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樣的症狀和困擾?莫名其妙肩頸背僵硬、頭痛、牙關卡卡⋯等,而且還找不出原因?小心這些可能都是「顳顎關節障礙」害的!顳顎關節治療權威潘明德於《頭顳顎肩頸背即刻解痛》一書中,詳細說明顳顎關節與肌肉、骨骼的關聯性,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顳顎關節保健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是否有這樣的症狀和困擾?莫名其妙肩頸背僵硬、頭痛、牙關卡卡⋯等,而且還找不出原因?小心這些可能都是「顳顎關節障礙」害的!顳顎關節治療權威潘明德於《頭顳顎肩頸背即刻解痛》一書中,詳細說明顳顎關節與肌肉、骨骼的關聯性,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顳顎關節保健知識。以下為原書摘文:
40歲的陳先生平時上班常久坐不起,前陣子因左邊手臂、肩頸麻痛,嚴重影響到睡眠,整晚痛到睡不好,進而至診所使用牽引拉脖治療,但無有效改善,後續到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治療及物理治療師輔助。物理治療師也建議「4招」舒緩運動,提供民眾平常也能做,輕鬆改善肩頸痠痛。
40歲陳先生是一位科技公司的工程師,3個月前開始出肩頸痠痛,有時會伴隨雙手麻木、頭痛、上背或下背痛的狀況。雖過去也曾出現類似的狀況,但多數時間休息之後得以改善,但這次的症狀持續了一陣子,因此到醫院復健科門診求助。經過病史詢問、工作狀況了解、鑑別診斷區別發現為「頸椎小面關節炎」。
過年總是吃飽飽、睡飽飽,坐久了難免有點筋骨不舒適,兔年不妨來試試應景的「瑜伽兔子式」吧!它以嬰兒式為基礎,模仿兔子動作,也可以當成倒立動作替代式,很適合用來舒展脊椎及頸椎,緩解背部緊繃呢。以下整理定期做瑜伽兔子式的5個好處,以及如何正確做瑜伽兔子式的3步驟。
40多歲的李小姐平時在電子廠上班,因工作關係需要經常抬舉零件與物品,重複的動作導致其肩部疼痛、僵硬,不僅每天穿脫衣服時深受困擾,連晚上睡覺都還持續疼痛,日前因症狀持續未改善,疼痛難耐,才至衛福部苗栗醫院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隨著農曆春節到來,不少民眾計畫返鄉、出遊,總免不了會遇到塞車的情形而拉長駕駛時間,導致開車者容易出現肩頸、腰部及腿部痠痛、精神疲累等情形。福苗診所院長暨復健科醫師徐苡瑄表示,這些症狀除了可能因駕駛座位與方向盤未調整得當之外,開車者長時間處在固定不變或少動的姿勢也是重要的影響原因,因此建議可在車上進行舒緩身體的動作,來幫助民眾擺脫長時間的開車之苦。當車子塞在車陣中動彈不得時,開車者坐在駕駛座上,可在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進行下列伸展動作:1.頭往側邊倒,提神又醒腦:左手抓住座椅下方,右手扳住頭部左側並將頭部往右邊倒,每次停留6~10秒,左右交換進行。此動作可降低肩頸肌肉僵硬,提升腦部血流量。另外,也可將雙手放置後腦並向下低頭伸展後頸部肌肉,可舒緩上背部緊繃的肌肉。2.左右轉一轉,腰背都舒緩:身體向左轉,右手抓握左上方的安全帶,停留6~10秒;身體向右轉身,左手握住頭部靠枕的右側,一樣停留6~10秒。如此可伸展身體背部肌群,降低腰部與臀部肌肉的壓力。3.翹腳打節拍,腿部痠痛掰:右腳長時間踩油門與剎車,對腿部是沉重的負擔,因此在車輛可以安全暫停的情況下,右腳以翹腳的姿勢,左手扳住腳背,並朝腳底的方向來回擺動。4.挺胸深呼吸,塞車不生氣:雙手放置後腦,挺起胸膛伸展胸廓前方肌群並搭配呼吸。吸氣時挺胸、手肘向後伸展,吐氣時雙肘向前內收。此運動可增加胸廓與肺部的氣體容積,以提升換氣率,除了提神醒腦、避免駝背外,也可減輕疲憊感。5.下車抬腳伸,提升精氣神:臀部的方向抬起,左手抓握左腳踝,停留6~10秒,左右交換進行。此動作可伸展大腿前側的肌群,讓長時間處於坐姿的肌肉獲得放鬆。