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呼吸方法錯了 難怪自律神經失調

呼吸方法錯了 難怪自律神經失調#呼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楊在公司跑業務,不但要解說產品,還要送貨及收款。小楊有許多困擾,產品不好自己黑臉,業績不好老闆會臭臉,薪水不好老婆更會變臉,每件事都讓他壓力很大。這天客戶抱怨產品有瑕疵要求退貨,小楊耐心解釋,客戶依然無法接受。滿頭大汗的小楊,忽然呼吸急促,一陣暈眩,他覺得自己快要不行了!重新學習呼吸 背痛和失眠居然不藥而癒後來類似的狀況常常發生,小楊白天會覺得吸不到氧氣,呼吸又急又淺,夜晚則是腰痠背痛,無法入睡。小楊去看醫師,做了很多檢查,心肺功能沒有問題,醫師說他是自律神經失調。服藥之後許多症狀確有改善,但是他發現藥袋上寫的藥物副作用,他全部中鏢。尤其算術能力都變差了,與客戶談話時,無法組織句子,甚至會說出不是自己想說的話。醫師說,看起來小楊不適合藥物治療,改介紹他去做「行為治療」。顧名思義,小楊原本想像需要學習很複雜的行為,沒想到第一堂課,老師教他呼吸,第二堂課也是呼吸,第三堂課又是呼吸。交學費學呼吸,小楊實在不可思議,不過在學會腹式呼吸、學會深呼吸、學會放鬆肌肉後,困擾他許久的問題,包括吸不到空氣、背痛和失眠等,居然全部不藥而癒了。我們總認為呼吸是與生俱備的本領,人的一天大約呼吸25000次,除非你懂得如何正確呼吸,否則你不算是健康。研究顯示呼吸方法會影響體重、運動、體力、過敏、氣喘、打鼾、情緒、壓力和專注力等。1/3的人用嘴呼吸 易形成口臭、牙周病鼻子有纖毛可以幫空氣保濕、調溫、過濾;可是三分之一的人是用嘴呼吸,尤其台灣鼻過敏的學童很多,鼻塞張嘴呼吸會蒸發水分,造成口臭、牙周病。而且空氣直接進入肺部,容易感染。鼻塞的人應該尋求治療,並訓練閉嘴呼吸。鼻孔的呼吸,讓我們能吸飽吸滿。不僅能吸到較多的氧氣,吸入的一氧化氮濃度也較高。一氧化氮能放鬆血管,使血液循環運送氧氣,營養的效率提高,因而體重、免疫、情緒,甚至性功能都能改善。常見人緊張或頭痛時,急促呼吸想要增加氧氣。快而淺的呼吸,心臟有壓力,脖子及肩頸肌肉緊張,使人身體僵硬處於慢性的壓力狀態。呼吸是反射動作,我們可以學習控制。西洋的運動,強調有氧,亞洲的運動包括瑜伽、氣功、太極等,強調養身,都有一套訓練呼吸方法。所謂腹式呼吸又稱橫隔膜呼吸。一般人每次呼吸只用到10%的橫隔膜,學會腹式呼吸可以訓練自己深吸,使肺能吸入更多氧氣減少壓力。作者由於長年在手術室工作,經常腰痠背痛。2018年美國整外醫學會提供人體工學的課程,號稱可以讓外科醫師身體更舒適,工作更有效率,整堂課除了講解解剖結構,指導怎麼彎腰及搬重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在解釋呼吸。外科醫師手術時如果身體前傾,會壓縮肋骨到骨盆之間的身體空間,使主要呼吸肌肉減少50%強度,結果是呼吸變淺,大量使用次級的呼吸肌肉,造成腰痠背痛。所以外科醫師手術時,不應委曲身體配合手術檯,而應儘可能調整燈光、手術,注意自己的姿勢,只要能控制呼吸,就能放鬆肌肉,對抗壓力。作者身體力行之後,受益良多。所以建議每個人都該重新學習呼吸,增進健康。(文章授權提供/林靜芸醫師)

