭縮下巴做頸部前彎的動作,使下巴靠近胸口,維持20秒,做3至5次。3)擴胸伸展運動/雙手在背後相扣,同時兩側肩胛骨往內夾緊、擴胸,維持約20秒,慢慢回正,做3至5次。

臀部大小邊、腿易痠痛 骨盆不正惹禍

臀部大小邊、腿易痠痛 骨盆不正惹禍#肩頸痠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骨盆前傾、骨盆歪斜會導致許多症狀,像是小腹凸出、骨盆外擴、塑便累積,或者腰部感到僵硬或疼痛,甚至呼吸不順、肩頸痠痛,甚至兩邊臀部不對稱、大小腿易痠痛、假性長短腿,症狀詳述如下:1) 小腹凸出+骨盆外擴+宿便累積/很多骨盆前傾的女生其實並不胖,但下腹部看起來就是很大。這些女生通常也為排便不順、宿便累積所苦。平均統計,矯正骨盆前傾後,腰圍平均可以少2、3吋,有些人甚至可以少到5吋之多!許多骨盆前傾的患者接受X光檢查時,常可以看到很多宿便累積,代表腸胃蠕動能力不佳。這些都是骨盆前傾的影響。2) 腰部僵硬、痠痛/骨盆前傾會造成後腰部關節壓力大增,因而腰痛。嚴重時要扶著腰才能站起來。3) 呼吸不順、肩頸痠痛/骨盆前傾抑制了呼吸肌,也就是橫膈膜,使之無法順暢運作。這時候呼吸就要靠頸部肌肉用力收縮取代,長期便造成肩頸肌肉僵硬、反覆痠痛。4) 兩邊臀部不對稱/若有細心觀察,會發現滿多人有屁股大小邊的問題。這其實是骨盆歪一邊,使左右臀肌無法正確施力所致。又稱為「臀肌失憶症」。5) 大、小腿易痠痛/骨盆前傾藉由筋膜的影響,使大腿、小腿無法在原來正確的位子上,就需要肌肉額外的用力將其拉回,因此導致大、小腿筋膜容易痠痛。6) 假性長短腿/試想骨盆若倒向一邊,腳當然會感覺一長一短。但這其實不是真正的長短腳,不需要貿然使用鞋墊矯正,而需要治療根本的骨盆歪斜問題。(本文摘自/顧好下肢筋膜,全身痠痛out!/如何出版)

早晚各1次 3招伸展趕走痠痛文明病

早晚各1次 3招伸展趕走痠痛文明病#肩頸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代人常有肩頸痠痛的問題,常誤為老毛病而不理會。有名 50 歲的王爸爸長期坐電腦桌前輸入資料,雖長年肩頸痠痛僅貼藥布、擦藥膏,不料近日卻出現痠痛加劇、偏頭痛、失眠等症狀,就醫診斷才發現是「肌筋膜症候群」。專業物理治療師提醒,可接受物理治療及3招伸展運動,避免惡化致肩膀硬梆梆。壓力大緊張 容易影響血液循環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胡遠騏指出,「肌筋膜症候群」可說是現代人的通病,包括常使用電腦者及手機愛用者,均為好發族群。人體長期處於壓力大、緊張狀態,同一姿勢維持太久,容易造成肌肉緊繃,影響血液循環,無法將體內廢物及乳酸代謝,堆積在體內即會引起痠痛。有些人還會出現局部壓痛點,肩膀痠痛更會反覆發作,常被忽略成老毛病。肌肉彈性受影響 可能引起偏頭痛影響睡眠但若未及早放鬆緊繃的肌肉,胡遠騏提醒,嚴重者會導致肌肉彈性受影響,肩膀活動受限,包括穿衣服、洗澡、洗頭等日常活動都會疼痛,甚至會引起偏頭痛,影響睡眠。應及早就醫確診,進行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物理治療。3招拉筋運動 早晚各1次、每次10回合上述這名患者接受 3-4 個物理治療的療程後,痠痛即有明顯改善。胡遠騏物理治療師表示,平時多做肌肉、筋膜伸展運動,也會對肌肉放鬆有所助益。他提供在家就可以作的3招拉筋伸展運動,每次 10回合、只要停留 10-15 秒、早晚各一次就輕鬆趕走疼痛:1) 擴胸伸展運動/ 90∘轉角的牆壁,雙手平舉 90∘,手臂靠牆,腰挺直,上半身往前靠牆,肩頸感覺有些微痠痛。2) 頸部伸展運動/坐姿,腰挺直,頭部轉右側(拉左側筋膜),右手輕壓頭左側,眼睛往右下方方向看。左右兩邊互換。3) 肩部伸展運動/採站姿,雙手往後 10 指交扣,肩膀往後縮。手肘打直,用力往後拉。

坐姿顧健康 3步驟絕對不可少!