徐苡瑄建議民眾,開車前先將座位與方向盤調整至適當的位置,駕駛一段時間後要記得停車適度休息、進行舒緩活動,才能提振精神、安全開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春節年假是辛勞工作一整年後終於可以好好休息的時候,而平常沒有時間留意的身體狀況如肩頸痠痛、失眠,或是年節暴飲暴食造成脹氣、腸胃炎,以及放假連續追劇容易壓迫到頸椎所造成的肌肉僵硬和緊繃等身體徵兆,其實可以趁休假時透過自我按摩穴道來好好舒緩,療癒身體與心靈。由中醫專家陳品洋彙整出常見6種肩、頸、胸症狀與對應之經絡穴道,以下是《穴療》一書摘文:1. 手抬不起來,遠離可怕的五十肩!作用部位:肩背胸部 對應症狀:五十肩、肩周炎、脊椎疼、失眠一般俗稱的五十肩,正是肩周炎,當肩關節發生病變,將影響手部、肩膀、頭頸及背部的正常活動,伴隨而來的疼痛,有時會讓人痛不欲生,甚至導致生活中的簡單動作都無法自理,像是梳頭、扣扣子、綁鞋帶、晾曬衣服等。正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只需平日透過對症穴道的徒手按揉、推壓,或透過工具加以刮痧、拍打,或由中醫師輔以針灸、艾灸等,打通鬱積體內不通的筋脈,就能緩解並改善肩關節的問題。針對飲食強化調理,可多食用調理氣血、通經活絡的食材,舉凡山楂、韭菜、羊肉、黑豆等。同時配合簡易的穴道按摩,像是腳底的五十肩點;手部的陽谷穴、陽池穴、陽溪穴;手肘的曲池穴;肩背部的肩髃穴、天宗穴;頭部的巨髎穴、天柱穴、風府穴、風池穴。穴中要點頭部:巨髎穴、天柱穴、風府穴、風池穴手部:陽谷穴、陽溪穴、曲池穴、陽池穴肩背部:肩髃穴、天宗穴腿部:五十肩點穴療時程穴道擇其二三,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 並依情況增減 2. 肩膀硬叩叩!改善肩膀痠痛、僵硬作用部位:肩背胸部 對應症狀:肩膀痠疼、脖子僵硬一般會有肩膀痠痛、緊繃問題的以上班族居多,再來就是為了三餐和家務忙進忙出的家庭主婦,再者就是經常搬運重物的勞動者,大多因為姿勢不良引起的毛病。此時,可以稍做一些放鬆肩膀肌肉的伸展操,久坐族也要適時起身走動,同時可以透過按壓以下穴道疏通經絡:天柱穴、風池穴、耳神門穴(以上頭部)、後溪穴(手部),進而鬆開身體和關節的瘀結,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止痛的效果。中醫認為「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因此捏捏耳朵的耳神門穴,可以幫助緩解焦慮,平衡自律神經,改善頭痛與失眠問題。穴中要點頭部:天柱穴、風池穴、耳神門穴 手部:後溪穴穴療時程穴道擇其二三,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並依情況增減 3. 低頭族的自我療癒,遠離頸椎病變作用部位:頭頸部 對應症狀:頸椎病、肩膀僵硬、烏龜頸「低頭族世代」來臨,現代人不管是在等車、走路還是辦事情,已經練就同步「滑手機」的功夫,手機一方面便利了我們的生活,另一方面卻無形中造成某些潛在身體危害,譬如用眼過度衍生白內障、青光眼,姿勢不良造成脖子僵硬、脊椎毛病、腰背疼痛等。如今有越來越多人患有「頸椎症候群」,不只是脖子痠痛,上肢也會感到僵硬、肌肉無力、手指頭麻木,甚至產生暈眩、噁心、嘔吐、肌肉萎縮等症狀。因此,提醒自己使用電子產品每半小時休息5到10分鐘,同時舒展筋骨,可以按揉、推壓風池穴、天宗穴,改善肩頸部的血液循環,鬆開關節與神經的過度沾黏,找回身體的優美線條。穴中要點肩背部:風池穴、天宗穴穴療時程上述穴道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 並依情況增減 4. 改善心氣虛弱,完擊心悸、脹氣難消問題作用部位:肩背胸部 對應症狀:心悸、脹氣、積食、腸漏生活中的煩事一多,有時候會沒來由感到心神不寧,嚴重時還會有心悸、失眠、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此時,可以透過按壓以下穴道:太白穴、足三里穴、水分穴、中脘穴(由下往上),讓自己的情緒紓緩下來。就西醫角度而言,認為心悸、心跳急促是「自律神經失調」,因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所導致。