一哭就忘了呼吸 可能是嬰兒屏息症

一哭就忘了呼吸 可能是嬰兒屏息症#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嬰兒屏息症」常見於六個月到一歲半的嬰兒,尤其一歲是高峰期,兩歲以後再發作的病例則比較少。幼兒常常一哭就忘了呼吸,因腦部缺氧,臉部、嘴唇慢慢地開始變紫青色,並失去意識,身體肌肉軟弱無力;若持續更久,可能會出現抽搐現象,發作時間維持數秒鐘到數分鐘不等,多數孩童會自行恢復。「嬰兒屏息症」臨床尚可分為發紺型和發白型,兩種發生的機率相差無幾。通常是無預警的突然發生!推斷是因為呼吸調節系統尚未健全所導致。若孩童本身患有心臟疾病,例如心律不整;神經系統疾病,例如癲癇及缺鐵性貧血,疾病發作可能更頻繁,症狀也會更嚴重。嬰兒摒息症發生的原因尚未完全被了解,一般和以下幾種因素有關1、劇烈的哭泣後造成血中的二氧化碳銳減,因而引起腦部缺血。2、憋氣後的呼吸暫停導致缺氧。3、閉氣性痙攣使胸腔內壓增加。4、心臟排出量減低,造成腦部循環障礙。發作時可做的緊急應變措施1、可準備冰毛巾放置寶寶前額上,縮短症狀出現的時間。2、若症狀持續時間超過3至5分鐘,可透過刺激讓寶寶恢復呼吸,例如指甲用力刮寶寶腳底板、手指持續用力按壓「人中穴」。3、出現抽搐現象,請讓孩子側躺,以避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絕對不要放任何東西到他嘴巴內!因為放置過程可能造成牙齒或牙齦受傷,放入的東西更可能阻塞呼吸道。4、對於症狀較嚴重的孩童,如原本就有重度心臟或肺部疾病,當其抽搐或昏迷時,應進行急救步驟:清除口腔異物、給予心臟按摩及人工呼吸,然後立即送醫治療。避免再次發生幼兒摒息症的方法1、減少哭鬧的機會2、耐心引導3、轉介兒童心智科一般來說,大部分幼兒摒息症發作的症狀輕微,目前醫學上也並未發現,它會造成孩童智力不足或腦部傷害。當小孩發病時,家長可以馬上用手指用力按壓「人中穴」的部位〈鼻溝正中線的上三分之一及下三分之二的交界處〉,持續數秒,直到小孩恢復正常即可,這種處理方式最適用於急性發作時的紓解。通常在孩童5、6歲之後,呼吸調節系統發育完全就會自行痊癒。對於這類的孩童,教養本來就需要多花些功夫,父母有任何需要,相關醫師都能給予協助。

吃火鍋吃到意識喪失!呼吸困難險奪命

吃火鍋吃到意識喪失!呼吸困難險奪命#呼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天氣變冷,民眾總喜歡吃火鍋,沒想到竟有一家6口用餐後,陸續出現嘔吐、頭痛的現象,被送往振興醫院急診。其中一位四歲小朋友除了頭暈、頭痛等類似感冒症狀外,還有眼睛上吊的情形,一開始以為是熱痙攣,排除感冒後,並且發現全部六人剛從火鍋店出來後,就發生步態不穩及意識喪失情形,經急診室抽血,證實六名患者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無色、無味 中毒時呼吸困難能奪命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田知學醫師表示,一氧化碳中毒是常見的氣體中毒。完全無刺激感覺、無味、無色,當發現一氧化碳中毒時,需盡快離開中毒場所,否則患者會逐漸失去意識且呼吸困難,嚴重的話,很快就會死亡。田知學醫師說明,一氧化碳中毒初期症狀,包括:頭痛、虛弱、興奮、困惑及輕微的頭昏眼花,進而覺得視覺模糊、眼前出現黑點、眼睛怕光、暫時失明及喪失聽覺,最後抽慉、昏睡。入門搶救先關瓦斯再開窗 打119求救由於一氧化碳是瓦斯燃燒不完全所造成,現場常因患者已昏迷而瓦斯未關,若急救者進入搶救時,開門窗造成火花則會引燃爆炸。所以進門時,應先關閉瓦斯開關及火源,再開窗戶。盡快將病患移到空氣清新的地方,並移走毒氣來源,同時打一一九電話求救。如果病患沒有骨骼或其他嚴重外傷,可讓其躺下、頭部抬高,若有氧氣面罩先給予100%高濃度氧氣,並解開所有緊身衣物,尤其是頸部四周和胸腹上方。居家保持空氣流通 熱水器務必安裝屋外田知學醫師提醒,住處要保持空氣流通與清新,避免將熱水器安裝於屋內。如果因為天冷禦寒燃燒木炭,更需留意燃燒物所產生廢氣的排除,千萬不要強迫自己的身體,吸入致命的廢氣,以免因一時疏忽,造成令人扼腕的悲劇。(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一出生就忘記呼吸 這手術助保下一命