坐姿顧健康 3步驟絕對不可少!#肩頸痠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長時間使用3C產品的情況下,發生肩頸痛的機率是過去的2倍以上,千萬別以為只是姿勢上稍微的疏忽與偷懶,無傷大雅,這可是會帶來嚴重疼痛的後果。坐姿不良、壓力大 頸椎健康惡化前兆一覺醒來,發現肩頸僵硬疼痛的「落枕」時,我們常認為是枕頭的問題。其實有可能是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坐姿不良、壓力大,導致頸椎的健康惡化前兆。「肩膀痠痛」雖然不是病,卻是健康發出警訊,甚至會引起手臂痠麻、胸悶、頭痛等情形。找到適合的椅子才能分攤肩頸壓力近年來肩頸痠痛的人們越來越多,無論是上班長期坐姿盯著電腦,或休閒時間看電視、玩手機遊戲,當人類從「動物」變成「靜物」,都是造成肩頸痠痛的原因,也容易提高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除了要督促自己避免久坐,定時起來動一動、伸展筋骨,在難以避免的靜態活動中,選擇合適的椅子、調整成正確的坐姿,更能大大分攤肩頸的壓力。挑對椅子有訣竅選購椅子時,除了考量設計造型、材質、顏色……,不是越名貴越好。別忘了要親自試坐體驗,最優先的條件絕對是──適合自己最重要。1) 符合身體尺寸 /坐到椅面最深處時,腳還是能穩穩踩在地板上,就是符合身體尺寸的椅子。2) 椅背高於肩胛骨下端 /椅背如果低於肩胛骨下端,無法穩固支撐身體。3) 椅背與椅面垂直或稍呈鈍角,並有緩和的後彎弧度 /貼合脊椎曲線的靠背弧度,能有效分攤壓力。4) 椅座與椅背有適當的緩衝 /椅子如果太硬,會讓身體無法放鬆造成緊繃。5) 挑選沒有扶手的椅子 /椅子若有固定式扶手,會讓我們習慣把手撐在上面。6) 簡單動手加工 /如果家中或出門在外,無法選擇適合的座椅。可以利用靠枕、座墊,或捲起來的圍巾、外套輔助調整。坐姿優雅也要健康在正式場合中的國際禮儀,描述優雅坐姿必須淺坐椅面、不靠椅背、挺直背脊。然而姿態雖然看起來優美,肌肉卻因為需要支撐脊椎而變得緊繃,而容易導致肩頸痠痛。如果不是特地為了拍照擺姿勢,建議平常需要久坐的時候,可以依照5步驟,讓自己輕鬆「坐」,更健康。1) 確認骨盆直立 /讓骨盆垂直立起,光是這樣就能擁有6、7成的好姿勢。2) 拉直後背 /意識到肩胛骨以下的脊椎,拉直彎曲的後背,挺起胸膛。3) 肩膀向後拉 /輕輕地將肩膀向後拉近椅背。(本文摘自/魅麗雜誌 108期9月號)

肩頸痠痛 頸椎脫位險癱瘓!

肩頸痠痛 頸椎脫位險癱瘓!#肩頸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當心細微痠痛,沒感覺也可能導致四肢癱瘓!44歲的彭先生酒後走路不穩,不慎從家中二樓跌落,造成頭皮約10公分的撕裂傷,送醫治療後卻老是覺得後肩頸痠痛,但因沒有出現其他症狀所以不以為意。2周後接受檢查才發現,頸部痠痛原來是因為頸椎第四、五節脫位,差一點就四肢癱瘓!患者並無痠麻、無力感 只覺得脖子痠痛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聖文表示,彭先生的頸椎脫位看起來就像折斷的樹枝,屬於不穩定的情況,進行頸椎牽引復位。醫師徒手將原來脫位頸椎復後位,再進行前位減壓固定融合手術,外觀傷口僅3公分。「物歸原處」後,彭先生的肩頸痠痛的情況完全改善,而且也沒有麻木及神經學損傷的情形,術後3天就出院回家了。大多數頸椎脫位的病人,受傷後造成的症狀會有四肢痠麻、無力、呼吸困難等明顯表現,甚至可能死亡,但這名患者即使頸椎脫位的第四節關節正好卡住第五結的關節,頸椎已經往前位移1公分,沒想到四肢不僅沒有痠麻、無力感,也能行動自如,只感覺脖子痠痛、僵硬。頸部受傷未診斷前別接受推拿整脊吳聖文醫師指出,這時候頸椎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萬一忽略警訊,沒有做好護頸的防護,頸椎位移更嚴重,恐導致癱瘓。若因車禍或其他原因造成頸部受傷而疼痛不已時,一定要前往醫院接受影像檢查確定頸椎是否正常,若發現有問題,就應馬上接受正確的治療,切勿在診斷確定以前接受推拿、整脊治療,以免產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頭暈就是睡不好 快用5招助眠