針對中醫證型,著重於根源上著力,得先進行虛實辨證,通常以補虛為先,再之祛邪,透過食養方式改善腸胃功能,以及平日勤加穴療,達到滋陰、養血、益氣、清火之效,進而安撫身心,平緩心脈搏動。穴中要點腹部:中脘穴、水分穴腿部:足三里穴、太白穴穴療時程穴道擇其二三,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 並依情況增減 5. 疏風清熱,緩解喉嚨痛、感冒症狀作用部位:肩背胸部對應症狀:喉嚨痛、喉頭炎、咽喉炎、感冒根據中醫辨證,感冒又稱傷風、冒寒,指的是風邪侵襲人體,引起頭痛、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素問.骨空論》說道:「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因此,當人體的御邪能力疲弱,風邪病毒就會乘虛而入。當身體開始出現小症狀,除了多休息、喝溫開水之外,可以透過按壓對位穴道,進而紓緩身體的不適。少商穴隸屬手太陰肺經,有助利咽、清熱、醒神、退燒,可緩解咳嗽、喉嚨痛、喉嚨發炎、扁桃腺炎等;外關穴為八脈八穴之一,通陽維脈,屬手少陽三焦經,有助疏風、清熱、利脅,改善頭痛、肺炎、喉嚨痛、咽喉炎、腮腺炎、中耳炎、遺尿、手腳麻痹等症狀。穴中要點手部:少商穴、外關穴穴療時程上述擇其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 並依情況增減6. 滅火4神穴,消除上火危機!作用部位:肩背胸部 對應症狀:消除心火、火氣大、青春痘、易喘當身體上火時,整個人難免感到心煩意亂,做起任何事也會不順遂,此時,可以按壓以下「滅火神穴」。少海穴屬於手少陰心經,《針灸甲乙經》指出:「在肘內廉,節後陷者中」,有助益氣安神、疏心化痰,能緩解心痛、氣逆、健忘,降低焦慮情緒。尺澤穴屬於少太陰肺經,《靈樞.本輸》寫道:「肘中之動脈也。」有助瀉火降逆,清宣肺氣,能緩解喉炎、咽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症。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隸屬手少陰心經,《針灸甲乙經》寫道:「在腋下筋間動脈入胸中」,因此又被稱為「神奇的腋下神穴」,透過按壓此穴道至身體略微感到一陣痠麻感,有助理氣強心,緩解心煩、壓力,進而紓緩心臟不適、心痹、心痛、乾嘔等症。太衝穴是腳上的「黃金穴」之一,有助平肝熄風。穴中要點手部:少海穴、尺澤穴、極泉穴腿部:太衝穴穴療時程穴道擇其二三,按壓5秒、10次為一個循環, 並依情況增減 (本文摘自/穴療:對症按摩 x 拍打 x 刮痧,小病自己來!/博思智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許多職場及工作處所為確保營運不中斷,除遵守防疫規定外,已升級為異地、分區、分流或遠距辦公。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落實辦公防疫措施外,營造運動健康氛圍,才能使上班族累積足夠的健康資本,產生最大的生產力,提升健康防護力。穩固的核心肌群可維持良好的體態和脊椎健康,擁有靈活有力的上、下肢活動有助於預防下背痛和肩頸痠痛問題。國健署提供三式訓練核心肌群的運動,除了不定時動一動關節外,多利用職場環境隨手找張桌子、椅子和牆壁,以便隨時隨地動起來。1.推牆抬腿跑:雙手緊貼牆壁,保持軀幹穩定快速交替抬腿跑步,約10-15秒,可訓練蹬地能力、抬腿能力及雙腿協調轉換能力。2.桌邊伏地挺身:選擇穩固桌子,雙手與肩同寬伸直扶住桌子,向後退一步,背部挺直身體前傾下壓45度,再慢慢推回站立狀態,每次做10-15下,每次做1-3組,可訓練上肢肌力及核心肌群。3.椅上風火輪:坐在不會移動的椅子前端,雙手抓緊椅邊,上背微貼椅背,用腹部力量彎曲膝蓋並往胸部方向靠近,就像踩腳踏車一樣的動作,每次做10-15下,每次做1-3組,可強化腹部肌群。國健署呼籲,防疫期間異地辦公仍需維持適度的運動,並依個人健康狀況逐步增加運動強度或次數。注意運動空間通風、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並維持健康的體重,以更好的健康狀態共同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