一出生就忘記呼吸 這手術助保下一命#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在媽媽肚子裡待了37周的小珍珠,出生時體重有2965公克,醫護人員發現小珍珠有時候會「忘記呼吸」,有心雜音的狀況,在經過呼吸訓練後,還是有呼吸喘的問題。小珍珠的媽媽說,原本預計自然產後三天要帶著女兒一起出院,可是小珍珠突然出現血便的症狀,後續體重一路下滑,經由醫師治療解決腸胃感染症狀之後,發現還是有心雜音的問題。透過X光與心臟超音波檢查,確診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由花蓮慈院小兒部主任張宇勳會診小兒心臟科裘品筠醫師,安排進行心導管栓塞治療,預後狀況良好,於出生滿月這天康復出院。開放性動脈導管 是先天性心臟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花蓮慈濟醫院小兒心臟科裘品筠醫師表示,嬰兒在母體內(胎兒時期)使用體循環,其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有一條相通的血管稱為動脈導管,在出生後2~3 天會進行功能性閉鎖,開始了肺循環。約90%的新生兒在出生2週內會進行結構性閉鎖,如未關閉,部份壓力較高的主動脈血會流入肺動脈,加入肺循環而引起肺充血,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發生率為1/2000,約佔先天性心臟病的 10%。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常見的初發症狀包括:嬰幼兒餵食困難及體重增加困難、呼吸喘或費力、盜汗、容易疲勞。嚴重時會因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而有發紺、暈眩、胸痛、呼吸困難、肝脾腫大、四肢水腫等等症狀。從腹股溝靜脈進行心導管手術 縮短手術時間且不留疤開放性動脈導管目前約有9成5採傳統手術開刀治療,但手術費時約2小時,術後傷口恢復期較長,還會留下疤痕。考量到新生兒心臟脆弱且體重輕,為了避免開刀可能帶來的風險,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裘品筠、劉俞暄決定從腹股溝「靜脈」進行心導管手術。手術前後時間不到一個小時,術後幾乎不留疤痕,反而是團隊在術前的準備比較耗時間。「盡量不要讓她哭,避免增加心臟的負擔。」花蓮慈院小兒部主任張宇勳表示,開放性動脈導管的嬰兒照顧上要很小心,隨時要注意安撫,而且新生兒的血管粗細大約只有零點一到零點二公分,要放入更小的阻塞器,完成心導管手術的難度很高。為了完成新生兒心導管術式,不光是心導管室團隊要動員,花蓮慈院麻醉部團隊也特地到心導管室為小朋友進行麻醉,從醫材、麻醉、固定、擺位、鋪單及所有手術動線都馬虎不得。

氣切疤痕長肉芽阻氣 醫通氣管還呼吸

氣切疤痕長肉芽阻氣 醫通氣管還呼吸#呼吸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7歲林先生兩年前車禍腦幹出血,曾氣切治療,今年肺部感染發炎有氣喘症狀,呼吸急促還出現異常的哮鳴,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邱國樑使用內視鏡經口察看,發覺呼吸道接近聲帶位置異常狹窄,氣管通道剩不到百分之十。原因是曾氣切的氣管疤痕長滿肉芽組織,阻塞呼吸道。邱醫師採用支氣管內視鏡移除病灶,特殊體質病人移除氣切管可能引發氣管阻塞合併症,任何有呼吸症狀應立即就醫。氣切依然可維持說話、進食等日常生活互動「氣管切開術」,簡稱「氣切」,是從頸部做氣管切開後放至氣切套管的手術,建立一個與外界連接的呼吸道,作為抽痰的管道或外接呼吸器之用。做氣切的結果就是得一輩子依賴呼吸器、長期卧床嗎?其實對於上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如果做了氣切便可正常呼吸,而意識清楚的患者也有講話的機會,等阻塞的原因改善,氣切管便可順利移除,臉部皮膚不會因長期插管貼膠布而破皮受傷,亦可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及減少感染,加上方便更換管路和抽痰,減少呼吸道的阻力。可藉氣切改善病人的通氣狀況,使其更有機會脫離呼吸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可改善病人的舒適度,脫離經由口腔放置氣管內管插管的痛苦,而擁有較好的生活及照護品質,再加上營養狀況良好、呼吸肌肉力量足夠、以及病患本身、家屬與醫護人員的共同配合,都是有機會可以脫離呼吸器。息肉阻塞屬氣切合併症邱國樑表示,部分病人氣切會有合併症(息肉阻塞、支架斷裂、支架移除),林先生屬氣切傷口部位疤痕易增生肉芽組織接近聲帶,兩邊肉芽組織不斷長大,使氣管通道剩下0.2公分寬度的隙縫,導致呼吸時發出類似氣喘的哮鳴聲,氣管狹窄伴隨呼吸困難症狀,若不處理可能因卡痰或呼吸道發炎,容易窒息發生生命危險。電燒、雷射或冷凍治療 可去除肉芽組織林先生後來採用支氣管內視鏡治療。 支氣管內視鏡中採用電燒、雷射與冷凍治療方式將肉芽組織去除,將氣管狹窄處打通、改善呼吸,但部分病人術後疤痕可能又因體質再增生,需持續追蹤。目前林先生氣管已恢復通暢,持續追蹤三個多月並無復發跡象。生命在於呼吸間!邱國樑提醒,臨床上遇到維持生命需要氣切時,必須以搶救生命為優先,若肺部或支氣管產生合病症再作後續處理。