頭暈就是睡不好 快用5招助眠#肩頸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飲酒可助眠?長期過度攝取酒精,恐讓情緒、睡眠障礙更厲害!一名51歲的中壯年男子,工作壓力大時就容易焦慮。近半年來老是有頭痛、肩頸痠痛的問題,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醫師詢問才發現男子為了解決頭痛,每天都會喝逾100cc的威士忌,企圖利用酒精放鬆入眠。事實上,想利用酒精助眠,恐會導致精神異常、產生戒斷現象,失眠問題反而惡性循環!藉酒助眠會讓身體產生依賴烏日林新醫院神經內科王建瑋主任表示,平均每5個人就會有1人受到失眠所擾,許多人擔心只要一開始吃安眠藥就會上癮,也擔心若長期不當使用安眠藥,對失眠越來越恐慌,也容易導致心理依賴。另外,藉酒助眠只會引起反效果,很多以酒精助眠者都是一開始喝一小杯就能立即進入夢鄉,但當身體習慣酒精的作用,產生生理性依賴後,就必須喝更多的酒才能達到相同的睡眠品質,若有這樣的症狀要當心身體恐致不可逆的傷害!參考5大方法 一夜好眠跟著來由於人們處在深層睡眠階段時,大腦會開始清除腦中堆積的廢物,全身肌肉處於放鬆狀態,如果睡眠品質差或睡得少,就會導致腦部廢物累積,產生頭暈、頭痛、肩頸痠痛、局部發麻、胸悶心悸、日間嗜睡疲勞、甚至血壓居高不下,這些都是潛在睡眠障礙的問題。烏日林新醫院身心內科主任黃于誠表示,想要有好的睡眠品質,得先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可以參考5大方法:1) 少喝酒和含咖啡因飲品/睡前飲酒不只會讓縮短深眠時間,更會增加夜尿次數,再加上恐會造成酒精上癮的情形。另外睡前避免飲用咖啡、茶和可樂等含咖啡因飲品。2) 從事戶外活動、培養興趣/做些讓人放鬆快樂的活動、提高運動量、曬太陽,不只可改善睡眠品質,更能緩解焦慮、憂鬱的情緒。3) 睡前選擇靜態活動/就寢前可閱讀書籍、泡腳,沉澱一下心情,培養放鬆心情的休閒活動,處於放鬆狀態較好入眠。4) 不要強迫自己睡覺/規定自己幾點就要睡覺反而會增加失眠的機會。有睡意時才上床就寢,睡眠需求人人不同,不比較、不害怕,入睡時才有好心情。生活作息須規律,晚上不熬夜、白天不補眠。5) 燈光調暗/睡前可以先將房內的燈光調暗,營造出準備入睡的氛圍,人體也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

穿衣肩「緊」痠痛 恐為痙攣性斜頸!

穿衣肩「緊」痠痛 恐為痙攣性斜頸!#肩頸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一名34歲家庭主婦,時常在穿衣時感到肩膀緊縮,頭部有時會不自主歪向一邊,因為狀況不常發生,且只要患者觸摸後頸,症狀就會自然復原,因此患者並未注意,直到頭部歪斜的症狀越常發生,患者到復健科就醫,醫師判定應為痙攣性斜頸,並將患者轉至神經內科,經口服藥物治療後,患者恢復良好。頭頸部緊縮 頸部往前後左右傾斜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暨林口長庚神經內科醫師吳逸如教授表示,輕度的痙攣性斜頸,大部分的患者會在疲勞時,感覺頭頸部有緊縮情形,到越來越嚴重時,可能會有頸部往前後左右傾斜的現象,這種情形,很有可能是頸部骨刺、脫垂、頸椎位移導致。頸部多條肌肉同時收縮導致特殊扭動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兆煒表示,痙攣性斜頸為頸部的不自主扭動症狀,屬於肌張力不全的的一種。肌張力不全有可能影響局部或全身的肌肉。痙攣性斜頸便是影響頸部的局部肌張力不全,而民眾生活中有時會見到的「眼瞼痙攣」症則是另一種影響眼睛周邊肌肉的局部肌張力不全。痙攣性斜頸不全較常見的發生原因有3個:1)    遺傳 /部分的患者是因遺傳特定基因造成斜頸現象。2)    外傷 /頸部神經有受傷、壓迫過的後遺症。3)    藥物 /某些特定藥物,如精神科藥物也有可能是導致患者出現肌張力不全的原因之一觸摸特定部位 會有反射性的改善陳兆煒醫師表示,在疾病剛發生時,某些病人自己在戴帽子、圍圍巾、貼藥布時,觸碰頭頸或肩膀等特定部位,會有反射性的改善,然而痙攣性斜頸並不容易完全痊癒,大部分病患在神經內科醫師診斷後使用口服用藥或肉毒桿菌注射治療下生活品質皆有改善。陳兆煒醫師及吳逸如理事長提醒,生活上若有頭頸反覆扭動,造成生活困擾,切勿自行判斷導致延誤就醫,務必趕緊至神經內科求診,配合臨床檢查,可早一步找到適當的治療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