壓力大不好睡?快練習睡前呼吸法助眠

壓力大不好睡?快練習睡前呼吸法助眠#呼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睡前呼吸練習呼吸是放鬆的關鍵元素,這套練習就是利用呼吸的過程來幫助入睡。它也會助你睡得更安穩。接下來是練習步驟,請仔細按照步驟演練。.注意事項/1.     以二比一呼吸法來進行,呼氣長度是吸氣的兩倍。2.     使用舒服的計數方式,如六比三或八比四。你不是要清空或灌飽肺部。二比一的比例應該不會費力。3.     專注在呼吸上。不管是吸氣或呼氣,呼吸過程中都不要停頓、中斷或抖動。吸氣和呼氣之間的暫停也要消除掉。.練習/1.     仰躺,進行八回合呼吸。2.     往右側躺,進行十六回合呼吸。3.     往左側躺,進行三十二回合呼吸。但很少有人能完成這套練習。鼻腔清洗法對健康的鼻腔通道來說,每日以鹽水清洗鼻腔是極有助益的。這個簡單輕鬆的洗滌會消除鼻腔阻塞的問題,幫助保持鼻腔通道不產生過多的黏液。它也會讓呼吸練習更容易進行。.練習/1.     在早上清洗時,使用一杯約二百四十毫升的溫水,加入大約八分之一茶匙的鹽(鹽水的鹹度應該與淚水相同,太鹹會刺鼻,太淡會在鼻孔中造成不適)。2.     將鹽水杯拿到鼻孔旁邊,頭往後傾。慢慢將水吸入鼻孔中,然後把頭放低讓水流出來。剛開始的幾次,你可能會嗆到,但很快就會學會如何將喉嚨關上。3.     幾次練習後,你就會將頭往後、往側傾。將水從位在高處的鼻孔灌入,從較低的鼻孔流出。這會潔淨並喚醒鼻孔內的黏膜內襯。4.     多練習幾次後,你就可以同時從兩個鼻孔灌水,讓水進入喉嚨再從嘴巴吐出。這樣就能清潔整個通道。. 好處/這套清洗法可潔淨並喚醒黏膜,消除堵塞,預防鼻竇感染。因此,它能消除鼻竇頭痛的疼痛。它也會幫助減少過敏症狀,預防感冒和其他黏膜的輕微感染。不要害怕做這個清洗。在有任何意見前,先進行一週再來決定它對你是否有幫助。(本文摘自/瑜伽減壓療法:結合西方神經醫學及東方瑜伽科學,讓你重獲身心平衡與自由/橡實文化)

講座/新生兒呼吸聲大是感冒嗎?

講座/新生兒呼吸聲大是感冒嗎?#呼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何嬰兒呼吸時會有雜音?主要是因為呼吸時氣流經過狹窄呼吸道產生亂流,從鼻腔、鼻咽、喉部、氣管,至細支氣管皆有可能。會造成呼吸有雜音的原因相當多,只要是從鼻孔到小氣管有阻塞,就會產生異常的聲音。其中以喉頭軟化症佔了最大的成因。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8/10(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主講「新生兒(0-6個月)呼吸聲音大就是感冒嗎?」,為有新生兒的家庭提供詳盡解說。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及關心家庭醫學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新生兒(0-6個月)呼吸聲音大就是感冒嗎?時間:107年8月10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講座/新生兒呼吸聲大是感冒嗎?

講座/新生兒呼吸聲大是感冒嗎?#呼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呼吸時氣流經過狹窄呼吸道產生亂流,從鼻腔、鼻咽、喉部、氣管,以至於細支氣管皆有可能。造成呼吸有雜音的原因相當多,只要從鼻孔到小氣管有阻塞,就可以產生異常的聲音,其中以喉頭軟化症佔了最大的成因。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6/15(五)舉辦小兒衛教講座,由李雯玲衛教師主講「新生兒(0-6個月)呼吸聲音大就是感冒嗎?」,提供您家庭疾病與新生兒保健的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新生兒(0-6個月)呼吸聲音大就是感冒嗎?時間:107年6月15日(五)下午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2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Menu